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尊重學生,觀察個性。
對「怪」的學生,我們要見「怪」不怪,並且要主動接近他們,了解其個性,以求健康發展。每位教師要尊重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做個新時代的「伯樂」。
二、創造環境,培養個性。
當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得很明顯,很強烈的時候。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相互配合,不失時機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發展學生這些積極的個性與特長。反對強求劃一的教育,堅持面向全體和發揮個性,特長相統一的教育原則,學校,家庭及社會共同合作創造好的環境。
三、因勢利導,發展個性。
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個性,形成創造精神。對於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學生,應積極為他們開辟創造性的學習途徑,如組織課外專業學習小組和有關的競賽活動,多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科的特點,多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使學生成長為既符合時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鮮明個性,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新世紀弄潮兒。
四、作為班主任,樹立現代學生觀的基礎上。
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關系著教育的整體效果。既要看到學生的特點,又要認識到他們所特有的優點和缺點。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揚長避短,樹立科學全面的教育思想。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多樣化的發展,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顯得尤其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做好家校共同教育工作。
五、在進行培養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需要個性化的教育。
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能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無論是在教育觀念,還是教育方法,途徑上,都需要我們作深入的研究與努力。因此教師要有正確的學生觀,在思想上真正尊重學生的特性,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學生個性,從而培養出具有個性特長的新人。
當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得很明顯,很強烈的時候,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相互配合,不失時機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發展學生這些積極的個性與特長。反對強求劃一的教育,堅持面向全體和發揮個性,特長相統一的教育原則,學校,家庭及社會共同合作創造好的環境。
2.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
何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我們在地理課堂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讀圖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並且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地理知識豐富而精彩。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學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火山地震帶及其分布」為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地球」「地震破壞」的圖片,讓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後短片回顧我國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場景,把學生帶入教學情景中,讓學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激發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調動了學生探索地震相關知識的極大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師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讀圖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規的文字語言來對地理知識的描述外,還有另外一種語
言,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圖語言。對初中學生而言,教會他們讀圖、用圖,不僅能幫助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畫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盡量把地理知識融入到地圖中去理解,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自然就養成了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例如我採用形象比喻法來教育學生記住一些圖形的輪廓形狀:黑龍江的輪廓像一隻美麗的天鵝,湖南的輪廓像美人頭,英國的輪廓像一隻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義大利的輪廓像一隻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學習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地勢起伏時我採用剖面觀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繪制各種圖表的方法,適當的統計分析知識以及地理問題的歸納方法等,然後指導學生通過資料的表達,地圖、各種圖表對地理信息進行全面、深入的歸類整理和分析。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去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信息的聯系、差異,力圖發現新的更有價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實施探索性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於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識十分淡薄,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質量和學生聽課質量難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學就是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科學方法,探究性的獲得科學概念,並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例如,在「海陸變遷」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圖片,並進行分析:喜馬拉雅山在地質年代是怎樣的地理環境?我們利用科學史來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價值。此外,地圖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略圖的運用尤為重要。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圖,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習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七大洲、四大洋」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七大洲、四大洋」簡圖的繪制;又如學習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每個省級行政區輪廓的繪畫中來,在這過程中學生會不知不覺
地掌握了它們的相對地理位置。地理略圖不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還能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地理略圖的運用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進行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提高課堂有效性
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評價方式,其中包括學生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覺思考的習慣,同伴的評價和教師評價有助於學生進行反思,有助於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新課程倡導賞識教育,無論學生的成就大小,教師都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並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鼓舞和信任,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自然會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課堂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地理教學只有做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從而使地理課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們有時拘泥於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過於嚴謹而使課堂不生動活潑。其實我們應該要更多地考慮如何更好的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要善於欣賞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善於與學生溝通,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甜美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友好般的相處,就能贏取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就能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從教多年的地理教師,筆者雖然對地理教材已經比較熟悉,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要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質疑自己的教學,找出自己教學中低效的問題進行研究,最終可生長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從而使地理教學更有效。
3. 在地理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文介紹了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確立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師導生演。2、尊重學生人格,營造平等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3、發揮地理學科趣味性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4、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關鍵詞:主體作用;學科優勢;師導生演; 地理圖像; 學習方法; 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居於主體地位,教師居於主導地位,作為一種教學思想或教育觀念,它已為人們廣泛的接受了。但是,由於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的長期影響,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局面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觀,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未真正的發揮出來,他們學習的內在潛能受到了極大的壓抑,本應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變成了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灌輸知識的過程。結果,在這種缺乏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失去了獨立性,失去了創造性的,學生的學習活動純粹成了有血有肉的機器人.這是傳統教育的悲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就要讓學生在教學中處於主體地位。學生是能動的活生生的人,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加者。學生在接受教育影響時,受自己的情感、認識的支配,具有選擇性。其次,學生是正在成長和發展中的人。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學生的內部動力才能促進他的成長和進步。如果沒有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教學條件再好,教師再賣力,也無濟於事。因此,為了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在這里,我僅針對所任教的地理學科,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確立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師導生演。
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一個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人,他不是學校教育的工具,更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地理課絕非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授,學生受所能奏效的。現代教育已經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地理課教學要強化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充分發揮師導生演 。
1、導思。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傳遞及其反饋的過程。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給學生明確的導線,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思考,尋找各種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運用啟發設問、讀圖思考、列表對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空間思維、聯想思維、類比思維等多種思維技巧。因為培養思維能力是教會學生會學的關鍵。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表達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深入淺出,適當點撥思路,使學生跟著老師的導線一環扣一環地去想去說去做。
�2、導言。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把自己正確的思維過程、結果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也離不開導師的精心誘導。把講台留給學生,師導生演,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使之獲得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導言就是導演,通過教師的組織,讓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便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發現問題當堂解決,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導言是導課,是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得自信心的主要途徑。
�3、導行。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地理有許多知識是在地圖上找出來或填注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填注重要的圖表,是鞏固思維成果的必要環節。要想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就不能忽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行主要是指導學生讀圖方法,
閱讀教材
,勾出重點,分清主次,理清因果關系,分析圖形、以圖釋義,動手繪圖能力等。如在初中講中國的地形時,以主要地形為線索,讓學生分組進行接力賽,繪一幅中國地形圖,既要照顧學習基礎差、動手慢的同學有機會動手訓練,又要培養學習好的同學完善本組地圖的協作精神。
4、導情。課堂上師生情感的培養,是導課愉快成功的保障。如果教師用妙趣橫生的語言,親切慈愛的目光,支持鼓勵的手勢,把學生迎上台,送回座位,學生就不怕上台了。素質教育也包括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的過程其實也是培養情感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情感因素的運用,它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自由地、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知識、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後也會繼續學習。
二、尊重學生人格,營造平等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如何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往往離不開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態度、情感總是伴隨著知識信息的傳遞、接收、反饋的過程互動的,它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情緒,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力和成效的有力因素。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情感在學習過程中是處於積極取向還是消極取向,首先來自教師對他們影響。在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於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索創新的心理願望和性格特徵,形成一種以創新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心理趨向。教學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育無異為馴獸式活動。靠重復強化和外在的誘惑或威脅來維持學習活動和產生學習效果,這樣做雖然也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課本知識,但缺乏創新和自主精神,其後果不僅是效益的底下,更嚴重的是壓抑了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形成,不能真正體驗學習生活的愉悅,不能體會到因主動性發揮而得到的精神滿足和能力發展。
要培養學生自主精神需要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使學生建立信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得到體現和發展。因此,我們應更多地給予學生期望,尊重、理解、寬容學生,用激情創設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並從學生心理需要出發,設置激勵的目標,運用激勵的語言,採用激勵的方式,形成激勵的課堂氛圍,以滿足學生成功的心理需要,使之樂學、愛學,善於動手、動腦,勤於參加實踐。
要充分理解真實的學習過程,從而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要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在進取精神的驅動下有能力逐步解決;要允許學生出錯,不時的指導、點撥學生;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對學生在教學交流中的積極合理成分給予充分的肯定;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熱情的鼓勵;我們還要有耐心,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確立對學生學習終身負責的教學觀念。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後天的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現。我們研究學生的學,就能在溝通教育理想彼岸和學生發展彼岸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實現學會到會學,由教到學的真實、有效的轉化。
三、發揮地理學科趣味性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感到學得有趣,即產生了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相關。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其中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是直接興趣,如學生對某學科知識本身的興趣;而與學習活動結果相聯系的則是間接興趣,如學生對外語本身並不感興趣,但覺得它對考學太重要了,於是產生了的學習興趣。從地理知識本身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學科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間接興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注意發揮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這一節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於二戰期間,英軍巧妙利用西歐地區天氣變化由西向東發展的規律,不僅成功躲避了德國法西斯的空襲,還用大霧作掩護對德軍進行反擊,使德軍損失慘重的小故事
。這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間的非學習狀態轉移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四、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落腳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固有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學習地理知識,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手勢法:如用左右手手勢來表示南北半球物體水平運動的偏向規律、氣旋和反氣旋水平氣流和中心垂直氣流的運動規律等;(2)口訣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訣來判斷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的凹凸形狀與高低氣壓的分布,同時也可用此來判斷南北半球等溫線的彎曲形狀與氣溫高低的關系,直至延伸到各種等值線的一般規律;(3)諧音、詩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記憶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殼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可用洋閨女貼給哪家美的句子記住等;(4)圖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學生對地圖有畏懼感,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教師要多指導學生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象化,做到化文為圖、圖文結合。 (5) 數理結合法:運用數學和物理學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現象和規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陽高度角、黃赤交角時用到幾何學的知識,分析月球和太陽表面重力加速度時用到物理上的萬有引力知識等;(6)實地考察法:到野外實地觀察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比如在《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這一節,給學生提供各類岩石的標本,使學生有直觀的感覺。凡此種種,要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活讀書,並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樂學。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自覺性,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句話,就是以學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句話,一個孩子能學好,能成材,決不是教師教出來的,逼出來的,而是靠他自己學出來的,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學,不怕他學不會。確立以學為本的教育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如何讓學生更加放開手腳,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4. 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貴師大 07 地理科學摘要:
在這個小學、初中地理師資不足,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的年代裡,地理知識一直處於被忽視的地位,導致初中生地理基礎薄弱,到了高中學習地理就非常吃力。加之有些學校的地理課時開設不足,導致中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不高,情緒低落。因此,中學地理教學要步入正軌,首當其沖的是要從端正學生學習地理的態度著手,通過地理課堂教學的藝術和地理課外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引言: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提高教學成績,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地理學科一向不被學校和學生重視。雖然現在高中文科將地理納入高考科目,可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地理這門學科是「副科」,對地理的學習不夠重視,而且初中地理和小學地理(科學和社會)相比較,初中地理知識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尤其是初中的自然地理這一部分,在經過了小學科學的學習之後,好多學生在頭腦中對地理認識很模糊,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重要強調地理的學習主要是靠背誦。這種思想顯然對在地理的學習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引導。要糾正這種錯誤的認識就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從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抓起,將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的學習態度真正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教師要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和教學內容的興趣,應努力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巧妙運用具體的激趣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我就從事的地理教學為例,談談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如何激發理學習興趣的幾點感受。
一、抓好第一節課,轉變初中生學習地理的態度
初中生進學的第一節地理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師能抓好第一節課,對他們後來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都有很大影響的。那怎樣上好這樣的第一節地理課呢?這就要老師抓住現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學生,了解學生,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讓自己在學生心理留下一個好印象,學生大多就會「愛屋及烏」,喜歡上地理課的。那我們怎樣來把握第一節課才能提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性卻呢?經總結後大概有如下幾點:
1.1、以歌和歌詞導趣
在如今這個物質豐裕的年代裡,人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等娛樂設備,而且初中生有很多都有聽歌的習慣。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用他們熟悉的歌來開頭,這樣不但可以達到引起他們興趣的作用,還能拉近和初中生之間的距離。如我在初一年級的一個班是用田震的「黃土高坡」引出,於是我還問同學們「為什麼黃土高坡是西北風和東北風,而不是其他風呢,這歌詞里有什麼樣的地理知識嗎?」。然後我放「長江之歌」給他們聽,然後說「你從雪山走來,是哪個雪山呢?你向未來走去,未來在哪裡呢?你是無窮的源
泉,為什麼這樣說長江呢?這都是我們地理要解決的問題。」經過第一次的地理課後,很多同學聽歌的時候都有意識地找一些相關的地理知識了,達到提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的作用。
1.2、用謎語導趣
剛進校的初中生還是很沉迷於猜謎語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來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我們可以提有關地名的謎語,像「船上磕頭」(貴州),「兩個胖子」(合肥),「雙喜臨門」(重慶),「四季如春」(長春),「持久和平」(長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動腦經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了地理知識,也能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1.3、用俗語設疑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俗語是有關地理知識的,而且很多和地理知識還是有一定出入或違背地理理論的,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俗語設疑,讓學生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與好奇學習。這些俗語如:「無風不起浪」(無風就一定不能起浪嗎?)、「井水不犯河水」(井水真的不和河水混合嗎?什麼時候是混合的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真是這樣的嗎?)。
1.4、用諧音巧記要點,減輕學生負擔
用諧音編寫一些順口溜記憶一些學習要點。如:教學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
米,就編成:「我說,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不信你去『爬爬試試(8844)』」;再如:我國三大天然林基地時,就編成「大小興安,橫斷山」;又如,教學我國鐵礦資源,就用
「我國鐵礦八大家,內蒙白雲湖北大。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微馬。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簡化學生記憶。
1.5、影片導趣
初中生對很多影片還是很感興趣的,我們可以播放一些關於地理的影片來學生看,讓學生覺得學習地理還能看看影片,有娛樂,有收獲,這樣他們對地理就會更但興趣了,同時也能從影片中學到很多地理知識的。這些影片如:《地心游記》、《超強台風》、《海豚灣》、《搭出去柏林》,當然,我們在播放影片的時候,一定要有適當的解說,不能讓學生看不懂,有解說地看影片,還能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熱愛科學的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等。
二、善於挖掘趣味,利用趣味知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也是獲得知識的巨大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求知慾越強。教育學家烏申斯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強。」孔子曰:「知之者之不知好之者」,就道出了學習與興趣的關系。因此,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教好地理的良好開端。所以,除了把握好第一節課外,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2.1、精心的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在每節地理課中若都能設計出形式多樣,巧妙有趣的導語,就會有利於迅速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緒從抑制狀態重新進入興奮狀態,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導語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詩歌導入,版圖導入,謎語導入,還有俗語,成語,諺語等導入方法。如復習世界地理「東南亞」一節內容時,先把東南亞圖展示在黑板上,開門見山講:「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周邊國家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然後給學生適當地講一些在此次海嘯中的真實故事,頓時,學生議論紛紛,情緒高昂,教師進而在圖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嘯的影響地區,接著開始講東南亞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簡短的開場白,一下子凝聚了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個個會饒有興趣的傾聽教師進一步的講解。又如教師在講授「經緯網」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輪遇到了風暴,失去了控制,報務員隨即發出了呼救信號,報告了出事地點,鄰近的船隻聞訊趕來營救,直升飛機也出現在遇難海輪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並沒有其它相對目標,遇難船是怎樣報告它的位置,營救者又是怎樣找到它的?」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議論紛紛。接著教師又問:「你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在眾多的位子中是怎樣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通過這樣的提問,教師生動而巧妙地進入了「經緯網」的講授。
2.2、巧妙的課堂設計,讓學生記住知識點,願意學地理
中學生的好奇心很強,關鍵在於教師的激發;引導和強化。地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廣,包含許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平常要有意識地積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溫的垂直變化)。「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氣溫日較差大)的奇觀。講到中國的氣候時可以聯系起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覺得學起來不累。另外,有的內容可以編成歌謠,例如:講到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時,編這樣的歌謠:「倆湖廣寧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陝甘,雲貴西四北上天,內蒙台海福吉安」。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如長江一節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即:「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讓學生覺得記起來不累。
2.3、充分利用地理圖表進行直觀教學
在地理教材系統中,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地理掛圖和地圖冊,它們都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學內容直觀化必不可少的載體。因此地理圖表是輔助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發揮地圖優勢,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培養學生掌握讀圖分析、歸納的技能。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直觀形象,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例如:學習非洲的薩瓦納氣候時,學生對熱帶草原缺乏感性認識,難以區分干、濕兩季的特點。可以用「熱帶草原景觀圖」指導學生觀察干、濕兩季的自然景色:濕季時,草高茂盛,稀樹青翠(典型樹木:金合歡和波巴布樹),成群結隊的動物中,長頸鹿昂首挺胸,遙望蔥綠遼闊的大草原;乾季時,草類凋零,樹木落葉,動物遷徙,草原一片枯黃荒涼的景色。通過觀察掛圖,再聯系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讓學生認識到那裡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下,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沛;乾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進而理解了干、濕季節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薩瓦納氣候的分布規律及特點。
2.4、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發揮多媒體優勢進行直觀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得到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學校配置了多媒體計算機。教師運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技術,利用聲、光、色彩的多變、場景變換、過程動畫演示等製作多媒體課件優化教學效果,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化難為簡、深入淺出。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新提出的「三網融合」使得城鄉實現寬頻上網普及成為可能,這樣拓寬了學生學習地理渠道。對地理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利用網路收集有趣的地理話題、圖片、旅遊素材等。我在教學黃土高原、「地上河」的形成與黃河治理時,就通過flash課件把它們關系通過動
態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易於理解和記憶。
2.5、上完新課,不忘鞏固
作業布置與批改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編選作業。開展積極有益地理活動有利於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學習興趣。當然,作業難度要適宜、份量要適當、形式要多樣,要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思考性、探究性、開放性和應用性。作業難易程度要因人而異,體現層次性和可選擇性(可以有必做和選做的形式)。嚴格控製作業總量,減輕學生的負擔。除布置常規作業外,還應布置一定數量的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開放性、研究性作業,如野外地理考查,地理社會調查等。可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自由組合集體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識。最後要認真批改。
三、科學布置作業,開展課外活動
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地理活動是很必要的。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和結合教學進度,指導學生參觀氣象台、博物館、展覽館、區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開展天象觀測、氣象觀測、地震預報、環境觀測、出刊地理小報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探究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地理模型的製作(如簡易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模型、地形模型等)。組織學生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明信片、郵票等;組織學生結合教學進行野外考察;組織學生進行氣象觀測„„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學生不僅體驗到知識的力量,學習興趣大增,更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當然,我們除了對學生和本身知識技能的要求外,還應該對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有一定啟示。初中生的學習往往帶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對任課教師的喜歡與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那麼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更要加強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四、利用課堂教學,充分展現地理教師的個人魅力
運用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術;幽默風趣,具有號召力的語言表達;賞心悅目的板書;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版圖等。如果你能用幾分鍾的時間在黑板上畫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圖,那麼,學生肯定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處在一個分水嶺,他們更需要我們去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那麼,我們應該用心靈去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經歷體驗,家庭等方面,成為他們生活上的良師益友,學生自然就會感激你和喜歡你,從而「愛屋及烏」而喜歡地理課程。
五、注重語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催化劑,一名教師要想當學生喜歡的教師,幽默就
是一種很好的工具。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把幽默風趣運用得當,使語言具有針對性,情趣性,教學效果更好,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地形圖」知識,我先讓學生伸開雙手,握緊拳頭,此時,學生就不知道要干什麼。這時,我就說:「現在在你們的手上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哦。」學生都笑了,認真地看自己的拳頭。這時,我就讓學生,對照書本看看拳頭中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什麼樣的結構。這節課,學生在快樂中學會了識圖,讀圖。提高了地理學習的興趣。
六、關注時事,收集素材,讓自己有話可說,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關注時事,收集熱點問題,尤其是與地理有關的熱點問題。熱點問題極富吸引力,這也是世界媒體廣為報道和人們熱切關注的原因。選擇熱點問題,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索學習地理知識的動力。如,海嘯、地震、氣候變化、低碳生活、經濟危機、就業現狀等。在引領學生分析海嘯、地震時,收集視頻、文字等,比較汶川、海地、智利地震和印度尼西亞、智利海嘯,引導學生如何防災減災。而且,有了這些熱點話題後,與同學們共同討論,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很親近,很容易交談,不斷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七、結束語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要依據中學生好奇、好學、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及其原有的知識實際,按照地理學科和地理教學的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材和學校設備條件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綜合考慮,精心設計,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只要有努力,只要有研究,只要在進步,就一定可以飛越,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中學地理教育一定會有更大進步的。
5. 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之母,一個人一旦有了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就會形成一種求知、學習、研究的動力。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教師應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把死課本變成「活」課堂,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一、導言有新意,學習有興趣一堂課的導言,可以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產生探究事物的沖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地理教師應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善於利用情景教學,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用生動的事例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的求知狀態,如在講高中地理第五單元「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如果直接地提出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學生肯定會看著課本回答問題,不會產生求知的慾望,但是我換了一個情境提出:「現在計劃在我省建一個天然氣化肥廠,請你參與規劃,這個廠應該建在哪裡?」問題提出後,同學們各抒己見,不少同學提出應建在東方市,我又進一步提問:為什麼要建在東方市?同學們開始討論,把這里建廠的有利條件一一列出,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的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6.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一、縮小師生距離,以真摯感情培養學生興趣
情感關系是師生心理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教學效果有著重大影響。教學過程並不是一個機械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移植到另一個頭腦中去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間心靈的接觸與交往的過程。因此,融洽的師生情感,可以促使師生間縮短空間、心理距離,產生友好、親近、共鳴、信賴的效應,真摯的師生情感,是教學中的一種催化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親身體會到,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不良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在友好、和悅、輕松、互助合作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好,在緊張、對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差。這說明師生間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認為,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絕不是靠多次的重復,而是靠興趣、靠理解、靠師生間的情緒狀態而達到的。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准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養師生間的真摯情感,縮小師生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認真上好第一節課,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之火。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每一章節的第一節課時,首先要抓住這個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講好第一節課,這是學生對該章地理內容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例如我在講七年級上冊第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假設他們自己是導游或者是美食家或者是運動員或者是做絲綢生意的大老闆,站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並讓同學討論,最後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論。讓學生感到這些現象就發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學生有興趣並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切實有用。
三、激趣引題,引人入勝。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引入。教師一堂課的開頭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鍾,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心靈,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切入口,可採用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戲、歌曲或者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新疆》一課時,先給學生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三借巴蕉扇的片斷,然後問:片中唐僧師徒要過的是什麼山?(火焰山)這座山在現實生活中有嗎?(有)在我國哪個省?(新疆)那麼你們對新疆了解嗎?通過看片和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後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四、加強教學語言藝術,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一位教師即使擁有很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最終也是必須藉助教學語言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因此,地理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語言修養,在語言美中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
如在講述《中國的河流和湖泊》時,為提高學生興趣,在概述部分可進行這樣的描敘:「我國有許多大江大河,淵源流長,奔流不息,浩浩盪盪,注入海洋;更有許多小溪小河,穿過原野,繞過山崗,一路歡歌,悠悠流淌。我國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顆顆明珠。有的湖面廣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蔚為壯觀;有的群山環繞,湖水如鏡,山水相映,景色秀麗。」通過貼切形象的描述,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當然是一幅壯麗的山水畫面,使學生急於想了解我國河流湖泊的具體情況,為後面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在地理教學中,還可根據具體內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詩歌、民謠、謎語來配合教學。
1.巧引詩歌:
如在講季風時,可以引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又如在講述長江三峽時可引用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配合有輕有重、抑揚頓挫的語調,展示三峽圖片,這樣就形象生動、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三峽灘險、流急、景美的特點,把學生引入興趣盎然的境地。
2.妙用諺語與民謠:
如在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雲過山坡濕,雨過山頭明」來描寫鋒面雨,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又如為描述橫斷山區,為了說明其嶺谷相間、交通困難,可引用「上山雲里鑽,下山走河邊,對面喊得應,走路要一天」的民謠;對其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則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來進行形象的描繪。
3.用謎語來調劑學生的情緒:
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在教學中能適當運用,則可啟發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我在講中國行政區劃時,我出了這樣一個謎語「船出長江口」(猜一個直轄市名),讓學生猜,這一謎語的提出,前面學習的疲勞一掃而空,猜到的學生,自然享受勝利的喜悅,沒猜到的學生,也從別人的答案中獲得啟示。又如風平浪靜—寧波、空中碼頭—連雲港、大言不慚—海口。謎語不在多,在課內出現要適時。最好讓謎語在教完一個內容後出現,最多一兩條,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劑學生的學習情緒。
五、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講長江之前,讓學生聽一首充滿深情的《長江之歌》,再配以長江流域的風景圖片,這時學生的心中就彷彿流淌著一條洶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識。接下來就順著歌曲的歌詞講下去:「你從雪山走來。」那麼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學生的興趣全部都調動起來了。再比如,在講《西雙版納》一課時,課前播放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並配以西雙版納的風景圖片,優美的歌曲,精美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如醉如痴,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六、穿插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是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趣味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又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例如,在講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我講了粵菜與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形成清淡與辛辣的特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小故事也使學生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堅定了他們學好氣候這一章的信心。
在講「世界的陸地與海洋」一課時,我就講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並啟示學生:哥倫布所以能完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地理大發現,除了他具有堅定意志和熟練的航海技術之外,他還擁有淵博的地理知識。他對當時人們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識了如指掌,對歐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風向、海流及氣候等自然地理知識也十分熟悉。正是這些地理知識,幫助他駕駛帆船,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漲,課上得很順利。
七、充分利用電化手段,鼓動學生求知慾
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於集中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學生始終精神奕奕,教師就要針對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徵,上課要多利用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引起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理性思維能力還不夠強,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在講《新疆》一課中地形「三山夾兩盆」的特點時,運用Flash動畫,將「疆」字與「三山夾兩盆」結合起來,「疆」字右側的三橫用動畫的形式變成三條山脈,中間夾的兩個「田」字變成兩大盆地。左側的「弓」字變成彎彎曲曲的國土邊界,「弓」字里邊的「土」字變成整個領土。這樣演示之後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很容易就能記住新疆 「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而且記易深刻而牢固。
7.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要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我想關鍵是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凡是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學生好奇心強,對事物容易產生興趣。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法,提高課堂藝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呢?下面從六個方面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引導學生產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這些名言充分說明,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深入研究,產生學習的動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是開發學生的智力,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留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並且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使他們有成就感。如在講《地圖概念》這一課時,我先使用多媒體播放了一部分地理照片和地圖,讓學生比較:「地圖與普通的照片有什麼異同?」這時,學生就會積極地發言,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的講解便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到了高潮。
二、「親其師」才會「信其道」
教學過程並不是一個機械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移植到另一個頭腦中去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間心靈的接觸與交往的過程。融洽的師生情感可以促使師生間縮短空間和心理距離,產生友好、親近、共鳴、信賴的效應,真摯的師生情感,是教學中的一種催化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親身體會到,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不良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在友好、和悅、輕松、互助合作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好,在緊張、對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差。這說明師生間情感是相互交融、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准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養師生間的真摯情感,縮小師生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三、輕松一刻
地理教學中恰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時,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地理教學中根據講授內容恰當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如講授「地球在宇宙中」一章時,學生對「宇宙」的概念是難以理解的,但教師只要把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故事一講,然後問「孫悟空是不是到了天邊呢?沒有,他翻百個跟頭也不能到達天邊。這樣給學生形成「無限大」的概念。「天」就是「宇宙」,那麼「宇宙」就是無限大的空間,無限長的時間。在講時區日界線時,可用懸念引入:「妹妹年齡一定比姐姐小,但卻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你想知道怎麼回事嗎?」這樣就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他們的興趣更為重要。特別是老師的語言應盡量講求生動性、藝術性。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思想特別集中,對跨越「日界線」的日期變更情況容易理解,掌握得牢。
四、開發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
開發學習鄉土地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本地區的自然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實踐能力,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課程內容,利用地理知識發展家鄉建設家鄉。例如學習「旅遊業」這部分內容後,學生懂得了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結合這一知識,我帶學生走出教室,指導他們仔細觀察了解學校所在地──馬官鎮及周圍的旅遊資源。使學生們知道了我們的周邊有黃果樹瀑布、龍宮、織金打雞洞、普定穿洞、夜郎湖等風景名勝。境內有玉真山、天龍山、鳳霞山、文昌閣、號雲山莊(號稱「三山一閣一庄」)等古樸典雅的山川神韻,神奇秀美的旅遊資源。如何開發這些家鄉的旅遊資源呢?許多學生結合所學習的知識,紛紛大膽發言,效果很好。我及時引導他們認識到許多地理知識就在自己身邊,非常實用。要求他們平時要養成多看、多問、多想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尊重個體差異
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發展和全面提高。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因此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分類提高。根據學生之間生理、心理因素和原有基礎的差異,所造成的地理能力發展不同,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差異出發,採用非同步教學,既要注意知識的傳授,又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在備課、教案設計、課堂教學中的講解、提問、布置作業等方面都應面向全體學生,特別照顧那些佔大多數的中下層學生,應多啟發,多鼓勵,多讓他們有拋頭露面的機會,使他們聽得懂、懂得學、能運用、有提高。
六、課本知識的擴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是在我講地理小故事、地理小笑話、地理謎語或是包含地理知識的歌曲、諺語、成語、對聯等等趣味性的內容時。但是由於課時有限,這些趣味性的內容在課上無法過多的闡述,使學生有種「不解渴」的感覺,還有學生對課上教師所提的問題理解不深,不能給以正確的回答,所以我想到應該多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地理主題,把這些主題匯編成趣味地理專題讀本,使全校師生受益。編寫初中趣味地理專題讀本一旦成功,就可能為地理學科的教學帶來新的教學視野,就可成為地理學科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新途徑。
總之,優化教學過程,營造輕松、和諧、探討、競爭的課堂氣氛,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學習,而且能起到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曾經說過「成功的秘決在於興趣」,通過教師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習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8. 初中地理如何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知識學習要求的程度降低,是開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條件。
初中地理作為次科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的實際情況。地理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於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資源中礦產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規律等,如果硬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教學上使學生通過「悟」來學習,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放下包袱,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即是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地理科的好感,為將來高中地理的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的學習方法是「悟」的要決。
各學科的學習基礎都是興趣。地理作為次科,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其教學更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否則學生會放棄地理這一科。但地理課本的知識編排過於嚴肅,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開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講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番禺地區的自然特徵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乾燥特徵,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講西歐和北美氣候和地形關系時,運用寥寥數筆的簡筆畫畫出兩個地區的差異,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效果更好。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
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徵;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徵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
過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強調提問、講授、嚴肅的課堂紀律,卻從來沒有安排學生討論,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徵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如:對氣候影響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於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徵,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於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
7、動手製作效果更佳。
自己設計並動手製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南方的水稻土、紅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標本並進行觀察記錄,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小地球儀,再進行觀察後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常枯燥,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遊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做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遊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製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又如講述廣州地區「三年一中變」的成果,就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編輯,進行演示性講解,教學效果比老師講授好得多。
9、增強學生的閱讀機會,讓他們學會發問、懂得看書、學會查找資料,成為學習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讀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悟性。
三、要「悟」關鍵在於教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地理知識之間帶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規律性,學習上要悟,則要求教者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知識間一般的聯系,引導他們去發掘課本上的知識,不要包辦一切。如在區域地理中,氣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響,氣候和地形等又決定了區域的自然特徵,而經濟特徵、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環境(包括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交通和資源分布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區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綜合法),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好像講述青藏地區的特點時,由於前面已講述了多個區域特點,學生已大概掌握了區域特徵分析方法,此時,就不應再由教師講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幾個提綱式的引導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解決,再由教師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設立一個地理主題,讓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進行講解,效果也好。
小結
前面所講述的只是個人的粗淺見識。在實際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地理的教學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別是考試制度和內容的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使教師擺脫教材的困擾(初中地理教材編排過於嚴緊,缺乏輕松)以及作為次科的制肘(教學時間不足、課外活動時間和資金嚴重缺乏,教學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學者輕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了。
9.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全面提高
「主動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新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發展。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覺學習。」美國從19世紀後期開始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著名的有福祿培爾的「自我活動」,改革後的美國教育一躍而成為世界最領先的教學模式。2010年7月我國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試點也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我國高中地理新課程標准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出了「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促使學生主動地、創新性地學習,是深化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是地理課堂改革的核心。
一、培養責任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石。
一個人的責任感是指個人對社會應盡義務的認識和體驗,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相應行為表現。它包括對集體、對父母(家庭)、對他人、對祖國、對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即作為國家公民應有的義務感。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是至高的責任境界。我國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都不是為個人榮譽而努力,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責任是榮譽的一種升華,是促進成功的基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地理課堂教學要體現現代教育理念、適應現代和未來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地理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人口、資源、糧食、環境等全球問題以及國內外重大時事和我國重大的方針、政策,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是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學的使命。老師在教學中可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對課堂活動參與者、作業優秀者或有進步的要及時表揚肯定,進而培養責任意志,要使學生感受到「一個人應當這樣活著,由於你的生存,而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點,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石。
二、老師要當好學生主動學習的榜樣。
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兩者都說明了教師的榜樣作用。一個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最難忘的應該是老師,老師要當好學生主動學習的榜樣。「春風化雨潤心田,育人育德細無聲」。對老師來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要關愛每個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老師,他的學生也充滿著熱愛知識、科學的感情。」老師只有熱愛地理學科,關愛學生,才能產生吸引力,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具有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態度、多彩的生活、民主的管理、融洽的關系、創新的思想的老師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老師,老師所具有的符合時代的教學理念、創新精神會激化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因此,地理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把對知識的傳播由讓學生「學會」轉向培養學生「會學」,將學生學習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
三、課堂設計要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教學實踐也證明,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氛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老師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發表與老師、教材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理解、鼓勵和指導,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很大的挖掘。布魯納認為:「 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在地里課堂設計中,要抓住與教材密切相關又與生活聯系的典型案例,學有所用,在學習中獲得結果,激發學習樂趣與動機,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知識基礎。在地理教學中,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要努力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使他們趨向學習目標,激起求知慾望,把被動學變成主動學,學生的角色從接受者轉變為分析者、探究者,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心理基礎。 「興趣」是「好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來源,地理課堂設計在緊靠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又要在案例、教學手段、教學情境等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和動力。
四、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現代教育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把教學看作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組織形式等各個環節上,都要充分體現出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特點,既要有教法的要求,也要有學法的要求,力求二者結合,使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都要求給學生以足夠時間,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的可能性,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課本的圖文資料,組織學生觀看錄像資料、分組討論、實地調查,請校外專家開辦講座,使用互聯網查詢資料等。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豐富了課堂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了可能,但在教學中不應只講究「好看」,更主要的是要「好用」,要使地理學習能服務終生,所以對某一堂地理教學而言,往往要以某一種地理教學方法為主,讓學生能感覺到本堂課的知識重點和方法重點。
五、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發展,提高學生自信能力
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我國的大課堂教學是在人口多、師資少、教育經費緊張的背景下出現的,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也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地理教學中,老師要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要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異想天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不恪守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參與、多動手、多觀察、多動腦,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勢。學生只有在老師的贊許下才能獲得自信,有自信才會有下一次的參與,才會有學生的主動學習。
六、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應用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觀察、了解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分析地理成因、歸納地理規律等。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觀察周圍地理事物和現象,老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尋找「生活原型」,捕捉「生活現象」,設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邊,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敢於大膽質疑,積極討論,充分表現,盡情發揮,並能通過嘗試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體驗地理的價值及地理中蘊含的美,增強了學習地理的熱情。學生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分析、解決鄉土地理問題,是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更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能使學生收獲知識,收獲自信。敏銳的觀察能力、良好的思維習慣、主動的參與可以為學生未來的成功打好堅實的基礎。
七、建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評價機制
健康、積極的評價機制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過去單一的對學習成績的評價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地理老師要積極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地理課堂教學評價要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地理學習評價,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人生規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地理學習評價應發揮其激勵與發展功能,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地理學習水平。老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並給予必要、及時、適當的鼓勵性評價和指導性評價。
10.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好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
2、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於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於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3、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 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據、地理規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5、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