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r中如何計算地理距離

r中如何計算地理距離

發布時間:2022-11-02 11:14:52

❶ 地理上兩地距離怎麼算

同緯度時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兩點間的距離=111X兩點間的經度距離(千米)

同經度時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兩點間的距離=111*cosA*兩點間的緯度距離(千米)

同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同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❷ 地理中計算距離的公式

同緯度時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兩點間的距離=111X兩點間的經度距離(千米)

同經度時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兩點間的距離=111*cosA*兩點間的緯度距離(千米)

同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同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❸ 根據兩地點經緯度如何計算兩地之間的距離用什麼方式計算

地球赤道上環繞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長度計算:

  1. 40075.04km/360°=111.31955km。

  2.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3. 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兩點距離計算公式為:

  1.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2. A點經度,緯度分別為λA和ΦA,B點的經度、緯度分別為λB和ΦB,d為距離。

❹ 地理計算方法有哪些,25個地理計算公式

地理雖然是文科的科目之一,但是卻被稱為文科當中的理科,原因就是也有不少的計算題,我整理了地理學習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地理計算方法有哪些

1.經緯度計算: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算經度——地方時每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算緯度——正午太陽相差多小,緯度相差多少;北極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於當地地理緯度;經緯線上長度算經緯度——1°經線長111km,1°緯線長111cosфkm(ф為緯度)。

2.比例尺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海拔和相對高度的計算: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可根據(n-1)d≤⊿h<(n+1)d(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積的計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線即山脊線,由分水嶺所圍的區域即為流域的范圍;因圖形不規范,計算時一般算出圖幅面積後,再分析流域面積占圖幅面積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關時間計算:①某地時區數=該地經度÷15,對商取整數部分,尾數部分四捨五入;②根據各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本時區區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區區時=已知地區時±兩地時區,注意東加西減;③根據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某地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鍾/1°),注意東加西減;④日期界線有兩條,自然界線即地方時0:00經線,以東早一天,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人為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180°經線(但兩者並不完全重合),規定日界線以東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以西早一天,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圍即從地方時0:00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的范圍;新的一天的范圍=180°經線的地方時×15。⑤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6.地球自轉速度計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7.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①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題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關鍵是注意中心點或為太陽直射點,或為夜半球中點。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計算時一般採用緯差法,即兩地緯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陽高度也相差多少。

8.晝夜長短計算: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晝弧度數除以15°;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 /2;極晝區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9.太陽直射點的確定:①直射點經度即太陽高度最大(太陽上中天)的經線,地方時12:00的經線;②直射點緯度即正午太陽高度為90°的緯線,直射點的緯度大小與極晝或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大小互余,直射點緯度大小等於極晝的極點的太陽高度(或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10.溫度計算:①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②焚風效應氣溫垂直遞增率,每下沉100m,氣溫增加1℃;③常溫層以下地溫垂直遞增率,每往下100m,地溫增加3℃。

11.氣壓梯度計算: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即為氣壓梯度,計算公式為△P/△d

12.河流徑流量的計算:徑流量=降水量一蒸發量

13.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計算:人口密度=人口總量/分布面積

15.城市化水平的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該地區人口總數

16.運動器感覺晝夜更替周期的計算:T=360°/(地球自轉角速度±運動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減)。

25個地理計算公式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13.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一。

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值上表現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並非面積的縮放。

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14.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

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

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15.外流區的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16.耕作制度、復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復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復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常住人口(人)/該地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20.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22.人口計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自然增長人數/該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總和生育率: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表示。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為如果一批婦女按照目前各年齡的生育水平度過整個生育期,則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數。

23.人口總負擔系數

指被撫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撫養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24.性別比

性別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06:74。

25.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❺ 怎樣計算兩個經緯度之間的距離 百度百科

經緯度之間的距離計算如下:

計算地球上經緯之間的距離d,知道地球上兩點的經緯度:(x1,Y1),(X2,Y2),其中x1,X2為經緯度,Y1,Y2為經緯度;

如果地球半徑為r=6371.0公里,則兩點之間的距離為d=r*Arcos[cos(Y1)*cos(Y2)*cos(x1-x2)+sin(Y1)*sin(Y2)]。

假設我國極影出現的最短時間為中午13:20,桿長與影長之比為為1,則可以看出該地區為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到1小時減15°,在表A中需要找到4分鍾減去1°的桿長與影長為長度的比值。

計算雙日經度的演算法是在北半球冬至α+ 23.5°和夏至α- 23.5°的任何一天中增加和減去恆定緯度的校正值。

(5)r中如何計算地理距離擴展閱讀:

經緯度劃分:

經度被分為360度,每15度有一個時區,其中零度稱為本初子午線,是進入新一天的第一個地方,然後向西的每個時區有一個時差。

例如,早上5點,西邊的時區是凌晨4點,另一個要經過的時區是凌晨3點,以此類推。在東邊,它與原來的子午線相反。

赤道的緯度是0度,行星平均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緯度是指一個點與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之間的線角,其值在0到90度之間。赤道以北點的緯度稱為北緯,記為N,赤道以南點的緯度記為S。

緯度在0到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度地區,緯度在30到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度地區,緯度在60到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度地區。

❻ 如何計算經緯度之間的距離

計算經緯度之間的距離方法如下:

計算地球上經緯度之間的距離d,已知地球上兩點的經度、緯度:(X1,Y1), (X2,Y2),其中X1,X2為經度,Y1,Y2為緯度;

視計算程序需要轉化為弧度(*3.1415926/180)地球半徑為R=6371.0 km,則兩點距離d=R*arcos[cos(Y1)*cos(Y2)*cos(X1-X2)+sin(Y1)*sin(Y2)]。

假設在中國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 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6)r中如何計算地理距離擴展閱讀

經緯分度:

經度分為360度,每15度1個時區,其中0度的叫本初子午線,是第一個進入新一天的地方,然後向西每過1個時區就相差1小時。例如是早上5點,那麼向西一個時區就是早上4點,再過1個時區就是早上3點,依此類推,向東則相反,一直到本初子午線。

緯度赤道的緯度為0°,將行星平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地區。

❼ 地理中計算距離的公式

同緯度時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兩點間的距離=111X兩點間的經度距離(千米)
同經度時的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兩點間的距離=111*cosA*兩點間的緯度距離(千米)
同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同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❽ 地理中已知兩點經緯度求距離怎麼算

地理對於文科生來說算是文科中理科一般的存在,那是不是有什麼簡單易懂的解題技巧來幫助文科生們學好地理呢,地理中已知兩點經緯度求距離難到了很多同學,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相關信息,以供參考。

如何計算已知經緯度兩點間的距離

設地球半徑為R,地心為0,球面上兩點A、B的球面坐標為A(α1,β1),B(α2,β2),α1、α2∈[-π,π],β1、β2∈[-π/2,π/2 ],則AB =R•arccos[cosβ1cosβ2cos(α1-α2)+sinβ1sinβ2],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與正弦定理則可求出AB兩點間的直線距離。

一般來說,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一度,距離相差111KM;同一緯線上,經度相差一度,距離相差111KM乘以cos該緯度數.赤道上,經度相差一度,距離相差111KM;不在同一緯線或同一經線上的就另當別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已知兩點經緯度計算距離的具體例子

球是一個近乎標準的橢球體,它的赤道半徑為6378.140千米,極半徑為 6356.755千米,平均半徑6371.004千米。如果我們假設地球是一個完美的球體,那麼它的半徑就是地球的平均半徑,記為R。如果以0度經線為基 准,那麼根據地球表面任意兩點的經緯度就可以計算出這兩點間的地表距離(這里忽略地球表面地形對計算帶來的誤差,僅僅是理論上的估算值)。設第一點A的經 緯度為(LonA, LatA),第二點B的經緯度為(LonB, LatB),按照0度經線的基準,東經取經度的正值(Longitude),西經取經度負值(-Longitude),北緯取90-緯度值(90- Latitude),南緯取90+緯度值(90+Latitude),則經過上述處理過後的兩點被計為(MLonA, MLatA)和(MLonB, MLatB)。那麼根據三角推導,可以得到計算兩點距離的如下公式:

C=sin(MLatA)*sin(MLatB)*cos(MLonA-MLonB)+cos(MLatA)*cos(MLatB)

Distance=R*Arccos(C)*Pi/180

這里,R和Distance單位是相同,如果是採用6371.004千米作為半徑,那麼Distance就是千米為單位,如果要使用其他單位,比如mile,還需要做單位換算,1千米=0.621371192mile,如果僅對經度作正負的處理,而不對緯度作90-Latitude(假設都是北半球,南半球只有澳洲具有應用意義)的處理,那麼公式將是:

C=sin(LatA)*sin(LatB)+cos(LatA)*cos(LatB)*cos(MLonA-MLonB)

Distance=R*Arccos(C)*Pi/180

以上通過簡單的三角變換就可以推出。

如果三角函數的輸入和輸出都採用弧度值,那麼公式還可以寫作:

C=sin(LatA*Pi/180)*sin(LatB*Pi/180)+cos(LatA*Pi/180)*cos(LatB*Pi/180)*cos((MLonA-MLonB)*Pi/180)

Distance=R*Arccos(C)*Pi/180

也就是:

C=sin(LatA/57.2958)*sin(LatB/57.2958)+cos(LatA/57.2958)*cos(LatB/57.2958)*cos((MLonA-MLonB)/57.2958)

Distance=R*Arccos(C)=6371.004*Arccos(C) kilometer=0.621371192*6371.004*Arccos(C)mile=3958.758349716768*Arccos(C) mile

❾ 地理經度與距離求法

在同一緯線上,經度每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cos緯度數,這個111公里是以赤道為標準的。
但是你知道緯度越高那麼緯度圈就越小,那麼不同的緯度圈的周長怎麼計算呢?
就是cos緯度數*赤道周長,
相應的同一緯度上不同經度之間的距離,也就是111*cos緯度數。
赤道上的距離表示就是111*cos0°=111
cos0°=1
這其實就是一個數學球體計算問題。用數學方法也可以解釋,但是不好理解,需要空間抽象思維。
我上面的那個解釋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釋,但是肯定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問題。因為事實上也不需要用數學空間抽象思維來解釋。
希望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不懂再從數學方面來解釋。

閱讀全文

與r中如何計算地理距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