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科學研究中應用數學方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數形結合
用結構圖反應地理關系。扇形圖,可以用作表示地理科學中的各部分所佔比例。例如地殼的組成各種元素所佔比例。
通過圖像和數據的結合,能更直觀地說明地理科學中的各種概念。便於理解和記憶。
2、注意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結合
定量和定性互為補充。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數據支持。對定性研究有補充和強化的作用。而定性研究是理論上的補充
3、歸納法和演繹法的使用
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演繹是從一般到特殊。注意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提升研究的效率和邏輯性。
② 地理學的數學方法
雖然我覺得你問的應該是地理學的教學方法,但還是回答你地理學的數學方法,地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掀起了計量地理的革命,呵呵,說白了就是用建模的方式來模擬各種地理現象,而摒棄傳統的描述性語言。計量地理學根據不同的地理問題,有不同類型的數學解決方法,偏重於統計學,具體的數學方法很多,你可以參考下《計量地理學》和《地理學的數學方法》。其他的方法也被廣泛的應用,如博弈論等。由於地理事物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數學方法只能作為一個方面而被應用,目前還不能替代描述的方法。
③ 高中文科生,數學地理學習方法
文科課堂要訣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麼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後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那麼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麼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地理是中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由於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所以,其學習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與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有很大的區別。怎樣才能學好高中地理呢?
學習一定要「善學」。「善學」就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下面就看看邱亮學習科學研究中心:
一、培養興趣,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
地理學科的內涵非常廣泛,它不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方法還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這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
二、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
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三、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
又如,「人類與環境」內容,結合「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來分析理解,可以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直觀、形象、簡單、明了地印在我們的腦子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
,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
地理最終要的是總結能力,因為地理答題考察的綜合能力很強,如果你沒有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答題想拿高分是很難的。
要想建立完善的知識網就需要用導圖,導圖能把你零碎的知識點總結在一起。讓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框架!
④ 我國地理學數學方法
暈,雖然我覺得你問的應該是地理學的教學方法,但還是回答你地理學的數學方法,地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掀起了計量地理的革命,呵呵,說白了就是用建模的方式來模擬各種地理現象,而摒棄傳統的描述性語言。計量地理學根據不同的地理問題,有不同類型的數學解決方法,偏重於統計學,具體的數學方法很多,你可以參考下《計量地理學》和《地理學的數學方法》。其他的方法也被廣泛的應用,如博弈論等。由於地理事物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數學方法只能作為一個方面而被應用,目前還不能替代描述的方法。
⑤ 地理、數學的學習方法
很好的呀 數學在於邏輯推理除了上課認真聽外遇到難題不妨嘗試自己解決多多的磨礪思維才行
⑥ 在現代地理學中,應用了哪些主要的數學方法,其主要用途是什麼
《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應用了的主要的數學方法包括緒論、地理數據及其採集與處理、統計分析方法、線性規劃方法、多目標規劃方法、投入產出分析方法、隨機型決策方法、AHP決策分析方法、網路分析方法、控制論方法、模糊數學方法、灰色系統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分形理論及其應用、小波分析方法、人工神經網路方法等。
⑦ 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
其實教學方法的話,你只需要正常的理解,他應該就是可以的,老是很麻煩的。
⑧ 淺析數學知識在地理中的應用
淺析數學知識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用數學知識說明地理概念
1、用數學公式說明地理概念
這種方式往往在反映有關面積、距離間的分布與變化或個別與總量、部分與全體的關系的概念講解中應用。如:比例尺用數學公式可表達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在出示公式之後應用數學知識說明:
(1)比例尺的計演算法則:計算中單位要統一,一般以厘米為單位;計算結果一般圖上距離為一厘米,實際距離保留到整數。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實際上就是進行分數的比較:在分子相同的情況下,分母越大分數越小,即比例尺越小。(3)比例尺與圖形的關系:比例尺越小,所代表的實際距離越長,圖幅所表示的面積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簡略;反之,則相反。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非常直觀簡明地說明了有關比例尺的計算與大小,還讓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有關特徵。與此相似的應用還包括人口密度、森林覆蓋率等概念的教學。這樣,通過數學知識的應用,在加強理解的基礎上,用靈活應用代替了死記硬背,實現了改善教學效果與減輕學習負擔的雙重目的。
2、用數學圖形說明地理概念
(1)用統計圖表說明反映比例關系的有關概念。如構成概念,就可先出示扇形統計圖,然後由圖形說明構成即某地理事物各個組成部分所佔的百分比,其總量為1。並由此擴展到與其有關的同類概念,如地球大氣的組成、地殼的物質組成、能源消費構成、農業產值構成、工業產值構成、產業構成、人口構成等,形象地說明了各組成部分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再擴展到相似的概念,如我國水能蘊藏量的地區分布構成、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區的儲量構成、主要石油產區的產量構成等,用圖形形象地從局部與整體的角度說明了某一地理事物大致的空間分布。數學圖形與地理語言相結合,深化了對地理概念的理解。
(2)幾何圖形說明地理空間概念。如黃赤交角就是這樣的典型概念。必須藉助幾何圖形與立體模型說明該概念,同時應用幾何知識理解該概念及影響。黃赤交角的概念——即公轉平面(黃道平面)與自轉平面(赤道平面)的夾角,就是二平面所成的二面角。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五帶的范圍。就南北半球而言,熱帶為有太陽直射的地帶,其大小等於黃赤交角的度數;寒帶為有極夜極晝的`地帶,其范圍為極點到極圈間的范圍,二者之間為溫帶,等於與兩倍黃赤交角互余的角。當黃赤交角增大,即熱帶、寒帶范圍增大,溫帶范圍縮小;反之,則相反。
經線與經度、緯線和緯度、地平高度、太陽高度、角速度與線速度等概念及其特點,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印象,幫助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概念,從而起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
第二、用數學知識定量說明地理事物的特徵與相互關系
1、使用數據說明地理事物的絕對數量特徵
例如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周期、中國人口總數、世界人口總數、中國各類資源總數等,使學生建立直觀的印象和感受。
2、使用數據進行比較和歸納,說明不同事物間的區別與聯系
例如:在講述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時,先讓學生有關氣候類型的數據統計表,從氣溫方面比較、歸納不同氣候帶的差別,然後從降水量上進行比較得出同一氣候帶內不同氣候類型的差別,建立進行氣候類型判別的最基本的依據,掌握進行氣候類型判別的最基本的方法,為以後進行准確的分析、判斷提供了前提。這樣,通過數據比較,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地理事物間的區別與聯系,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閱讀數據信息、使用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第三、用數學圖形說明地理事物的變化規律
1、應用統計圖形說明時間變化規律
這樣的統計圖形一般是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地理要素。它包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曲線圖,它可以反映一個或多個地理要素隨時間的變化,以及多個地理要素的相互組合與綜合作用。如太陽高度的日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氣溫和降水量的日變化與年變化,河流的降水與流量變化圖等。另一種是點狀統計圖,即兩個地理要素分別為橫、縱坐標,圖上有若干點,點上標注了時間。如氣候類型圖,工、農業年內增長圖等。
2、用統計圖形說明地理空間分布規律
這種圖形往往有一坐標涉及距離、經度或緯度、高度等地理空間要素,另一坐標為其它地理要素,它往往用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等形式表達。如某日正午太陽高度或晝夜的緯度分布規律、降水量的緯度分布規律、海水的鹽度或溫度的緯度分布規律,雪線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等。
第四、應用數學知識說明地理原理與結論
1、用數學邏輯知識結合圖形,說明地理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
諸多的地理概念,如何准確地把握其區別與聯系,對正確理解所學的知識,規范、科學、准確地進行地理表達,有效地提高地理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意義。恰當地應用數學邏輯知識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運用數學運算方法,作出地理定量判斷與描述
運用數學加、減方法進行地理中有關經度與緯度差、時間差、高度差、營養級之差等計算。運用數學乘、除方法進行地理中有關對流層溫度、生態系統中營養級固定能量、人口密度、人均資源、森林覆蓋率等計算。運用綜合運演算法則進行不同經度間的時間換算、能源消費構成、農業與工業產值構成等運算。運用數學解題方法如運用數學中關於極值的解題方法可推導出關於地理中等高線圖形上陡崖高度的極大值與極小值。
3、運用數學證明方法,證明地理原理和結論
例如用「反證法」證明:如關於恆星日與太陽日差異的原因,就可設定三個假設條件下得出得不同結論從反面推理論證:當地球只自轉不公轉時,恆星日等於太陽日;當地球自轉與公轉方向相反時,恆星日大於太陽日;當地球自轉與公轉同時與現在相反時,恆星日小於太陽日。由此得出導致恆星日小於太陽日的原因是因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日公轉,同時二者的方向相同。
4、運用數學讀圖方法,突破地理統計圖閱讀難點
在讀圖中遵守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閱讀單一要素的構成、時間、空間的變化與特徵,再綜合分析相互之間的聯系與作用。如關於太陽活動與年降水量的關系圖的閱讀與分析,先應分別分析二者的各自變化,然後分析二者的對應關系,再對比不同地方的差異,正確得出二者的聯系。又如關於三角形坐標圖形的閱讀,可應用數學讀圖方法判斷坐標原點,然後找到縱坐標,根據橫坐標相等的點的連線與縱坐標平行的方法分別讀出三根坐標的值。
⑨ 數量地理學的介紹
地理數量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 in geography)指的是應用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技術進行地理學研究的一種方法,又稱數量地理學,曾被稱為稱計量地理學。地理數量方法發軔於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前主要是一般的數理統計,60年代起迅速發展,發展了地理系統的數學模型和數學模擬技術,應用計算機和多元分析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