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原在地理什麼方位

中原在地理什麼方位

發布時間:2022-10-19 17:28:29

Ⅰ 中原指哪兒,中原有哪些地理區域

1、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傳統上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大概是今天的河南省全境。

2、廣義上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西北部等區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整個中部地區外加山東江蘇的邊邊角角。而在與北方外族相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拓展資料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中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南鄰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狹義的「中原」專指河南。通常所說的「中原」是指狹義的「中原」,即代指河南。

Ⅱ 中原指哪裡

中原(China Central Plain,別稱中土、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是中華文明及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中原地區也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

中原一詞從現存文獻最早可見於《詩經》。如《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這些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但並未形成完整而統一的地域概念,含有「原野」、「原中」的意思。

現代中原地區稱謂一般使用廣義的大中原地區,即「黃河中下游地區」,以河南省為中心,涵蓋周邊地方的廣大地區,包括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南部、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湖北省的襄陽、 十堰、 隨州、安徽省北部、江蘇省的徐州地區;大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主導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地域,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同時又是華夏民族早期形成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祖居之地。

[1]狹義中原一般專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在歷史上還曾被稱為「中國」、「中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學界普遍認為河南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發展起到重要決定性作用。而河南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國長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之一。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之後有「中州」和「中原」之稱。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黃河中游地區,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一省就有四個,分別為夏商故都鄭州、殷鄴七朝古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不過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很多民族、種族、國家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逐鹿中原。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大批大批的中原人士為了逃避戰亂而遷往異域他鄉,這極大地促進了祖國很多地方的開發和中華文明的傳播。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Ⅲ 古代中國中原地區是現在哪些地方

中原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的地理范圍: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

(3)中原在地理什麼方位擴展閱讀: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

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占據四個,分別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此外還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古都。

Ⅳ 中原是南方還是北方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河南省屬於南方。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在中華文明肇始時期,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稱呼專指河洛一帶,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為中原地區的心臟地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為天下中心的說法。

(4)中原在地理什麼方位擴展閱讀:

中原北、西、中原地形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新中國成立以後區域劃分,中央政府以中原野戰軍及其南下范圍為基礎劃定中南地區,為新中國大陸六大軍政區域之一。

Ⅳ 古代中原地區范圍

古代中原地區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從狹義上來說,是指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古代中原一帶主要以今河南省為主,還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安徽北部及江蘇北部等地區。

古代中原地區范圍

中原的北部、南部、西部分別被太行山、外方山、桐柏山、熊耳山、大別山等山系環抱,在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境內由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此外,淮、海兩大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也流經此地,孕育了華夏文明。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後來主要用來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描述的是在原野之中的意思,並未明確具體方位,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地理位置,還代表了權力的象徵。

Ⅵ 中原在哪裡

中原是一個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為主體的黃河中下游一帶地區,這一地區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古人常將「中國」、「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義語。[2]一般認為,古代中原系華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區域,中心是古豫州。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華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擴展而有所蔓延。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文化較先進的華夏族自視文明,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夷蠻狄的周邊地區,隨著華夏文化的傳播,成康之治的分封,也納入中原文化區。
中原一詞從現存文獻最早可見於《詩經》,如《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但這些中原並非完全是地域概念,而是「平原、原野」的意思。

現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區稱謂,常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以河南省為主體,包括陝西省中部(即關中地區)、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在中華文明肇始時期,因「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稱呼專指洛陽一帶,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為中原地區的心臟地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為天下中心的說法。隨著華夏族向周圍遷移,其活動范圍擴大,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概念延伸至華夏各諸侯國,與秦、吳等邊遠地區相對應。秦代開始,中原一詞的含義進一步拓展,可以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大片地區,包括今河南、陝西關中一帶、山西和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之「中原」即指黃河中下游流域。偶爾也指黃河流域,諸葛亮《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黃河流域。

地理

中原地域遼闊,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沃野千里,是一望無際的黃淮平原。長江水系、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橫跨中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中原地區廣袤的平原是古代黃河河水沖積的泥沙堆積而成。這里冬季雖受蒙古高壓的影響,常刮西北季風,天氣乾燥少雨。但到夏季又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從太平洋刮來的東南季風,帶來了溫熱濕潤的空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赤道西北風逐漸南移形成的不良影響。

文化意義

文化意義上的中原,表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華文化的象徵,是正統中華文化的代名詞。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原是漢民族的文化象徵源頭。歷史上,從文化意義的角度,晉代時衣冠南渡,京師自洛陽遷都金陵,因而南北朝時被視為正統中華文化中心的江南被稱為「文化中原」。這與華夏民族起源中原有關,古代華夏族通過與周邊民族融合形成中國主體民族漢族。事實上,定都中原的各個民族政權,除蒙古族元朝及滿洲族清朝外,其他民族均完全融合為現代漢民族。

Ⅶ 中原是指哪裡

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范圍為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

廣義上說,長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都是中原。當與外族對應時,華夏文化地區全都是中原。與之對應的有江南,江東,巴蜀等地域稱呼。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7)中原在地理什麼方位擴展閱讀:

在中華文明肇始時期,「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稱呼專指河洛一帶,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為中原地區的心臟地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為天下中心的說法。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Ⅷ 中原指的是哪裡

中原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地區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時代。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後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簡介

中原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並未指定確切地理方位。如《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詩經·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國語·越語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這些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意指「原野」。中原地區在中國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化過程中,占據了一體化的核心地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原

Ⅸ 中原指的是哪裡

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中原,又稱華夏、中土、中州,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地區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時代。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後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地理范圍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閱讀全文

與中原在地理什麼方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