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的一些自然地理特徵(地理位置、氣候等等)
自然地理特徵 包括地形 氣候 。生物 土壤 等方面。廣東多低山丘陵,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土壤為磚紅壤,紅壤,生物資源豐富。
B. 廣州自然環境的特點
氣候: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地貌: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水系: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
(2)廣東的地理光熱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東漢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C. 求廣州的自然地理特徵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二)土地資源特徵
廣州市耕地面積為8.61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5.4萬公頃。廣州市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復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系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於受各種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樣的土地類型。
(三)氣候特徵
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海洋性氣候特徵特別顯著,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徵。由於水熱同期,極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台風、暴雨、寒潮、雷電、霧霾等災害性天氣,常常給廣州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市民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四)水源特徵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條,老八區主要河涌有231條,總長約913公里,不僅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也對改善城市景觀、維持城市生態環境的穩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望採納】
D. 廣州屬於什麼什麼氣候帶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
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
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
(4)廣東的地理光熱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廣州的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
2、地形地貌
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狂藏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
3、水文特徵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河道密度達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
E. 廣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廣州別名羊城,簡稱穗,廣東省省會。廣州是華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國著名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廣州四季常青,風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鮮花盛開,素有「花城」的美譽。廣州市地處中國大陸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市,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由於珠江口島嶼眾多,水道密布,有虎門、橫門、磨刀門等水道出海,使廣州成為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廣州又是京廣、廣深、廣茂和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和華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廣州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面積12.27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0.92萬公頃。廣州市土地資源數量有限,但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復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典型的季風海洋氣候。由於背山面海,海洋性氣候特別顯著,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溫差較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徵。由於水熱同期,極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自然災害威脅也較大。 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鮮明特性,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大類、40科、77屬、132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更是荔枝、橙、龍眼、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共有14類近400個品種。花卉、盆景是本市的特產,包括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主要有白蘭、桂花、茉莉、米仔蘭、含笑、劍蘭、菊花、金桔、四季桔等150餘個品種。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且不乏名優特品種。 廣州市轄十區和兩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總人口725.19萬人,共設118個街道辦事處、63個鎮。
F. 廣東是什麼地區
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簡稱「華南」。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
一、華南地區的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華南地區位於中國最南部。北與華中地區,華東地區相接,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相望,
2. 氣候條件
北界,是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分界線。這條界線以南的華南地區,最冷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4℃,日平均氣溫≥10℃的天數在300天以上。多數地方年降水量為1400—2000毫米,是一個高溫多雨、四季常綠的熱帶-亞熱南帶區域。
3.熱量帶位置
位於亞熱帶、熱帶。光熱條件優越,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G. 廣東省光溫、氣候生產潛力分析
廣東省各地由於緯度、距海遠近和地形的不同,各地氣候有一定差異。首先,廣東省年均氣溫從北向南逐步升高,從粵北平均氣溫 19℃升至西南雷州半島的 23℃。從北至南各地平均氣溫分別為:韶關20.3℃,廣州21.8℃,深圳22.4℃,湛江23.1℃。夏季廣東各地都處於高溫天氣,7 月份平均氣溫都在 28℃~ 29℃左右,南北差異不大。由於地勢北高南低,夏季風來自熱帶海洋,溫暖濕潤氣流長驅直入,全省各地普遍多雨,很少酷熱天氣。按平均氣溫高於 22℃為夏天計算,西南部雷州半島夏季長達 7 個月,往北夏季天數減少,珠江三角洲夏季 6 個月,粵北夏季有 5 個多月。1 月份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月份,廣東省內冬季氣溫差別較大,其規律仍是從北到南逐步升高。1 月份平均氣溫從粵北的 9℃逐步升高到雷州半島的 16℃,南北相差 7℃。廣東全省 1 月份氣溫大多數都在 10℃~ 20℃之間,一般來說溫暖宜人,但每年有 5 ~ 6 次北方寒潮(24 小時內氣溫下降 10℃以上)侵入,影響全省大陸,所以廣東冬天也偶有奇寒,有霜凍現象。寒潮從北至南逐步減少,極端低溫從北向南逐步升高。北部連縣極端低溫為-8.9℃,韶關為- 4.3℃,廣州為 0℃,深圳為 0.2℃,湛江為 2.8℃。英德以北山區霜凍期有 60 天以上,往南霜凍期逐步減少,英德以南至西江——清遠——紫金一線之間,霜日約 30 天,南部沿海地區霜日一般只有 1 ~ 10 天,早上偶有輕霜。按每候(5 天)平均氣溫低於 10℃為冬天計算,廣東沒有氣候學嚴格意義上的冬天。廣東省各地熱量分布也有所不同,年輻射平衡數值北部為 54 千卡 / 平方厘米,依次向南遞增,達到 65 千卡 / 平方厘米。全省除粵北連山外,絕大部分地區日溫≥ 10℃的連續積溫都在 6000℃~ 8000℃以上,10℃的持續期一般超過 300 天。
由於受各種地理因素的影響,廣東省地形多樣、地勢多變,產生了區域性小氣候和垂直氣候的變化。隨著海拔的增加,各種氣候因素一般都呈規律性變化,如氣溫隨海拔增加而遞減,降水量隨海拔增加而增加。廣東省北部山區各縣年平均氣溫垂直遞減率為 0.61 ~ 0.72℃ /100 米之間,由於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在氣候上各地之間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形成了各種山地小氣候。高大的山脈往往是氣團和鋒面活動的障礙,在山脈的東南坡面往往為多雨區,而西北坡則為少雨區。另外,由於山脈的影響,在冬季由北向南入侵的冷空氣受山地阻隔而下沉,使溫度降低,在向南開口的盆地或倚北地形,冬季高峻山地阻擋冷空氣南侵,夏季承接東南季風帶來的豐富的熱量和降水,因而這些地方往往形成溫暖濕潤、年變化較小的良好小氣候。
廣東省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南嶺山地,向南逐漸降為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平原。廣東的山地均屬於中低山地,以東北至西南走向為主,其次為西北至東南走向,相互形成弧形山地,只有少部分為東西或南北走向的山脈。北部山地為南嶺山地,東部山地大多由與海岸平行的山脈組成,從沿海向內陸依次排開。丘陵分布在山地周圍,與山地相連成片,是山地的延伸。盆谷地交錯分布於山丘之間,多由地質構造凹陷和斷裂經剝蝕和沖積而成,其走嚮往往與山地走向一致。較大的山間盆地主要有粵北的南雄、韶關、連州、星子、英德等盆地;粵東的燈塔、興寧、梅縣、五華等盆地;粵西的懷集、羅定、新興、陽春等盆地。廣東省平原主要分布於各大江河的下游,由河流沖積物發育而成,主要有位於東、北、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其地勢低平寬廣,水網密布;其次為韓江、榕江、練江下游的潮汕平原,還有粵西的鑒江平原和漠陽江平原。
從廣東省的光熱資源分布和地形走向可以看出,廣東省光熱資源隨著地形的走向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背風面到迎風面、從陽坡到陰坡,總體上具有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廣東省光熱資源自東南部的雷州半島至潮汕平原連線到西北的清遠北部、韶關、肇慶西北,總體上呈遞減趨勢。
水稻是廣東省大宗糧食作物,也是廣東省農用地分等的基準作物。根據國家計算出的廣東省指定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分析廣東省水稻的光溫生產潛力指數,不難看出,自東南部的雷州半島至潮汕平原連線到西北的清遠北部、韶關、肇慶西北,總體上呈遞減趨勢。其分布規律與廣東省光熱資源的分布規律基本一致,且韶關市水稻光溫生產潛力指數突高的小異常,也與韶關盆地小氣候異常相吻合。
土地利用水平反映農用地潛力的發揮程度,由於不同標准耕作制度二級區的最大產量不一樣,雖然相同二級區內和最大產量水平相近的二級區間的土地利用系數的高低反映了指定作物產量水平的高低,但最大產量水平差異較大的二級區之間的土地利用系數的高低僅反映各地農用地潛力的發揮程度。從廣東省二級區最大產量及最大「產量-成本」指數表可以看出,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島地區水稻的土壤生產潛力最大,接近 700 千克 / 畝;其他二級區之間相差不大,在 630 千克 / 畝左右。考慮到冬種作物,潮汕平原的冬甘薯的最大產量遠遠高於其他二級區,造成潮汕平原水田糧食作物的最大產量高居省內首位。
廣東省水田面積佔耕地面積的 70% 左右,水稻是全省的大宗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佔全省的80% 以上;旱地僅占 27% 左右,主要分布在湛江和清遠,其他零星分布在省內各地。因此,水田利用水平的分布規律基本代表廣東省農用地利用水平的分布規律。縱覽廣東省水田利用系數等值區表,可看出全省水田利用水平有以下分布規律:
(1)粵北二級區(除部分石灰岩地區)、粵中南二級區、粵西南二級區以及粵東沿海二級區的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術成熟,經營管理水平高,投入高,作物單產水平高,水稻平均單產可達 440 千克/畝左右,土地利用水平居全省中上水平。其中,高州市、信宜市、南雄市、仁化縣、梅縣、梅江區、興寧市水稻平均單產達 550 千克/畝以上,綜合土地利用系數大於 0.75,是廣東省高產、穩產地區。
(2)潮汕平原二級區平原由韓江、榕江、練江下游沖積而成,是省內第二大平原,區內除惠來外,農業生產集約程度高,水稻平均單產 480 千克/畝左右,其中,揭陽的榕城、揭東、潮州的潮安水稻單產大於 500 千克/畝,是省內著名的農業高產區。但是由於該二級區水旱作物的最大產量位於全省之首,導致該區的土地利用水平僅處於全省中上水平。
(3)雷州半島地區(湛江地區)、石灰岩地區(英德、連山、樂昌、乳源縣、清新北部等)以及部分山區縣(大埔、陸河、揭西等)由於水源缺乏或土壤條件較差,受土壤條件和水利設施不足的限制,土地利用水平低下,水稻平均單產僅 360 千克/畝左右。盡管雷州半島地區是廣東省光熱條件最好的地區,光溫生產潛力大,但因降水少、蒸發大、水源缺乏,水稻產量水平低下。
(4)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尤其是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雖然地處廣東省最大的河流沖積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術成熟,歷史上曾是廣東省的主要糧食生產區。但近十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該地區已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由於受比較利益的影響,農民糧食作物種植粗放,水田基本不冬種,土地利用水平偏低,水稻平均單產水平只有 360 千克/畝左右。
(5)佛岡、清遠、清新、龍門、五華、豐順等處於粵北和粵中南兩個二級區的過渡區,劃為粵中南二級區。由於兩個二級區熟制和最大產量不同,粵北水田為兩熟,粵中南為三熟,造成雖然與相鄰的縣(區)水稻產量水平相差不大,但卻處於相鄰的兩個等值區。
農用地經濟系數反映農用地生產經濟效益水平,是單位投入的產出效果評價。農用地產量高,效益不一定高。因此,農用土地經濟系數與農用地質量及社會經濟條件不呈正相關關系。水田經濟系數的分布規律基本代表廣東省農用地生產的經濟效益水平分布規律。廣東省水稻的生產成本主要由物質費用和用工作價兩大部分組成,物質費用主要包括種子秧苗、農家肥、化肥、農膜、農葯、畜力、機械作業、排灌、折舊、小農具購置修理和其他費用,根據廣東省物價局成本調查隊對分布在全省上千個農戶多年的調查數據,常規水稻的物質費用平均在 170 元 / 畝左右,各地變化幅度不是很大。而用工作價取決於用工量和勞動日工價,全省勞動日工價平均為 18 元左右,地區勞動日工價介於 14 ~ 28 元;用工量平均 12 個左右,各地用工量在 6 ~ 18個之間變化。全省常規水稻平均生產成本為 380 元 / 畝左右,珠江三角洲二級區由於用工量少,生產成本為 360 元 / 畝左右;粵東沿海二級區平均為 365 元 / 畝左右;粵西南二級區平均為 390元 / 畝左右;潮汕平原二級區平均為 400 元 / 畝左右;粵北、粵中南、雷州半島二級區平均為410 元 / 畝左右。綜合全省水稻產量和投入水平,可看出全省水田生產效益水平有以下分布規律:廣東省北部土地經濟系數普遍較高,基本在 0.6 以上;中部和南部地區土地經濟系數普遍較低,基本在 0.6 以下。粵北二級區經濟水平不太發達,農民主要以土地為生,整體投入、產出水平都較高,經濟系數基本處於 0.6 以上。其中,連南、蕉嶺、興寧、梅縣、龍川、翁源、梅江區、南雄等地的經濟系數達 0.7 以上。粵中部和南部地區,除高州、信宜、高要、揭東、揭陽、番禺、封開、陽西、雷州、徐聞、海豐等地因為產量高或成本較低等原因經濟系數大於 0.6 外,其餘地區經濟系數基本小於 0.6,部分還不到 0.5。
H. 廣州為什麼那麼熱呢
因為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
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
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8)廣東的地理光熱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廣州的飲食: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既符合廣東的氣候特點,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要求,是一種科學的飲食文化.
廣州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干炒牛河、廣東早茶等。廣州特色小吃有蘿卜牛腩、牛雜、雲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腸粉、豬腸粉、荷葉包飯、缽仔糕、雞仔餅等。
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I. 廣東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4、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5、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1、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
2、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
4、廣東文化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
(9)廣東的地理光熱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廣東省行政規劃特徵為:
1、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2、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3、廣東省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J. 如何總結廣州地理位置的優勢
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海陸空交通中心。
中國第三大港口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最大的國際貿易中樞港,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於廣州東部、珠江的出海口,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 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省,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10)廣東的地理光熱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位置境域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
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二、地貌
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狂藏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