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國家地理能想到什麼

國家地理能想到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3 14:45:29

1. 誰能介紹一下國家地理雜志

國家地理是美國的一個雜志

另外有一個 中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學會資助了對世界最遠的角落的探索,同時還發行了數百種獲獎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艦出版物-《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它擁有一千萬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在一個世紀中的探索與發現,覆蓋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各項主題,比如:陸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學-從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圖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貴的瞬間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這些極富魅力的圖片展現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8年在亞洲成功開播後,業績卓著,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其24小時收視戶已突破3900萬,成為亞洲有線電視發展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頻道之一。

在中國內地,國家地理頻道與國內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製作,他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集合國家地理電視的精華之作,國家地理頻道將國家地理深造廣博的資源,無與倫比的質量和真正的英雄帶給全世界。其黃色長框標識己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深入千家萬戶。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5種語言、在144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雜志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5年4月,印尼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開始被雅加達發行。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但只有繁體和英文版,現在還沒有簡體中文版。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雜志則會從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中選擇文章發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什麼是「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一種刊物類型,適合高素質成年讀者的閱讀需求。許多國家都創辦了這類雜志,如《地球》(GEO、德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地球》(The Earth、美國)、《地理》(Geographical、英國)、《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亞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學與生活》(Science et Vie、法國)、《世界》(World、美國)、《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美國)、……。這些雜志都是以傳導自然關懷和人文情感為己任,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會的主流階層。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雜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島偷乩硌芯克��檣芨純�囊庖搴妥謚跡�髑笠餳��櫓�寮�T詰筆比嗣強是籩�丁⒖釋��暗那榭魷攏�兜乩碇�丁返母純��玫攪說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鮮�陀泄夭棵諾娜惹櫓С幀L乇鶚求每設甯痹撼せ襝ぁ兜乩碇�丁犯純�南�ⅲ��中牢浚�春�婊�鮮Ψ堆г旱乩硐翟�諺�淌冢�齦嬤С幀暗乩斫逃�鋇睦改俊?

《地理知識》的復刊,是緊密結合了當時的形勢,正如復刊號上編者話所闡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學普及刊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向廣大工農兵群眾、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普及地理知識,宣傳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務。並規定刊物的內容為: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綉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介紹我國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豐富經驗;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情況,幫助人們對國際事物的了解和關心;介紹大自然發生的各種地理現象和一般規律;交流地理教學的經驗和體會等,同時還把批判地理學領域的各種資產階級思想列為內容之一。

復刊後的《地理知識》,分三大欄目運作:國內地理、外國地理和基礎知識。每期32頁,為月刊,訂價0.13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當時由於工廠停產學校停課,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紙張短缺,稿源不足,在復刊的第二年即改為雙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後又恢復為月刊,訂價為0.15元,這一訂價一直穩定了6年。廣大讀者認為《地理知識》是一本物美價廉的刊物。當時發行的刊物較少,《地理知識》在被列為限制發行刊物的情況下(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郵局列為限制發行),發行量還迅速增加到近40萬冊,被稱為一花獨秀。是為《地理知識》的火紅年代。期刊如林,競爭激烈;《地理知識》艱難開拓 進入80年代,隨著各種老刊物的復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現,裝幀簡單、堅守老傳統的《地理知識》逐漸被淹沒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發行量下降到20多萬份,到1988年時僅剩下10幾萬份了。

為了走出困境,編輯部全體同仁努力開拓思路,尋求改革,1989年實現了四封彩色印刷。為了擺脫舊的體制,在主辦單位未給任何經濟支持下,於1993年第一個從科學出版社脫離出來,成立了《地理知識》雜志社,開始自己設計,自己排版,自己聯系印刷廠。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礎上又增加4個彩色插頁,頁面由32頁增加到48頁。然而,刊物質量雖然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仍沒跳出傳統的老框框,加上新潮雜志的不斷涌現,本刊發行量繼續下降。

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使大家開拓了眼界,《地理知識》的編輯們並沒有被發行不景氣嚇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準了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在編輯會上,不時談論起美國《國家地理》的編輯風格和內容,探討如何能將《地理知識》辦成一本高水平的雜志。此時一些讀者也通過電話、信件傳達了這樣一種希望:中國能有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那樣的雜志就好了!

編輯的願望、讀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個目標:要辦一本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國家地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1997年5月地理所調曾到南極、北極進行科考研究,登過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員來雜志社任社長,開始了《地理知識》的全面改版工作。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大事記

1949年9月以《地理知識》為名在南京創刊, 1950年1月正式發行,

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發行量曾高達400,000冊

998年1月,改為全彩色進口銅版紙精印,版面擴至84頁;

1999年1月,擴版至100頁;

2000年10月,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

2001年6月,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其他大陸以外地區發行;

2001年11月,「中國國家地理基金會」成立;

2002年1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發行日文版;

2002年1月,擴版至132頁;

2002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影視版推出;

2002年3月,「世界華人地理學會」成立;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少年版》問世;

2002年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

2002年7月,「中國國家地理系列圖書」發行;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發行;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改版完成;

2003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網開通;

2004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館」奠基。

2. 誰能幫我闡述一下《中國國家地理》對地理教育的意義

中國國家地理主要可以讓您了解各種地理名勝,以及各種地貌特徵,當然還有人文方面的:諸如對一個國家人文氣息的拓展。中地是一本與當下的自然狀況有著密切聯系的書籍,但對於教科書本上的東西並沒有很強的拓展性,但作為了解地理術語以及體會人文並感受一種磅礴的自然力還是很有幫助的。
(PS:個人感受,不足為談,只是中地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它提升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素養,而並非所謂的地理知識)

3. 《中國國家地理》:全球變暖真的是世界末日嗎

上海是許多人眼中全球變暖的重災區,中國最有可能被「淹沒」的地方之一。很多人曾在腦海中勾畫過「上海沉沒」的景象,我們也用電腦做出了這樣一幅假想圖:海平面升高20多米後,站在「東方明珠」上向下看,外灘上的「萬國建築博覽群」幾乎都已被淹沒,只留下曾經的摩天大樓矗立在一片汪洋之中。攝影/楊飛?制圖/劉承周

農業生產上一般認為,≥10℃積溫2000℃等溫線代表了種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積溫數,積溫到達2300℃時,水稻可以穩定生長。隨著氣候變暖,黑龍江省的積溫帶明顯北移,水稻種植范圍也逐漸向北部地區推移和擴展,目前大於2500℃積溫帶是黑龍江省所佔范圍最廣的積溫帶,也是黑龍江省水稻的主要產區,而水稻種植北界現已推至北緯52°左右的呼瑪地區。資料來源/《自然資源學報》第20卷第5期

一些人認為,全球變暖可能會帶來世界末日;也有人認為,全球變暖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在給許多地方造成危害的同時,氣候變暖真的也會給另外一些地方帶來好處嗎?《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第4期《全球變暖真的就是世界末日嗎?》一文和大家回顧已經發生的氣候變暖都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以下文位元組選自《全球變暖真的就是世界末日嗎?》一文,撰文/羅斐

不久前,我看到了這樣一條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阿根廷一對夫妻向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開槍後自殺身亡,2歲的兒子背部中彈當場死亡,
7個月大的女兒身中一槍但僥幸餘生。在慘劇發生前,這對夫妻留下了一張字條,稱「為了讓家人避免因全球變暖而產生的惡劣影響,他們選擇提前結束全家人的生命」。

看完這條報道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太讓人難以置信了。我很難想像有這樣狠心的父母,更難以相信的是有人會為這樣一個理由而選擇全家人的死亡。隨後,我又感到濃重的悲哀和困惑:全球變暖,什麼時候已經等同了「末日預言」?這條預言,又給多少人帶來了怎樣的恐慌?全球變暖,真的有如此可怕嗎?

冷暖交替,本是地球常態。地球從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就我們目前所能了解的20億年地球氣候史中,地球就曾幾經「寒暑」:歷經三次大的寒冷期(冰期)和兩次「超級全球變暖」時期,即介於三次大冰期之間的大間冰期。在每一個大冰期中,也有著許多次冷暖變化,科學家稱之為亞冰期和亞間冰期。雖然時間尺度不同,但冰期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徵――氣候寒冷,冰川廣布,海面下降,生物稀少。而各個「全球變暖」時期,冰川消融,海面上升,生物繁衍。這樣看來,對地球來說氣候變暖帶來的並不是災難性的後果,相反,地球還每每受惠。

……

黑龍江,氣候變暖受益最大的中國省份

「黑龍江是全球氣候變暖受益最大的中國省份之一。」2008年6月14日,在哈爾濱召開的首屆東北亞區域合作發展國家論壇上,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曲偉語驚四座。但這種說法,其實毫不誇張。

在把「北大荒」建設成「北大倉」的過程中,全球變暖「功不可沒」。

氣候變暖,尤其是冬暖突出,使冬小麥在黑龍江的種植成為可能。現在黑龍江省已有17個縣市具備種植冬小麥的氣候條件,最北可延伸至克東和蘿北等北部地區,這一界線與我國20 世紀50 年代所確定的冬小麥種植北界(長城沿線)相比,北移了近10個緯度。

變暖對黑龍江農業最大的貢獻,還要體現在水稻的種植上。對位於寒冷地區的黑龍江來說,升高的溫度,就意味著更多的熱量,更長的生長期,而這些因素都可以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北京師范大學的方修琦教授在一篇論文中指出,20世紀90年代氣候變暖對黑龍江水稻單產增產的貢獻率達23.2%―
28.8%,相當於在80年代的單產水平上增產9.9%―12.3%;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氣候變暖對黑龍江水稻單產增加的貢獻率高達
19.5%―24.3%。更重要的是,越來越溫暖的氣候,使水稻適宜生長的最高緯度紀錄被不斷改寫,水稻的種植北界已經移至北緯52°的呼瑪等地,黑龍江水稻的種植面積明顯擴大。現在提到黑龍江出產的糧食,人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大米,而在20多年前小麥還是這里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在黑龍江,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超過小麥都是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這樣的事也發生在東北的其他地區:吉林省水稻、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遼寧省農作物品種由中早熟型向中晚熟型發展,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了3次約500公里。氣候變暖對整個東北地區糧食總產增加都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而且東北地區糧食生產對增溫還有適應的潛力。

曾經有學者大聲疾呼,全球變暖將嚴重打擊主要農作物的收成。《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中說:「如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紀後半期,主要糧食作物小麥、水稻以及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注意,它的前提是「不採取任何措施」。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理查德?亞當斯指出:「如果你只是研究農業經濟模型,將氣候條件調整為更加炎熱、乾燥,農作物的產量當然會下降。但如果你是一個農民,當察覺農作物生長欠佳時,自然會改種更能耐熱的品種。」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孟德爾森將人類適應能力納入考量之後再來研究氣候變暖對美國農業經濟的沖擊,結果發現預測的農作物收成不再是遽減20%,反而會增加13%

……

地球進化史告訴我們,自然環境總是在變化的,變化會對處於其間的所有生物造成影響,適應環境變化的進化發展,不適應的滅亡淘汰。觀察人類的歷史,你會發現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有利有弊,人類是在不斷地適應變化中興利除弊、慢慢前行。

而實際上,全球變暖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世界」――整個地球的末日的。地球從誕生至今經歷過的多少次翻天覆地的變化,曾有過冰蓋鋪向中低緯度地區,曾有過兩極的冰雪都消失無蹤,甚至也曾發生過磁極對調或是小行星撞地球導致的「大爆炸」和「核冬天」地球就這樣安然走過了46億年。

這樣說來,是否我們就可以毫不顧忌環境改變,繼續為所欲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人類只有在順應自然的情況下才會發展進步,反之,就一定會受到懲罰。地球不見得會被人類毀滅,但人類可以輕易地毀掉自己。

人類是被地球寵壞的小孩,他非常偶然地獲得了地球的恩寵,在地球的孩子中表現突出。然後,這個狂妄的小孩就認為自己最聰明、最有能力,他剛剛學會了一些技能,驕傲地稱之為「科學」,以為科學無所不能。然後他失去了敬畏之心,覺得自己可以站在地球的頂端,為所欲為。他肆意浪費著地球提供的資源,毫不顧惜地破壞地球的環境,還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地球。他正在滿懷信心地大幹一場,卻突然發現事情的發展失去了控制,地球並沒有按他規劃好的軌跡前行,地球也不再對他和顏悅色,還要求他對自己做出的一切負責。於是,這個孩子惶恐了,他一邊拚命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過失,一邊大聲疾呼「救救地球」。

實際上,比「救救地球」更重要的是人類對地球的敬畏。只有保持了敬畏之心,人類才會尋找到一條與地球和諧相處的發展之路。否則,我們現在倡導的節能、減排、低碳生活、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等等這一切都不過是流於形式,或者成了「應急措施」。然後很容易在解決了眼前的危機之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一次故態復萌,繼續走向毀滅自己的道路。(節選自《全球變暖真的就是世界末日嗎?》撰文/羅斐)

4. 很想知道把地理學好了能做什麼工作

學習了地理,至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了解了一大半了對吧。高中地理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除了專業性相關性強的地震,測繪,城鄉規劃,氣候,科研,海洋地理等之外。還有導游,外貿調研,教師,國土公務,教研,海洋開發,建築工程,水資源勘探,交通運輸。再或者,回村搞地域特色農林魚牧人與自然完美契合,有一個自己打理的生態可持續循環發展小家,再加上產業鏈延升,農家莊園,餐飲管理,旅遊開發,鄉土氣息濃厚的教材素材積累出版,閑的時候不忘學點音樂,養少少的雞鴨狗,靠自己的專業養活自己。地理師不是風水佬,什麼擇日選址這些笑笑就好,別人很好,我也不差,天地人安好。至於工資,這輩子一夜暴富是不抱希望的了,空的時候窮游祖國大好山河你看咋樣?用地理老師教你的岩漿,沉積岩,變質岩,岩漿輪回轉的心態,一日兩人三餐四季,春夏秋冬,豐衣足食,知足常樂,簡單不偉大。喜歡的時候,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地球自西向東公轉了幾億年也沒見背叛過自己沒有盡頭的前進方向。如果正在看這些文字的你,還未成年,那請倍加努力學好地理,其它的也別落下。如果你已經活了兩個太陽磁爆產生期(平均11年一次),那麼就請在自己人生運轉的軌道上,芬芳四時,劃出天際,由昏而晨,始終如一。(地球人都知道太陽不會打西邊出來)😜。……來自小天狼星(新手中學地理教師)

5. 求《中國國家地理》中的一篇文章。

卷首語:中國的版圖因何「豎」了起來?
海南島為何比台灣島早開發千餘年?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海南島和台灣島雖然大小相仿(兩者誰大誰小,過去一直有爭論,現在清楚了,後者稍大一點),但兩者納入中央版圖的時間卻相距懸殊:海南島早在西漢時就建立了珠崖、儋耳兩郡,而台灣島設立台灣府已是清康熙年間的事。
為何海南島設府建制比台灣島早了一千多年?我認為是因為瓊州海峽比台灣海峽窄,容易渡過—— 瓊州海峽最窄處僅18公里,而台灣海峽最窄處則有130多公里。後者的海流情況也比前者復雜得多,而且氣候多變,台風多,前者則相對平靜得多。今日渡過台灣海峽去台灣似乎很容易,但這在過去並非易事,清代官員在過台灣海峽時被困海上是常有的事。
台灣島開發雖晚,但後來的發展速度遠超海南島,今天的海南已難望台灣之項背。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地理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系是如何的?從兩島的開發史看,早期受制於地理環境,但突破某個節點後,人文環境就起決定作用了。
全國地圖是橫的,是因為海洋意識差
當我沉浸在兩個島的比較之中,准備就此寫篇文章時,一位來自海南島的「不速之客」讓我改變了文章的方向,因為他引出的問題更值得著文討論。
他遞上名片:傅中星,三亞南海開發創意研究會秘書長,並說明了來意:去年7月,他出版了一本關於豎版中國地圖的書——《中國地理全圖冊》,想在書再版時讓我寫篇序。那時我正忙,未應承。走時,他將書送給了我。晚上翻看起他的書來,發現這本小書原來很有價值。書中,他製作了一張豎版中國全圖,用此替代以往的橫版中國全圖。他甚至幽默地告訴大家:趕緊收藏橫版中國全圖(他稱之為「老版圖」)。他還以他的豎版中國地圖為基礎,製作了一系列專題地圖。
傅中星在書中對我們整天看著的橫版中國全圖進行了批判,指出其六大問題。我覺得有一點擊中要害:橫版圖不是一張中國全圖,而是兩張局部圖的拼接。所謂兩個局部的拼接,說的是橫版中國全圖將相當於中國大陸面積1/4的南海及南海諸島切下來,再將比例尺縮小一半,繪成一個小方塊,放在右下角(此法以下簡稱「貼小方塊」)。如此,一張完整的中國全圖就變成了兩個部分的拼接。這的確不是一張中國全圖。
橫版地圖還製造了中國東西長、南北短的錯覺,實際正好相反:南北長5500公里,東西寬5200公里;橫版地圖還助長了南海周邊國家侵佔南海島嶼的氣焰;更嚴重的是,橫版地圖潛移默化地淡化了中國人本來就很微弱的海權意識
看了傅先生的豎版中國全圖,我去圖書館查了很多舊地圖。我想知道,在中國全圖上「貼小方塊」的處理方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查閱的結果是:至少從1948年起,已經在全國地圖上使用這種處理方式。那一年,一個叫金擎宇的人出版了一本《中國分省新地圖》,全書的開篇就是一張橫版中國地圖。在這張地圖上,南海及南海諸島已經變成一個小方塊,放在全圖右下角,與今天的全國地圖很像。我量了這張圖的尺寸:左右距離22.5厘米,上下距離16.5厘米,橫向上長了6厘米,這顯然是一張橫圖。這是民國時期的中國地圖。
1950年4月,由光華輿地學社編制、三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地圖》,其形式與金擎宇的地圖並無明顯差別,這說明新中國沿用了民國時期中國地圖的畫法。
60多年過去,中國變化巨大,但右下角貼小方塊的橫版中國地圖卻沒有變(豎版地圖後來在一些圖集中出現過,但未在專題地圖、也未在面向社會公眾的掛圖中出現過)。
中國的實際版圖是豎著的,但我們的全國地圖卻是橫著的。南海面積巨大,島嶼眾多,卻被塞進一個小方塊,放在地圖的角落裡,這不是哪個部門或者設計者的問題,因為從民國到新中國都是如此,這是由於我們這個國家農耕文明佔主體,骨子裡缺乏海洋意識造成的。但這個問題遲遲得不到改正,卻不能歸罪中國人海洋意識差,而是其他原因。
查閱舊地圖時,我發現一個現象:民國時,全國地圖幾乎都由個人或民間機構編纂,國家要做的僅僅是審查,頒發許可證即可。但今天,地圖的編輯出版被國家主管部門的幾家出版社壟斷,不許民間染指。傅中星個人編制的地圖,是不可能獲得出版許可的(前面說的他的豎版中國地圖是以插圖的形式出現在書中,而不能以單張地圖的形式公開出版)。
在傅中星的書出版之後幾個月,中國有關部門就宣布推出豎版中國地圖。當然,這不能說是受了傅中星的啟發或覺得他說的有理,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官員和國企,他們沒有動力,也不願冒險去做任何有風險的事。豎版中國地圖的出版,我寧願相信是被三沙市的成立逼出來的,因為地級市——三沙市在橫版圖上無法表現,他們不得不把中國地圖豎起來。可是,如果三沙市不成立或級別低,豎版中國地圖就不需要出版嗎?
民間創造力的壓抑有多深?
傅中星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地圖創新者郝曉光,不過他關注的是中國官方出版的世界地圖。
6年前的某一天,郝曉光帶著4個角度看世界的4張世界地圖來到我辦公室。那真是革命性的創造,因為過去幾十年,中國官方出版的世界地圖一直以太平洋為中心。但他的地圖至今仍未能公開出版。
不過,在國家海洋局和民航部門,這幾張地圖得到了內部應用,因為要跟蹤表現科考船前往南北極考察的航跡,要表現中國到一些國家的航線,非得用他的地圖不可。它們後來又被我國軍方某部門採用過,軍方還給他寫了一封證明信。一次他來北京,激動地向我展示這封信,但看到這封信時,我心中湧起的卻是感慨:民間有著怎樣的創造力,但是這些創造力受到多麼深的壓抑?中國有多少有才華的人,為何這些才華這么難以綻放?
由此,我想到了我在海南的所見所聞。在瓊海市潭門鎮,我見到了1983年時曾駕駛一艘小帆船勇闖南沙的船長伍書光。自上世紀50年代起,國家就規定漁民不準前往南沙作業,雖然他們的祖先早在明代就前往那裡撈海珍品。至1983年伍書光出現在南沙時,那裡已有30多年未見大陸人。
應該說,小人物伍書光此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他得到的後果卻是被吊銷船長執照,不準出海。讓人想不到的是:接下來,潭門鎮更多的船長沖破重重阻力,沿著伍書光的航線繼續前往南沙。再後來,官方漸漸默認,並在1988年時派遣軍隊進駐南沙,從此我們在南沙才有了立足之地。這是民間牽引官方,最終推動官方有所作為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南沙,我曾對那裡林立著周邊國家的油井卻唯獨不見中國的油井感到不解。後來找到了答案,因為我國石油的開采權力被國有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三桶油」壟斷,而這「三桶油」即使維持現狀也已富得流油,對要冒著風險才能開採的南沙石油自然沒有興趣。但是假如允許民間開采、運營,我相信南沙海域的油田中早就會出現勇闖南沙的船長,中國的油井也早就屹立在南沙蔚藍的大海上了。

6. reading explorer適合幾年級

二年級到九年級。

RE 教材所有文章均該改編自真實的國家地理資源庫,主題涉及文化、自然科學、社會問題、人文、旅遊和冒險等等,是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完美結合,也有益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和思維。RE系列踐行「將世界帶入課堂,讓課堂與生活聯接」 的教學理念 (Bringing the world to the classroom and the classroom to life)。

A1, A2級 - 基礎英文水平; 一般中國小孩小學畢業,應該達到A2水平。

B1, B2級 - 獨立使用水平; 一般中國小孩中學畢業,應該達到B2水平。

C1, C2級 - 熟練運用水平; 一般中國小孩子大學畢業,應該達到C2水平。

RE 教材所有文章均該改編自真實的國家地理資源庫,主題涉及文化、自然科學、社會問題、人文、旅遊和冒險等等,是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完美結合,也有益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和思維。RE系列踐行「將世界帶入課堂,讓課堂與生活聯接」 的教學理念 (Bringing the world to the classroom and the classroom to life)。

7.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讀後感兩篇300字

讀《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有感
一直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主要是教科書式的,這就是所謂的正史。它像是一棵倒置的大樹,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匯集到樹幹上,後人可以沿著樹干窺視到先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傳統的正史就如一面篩子,它只篩取了人類發展中符合傳統歷史觀的枝乾和分叉,而大量活生生的、帶著鮮活質感的生活細節都被過濾掉了。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是一套以地域事件為單元散點透視、實地實拍、實證實錄的圖書,從地理人文風貌,到社會歷史心態,有記錄,有拍攝,有考察,有論證,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把歷史之樹的絢麗風采展示給大家。從社會生活的細節上,揭開歷史的面紗,看一看神秘中國的精彩。每本書中圍繞同一主題生發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幾片相似的樹葉,為中華歷史的大樹平添幾抹生命的綠色。
在這里,我們即將看到:秀麗的山川,古老的城鎮,塵封的遺跡,神秘的陵寢;我們將接觸到:奇石美玉,奇異建築,珍貴遺產,傳奇人物……它們背後的故事,深藏的歷史,蘊蓄的文明,讓那些漸行漸遠的動人往事重新煥發生機,讓那些早已離去的作古先人變得生動可感,在這里,每個人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感覺。
歷史不是龜甲獸骨上凝固不變的抽象字元,也不是古墓牆壁上褪色斑駁的陳舊壁畫,更不是青史古卷中遙遠模糊的古老背影。《國家地理。神秘中國》帶我們感知那些年代久遠卻與我們今天的生活隱隱相接的歷史軌跡。在圖片和文字中的這次行走,將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心靈經歷。
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庄園,歷經九代主人200多年的不斷擴建,成為「中國封建時代地主生活的網路全書」。它庭院深深,融匯了南北建築藝術精華,兼具北方的古樸粗獷和南方的清雅細膩,在朴實敦厚的齊魯大地上彰顯著靈活飛揚的荊楚之風。它就是百年活化石-----牟氏庄園。
窯洞積淀了黃土高原深層的歷史文化,是普通民眾創造的民間藝術。在當地居民的心中,冬暖夏涼的窯洞與秀水青山間的江南吊樓、翠竹掩映間的瑤鄉竹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樣是家的象徵。土樓----不僅是客家人的城堡,智慧的象徵,更是一種樂觀頑強的生活態度的體現。
匪患橫行讓客家人築起了堅不可摧的圍屋,在這贛南圍屋的背後,有著紛繁復雜的社會背景,讓每一座圍屋都深深印刻上了滄桑的歷史和奇幻的傳說。素以「蘇杭園林」著稱的江南水鄉之間,鑲嵌著一顆第宅廳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園。
今年暑假,我們一行35人到風景這邊獨好的江西旅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婺源和李坑。
到婺源,不得不提婺源的徽式建築:一式的白牆青瓦,造型獨特的屋檐,翹角飛檐,外觀上的樸素是古式徽商低調做人的真實體現。而成片成片的房檐相似的建築群卻成就了壯觀的畫面。遠遠看去,好不氣派。進入屋裡卻有著天壤之別:精緻的木雕或是石雕栩栩如生,透過這幾千年的歷史讓我們都能看到曾經的風光和輝煌;從大門、偏門、窗戶、天窗等等的設計和擺設無不充分體現了商人對於風水的講究,對於富貴多子的祈盼、崇尚讀書的風氣。說婺源這一帶具有渾厚的文化韻味是有原因的,從古至今走出過多少的文人及官仕,無不為婺源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徜徉在到處都沉澱著歷史痕跡的一幢幢的老屋間,看著別具匠心的裝飾或是擺設,我試著去設想:古時征戰全國的徽州商人,一生都在商海里拼搏沉浮,或許一生都無不在思念著家中的妻兒,因此,年老後都紛紛回家,建一幢房子或是慈善性質地修建一座橋,告訴後代人其實他們一直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故土。
明清時期名仕輩出的李坑,村民住宅沿溪而建,粉牆黛瓦、參差錯落,青石板鋪的小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溝通兩岸,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我們去參觀的那天正好下著蒙蒙細雨,在如煙如夢的氤氳中,我們渴望遇著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如丁香般的姑娘。走進路旁各具特色的小店,我們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商品。除了憧憬美麗的邂逅和瘋狂購物外,我們似乎褻瀆著它的存在。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幾句話非常深刻:
它(古村)的存在,只有一種標本的意味。它陳列在那兒,每一塊磚瓦,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含義。外來者為了一種「文化」而來,他們長驅直入,到處探頭探腦,然後帶著饜足的心情,回到現代世界中打幾個文化飽嚼。」想到2005年自己到雲南的麗江和香格里拉,也是帶著好奇的心情,帶著數碼相機,為了一種」文化」而來,然而自己真的尋找到文化的真諦了嗎?沒有,充其量只是為自己的相冊增加了炫耀的資本,真真切切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發現「周庄」的陳逸飛,他曾痛苦地說:「我把周庄給害了。」麗江的宣科老人則更痛苦地哀嘆道:「麗江已經死了!」 確實,在無兵禍的年代,異化一種古老民族的淳樸傳統,破壞一片純凈恬然的清靜原野,沒有什麼比市場經濟、商業游戲更有力、更徹底的了。

8.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和DK兒童百科全書 [精裝] ,哪個更好

《DK兒童網路全書》是一本有關知識探索的網路全書,內容範圍廣泛。從巨大浩瀚的星繫到極其微小的細菌,從人體細胞到古代文明,學校課本當中的主要學科知識都被囊括在用生動活潑的手法編纂的這本書里。所包含的關鍵主題有: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學,化學,歷史,政治、數學,科學和技術等,相當全面。本書的特徵是,內容完全是最新的,例如包括熱門話題,如納米技術,遺傳學,法醫和氣候變化等。每個章節都有其相關的熱點主題,從而更能吸引讀者,並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網路》是《國家地理》雜志為少年兒童量身打造的網路類圖書。它包括「我們的世界」、「探險天地」、「動物世界」、「文化長廊」、「地理趣談」、「環保先鋒」、「歷史之窗」、「自然之謎」和「超級科學」等九大板塊,內容覆蓋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科技甚至美食、手工製作等各個方面。
在這本《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網路》里,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的學者、《國家地理》雜志的著名攝影師們應用大量珍貴的科考筆錄、攝影作品、圖表數據,將我們能夠想到的各個領域紛繁復雜的知識用最通俗易懂、最引人入勝的方式展示在讀者面前——撲朔迷離的古埃及法老陵墓,神秘莫測的史前巨石柱,機智冷靜的英勇攀岩者,堅韌樂觀的獨臂沖浪員……為讀者展開了一個光怪陸離、無奇不有的精彩世界。
這兩類的側重點不同,你可以看一下你更需要的是那個~

9.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的介紹

鏈接:

提取碼: jtg3

美國國家地理兒童網路入門級這是一套非常不錯值得去珍藏的圖書《國家地理兒童網路》,這套電子版圖書可以做作為孩子英語閱讀啟蒙分級教材,適合4~16歲孩子學習閱讀,全套書分為流利、入門、提高三個級別,每個級別24本書,共72本,並配有音頻和相關練習冊,可以培養孩子的英語讀寫、聽說等方面的能力,涉及知識豐富,包含了科學、物理科學、經濟管理、科學技術、太空科學、歷史文化等內容,除了上面這些,練習冊還有單詞填空、拼圖游戲、閱讀和問答形式的趣味小活動,十分適合孩子們學英語。每冊圖書通過特定編排的句式突出主題詞,便於孩子們記憶。

10. 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
中國最美的名山在哪裡?經過專家評議和打分,中國十大名山最新排行榜終於誕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西部雪山橫空出世,在榜上占據了顯要位置。
排行榜:
1.南迦巴瓦:雲中的天堂
2.貢嘎:風停止了腳步
3.珠峰:心靈的守望
4.梅里雪山:雪神的儀仗隊
5.黃山:上帝的盆景
6.喬戈里:遙遠的秘境
7.稻城三神山:香格里拉的地標
8.岡仁波齊:眾神的居所
9.泰山:華夏的圖騰
10.峨眉山:從盆地升向天庭

中國最美的五大湖
中國傳統上有」五大湖「之說,它們是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江蘇的洪澤湖和安徽的巢湖,這五大湖集中分布在中國東部人口稠密的地區,而且全是淡水湖。這次我們對全國自然成因的湖作了一次巡禮,依照我們的審美標准,上述五個湖紛紛落馬。評比的結果是,我們推出了新的」中國五大湖」,它們分別位於中國的西部、東北部和東部,打破了原來東部湖泊的壟斷局面。
排行榜:
1.青海湖:陸心之海
2.喀納斯湖:上帝的調色板
3.納木錯:與神耳語的地方
4.長白山天池:盛怒之後的平靜
5.風雅西湖

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
如果你沒有到過沙漠,你就無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無法真正領會到茫茫翰海的雄渾與壯美。當你翻過巴丹吉林的沙山,走過塔克拉瑪乾的沙海,穿過古爾班通古特的梭梭林,你會不可救葯地愛上它。你的夢里,會響起駝鈴的聲音。
排行榜:
1.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上帝畫下的曲線
2.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大地的天體營
3.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大漠的血脈
4.鳴沙山、月牙泉:千年的守望
5.沙坡頭:曳住流沙的腳步

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
是一隻神秘的手,造出了雅丹,這幻境之城、奇麗之城。人們說,雅丹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因為它美得太過詭異。在雅丹的孤寂當中,的確有一種你無法抗拒的魔力,吸引著你走近它。
排行榜:
1.烏爾禾:風愛坎坷不喜平
2.白龍堆:群龍聚首天涯
3.三隴沙:開進戈壁的船隊

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
今天,在「拆」字當頭、大興土木的城市中,中國最美的城區在哪裡呢?以吳良鏞院士為首的中國城市建築與規劃領域的多位權威專家、作家、攝影家為我們給出了答案。請看《中國國家地理》最新評選的「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
排行榜:
1.廈門鼓浪嶼:聽罷琴聲聽濤聲
2.蘇州老城:現代化包圍的古老
3.澳門歷史城區:西方文化由此登陸
4.青島八大關:殖民者留下的風情
5.北京什剎海地區:緊臨中南海的時尚
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
中國人眼裡會有多少版本的「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說實話,我不知道。所以,當這份評選結果出爐的時候,我開始了忐忑不安。因為美是多樣的,尤其是自然地貌的美。然而,美又是共通的,在這次評選過程中,所有評委都把最高分投給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因為她的大美震撼了我們。
排行榜:
1.雅魯藏布大峽谷
2.金沙江虎跳峽
3.長江三峽
4.怒江大峽谷
5.瀾滄江梅里大峽谷
6.太魯閣大峽谷
7.黃河晉陝大峽谷
8.大渡河金口大峽谷
9.太行山大峽谷
10.天山庫車大峽谷

中國最美的六大旅遊洞穴
中國是喀斯特大國,也是名副其實的洞穴王國。不過,由於缺乏洞穴探險的傳統,迄今為止,在中國,還有許許多多的洞穴藏在深閨、無人得知。這使得我們這次洞穴選美可能會「以偏概全」——我們的目光根本無法穿透厚實的土地,注視到那些依然未知的地下世界。即便如此,我們特別安排了「中國最美的六大旅遊洞穴」和「中國洞穴之最」 兩個序列,盡可能客觀地評選出了中國已知洞穴中的佼佼者,以饗讀者。
排行榜:
1.夢幻織金洞
2.多彩芙蓉洞
3.全能黃龍洞
4.震撼騰龍洞
5.本色雪玉洞
6.九曲本溪水洞

今朝有酒今朝醉 越是糊塗 難得逍遙 ...

發表評論共3條評論,第1頁/共1頁 上一頁下一頁
引用刪除1樓 純屬娛樂
評論時間:2006年11月18日 20時1分
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
古往今來,在人類的審美經驗中,瀑布美指的都是一種動水景觀之美。它融形、色、聲之美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表現力。不同的地勢和成因決定了瀑布的形態,使之有了壯美和優美之分。壯美的瀑布氣勢磅礴,似洪水決口、雷霆萬鈞,給人以恢宏壯麗的美感;優美的瀑布水流輕細、瀑姿優雅,給人以朦朧柔和的美感。這次評選出來的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從藏布巴東到羅平九龍,從黃河壺口到九寨溝諾日朗,分別呈現了壯美和優美之特點,無一例外都是大自然的神奇之作。
排行榜:
1.大峽谷中的隱士:藏布巴東瀑布群
2.跨國的風情:德天瀑布
3.萬千氣象一壺收:黃河壺口瀑布
4.美玉分十節:羅平九龍瀑布
5.樹叢中的織錦:諾日朗瀑布
6.難以復制的雄渾:貴州黃果樹瀑布

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
在中國180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哪些海岸可以入選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呢?在這八個中,又有哪個可以成為中國最美海岸的首位呢?歷時6個月評選工作後,我們給出了一份答案。三亞的亞龍灣被排在了第一位。事實上,在進入最後這份中國最美八大海岸名單的過程時,彼此間充滿著激烈的競爭。之所以最後選擇亞龍灣為中國最美海岸的首位,是我們的人文情結戰勝自然情結的結果。因為在那片潔白幾近無暇的海灘上,我們的精神能以最為容易的方式得到放鬆!
排行榜:
1.亞龍灣:跌落在地上的天空
2.野柳:海浪留在大地上的作品
3.成山頭:腹地對大海的渴望
4.東寨港紅樹林:留在陸地上的碧浪
5.昌黎黃金海岸:沙漠與大海的吻痕
6.維多利亞海灣:萬丈紅塵映碧海
7.崇武海岸:惠安女眺望大海的地方
8.大鵬半島:臨近鬧市的一塊荒野

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
與地球上其他景觀相比,冰川具有其獨特價值,她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滿足,體力的鍛煉,意志和膽量的考驗,均遠遠超過人們在城市周圍的旅遊活動。作為世界中、低緯度山嶽冰川最發達的國家,中國西部的許多高山發育有千萬條冰川,她們一旦走到前台,必將掀起一場欣賞冰川的革命。她們誰最美呢?
排行榜:
1.絨布冰川:向第一高峰告別
2.托木爾冰川:雪峰獻給旱海的殷勤
3.海螺溝冰川:拒絕融化
4.米堆冰川:桃花源里的冰雪
5.特拉木坎力冰川:冰雕嘉年華
6.透明夢柯:荒漠中的甘泉
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
在自然界,整齊劃一是一種美,但交錯與復雜更是一種美。天山雪嶺雲杉林在23位專家中榮獲21位的鼎力支持,其重要原因便是森林、草原、冰川、湖泊、藍天、白雲的和諧呼應。長白山紅松闊葉混交林也因它的交錯之美,而在眾多候選森林中脫穎而出。
排行榜:
1.天山雪嶺雲杉林
2.長白山紅松闊葉混交林
3.尖峰嶺熱帶雨林
4.白馬雪山高山杜鵑林
5.波密崗鄉林芝雲杉林
6.輪台胡楊林
7.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8.荔波喀斯特森林
9.大興安嶺興安落葉松林
10.蜀南竹海

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
在中國近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上,僅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就有6500多個。若加上不足500平方米的,則數以萬計。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擁有那蔚藍的海域。但是評選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只能限定在6500多個中進行,而將那些大海遠處的小島割棄。6500個島嶼中誰是最美呢?經過幾番斟選,西沙群島始終獨占鰲頭。
排行榜:
1.西沙群島:珊瑚為國土增色
2.潿洲島:水火雕出的作品
3.南沙群島:珊瑚為中國鑄就界碑
4.澎湖列島: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
5.南麂島:神奇的海上生物園
6.廟島列島:海上有仙山
7.普陀山島:海天出佛國
8.大嵛山島:山、湖、草、海在此濃縮
9.林進嶼、南碇島:古火山地貌珍品的遺存
10.海陵島:南中國海邊的明珠

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
評選中國最美的沼澤濕地可以說是給沼澤正名,也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創舉。當然,確立這個單項是經過百般推敲的。曾幾何時,沼澤還是我們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我們最終入選的六個單項,各具特色,奼紫嫣紅,激烈的競爭之餘,我們能在欣賞到最動人的美景的同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
排行榜:
1.若爾蓋:高原碧寶
2.巴音布魯克:富饒之泉
3.三江平原濕地:殘存的壯美
4.黃河三角洲濕地:滄海桑田進行時
5.優雅鶴鄉扎龍濕地
6.「紅地毯」遼河三角洲濕地
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渴望著過一種鄉間的平靜生活。讓我們暫時停下奔波的腳步吧,把目光投向遠方,投向中國最美的鄉村和古鎮——在那裡,有青山綠水,有我們夢想中的家園。
排行榜:
1.丹巴藏寨:空谷有佳人
2.哈尼村落:萬千明鏡映炊煙
3.圖瓦村: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4.黎平肇興侗寨:白雲深處有人家
5.婺源:最愛村頭油菜花
6.麗江大研鎮:琶琶弦上說相思

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
草原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幾乎所有的草原都有不同的美。在入圍的12個草原中,專家們評選出了六個最美的草原。榮居榜首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歐亞草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名草原之一。在這里,牧民與草原,演繹了一首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交響曲。
排行榜:
1.呼倫貝爾東部草原
2.伊犁草原
3.錫林郭勒草原
4.川西高寒草原
5.那曲高寒草原
6.祁連山草原

今朝有酒今朝醉 越是糊塗 難得逍遙 ...
引用刪除3樓 純屬娛樂
評論時間:2006年11月18日 20時38分
「選美中國」:

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史無前例的事,就是對中國的景觀(主要是自然景觀)進行選美。我們把中國的景觀分成了15個類別,就每一類景觀「誰最美」進行評比排行,在國內數百位一流專家的幫助下.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我們終於完成了這一偉大工程,15類景觀的最美程度排行榜出來了。我們又畫了一張圖,把進入排行榜前幾名的景觀的位置在地圖上標示出來。

我手中正拿著這張圖。一邊欣賞,一邊在思索。

我試圖在這張中國最美景觀的分布圖上找出規律.找出有啟發意義的東西。譬如:中國最美景觀的分布有何規律?集中在什麼地方?為什麼?

我首先注意到代表這些景觀的點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國的西南--川滇藏的交會處,即橫斷山區。這與我們在2004年7月的專輯——「大香格里拉」中,表達的觀點:橫斷山區是「中國最美的地方」。竟然不謀而合,令我驚訝。而另一個密集區在新疆天山,這卻是我從沒想到的。

大家知道中國地勢從高到低分三個台階。我們發現中國最美的景觀分布有一個規律它們多數分布在三個台階的分界線上,也可以說是在台階轉折所形成的「楞」上。
「楞上」多美景。因為「楞」所在的區域正是地殼在內力作用下劇烈變化的地方,這里或斷裂沉陷成谷成壁,或擠壓抬升成山成嶺,形成了「大起大落」的本底。只有大起大落.山才能怒,水才能急。在這個「底」上,「大起」的極高山,雪吻藍天,冰乳大地,「大落」的河流,撕山成谷,斷水為瀑。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勢,才能即深又長。

中國的地勢有三個台階,三個台階有兩條楞線,兩條楞線上有無數美景。 一條楞線即青藏高原的邊緣線,這條楞線是首尾相接、閉合的。這條閉合的邊緣線畫出的青藏高原的形狀很像一隻鴕鳥。這只鴕鳥的頭部是由中巴邊境的喀喇昆侖山脈勾畫的,背部的線條是昆侖山和祁連山脈,腹部是喜馬拉雅山脈,腿與腳爪是橫斷山脈。

尋最美的山,當然要在青藏高原的這條封閉的邊緣線上找,因為高度是山之所以是山、之所以美的第一要素,而這里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最美的山不在這里.在哪裡呢?我們知道高原面上較為平坦,相對高度不夠.能夠形成極高山的地方只能在高原的邊緣處,即第一台階向第二台階過渡的「楞」上。這里因為巨大的高差,冰川向下掘蝕,河流向下深切,高山也隨之出現了。因此這里是我國極高山(海拔大於4500米)的分布區。極高山上有雪峰冰川,這也是中國大地聳入雲端的冰雪圈,一座座雪峰彷彿是多棱的鑽石.晶瑩閃耀,光彩照人。

我認為這里的雪峰、冰川是中國足以傲世的美景。說起瀑布,我們沒有北美的尼亞加拉和南美的伊瓜蘇那樣壯觀的大瀑布,說起湖泊,我們沒有美、加邊境那樣浩瀚的五大湖,說起草原,我們沒有阿根廷潘帕斯那樣遼闊的草原…….但說起雪山和冰川來,我們便充滿了自豪,無論是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還是美洲的安第斯山,這些山上的冰雪.都比不過我們青藏高原邊緣線上那些美麗的雪山和冰川。

如果你以為青藏高原的邊緣線上的那些山僅僅是一個冰雪的世界.那你就錨了。僅僅有冰雪並不稀罕,也不一定震撼,高緯度地區如北極圈、南極圈內終年冰雪覆蓋,中國的東北、西北冬季也是滿天飛雪,山河色變,但那並不構成最美的景觀。而這里的冰雪就與眾不同了,它是亞熱帶和溫帶的冰雪.因山極高、溫度降而冰雪存,在地球上同緯度的地區,不是炎熱沙漠就是闊葉樹的世界,而這里卻有一個冰雪世界,就顯得獨特而美麗了,因此這里的冰雪是炎熱中的冰雪.是與綠樹並存的冰雪。

假如你能站在空中烏瞰.你會看到青藏高原的邊緣線.彷彿是一條鑽石項鏈,在雲中若隱若現,有如大地獻給天庭的飾物。這條線無疑是中國最美的景觀串連線。一個人如果沒到這里走過,就不會知道自然有多美,中國有多美。

還有一個規律是:沿著第二台階與第三台階的分界線畫一條線,這條線的兩端大致是黑龍江省西北角的開庫康鎮和廣西的東興市。這條線是中國的又一條美景帶。山有大興安嶺、太行山、華山、武當山、神農架、張家界等.峽有晉陝大峽谷、三峽等,瀑有壺口、黃果樹、德天瀑布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洞穴極品(雙龍洞、騰龍洞、雪玉洞、黃龍洞、織金洞)及喀斯特奇觀,如天坑、地縫、豎井、天生橋等大都匯聚於此。

閱讀全文

與國家地理能想到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