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地理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
首先要明白一天中的白晝時長是上午加下午的時間之和。(日出到正午12時為上午,正午12時到日落是下午,且上午和下午的時長是相等的),所以7:00日出,那它上午時長是12:00—7:00=5小時,所以下午也是5小時,那日落時間為12:00+5小時=17:00時。
Ⅱ 上午中午下午時間區分是什麼
1、上午指早晨6點以後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一般也指清晨至正午十二點的一段時間。
2、中午,又名正午,國外名為中午,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左右,為一天的正中。太陽在子午線上方時。
3、下午與上午相對,從正午十二點到十八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後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時間的其他劃分:
1、子時:(23時至01時)。
2、丑時:(01時至03時)。
3、寅時:(03時至05時)。
4、卯時:(05時至07時)。
5、辰時:(07時至09時)。
6、巳時:(09 時至11時)。
7、午時:(11時至13時)。
8、未時:(13時至15時)。
9、申時:(15時至17時)。
10、酉時:(17時至19時)。
11、戌時:(19時至21時)。
12、亥時:(21時至23時)。
Ⅲ 日中時間有什麼地理意義
日中時間的地理意義:
由於地球自轉,經度的差異,不同經度的日中也不同,人們的生活時間也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生活也不同步。
日中指中午太陽仰角最大時,不是中午12點。日中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這時候太陽最猛烈,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Ⅳ 地理計算問題1.23°26′+23°23′=這類怎麼計算2.某地正午12時北京時間3時求當地經度3.經度緯度指的是什麼
1、計算題的話就是度加度,分加分,所以就是46°49分
2、北京是東八區,也就是說東八區3點的時候,有個區是12點,每個區相隔一小時,相隔9個時區或者3個時區,9個時區被排除(最早的東十二區也就7點),所以肯定是北京時間的前三個時區,所以肯定是東五區,即東經75°
3、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Ⅳ 地理:中午的范圍是幾點到幾點
一般12時作為中午,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參考:http://ke..com/view/958875.htm?fr=aladdin
Ⅵ 關於地理地方時
1、如何求地方時
地球每小時自轉過的角度為150,每轉10需4分鍾,且在同一緯線上東早西晚。根據這一原理,地方時的求法是:
某地地方時=已知的地方時土4分/10×兩地經度差。
這里必須明確三點:
(1)、式中加減號的選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用加號;如果在已知地的西邊,則用減號,即「東加西減」。
(2)、經度差的計算:兩地在00經線的同側,則兩地經度數相減(大數減小數);如果兩地在00經線的兩側,則將兩地經度相加,即「同減異加」。
(3)、計算地方時的步驟:
①確定兩地的經度差;②確定兩地地方時差;③確定兩地東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計算。
(4)、已知兩地地方時和其中一地經度,求另一地經度的方法步驟是:
①求出兩地的地方時差;②計算兩地的經度差;③求經度(東加西減)。
2、新、舊兩天的分界線
國際上規定,把180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這條日界線是人為規定的,是固定的,其東側日期比西側日期晚一天,也就是說,飛機和輪船在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時要減去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時,要加上一天。
實際上,除了1800經線這條日界線外,地球上還有一條自然的、移動的日界線,這條日界線所在的經線,其地方時為0時,它不停地自東向西移動,其東側比西側早一天。這兩條日界線把地球上所有的區域劃分在兩個不同的日期內,只有當兩條日界線重合時,全球才處於同一天內。
3、有關光照圖判讀可能用到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
(1)、赤道上晝夜等長日出時間為早上6點,日落時間為晚上6點晨線與赤道相交處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相交處的地方時為18點。
(2)、正午12點為一天中白晝的中點,即從日出到12點的時間間隔等於從日落到12點的時間間隔,換句話說,就是上半天時間與下半天時間相等,等於半晝長。
(3)、地方時為12點的那條經線為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即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其地方時為12點。
(4)、0點為一天中黑夜的中點,其所在經線為自然日界線,與12點所在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5)、站在晨線上的人,同時看到日出;站在昏線上的人,同時看到日落。
(6)、同一經線上,地方時相同,但日出日落時間不一定相同;同一緯線上各地,日出日落時間相同,即晝夜長短相同。
(7)、晨昏線與極圈相切的那一天是二至日;晨昏線經過極點與經線重合的那一天為二分日。
---------
時間計算方法:
1.地方時的計算。第一步計算兩地的經度差。第二步求時差,按照「經度相差1°時間相差4分鍾」來計算。第三步確定兩地的東西位置,已知東部時間求西部時間,則減「時差」;已知西部時間求東部時間,則加「時差」。第四步校正答案,答案大於24則減24,日期加一天(已知日期的第二天);答案小於0則加24,日期減一天(已知日期的先一天);答案介於0與24之間,則日期與已知日期相同。
日照圖上應注意特殊點、線的地方時:太陽直射點的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如圖一中的A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如圖二中的B點),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如圖二中的D點),上中天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如圖二中的NC經線),下中天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如圖二中的NA經線)。
(圖詳見《高中生》雜志04年3期學習世界)
在讀日照圖時必須判斷晨昏線,判斷晨線和昏線的方法有兩種: ①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②位於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於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
2.區時的計算。首先根據經度計算時區,經度除以15(四捨五入,取整數)。第二步求時差。第三步和第四步與地方時計算相同。
3.公式法計算時間。
(1)地方時計算: 已知A地的經度為LA,地方時為TA,B地的經度為LB,求B地的地方時TB。
可用公式:TB=TA+(LB-LA)·4′。
應用公式時,LA、LB為東經取正值,為西經取負值。
將此公式變形,反過來利用時差計算經度,確定某點的地理位置。
利用LB=(TB-TA)/4′+LA時,LA、LB為東經取正值,為西經取負值。時間差換成分鍾。校正結果,0°~180°為東經,-180°~0°為西經,大於180°則減360°,小於-180°則加360°區時的計算。
(2)區時計算:已知A地的時區NA,區時為TA,B地的時區NB,求B地的區時TB。
可用公式:TB=TA+(NB-NA)。
應用公式時,東時區取正值,西時區取負值。
4.新一天、舊一天所佔比例的計算。全球存在兩個日期,肯定有兩條分界線,一條是自然的,即0時所在的經線;另一條是人為的分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一般以180°經線代替)。0時所在的經線向東至180°經線的范圍為新一天,0時所在的經線向西至180°經線的范圍為舊一天。當0時所在的經線為西經,那麼新一天的范圍大於一半;當0時所在的經線為東經,那麼新一天的范圍小於一半。地球新的一天從日界線西側開始,東側結束。如圖陰影部分為舊的一天,空白部分為新一天,圖三新一天開始所佔經度范圍為0°,圖四隨地球的自轉新一天所佔經度范圍為15°,新一天的時間為1小時。圖五全部為新一天,即新一天的為24時。所以,新一天所佔的時間=新一天所佔的角度÷15°。
5.日出時間與日落時間的計算。
日出時間 = 12-晝長/2=0+夜長/2。
日落時間 =12+晝長/2=24-晝長/2。
Ⅶ 一天當中凌晨,清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黃昏,傍晚,晚上。分別指哪個時間段
凌晨: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天快亮的時候。
早晨:指從天將亮到八﹑九點鍾的一段時間。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早晨為一天之始,往往被視為充滿朝氣的時刻,因此中國古語亦說「一日之計在於晨」。
上午:一般指是早上八點到十二點這段時間,英語簡寫為AM。
中午,又名正午,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為一天的正中。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下午:指中午到傍晚的過渡時間,從14點到日落前。
傍晚:日落以後天黑以前的時候。
黃昏:
1、指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
2、靠近晚上的時分。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夜晚:天黑以後到黎明前。
(7)下午12時到3時地理上叫做什麼擴展閱讀
二十四小時是當今國際最常用的紀時系統。而它的擴展也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及現代工業的發展。而在中國古代,人們使用十二時辰制度。
1、小時與大時:二十四小時制與十二時辰制
中國古代的時辰制度起源較早。在睡地虎秦簡《日書》中就有關十二時辰的記載,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相比,這一系統已經較為完備。隨著後世的不斷演化,十二時辰製成為中國古代計時重要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百刻制也是古代比較流行的計時方式。而在古埃及,人們將夜晚和白天都各自劃分為12個小時,構成了西方二十四小時起源的重要內容。
不過明末清初之際,隨著西方機械鍾表引入中國。人們為了區分中國十二時辰與西方二十四小時,將之分別稱為「大時」與「小時」。但在近代以來隨著二十四小時的日益普及,中國傳統時辰的應用范圍日漸縮小,也逐漸不為人知。
2、鍾表與時間
據記載,1583年,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羅明堅等人在廣東送給兩廣總督陳瑞帶有車輪的大機械鍾。但他們為了「應和中國人的習慣」,要將歐洲的24小時制改為中國的十二時辰制,並將阿拉伯數字改為對應的中國的名字,又將一天分為一百段,每段一百分。這里的段和分就相當於刻和秒了。此段故事也無疑見證了中西時間體系的交融。
1809年,徐朝俊撰成《自鳴鍾表圖法》一書,全書分為十個部分,總結了明末清初之際鍾表製作的技術與經驗。在「鍾表名目」的部分,對「報刻鍾」的詳細介紹,使我們對鍾表時間的有了較大的了解,如每一個時辰有「初」「正」之別,「初」,擊一響;「正」擊二響。
前者意味著「快到點了」,後者表示「已到某時」,其餘則依照時辰次序敲擊次數。如《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就講到:「人定:二更以後,鍾打過十一下了。寶玉猶不信,要過來表瞧了一瞧,已是子初二刻十分了。」清代中前期基本上都是按照此種方式與類型來劃分時間。
3、二十四小時的傳播與流行
二十四小時制度代替中國傳統的十二時辰,主要源自於現代工業的發展。而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工人在爭取自身權益時,發起了「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運動。
甚至當時的吳淞平民日夜校友會就編寫了《一天做工八點鍾歌》:「一年春夏和秋冬,一天二十四點鍾,三八制度情理公,做工也是八點鍾,教育也是八點鍾,休息也八點鍾。人生在世須做工,只吃不做理不容。」這無疑極大地擴展了八小時工作制在普通民眾的影響。
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學校、工廠、銀行、鐵路等等都完全按照二十四小時來安排各自的活動,加上鍾表、懷表的日益流行,都使得這種來自於西方的時間體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計時方式。
4、二十四小時制的意義
全球一體化形成的過程,既是在地理上連接成為一體的過程,也是將世界各地連載在統一時間系統的過程。二十四小時制度在全球的擴展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過程。而這一紀時體系的確立,使得全球同步的活動有了參照。這不僅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展開提供了便利,對全球的政治、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小時制
Ⅷ 中午1點到3點是什麼時辰
中午1點到3點(13點到15點)是未時;
下面是12時辰表:
子時23:00~00:59 ;丑時1:00~2:59 ;寅時3:00~4:59 ;卯時5:00~6:59;
辰時7:00~8:59 ;巳時 9:00~10:59 ;午時 11:00~12:59 ;未時 13:00~14:59
申時 15:00~16:59 ;酉時 17:00~18:59 ;戌時 19:00~20:59 ;亥時 21:00~22:59;
Ⅸ 高中地理裡面什麼叫區時什麼叫地方時
地方時是指以當地的太陽的位置來確定的時間,比如正午,把太陽位於某一條 經線的正上空(上中天)時,作為中午12點,這樣,我們可以利用中午12點這一時刻在各地出現的相對早晚來 確定不同經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時刻,這就是地方時。地方時和區時的區別
多少幽思
LV.6 2017-10-06
地方時與區時的概念理解及區別 地方時是指因經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時刻(鍾點)不同,這種各地不同的時刻,叫地方時。學生對於這個 概念較難理解,並且易與區時混淆。對於地方時引導學生這樣理解:在人們的意識中,一般把太陽位於某一條 經線的正上空(上中天)時,作為中午12點,這樣,我們可以利用中午12點這一時刻在各地出現的相對早晚來 確定不同經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時刻(即地方時)。 實際上,地球在自轉過程中,各經線中午12點出現的早晚就不同,從而各經線的時刻也就不同。比如當120 °E是地方時中午12點,30°E、75°E、165°E等各經線分別為地方時的6點、9點、15點等等。由此可得出:所有經線都有各 自的地方時,不同經度有不同的地方時。全球有無數條經線,也就有無數個地方時,使用地方時就會造成時間 上的混亂。 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們又把全球每隔15個經度劃分出一個時區,全球共劃分出24個時區。並且規定每個 時區都以本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這就是區時,這樣,在一個時區內,雖然有 無數個地方時,但區時只有一個,即是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你可以做一個最方便的實測,當你看到太陽在你哪裡的正南方時,看看是(北京時間)幾點幾分,這就是東八區的區時,而此時你所在位置的地方時正好是12時整,兩者是不一樣的
Ⅹ 地理上的各區域時間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 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 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