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為什麼地理與飲食有關

為什麼地理與飲食有關

發布時間:2022-10-18 03:00:27

① 飲食與地理環境的關聯

問我國的嗎?
這一點,從主食結構上也可看出,我國南方氣候濕熱,盛產水稻,因此,以大米為主食;北方氣候相對乾冷,適宜小麥等作物生長,因此,以麵粉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謂「西酸」之首。他們吃飯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三調羹醋用以「解饞」。改革開放前,每逢春節,別處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出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他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越酸越能顯出製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可是一套傳統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愛吃酸?打開中國地圖,可知這些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因而他們的食物中鈣的含量也相應較多。這樣,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淀積,形成結石。這一帶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發現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養成了愛吃酸的習慣。
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及東北的朝鮮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國流傳有「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說。貴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極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話下。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好後,辣椒在湯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燙」要是全國聞名,可以說,沒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談不上「名吃」。如今,人們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還稱其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於此。
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東北的朝鮮族當地氣候濕潤多雨,春天多陰濕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其地處盆地,更是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說。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對當地人而言)。另外,東北地區吃辣還與寒冷的氣候有關,吃辣可以驅寒,魯迅留學時為禦寒也有了愛吃辣的習慣。
我國北部是內蒙古高原,過去新鮮蔬菜對北方人是罕見的,魯迅先生說「膠東的白菜運往北京,便用紅頭繩系了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美其各曰『膠菜』」,就是指此。我國北方地處暖濕帶,多季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養成了吃鹹的習慣。
人說蘇州菜甜,其實與無錫的相比,蘇州菜不過是淡。無錫炒鱔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餡里也放很多糖,對北方人講,根本沒法吃。廣東、浙江、雲南等地居民也大多愛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茬。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間的延續,這種咸甜相對的趨勢會減弱的。
當然,「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只是個籠統而又相對的說法,我國地大物博,飲食習慣差異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區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這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民族習俗和個人習性也有重要關系。

敘利亞飲食

敘利亞飲食主要是歐式烹調加上東方香料的結合。敘利亞的烹調對其他阿拉伯國家有很大的影響。是阿拉伯飲食的一個重要菜系。
敘利亞傳統菜餚以豆類、肉類、蔬菜、水果為主:再加上大量的薄荷、芹菜、檸檬、蒜、蔥、橄欖油做為配料進行烹燒,調制。肉類烹制別具一格,無論烤肉和燉肉在阿拉伯世界都享有盛譽。在製作餡餅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大餅是敘利亞人的主食。美參必不可少。
每餐通常先上冷盤,各式各樣的色拉,用精緻的餐具盛放,並配以酸奶、阿拉伯芹菜,橄欖油、黃瓜、西紅柿。正餐是烤肉和用肉類加米及乾果燉制而成的阿拉伯米飯。飯後是香甜濃郁的紅茶或阿拉伯咖啡,然後還有水果及冰淇淋。飯後的甜桌也多種多樣,主要用乾果和蜂蜜製作的巴卡拉門,有乳酪和冰淇淋加心兒的哈拉瓦特艾勒朱本。

② 中外的飲食文化不同,這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嗎

中外飲食文化差異不光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文化傳承對飲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還有各個地域種植和養殖的家禽蔬果也有所不同。所以飲食文化差異也屬正常。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飲食都有很多差異。更不用提越遠的外國了。北方以小麥麵食為主。而南方卻多是水稻大米來做主食。四川人多數喜歡吃辣。而山西人則愛喝醋。這便能看出,一個地方也是有自己的飲食習慣。飲食文化上的差異就體現在此。三、各國飲食文化差異極大
在我國來說,幾乎都是將食物做熟來吃。而有些地方則會生吃很多食物。國外之所以會用牛肉做很多美食,也是因為其國家牛的數量大於豬。而我們國家幾乎是拿豬肉來當主肉來食用的。飲食文化差異實在太多。本篇只是寥寥數種。連其中的冰山一角都未達到。只想讓人們知道飲食文化的差異再正常不過。而且也不會被統一。

③ 中國的飲食文化和地理有什麼聯系

中國文化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呢?這必須了解一下早期中國文化的地理環境,因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環境的制... 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徵,體現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
長江流域的地理環境與飲食文化:長江流域是中華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華名饌的搖籃.
世界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飲食文化包括我國各省市的和世界上部分國家的比如說:山西人喜歡吃醋,湖南人,四川人等都喜歡辣。

④ 飲食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地理環境是影響飲食習慣的重要因素。

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僅受到地理環境影響,還與當地的物產、文化歷史等一定因素的影響。

比如: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俗是以植物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形成這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


(4)為什麼地理與飲食有關擴展閱讀:

中國的飲食習慣:

中國人民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是以熱食、熟食為主。據說這是和中國文明開化較早和烹飪技術的發達有關。很早以前,中國人的飲食歷來以食譜廣泛、烹調技術的精緻而聞名於世。在南朝時的廚師烹飪技術就非常高超,非常令人驚嘆。

中國人在飲食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中國人的飲食方式就是聚食制。這種方式的起源比較早,它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系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

從文化遺存的發掘中就可以知道古代炊間和聚食的地方是統一的,炊間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煙,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圍火聚食。

中國人的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是使用筷子,在古代,把筷子叫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商時代,已經使用筷子進食。筷子一般以竹製成,一雙在手,運用自如,即簡單經濟,又很方便。

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嘆為觀止,贊為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上,東方各國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國。中國人的祖先發明筷子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⑤ 地理環境與飲食文化的關系

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水災、旱災、地震、台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人為因素是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由人為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二環境問題。
人為因素造成的第二環境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使環境因素發生改變
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廢物,不斷排放到環境中,使環境質量惡化,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或破壞。此外,是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利用,譬如盲目開荒、濫砍森林、草原超載等。

使生物種類發生改變
在生態系統中,盲目增加一個物種,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例如美國於1929年開鑿的韋蘭運河,把內陸水系與海洋溝通,導致八目鰻進入內陸水系,使鱒魚年產量由2000萬㎏減至5000㎏,嚴重地破壞了水產資源。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減少一個物種,也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中國大陸50年代曾大量捕殺過麻雀,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嚴重。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害蟲的天敵麻雀被捕殺,害蟲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信息系統的破壞
生物與生物之間彼此靠信息聯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為向環境中施放某種物質,干擾或破壞了生物間的信息聯系,就有可能使生態平衡失調或遭受破壞。例如自然界中有許多雌性昆蟲靠分泌釋放性外激素引誘同種雄性成蟲前來交尾,如果人們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能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則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誘雄蟲的生理活性,結果勢必影響昆蟲交尾和繁殖,最後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消失

⑥ 美食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跟美食以自然地理環境的話是沒有直接關系的,最主要的還是看個人的技術。

⑦ 美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不同的植被生物,自然就造就了不同的美食,氣候的不同對於食物腌制保存也不相同。
每個地方的人都有其特色美食,廣式涼茶靚湯,川式麻辣鮮香,都是不同地理環境造成的。

⑧ 地理和衣食住行有什麼聯系

吃飯穿衣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1.對衣著的影響:氣候的不同,會影響穿衣的多少和布料等等。

2.對食品的影響:由於土壤和氣候不同,造成了東方吃辣除濕,西方吃酸中和鹼土的現象,南方作物和北方作物不同,南甜北咸。

3.對住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水熱條件不同,南方以竹樓或牆體較薄的樓為主,樓間距較小,北方牆體較厚,樓間距較大,更看重風水,吸收陽光。

4.對行的影響:南方河網密布,主要以船和其他工具為主,北方河流較少,主要以各種陸上交通為主。

(8)為什麼地理與飲食有關擴展閱讀:

人們的穿著與地理知識中的「氣候」有關。

氣候炎熱時,人們會穿薄點。

氣候寒冷時,人們會穿厚點。

補充:自然地理知識包括 地質學、地貌學、岩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學 、 水文地理學 、 土壤地理學 、 生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 醫學地理學、冰川學 、凍土學、 物候學 、火山學 、地震學等。

因為氣候是自然科學,文化是社會科學,經濟建設、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氣候影響。

地理氣候環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業,

這也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國家裡也會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氣候對文化影響的部分則是相對恆定的。只要這種條件繼續存在,其影響就不會消失(當然可以發展)。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地理與飲食有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