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土壤屬於什麼地理條件

土壤屬於什麼地理條件

發布時間:2022-10-21 00:21:26

㈠ 土壤類型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一、砂質土

粗粒土是指大於0.1毫米顆粒含量較多的土,可分為礫類土和砂類土。

砂類土,又稱砂質土,指粒徑大於2mm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的50%,而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的50%的土。

砂質土根據粒組含量不同可分為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二、黏質土

黏質土是土壤的一種,有保水性能好等特點,

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的一種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顆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間。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

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耐旱耐澇,抗逆性強,適種性廣,適耕期長,易培育成高產穩產土壤,也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

(1)土壤屬於什麼地理條件擴展閱讀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學說的基本觀點可概括為:

1、土壤是一種獨立的自然體,它是在各種成土因素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對於土壤的形成來說,各種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著主導作用。土壤是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活有機體作用於成土母質而形成的。

土壤並非生來就具有肥力特徵,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跟生物發育一樣,土壤發育也有一系列的過程。其中,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

㈡ 怎樣理解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長綠色植物的疏鬆 層,處於人類智慧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帶,是 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境節,也是結合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紐帶。

㈢ 土壤的分類、地理分布、成土過程等

樓主不是只要分類、地理分布、成土過程嗎?

上面的答案好多都沒用啊!下面是我同學總結的,請參考。

一 凍 土
分類:冰沼土和凍漠土
地理分布:高緯地帶和高山垂直帶的上部
冰沼土分布在北極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帶
凍漠土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區

成土條件:苔原氣候或高原氣候(低溫、低蒸發、水分飽和、永凍層)
以苔蘚、地衣為主的苔原植被或多年生、中旱生的 草本植物、墊狀植物和地衣
冰川地形
母質差異較大

成土過程:凍融交替顯著,以物理風化為主,生物、化學風化微弱
元素遷移不明顯,存在粗骨性
永凍層深度影響土壤剖面層次分化
極地冰沼區水分飽和,表層有泥炭化和半泥炭化的有機質積累,並有潛育層形成
高山凍漠土分布區,降水少,淋溶弱,剖面中有石膏、易溶性鹽和碳酸鈣的累積,土體呈鹼性,表土結皮和龜裂

主要性狀:具有永凍土壤溫度狀況
地表具有多邊形土或石環狀、條紋狀等凍融形態特徵
土體淺薄(<50厘米),剖面構型簡單
有機質含量低,陽離子代換量低,粘粒含量少,營養元素貧乏

二 灰 化 土
分類:灰化土、生草灰化土、潛育灰化土、棕色灰化土

地理分布: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緯向綿延展布
世界各地的高山
我國大興安嶺北端和青藏高原某些高山亞高山垂直帶(極少)

成土條件:
• 氣候:寒溫帶濕潤氣候區,冬長而寒冷,氣溫季節變化大,降雨集中在夏季; 降水量少,但低溫冬凍,水分蒸發弱;永凍層存在,地表水分充足,有利於淋溶和潛育作用的進行
• 植被 :針葉林為主
• 地形、母質: 山地和丘陵平原
• 更新世冰川沉積物(主)、砂岩、泥岩、粘土、石灰岩風化物

成土過程:灰化層形成過程
• 淀積層形成過程
• 主要性狀:具有灰化淀積層
• 土體剖面分異明顯,土體構型為O-Ah-E-Bsh-C
• 表層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中以富里酸為主,土壤呈酸性
• 陽離子交換量低,鹽基飽和度低
• 整個剖面中各種氧化物均有明顯的流失,除了鈣、鎂、硅等大量淋失外,鐵、鋁有明顯的淋溶淀積
• 粘粒含量從表層向下明顯增高,淀積層粘粒含量可為灰化層的兩倍左右,質地有明顯的突變性

三 淋 溶 土
分類:暗棕壤、棕壤、黃棕壤和白漿土

地理分布:廣泛分於於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地區,在亞洲的中東部、北美洲的中東部、歐洲的中西部及南部的局部地區、南美洲的南部、非洲的南北端都有分布。
我國主要分布於南起大巴山和長江、北跨山東半島、東北的廣大地區

成土條件:
• 氣候:溫帶、暖溫帶、以至北亞熱帶的濕潤季風氣候區
白漿土、暗棕壤分布區,冬季寒冷乾燥,土壤凍層深,表層凍結時間150天左右,年降水分配極不均勻,暖季(5—10月)降水較多,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
棕壤分布區,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季節凍層較淺。
黃棕壤分布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旱,降水量多集中於夏、秋兩季,氣候上已屬於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區。
• 植被
暗棕壤:針闊混交林;
棕壤:落葉闊葉林;
黃棕壤: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
白漿土:喜濕草本(草甸和草甸沼澤)和木本
• 地形、母質
淋溶土分布區的地形多為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階地、山間盆地和盆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
成土母質為沉積物、坡積物、第四紀沉積物

主要性狀:具有粘化層
土體剖面構型為O-Ah-Bt-C
中-高度鹽基飽和度,交換性鹽基總量較高
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組成差異大,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
粘粒含量高,以未徹底風化的硅酸鹽粘土礦物為主,質地粘重。多呈棱塊狀結構,有棕色膠膜。
剖面中淀積層粘粒含量高,粘土礦物以水雲母和蛭石為主

四 富 鋁 土
分類: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紅壤和黃壤

地理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亞洲東南部、非洲中部、北美洲東南部和南美洲北部,都有大面積的分布。
我國長江以南至南海諸島、台灣-橫斷山脈的廣大地區
成土條件:
• 氣候 熱帶、亞熱帶氣候,高溫多雨。
• 植被
磚紅壤:熱帶雨林、季雨林
磚紅壤性紅壤:南亞熱帶季雨林
紅壤:常綠闊葉林
黃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熱帶山地濕生常綠林
• 地形、母質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成土母質為各種酸性和基性岩,並以富鋁風化殼為主。
主要性狀:診斷層和診斷特性
中度以上的富鋁化特徵(鐵鋁層)
診斷特性
中度以上的富鋁化作用表現在於:
礦物分解、鹽基和二氧化硅淋失作用十分強烈,粘土礦物以高嶺石類粘土礦
物和鐵鋁氧化物為主;
礦物風化析出的氧化鐵在土壤中產生明顯富集;
鋁離子除進入交換性復合體,招致高度鋁飽和外,還以三水鋁石形式存在。
鐵鋁層中氧化鐵富積,鐵的游離度增大
粘粒的陽離子交換量低與硅鐵鋁率低
對用以診斷富鋁土綱的鐵鋁層不僅以其粘粒部分陽離子交換量和硅鋁分子率作為指標,而且還需就其與脫鉀作用聯系的K2O含量作出限定。具體指標是:部分亞層細土三酸消化分解物組成中K2O<35克每千克。
形態特徵
如果沒有受到侵蝕,土層深厚,土體分異不明顯,但可劃分出Ah-Bs-C各層
各層性狀
腐殖質層 一般厚10—20厘米,濁橙色至濁黃棕色。粒狀或小塊狀結構,疏鬆而多根系,常夾有殘落物和碎屑片。
鐵鋁層 這是富鋁土的重要診斷層,呈暗紅色至黃棕色,緊實粘重,孔隙較少,粘土礦物中以1:1型(高嶺石類)或鐵鋁氧化物占優勢。多呈塊狀或棱塊狀結構,在孔壁或結構面上常出現淀積的粘粒膠膜或鐵結核。
母質層 常見有玄武岩、玢岩發育的鐵質富鋁風化殼,石灰岩、白雲岩發育的鋁質富鋁風化殼,淺海沉積物發育的石英質富鋁風化殼,第四紀紅色粘土發育的硅鐵質鐵鋁風化殼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顆粒較細,排列較緊,粘粒活度低,膨脹較小,因為有較多無定形鐵鋁氧化物的膠結作用,因此形成的團聚體,尤其是微團聚體的水穩定性很強。
土體的孔隙度比較高,透水性較好,能容忍較大的降水強度。
粘結力小

化學性質
富鋁土全剖面呈酸性反應,pH值一般為4.5—6.0,其酸度主要是由於鋁離子所引起的
含較多游離氧化鐵(正電荷載體),對富鋁土的表面性質有較大的影響
磷含量較低,氮和鉀含量變動大

五 鈣 積 土
分類:黑鈣土、栗鈣土、灰鈣土、棕鈣土和黑壚土

地理分布:溫帶、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向乾旱氣候過渡區
歐亞大陸的溫帶和暖溫帶內陸地區,從黑海以西向東延伸越過巴爾喀什湖,略呈東北-西南向的帶狀分布
北美落基山以東的美國東部大平原,
南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我國主要分布於東北西部、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等地
• 成土條件:氣候 年降水量不足,降水年變幅大,季節性乾旱明顯,乾燥度由半濕潤區向內陸乾旱區增大。
• 植被
黑鈣土:草甸草原、草原、
栗鈣土:乾草原、
棕鈣土、灰鈣土:草原——荒漠
黑壚土:草原、農作物
• 地形和母質
地形以平原、高原、台地和階地為主
成土母質以黃土狀沉積物為主
主要性狀:具有暗色表層
剖面具有鈣積層或強石灰特徵,有時有鹽化層、鹼化層、石膏層
土體剖面構型為Ah-Bk-C
具有石灰反應,易溶性鹽類少,鹽基飽和度高
粘土礦物以蒙脫石和水雲母為主

六 弱淋溶土
分類: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燥紅土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較廣,五大陸的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由東北向西南延伸
• 成土條件:氣候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均有分布,氣候類型差異大
• 植被
灰色森林土:溫帶森林草原或森林向草原過渡帶
褐土:常綠硬葉林、灌叢和森林草原(我國為中生夏綠闊葉林與灌叢)
燥紅土:熱帶稀樹草原或熱帶稀樹灌叢草原
• 地形、母質
在我國多分布在山地、山丘或丘陵地帶中。燥紅土所在地形為山坡地、河谷地或海岸階地。
母質差異較大
主要性狀:具有半干潤土壤水分狀況
土體剖面構型不明顯
表層有機質含量高,陽離子交換量和鹽基飽和度高
不同土壤類型酸鹼性不一

七 荒 漠 土
分類: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
地理分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荒漠地區
世界荒漠土分布在撒哈拉、大洋州、中亞、阿拉伯、南美以及美國西部等荒漠地區
我國荒漠土分布在甘肅、新疆、青海、寧夏以及內蒙古等省區
成土條件:氣候
乾旱的大陸性氣候:
降水稀少,降水變率大;
日照強烈,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風大而強烈,多大風和塵暴天氣
灰漠土:溫帶荒漠邊緣地區
灰棕漠土:溫帶荒漠地區
棕漠土:暖溫帶荒漠地區

㈣ 土壤條件

(一)土壤形成條件

根據廣東省1979~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系統,土壤類型共分為16個土類,36個亞類,131個土屬,522個土種,全省土壤總面積為17.8萬平方千米(2.67億畝)。土壤類型分布見圖1-1。

廣東省大部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橫貫省境中部,由於地處低緯地帶,東南季風明顯,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植物種類繁多,生長茂盛,且地帶性和區域性差異明顯,加之地質類型與成土母質多樣,土壤形成條件比較復雜。除受以上地形、氣候、水文和植被條件影響外,還受母岩母質條件和人文因素的影響。

圖1-1 東省土壤類型圖廣

1.母岩母質條件

成土母質是決定土壤發育與土壤肥力特性的重要基礎。廣東省成土岩、母質多樣。山地、丘陵主要由花崗岩、砂頁岩構成,另外還有部分片岩、片麻岩、石灰岩等;河谷平原、階地的組成物質以近代河流沖積物為主,山地丘谷地和小盆地則以洪積物為主,台地則以淺海沉積物和玄武岩風化物為主。廣東省的成土岩母質可歸納為岩漿岩類、沉積岩類、變質岩類及近代沉積物四大類。

廣東省岩漿岩類以侵入岩類的花崗岩分布最廣,構成廣東省山地的主要骨架。花崗岩的侵入時期大致有兩個,一是古生代,二是中生代。中生代的花崗岩對廣東省影響最大,多沿主要斷裂和褶皺方向侵入,如粵北三弧形山地即為花崗岩侵入所形成。屬於噴出岩類的有流紋岩、安山岩、石英斑岩、凝灰岩等,有上古生代形成的,但以中生代的為最多。噴出地區主要在粵東,形成一個強烈的噴出帶,如蓮花山、陰那山山地。

沉積岩在廣東省分布也比較廣泛,主要有砂頁岩類、紅色砂岩、頁岩、礫岩類,紫色鈣質砂岩、頁岩、礫岩類,石灰岩類以及第四紀紅色粘土。其中砂頁岩(大多為泥盆紀沉積)分布最廣,通常構成褶皺丘陵山地。紅色砂頁岩主要分布在低丘和盆地,形成於白堊紀至第三紀。石灰岩類,古生代、中生代形成的均有,主要分布於粵北、粵西。第四紀紅色粘土為第四紀沖積、洪積、坡積和殘積物,在暖濕環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成土母質,其本身的風化程度很高,主要分布於河流兩岸階地及丘陵盆地內的台地之上,少數分布在山前低丘或台地上,面積較小。

變質岩類在廣東省分布較為分散,面積不大,主要有片麻岩、片岩,其次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大理岩,零星分布於粵西、粵北和粵東等山地丘陵區。

廣東省現代沉積物主要有河流沖積物、三角洲沉積物、濱海沉積物、古淺海沉積物、洪積物、沖積洪積物和坡積物等。河流沖積物分布於河流兩岸,形成河流兩岸的沖積平原;三角洲沉積物主要分布於各大河流下游地區,特別是海河交接地帶,形成三角洲平原;濱海沉積物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濱海地帶,以雷州半島北部分布最廣;洪積物分布於山丘谷地及山前地帶,形成山丘坑田、垌田及山前洪積扇,洪積-沖積物分布於盆地之中;山麓部分由坡積物組成。

2.人文因素

土壤是歷史自然體,在與自然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由不穩定向穩定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相對穩定平衡的各種土壤。人們在從事農業生產利用土壤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農業技術措施,對土壤進行定向改良和培育,把生土變成熟土,把熟土變成沃土,從而促進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但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土壤的不合理開墾利用,特別是對森林的嚴重砍伐,破壞了生態環境,使土壤的自然肥力與人為肥力遭到破壞,朝著改良與培育相反的方向演變,即向貧瘠、肥力退化方面演變。這充分說明人為活動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類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改變了某些自然條件,因而促使土壤發生變化。人為活動既能使土壤朝著發展土壤肥力,不斷建造與改善土壤肥力的方向演變,如廣東省特有的堆疊土(基水地)就是通過人為活動在低窪漬水地上不斷堆積培肥創造出來的人為土。但人為活動也能導致土壤性質惡化、土壤侵蝕,降低土壤肥力。

(二)廣東省土壤分布規律

廣東省位於我國東南部,地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及北熱帶,生物氣候條件受東南季風影響,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起伏較大,生物氣候條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變化明顯。土壤形成條件的差異性導致土壤分布具有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復合區域性。

1.土壤的水平分布規律

廣東省地處低緯,地勢北高南低,面臨南海,地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及北熱帶。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土壤形成以脫硅富鋁作用為主。由北而南相應形成紅壤、赤紅壤、磚紅壤水平地帶分布的鐵鋁土土綱系列。這三類地帶性土壤的分布界帶走向大致如下:

紅壤是中亞熱帶典型的地帶性土壤,分布於廣東省北緯24°~24°50′以北地區,其南界大致從懷集縣蕉中區雙髻山至泰來、中洲、風崗,廣寧縣的赤坑、北市,英德市的橫石水、大鎮、沙口、八寶山、大灣、岩背,翁源縣的南甫、江尾、六里、三華、翁城、新江,龍川縣的新田、赤岩、車田,和平縣的貝墩、優勝、合水,連平縣的高莞、油溪,河源市的半江,興寧市的羅崗,平遠縣的石正,蕉嶺縣的新布、蕉城,梅州市的鬆口,大埔縣的三河、大東等地以北。該地帶年均溫度在17℃~21℃之間,最冷月平均溫度為7℃~12℃,極端最低溫-3.6℃~6.9℃,冬季低溫霜凍常出現於此時。夏季悶熱,最熱月平均溫度在26℃~29℃之間,極端最高溫可達40℃以上。該帶內番薯不能越冬,熱帶水果如荔枝、龍眼、木瓜、香蕉等難以正常生長越冬。

赤紅壤帶位於廣東省中部,北回歸線橫貫本帶中部。赤紅壤是南亞熱帶典型的地帶性土壤縣,本帶北部與紅壤帶南界相接,南與磚紅壤相鄰,其界線位於北緯21°30′~22°附近。大致西起廉江縣的安鋪、鋪嶺、平坡、壙、吉水、白藤,化州市的新安、官橋、鎮安,高州市的石鼓、高州縣城南端,電白縣的羊角、下垌、觀珠、大衙、電城、麻崗、嶺門,陽江市的儒洞連線以北。該帶處於北回歸線的南北,是熱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熱量較中亞熱帶豐富,年均溫度20℃~23℃,最冷月平均氣溫10℃~15℃,極端最低溫可達0℃。最熱月平均溫28℃~29℃。本帶內番薯能越冬。

磚紅壤是熱帶典型的地帶性土壤,分布於赤紅壤南界以南雷州半島的低丘台地和沿海部分島嶼,地處熱帶北部。年均溫23℃~24℃,最冷月平均氣溫15℃~18℃,極端低溫多年平均在5℃左右,最熱月平均氣溫28℃~29℃。在本帶內,多年生熱帶作物基本全年正常生長。

2.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

山高水冷是山區的氣候特點,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下降,雨量增加,生物氣候以及土壤發育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形成不同系列的土壤垂直帶譜。由於廣東省山地主要集中於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兩個氣候區域內,因此,也形成與此相對應的兩個土壤垂直帶譜。

在中亞熱帶,基帶土壤為紅壤,其山地土壤垂直帶譜結構由低到高是紅壤——黃紅壤——黃壤——南方山地灌叢草甸土。各類土壤分布的海拔高度大體是:紅壤上限為350~400米,黃紅壤分布在350~700米或400~800米之間,黃壤分布在750米以上,南方山地灌叢草甸土零星出現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脊和山峰。

在南亞熱帶,基帶土壤為赤紅壤,其土壤垂直帶譜結構由低到高是赤紅壤——紅壤——黃壤——南方山地灌叢草甸土。各類土壤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是:赤紅壤上限為350~400米,紅壤分布在350~750米或400~800米之間,黃壤分布在750米以上,山地灌叢草甸土零星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山脊和山峰。

由於受坡向、坡度等多因素的生境的影響,土壤垂直帶譜的土壤類型及分布高度也發生一定的變化。如在北坡,由於光照相對較少並受北風的影響,氣候寒冷,雨量較少,而南坡迎風向陽,比北坡暖濕,其同一類型的土壤出現高度比南坡山地低100米左右。

3.土壤的區域性分布規律

土壤分布規律除受生物氣候帶影響形成水平分布的特點外,還受到地貌類型、成土母質以及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土壤分布還具有多種類型的區域分布規律。根據不同土壤組合的特點,可分中域和微域兩種土壤組合形式。

土壤中域分布是在土壤地帶性分布的基礎上,由於受地形、母岩、母質、水文條件以及人為活動的影響而形成的。廣東省主要有平原地區土壤組合、紅岩盆地土壤組合和石灰岩山地土壤組合3種類型區的土壤組合。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開闊,光、熱、水較充足,人類活動頻繁,以種植水稻為主,根據其地貌類型及組成物質的不同,大致可分為河谷平原土壤組合、三角洲土壤組合和濱海砂質平原土壤組合。河谷平原土壤組合由河流至平原邊緣的丘陵緩坡腳,其組成物質是河流沖積物和洪積物,受河流水流重力和沉積分選作用的影響,其土壤分布規律為潮土——潮沙泥地——河沙泥田——泥田——砂泥田——赤紅地。三角洲土壤組合系指河口分叉開始至濱海的河口沖積物、海積平原,組成物質是河流沖積物和三角洲沉積物,是由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在河口區不斷沉積而成,其土壤分布規律為濱海鹽土和酸性硫酸鹽土、濱海潮間沼澤土——鹽漬型水稻土、咸酸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濱海砂質平原土壤組合是濱海沉積的砂質物受海流、波浪及風的作用在濱海向內陸堆積而成的濱海砂土,組成物質是濱海沉積物,其土壤分布規律從濱海至內陸是流動砂土——固定砂土——濱海砂地——濱海砂泥田。

紅岩盆地土壤組合由紫色砂頁岩組成,如南雄、燈塔、羅定等,成土母質為紫色砂頁岩及其洪積沖積物。因形成土壤呈紫色,故稱之為紫色土;又因母岩成分的差異,分別形成鹼性、中性、酸性紫色土。經人為開墾種植,在缺水乾旱地方,形成鹼性、中性、酸性牛肝地。盆地中部及有水源的地方經人為種植水稻後,多發育形成鹼性和酸性牛肝土田。

石灰岩山地土壤組合主要分布在清遠市的陽山、連山、連南、連州以及韶關市的樂昌等地。成土母質主要是石灰岩,該類地區岩體裸露,峰叢密集,孤峰、清地、漏斗、豎井等多種地貌類型並存,連片土壤甚少,土壤多與岩石露頭相間,形成紅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由於水源缺乏,以旱作為主,經人為墾殖種植旱作後,多發育成紅色石窿地或紅火泥地、黑泥地等。分布於溶蝕谷槽、有季節性河流通過的地段,多開墾種植水稻,形成石灰岩母質淹育性水稻土。

(三)廣東省農業土壤分布規律

根據農業土壤起源、土壤性質、肥力和農業生產性狀等特徵,廣東省農業土壤可分為海邊田、沙圍田、洋田、垌田、坑田、梯田、山坡地、台地、窿地、壩地、基水地、海灘咸園等12個土區。各土區土壤的分布規律分述於下。

1.海邊田區

分布在廣東省沿海岸各地,由於瀕臨大海,成土母質多為濱海沖積物,易受咸潮影響,故開墾種植水稻的水田多為咸田和咸酸田,約佔全省水田面積的5%左右。該土區土壤肥力不高,必須利用淡水洗咸,進行脫鹽化和脫沼澤化,才能提高土壤肥力。

2.沙圍田區

沙圍田是三角洲沖積平原的農民築堤聯圍防咸而成的水田,約占水田面積的10%,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沿海各大河流出海沖積平原區,其中以珠江三角洲面積最大,其次為韓江三角洲,此外還有鑒江三角洲及濱海平原的咸田。沙圍田區地勢低平,光照熱量充足,土壤肥沃,河網交錯,灌溉便利,能夠充分利用潮水自流排灌,對於種植水稻極為有利。但沙圍田區的作物生長受風、咸、旱、澇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很大。

沙圍田區土壤及肥力的發展與成灘時間耕作歷史和地形變化有密切關系,可劃分為低圍田區、中圍田區和高圍田區。在低圍田分布有咸田、咸酸田、油坭田和積水田等;中圍田區以油格田為主,油坭田也佔有一定面積;高圍田區則分布有坭肉田、坭骨田、坭釘田、鐵釘田等。

3.洋田區

洋田又名河邊田,約占水田面積的16%,分布於全省各大河流兩岸的沖積平原。洋田區地勢開闊平坦,光照熱量充足,河床附近地下水位較高,灌溉方便,但離河遠的地方,地下水位較低,缺乏水源灌溉,易受旱災。產量較低,人煙稠密,土壤耕作頻繁。

洋田區土壤分布規律與河流沖積平原的物質沉澱有極大關系。在洋田區的橫斷面,從河岸到山邊,依次分布有沙質田、沙泥田、泥田、粘土田等土種;在洋田區的縱斷面,從上游到下游,依次分布著沙質田、沙泥田、泥田、粘土田等土種。

4.垌田區

垌田是三面崗陵環繞,一面缺口的寬平水田,約佔全省水田面積的45%。垌田區地處丘陵台地或山間寬谷低地,地勢略為開闊平坦,垌田中有小溪流過,農業生產環境優越,陽光充足,灌溉方便,地勢起伏不大,四周有天然屏障,自然災害較少,人口稠密,耕作細致,產量較穩定,是廣東省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

垌田區由於位置不同,各種田類質地也有所差別。一般垌中河邊多為河流沖積物,山邊則為坡積物。山坡的水田是黃泥田;坡腳由於受鐵銹泉水的影響,則形成鐵銹水田;垌田中地勢低窪地區,由於排水不暢,長期受水浸漬形成積水田或爛湴田;靠近村鎮附近的,經人工改良後大都變為坭肉田。因此,從河邊到山腳垌田區的土壤分布規律為壩地——沙質土——沙質田——沙泥田——粘土田——冷底田——黃泥田。

5.坑田區

坑田分布於山地、丘陵的峽谷低地,約占水田面積的22%。由於夾於兩山之間,山高谷深,陽光不足,光照時間短,故坑田區的氣溫、土溫、水溫均較低,形成山區所特有的山坑冷底田。一般山地坑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耕作粗放,田底淺瘦、涼冷,作物產量低。

坑田的成土母質為谷底沖積物。其土壤分布規律一般是坑口為泥田、粘土田,坑中部多為沙泥田,坑尾多為砂質田。坑邊往往受泉水滲出影響,形成爛湴田、鐵銹水田和冷底田。

6.梯田區

梯田是人工沿著山坡等高逐級修築的梯階田塊,約占水田面積的3%。梯田分布於坡地,光照和熱量均較充足。一般山地梯田水源充足,丘陵坡地的梯田水源則較缺乏,多屬望天田。離村莊遠的梯田,耕作施肥管理不便,土壤肥力較低,村鎮附近的梯田,耕作精細,土壤肥力較高。

梯田垂直分布於海拔高度幾十米以至成千米的山地。一般發育在花崗岩風化母質上的紅壤辟為梯田,多形成沙泥田、沙質田、黃泥田等。發育在頁岩上的紅壤開成的梯田,則形成淺腳黃泥田和黃泥田等。同樣成土母質的坡地梯田,從坡腳至坡頂的分布順序為沙泥田——黃泥底田——淺腳黃泥田等。

7.山坡地區

山坡地指分布在山地丘陵台地斜坡上的旱作土壤,坡度多在5°~15°之間,占廣東省旱地土壤面積的61%左右。

坡地的旱作土壤有黃坭土、黃紅坭土、紅坭土、赤土、黃赤土、紅棕砂質土和牛肝土等。一般山地區的坡地為黃坭土和黃紅坭土,丘陵地多為紅坭土,亦有部分地區分布有牛肝土、紅棕砂質土等。

8.台地區

台地區的旱作土壤有赤土、黃赤土、紅棕砂質土和炭質黑坭土等,分布在雷州半島的台地丘陵上,坡度比較平緩,但區內常受乾旱和台風侵襲,影響農業生產。

9.窿地區

主要分布在粵北的石灰岩地區。區內土壤有黑色石窿土和紅火坭土,它的分布規律是,在碟形地上石隙間為黑色石窿土,較緩坡地為紅火坭土。初墾時有機質和植物養分含量高,但在離村莊遠、少施肥的地區,有機質和植物養分含量減少,肥力下降。

10.壩地區

壩地主要分布在沖積平原和河谷的沙壩地帶。壩地的旱作土壤有沙質土、潮沙泥土和潮沙土等,一般沙多泥少,結構鬆散,保水保肥能力低。

11.基水地區

基水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人民因地制宜改造土壤所形成的人工地貌景觀,主要分布在順德、南海、番禺和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區。

基水地的土壤實質上是堆疊土。它的土壤前身是窪地沼澤土或草甸沼澤土,因此,它的土壤演變是由沼澤土或草甸沼澤土通過人工挖掘堆積而成,分沙質基、沙坭基、坭骨基和坭肉基等。坭肉基分布在村鎮附近,是由沙坭基等精耕細作而成;坭骨基離村莊遠,是粗耕粗作的產物。

12.海灘咸園區

海灘咸園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面積不大,佔全省旱地面積不足1%。

海灘咸園地已脫離海潮影響,但底土仍含有較多鹽分。代表土壤為咸底沙土和咸底粘土等。

㈤ 中國的土壤類型及成因

一 凍 土
分類:冰沼土和凍漠土
地理分布:高緯地帶和高山垂直帶的上部
冰沼土分布在北極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帶
凍漠土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區

成土條件:苔原氣候或高原氣候(低溫、低蒸發、水分飽和、永凍層)
以苔蘚、地衣為主的苔原植被或多年生、中旱生的 草本植物、墊狀植物和地衣
冰川地形
母質差異較大

成土過程:凍融交替顯著,以物理風化為主,生物、化學風化微弱
元素遷移不明顯,存在粗骨性
永凍層深度影響土壤剖面層次分化
極地冰沼區水分飽和,表層有泥炭化和半泥炭化的有機質積累,並有潛育層形成
高山凍漠土分布區,降水少,淋溶弱,剖面中有石膏、易溶性鹽和碳酸鈣的累積,土體呈鹼性,表土結皮和龜裂

主要性狀:具有永凍土壤溫度狀況
地表具有多邊形土或石環狀、條紋狀等凍融形態特徵
土體淺薄(<50厘米),剖面構型簡單
有機質含量低,陽離子代換量低,粘粒含量少,營養元素貧乏
二 灰 化 土
分類:灰化土、生草灰化土、潛育灰化土、棕色灰化土

地理分布: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緯向綿延展布
世界各地的高山
我國大興安嶺北端和青藏高原某些高山亞高山垂直帶(極少)

成土條件:
�6�1 氣候:寒溫帶濕潤氣候區,冬長而寒冷,氣溫季節變化大,降雨集中在夏季; 降水量少,但低溫冬凍,水分蒸發弱;永凍層存在,地表水分充足,有利於淋溶和潛育作用的進行
�6�1 植被 :針葉林為主
�6�1 地形、母質: 山地和丘陵平原
�6�1 更新世冰川沉積物(主)、砂岩、泥岩、粘土、石灰岩風化物

成土過程:灰化層形成過程
�6�1 淀積層形成過程
�6�1 主要性狀:具有灰化淀積層
�6�1 土體剖面分異明顯,土體構型為O-Ah-E-Bsh-C
�6�1 表層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中以富里酸為主,土壤呈酸性
�6�1 陽離子交換量低,鹽基飽和度低
�6�1 整個剖面中各種氧化物均有明顯的流失,除了鈣、鎂、硅等大量淋失外,鐵、鋁有明顯的淋溶淀積
�6�1 粘粒含量從表層向下明顯增高,淀積層粘粒含量可為灰化層的兩倍左右,質地有明顯的突變性

三 淋 溶 土
分類:暗棕壤、棕壤、黃棕壤和白漿土

地理分布:廣泛分於於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地區,在亞洲的中東部、北美洲的中東部、歐洲的中西部及南部的局部地區、南美洲的南部、非洲的南北端都有分布。
我國主要分布於南起大巴山和長江、北跨山東半島、東北的廣大地區

成土條件:
�6�1 氣候:溫帶、暖溫帶、以至北亞熱帶的濕潤季風氣候區
白漿土、暗棕壤分布區,冬季寒冷乾燥,土壤凍層深,表層凍結時間150天左右,年降水分配極不均勻,暖季(5—10月)降水較多,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
棕壤分布區,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季節凍層較淺。
黃棕壤分布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旱,降水量多集中於夏、秋兩季,氣候上已屬於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區。
�6�1 植被
暗棕壤:針闊混交林;
棕壤:落葉闊葉林;
黃棕壤: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
白漿土:喜濕草本(草甸和草甸沼澤)和木本
�6�1 地形、母質
淋溶土分布區的地形多為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階地、山間盆地和盆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
成土母質為沉積物、坡積物、第四紀沉積物

主要性狀:具有粘化層
土體剖面構型為O-Ah-Bt-C
中-高度鹽基飽和度,交換性鹽基總量較高
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組成差異大,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
粘粒含量高,以未徹底風化的硅酸鹽粘土礦物為主,質地粘重。多呈棱塊狀結構,有棕色膠膜。
剖面中淀積層粘粒含量高,粘土礦物以水雲母和蛭石為主

㈥ 地理條件包括哪些

地理條件包括地形位置情況、如山川河流土地的形狀及特點,所在經緯網及自然地圖上的方位等;氣候情況,如季節、氣溫、日照、雨、雪、風、霜等;經濟情況,如地下資源、當地物產、所處交通位置等。地理條件是決定投資項目空間位置的基本依據,又是投資項目進行設計的依據。

地理條件是一定地點或地區的山川土地形勢、位置、氣候等自然環境及資源、物產、交通等經濟性因素的總情況。

我國地理環境特點:

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㈦ 關於土壤,我知道()還想研究()

土壤位於地球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層。土壤是各種陸地地形條件下的岩石風化物經過生物、氣候諸自然要素的綜合作用以及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而發生發展起來的。土壤是一個復雜而多相的物質系統。它由各種不同大小的礦物顆粒、各種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機殘體、腐殖質及生物活體、各種養分、水分和空氣等組成,各組成物質的容積比例如圖所示。土壤的各種組成物質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處在復雜的理化、生物化學的轉化之中,具有復雜的理化、生物學特性。土壤具有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水分、養分、部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土壤肥力。土壤是陸地植物著生的基地,是人類從事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
土壤有其獨特的物質組成、基本屬性和基本功能,有其自己的發生發展歷史,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土壤處在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交接地帶,是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的樞紐,並成為生物圈的組成層次。土壤作為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處於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之中。隨著氣候、生物、地形等條件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相應地形成不同的土壤類型。所以,自然界中的土壤類型復雜多樣,並且在空間上有其地理分布規律,在時間上有其演化規律。不同的土壤類型,其理化性質、肥力狀況和利用方向都不盡相同。
土壤是基本的生產資料之一,是農業的勞動對象。人類採取科學的耕作制度和生產措施,會保持和提高土壤的生產潛力。濫伐森林,濫墾草原,掠奪式的土地經營,會引起土壤侵蝕、土壤沙化、土壤鹽漬化等土壤退化過程的發生與發展。所以,合理開發利用土壤資源,防止土壤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㈧ 怎樣理解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關系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鬆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和陸生動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土壤的形成從開始就與生物的活動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總是含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線蟲、蚯蚓、軟體動物和各種節肢動物等,少數高等動物(如鼴鼠等)終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據統計,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億萬個細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黴菌如果一個一個排列起來,其長度可達11千米。可見,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的一個極為復雜的復合體,土壤的概念總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動促進了土壤的形成,而眾多類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無論對植物來說還是對土壤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生態因子。植物的根系與土壤有著極大的接觸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間進行著頻繁的物質交換,彼此有著強烈影響,因此通過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產量。對動物來說,土壤是比大氣環境更為穩定的生活環境,其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為動物的極好隱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溫、乾燥、大風和陽光直射。由於在土壤中運動要比大氣中和水中困難得多,所以除了少數動物(如蚯蚓、鼴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數土壤動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葉層中的孔隙和土壤顆粒間的空隙作為自己的生存空間。 土壤是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基底或基礎,土壤中的生物活動不僅影響著土壤本身,而且也影響著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態系統中的很多重要過程都是在土壤中進行的,其中特別是分解和固氮過程。生物遺體只有通過分解過程才能轉化為腐殖質和礦化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營養物質,而固氮過程則是土壤氮肥的主要來源。這兩個過程都是整個生物圈物質循環所不可缺少的過程。

㈨ 土壤有哪些基本性質

1、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主要包括土壤的容重、比重、通氣性、透水性、養分狀況、粘結性、粘著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
2、土壤的理化性質就是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
(1)物理的,是指土壤的物理狀況,如含砂量,松、軟程度,紅色或黑色,等等。
(2)化學的,是指所含化學成分,如各種元素的含量,酸鹼性(PH值)等等。
3、知道土壤的理化性質,就能知道適宜栽種什麼作物。
拓展資料:
一、土壤 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地球陸地表面土壤種類的分異和組合。與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變化密切相關。
二、土壤的污染源有哪些
一是污水灌溉和大氣污染。污水中還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污水沒有經過處理而直接用於農田灌溉,會將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質帶至農田,污染土壤。工業廢氣的污染大致分為兩類:氣體污染,如氧化硫、氟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氣溶膠污染,如粉塵、煙塵等固體粒子及煙霧,通過沉降或降水進入土壤,造成污染。二是過量化肥和農葯。過量地使用硝態氮肥,會使飼料作物含有過多的硝酸鹽,妨礙牲畜體內氧的輸送,使其患病,嚴重的導致死亡。農葯在殺蟲、防病的同時,也使有益於農業的微生物、昆蟲、鳥類遭到傷害,破壞了生態系統,使農作物遭受間接損失。三是固體廢物。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體污染物。各種農用塑料薄膜作為大棚、地膜覆蓋物被廣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殘膜碎片散落田間,會造成農田「白色污染」。這樣的固體污染物既不易蒸發、揮發,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一是運用科學技術,使用生物或化學方式來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增加土壤環境容量,提高土壤凈化的能力和有機物含量。二是制定相關的污染土壤環境管理與綜合防治方法,加強清潔生產。三是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使某些重金屬污染物轉化為難溶態沉澱物,控制其遷移和轉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四是嚴格控制廢氣污染物的處理排放,合理使用農葯和化學肥料,科學的進行污水灌溉,減少有害物質進入到土壤中,影響土質變化。

閱讀全文

與土壤屬於什麼地理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