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地理什麼是焚風效應
在對流層中,氣溫分布有個規律,即海拔越高,氣溫越低(也可以理解為海拔越低,氣溫越高)。當空氣在運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山地的阻擋,那麼在山地的迎風坡,就會形成氣流爬升,當氣流越過山地到達背風坡時,又會沿坡面向下運動。空氣在背風坡沿山坡向下運動過程中,隨著海拔的降低,空氣氣溫不斷增高,而氣溫升高時,空氣中的水汽是不會凝結成雨的。所以在背風坡往往形成一種又干又熱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焚風效應。
❷ 如何解釋地理焚風效應
焚風現象是由於濕空氣越過山脈時,被迫抬升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並在山脈背風坡一側下沉時增溫,形成高溫並且乾燥的氣流。因而氣團所經之地濕度明顯下降,氣溫也會迅速升高。
❸ 地理上的焚風是什麼
焚風
焚風(foehn)
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乾熱的一種地方性風。最早指越過阿爾卑斯山後在德國、奧地利谷地變得乾熱的氣流。這是由於氣流在迎風坡上升釋出水汽而得其凝結熱,在背風坡一側以干絕熱下降增溫所致。在中緯度相對高度不低於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會出現焚風現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會產生焚風效應。1956年11月13、14日太行山東麓石家莊氣象站曾觀測到在短時間內氣溫升高10.9℃的焚風現象。焚風可以促進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時,也易引起森林火災、乾旱等自然災害。
===================================================================================================
「焚風」,顧名思義,就是火一樣的風,是山區特有的天氣現象。為什麼山區會出現焚風呢?這是由於氣流越過高山,出現下沉運動造成的。從氣象學上講,某一團空氣從地面升到高空,每升高1000米,溫度平均要下降6.5℃;相反,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的時候,每下降1000米,溫度約平均升高6.5℃。這就是說,當空氣從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時,溫度就會升高20℃以上,會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這就是產生「焚風」的原因。
「焚風」在世界很多山區都能見到,但以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蘇聯的高加索最為有名。阿爾卑斯山脈在刮焚風的日子裡,白天溫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氣會變得像盛夏一樣,不僅熱,而且十分乾燥,經常發生火災。強烈的焚風吹起來,能使樹木的葉片焦枯,土地龜裂,造成嚴重旱災。
焚風有時也能給人們帶來益處。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積雪深厚,春天焚風一吹,不要多久,積雪會全部融化,大地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為家畜提供了草場,因而當地人把它稱為「吃雪者」。程度較輕的焚風,能增高當地熱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樹的成熟期,所以原蘇聯高加索和塔什干綠洲的居民,乾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風」。
在我國,焚風地區也到處可見,但不如上述地區明顯。如天山南北、秦嶺腳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興安嶺、太行山下、皖南山區都能見到其蹤跡。
❹ 氣象學中的「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分別是何意思
氣象學中的“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分別是何意思?
氣候是指該地區的多年平均的氣溫、降雨和光照,一個地方的氣候影響著一個地方的地貌,由於每個地方的緯度、海陸和地形等等眾多因素的不同,導致各地方有各地方的氣候。
接下來講一下雨影效應,雨影效應和焚風效應一樣,都是多發生在背風坡,雨影效應是在用於形容當降雨發生的時候,迎風坡和背風坡存在顯著的降雨差距,迎風坡多降雨,風坡乾燥少雨,這是由於山脈阻隔了暖濕的氣流,氣流在不斷地爬升的時候,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從而產生降雨,這就是地形雨,地形雨多發生在山坡的迎風坡,由於氣溫的升高,背風坡空氣中的水氣是不能凝結,所以降雨很少。背風坡因此被稱為雨影區,我國太行山山脈的東側是華北平原,西側是黃土高原,由於太行山的阻擋導致冬季的西北季風在太行山山脈產生雨影效應。
❺ 焚風效應是什麼
「焚風」,是火一樣的風,是山區特有的天氣現象。由於氣流越過高山,出現下沉運動,從氣象學上講,某一團空氣從地面升到高空,每升高1000米,溫度平均要下降6.5℃。相反,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的時候,每下降1000米,溫度約平均升高6.5℃。
就是說,當空氣從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時,溫度就會升高20℃以上,會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
(5)地理焚風效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積極影響
焚風有時也能給人們帶來益處。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積雪深厚,春天焚風一吹,不要多久,積雪會全部融化,大地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為家畜提供了草場,因而當地人把它稱為「吃雪者」。
程度較輕的焚風,能增高當地熱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樹的成熟期,所以原蘇聯高加索和塔什干綠洲的居民,乾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風」。
❻ 如何解釋地理焚風效應
「雨島效應」大城市大氣環流較弱,由於城市熱島所產生的局地氣流的上升有利於對流性降水的發生、發展,城區空氣中凝結核多。延長城區降水時間。
焚風效應
氣流翻過山嶺時在背風坡絕熱下沉而形成乾熱的風。
❼ 什麼情況下會產生「焚風」氣象
焚風現象是高中地理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它通常是發生在山地的一種特殊的大氣現象。
焚風是山區特有的現象,在高溫下空氣突然下沉,也可能會發生焚風效應。當然焚風效應也有其好處,可以適當提高當地的積溫,促進農作物的成熟期。所以每一種氣候現象,我們都要從兩個方面去看待,能因為它所產生的壞處而否認它帶來的積極效應。這種天氣現象是我們無法去掌控的,所以我們就只能順應它去適應它。
❽ 【高中地理】焚風效應
氣流冷熱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氣流到達山頂時比山腳下氣溫低,乾燥,但不是樓下說的原因,不可能是「由於背風坡相對乾燥,氣流性質就變得乾燥了」
詳解如下:
氣流沿迎風坡上升,溫度下降,濕度下降。一般情況會形成降水。這時氣流的溫度已經下降,變為冷氣流(與迎風坡處山腳下相比)。氣溫下降是因為氣溫直減率的關系,高度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6℃/km)。濕度下降是因為降水,氣流氣溫下降,水汽凝結,產生降水,氣流中的水汽流失,氣流變得乾燥。
氣流沿背風坡下沉,溫度上升。氣溫上升是因為,高度每下降100m,氣溫上升1℃(10℃/km)
氣流過山後的溫度比過山前同高度上的溫度高得多,濕度也顯著減少。
提醒樓主一個錯誤之處。不是所有冷氣流都會下降,也不是所以熱氣流都會上升。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望採納o(∩_∩)o 。
❾ 求地理中的一些效應解析,如雨島效應、焚風效應、雨傘效應,還有其他的類似地理現象的解釋,謝謝了!
焚風效應:氣流遇山地阻擋,在迎風坡上升冷卻,起初按干絕熱直減率降溫,當空氣達到飽和狀態時,水氣凝結,氣溫按濕絕熱直減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迎風坡降落,過山頂後,空氣沿坡下降,並按干絕熱升溫,因此,背風坡降水少,這就是焚風效應。
雨島效應:在城區,由於大氣環流較弱,由城市熱島環流所產生的局地氣流輻合上升,有利於對流雨的發展。再加上城區下墊面粗糙度大,能夠延長降水時間。這就是城市的雨島效應。
混濁島效應:城市大氣中的污染物質、凝結核比郊區多,造成城區低空的熱力環流比較強,因此其陰天數比郊區多。
熱島效應:城市氣溫比其四周郊區高的現象。
❿ 關於地理中的焚風效應
先說相同點:二者都是由於氣流的行進路線受到山脈的阻擋形成的。不同點:1二者產生的影響不同。雨影效應,氣流受到山脈的阻擋,被迫太升,形成豐富的降水;焚風效應,氣流受到山脈的阻擋後,越過山脈,形成了乾熱風,加劇了所經地的乾旱程度。2二者發生的地域不同。雨影效應往往發生在山脈的迎風坡,而焚風效應則發生在山脈的被風坡。
形成的原因;
雨影效應;氣流遇到山脈的阻擋,被迫抬升,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凝結,形成降水。
焚風效應;同樣,氣流在行進過程中,受到山脈阻擋,被迫抬升,在上升過程中,氣流中的水汽逐漸減少,變得乾燥,當氣流越過山脈後,高度降低,氣溫增加,就形成了乾熱風,加劇了所經地的乾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