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養中學生運用地圖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當前,雖然正在進行減負活動,但是我國部分初中學生的學習負擔仍然較重,在地理學習中,教學內容大多圖文分離學生依靠死記硬背,不但學習效率低下,同時也極大的浪費了時間。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由於圖文分離,學生所學知識沒有足夠的空間概念加以支持,對具體問題難以實際分析,極大的影響了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研究背景
地理學科自2006年被列為中考科目,要求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學生完成新課標中的教學任務。但在實際教學及考試中發現的確有一些學生無法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老師也用了許多時間及精力幫助這些學生,但成效並不明顯。經過粗略統計,初一剛進校的學生,有46%的同學在小學中沒有接觸過地圖,家庭中也沒有地圖,日常生活中更沒有利用地圖的經歷。經過一個月的地理學習,我發現地理學習困難的學生與沒有接觸過地圖的學生是--對應的,由於缺乏基本的讀圖能力,導致地理學習無法下手,在課堂中只是被動地跟著老師學習,形成上課聽聽有趣,而實際上沒有掌握每一個知識要點。針對這些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加強地圖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
2、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實際作用
2.1鍛煉學生的想像力
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分析,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形象化地圖中的各種符號,並通過觀察、分析與實際存在的地理現象與事物等進行聯系,進而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關系所在,通過對地理規律以及地圖的發展,探索,能夠幫助學生直覺思維的產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2激發學生的興趣
傳統地理教學圖文分離,大量的文字只會讓學生感到無趣,無法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而通過圖文結合的辦法進行教學,將地圖引入到現代初中地理教學之中,通過形象的地圖進行講解,不但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也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從而形成練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2.3引導學生理清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
通過對地圖的研究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額研究並判斷各種地理現象的內在聯系,從而讓學生更加了解各種地理事物間的聯系。如在海南島的自然環境一課中,通過對當地地形圖及氣候圖的判斷,讓學生從海南島的地形特徵、地理位置等因素出發,推斷出島上的河水流向,並結合氣候圖對地形對島上氣候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對島上水資源的影響等進行推論。
3、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性
3.1「地理事物分布圖」的講解
地圖一般載有較大的信息量,其種類繁多,內容較為重要,最為常見的是政區圖和地形圖。政區圖和地形圖都不難理解,但內容龐雜,記憶起來比較困難。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選擇好一副地理教學圖,不僅能有效運用多種學習方法,還能融合多個知識點。如一副中國政區圖,它裡面不僅包括中國行政區劃,還有長江和黃河的流程圖。那麼,我們可以先讓同學們認讀圖中34個省級行政單位。然後,縱向聯系中國河流,在這副圖上分別找出長江、黃河流經的區域及流經的地勢高低,一一地對應其行政單位。再進行對比,不難看出長江流經的區域廣,而黃河流經的區域小一些,但是長江和黃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東流經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同時,又可將長江和黃河做一個橫向對比,會發現除了以上的異同點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獨特之處,如黃河整個流程呈現出一個巨大的「幾」字形,而長江則支流眾多,恰似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如此,通過這個地理事物分布圖,同學們在掌握了有關中國政區知識的同時,能較輕松的學到有關長江和黃河的知識,達到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
例如:七年級下冊的知識,很多學生覺得知識點太多、太亂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這個思路,你立刻會發現知識點特別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一節我們就學習了亞洲的自然環境,課後的活動還通過地圖(如圖)給大家教會了亞洲的分區,這其實已經給大家展示了一個地理學習的藍圖。放眼望去,本冊書後面的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章節,都離不開這張圖。順序上從東亞(日本)→東南亞→南亞(印度)→北亞(俄羅斯),按照順時針順序編排課本。學完這些章節以後,相信你會發現這些知識點根本不覺得陌生。再想知道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還是可以藉助地圖,既然已經知道這些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哪個分區,我們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亞洲地形圖」和亞洲氣候圖」,推斷出這些國家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要素。實際教學中,分別講每個國家的自然環境時,只要用好了地圖,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地圖自己得出結論。
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簡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運用好掛圖、版圖和地圖冊之外,有時還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畫一副地理簡圖。地理簡圖通常取其神似,不計細節,抓住基本,突出特點,鮮明醒目。例如,在講解中國地形分布
Ⅱ 地理課上如何教學生利用地圖
一、識讀地圖——看圖例和注記,懂含義,找分布 我們現在採用的中學地理教材、教學掛圖及地圖冊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們大多是用象徵符號表示的,如點狀符號表示礦產、城市、作物、工業部門等,線狀符號表示洲界、國界、交通、河流、風向、海洋等直線等,面狀符號表示地形區、氣候類型、自然帶、溫度帶、工業區、經濟帶等。在識別這些符號系統時,首先要看圖中的圖例說明,弄懂每個含義的性質和數量特徵的差別,然後要注意其空間位置、輪廓、范圍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分析地圖中的理性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比如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地理地圖冊》第10頁的《主要工業區分析圖》,是用點狀表示工業中心,面狀表示工業基地。在閱讀地圖時,首先要看地圖所給的圖例,然後再根據圖例去閱讀地圖。圖中點狀的表示主要工業中心城市如沈陽、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的位置,圖中特別註明我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圖時,可以先指導學生看圖例,然後根據所給的圖例去閱讀地圖,最後看看圖中工業中心分布疏密狀況,回歸到課本內容所要說明——我國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發展的差異: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中心分布密集,全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都分布在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綬慢,工業中心分布比較稀疏。 二、分析地圖——掌握不同類型地圖的分析方法 一是綜合性地圖。要採用層層要素分離法。綜合性地圖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綜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圖中,具有內容復雜、不容易分析的特點。這種地圖常見在某區域地圖中,對待這樣的地圖應首先自然,再是經濟,最後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農作物、礦產、旅遊、交通線、城市。這種層層要素分離法,有利於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把握區域的整體特徵。如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第93頁的《西北地區》的教學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遠離海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草原廣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全國海拔最低的艾爾湖(-155米)位居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黃河的中上河段流經這里。其次,這里以畜牧業為主,農業則以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為主,產品有肉、奶、皮、小麥、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魯番的葡萄最為著名。礦產資源豐富,有稀土礦、優質煤、石油、鎳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這里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途經之地;現代有一條「亞歐大陸橋」大鐵路經過這里,並且一直通到西歐地區,使得我國同歐洲國家交通聯系更為便捷。最後,工業有毛紡織工業、畜產品加工業、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和石油工業等。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西北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為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北地區的不少建設工程已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中心城市和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交通運輸和通信設施的改善,新疆長絨棉、優質瓜果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的擴大等。為了西北地區的發展,國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給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協調人地關系,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是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等溫線、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內容圖,要分析等值線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狀的凹凸,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地點和區域,進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徵和空間遞變趨勢,從而進一步綜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級上冊《地理》中的第62頁和第63頁《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世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的分析過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歐大陸等溫線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溫線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現-40℃的極端低溫區域,南北溫差達到60℃以上,說明北半球在海陸分布和地形的影響下,以大氣環流為主導因素;而南半球等溫線大致平行於緯線,這說明南半球以太陽輻射為主導因素。7月份的等溫線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與緯線平行,同時南半球仍以平行於緯線為主,說明太陽輻射成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導因素。通過對1月、7月份等溫線圖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表面均勻、等溫線變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氣狀況復雜,所以等溫線變化大。 三是專題要素分布圖。包括由各種點狀符號構成的礦產、城市、旅遊點、工業中心圖,也包括各種面狀圖等構成的地形圖、氣候類型圖、人口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和資源分布圖等。對於點狀符號圖,不但要在閱讀完每個符號所在的地點的分布和性質的基礎上,分析各個點地理事物的稠密區、稀疏區的位置和范圍的差異,而且要概括出某個要素的空間遞變的趨勢。比如,我國礦產資源中煤、鐵、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種空間配置不協調就造成北煤南運,給交通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對面狀圖要分析各種符號的分布范圍,通過對比,歸納出同類符號在一定區域的分布規律。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東部沿海地帶,北緯40°~60°之間。再如,世界小麥帶主要分布在溫暖濕潤的溫帶地區,而世界玉米帶主要分布在美國中部,中國的東北、華北平原,歐洲南部平原,從而說明玉米帶主要分布在高溫多雨的亞熱帶,溫帶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內陸地區。 三、培養學生填圖、繪圖能力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填圖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填圖可以檢驗學生的地理知識,對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繪制有關的地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圖技巧。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可以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疏漏、錯誤和不扎實之處,及時補救,鞏固學習成果。在歷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數題目都與地圖知識有關。
Ⅲ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非常重要,是學生學好地理課的重要因素。地圖在地理課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圖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蓋面;無論是在課本中所佔篇幅,還是考試試題的切入口看,地圖佔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涵蓋的內容也很多。通過對地圖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地圖教學也是難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化繁為簡。筆者結合自己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來與大家交流。
一、掌握讀圖程序,培養讀圖技能
讀圖要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確定地圖的類型、范圍等內容。對地圖圖像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提煉出地理事物的規律、特徵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准確把握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地圖教學過程中,要把讀圖貫穿始終,把地理事物落實在地圖上,使學生牢固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教師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加強檢查與督促,使圖植根於學生的腦海,有利於學生准確快速地儲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
二、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歸納性思維
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聯系,可以通過地圖准確地反映出來。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每一副圖都可以提出「是什麼?」、「在哪裡?」,直至解決「為什麼?」,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同一地圖要從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這副圖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但把它作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在這一副圖上也可以歸納出世界人口的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三、繪制地理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繪制圖表」要求學生能夠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動內容中,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出某地降水柱狀圖。通過學生的繪制,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既注意規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地圖反映的是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有時需要將其中某些組成成分分割開來,以突出某一空間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在讀圖時要求學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圖的概貌,還須對圖中局部地區、個別地理事物有所認識、分析、了解。
五、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化繁為簡,提升教學效果
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圖採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區圖、地形圖,最好能結合空白輪廓圖,邊學邊練,循序漸進,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脈、河流、島嶼、主要國家和首都、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同時,熟練運用一些模式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陸分布簡圖」、「我國主要地形分布簡圖」。能夠熟練並快速地繪制這些簡圖去分析遇到的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張冠李戴。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提高了學習質量。例如,講解中國地形分布、黃河和長江等大江大河等內容時,用邊講邊繪板圖的方式,將諸多的知識匯總到一張簡略的板圖上,不但便於記憶,還在記憶過程中強化了聯想,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六、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對地理課本中出現的一些示意圖,學生難以理解的可通過演示。如在講解地球自轉、公轉產生的意義時可轉動地球儀或圍繞講台轉動,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具體。此外,讀示意圖、剖面圖要注重概念、原理與規律。此類圖像旨在用直觀、形象、簡潔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是用來解釋地理教學中「為什麼這樣?」 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注意採用觀察法、分解法、動態法等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有關地理概念的關鍵點或要素,並加以識別、理解,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深刻、准確理解圖像所表達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規律。
七、注重師生互動
學習地理,地理教師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為本,展開師生雙邊活動。把講新課讀地圖讀課文做練習融為一體,對於塊狀特徵突出的政區圖湖泊圖等我們可以裁剪地圖,採取以技能帶知識,以活動帶技能的方法可以將知識與技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換。例如,在中亞政區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這五國位置比較生疏,於是用一張白紙套畫一副亞洲政區空白圖,海洋部分著藍色。五國形狀另外硬紙按照比例裁剪,課堂上讓學生把五國拼貼到相應位置去。在教學「中國行政區劃」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片裁剪製作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加以識別。凡此種種,均已取得不錯的效果。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願我們都能夠以次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己任,保證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會運用地圖查找地理信息,養成從地圖上獲得信息的習慣。通過閱讀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Ⅳ 地理地圖使用方法
對於地理的學習有別於其他學科,既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又具有理科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只要掌握了正確的 學習 方法 和技巧,學習就會變得簡單而有趣。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地理地圖使用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地圖使用方法
1.善用地圖,事半功倍: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善於讀圖、用圖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把地理事物落實到圖上,形成空間觀念,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圖文結合,高效學習: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
3.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培養觀察力、 想像力 ,發展思維能力和 記憶力 。
4.學會讀圖,注意順序:
(1)讀圖的主題,即圖名;
(2)看清地圖三要素:圖例、比例尺和方向;
(3)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內容、范圍;
(4)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個信息;
(5)聯系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圖文轉換等。
5.運用政區圖記國家、省區、市縣等的空間分布及相對位置。讀政區圖,要注意觀察國家、省(區)的輪廓特徵、境內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並在此基礎上多次重復閱讀,逐漸地在頭腦中形成國家或地區的政區圖。
6.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來學好地理這門課。在復習中要記憶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為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藉助示意圖,寓文於圖就能在一張十分簡單的示意圖中,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
學好 高一地理 的技巧和方法:
1.從客觀因素上來說,高中地理課本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主要講的是各種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發展的規律,不象初中課本那麼淺顯易懂,特別是高一上冊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地球和大氣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難點內容,所以學生剛開始接觸這些知識確實會感到困難的。
2.從主觀因素上來說,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較差,有的學生頭腦中儲存的地理知識幾乎是空白,這當然不能怪同學們,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學們只在初一社會課中學過地理,兩年過後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學到了高中還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分不清「黃河、長江、珠江」。在這樣的基礎下,一下子要運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斷地理事物當然是困難的。
3.是學法上的問題,很多同學還用初一時的方法來學地理,當然是學不好了,因為初一學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基礎知識,內容比較淺顯,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記憶就可以了,所以學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還可以。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判斷地理事物,並分析其分布規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學不好的。
4.是相關知識的聯系問題。高一第一學期,學地理所需的相應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還未學到,所以同學們在學地球這一單元時,普遍缺乏空間想像力,而在學大氣這一單元時,對「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的理解也有困難。在上述四種背景條件下,高一學生學地理確實是會遇到一定困難的。
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區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規律原理都可以在詮釋區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體現,並能反映出學生基本的地理思維能力狀況。同時區域地理也是難點,知識點繁、雜,只要是地球上的區域都有覆蓋。再加上課堂時間緊張,補充的課外知識有限,所以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區域地理學習到位。 考試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解決區域問題和分析區域發展條件來考查地理學科特點之一——區域性的。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是我們要抓住區域「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
1.「在哪裡」,即是准確的區域定位,這是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也是很多學生學習的難點。培養讀圖、識圖能力的 措施 :
(1)掌握絕對定位:根據經緯度分布規律來確定該區域的大致范圍;或根據地理坐標來確定該地理事物的區域位置和占據的空間。
(2)掌握輪廓特徵:包括國家、大洲、省區輪廓、河流、湖泊形狀輪廓和鐵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陸位置:了解海陸位置,更好地定位。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區域典型特徵來定位。不同區域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或特殊性,這些典型特徵是區域判斷的重要線索,在學習中應特別的重視。
2.「有什麼」,即通過地圖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等事物狀況,並以此推斷其他自然地理特徵及人文地理特徵等。有人說,學習區域地理特徵時,可以把區域當做一個大籮筐,然後分成兩格,一格裝自然地理特徵,另一格裝人文地理特徵。
(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范圍(主要的地理界線)、地形、氣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動物)、自然資源等。 (2)人文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歷史 文化 、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區位條件、地域類型、主要農作物等)、工業生產(區位條件、工業類型、工業基地、工業部門)、交通、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
3.「為什麼」,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聯系和差異,這是學習區域地理的難點所在。掌握了區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只解決了「有什麼」的問題,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決地理特徵「為什麼」的問題,如資源與工業生產;地形、氣候與農業生產;氣候、地形、河流、工農業與人口、城市的分布等,它們之間多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和影響。 「為什麼」也是學習區域地理中較難的一關。所謂「地理」,除了有「地」(地理位置—在哪裡),更重要的是還有其「理」(形成原因—為什麼)。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其各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經濟、人文地理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故學習區域地理的時候應該把這一思想貫穿全過程,如學習中亞地區時應將「乾旱」這一特徵貫穿其自然、工農業。
4.「怎麼辦」,即區域的環境與發展問題。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要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生產、生活中的地理」。了解一個區域的地理特徵後,最終目的是探究該區域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怎樣的開發利用既有利於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從而走向經濟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該地當前和今後的發展重點、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及環境保護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即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例如中亞地區,深居內陸,氣候乾旱,降水少,大力發展灌溉農業,導致土地鹽鹼化和湖泊萎縮,生態環境惡化。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適當放牧,退耕還草,合理利用水資源,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
5.針對多數同學反映的知識點太多,記了就忘,上課提到的地理事物,一時半會找不到等問題,建議: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地圖,做到腦中有圖,腦中有網。這樣不僅可以將紙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而且可以恆久記憶。
6.學習單獨的地理區域時,可以按照記憶把該區域的大體輪廓畫下來,然後在地圖上標注應重點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經緯度。世界地理學完後,也可以把各個單獨的地理區域綜合在一起,畫一張完整的地圖來幫助復習鞏固。在自己畫圖的過程中,勢必要高清該區域的輪廓、位置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已達到掌握區域特徵的目的。
地理地圖使用方法相關 文章 :
★ 地理記憶方法有哪些,地理地圖記憶方法
★ 高中地理地圖學習方法
★ 高考地理4種方法記憶地圖
★ 如何運用地圖學地理
★ 初二會考地理復習策略與地圖記憶方法
★ 高中地理的學習步驟
★ 高中如何有效的學習地理地圖
★ 初一地理《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
★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與技巧
★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Ⅳ 初中地理教學中怎樣使用地圖
通過查看地圖,可以使同學們了解每個地方的在地球上的具體方位,地形、河流等等,總之地圖的信息量非常大,比枯燥的文字描述要有趣豐富的多,也非常容易記住知識點。
Ⅵ 如何學好初中地理
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
一、培養空間概念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Ⅶ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綜合載體,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同時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幾年的地理教學使我深深感覺到,如果學生掌握了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高效的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綜合等多種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識圖、讀圖、析圖、繪圖等地圖能力是地理教學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內容。但對於剛跨入中學的學生來說,地理是一門嶄新的學科,地圖概念幾乎沒有,由於年齡的關系,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差,所以大多數學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識難記,地理學科難學,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學生沒有掌握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麼怎樣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呢?下面,我粗淺地談一談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圖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識別地圖
認識地圖就是讓學生掌握構成地圖的基本條件和要素,能夠看懂地圖並分清地圖的類別和所表現的區域范圍。認識地圖是學生地圖能力培養的第一步。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使學生掌握地圖的三要素,即能夠在圖中辨認方向、會換算比例尺、懂得各種圖例和注記,這一階段的知識在初中地理《地圖》一章中做了專題介紹。這部分知識對於剛入校的七年級新生來說是個難點,但它又是今後使用地圖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起點放低,要耐心細致的講解指導,並給予熱情的鼓勵,一定要把這部分知識基礎打牢固。第二階段是讓學生分清地圖的種類,明確各類地圖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編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圖的數量,各種不同類別的地圖散布於教材的各章節中,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整理歸類,由計劃的分類滲透,使學生分清地圖的種類,並明確各類地圖的用途,在解決問題時,根據需要,能夠正確選用合適的地圖。第三步使學生熟練識別不同區域的地圖。初中階段,區域地理的學習是教材內容到重中之重,不論是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都分別講述了多個不同尺度的區域,分區地圖多而復雜,學生難記,並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學中,利用形狀觀察法,就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的輪廓、形狀、看看是否有明顯好記的特徵。再根據觀察出的形狀、特徵把地圖記住。這個方法能幫助學生輕松地判讀出所表現的是哪個區域。從而為進一步解答有關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會學生閱讀地圖
閱讀地圖是學生從圖中直接獲取某些信息點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經常指導學生閱讀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和地圖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重在教他們閱讀的方法。怎樣閱讀地圖是有規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地圖表的標題或圖名,因為圖名是一幅圖的主體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有些學生看了半天圖,還是不知該看什麼,看的又是什麼,很多時候因為忽略了圖名,抓不住要點就降低了讀圖的效率。二看圖例、注釋,這是讀圖是基礎。三看圖表的內容,看時要細,要抓重點。一幅地圖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些信息是需要讀出並牢記的,但有些信息是無需知道的。因此要求學生讀圖時一定要按課標要求和教師的設問讀圖,提取有用信息,去除無關信息,有選擇的讀圖,即抓重點。通過這些步驟,學生掌握了讀圖的基本程序,學會有序、有目的閱讀地圖,就為下一步析圖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三、教會學生分析地圖
僅僅會閱讀地圖,能夠從圖中直接獲取到某些信息這是遠遠不夠的,地圖中往往隱含著好多更有價值的信息,特別是隱性知識,需要在讀圖的基礎上加以析圖才能夠獲得。所謂析圖,就是對讀圖過程中獲取的信息進行思維加工,通過對直觀信息的分析、取捨和重組,歸納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及地理要素之間內在聯系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圖多思、多圖並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是培養學生析圖能力的重要方法。
每一幅地圖都可以提出是什麼?有什麼?在哪裡?為什麼?直至解決「怎麼辦」。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學生的認知不斷深化,思維程度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如我在教學「遼中南工業基地」時,就利用《遼中南工業基地》圖,設計提出了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各工業部門主要分布在哪個工業城市?」「根據圖中的信息說一說該工業基地發展的優勢條件有哪些?」等。
多圖並用就是重視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同時用幾幅圖來綜合說明、比較某些地理事物和現象。這是教學中經常性使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學「中國人口分布東多西少」的原因時,就選用了《中國的地形分布圖》、《中國的降水分布圖》、《中國的交通圖》等多幅地圖。學生通過多幅圖的分析會發現:我國東西部地區在自然條件(地形、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導致我國人口東西部分布不均的特點。
教學中多渠道、多方式地進行地圖教學,一圖多思,多圖並用,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教會學生填繪地圖
填繪地圖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動手操作的階段。學生通過模仿、記憶、想像,做到腦想、眼看、手動,進一步熟悉地圖上有關地理事物的分布,鞏固所獲得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繪制地圖的技能、技巧,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地圖實質的理解,是閱讀地圖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繪制草圖、簡圖,如輪廓圖、水系圖、等高線地型圖等。
繪圖訓練需要經教師示範,學生由臨摹發展到自繪,並養成化繁為簡、突出重點、嚴格圖例、相對准確的習慣。七年級的繪圖,主要指導學生繪簡單的曲線圖、柱狀圖、勾畫各大洲、分區國家的輪廓圖,繪山脈、河流、城市等單項地理要素。八年級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繪圖技能,指導學生繪制中國政區簡圖,再結合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加繪山脈、河流、鐵路、城市等多種地理要素。隨著繪圖能力的提高,之後要求學生繪制一些剖面圖、柱狀圖和一些簡單的示意圖。
以上四個方面,在學生地圖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相互聯系,互相支持。地圖能力的培養,不僅在於使學生看懂地圖,更重要的是理解地圖和分析地圖,並運用地圖說明地理問題。
在學生地圖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地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的示範和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首先用好地圖。
2、要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的良好習慣和對地圖的興趣。
3、要認識到初步利用地圖的困難性,注意幫助學生克服認知上的障礙。
地圖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使用地圖也是學生應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圖象印證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圖象。圖象知識的講授,也就是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掌握了圖象知識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內容,教學中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看圖,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這樣,才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運用地圖進行教學,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許多較為抽象的地理知識;有利於學生認識地理事象的分布、演變規律;有利於學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間概念;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和發展學生能力。
一、地理地圖能直觀地顯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問題,既「什麼樣的」。教學地圖可以將地理事物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比任何語言的描述都更有利於學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課不同於語文課或美術課,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對某一地理客觀事物或景觀的想像的或創意的圖景,而是認識地理事物的真實面貌,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概念總結。
二、地理地圖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視覺刺激產生的興趣比起聽覺刺激和觸覺刺激產生的興趣來得更快。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利用地圖創設適宜學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產生期盼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激發探究興趣。例如,在講地球自轉及公轉意義的時候,讓學生用手電筒光照射地球儀,同時撥動地球儀,地球儀表面會出現什麼現象?整體移動地球儀模擬地球公轉又會出現什麼現象?等同學們頓時興趣盎然,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同時也就把地球自轉及公轉意義這個教材中的難點給突破了。
三、地理地圖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進行地理空間分布知識的教學,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學地圖,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例如:普通地圖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顏色、符號和注記卻表示著地理事物的立體形象特徵,經過形象思維可以從地圖的二維平面中想像出地理事物的三維形象,如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通過國界、山峰符號和國名注記確定珠穆朗瑪峰的位置,通過顏色和數字注記確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教學地圖也有利於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展,因為地圖是形象的,但地圖上的各種符號是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抽象,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經常閱讀地圖,綜合各種地理要素歸納地理特徵和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於形象思維又利於抽象思維。
四、地理地圖能活躍課堂氣氛
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地圖形象生動的特點,以地圖為重要媒介,設計有情趣的課堂學習活動,容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時,就讓一個同學來扮演太陽,另一個同學來扮演地球並圍繞太陽公轉,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地球轉的是否正確。在講到等高線時,就仿照軍事中的沙盤的製作,通過等高線圖來製作沙盤,通過沙盤來劃等高線圖等。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讀圖訓練:
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常常是課文數頁的內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則,就可把它們表現在地圖上。所以說,運用地圖(包括插圖等)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學會讀圖,就可使地理知識的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讀圖能力的提高取決於讀圖訓練。讀圖訓練一般可分為相互聯系,交叉進行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文字語言向形象化語言的轉化。初學讀圖時,理解課文的能力高於理解地圖的能力,往往習慣於讀書而不習慣於讀圖。因此,開始讀圖時應從文到圖,把課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圍、大小、形狀、高低、水系、城鎮、交通線等,在地圖上找出來;即把文字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觀念。這是依靠課文輔助讀圖的過程。
第二步,地圖、課文相互轉化。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地圖默述課文內容,藉助地圖回憶思考、表述地理知識。這是從圖到文,圖文相互轉化的過程。開始可分題(如,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夠熟悉時,再復習課文,直到能完全熟練地看圖敘述為止。然後,再根據各種專業地圖(如,政區圖、工農業圖等)來綜合敘述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
第三步,獨立運用地圖,描述一個區域的地理特徵。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經濟部門和城市特點,闡明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描述這個地區的地理特徵;再對照課文,檢查是否有錯誤和遺漏,是否抓住了重點和特點,並檢查失誤的原因,然後進行修正和補充。經過圖文結合的反復訓練,形成圖文統一的、系統的、完整的、鞏固的地理知識。
綜上所述,讀圖訓練的步驟,或者說是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法則,可以概括為:左圖右書,邊看(書)邊讀(圖),圖文結合。要反復讀圖,使地理知識轉化成形象化的地圖,然後再讓地理知識重現,即讓地圖「活化」。讀圖是使文字語言與地圖形象化語言相互轉化的過程。這是一個學習地理的非常重要的過程。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在讀課文時,腦海里浮現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圖;讀圖時,腦際中呈現出有條有理、准確生動、豐富多彩的課文內容。通過讀圖訓練,使讀圖能力達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謂「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過現象看到實質。所謂「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種地理要素,而是把它們看作是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地理綜合體。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圖以圖像、符號、注記和色彩等形式,貯存和濃縮大量的空間時間信息,成為聯系地理事物與人的認識過程之間的中心環節。讀圖是地理學習的一大特色。沒有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
初中地理課堂是學生認識地球、認識中國、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地圖。如果沒有用到地圖,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地理課。
(1)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引領者」。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三節《地圖》專門來講解地圖知識。教師如果不對這節內容進行深挖細究,那麼學生在以後的地理學習中會遇到諸多困難。因為在以後的章節中無論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還是區域地理中都會出現大量的地圖。
(2)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無聲老師」。
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學生讀懂地圖、運用好地圖就是學好地理的最佳方法。地圖猶如無聲的老師可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國家和地區地理概況,在講到第七章第二節《東南亞》時,我讓學生自己看東南亞地形圖,並讓其找出東南亞的主要山脈、河流、島嶼以及它們在東南亞的大概位置。學生通過讀圖直觀感受當地的自然地理概況,比教師口述以及文字敘述印象更深。
(3)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調味劑」。
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推理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而初中生空間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健全,這樣就導致了他們一開始對地理有很大興趣,但最後就覺得地理學習高深、難懂。於是地理課堂上死氣沉沉,沒有活力。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因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地運用地圖進行教學。
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有以下幾點作用。一讀地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畫地圖可以增強地理事物的記憶能力,三感知地圖可以促進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訴我們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地圖的利用,培養學生的地圖運用能力,從而提高我們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具體實施我主要注意了以下這些方面。
第一方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而正確的好的讀圖習慣。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記是地圖的三大要素。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圖中抽象的距離在腦海中產生實際概念;圖上方向的正確認識才能保證用圖的正確性;圖例注記的理解才能保證所讀的地理事物名稱的正確,也幫助在地圖上迅速找到目標。只有這樣在能保證讀圖順利和正確。一幅地圖中所蘊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豐富的,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地理這門學科,他們面對一幅地圖時看見了線條、顏色、符號等地圖元素,卻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相關信息。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方面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的重要一環。因此,制訂適當的讀圖目標,讓學生思索,能激發求知慾,調動積極性。如:七年級下冊「俄羅斯的河流」中,主要有四條河流,編製成口訣「伏爾加畢業了」,學生會很感興趣,這分別是指什麼呢,學生自己就會將這些名稱對號入座,更加有利於學生記憶。
第三方面、培養學生讀圖與析圖的典型方法。
⑴形狀觀察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形的輪廓、形狀,看看是否有明顯好記的特徵,再根據觀察出的形狀特徵把圖形記住。如黃河的幹流形狀象漢字「幾」字、義大利的輪廓象長筒靴……,這些方法能幫學生輕松地判讀出有關圖形,從而為進一步解答有關問題奠定良好基礎。
⑵重點突破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出圖中的重點與關鍵點,並把它牢記,這些關鍵點,往往成為今後讀圖析圖的「切入點」。
⑶對比歸納法。某些地理圖有著明顯的相似性,如不同氣候圖中降水和氣溫的比較,日本工業區的分布和俄羅斯工業區的分布對比,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作比較,「同中求異、異中尋同」,歸納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是學生掌握一大類圖的判讀方法。
第四方面、地理教學讀圖與析圖能力培養中應注意的問題
⑴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應貫穿在平常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並茂」,把圖和文字緊密結合起來,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景君梅認為,使用地圖進行地理教學,應掌握使用方法,達到使用功效,培養讀圖習慣,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圖語言。
⑵要培養學生養成經常讀圖和用圖分析問題的習慣和對地圖的興趣。培養學生看圖用圖的習慣是關鍵,而興趣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用圖的動力。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圖態度、用技巧和藝術都對學生形成用圖習慣和培養對地圖的興趣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首先用好圖,然後才能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
⑶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地圖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表達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各種信息的相互關系,以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時可先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很容易看出: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為什麼這些地區人口稠密呢?這時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響大?同學們各抒己見,但總結起來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這時可讓學生回顧五帶分布圖,得出人口稠密區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回顧地形圖觀察出大部分位於平原廣闊的近海地區。也可與耕地分布圖比較,得出人口稠密區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區。各要素明了後再綜合總結不難得出:人口稠密區是自然條件好的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適時引導學生得出,這些地區農業發達,工業、交通、城市進一步發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區。這樣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地圖,深入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為解決問題而使用地圖努力學習。
⑷教學用圖在內容上要鮮明、突出,在表現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課堂閱讀地圖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所提要求應從簡單到復雜。並且在教學中多使用彩色地圖,而實際應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圖,因此在課堂上學習完彩色地圖後應適當給出黑白色簡圖讓學生加以辨認。課後練習也要找好相應內容的綜合讀圖,加強學生對於該地區地形氣候等地理要素的認知。因此精心准備地圖是備課的重要內容,是地理教學中運用好地圖的基礎。
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在地理教學中也就顯得尤其重要,這一點通過近些年的各級考試命題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地圖是地理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勾圈地圖、繪制地圖、填塗地圖等教學環節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學會讀圖析圖,培養學生用圖的習慣和能力,這是地理教師一項重要的任務,每個教師必須做好它。
【參考文獻】
[1]黃煜。淺談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如何進行地圖教學[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3.(4);
[2]鄭銀虎。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考試周刊,2010(13);
[3]景君梅,淺談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使用[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2(6);
[4]劉淑美,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文理導航,2011(8)
;Ⅷ 作為中學的地理老師,如何教學生運用地圖
1、先讓學生熟悉有關教學地圖的一些基本知識,這是我們地理教學中運用教 學地圖的前提。 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地圖的圖例、注記、符號和顏色所表示的意義,而且還要 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地圖的不同的用途,例如教學掛圖中的地形圖、政區圖、氣候 類型分布圖、等溫線分布圖、等降水量分布圖、 人口分布圖、交通圖、河流水系 分布圖、 某種資源或物產分布圖等等。其中的地形圖是專門用於地形的、 交通圖 是專門用於交通的等, 行政圖主要是地理地界以及大的道路國道、高速公路、 鐵路以便使學生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圖。
2、把握好使用教學地圖的時機。 教學地圖雖然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媒體, 地 但由於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理教師必須把握好使用教學地圖的時機。要盡可能的使用教學地圖,能讓學生直 接感知的, 都要通過地圖爭取讓他們直接感知。 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 況選擇和設計教學地圖, 避免為使用地圖而使用地圖。當堂繪制地理板圖、板畫 時, 以簡明、 清晰能表達教學意圖即可, , 不可因過於講究繪畫技巧而佔用時間。 如復習世界地理「東南亞」一節內容時,先把東南亞圖展示在黑板上,開門見山 講:「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周邊國家重 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然後給學生適當地講一些在此次海嘯中的真實故 事,頓時,學生議論紛紛,情緒高昂,教師進而在圖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 嘯的影響地區, 接著開始講東南亞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簡短的開場白, 一下子凝聚了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注意,饒有興趣的傾聽教師進一步的講解。
3、注意將多種教學地圖組合使用。 地理事物是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的, 把分別表示地理事物不同側面的地理地 圖組合起來使用, 不僅鍛煉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而且會使學生對地理 事物的認識更全面、更真實。例如在學習中國的三級階梯時,可以把中國的政區 圖疊加進去, 就很明顯的得出我國的哪些省份在第一階梯、 哪些省份在第二階梯、 哪些省份詰諶滋藎在中國輪廓的板圖上, 按照實際分布畫上表示地區氣溫和 降水量的統計圖, 就能大體得出我國氣候分布。
4、要注意圖文結合。對所用地理地圖進行解說,是地圖教學的重要環節。解說可由教師進行,也 可由學生進行。 適當的解說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圖的含義, 並培養學生的讀 圖能力。有些教學地圖本身就有文字說明或與相應的課文呼應, 教師要充分運用 這些圖文的結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給出了「世界氣候類型」景觀圖, 旁邊並附有文字。教師在使用這幅時,以引導學生閱讀這段文字,如果需要,還 可以展開講解。要避免只是把地圖拿來一晃,不做任何解說或引導的使用方法。
5、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地圖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析圖、 讀圖能力。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地圖教學過程中來,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圖的作用。 教學 地圖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地理信息,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從中獲取地理信息也 許會錯過很好的機會。所以,教師可以盡量讓學生自己分析地圖,找出蘊涵其中 的地理知識、 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如果用兩張或兩張以上的同類地圖,讓學生進 行比較分析, 更是一種培養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特徵的好方法。 學生讀圖能力的培 養包括能夠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會進行比例尺的換算、會使用圖例等。讀圖能力 還包括更深層次的意義,即能夠讀懂地圖上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關系和因果關 系。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主要是通過在教師的指導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給出了 讀圖指導, 這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讀圖指導來合理的安排學生 的活動, 多讓學生自己從地圖上查找地理信息, 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6、運用教學地圖時,要善於聯系。 在課堂上講解地圖內容時,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 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 點, 而且還要將新出現的地理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聯系,是新近知識形成網路。 如在《我國的河流和湖泊》這一節,講到內流區和外流區的范圍時, 應及時聯系 我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 找出二者之間聯系的必然性、規律性等。
7、注意教學地圖的運用技巧。 在教學地圖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常規,經常訓練,養成良好的的教 學習慣。
(1)使用 教學掛圖時教師在指圖時要注意站在圖的一側, 以不影響學生看圖為 宜; 如用圖較多,要事先安排好出示的順序和時間。指圖時要用指圖桿,指圖要 有目的性,要和解說協調一致;指圖時要准確,山脈按走向指,河流按流向指, 國家或地區范圍要指輪廓,城市要指准位置,交通線要指起點和終點;指圖的速 度要適當,以學生能夠接受為准;教師還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看圖。指圖時不要 用手指隨便點劃,那樣既不嚴肅,又很難使學生獲得准確的位置概念。
(2)、黑板略圖的運用技巧:教師在使用黑板略圖時,不須計較細節,目的在 於突出重點,節約時間,可以邊畫邊講或要求學生也筆記上畫出, 隨講隨填其他 內容, 學生在動態中接受信息, 眼、手、 耳、腦都在活動,這比只聽、看而不動 筆要深刻多。板圖多為單項內容陸續出現,比同時出現多項內容重點突出,可起 到化繁為簡、切中要點的作用。可以板圖與與教學掛圖配合相互對照使用,效果 會更好。 教學過程中教師繪制板圖時要注意組織學生活動,如讓學生觀察某地地 圖輪廓,查閱相關地名、河流等。
(3)、地圖冊的運用技巧:地圖冊是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工具。 首先要使 學生會閱讀地圖, 即要求學生在了解地圖基礎知識後, 能應用地圖和地理知識進 行分析, 掌握地圖的語言。只有能看懂地圖,說出圖上地理事物及其特徵,能夠 根據地圖上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系,並能作出正確的結論,才 算掌握了地圖。
(4)、教科書中的地圖使用技巧:教科書中的地圖包括地理景觀圖、地理示意 圖、地理統計圖和地理漫畫等, 教師一定要按教科書的要求來組織教學。要明確 使用目的, 計劃好出示的時機。 最好安排在對講授內容剛有了部分了解急於想知 道其具體情況的時候, 這樣易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及學習興趣,使他們關注地圖的 內容,感到新穎好奇。
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讀圖、用圖機會,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重視 地圖,抓住地理核心,養成讀圖、用圖、畫圖的習慣。經常讀圖、用圖,久而久 之,可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空間觀念,理解和鞏固學過的 地理知識, 而且能使學生獨立獲取新的地理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地理圖 象為主線, 指導學生去分析歸納地理圖象,從中學會推理和探究地理知識,能用 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Ⅸ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如何進行地圖教學
我上學時,地圖地形這塊是學的最好的,地理課如果老師講的我會我就看地圖,英語課直接就不聽了看地圖,我就是喜歡,不是老師教的,所以上學時地理學的特別好,英語沒及格過,現在已經快十年沒學過地理了,但還是喜歡,我在網上幫你找了點內容,參考下
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知識點,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它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如果教學中地圖運用得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地圖教學?,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但是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在學習地理課以前,學生對地圖有一些的認識和了解。七年級學生對地圖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導就很快消失了。老師要引導他們,促使他們喜愛地圖,對地圖產生興趣,因此老師應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在講地圖時老師注意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讀圖知識討論如何看地圖,學生發言很積極,各抒己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指出不足,講解地圖和一般圖畫的區別,適時提出地圖上的比例尺、圖例、注記三個基本要素,並逐一講解,打好基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郊遊,促使學生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地圖對我們生活的實用性,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也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興趣的源泉在於知識的應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的興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學知識成功的運用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十足。
二.教會學生讀地圖的方法,會讀不同類型的地圖
學生面對一幅地圖,到底怎樣去讀?首先要使學生熟悉地圖的圖例。地圖圖例是千變萬化的地理事物的圖形符號,它表示的是各種地理事物。學生只有掌握了圖例符號,才能識別各種地理事物。圖例符號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界線符號(如洲界、國界、未定國界、地區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號(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號(如公路、鐵路、航線、水庫等)、礦產符號、專題地圖的符號(如工業圖、農業圖等圖上的符號)、常見天氣符號等。因此應教會學生養成讀圖先讀圖例的習慣。其次讀圖時要注意地圖的圖名,從而確定地圖的類型。根據地圖的類型,對地理圖像進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關的地理信息, 得出正確的結論。對於不同類型的地圖,閱讀方法和技巧是有區別的。常見地圖的類型大致分為:
1. 地理圖表
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發展和分布的規律性。閱讀時,不能只停留在表層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從表層的信息獲取其內在的聯系,找出其規律性。
2.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是反映地理現象、數量分布情況的地圖。閱讀時,通過觀察圖上的數據幅度,看疏密情況,看等值線封閉與否,等值線的走向特點。如看等溫線圖→讀出氣溫約度→各地溫差大小→高(低)溫中心→分析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圖→讀出降水量約數→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乾旱)中心→分析影響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 地理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所佔比重較大,運用較廣。對於不同類型的地理分布圖,應確定其觀察和分析的重點。如看地形圖,應重點看地勢特點,重要地形單元及其分布以及它們的相互位置關系。如對於某區域的海陸位置,應重點讓學生辨認和評析該區域所瀕臨的海洋、距海遠近、位於
大陸的相對位置等。對於某區域的緯度,應著重讓學生觀察該區域所跨的緯度范圍,辨認該區域與特殊緯線的空間關系。
4. 地理示意圖
地理示意圖旨在用簡單形象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確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因此看這類圖時,應重點注意各地理要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
三. 教學地圖時應提出明確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從簡單到復雜,
注意運用從分解到綜合的認知規律,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教學中使用的掛圖不應該太復雜,內容不要太多,應簡單明了,主題突出。讀圖時一次不宜提出較多的觀察目標,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在太復雜的地圖中尋找有用的信息,干擾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觀察的主要目標,同時,過於復雜的地圖,過多的讀圖目標,也增加了讀圖難度,容易挫傷學生閱讀地圖的積極性,教學層次不明顯,講解問題的思路也
Ⅹ 初中地理讀圖方法指導
學習初中地理時我們知道地圖很難懂,讀圖 方法 需要良好的指導。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初中地理讀圖方法指導,任何學科都需要有技巧的學習。
初中地理讀圖方法指導(一)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不僅是學生學好地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學好地理的關鍵。可問題是在課堂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挺濃,但成績卻提高不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當今學生讀圖能力弱的原因
1.對地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通過與很多學生的交談以及問卷調查後,發現很多學生對地圖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地圖在地理學習中重要性的了解,總以為考試來臨之前,拿本書,臨時抱佛腳,就會萬事大吉,不大注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讀圖能力不足
也有一些學生,認識到了讀圖的重要性,在地理學習中也注意認真仔細讀圖,但是對讀圖的步驟缺乏一定的了解,不會讀圖,更別說理解地圖的整體含義。
二、針對讀圖問題採取的 措施
1.強調地圖的重要性
在每節課堂上,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讀圖能力的重要性,並通過舉實例來分析論證。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找一些地理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讓他們結合自身的 經驗 ,談談讀圖能力的培養過程和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讀圖熱情。
2.創設良好的地理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的重要保證,學習地理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比如,在平時的課堂中,時不時有意無意地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地理地圖的圖片,用直觀、形象、易於接受、便於記憶的圖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也可以做一些地理游戲,用地理地圖做道具,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很快地培養讀圖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樓的走廊里、教室中等合適的位置懸掛地理展示圖片,讓學生時刻能感受到地理圖片的存在,潛移默化中,聯想到各個國家、地區、民族等地的風土人情、政治制度、民風民俗。
3.圖文並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文字與圖片緊密結合,對於重點圖片要逐步引導,讓學生學會讀圖、析圖,從而一步一步地畫圖。在畫圖的過程中深刻地記憶圖片所要表達和反映的信息。例如,在教授“34個省級行政區”這一章節時,教材上只有幾個文字,沒有形象的圖片加以引導,圖片卻安排在 八年級 上冊第七頁了,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一章節時,要充分利用這幅圖,在學生看圖、讀圖、析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記憶,從而使學生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
4.指導學生讀圖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想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光靠給予學生大量知識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而是要教會他們讀圖的技巧。尤其是在學習地理圖表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然後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圖表,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地理事物,在觀察地理事物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要有科學的引導方法,在逐步引導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地理事物的各自特徵、分布規律、分布的時間順序、地域順序、邏輯順序等來讀圖。
(3)由淺入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製作一些圖片,分步展示,逐步指導。
(4)要教會學生讀圖的步驟:首先看清楚圖片的名稱,了解這幅圖片的意義;其次,看清楚圖片的比例尺,讀懂圖片的注記,知道圖片的表現方法;最後,根據需要有重點地讀圖。總之,使學生學會讀圖技巧,就好比教會學生生存的技能。
5.以圖導圖,以圖導練
在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上,要注重以圖導圖,注意各個地理地圖之間的聯系,在平時的授課中,要緊密地結合每一幅圖片,引導出另一幅圖片,使學生心中有“圖”。例如,在我國區域地理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區。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每個行政區都有相應的坐落位置。在講區域劃分時,可以把我國的行政區配套上去,在聯系中學會地理知識。
另外,要以圖導練,在平時的課堂作業中,給學生布置一些地理地圖方面的作業,在課下讓學生自主讀圖、看圖、析圖、懂圖,從而使學生在地理地圖的學習中慢慢嘗到甜頭,逐步提高對地理地圖學習的熱情。
三、評價與 反思
通過以上的分析與筆者自己的親身體驗,可以看到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點。有的學生,在地理課堂的開始,根本不知道“地理三要素”是什麼,更別提自己去讀圖。很多學生都有讀圖的願望和熱情,但苦於能力有限,一直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所以,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多加引導,逐步培養,加強學生對地理地圖重要性的認識,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圖文並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的讀圖技巧,以圖導圖,以圖導練,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地理讀圖方法指導(二)
縱觀現在初中地理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革,在原有的文字敘述之上,加上了很多的圖表。這一改革表明在初中的教學中應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圖表是地理這門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圖可以作為一個媒介幫助我們理解初中地理知識。這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特徵以及人口、交通、資源等情況。但是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讀圖能力,圖表的展示不僅不能夠給他們帶來幫助,反而理解地圖成為他們的負擔和壓力,導致他們喪失了學習興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 總結 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對解決這一問題有所幫助。
一、循序漸進
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不斷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地圖,對於剛剛觸及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對於專業地圖(比如等高線圖)理解更為吃力。所以讀圖能力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對讀圖能力的訓練應當貫穿於每一節地理課堂當中,有耐心地從基礎開始教學。在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中最基本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地圖“三要素”。即地圖比例尺、方向坐標以及圖例。
在教學中學生清楚扎實掌握比例尺、方向、圖例的基礎後,方能繼續深入地理解地圖的內涵。在這一基本訓練之上,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幫助學生提高對地圖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幫助學生分清地圖的類型。這其中包括地圖、地理原理圖、剖面圖、統計圖、景觀圖等各種類型,經常展示不同種類的地圖,通過這種經常性的訓練,使學生慢慢地就能夠區別每種地圖不同的特點、性質以及各自不同的讀圖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二、引導看圖
初中生對於圖表有陌生感,很多學生拿到圖表之後甚至不知道從何入手,圖表繁雜的表現形式和數字經常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這是初中生普看圖的通病。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圖。比如教導學生在拿到地圖的時候先看圖表名稱,了解圖表所要展示的內容。在這基礎之上,利用地圖三要素找到圖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確他們的性質和概念,對他們進行分類。再結合所學知識把圖表中的事物所表達的信息進行文字化概括,最後依靠文字進行分析判斷。通過這種教學訓練,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讓學生面對地圖的時候不再感覺到無所適從,讓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圖後,該干什麼,該想什麼,該做什麼。
三、培養感情
由於讀圖的復雜性,很多學生對此感到壓力很大。但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圖表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所起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世界地圖》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感覺記憶各個大洲、大洋的輪廓十分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增加這節課的趣味性,可以展開一個繪畫競賽,主題就是描繪各大洲大洋的形狀,並要展開豐富聯想,利用大洲大洋的輪廓再進行創作性的繪畫。比如中國的疆域輪廓可以指引學生記憶成一隻大公雞,或是一個穿著紗裙的美少女戰士。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就會對這一知識點產生深刻的記憶,有助於學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現的各種地理現象的原因。
四、貫穿教學
對於讀圖能力訓練並不能脫離課堂,只要求學生一味地自我理解。教師應當把提高學生讀圖能力作為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貫穿於課堂教學當中。
一方面通過圖表的展示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理解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做到圖文並茂,將地理知識轉化成形象的地理第二語言。
例如教師在講解《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一課時,在介紹當地地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先展示一部分當地居民生活的真實圖片或視頻,以及當地的自然景觀和地貌圖片,給學生一個形象化的認識,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起學生對這一地區的興趣。之後將這一地區的自然山川景觀圖片抽象化,向學生展示地形圖和農牧業分布圖等地理情況,這時候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結合書本知識,講解圖片的內容。這樣的 教學方法 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濃厚興趣。
五、補充訓練
在課堂教學和平時訓練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影響讀圖、識圖能力。教師不能對這部分學生喪失耐心,對於這類學生,老師在積極鼓勵的基礎上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讀圖能力補充訓練。比如和他們一起用趣味形象的生動的圖形記憶法來區分各大洲、大洋的輪廓;進行一系列的填圖訓練,或是裁剪一些簡易地圖。
總之,地圖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在初中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視。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單純的背誦地理知識以應付考試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於學生地理學習,無法激發起學生興趣,又不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教師必須重視地理圖表的教學,根據本班同學的實際,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