㈠ 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和朝鮮對我國的重要性。
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及北部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朝鮮半島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里,面積為222,154平方公里,100字限制
㈡ 朝鮮地理概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是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國家。簡稱「朝鮮」,另因其地理位置而稱為「北朝鮮」、「北韓」,首都為平壤。其成立於二戰後的1948年9月9日,位於朝鮮半島北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東臨日本海。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非軍事區分隔,北部隔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國、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東臨日本海,全國地形多山,森林覆蓋率較高。195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70年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朝鮮是由金日成所提出的主體思想主導國家政策。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而經濟政治體系則由嚴格激進的先軍政治所主導,堅持計劃經濟。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朝鮮核問題是東北亞局勢緊張的重要因素。
地理:
朝鮮半島從亞洲大陸向南延伸大約1,104公里,西面有黃海和朝鮮灣,東部臨日本海,南部則有朝鮮海峽以及東海。北部多為山區,東北地區多深狹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耕地面積佔14.4%。主要河流包括朝中界河鴨綠江和圖門江以及朝鮮半島西部部的大同江。
氣候
朝鮮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天的雨季降雨較多,冬天有時非常寒冷,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朝鮮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市,人口328萬,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開城、西北部的新義州、東部的元山和咸興以及東北部的清津。
礦產
朝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用礦200多種。石墨、菱鎂礦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亦有石油資源,其中,位於咸鏡北道中朝邊境地區的茂山鐵礦已探明儲量50多億噸,可開采量30億噸。水力和森林資源也較豐富。
以2008年為基準,朝鮮地下礦物資源總價值高達6983萬億韓元(約合6.4萬億美元),其中黃金2000噸、鐵5000萬噸、菱鎂礦60億噸、無煙煤45億噸、銅 290萬噸等。僅朝鮮正在開發的一個菱鎂礦,就足夠朝鮮使用1.8萬年。
兩百多種儲量豐富的礦物質、估價約6萬億深埋地下的寶藏,自2012年9月以來,密集的招商活動正在中國的北京、丹東等地連續展開。這個「隱士之國」蘊藏著兩百多種儲量豐富的礦物質,不僅有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還有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甚至有石油資源。
謝謝
望採納!
㈢ 朝鮮半島對中國的戰略意義
朝鮮半島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在於從地理位置上有利於中國打通東北亞大陸橋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朝鮮地處東北亞中心,與中、俄、日、韓4個經濟強國相鄰。「背靠中俄,面向日韓」,朝鮮半島實際上就是連通中俄與日韓的一座大陸橋。
由於種種原因,朝鮮半島和東北亞未能進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的規劃圈。應該立刻調整思維,將打通東北亞大陸橋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聯系起來,推動建設「中朝韓經濟走廊」。
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為覆蓋中朝韓俄蒙日六國的「東北亞經濟走廊」,日本「回歸亞洲」才會有動力,進而推動「東北亞命運共同體」建設,這將具有重大的地緣經濟和地緣戰略價值,並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3)為什麼朝鮮地理位置重要擴展閱讀
中國外交部對朝鮮半島形勢變化的應答
2018年3月29日朝韓雙方舉行高級別會談並商定朝韓領導人會晤日期,中國對此表示歡迎,對朝韓雙方為此所作努力表示贊賞。作為半島的近鄰,中方一直樂見朝韓雙方展開對話,改善相互關系,推進和解合作,因為這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有利於半島局勢進一步緩和,有利於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
18年年以來,朝鮮半島形勢出現積極變化,對話正在重新成為半島的主旋律。眾所周知,這正是中方一直堅持和推動的,希望對話的勢頭能夠延續,和平的局面也能夠延續。我國也呼籲有關各方都一起來支持半島北南雙方改善關系,共同為勸和促談作出切實努力,推動半島無核化和政治解決半島問題的進程,讓和平穩定、發展繁榮成為半島和地區形勢的背景板。
㈣ 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 朝鮮半島北臨、中、俄, 東面隔日本海與日本遙遙相望, 南瀕太平洋, 西面於中國大陸隔海相望。這種位於大陸邊緣和幾個大國之間的地理位置, 使其具有邊緣國、橋梁國、緩沖國的地緣戰略意義。美國地緣政治學者斯拜克曼提出的「大陸邊緣學說」認為: 歐亞大陸周邊與海洋交界的邊緣地帶, 是圍繞大陸並溝通大陸與海洋聯系的紐帶, 在路權與海權的爭奪中, 具有緩沖區和橋梁區的戰略作用; 誰控制了歐亞大陸, 誰就可以控制世界。朝鮮半島無疑處於這一邊緣地帶, 是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的支軸, 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布熱津斯基在其地緣政治學著作《大棋局》中指出, 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它們的力量和動機, 而是來自它們所處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們潛在的脆弱狀態對地緣戰略棋手行為造成的影響。
㈤ 朝鮮的地理位置和地勢河流是怎麼樣的
朝鮮位於亞洲大陸東部,東面是日本海,西面是黃海,南面與日本隔海相望,北面是中國東北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朝鮮半島多山,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河流多向西、向南流。半島上有豐富的礦產、森林、水利資源。
㈥ 朝鮮軍事地理位置為何優越
朝鮮東鄰韓日 ,西接中國東北,在三八線朝鮮側,最近處距韓國首都僅三十多公里,而跨過鴨綠江,汽車不到一個小時便是丹東等重鎮,如果戰機從朝鮮起飛,則不到二十分鍾,遠則到達日本南部,近則可扼住中韓兩國咽喉,如此地理,怎能不優越?
㈦ 北朝鮮為什麼對中國那麼重要
從地理位置上說 朝鮮半島地處東北亞的中心區 由於歷史原因 中國三次外敵侵入是以朝鮮半島為跳板 直接威脅東北與首都的安全 唇亡齒寒也就是因為如此才定義的 從戰略地位來說 冷戰期間 朝鮮半島屬於東北亞兩大陣營勢力交匯 重疊的地區之一 中國正是為了不直接與美國產生直接對抗 需要朝鮮作為戰略緩沖地帶 所以說 出於國家戰略安全考慮 朝鮮對於中國尤為重要
㈧ 朝鮮的地理位置
朝鮮面積為122762平方公里。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米。
人口:2200多萬(2001年)。全國為單一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
首都:平壤 (평양) ;人口約200萬。下設18個區、4個郡。年平均氣溫9.7℃
㈨ 朝鮮半島跟台灣島,哪兒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朝鮮半島跟台灣島位置都比較重要。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及北部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朝鮮、韓國稱東朝鮮海或東海)環繞。朝鮮半島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里,面積為222,154平方公里,幾乎與英國或羅馬尼亞相等。
台灣島——中國第一大島,戰略要地。位於東海南部,西依台灣海峽(屬於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東瀕太平洋;東北與日本的琉球群島為鄰,距沖繩島約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距呂宋島約195海里。島形狹長,從最北端富貴角到最南端鵝鑾鼻,長約394千米;最寬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約144千米。面積3.58萬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逾99%,為台灣省主島,在世界大島中列第38位。
㈩ 朝鮮的地緣關系真的這么重要嗎
朝鮮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類似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朝鮮與中國東北相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漢朝、唐朝時期,朝鮮是中國領土,元、明、清時期,朝鮮是中國的屬國。烏克蘭與俄羅斯核心區相鄰,沙俄和蘇聯時期,烏克蘭是俄國領土。朝鮮對於中國東北地區非常重要,朝鮮不穩定,東北必受影響,朝鮮也對中國進入日本海有重要意義。烏克蘭對於俄羅斯核心區的有重要的地緣作用,也是俄羅斯進入黑海的窗口。
朝鮮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類似阿富汗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遠東地區對於俄羅斯類似新疆對於中國。俄羅斯與朝鮮只有在圖們江出海口處15KM的邊境,邊境線很短。朝鮮東北部多是山區,是朝鮮的邊遠地區。中國與阿富汗在瓦罕走廊有很短的邊境線,瓦罕走廊也是阿富汗的邊遠地區。
如果阿富汗發生戰爭,對中國會受到影響,但這個影響並不是致命的,對中國核心區影響不大。當然中國還是不希望阿富汗有外國駐軍。同樣朝鮮發生戰爭,俄羅斯也會受到影響,但也影響不到俄羅斯的核心區。當然俄羅斯也不希望朝鮮發生戰爭。
如果烏克蘭受到外國侵略,對於俄羅斯的影響是致命的,俄羅斯肯定會出兵。同樣如果朝鮮受到外國侵略,對於中國也是致命的,中國也必須出兵朝鮮。
位於亞歐大陸東方邊緣地區的中國一旦失去朝鮮將會失去1500公里的戰略縱深中國將沒有陸地安寧??
已下復制
認識朝鮮半島的地緣價值
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的中心,也猶如一塊伸向海洋的跳板,歷史上大陸勢力與海洋勢力多次在這里碰撞和較量,120年前甲午戰爭的戰火正是在這里點燃,歷史在此轉折。紀念甲午戰爭,有必要重新認識朝鮮半島在東亞地緣政治上的價值。
中日在朝鮮半島第一次正式交鋒發生在公元663年。第二次交鋒在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盟獲勝,維護了東亞秩序的穩定,同時也暴露了「日本覬覦中國大陸領土久矣」。明治維新後,1885年《脫亞論》發表,主張中國「天下」已經崩潰,日本應轉向西洋文明,領銜建立亞洲的新秩序。怎樣建立新秩序,日本只有在朝鮮半島尋找機會。1894年,朝鮮東學黨農民起義,日本看準機會,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朝鮮半島,中日兩軍直接交鋒,甲午戰爭由此引爆。這成為改寫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分水嶺,從此海洋勢力取代大陸勢力主導或規制東亞國際秩序。
接下來又是幾場惡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然後是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不到60年時間里,以朝鮮半島為中心爆發了4次大規模戰爭。對此,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感慨地說:「如果我們的歷史是一部受難和外國入侵的歷史,那麼這是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的。」這些戰爭本質上都是大陸勢力與海洋勢力的直接較量。
歷史證明,當大陸與半島聯盟即中朝聯盟強大的時候,也是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國際秩序最穩定的時期。而自甲午戰爭至今120年間,由於海洋勢力介入,直接導致朝鮮半島動盪不定、戰爭頻仍。如今戰爭未真正結束,還有餘波激盪之勢。
近些年來,不斷有人質疑甚至否定朝鮮對中國的地緣戰略價值,認為傳統地緣政治觀念已經過時。這些人卻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反而在強化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明眼人都知道,一旦朝鮮局勢失控,敵國插手,足以經由東北之捷徑,「直拊北京之背」。
今天的日本已不在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戰略位置上了。而今天的美國卻在扮演日本當年的部分角色。美國實施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目的就是要確保美國主導東亞國際秩序。不同於當年日本的是,美國對中國大陸沒有領土野心。
中國經過百多年的演進,特別是實施改革開放的強國戰略,終於使東亞秩序逐步向它的傳統格局螺旋式回歸。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國人切莫在地緣政治的認識上產生混亂。孫中山曾說:「只有堅強的中國,才能保證韓國獨立,也只有自由的韓國,才能屏障中國的安全。」他所說的韓國即當時未分裂的朝鮮半島。這番話精闢地概括了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地緣政治的關系,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望採納(我大部分是以我國的位置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