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地區,並能夠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2.閱讀材料,說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及他們的建築特色。
3.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 文化 傳統。
情感目標
培養唯物主義觀念,理解並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別。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世界主要的語言,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記住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為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新課。
新授:
一、世界的語言
教師啟發: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是什麼語言?除了我們使用的語言外,你能說出世界上還有其他什麼語言嗎?
學生活動:自由發言列舉出知道的語言。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 ,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閱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使學生拓寬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過渡:這些語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請在圖上找到。
活動二:
學生分組讀「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完成課後活動題表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前面我們了解了世界六種主要語言,那麼世界上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宗教信仰有何差異呢?下面我們學習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一:交流自己搜集的關於宗教的各種資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關知識。
教師通過課件提供有關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補充。
教師: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響。我們對信徒們都應該十分尊重。你能說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嗎?你信仰宗教嗎?你周圍有信仰宗教的人嗎?
學生看資料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宗教的產生、影響及區別,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築。
活動二:組織學生讀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圖找到其分布地區。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宗教信仰。
結束:讓學生 總結 學習的主要內容,並談談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始至終做課堂的主人。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點。
2、過程與 方法 :課上通過小組合作,課下通過多種 渠道 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風土人情和文化的圖文資料,然後進行整理,開拓視野,了解我們祖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樹立各少數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和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引入(視頻內容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暉》),請大家看一段錄。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的特點,剛才大家也看了視頻,我們知道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不僅生活著漢族同胞,還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們漢族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書: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構成與數量
【承轉】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呢?生(56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內容回答屏幕上的問題.請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師總結:相對於漢族而言,其他的55個民族在人口數量上處於少數,因此,稱除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
3人口超過四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哪些?4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圖片歸納知識。
三、民族文化
【承轉】師:同學們請你觀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幣,除了漢字,還有其他文字嗎?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對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幣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學生活動:對照文字。蒙古 維吾爾 藏族 壯族。
【承轉】由於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節日風俗等生產和生活方面獨具特色。讓我走進民族村去領略他們的風采。
播放圖片
思考:為什麼有的民族喜愛-,有的喜歡賽龍舟?師:出示答案。騎馬是北方草原牧區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當地具有良好的-條件,同時,通過-活動能鍛煉提高騎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區氣候暖濕,多河湖海灣水域,舟船是當地重要的傳統交通工具,因而人們喜歡賽龍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轉】了解完我國56個民族的人口構成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民族的分布情況又如何呢?
請大家讀課本19頁中國民族分布示意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我國各民族的地區分布狀況是:漢族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在這些地區,漢族與各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我國幾乎沒有一個縣或市的居民是單一民族的。這充分印證了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板書)
五、中國的民族政策
【承轉】我國的少數民族多分布在邊疆地區,那麼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我國是如何管理的呢?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問題。請學生讀課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3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中重點介紹的一個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現狀,了解認識巴西就等於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
2. 編者的意圖:力求以貼近生活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1)本節教材以人種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世界人種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膚色又不同於世界三大人種,從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爐的縮影的內容。 教材在舉例中採取"引而不發"的方法,讓學生來總結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礎知識。
(2)在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後,教材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巴西的自然條件、人口分布、歷史背景、經濟發展等因素對巴西農業和工業布局進行分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聯系實際能力。
(3)在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從直觀的角度來認識巴西。
4.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巴西過去與現在經濟結構差異的對比,了解巴西經濟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到殖民主義統治對巴西的影響及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難點: a.使學生懂得保護熱帶雨林的重要意義。
b.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b.能說出熱帶雨林對巴西的環境效益、開發目的及生產的環境問題。
c.能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區劃及主要氣候特徵。
d.能說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特徵。
e.能讀圖說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區。
(2)能力目標:
a.分析獨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認識到殖民統治對巴西種族的構成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
c.學會分析巴西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增強環保意識。
二、說學生
巴西是 足球 王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不很陌生,現代媒體手段先進,同學們可以通過上網、報紙、雜志查找各種資料進一步認識巴西。
初一年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講授巴西時,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舉例,多要以實圖展示,增強學生印象。
三、說教法
1. 教學方法 的組合
a.本節課運用談話、閱讀、討論、學習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學習競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本節又採用了知識結構圖法,使學生的地理思維隨著教師的講解而步步深入,且激發了學生的 想像力 。
b.整節課主要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練結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獨立自主親身參與、體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恰當引導,學生從不斷演示中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
2.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靜態信息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信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喚起強烈的求知慾,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3.教具選擇
多媒體課件。
四、說學法
1.依據教學目標,快讀課文,整體把握,明確重點。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和記憶。
3.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培養能力。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p.89—92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和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兩節。
教學目標:1、了解巴西的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3、了解巴西的人種文化、工業農業。
教學重點:巴西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狀況
教學。難點: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
②巴西的經濟、文化、人種與殖民主義的關系。
1、引課設計
根據世界盃足球賽主題音樂,引出課題:第九章 第二節 巴西(版書),之後,介紹胡-出訪巴西,讓學生認識到巴西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學生自學,整體感知,重點把握。
自學3分鍾,學習方式自由,要求學生盡量多的發現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找出答案,准備競答與競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
3、教師主持,問題競答與競提。
這一活動由教師主持,學生比賽提問題,教師從量和質兩方面為學生所提問題打分,分組比賽,決出勝負。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地理及對地理課學習的興趣。活動中,教師可尋機插入點撥講解,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教師盡情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強調重點,突破難點。
4、總結鞏固,隨堂練習。
總結重在綜合概括,使知識條理系統。隨堂練習意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與技能。
七、設計的理論依託:地理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方式地理課程""學習結果與過程並重""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書設計:
粉筆板書與電子板書相結合。粉筆板書採用詞語式板書;電子板書採用結構式。粉筆板書如下圖。"咖啡之國""文明古國""足球王國""狂歡之國"四個關鍵性詞語,基本反映本課的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4
《天氣》
【課題】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天氣
【課型】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分「天氣」概念,並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並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並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准備】
收看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
【教學 反思 】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佔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後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初一學生位於認知發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於具體事物或形象的 邏輯思維 能力,是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小學階段通過其他學科了解到一些天氣 諺語 。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考慮到地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系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衛星雲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別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5
《自然環境》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幹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於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麼亞洲氣候復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范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2、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布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 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布,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范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課後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2020相關 文章 :
★ 最新2020初中地理教師工作總結五篇
★ 2020初三地理教學的工作計劃5篇
★ 2020初中地理知識點整理
★ 2020初一地理教學的工作計劃5篇
★ 2020初中地理老師的工作計劃5篇
★ 初中地理教學計劃合集大全5篇
★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 2020初一地理老師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 2020年初二第二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5篇
★ 2020年初一第二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
⑵ 初中地理如何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課要向活躍課堂計分,可以增加一些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⑶ 談談初中地理的課堂策略有哪些
現在初中地理已經成為中考的內容,以前雖然學校有這堂課,但是由於這堂課不進行中考,所以一般不會學太多,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我們來了解一下以下內容吧!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地理學習重點
在老師檢查完作業之後,需要認真的仔細的查看,當作業當中出現錯題需要及時的改正,出現錯誤就證明在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然後把錯題記在筆記本上.
以上就是怎樣學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問題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內容.
⑷ 地理學生活動有哪些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常用形式 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內容, 不僅科學體系強,
而且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知識的介紹有許多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問題出發的。 所以「新課程標准」 下的地理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地理實踐活動的種類比較多, 既有課堂內的實踐活動, 也有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講演、 地理競賽、 地理辯論、 地理游戲、
地圖繪制、 地理攝影、 教具製作、 地理實驗、 地理調查、 地理觀測、 地理參觀、 地理旅遊、 野外實習、 方案設計、 論文撰寫、
牆報編輯等等。 (一) 動手製作教具 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手腦並用、 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的過程。 案例: 在進行《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儀的工具、 材料, 在上課時,
讓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 按按課本步驟操作製作地球儀。 藉助這一活動, 學生對經緯線、經緯度、
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 透徹, 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同學們還親手製作了等高線、 時區轉動盤等教學用具,
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 (二) 小型辯論會 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
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須經過學生自主動手參與才能真正的獲取。 辯論會的開展就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
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講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內容時, 組織學生討論未來世界的人口能否超過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⑸ 可以開展哪些地理活動
在一些地理紀念日可以搞一些主題活動,宣傳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比如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6月 5日 世界環境日
6月16日 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⑹ 初中地理社團可以搞什麼活動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並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災意識。
3.運用地圖資料,說明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分布、特點。
(二)展示目標
學生集體誦讀學習目標一遍,初步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位置
2.日本的領土范圍
①日本的陸地是由什麼組成的?
(提示:陸地一般由大陸、半島、島嶼等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別是什麼?
③日本周圍的鄰國有哪些?在地圖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讀地圖冊32頁:日本群島地勢及日本地形面積比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裡?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麼?
⑺ 七年級地理生物學科可以設計哪些學校活動
人教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 科學·技術·社會 森林可以減緩氣候變化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2.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意義
3.設計綠化校園的方案
4.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5.提高審美情趣
6.加強環保意識.
二. 學情分析
1.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2.我國的環境植被面臨著危機感
3.中學生身邊的環境應引起重視
4.幫助學生認識愛護制備、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加綠化祖國的活動
5.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開展實踐活動,使他們受到熏陶和感染。6.認識到綠色植物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密切關系.
三.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2.認識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運用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處理收集的材料,寫出調查報告,喚起學生們的危機感,激發學生愛綠、護綠的保護意識。
四.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我國的主要植被類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教師展示;100萬年以前陸地上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4000年前中國開始大規模砍伐森林,是黃河流域淪為一片裸地;500年前歐洲森林開墾為土地;100年前北美森林遭到慘重毀壞,尾隨而來的是遮天蔽日的『』黑風暴「,千百萬噸肥沃的細土捲入高空。
對比圖片資料思考:我國現在的制備如何?我國有哪些類型植被?
活動2【講授】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荒漠、草、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
2.植被的分布與特點
3.當地的植被。
活動3【活動】我國主要的植被
1.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2.小組互相評價,代表總結;
3.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學生作本節課的總結、老師補充。
活動4【練習】我國主要的植被
.教材本節課後練習題。
活動5【測試】我國主要的植被
教材配套的基礎練習冊中的本節測試,精選幾道題,分值定為100分。
活動6【作業】我國主要的植被
為校院綠化設計一套方案
⑻ 初中地理課上都能設計哪些活動和游戲呢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的拼圖是課本21頁的游戲拼圖。八年級上冊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這兩個是最為典型的拼圖游戲,對掌握初中地理知識的幫助是最大的。
⑼ 初中地理科可以舉辦什麼特色比賽
地理知識答題挑戰賽,中國地圖畫圖比賽。
⑽ 初中地理的教案有哪些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亞洲及歐洲》是世界區域地理的第一節,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節。學習內容較多。因此,教學中注重教會學生利用地圖、數據、圖片等資料分析問題,並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徵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思。本節教材安排的特點是「學習亞洲,練習歐洲」,關於歐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關於「西歐氣候的成因」,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通過標准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3.通過分析亞洲氣候特徵,使學生掌握氣候特徵的分析方法,並在閱讀地圖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氣候的特點。
4.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徵,並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徵,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5.讀「亞歐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學會閱讀亞歐政區圖。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並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 教學重難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3.亞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二)教學難點
1.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2.亞洲和歐洲的氣候及成因。
3.亞洲及歐洲河流特點的成因。
● 教學方法 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 教學媒體 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 課時安排 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