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預計未來馬六甲海峽將會占據世界海上貿易的四分之一的份額。世界四分之一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它位於亞洲東南部的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呈西北一東南走向,西口寬東口窄,似喇叭狀,是連接中國的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臨近馬來半島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長1000多千米,最窄處約40千米,最寬處這370千米,主要水道在靠近馬來西亞一側,水深25米-113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加深,西口最深達200餘米。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是連接亞、非、歐及大洋洲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素有「東方十字路口」和「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加之海峽處在赤道無風帶內,平時風平浪靜,海流緩慢,很適宜航行,自古以來就是歐洲、非洲、中東和印度次大陸到東亞的主要海運通道,通航歷史已有2000多年。
②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有什麼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重要性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石油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
每年約有5萬艘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據估算這數字在20年後將增加一倍。佔了世界的海上貿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額。世界四分之一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例如: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1千1百萬桶石油(約1,700,000 m3)經過馬六甲海峽。
作為連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和中國之間最短的海上航道,因此也是世界上水上運輸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早年它曾幫助大批的亞洲移民確定穿過馬來群島的方向。馬六甲海峽曾先後接連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所控制。
在20世紀,蘇門答臘東部沿海離巽他陸棚不遠地區的油井已使一些石油公司開始在麻六甲海峽勘探石油。除其他船隻外,馬六甲海峽還可供來往於中東油田和日本及其他東亞國家海港之間的大型油輪航行。
③ 為什麼馬六甲海峽具有重要的位置
馬六甲海峽
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馬六甲海峽
在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條細長的水道,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海。這就是馬六甲海峽。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馬六甲海峽,因沿岸的馬六甲古城而得名。馬六甲城原是個小漁村,位於馬來半島南岸,從15世紀中期起,開始興旺起來,建立了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到16世紀初,馬六甲城已十分繁華,不亞於當時的威尼斯、亞歷山大和熱那亞等地中海名城。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亞、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里運出。
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有利於航行。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容易發生淤積。水下有淺灘與沙洲,巨輪擱淺事故時有發生。有人預計,由於兩岸泥沙迅速淤填,在1000年後,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可能相接,馬六甲海峽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馬六甲海峽有悠久的歷史。約在公元4世紀時,阿拉伯人就開辟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公元7~15世紀,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線。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隻急劇增多。近年來,過注海峽的船隻每年達8萬多艘,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為世界第四。港內碼頭岸線長達三四千米,可同時容納30餘艘巨輪停泊。擁有40萬噸級的巨型船塢,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級油輪。
馬六甲海峽,沿岸美麗富饒。年平均氣溫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熱帶叢林遍布兩岸,高達60米的常綠樹隨處可見。各種藤蘿攀緣植物,像天羅地網纏繞在巨樹之間。兩岸又是熱帶橡膠、錫和石油的重要產地。西北端的檳榔嶼,風光秀麗,被譽為「東方明珠」。
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島形如坐獅,人們稱它為「獅城」。新加坡南面瀕臨海峽,是南海、爪哇海與馬六甲海峽間的咽喉。新加坡共和國由54個島和9個礁灘組成。這里被海洋環抱,氣溫高而不炎熱,茂密的樹林,綠色的草地,精心、美化的環境,有條不紊地管理。可以說,找不到裸露的地面,看不見飛揚的塵土,令人信服地認為;這里是美麗的花園城市。所以,在這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來旅遊的人達一二百萬,一流的衛生,一流的服務,贏得世界的贊譽。
④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重要性是什麼
馬六甲海峽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
作為連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和中國之間最短的海上航道,因此也是世界上水上運輸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早年它曾幫助大批的亞洲移民確定穿過馬來群島的方向。馬六甲海峽曾先後接連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所控制。
馬六甲海峽的自然環境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所屬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因馬來半島南岸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西連安達曼海,東通南海,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1080千米,連同出口處的新加坡海峽為1185千米。西北寬370千米,東南寬37千米。
面積6.4萬平方千米。海底比較平坦,多泥沙質。水深由北向南、由東向西遞減,一般為25-115米。東南峽口有許多小島,一些小島邊緣有岩礁和沙脊,妨礙航行。
主要深水航道偏於海峽東側,寬度2.7-3.6千米,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輪。海峽西岸地勢低平,多大片沼澤、泥質島嶼和紅樹林海灘,大船不易靠岸。
馬六甲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終年高溫多雨,風力很小,年均氣溫25℃以上,年均降水量2000-2500毫米,馬六甲港等地達3000毫米,甚至更多。
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風力微小,4-5月、10-11月可能出現猛烈的暴風雨,但一般歷時短暫,不過數十分鍾,對船艦航行阻礙不大,世人稱馬六甲海峽是風平浪靜的航行海峽。
⑤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 作用是什麼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馬六甲海峽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它位於亞洲東南部的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呈西北一東南走向,西口寬東口窄,似喇叭狀,是連接中國的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臨近馬來半島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長1000多千米,最窄處約40千米,最寬處這370千米,主要水道在靠近馬來西亞一側,水深25米-113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加深,西口最深達200餘米。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是連接亞、非、歐及大洋洲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素有「東方十字路口」和「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加之海峽處在赤道無風帶內,平時風平浪靜,海流緩慢,很適宜航行,自古以來就是歐洲、非洲、中東和印度次大陸到東亞的主要海運通道,通航歷史已有2000多年。
戰略上: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
經濟上:連接了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
每年約有5萬艘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據估這數字在20年後將增加一倍。佔了世界的海上貿易的四分之一的份額。世界四分之一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區別:新加坡海峽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里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⑥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有什麼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歷史遠達兩千多年。它是亞、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從外國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里運出。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從新加坡到台灣附近)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是「海上生命線」。
⑦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為何遠超厄勒海峽,能成為世界十大海峽之一
眾所周知,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海上生命線”,而丹麥的“厄勒海峽”則是歐洲的頸動脈。它們都占據險要的地理位置,早在15、16世紀就是極其繁榮的、連接亞歐的重要海上通道。到了20世紀,兩者也愈加國際化,成為國際海道。可如今馬六甲海峽是世界十大海峽之一,厄勒海峽卻只是歐洲的重要海峽,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馬六甲海峽和厄勒海峽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拉島之間,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厄勒海峽處於瑞典的南部和丹麥西蘭島之間,連接波羅的海和大西洋。
馬六甲海峽很早就是中東等地區的國家穿越印度洋進入太平洋風浪最小、載量最大、比較平穩的通道,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15世紀,在奧斯曼土耳其占據地中海,歐洲人將目光投向大西洋後,丹麥的厄勒海峽就成了歐洲國家北上大西洋,對亞洲、美洲等貿易的一塊寶地。
上圖_ 厄勒海峽大橋
從地方海峽變成國際性海峽,馬六甲海峽和厄勒海峽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鄰近的國家合作建設支持。如今,馬六甲海峽鄰近的國家都紛紛出資出力,爭取更好利用和保護馬六甲海峽。
而瑞典和丹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厄勒海峽修建了厄勒大橋,提升了瑞典等通行丹麥的交通效率,使得丹麥北歐“醫葯谷”的名氣越來越盛,厄勒海峽也越來越有活力
文:夏禎
⑧ 馬六甲海峽為什麼這么重要
馬六甲海峽長800多公里,除海峽沿岸國兩岸享有12海里領海和海峽內小島至少也享有12海里領海外,其餘為專屬經濟區;海峽沿岸國對海峽領海水域享有主權,對海峽專屬經濟區水域享有主權。馬六甲是亞洲聯系歐洲和中東洲地區的重要海運通道,控制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運貿易。按照統計,每年都有5萬艘商船經此到達新加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輪都途經馬六甲海峽。 海盜「天堂」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一批華盛頓官員曾於2004年6月與部分亞洲國家高層就馬六甲海峽局勢展開對策商討,准備把海軍陸戰隊送到海峽內。 依照美國和新加坡的一份監測研究報告,在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中,大約有5萬艘商業船隻沒有能力抵禦來自恐怖分子和海盜的聯合攻擊。 自19世紀初,馬六甲885公里狹長的海域就成為海盜的天堂。僅去年一年,馬六甲海盜就成功作案189起,佔全球海盜事件的40%,使這里成為全球海盜事件的中心。 大國爭奪目標 馬六甲海峽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是國際勢力競爭的焦點。目前,馬六甲海峽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但美國、日本,甚至印度都在試圖控制這一重要海上通道。 按照美國的全球戰略,馬六甲海峽作為連接其在東北亞和西南亞兩個重要戰略地區的中心環節,是必須控制的全球16個海上咽喉之一。如果掌握了馬六甲海峽,就可以影響和控制有關國家的海上運輸航道,確保美國在國際競爭和潛在的國際沖突中的優勢地位。 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大量原料,特別是其90%的石油都要經馬六甲海峽,因此馬六甲海峽被日本視為「海上生命線」。 印度對馬六甲海峽的神往主要源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印度一旦獲得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就能構築起一道海上安全屏障。 日本想掌控馬六甲海峽 據印尼媒體報道,日本「非常關心」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戰略要地,是連通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擔著全球1/3貨運量和約50%的石油運輸量,也是中日韓三國海上石油進口的重要通道。近年來,海盜在馬六甲海峽的活動日益猖獗。 早在2000年,日本海岸警備隊就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海域參加了一次反海盜聯合演習。另據報道,日本開發出了一種叫「虎之門」的系統,可以在海盜登船之前觸發警報器;「海上劫持警報與船舶追蹤系統」更為先進,它每天6次發送信號,報告船隻所處位置等情況;若船隻被劫,海盜開始干擾或破壞這套系統,它會通過電子郵件和行動電話及時發出警示。這種對付海盜的技術,引起了東南亞國家的興趣。專家認為,日本正是通過這種無形和有形的影響,慢慢向馬六甲海峽「進發」。 馬六甲海峽堪稱日本的「石油運輸命脈」,日本90%的原油運輸都要從這里經過。1999年,日本一艘運載價值13億日元鋁塊的貨船在馬六甲海峽被劫持,17名船員全部被綁。日本的商船幾乎從未受過海盜的襲擊,但就是這一次,日本找到了借口,多次要求派武裝艦只赴東南亞打擊海盜,想要日本自衛隊踏到東南亞。與此同時,日本還以打擊海盜為借口,要將軍事打擊力量覆蓋到馬六甲。今年,它通過了「有事法制」七法案,假設了「周邊地區出現的緊急事態」。這個「周邊」不僅包括台灣海峽,也包括馬六甲海峽。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是想借防海盜之名發展軍力。 專家指出,日本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一是控制馬六甲海峽,保護日本的石油運輸線路。二是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推動日本的軍事擴張。香港《信報》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借海盜之屍還魂》。文章說,日本借打擊海盜,擴充軍力、復活軍國主義等,不是一種偶然行為,它是日本對外擴張戰略的一部分。 馬六甲海峽與中國 自1996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安全問題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美國蘭德公司《中國尋求能源安全》研究報告所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石油安全與否仍依賴於美國海軍庇護的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峽又實在是太「擁擠」了,也的確是太不安全了。日本、韓國及我國台灣省每年約需進口的近4.5億噸原油,都要途經馬六甲海峽。巴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煤等大宗礦產品運往東亞市場,也要走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也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進口原油運輸有80%左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是中國船隻。 。。。。。。。。。。
⑨ 馬六甲海峽在地理上有什麼重要意義
在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條細長的水道,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海。這就是馬六甲海峽。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馬六甲海峽,因沿岸的馬六甲古城而得名。馬六甲城原是個小漁村,位於馬來半島南岸,從15世紀中期起,開始興旺起來,建立了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到16世紀初,馬六甲城已十分繁華,不亞於當時的威尼斯、亞歷山大和熱那亞等地中海名城。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亞、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里運出。
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有利於航行。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容易發生淤積。水下有淺灘與沙洲,巨輪擱淺事故時有發生。有人預計,由於兩岸泥沙迅速淤填,在1000年後,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可能相接,馬六甲海峽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⑩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有以下:
1.馬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東經11度2分,北緯2度3分)的海峽。連接安達曼海(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岸是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面積為65,平方公里(25,平方里)。海峽長度為8公里(5里),狀似漏斗,其南口寬只有65公里(4里),向北漸寬,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國的克拉地峽之間的北口已寬達249公里(155里)。
2.馬六甲海峽因在馬來亞海岸上的貿易港口4馬六甲(melaka,原稱malacca)而得名,該城在16和17世紀時是重要的港埠。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8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水深25至15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也是亞洲與大洋州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因沿岸有馬來西亞一古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管。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海峽底質平坦,多為泥沙質,水流平緩。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運繁忙。每年約有1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里運往國內的。
3.馬六甲海峽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重要性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石油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生命線」。每年約有5萬艘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據估算這數字在2年後將增加一倍。佔了世界的海上貿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額。世界四分之一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例如:在23年,一天估算有1千1百萬桶石油(約1,7,m3)經過馬六甲海峽。
4.作為連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印度和中國之間最短的海上航道,因此也是世界上水上運輸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早年它曾幫助大批的亞洲移民確定穿過馬來群島的方向。馬六甲海峽曾先後接連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所控制。在2世紀,蘇門答臘東部沿海離巽他陸棚不遠地區的油井已使一些石油公司開始在馬六甲海峽勘探石油。除其他船隻外,馬六甲海峽還可供來往於中東油田和日本及其他東亞國家海港之間的大型油輪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