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上識天文 下知地理
過去,人們對於知識淵博的人,總喜歡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語加以贊美。在科學尚不發達、分野尚不明顯的時代,知天知地的人,常被人們視為「無所不知」的人,似乎凡涉及自然界的知識,都應該知道似的。這里的「天」,包括了日、月、星辰;這里的「地」,羅致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其中「地理」二字,往小里說,也已將當今地學(地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若干分支學科,都統統囊括進去了,即所謂「科學之母」。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今日的地理學,已成為獨立門戶的現代科學。它既不是昔日那種包打天下於一身的「科學之母」;也不是「地理即地學」的那種「大地理學」。地理學的研究范圍,只限於地球的一部分領域,即同人類息息相關的「人類之家的地表」。從地球大氣圈的對流層頂,到地球岩石圈的沉積岩底部,這個厚度約30~35公里的地球表面,就是所說的「地理環境」,即為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這里所指的地球表面(或稱地理環境),它包括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就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個部分)。其「領地」范圍,是地球各個圈層──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厚度。其總面積約5.1×10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49×108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9%;海洋面積約3.61×108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1%)。其厚度約為30~35公里。在這個地理空間,地球的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類圈五大圈層,彼此滲透、相互作用,甚至互相重疊交融,進行著復雜的能量和物質的交換與循環。 地理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其變化的深度和廣度,會給人類生活、生產以強烈的影響。同時,人類為了生存需要,所從事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也會使地理環境的面貌不斷發生改觀。這種人類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影響關系,學界遂給它起了一個雅緻的名稱,叫做「人地關系」。「人地關系」同「地理環境」一樣,同為地理學的研究主題。但一般將「人地關系」研究,納入於「地理環境」研究大范疇之中,故談及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時,一般只提「地理環境」。 人地關系是人類出現以來就存在的客觀關系。反映人地關系認識的理論,稱之為「人地關系論」。人地關系論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曾出現過許多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觀點。但是,從地理思想的發展過程來看,他們都是圍繞「人地關系」這個客觀實體展開的,都企圖說明人地關系的客觀規律。
⑵ 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什麼意思
一、天文是指天文學,包括天文知識、天文歷法、地球大氣層外各類天體的性質和天體上發生的各種現象——天象,天文學所研究的對象涉及宇宙空間的各種物體,大到月球、太陽、行星、恆星、銀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個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體以至分布在廣袤宇宙空間中的大大小小塵埃粒子。天文學家把所有這些物體統稱為天體。地球也是一個天體,不過天文學只研究地球的總體性質而一般不討論它的細節。另外,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等人造飛行器的運動性質也屬於天文學的研究范圍,可以稱之為人造天體。
宇宙中的天體由近及遠可分為幾個層次:(1)太陽系天體:包括太陽、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衛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及行星際介質等。(2)銀河系中的各類恆星和恆星集團:包括變星、雙星、聚星、星團、星雲和星際介質。(3)河外星系,簡稱星系,指位於我們銀河系之外、與我們銀河系相似的龐大的恆星系統,以及由星系組成的更大的天體集團,如雙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此外還有分布在星系與星系之間的星系際介質。
天文學還從總體上探索目前我們所觀測到的整個宇宙的起源、結構、演化和未來的結局,這是天文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宇宙學的研究內容。天文學按照研究的內容還可分為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門分支學科。
天文學始終是哲學的先導,它總是站在爭論的最前列。作為一門基礎研究學科,天文學在不少方面是同人類社會密切相關的。時間、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的嚴格規律都須由天文學的方法來確定。人類已進入空間時代,天文學為各類空間探測的成功進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學也為人類和地球的防災、減災作著自己的貢獻。天文學家也將密切關注災難性天文事件——如彗星與地球可能發生的相撞,及時作出預防,並作出相應的對策。
二、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漢語「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
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非常特殊,因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並的一門大科學。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因為在古人的概念里天文是最深奧神秘的學科,也是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學科,充滿了敬仰之情。
這句話的意思是贊揚那些學識淵博、博學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
如果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的人,一定要博覽群書,注重各方面的知識的積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你本身喜歡看書,那就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此外還要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久而久之,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學貫中西、博學多才的人,受人所敬仰。
⑶ 夫為將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自哪裡
】《敦煌變文章·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因為在古人的概念里天文是最深奧神秘的學科,也是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學科,充滿了敬仰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贊揚那些學識淵博、博學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
⑷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什麼意思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
1、「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是:形容學問廣博,無所不知,贊揚學識淵博、博學多才之人。出自《敦煌變文章·伍子胥變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2、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的學識等。
3、天文是指天文學,包括天文知識、天文歷法、地球大氣層外各類天體的性質和天體上發生的各種現象。天文學始終是哲學的先導,它總是站在爭論的最前列。而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⑸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是什麼意思
這其實是對中國古代讀書人知識廣博精深的贊言。
農業文明之中,需要掌握天象,掌握地理。古代社會的認知面貌就是如此。放在現代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不適用。現代社會需要左知技術,右懂科學。
⑹ 天文學屬於地理科還是物理科
天文學與物理和地理是互相關聯滲透的。大部分知識還是偏物理科。天文專業設置一般是大學才有。研究內容有天體物理、航天技術、行星探測……專業學習天文不是很容易,學習內容跟一般愛好者想的是有點區別的
⑺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2
世界四大洋面積一覽:
1 太平洋: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
2 大西洋:面積約9165.5萬平方米。
3 印度洋:總面積約為7617.4萬平方千米。
4 北冰洋: 約1478.8萬平方千米
3.4 總面積510000000平方千米 地球陸地面積149000000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29.2% 地球海洋面積361000000.
5世界最高的十座山峰(1為最高,10為最低)
1.珠穆朗瑪峰(Mountain Everest)(海拔8844.43米)
(位於亞洲的中國西藏和尼泊爾)
2.喬戈里峰(Qogir)(海拔8611米)(位於亞洲的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
3.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海拔8586米)(位於亞洲的印度和尼泊爾)
4.洛子峰(海拔8516米)(位於亞洲的中國西藏和尼泊爾)
5.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位於亞洲的中國西藏和尼泊爾)
6.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位於亞洲的中國西藏和尼泊爾)
7.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海拔8167米)(位於亞洲的尼泊爾)
8.馬拉斯盧峰(海拔8163米)(位於亞洲的尼泊爾)
9.南伽峰(海拔8125米)(位於亞洲的巴基斯坦)
10.安納布爾納峰(海拔8091米)(位於亞洲的尼泊爾
6安第斯山脈不僅是美洲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它南北綿延9000公里
7(珠穆朗瑪峰)高(8844430)米
8 世界總人口為 66億
92005年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它們的人口(人)和面積(平方公里)分別是:
1.中國131185萬 960萬
2.印度106507萬 297萬
3.美國29523萬 937萬
4.印度尼西亞23845萬 191.9萬
5.巴西18410萬 850萬
6.巴基斯坦15920萬 79.6萬
7.俄羅斯14378萬 1710萬
8.奈及利亞13725萬 92萬
9.日本12733萬 37萬
10.墨西哥10496萬 196.4萬
11.孟加拉國10325萬 14.7萬
⑻ 古代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說的什麼
中國古代的天文地理和現在的天文學和地理學比較接近,包括天文歷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說一個人學識淵博。【出處】《敦煌變文章·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漢語的天文地理兩個詞最早都出現
⑼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與科目里的地理一樣嗎
不一樣。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句話是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什麼都懂。這里的「天文」、「地理」都是廣義的,涵蓋很多;或者可以這么說,這句話把世上所有的知識都劃分為「天文」、「地理」兩部分了。所以顯然,這里的「地理」不僅指今天狹義的地理學科,還包括地質水文、生物環境、農林牧漁、經濟社會等各種知識。
希望能幫到你。
⑽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詳細分析
天文是指天文學,包括天文知識、天文歷法、地球大氣層外各類天體的性質和天體上發生的各種現象——天象。天文學始終是哲學的先導,它總是站在爭論的最前列。,天文學所研究的對象涉及宇宙空間的各種物體,大到月球、太陽、行星、恆星、銀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個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體以至分布在廣袤宇宙空間中的大大小小塵埃粒子。天文學家把所有這些物體統稱為天體。地球也是一個天體,不過天文學只研究地球的總體性質而一般不討論它的細節。另外,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等人造飛行器的運動性質也屬於天文學的研究范圍,可以稱之為人造天體。
宇宙中的天體由近及遠可分為幾個層次:(1)太陽系天體:包括太陽、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衛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及行星際介質等。(2)銀河系中的各類恆星和恆星集團:包括變星、雙星、聚星、星團、星雲和星際介質。(3)河外星系,簡稱星系,指位於我們銀河系之外、與我們銀河系相似的龐大的恆星系統,以及由星系組成的更大的天體集團,如雙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此外還有分布在星系與星系之間的星系際介質。
天文學還從總體上探索我們所觀測到的整個宇宙的起源、結構、演化和未來的結局,這是天文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宇宙學的研究內容。天文學按照研究的內容還可分為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門分支學科。
天文學始終是哲學的先導,它總是站在爭論的最前列。作為一門基礎研究學科,天文學在不少方面是同人類社會密切相關的。時間、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的嚴格規律都須由天文學的方法來確定。人類已進入空間時代,天文學為各類空間探測的成功進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學也為人類和地球的防災、減災作著自己的貢獻。天文學家也將密切關注災難性天文事件——如彗星與地球可能發生的相撞,及時作出預防,並作出相應的對策。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漢語「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英文中地理一詞則來源於希臘文hê gê(意為「地球」)和graphein(意為「寫」)。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理非常特殊,因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並的一門大科學。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因為在古人的概念里天文是最深奧神秘的學科,也是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學科,充滿了敬仰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贊揚那些學識淵博、博學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