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構建高效地理課堂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80%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初中地理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它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
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遠甚於其它群體或組織,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
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同學積極地互助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貫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怎麼做呢?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動手繪制七大洲的輪廓圖並剪下自己動手拼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人口增長過快或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把「南、北」說成「下、上」。有一次當學生說:「北京在益陽的上面,廣州在益陽的下面」時,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後回來跟同學們說:「老師剛才出去看了一下,發現我們這跟其他地方一樣,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鬨堂大笑。當下次再有學生說上面和下面時,全班竟然一起說: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這樣一來二去,終於使學生領悟到:上下左右與東西南北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4)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松。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地理課程這三個因素協調相處,使之和諧。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貳』 地理教學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在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養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更偏重於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師說,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展,也不利於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和 素質教育 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這也就說明了傳統教育模式已越來越不符合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標准,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線崗位從事教學也有7年的歷史了,對於新課程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重學生,輕教師
其實在早期的'教學評比中經常是無生課堂,就是讓評委看教師的表演,誰表演的好誰的課就好,我一直對此深惡痛絕。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是中心,學生是配角,是聽眾。一堂課上的好不好關鍵是看學生聽懂了多少知識,記住了多少。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地理教學不僅僅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過程,是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過程。有些時候我們要敢於放手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於把知識告訴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知識。
二、重過程,輕結論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就是要教會學生應試知識,訓練學生的應試技巧,使得地理這個充滿活力和興趣的學科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識。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標准答案,誰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寫出更接近標准答案的回答,那麼這個教師就是好教師,是成功的教師。但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知道知識是學不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機械的記憶工具。
三、重實踐,輕理論
地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地理學的知識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並不濃厚。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性太強。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如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這很重要。其實我們都知道古人對於農業生產以及天氣、氣候有許多的 諺語 ,這些諺語其實就是古人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或許很多農民不知道它們的地理原理,但是他們知道其地理意義。我們的學生學習地理有什麼用呢?當然是不僅要知道地理現象和原理,更該去理解地理的意義。
四、重創新,輕識記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最急於解決的就是書上的知識點,把書上的知識點記住並很好地在考試中運用,一個好學生就是一個好的解題工具,一個好教師就是一個好的幫學生解題的工具,解出來的答案越接近標准答案那麼這個工具越好。為什麼要有標准答案?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謂的標准答案,我們的學生只知道去識記,去向標准答案看齊。其實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去思考「標准答案」真的標准嗎?在實際生活當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標准答案的?讓學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學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麼連你自己也不了解的地方,越是這樣反而越能說明我們的教學是成功的。
五、重理念,輕工具
在當下特別流行多媒體教學,當然對於傳統教學中教師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等,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一直認為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因為現在好像一堂好的地理課,必然是需要多媒體的,這已經脫離多媒體使用的本意,它其實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工具,一堂好的地理課關鍵是向學生傳達了什麼,有沒有讓學生對這節課有所感悟,有沒有對一個或一些地理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都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了,學生知道了懂了,「一笑而過」,那麼這堂課其實是很失敗的。
總之,新課改是一項長期的、艱難而又復雜的工作。新課改也絕不僅僅是教材的改變,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教育理念的改變。以上是我的一點兒體會,教無定法,只要教師本著為學生著想,不斷改正自我,我相信這樣的教師就是好教師!
『叄』 作為一個地理老師,怎樣才能把地理課上得很有趣
新老師考試,老師競爭,還是去新單位申請,說班級往往是主要的面試方法,時間非常緊張,不一定非常熟悉,我如何准備一個良好的地理?熊師建議分別以下六個方面:起點問題,大氣是令人愉快的,並且內容的內容的特徵在於,該過程正在移動結構。這六項建議並不是使教師的教師肯定遵守什麼條款,但六個方面,沒有與一些教學模式,剛性的順序。它可以是教學設計開始時的定向指導,也可以作為自我評估課程時的診斷標准,看看它是否已經實現。
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參加的承運人。我無法想像一課中沒有活動過程。有兩種遷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必須具備特定形式。所以每個人都在看別人課程,或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些視頻,我必須有意識地積累某種形式的課堂活動,更好,總有一個適合場景。更積累,你可以相信。小組討論,所有意見,競爭分數,問題,有限的時間回答,看看圖片,這是真的,實踐演示,角色扮演,海上幫助,彩票回答問題,對話設計採用活動,一節不可用,並不是太多。有必要採取行動,不採取活動。摘要是課程的重要鏈接,但如果只有以前的內容只是重復,那麼它只是審查的作用。發明內容還假設上述知識,系統地概括,因此必須有結構化摘要。此時,董事會書是以思維的形式使用的最佳用途,並且總結了知識。電線連接到關鍵字。地理學科是自然的地理位置,經濟地理,區域地理和固有結構,可以提前准備一般思維地圖,具體課程的內容是好的。
『肆』 如何使地理課堂活起來動起來
在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第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要體現這個理念,就要以「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加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查字典地理
一、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自然地理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作用,每一種日常生活又會受到多種地理因素的影響。
1.衣著方面
在講述到氣候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則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學生經過討論後,還能列舉出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人的服飾為什麼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
2.行的方面
在講到交通規則中的「紅燈停,綠燈行」時,針對現在機動車越來越多的現象,教師適時地對學生提出「為什麼機動車的尾燈都是紅色的」這個問題。盡管只有一部分學生知道「因為紅光的散射最少」這個道理,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的討論中。有的學生能在課堂中把「圍困在極地冰原地區輪船上的船員,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來。
3.食、住方面
學生可以從氣候知識中了解「南稻北麥」「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從鄉土教材中,可以了解我們客家人的「黃元米果」。有的學生則把自己收藏的「民居」郵票在教室里進行展覽:有陝北的窯洞、雲南的吊腳竹樓等,其中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圍屋」則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的地理知識,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適應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樹立學好地理的信心。
二、結合學校教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室里貼的校歷表及一個學期變動幾次的作息時間表,其實是很好的教材,從「月相」的講解,聯繫到校歷表中的「星期」,從變動的作息時間表來理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等內容。例如,當學校更換作息時間表的時候,筆者在課堂中問學生:「上個學期18點30分上晚自習,天已暗下來了,而現在為什麼19點30分上晚自習,天仍大亮?」把身邊的事物與書本上的知識有意識地聯系在一起,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而且也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策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農業在地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地的地理環境,而農業類型的選擇及農業發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具體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的具體體現。
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贛州市各區縣的「豬―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紅壤地區的一項重要的生態工程。通過實施這一工程,贛南的山變綠了,水土流失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贛南還成為我國重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產生了全國甜柚之鄉――南康、臍橙之鄉――信豐,這一切都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
把鄉土教材知識融入到社會實踐的大課堂里,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人類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他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政策時,能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消除學生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
『伍』 如何上好地理課
我高中是地理課代表,經驗有四:
1。學好課本和筆記,不要偷懶
2。理論結合實際,空想不是辦法。比如北半球冬天刮什麼風,沒學過地里的也應當知道。
3。多看地圖。尤其是三角洲,海峽這樣的局部地圖都是要考的。
4。考試要看明白,想明白,不要所答非所問,白白丟分。也不要在非地里題上丟分。比如計算時區出錯,方向弄錯。
最重要的是看地圖,我的學習經驗,在你學習累的時候或者上廁所,沒事的時候,就看地圖,不是有本地圖冊嗎》沒事就看,當畫看,對整個世界有個整體印象,在對區域地理進行對號入坐,掌握上課老師講的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原理,關鍵是對地理要產生興趣才可以學好。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學習時注意方法是「橋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則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二、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圖的閱讀
要運用地圖,首先必須會讀地圖。這也是考試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圖都會涉及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要素,讀圖時必須先看一下這些要素。 接下來要根據提供的圖表特點,判斷這是哪一類地圖,分布圖、原理圖、統計圖、景觀圖還是其他的圖。根據具體圖類,運用具體方法讀圖。如等高線圖,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讀:等高距為多少,何處為山峰,何處為山谷,何處為山脊線,何處為集水線,等等。究竟讀哪幾個方面要視題目要求而定。
2、地圖運用
地圖的運用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1) 運用政區圖,記國家、省(區)、市的空間分布及彼此相對位置關系。 讀政區圖,要注意觀察國家、省(區)的輪廓特徵,境內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礎上多次重復閱讀,漸漸的在自己同形成有關國家與地區圖。這樣當時卷中出現某國家圖形時,頭腦中存儲有關國家的圖形會立刻浮現出來,經過聯系、核對,片刻即可判斷出該圖所示國家。
(2) 運用地形圖、記地勢變化、地形區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狀。 現行的圖冊中的地形圖均為分層設色法所繪制,給人的感官刺激強,印象深,反復運讀後,可在頭腦中形成立體感很強的地形圖,藉此科教容易地記注大洲、國家、地區的地勢起伏、地形區分布及受制於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狀。
(3) 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 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藉助於示意圖,寓文於圖,則十分簡單得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三、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四、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五、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陸』 如何加強地理課堂教學
一、創設融洽師生關系是構建有效地理課堂的前提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寬松和諧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學習時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學習氛圍。這將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對以前不良習慣的糾正。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班主任、課任教師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麼怎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古訓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教師應該理解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體會到信任、親情與愛護,這樣才能便於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從而把學習氛圍營造起來,」
二、課前准備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精通本學科,精心備課。教材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師不僅要對教材的內容熟練掌握,而且要對教材的圖表、案例等進行提煉,並梳理知識間的條理關系,使知識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據課程標准,做到總體把握教材,注意學生知識學習的階段性,總體把握章節之間的關系,知道所講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融會貫通,既將現學知識原有的知識相聯系,也能夠為後繼學習做准備。
專研教材的同時,我們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分析研究。教師就要用心研究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選擇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大力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另外每位教師還應備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課堂設計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關鍵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地理有效課堂的最重要途徑。下面我就從上課的幾個主要環節來說一說我的做法。
1、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設計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更是這樣,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那麼首先要讓學生對你的課堂充滿興趣,所以說,上課前的情景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有效地理課堂的情景設計怎麼做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呢?
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既要抱著務實的態度,又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創設具有「地理韻味」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地理知識的建構,從而真正發揮情境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創設懸念情境,其能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對所學內容反思,促進獨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被迫舉國遷移的案例來導入。,講新加坡時,可以設問:赤道附近的典型氣候類型是什麼?(學生答: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點是什麼?(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其氣候特點呢?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那麼新加坡的水資源會緊缺嗎?學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剛好相反,在學生的一片「噓……」聲中,教師引出新加坡的「地狹人稠」。
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地理的心臟」。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學習,就必須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要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要有挑戰性。只有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原有認知結構無法解決,即過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夠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維。
再有,教師可用優美的語言來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節,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敘述了古老的景觀。教師可以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並茂的表述,為學生營造一個或優美或動人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手段以其新穎的設計,賞心悅目的動畫,奇妙的影響效果,能夠製造一種與文章情境相應的氛圍,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2、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課堂的精髓所在,一節好課,應該有好的學習過程。如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對話互動,氣氛活躍。
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首先得有好的課堂提問。而好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學生的思考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所提出的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思考能得到答案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能力。提問可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起一個主導作用,但不是一言堂。這樣老師必得先明白這節課「該講什麼、怎樣講」。「該講什麼」就是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問題必講;「怎樣講」學生能講的學生講,學生能想的學生想,學生能做的學生做。也就是說就是講的時間不能過長,內容不能過多,節奏不能過快,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課堂上「講」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確、精煉和精彩。再次,課堂上的「討論」。地理有效課堂是建立在課堂上的有效討論學習基礎上的,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廣度,給學生足夠的談論時間,而不是急於走形式,簡單化、隨意化。
3、查補缺漏提高能力的練習
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是地理教學法的重要原則之一。首先要精選練習的內容。精選的原則是:①從學生實際程度出發,面向多數兼顧兩頭;②以復習進度為依據,以認識規律為准繩,由淺入深,從易到難;③重點和難點部分要反復練,不選偏題怪題,否則要使學生迷失方向,喪失信心;④緊密結合教材。其次多練 "多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而且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再次,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與作業,因材施教。最後要設置可拓展遷移性練習。課後練習的設計要「寬」,要留給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
4、課堂小結
凡是都要善始善終,地理課堂也不例外,也應該有課堂總結。老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強化,而且也能引導學生在課下主動收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
四.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媒體資源,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門趣味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地理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很多地理現象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來模擬。通過這些多媒體方式可以讓學生很形象的認識地理現象,不再局限於傳統教學中的「口授」,讓學生通過調動多方面的感官,科學形象生動的掌握好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進而提高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趣,更豐富,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使本來枯燥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課堂變得更「活」。所以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盡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動的知識傳達給學生。 但是在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每節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麼用的問題。 地理教學地圖、板畫是一種圖解式板書,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雖然多媒體可以設計出更加精美的板書、板圖和板畫,但是,邊講邊畫的效果卻無法替代。如如:在講洋流的時候,可以讓教師在黑板上劃出各大洲的輪廓,然後讓學生填寫各個洋流;在講鋒面與天氣的時候,可在黑板上繪製冷鋒、暖鋒的示意圖等。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板書板畫更有利於學生識圖、讀圖和畫圖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印象深刻,教學難點也將隨之攻破。
總之,我們要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使之與教材完美的結合,這樣我們才能建構更有效的地理課堂。
五、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建構有效的地理課堂的途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會他某個知識點更重要,因為他學會了方法,就能獲取更多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輕松學習有用的知識。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滲透學法或為學生作出學習方法的示範;另一方面是教師通過專門的學法講授和學法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學生對圖表的判讀,提高對信息的提取、分析與運用能力及將地理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中注意地理語言的規范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醒學生易寫錯的字詞,讓學生養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平時上課做練習或講試卷的時候加強解題方法的點撥和解題技巧的總結,並做成專題,在平時教學中滲透解題思路,讓學生看到類似題目就會想起答題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學評價是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橋梁
教學評價可以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評價,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有可能不斷提高,我們才能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發現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學習的好壞優劣。我們也能客觀地判定教學的效果,合理地調節、控制教學過程,使之向著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也正是教學評價追求的基本目的。這樣,我們的地理課堂才能更有效。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不僅是地理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問題,同時也牽涉到教育整體,還包括一些外部環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們在廣泛地吸取傳統的地理教育營養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勇於探索,我們的地理教學效率就一定會得到不斷提高的。
『柒』 談談初中地理的課堂策略有哪些
現在初中地理已經成為中考的內容,以前雖然學校有這堂課,但是由於這堂課不進行中考,所以一般不會學太多,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我們來了解一下以下內容吧!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地理學習重點
在老師檢查完作業之後,需要認真的仔細的查看,當作業當中出現錯題需要及時的改正,出現錯誤就證明在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然後把錯題記在筆記本上.
以上就是怎樣學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問題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內容.
『捌』 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地理課堂中來
首先激發學生有學習地理的興趣
再者可以提一些學生還不清楚的地理問題,讓他們明白有學習地理的必要。
(切忌不能讓學生有「地理不知道」是理所當然的。
然後步步為營,讓學生參與到地理課堂中來,最好是走出課堂,自行去了解。
『玖』 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
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
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於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於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知識容量大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採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地理教學中滲透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誘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 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2開展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
3 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據、地理規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4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
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
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拾』 如何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師難於講清的知識點。它猶如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阻礙著學生獲取新知識。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以後學習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因此我覺得突破教學難點既要分析教學難點,也要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對教學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分哪幾類
1.抽象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抽象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有較高的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為教師授課的挑戰以及學生自我突破、自主學習的瓶頸。一般來講,空間想像要求高、抽象性強、靈活性大、綜合性高、分散性大,這些知識點常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地球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意義」等,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學生很難弄懂為什麼地球自轉運動就會產生白天黑夜的變化、就會使不同的地方出現時間差?為什麼地球公轉就會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等。
2.識記性教學難點。識記是知識再識記與再呈現的過程,只有把所學知識識記並能清晰准確地再呈現,才能聯系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識記性難點,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系鬆散的地理知識。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線、34個省級行政區、主要商品糧基地等等,學生總是弄得稀里糊塗。對這些知識,如果不找出識記規律、訣竅,是很難實現長久識記的。
3.應用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性難點多存在於如何應用地圖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釋一些具體地理現象和解決地理問題等方面。例如:天氣與氣候一節中雨帶的推移、經緯網圖上方向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應用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應講究應用問題的針對性,巧設問題情境、問題層次,減緩問題的梯度,在必要時應用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分析,逐步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綜合性教學難點。地理概念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間的多種關系是地理事物綜合性聯系的反映。一般來講,具有多因、多果、多層次關系的地理知識,這樣的地理知識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規律比較多,而且前因後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掌握這樣的知識,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需要靈活多變的能力,正是因為這樣才成為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難點。比如氣候知識層次較多,各層次之間因果關系十分復雜,每個層次又含有多個知識要點。如「世界氣候分布規律」按緯度位置,可分為低緯、中緯和高緯;按海陸位置可分為大陸東岸、大陸西岸和中部,影響氣候因素則可分為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識要點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在一般情況下,太陽輻射是一個地區氣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對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來說,地勢高則成為影響其氣候的主要因素,因為地勢高故而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大氣逆輻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學難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於教師來講,學生與教材就是教學活動中的「彼」。我們教學要求的實質是:把學生的已有知識擴展和加深到新課標要求的水平;將學生的認識,提高到理解、掌握和運用新知識應達到的水平。了解這兩方面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教學難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難點的解決是一個老話題,但又是一個新內容,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尋找解決難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1.利用直觀教具突破難點。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跨度大,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識記和靈活運用,在突破抽象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系,要化抽象為直觀。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動畫,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理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完全可以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在課堂中應用,發揮其積極的輔助教學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展示多媒體課件:用動畫展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周年回歸運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及變化規律,加上簡潔的解說詞或者文字,事先印製關於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等的表格填空練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有了。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就可以由難變易。在這部分教學設計中通過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去獲取知識,教學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2.通過自主探究突破難點。我們知道地理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針對教材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放手讓學生到實踐中去接觸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養他們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這一節有一拼圖游戲。要求學生先描繪出各省級行政單位,再剪下進拼圖。游戲的目的在於通過活動讓學生熟悉我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及位置。為了節省時間,我要求學生每人買一塑料拼圖,並要求他們將上面的省級行政單位名稱塗掉。在拼圖比賽時增加邊拼圖邊說出該省的簡稱和省級行政單位以及同學之間根據塑料塊的形狀判斷省名,還可以把各省輪廓與動物聯系起來。通過活動學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位置、簡稱及省級行政中心。這些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產生和形成。 3.利用「口訣」、「順口溜」突破難點。教學中根據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琅琅上口的口訣,學生頗感興趣,識記較快。巧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既通俗易懂,又易生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我國的疆域》一節,我國的鄰國這一知識點學生記起來很吃力,在授新課時我讓學生先用常規記憶法去記憶。結果大部分學生反映太難了。這時我再展示歌訣: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老師再作適當的解釋,這一難點便輕易攻破。又如:在教學「中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這一知識點時,我編成記憶口訣:北有三江與松嫩,南有珠江三角洲,長江流域基地多,三湖二江與成都。同時指出這里的商品糧基地都位於平原,結合所學的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區來記憶。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不但能使學生輕松記住地理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通過身邊地理突破難點。實踐出真知。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立足課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如在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我組織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到野外進行考察。我們學校在飛鳳山腳下,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帶領學生來到山腳下讓他們在實地考察:(1)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方法和等高線的疏密與地勢坡度的關系;(2)如何判定山谷和山脊?(3)陡崖是怎樣判定的?(4)哪種地形部位容易形成河流?經過實地觀察,不但拉近了課堂與生活實際的距離,把枯燥無味的內容實物化,實現了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而且鍛煉了學生意志、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5.通過讀圖、析圖、繪圖突破難點。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把所教的知識、內容逐一落實在地圖上,通過讀圖、析圖、練圖,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問題,總結地理規律,掌握地理知識,既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死記硬背、圖文分家、地物分家的現象,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維推斷力和想像力。如:在對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的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讀圖」,看圖例中不同顏色所表示的氣候類型;然後啟發學生「析圖」,即結合氣溫與降水的分布規律分析、總結氣候按緯度高低的分布規律、按海陸位置的分布規律及按海拔高低的分布規律;最後通過填圖、繪圖練習使學生對氣候類型的分布形成空間概念。這樣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就會深刻,識記才會更加,運用起來,也就輕松自如、得心用手了。
總之,要在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做到「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在教學上方能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