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學應該注意什麼

地理教學應該注意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3 01:37:37

『壹』 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二、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三、是要提高課堂討論、辯論效果。
四、強化地圖和區域地理教學。
五、聯系學生現實生活。

『貳』 學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地理貫穿初中、高中的學習階段,但是對於地里的學習,不少同學苦惱,抓不到頭緒,記不住等等,各種問題都冒了出來,學習地理是不能盲學的,我們還要藉助於一些小技巧,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學地理的技巧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一、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 方法 。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 總結 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 思維方式 ,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 其它 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

八、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垂直氣溫的計算。

5.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晝夜長短的計算。

8.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 想像力 ,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學好初中地理的技巧和方法

一.學會概括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預熱同期。

二.抓重點概念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就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業產品。例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

三.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四.整合知識點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 思維導圖 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學好地理的方法技巧

培養空間概念,學會讀圖、用圖

1、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

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地圖也非常重要。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2、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

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會看教材,看懂教材

1.掌握教材內容

閱讀教材,首先要看明白書中所講的內容。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2.讀出知識脈絡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3.找出異同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用這種方法。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地理的技巧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學好地理的幾個好方法

★ 學好高中地理的方法技巧

★ 怎麼學好地理有哪些技巧

★ 學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 地理學習方法有哪些

★ 學好地理的四招方法

★ 高中地理學習技巧方法有哪些

★ 應該怎樣去學習好地理,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推薦

★ 地理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叄』 地理新課程互動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一門既具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又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的學科。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它獨到之處,為適應新時期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有利於21世紀人才的培養,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當今世界,知識飛速發展,學科間橫向聯系強、相互滲透緊密。知識面狹窄的單領域人才,已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首先從我國優越的國土條件出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堅強信心,地理課中有關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要從全面深刻地認識祖國入手。只有全面認識祖國,才能更好地熱愛祖國,進而致力於建設祖國。這是地理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比比皆是,大量體現在闡述祖國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方面。如海陸兼備的地理位置,寬廣遼闊的領土范圍,種類繁多的礦產資源,體現了中國國土條件優越的主要特徵。如我在講述初二地理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時,告訴學生我國三面靠陸、一面臨海的海陸條件,既豐富了我國自然條件的種類,又有利於國際交往,無論是靠陸地或海洋,我們都有優越的條件來建設祖國。東西寬達5000千米、跨60多個經度,南北長達5500千米、跨近50緯度。不論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所處的溫度帶等看,學生對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又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立足初中地理本學科教學,注重打好「雙基」
重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地理綜合運用能力。靠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於教材,立足於基礎知識。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建立以章或單元的知識結構體系,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能在大腦記憶系統中構建起「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路化的有機體系,做到基礎知識扎實,並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如對於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要經過師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要理清知識的層次脈絡,使之系統化;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好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幹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
立足本學科教學時,應注重夯實學生的「雙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每一個知識點真正弄懂、吃透。要形成地理知識的系統網路,綱舉目張,只有系統了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才能運用自如。
三、重點教學系統地理知識,適當拓寬和補充區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綜合分析往往是學生掌握的難點,也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它必然源於教材,卻又「高於」教材,源於單科知識,往往又融合其它的科知識,這就要求各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聯系,探索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整合的途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地理學科而言,綜合性本來就是本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所研究的對象——地理環境又是一個由自然、社會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綜合體,必然與其它學科之間有不少相互滲透、交叉之處。如環境問題就滲透了自然環境、人類活動、歷史因素、生態環境、人地關系、國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識。運用相關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綜合意識,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立足本學科,就是要按照《初中地理教學大綱》,抓好本學科的教學,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並且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以教材的不變應萬變。
四、加強地圖教學,掌握讀圖方法,提高讀圖能力
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充分運用地圖獲取有用的地理知識,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圖的教學,必將給學生留下知識的大漏洞。學生讀圖能力的高低,關繫到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掌握的程度,也直接關繫到地理綜合能力運用的高低。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要加強地圖知識的教學,要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平時的教學要注重運用各種地圖,如區域圖,最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輪廓特徵、線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點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教會學生一圖多思、多圖並用,圖文轉換的技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填圖、畫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並用這些信息聯系已學過的地理知識來理解、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提高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
五、捕捉教學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重視自然和社會熱點問題,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指導學生從地理視角去審視、分析、評判他們熟悉的地理事實、地理環境和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周圍的地理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同時要提供事實材料或背景,指導學生獲得取有用信息,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思維對事件作出評判。
在教學中要關注社會熱點和國際焦點問題,例如資源、能源、人口、糧食、環境是全球人們最關心的五大問題,人類如何在發展過程中正確處理這些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項全球性的全民戰略問題。對未來的公民,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對人類當前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給予關注。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思維也逐步地從具體的感性思維向抽象的理性思維過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強有力的影響因素,無論是從思維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肆』 初中地理如何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知識學習要求的程度降低,是開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條件。
初中地理作為次科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的實際情況。地理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於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資源中礦產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規律等,如果硬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教學上使學生通過「悟」來學習,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放下包袱,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即是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地理科的好感,為將來高中地理的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的學習方法是「悟」的要決。
各學科的學習基礎都是興趣。地理作為次科,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其教學更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否則學生會放棄地理這一科。但地理課本的知識編排過於嚴肅,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開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講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番禺地區的自然特徵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乾燥特徵,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講西歐和北美氣候和地形關系時,運用寥寥數筆的簡筆畫畫出兩個地區的差異,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效果更好。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
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徵;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徵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
過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強調提問、講授、嚴肅的課堂紀律,卻從來沒有安排學生討論,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徵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如:對氣候影響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於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徵,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於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
7、動手製作效果更佳。
自己設計並動手製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南方的水稻土、紅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標本並進行觀察記錄,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小地球儀,再進行觀察後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常枯燥,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遊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做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遊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製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又如講述廣州地區「三年一中變」的成果,就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編輯,進行演示性講解,教學效果比老師講授好得多。
9、增強學生的閱讀機會,讓他們學會發問、懂得看書、學會查找資料,成為學習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讀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悟性。
三、要「悟」關鍵在於教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地理知識之間帶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規律性,學習上要悟,則要求教者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知識間一般的聯系,引導他們去發掘課本上的知識,不要包辦一切。如在區域地理中,氣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響,氣候和地形等又決定了區域的自然特徵,而經濟特徵、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環境(包括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交通和資源分布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區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綜合法),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好像講述青藏地區的特點時,由於前面已講述了多個區域特點,學生已大概掌握了區域特徵分析方法,此時,就不應再由教師講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幾個提綱式的引導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解決,再由教師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設立一個地理主題,讓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進行講解,效果也好。
小結
前面所講述的只是個人的粗淺見識。在實際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地理的教學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別是考試制度和內容的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使教師擺脫教材的困擾(初中地理教材編排過於嚴緊,缺乏輕松)以及作為次科的制肘(教學時間不足、課外活動時間和資金嚴重缺乏,教學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學者輕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了。

『伍』 簡要論述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從哪幾個方面來完善教學過程,答案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口頭語言或者運用書面語言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教學方法。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際工具,它在教學過程中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識媒體,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大量是靠語言來實現的。對於學生來說,口頭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的表達「也是培養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①。因而,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至今仍是一種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板書筆記法等。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講讀地理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經常採用的講授法主要有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
1.講述法講述法是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敘述地理事物、現象、特徵和分布時運用講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學中各種現象、景觀的描述,區域地理教學中有關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資源分布、生產分布的描述,各地風土人情、城鄉景色、地理探險的敘述等,常運用講述法進行教學。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描述水循環的復雜過程時,這樣講述:「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跟蹤水質點作一次循環旅行,那將是極其有趣的。你可以想像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質點,曾經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閃爍,然後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隨小河水進入滔滔長江,匯入東海,來到太平洋,在廣袤的大洋上游盪……在灼熱的陽光下,它又從洋面蒸發到空中,開始周遊世界——也許它出現在北京天空的彩虹里,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亞的沼澤里,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魯番的坎兒井裡,南極洲的冰原上;也許它又從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葉里、紡綞樹的軀干中、仙人掌的莖球中;或許它又搖身一變,成了駿馬身上的汗珠、巨鯨噴射的水柱、鱷魚流出的眼淚、草履蟲體中的細胞液。你也可以想像它正在為人類作出貢獻——流淌在水鄉澤國的稻田上,沸騰在發電廠的鍋爐里,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緩緩滴入病人的體內……通過這次漫遊世界的追蹤旅行,你完全可以體會到,地球表層幾乎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有水的蹤跡,並且它們是處在永無休止的循環運動之中的①。」
教師在運用講述法時,除了要注意講述內容的科學性之外,還應注意語言的口語化,講求語調的抑揚頓挫,講述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優美、親切。並且可以結合其他一些教學方法,如:結合直觀的方法,邊指地圖邊講述,或邊繪黑板略圖和示意圖邊講述;結合談話法,用講述作為引言,然後提出問題,或者邊講述、邊提問題,等等。
2.講解法講解法是教師運用富於理性的語言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的方法。講解法和講述法的不同在於:講述法以敘述、描述為主,而講解法以論述、闡述為主。教師一般在說明各種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聯系,或闡述地理區域的綜合性和差異性,解釋和推導天文、氣氛、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時,常運用講解法。例如,地球的運動、風帶氣壓帶的形成、洋流的成因、水循環的原理、板塊運動機制、地貌形成的內外力作用、工農業生產配置、人口遷移的因素、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等內容,都可以運用講解法進行教學。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人口自然增長率」時,這樣講解: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國或地區,年凈增人數與總人口之比,通常用千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

假如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一年內平均1000人中,出生20人,死亡8人,凈增12人,那末這個國家或地區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
教師在運用講解法時,應注意:①語言要條理分明、措詞准確。講解時運用的語言要有嚴格的科學性,措詞要准確、精練,說理要有邏輯性、結構嚴謹。例如,講解「水圈是一個連續不規則的圈層」時,首先應指出它的「連續性」——即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包括極度乾旱的沙漠地區)都有水的存在,即使沒有液態水,還會有氣態水或固態水;然後再指出它的「不規則性」——即地球表面水圈的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最後歸結它是一個「圈層」,並且這個圈層里的水是一個整體,永遠和不斷地處於循環運動之中。②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講解要注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即使對高中年級學生,也應避免深奧、繁復的講解。例如,對於東亞季風的成因,就可以圍繞「海陸熱力差異」這一主要成因,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如從水和砂受熱、增溫、散熱、降溫速度快慢的差異(或以游泳池池水和池邊中午與夜晚的溫差),引入陸地和海洋的冬、夏季節的溫差,再進一步從熱容量、氣壓梯度等概念分析,從而得出關於季風形成的正確結論。③要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經常採用的比較法、分析綜合法,以及其他邏輯思維方法。例如,講解關於背斜和向斜的概念,就不僅要從岩層的形態(背斜是褶皺向上拱曲部分,向斜是褶皺向下拗曲部分),而且要從岩層的新老排列順序、地表形態等方面入手,運用比較法講清兩者之間的差別與聯系。④要盡可能地採用直觀的方法輔助講解。運用講解法時要充分地運用地圖及各種地理圖表,尤其是採用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間聯系的各種示意圖幫助講解。例如,講解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農業、副業、農產品加工工業之間的聯系時,運用如下頁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連環圖」,就可起到很好的講解效果。

3.講讀法講讀法是將講述、講解和朗讀結合起來運用的一種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朗讀的運用雖不及語文和外語學科普遍,但在教學課文中的重點或精彩段落時常有運用。尤其在中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中,採用朗讀的機會更多一些。從教學內容來看,一般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運用講讀法。一種是在教學課本中課文的重點段落時,採用講讀法,目的在於重視課本中原文的涵義。教學時教師經常是邊朗讀、邊解釋,或邊朗讀、邊讓學生把課文中的重點內容用筆勾劃出來,或分析句子的結構特點,講清有關新、老地理概念之間的聯系,甚至要求學生能把重點句子熟讀、背記。例如,對於很多自然地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人文地理教學中有關工農業布局的影響因素、布局的類型等內容,都可以採用講讀法。另一種是講授課本中文字精彩的段落或者可讀性很強的內容時,採用講讀法。例如,有關喀斯特溶洞內千姿百態的石鍾乳、石筍的描寫,長江三峽雄偉景象的描寫,威尼斯水城景色的描寫等,都可以採用講讀法的形式進行教學。運用講讀法的形式,除了由教師本人講讀以外,也可以請某位普通話標准、朗讀技巧好的學生站起來朗讀,在小學或中學低年級還可以分組或組織全班齊聲朗讀。運用講讀法時,朗讀的材料不一定局限於課本上的內容,教師自己平時收集的一些含有地理內容的詩詞、民歌、民謠、解說詞、散文、游記、傳記、小說、故事、名言、名句等等,都可以用來朗讀。
以上三種講授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講授法能將地理知識和地理信息,簡潔、快速地傳授給學生,不需要經歷地理學家探索地理事象那樣曲折漫長的過程,因而在短時間里能夠講授較多的知識。其次,講授法適應性強,方便、靈活,無論在課堂或在室外、野外都可運用,並能夠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教學條件、教學對象任意修改講授內容,也能夠根據學生聽講時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講授內容的深淺度以及講授的速度、節奏。第三,教師進行講述、講解時的情感,語言的表達方式、邏輯順序,甚至動作、姿態、風度等,都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影響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力。第四,講授法還能根據地理教學內容,結合國內外時事以及當地或學校的實情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講授法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點。首先,教師講授的完善,不等於學生理解的完整,知識的傳遞「並不像傳遞物理東西那樣直接簡單。它既不能採取手對手的交接那樣簡單的方式來傳遞,也不能採取腦對腦的直接灌注的方式進行」①。學生接收了教師語言信號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語言的含義又是一回事,兩者之間有時並不完全統一,教師的講授化為學生的認識,兩者並不完全是等量的②。其次,教師的講授假設全部為學生所領會,也並不等於學生就會應用。從認識、理解到應用,還需一次「飛躍」。第三,過長時間的講授也不易維持學生的注意。
所以,由於講授法的上述局限性,無論是講述法、講解法還是講讀法,都必須和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憑借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和生活、學習經驗,通過問答的方式傳授地理知識、啟迪智力的方法。隨著地理教學改革的深入,目前在中學界的教學實踐中採用談話法已愈來愈多,不僅在復習鞏固舊知識、檢查知識掌握程度時普遍採用談話法,而且在傳授新知識時也較多地採用談話法。談話法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問答式談話法,另一種是啟發式談話法。問答式談話法一般在檢查學生對已學過的地理知識是否遺忘時運用,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比較簡單。例如,在學過「世界的海洋」以後提問學生,海底地形主要有哪幾種;學過「大氣垂直分層」以後提問學生,大氣圈自下而上分為哪五個圈層等。啟發式談話法則不同,教師提出的問題通常需要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通過創立「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智力上的困窘狀態」。或者把較復雜的內容分解成幾個組成部分或一些小問題,然後啟發、誘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尋求問題的正確答案。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有關陸地水的內容時,這樣運用啟發式談話法:首先告訴學生,非洲中部有一個查德湖,它是個內陸湖泊;接著將此湖的位置和注入水系作一描述,指導學生觀察查德湖的位置示意圖;然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內陸湖一般都是鹹水湖,但查德湖卻是一個淡水湖,並且一年之中湖泊面積相差將近一倍,請根據該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源補給特點分析原因。在學生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該湖泊的緯度位置、所處風帶氣壓帶、注入水系流域的狀況等等,一步一步尋找正確答案,從而起到了聯系多種知識、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啟發式談話的提問方式有多種,如遞進式、分解式、迂迴式、反問式、懸念式、比較式、串聯式、擴展式等等①。
運用談話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提問的時機和對象。要針對教學目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內容的特點設置問題。提問時要面向全班,讓全班學生都積極思考問題,然後再指定學生回答。指定對象應顧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學生。②教師的提問要有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要根據學生答問時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提問的角度、范圍和深度,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順利找到問題的答案。③擬定問題的深淺度要適當。問題要明確、具體,切忌模糊、空泛;問題的范圍大小和難易度都要適中;問題要避免帶暗示性,以免學生不是在思考問題,而是在猜測;重點的、主要的問題地理性要強,切忌在枝節問題上大做文章;有關的問題應有系統性和連貫性。
談話法與講授法相比,有一些共同和不同的特點。首先,談話法與講授法一樣,具有方便、靈活、適應性強和富有感染力等特點。其次,由於談話法相對講授法來說需要學生更多、更直接地參與,因而只要教師平時注意培養和訓練,對於學生地理術語的應用能力及語言組織表述能力的提高將會有很大的作用。第三,談話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尤其是啟發式談話對於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益處。第四,談話法能迅速地、直接地收到學生的反饋信息,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控教學進程。第五,講授法有「過長時間單純地講述、講解不易維持學生注意」的缺點,而談話法由於師生共同參與,有問有答,因而相對地彌補了講授法在這一方面的不足。
談話法的局限性首先表現在,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場合都適合運用談話法,雖然講授新課、復習舊課都可運用談話法,但有些難度很高需要完全由教師講解,或者情節生動、文字精彩需要由教師講述、講讀的教學內容,就不需要或不適合採用談話法。其次,談話法相對於講授法來說教學時間一般要長一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過多地採用談話法,有時可能會完不成教學任務。第三,對於初次走上講台的實習教師或新教師來說,運用談話法有一定的難度,他們雖然在備課時也能設計好提問的方案,但上課時往往只會按「既定方針」辦,不能靈活掌握談話的進程,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常常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缺乏應變能力。當然,要想自如地運用談話法,掌握好提問的「時機」、「火候」和「分寸」,必須有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尤其達到談話技巧的「爐火純青」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從這個意義上講,談話法的運用確實是一種「藝術」。
(三)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地理課本和有關參考書(包括課外讀物)以獲得知識的方法。如何指導學生讀書,是教學過程中不應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古代的教育實踐在這方面留下了許多經驗。如「俯而讀,仰而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等,都是關於如何讀書的至理名言。尤其是「置圖於左,置書於右,索象於圖,索理於書」的「左圖右書」的讀書方法,至今已演化成為地理教學中的課本和地圖冊相結合的讀書法,為廣大地理教師指導學生讀書時所普遍採用。
指導學生閱讀地理課本時,應要求做到以下幾點:①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本內容,並能帶著問題聽講。②能根據課本回答有關問題,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能舉一反三。③能掌握課本中地理知識內容的框架、結構,分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④能比較課本內容與教師講授內容的相同點和差異之處。⑤能將不同章節中同類的地理知識作比較和聯想。⑥能把課本內容和地圖冊上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將地理知識「附著」在地圖的「骨架」上。
供學生用的地理參考書籍種類較多,其中既有適合學習和復慣用的地理詞典、地理基礎知識手冊、地理學習指導書、地理復習參考書等,也有增進地理科學知識、激發興趣愛好的地理科普讀物、地理專著等。指導學生閱讀此類書籍、報刊、雜志時,應要求學生:做好批註和輯錄;寫好讀書提綱、概要和心得;將有關地理知識同課本上相應的概念、原理聯系起來並加以比較。
讀書指導法的運用,可以穿插、滲透在平時課堂教學之中,也可以在課堂上相對集中一段時間作專門輔導,或者利用課外時間,作讀書指導講座、組織讀書小組等等。
(四)板書、筆記法
板書、筆記法是教師出示教學提綱、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記錄講授進程、教學要點的一種書面語言運用方法。如果說講授法和談話法主要是運用言語(口頭語言)來傳遞信息的話,那末讀書指導法和板書、筆記法則主要是運用文字(書面語言)來傳遞信息。雖然板書和筆記在地理教學中有時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方法,但它們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板書可以展示教師講授內容的結構、層次,也可以提示教學要點、顯示教學進程、突出教學重點,並為學生筆記提綱作出示範。筆記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極有幫助,它能起到理清思路、維持注意力、把握重點、利於比較、方便復習等作用。
板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邊講邊寫的零星板書,另一種是顯示教學提綱的主板書。零星板書主要用來書寫地名、數據、重要的地理概念等,一般隨著教學進程的繼續,需及時地擦去。寫零星板書時,對於地名、地理術語,教師要提醒學生以後自己寫時不要寫錯別字;對於要求學生記住的地理數據,要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來,或在課本上注出來。主板書的種類很多,經常採用的主要有綱目式、表解式、圖示式等幾種。編寫主板書要注意:①地理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並與課本中課文的標題、段落密切配合。②板書的文字要簡練、准確、規范;要注意同級標題之間的並列關系和大小標題之間的包容關系;字跡要清楚、端正,避免寫不規范的簡體字和錯別字。③板書的版面要部位恰當、布局合理美觀;板書的篇幅應適當,留出一定的空位供懸掛掛圖或寫零星板書之用。④綱目式板書的層次要適度,標題一般以2~3級為宜,切忌第3級標題下再列「1)、2)、3)」「A、B、C」「甲、乙、丙」,以免讓學生感到層次繁復,抓不住要領。
出示板書的形式有多種,最常見也是最簡便、靈活的形式是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隨著教學進程邊講邊寫。篇幅較長、來不及邊講邊寫的主板書,也可於上課前寫在小黑板或白紙上,上課時用遮幅的辦法,逐段顯示。近年來有些教師將板書寫在空白投影片上,用投影儀映出,效果很好。出示板書更先進的手段是採用電腦在屏幕上顯示。
筆記主要指學生上課時的隨堂記錄。指導學生記好筆記,重點是掌握筆記內容的詳與略。對於低年級的學生,筆記主要是隨著上課的進程,抄錄教師的板書提綱。對於高年級學生除了抄錄板書提綱外,還可筆錄教師口述的內容,包括學習內容要點、主要事實材料和結論。筆記過於簡略,往往作用不大;而筆記過於詳細,有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聽講和思考。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演示各種地理教具、地理實驗和組織課外參觀等,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獲得知識的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真實性。直觀是「領會的開端環節」①,地理學科的直觀性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更具特殊意義,這是由於地理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復雜性和間接性」①所決定的。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對於形成學生豐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
由於條件限制,對於有些教學內容,如地下、高空或發生在久遠地質年代、歷史年代的地理事象,教師較難或不可能都讓學生進行直接觀察和感知。所以,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必須和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合理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者進行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地理事物感性認識的方法。地理事物在空間上很多存在或發生於較遠、甚至遙遠的地方,對學生來說大都不可能親自經歷或直接進行觀察。例如對於遙遠的南極大陸、高寒的珠穆朗瑪峰、炎熱乾燥的撒哈拉大沙漠、深邃的馬里亞納海溝……一般人都不可能親臨觀察,所以獲得這些地理事物的表象,進而掌握和理解有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還須依賴直觀演示法等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直觀演示,主要有地理掛圖、圖片、照片、衛片的演示;地理實物、標本和模型的演示;幻燈、錄像、電影的演示;計算機模擬演示;地理實驗的演示,等等(地圖的演示已歸類在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中)。這些直觀演示手段,有的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直觀形象,能體現地理事物的景觀和分布特點;有的具有立體感和動感,畫面多、容量大,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的能再現地理事象發展變化的過程,揭示地理原理、成因,因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運用演示法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無論哪一種演示,都必須和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等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緊密結合起來運用,注意各種方法的穿插和滲透。②演示的時間要及時,根據教學進程在適當的時候展示,並及時撤下,以免學生提前或遲遲地沉湎於演示中非關聯內容的細枝末節。③演示的內容一般要選擇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內容,以利於教學重點、難點的迎刃而解;演示內容的地理性要強,避免演示的重點內容過多的是其他學科的內容。④演示必須突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防止學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次要或無關的問題上去;演示的方式要有多種,使學生能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演示對象,並盡可能地讓學生洞察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⑤演示各種教具或實驗,在數量上和時間上要注意適量,除了專門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電視或實驗演示課以外,一般每堂課的演示不宜過多;此外,演示和學生的操作、練習也要密切配合。
(二)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要求,組織學生到自然界或社會場所,通過對自然、人文地理事象的直接觀察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地理教學參觀的內容很多,如對山川湖海、名勝古跡、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工廠、礦山、商場、港口、道路、農場、鄉村等等各種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的觀察、參觀。參觀法以大自然、人類社會為活教材,能打破課堂和教科書的束縛,擴大學生的視野,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在於到大自然和社會實踐中去感知直接知識、驗證間接知識。
參觀法同依靠測量工具或手段培養操作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野外實習訓練(歸屬於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還不盡相同,其主要的方式是觀察和記錄。採用參觀法時,首先要訂出參觀的計劃和步驟,明確參觀的目的和要求,注意收集必要的參考資料。在參觀前,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盡量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作用;參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點觀察對象上,把感知與理解結合起來,從多方面認識觀察對象,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自己獨立觀察,作好參觀的記錄;參觀結束後,要指導學生寫好參觀報告或總結,也可通過討論、談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與書本知識聯系起來,真正起到獲得感性知識,以及驗證、理解、掌握有關知識的作用。
三、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
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地圖、地球儀、剖面圖、示意圖等以象徵符號表徵的圖象,使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方法。與演示法展示地理事物外部形象的直觀教具不同,地圖是以一系列慣用的象徵符號來表徵地理事物的,它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特徵以及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相互聯系的特點,對於地理教學來說,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可以說,同語文學科運用詞典,生物學科運用顯微鏡,物理、化學學科運用實驗一樣,地理學科運用地圖是其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與方法。對於地理教學來說,無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學習,離開了地圖都是不可想像的。當然,地圖或者其他象徵符號表徵的圖象僅是一種工具或手段,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必須結合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並且與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緊密配合,做到符號認知和直接感知相結合,圖象信息和語言文字相結合,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陸』 地理教學應注重哪些東西

地理教學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盡量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規律的理解,並使學生形成運用這些規律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柒』 地理教學情境設計應注意什麼問題


結合教學實踐,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情境的創設要有真實性、科學性。情境所創設的應符合客觀現實,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地理知識科學性很強,在創設情境時,創設的地理教學情境、現實情境二者應不相悖。
第二是情境的創設要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緊密配合。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進行情境創設,要逐漸拓展延伸,控制情境導入的節奏。還要區分清目的和手段的關系。情境創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應對情境本身作過多的具體描述和渲染,以免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三是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由於不同年級學生知識經驗、思維、語言各方面水平不同,可根據教學任務,創設他們既能感知又能接受的情境,既不能超越學生的心理范圍,也不能超越學生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無所適從,又要具有經驗和經歷的難度值,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潛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開發。

『捌』 地理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一、學習和探討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首先課堂教學內容要以學生學為主,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在兩人間探討,小組內探討,組與組之間探討,班上探討,老師與學生間探討等多種形式。這樣,在學與探討中解決困難,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太陽高度角各地太陽高度角如何變化的時候,可以把重慶緯度大致30度寫出來,學生探討重慶太陽高度角是如何隨季節變化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高度角各是多少?自己先思考,然後探討(方式多樣),最後老師總結。這樣,學生在學習探討中獲取的知識就會在以後運用中靈活的使用,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講與讀環節          
講與讀環節,即教師的啟發引導、歸納總結等指導性的教學活動與學生自學性的閱讀活動相結合。新教材內容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以及「讀一讀」這一欄目的設置為實施這一教學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例如,在講到「地形是不斷變化的」這一內容時,可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國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山中的岩石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讀一讀」欄目中「滄海桑田」的成語故事等內容,然後教師再總結出「地形是不斷變化的」這一結論。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地形是不斷變化的這一地理知識的印象,又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索地形變化原因的興趣,為下文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動機。
三、問與答環節
這是教師在上課時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這一欄目中設置的問題及一些教師自擬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可以及時檢測和了解教學的效果,以便教師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並且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提問的內容不必局限於課文中現有的題目,教師在上課時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設疑提問,以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
四、圖文相結合環節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都無法代替地圖在學習地理中的作用。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地圖冊及課本中的插圖,把課文內容與有關的圖表有機地結合起來,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讀圖、填圖、分析圖或繪圖,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圖象數量眾多、形式多樣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課時,注意利用這些圖象和課文中的「讀圖」要求或者是一些教師自擬的讀圖提綱,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查閱地圖、分析地圖,將課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識與地圖形象語言緊密結合起來,既可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規律的認識,又可幫助學生掌握有關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
五、練習與評講環節
即教學中先讓學生動腦、動手完成教師布置的適量練習題,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分析,並訂正答案。這一活動一般是在講授完一定量的教學內容後,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利用課文中的思考題或一些自擬的題目來進行的,旨在通過練習和講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彌補知識缺陷,並掌握一些地理的基本技能。這種練習活動主要是書面作業練習,但也可以是針對課文某一內容而進行的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活動。新教材「想一想」「做一做」等欄目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進行這種練習的好素材。
例如,在講授完「地形的變化」一節課後,引導學生「想一想」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和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對地形的影響有什麼不同,並要求他們列表比較這兩種力的來源、表現形式、影響結果等內容。課後帶學生到校外做一次野外考察活動,讓他們看一看當地以什麼地形類型為主,裸露的岩層中有沒有褶皺、斷層的痕跡,探討流水對當地地形的影響,最後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情況和考察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並作必要的補充。這種總結性、實踐性的練習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並培養他們運用知識於實踐的能力。
總之,只要合理地利用教學中這幾個環節,使學生在課堂上耳聽、眼看、口念、手動、腦想,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地理教學質量就有可能上一個新的台階。

『玖』 初中地理怎麼教好

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要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衣食住行、自然現象、現代農業發展等地理知識興趣特別濃厚,而現行地理課程在這些方面卻只有零散的一些簡介而已,因而教師講課時不能很好地利用其素材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從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儲備,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可根據現行課程的編排,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採用開發與之相適應的校本內容進行教學補充。此外,校本課程素材的發掘,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現行的國家課程的缺憾,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學生主體性集中在校本課程中進行細致有效的發揮,並留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和相應的素材,讓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同時也為學校的特色建設提供了組件。
第二,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此堂課重點講述的內容、採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說了算,讓學生樂於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並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盡量多設計些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局限於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第三,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圖像體系」。這些圖像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四,課後布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些開放性的地理作業。作業的內容、答題的形式以及問題的答案均是開放或半開放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另外,作業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在布置地理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數量、難度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多給學生布置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或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程推進的今天,新課程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去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拾』 我對地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內容和體系方面更能體現地理學科教育和教
學的本質,方向明確,思路清晰,雖然新教材在知識難度上比以往
教材低,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仍沒有減輕。
一、地理學科不參加中考,學生缺乏對本科學習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進入初中後,在應試
教育這根無形「指揮棒」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科
的錯誤想法,
甚至一部分學生一踏入初中,
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參加中考,它與我無關。
」他們沒有學習地理的內在
需要和動機,當然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思維與主
觀能動性。其實,地理學科不但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
性、推理性,還具有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在將來的生活、工
作中對學生今後的作用也是頗具影響的。教師在教學中可就此進行
生動的講解強調,調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教師應把握好切入點,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
濃厚興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學應該注意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