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Ⅱ 《漢書•地理志》記錄了什麼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地理傑作,簡稱《漢志》。它記錄了有關郡國的礦產,以及管理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Ⅲ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什麼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地理傑作
Ⅳ 在我國古代關於地理志的記載有哪些
在我國古代,地理志是史學的一部分,正史中有「地理志」,典志史中有州郡或輿地。地理類史書作為專門記載地理沿革變遷的典籍,在魏晉南北朝就發展起來了。此期關於地理的著作有300種之多,最著名的有裴秀《禹貢地輿圖》、陸澄《地理書》、任防《地記》、顧野王《輿地誌》、闞駟《十三州志》、酈道元《水經注》,這些歷史地理典籍已大部分亡佚,僅《水經注》流傳下來。隋唐以後,輿地書續作不斷,較著名的有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歐陽的《輿地廣記》、祝穆的《方輿勝覽》、王象之的《輿地紀勝》、王存的《元豐九域志》,清初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Ⅳ 《漢書地理志》都記載了哪些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古代地理傑作,簡稱《漢志》。它記錄有關郡國的礦產,以及管理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價值的古代地理著作。此書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全國性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不僅首創「地理志」之先河,對於研究西漢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情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漢代,我國渤海海域曾經發生鯨魚游弋和集體自殺事件。據記載,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魚,長6丈,高一丈,4條,皆死」。又記載,公元前4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9丈,高1.1丈,7條,皆死。」
這兩條記錄,均來自於班固所著的《漢書·五行志》。文中的北海、東萊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灣。漢代的一丈合2.3米。長6丈,即長達13.8米,
Ⅵ 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 包含哪些書目
清代著名考據大家有:惠棟、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孫.
唐
括地誌
李泰
(清)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中華書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誌輯校》,中華書局1980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標點排印本
唐
元和郡縣圖志
李吉甫
中華書局198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標點排印本(上下冊)
唐
郡國志
闕
(清)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中華書局1961年
唐
十道四蕃志
闕
(清)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中華書局1961年
唐
諸道山河地名要略
闕
敦煌抄殘卷,羅振玉收入《鳴沙石室佚書》
唐
貞元十道錄
闕
敦煌抄殘卷,羅振玉收入《鳴沙石室佚書》,僅存16行
宋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豐九域志》,中華書局2004年影印本
《元豐九域志》,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元豐九域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1冊
《新定九域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冊
宋
太平寰宇記
樂史
中華書局2008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補全本(全9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69-470冊(有闕文)
《太平寰宇記補闕》六卷,《續修四庫全書》第585冊
宋
輿地廣記
歐陽忞
中華書局200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本(上下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1冊
宋
輿地紀勝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選樓本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選樓本(上中下冊)
中華書局200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影印道光文選樓本(全8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續修四庫全書》第583冊
宋
方輿勝覽
祝穆
中華書局200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標點排印本(上中下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1冊
元
元一統志
孛蘭肸
金毓黻輯《遼海叢書》本,1936年
《遼海叢書》本,遼沈書社1985年
《玄覽堂叢書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1947年,
《玄覽堂叢書續集》,台灣正中書局1985年
上海書店版《叢書集成續編》第47冊
新文豐版《叢書集成續編》第226冊
趙萬里增輯本,中華書局1966年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元
大元混一方輿勝覽
劉應李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明
寰宇通衢
官修
《續修四庫全書》第586冊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冊
明
寰宇通志
陳循
《玄覽堂叢書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1947年,
《玄覽堂叢書續集》,台灣正中書局1985年
明
大明一統志
李賢
《天下一統志》,萬曆間萬壽堂刻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2-473冊
台灣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順五年司禮監本
明
大明一統名勝志
曹學佺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7-170冊
明
皇明一統紀要
顧充
早稻田大學藏萬曆元年原版
明
皇輿考
張天復
《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17冊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冊
明
廣輿記
陸應陽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73冊
明
方輿勝略
程百二
《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21冊
明
廣志繹
王士性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51冊
明
郡縣釋名
郭子章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167冊
明
目營小輯
陸化熙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7冊
明
寰宇分合志
徐樞
《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3冊
清
康熙大清一統志
蔣廷錫等
有電子版
清
乾隆大清一統志
和珅等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4-483冊
清
嘉慶大清一統志
穆彰阿等
《四部叢刊續編》
《續修四庫全書》第598-612冊
上海書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清
肇域志
顧炎武
《續修四庫全書》第586冊
上海古籍2004年
清
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
《四部叢刊三編》
《續修四庫全書》第586-595冊
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
清
讀史方輿紀要
顧祖禹
《續修四庫全書》第595-597冊
中華書局2005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本(全12冊)
清
乾隆府廳州縣圖志
洪亮吉
光緒5年授經堂本
《續修四庫全書》第613-624冊
清
方輿考證
許鴻磐
民國華鑒閣本
中國書店1985年影印線裝本
清
新斠注地理志集釋
錢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學
清
歷代地理沿革圖
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學
Ⅶ 《漢書·地理志》寫的是什麼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歷代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為班固首創,這種體例為中國兩千年來沿革地理著作樹立了楷模。
《漢書·地理志》的內容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敘述從黃帝時代到漢帝這一段時間疆域變遷概況,轉錄《禹貢》、《周禮·職方》的全文。第二部分敘述漢朝地理,這是《漢書·地理志》的主體。以漢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區域為綱,按照行政區域大小的劃分,一一敘述了當時的103個郡(國)及其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縣的戶口數字、山川湖澤、物產、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關塞和名勝古跡等。另外,《漢書·地理志》包括了許多珍貴的地理資料,比如它記載的石油產地是最早的,它記載的戶數和人口數也是最早的。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數據,可以給出西漢元始二年全國人口分布圖,礦產分布圖和手工業分布圖等。第三部分轉錄劉向《域分》及朱贛《風俗》的有關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為綱領的地理著作。它開創了我國撰寫疆域地理志的新體例。《漢書·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內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漢書·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不少漢以前古籍所記載的地名都是由於《漢書·地理志》用漢地名予以注釋,後人才知道它們的正確位置。《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史料價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獻,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代表作。
Ⅷ 中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有哪些
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還有《徐霞客游記》等
Ⅸ 第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地理志是什麼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
內容
山海經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據說原共22篇 約 31000 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 4 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藏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布情況;《 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價值參考。
特點
《山海經》奇書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山海經》為述圖之書。 劉錫城在《全像山海經圖比較》(1)序言中指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流觀山海圖」(《讀山海經13首》)、學者郭璞的「圖亦作牛形」和「在畏獸畫中」的記載和論述,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曾有「山海圖」流行於世。而且據說《海經》部分是圖在先、文後出,因而「以圖敘事」的敘事方式,至少在戰國時代就已形成一種文化傳統」。馬昌儀(2)也認為:「《山海經》的母本可能有圖,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據圖為文(先有圖後有文)的書,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山海經》。」 劉宗迪(3)寫道:「《海經》的荒誕色彩和神話色彩,與這本書的特殊來歷息息相關,這本書的來歷在古代典籍中是獨一無二的,簡單地講,這本書是述圖之作,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海經》,先有圖,後有書,書中的內容是對一幅圖畫中內容的寫照。《山海經》中的文字多靜態的刻畫,而少動態的敘述,多記空間方位,而少間時間進程,其述圖特點可謂一目瞭然,其實,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最早指出這一點的是宋代學者朱熹,但前人在這一點上都有同一個誤解,即認為整部《山海經》包括《山經》都是有述圖的。實際上,像《山經》那樣包羅萬象的博物學知識是不可能在圖中畫出來的,更何況其中還記載了很多動物的聲音、習性等等。這些內容又如何能用圖畫表現出來呢?除非古時候已經有了現在這樣的多媒體技術。不過,《海經》所憑借的圖畫早就佚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中都有插圖,怪怪奇奇,琳琅滿目,那隻是後人根據書中的內容想像增補的,與我說的古圖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經》保留了大量遠古時期的史料。 《山海經》歷來被大多數人認為「荒誕不經」。連敢於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時間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工蟲,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經》與東方夷族有關。 金榮權(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跡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 徐旭生(5)說:「帝俊這個人物,在《山海經》裡面,可以說是第一顯赫的了。裡面載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經》裡面只有帝顓頊多至十七事,可是他與九嬪葬處一事三見,那隻剩下十五事。此外黃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嚳三事,帝堯二事,帝舜九見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鴻一事。其餘的人沒有帝稱)」。通過這十六項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東西南北,無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發明,差不多全出於他的子孫;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內許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陽是他的兒子,月亮是他的女兒,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she)比屍」的神人和「五采之鳥」的「下友」。 第四,《山海經》有兩部分組成。 顧頡剛(8)認為:「《山海經》則至今流傳,其中《山經》和《海經》各成一體;《海經》又可分為兩組,一組為《海外四經》與《海內四經》,一組為《大荒四經》與《海內經》。這兩組的記載是大略相同的,它們共就一種圖畫作為說明書。所以可以說是一件東西的兩種記載」。現代研究同意這一觀點,王寧在「《山海經》的分篇問題」中說「《大荒四經》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海外四經》」。因此,在考證《山海經》地望時,《大荒東經》和《海外東經》可以相互印證。 第五,《山海經》地理描寫的順序與現實的順序不同。 《山海經》的順序是南、西、北、東,這可能與古人「天南地北」的習俗有關。也就是說,古《山海經圖》與現在的地理圖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東經》的湯谷地望為例:「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雲:「黑下當脫齒字。王逸注楚詞招魂雲:『黑齒,齒牙盡黑。』高誘注淮南墜形訓雲:『其人黑齒,食稻啖蛇,在湯谷上。』是古本有齒字之證。「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記錄明確說明《山海經圖》中,黑齒國在圖的上方(南方),而湯谷在黑齒國的下方(北方)。這為《山海經》地望考證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標。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1017.htm 網路
Ⅹ 我國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是什麼
《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是班固新創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是我國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他認為歷史的時空不可分,故寫歷史必及地理.這本書主要以西漢時期的孤域政區為主,分錄其山川物產等內容,在地質方面記錄有關郡國的礦產,河流,水利設施,物品礦產等.本志重點是在「風俗」,重點篇目《史記·貨殖列傳》.他不僅是我國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也是我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綱的地理著作,同時也是我國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