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
亞洲的氣候受到海陸位置及緯度位置等因素的影響。亞洲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是世界大陸性氣候最強烈的大洲。主要表現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熱,春溫高於秋溫,氣溫年較差大。
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主要是海陸位置及緯度位置。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亞洲是世界大陸性氣候最強烈的大洲。主要表現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熱,春溫高於秋溫,氣溫年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氣溫有2/3地區在0℃以下。
亞洲地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其季風特徵主要表現為存在兩支主要的季風環流,即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風,並且它們的轉換具有暴發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很短。
『貳』 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亞洲的氣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亞洲的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不算很大,就是對北亞(俄羅斯亞洲部分)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有點關系。亞洲的氣候只要是受海陸位置的影響。因為亞歐大陸面積相比較其他大陸面積大,所以夏天溫度升高快,形成低壓;海洋相較於大陸溫度低,形成高壓,低壓和高壓形成熱力環流。風從高壓指向低壓,從而形成季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海洋吹向陸地的風向右偏轉,形成吹向中國的夏季風(東南風)。冬季反之。南亞(印度半島附近)和東南亞也是季風,但形成方式與中國的季風就不同。南亞與東南亞的季風是由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轉為西南季風。季風將印度洋的水汽吹向陸地。而南亞和東南亞屬於此季風的迎風坡,所以夏季降水豐富。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南亞和東南亞受東北信風控制。東北信風屬於離岸風,會將陸地的水汽吹向海洋,所以冬季那裡降水會貧乏。
而亞洲中部(裏海東部,各種斯坦的那一部分),因為深居內陸,海洋水汽更難到達,所以會形成荒漠現象。
『叄』 亞洲緯度位置會對亞洲氣候產生有什麼影響
亞洲的緯度從南緯10度一北緯80度,即有北回歸線穿過南部、也有北極圈穿過北部,所以亞洲有熱帶、溫帶、寒帶三帶所有氣候類型,為亞洲氣候類型多樣奠定了基礎。
『肆』 亞洲的位置對氣候產生了哪些影響
亞洲的緯度位置大約是10°S-80°N之間,跨緯度廣,形成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亞洲的海陸位置是三面臨海,沿海形成大面積季風氣候;內陸形成大面積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洲面積廣大,不同地區氣候差異明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伍』 舉例說明亞洲的地形對氣候有何影響
亞洲地形復雜,起伏極大,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因此,亞洲氣候類型多樣。東南亞靠近赤道,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亞北部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氣候;東亞東南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中亞地區遠離海洋,形成溫帶沙漠氣候;西亞被副熱帶高壓控制,是熱帶沙漠氣候,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北亞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中部的高原山地多數是特殊的高原高山氣候。
亞洲面積廣大,與東面浩瀚的太平洋相比,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環流典型。來自南部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被喜馬拉雅山阻擋,在南亞次大陸形成熱帶季風氣候。太平洋的氣流可以深入東亞,中國北方為溫帶季風氣候,中國南方、朝鮮半島及日本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些地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從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較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 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 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西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25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
『陸』 亞洲地形對亞洲氣候的影響
亞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最明顯的表現是在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和
其它高山地區形成隨地勢高低而呈垂直變化的山地氣候類型。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也表現在山脈走向對氣流運行的加強和阻礙作用上,從而影響氣
溫、風向、風速、降水等。如因秦嶺和大巴山對冬季風侵襲的阻擋,使四川盆地冬季溫
暖,大部分樹木冬季不落葉,而秦嶺以北的黃土高原地區因冬季風的侵襲,寒冷乾燥,
且大部分樹木落葉,這樣秦嶺本身也成為溫帶和亞熱帶的天然分界線。青藏高原因其屏
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