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市是屬於哪個城市
呼市是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譽為「中國乳都」,榮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稱號。
現轄4區、4縣、1旗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積極申報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市區平均海拔1050米。屬中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8℃,年平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四季變化明顯,氣候宜人。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市區位於北緯40.48,東經111.41。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萬平方千米。
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匯處,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也是東部地區連接西北、華北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除天津、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
2. 呼和浩特是黑龍江省嗎
不是
內蒙古呼和浩特位於華北北部。黑龍江省位於東北北部。內蒙古呼和浩特位於黑龍江省的西南方向。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地理坐標大致是東經111度,北緯41度。黑龍江省,我們以哈爾濱為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地理坐標是東經126度,北緯45度。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內蒙古呼和浩特位於黑龍江省的西南方向。
3. 呼和浩特屬於什麼省
不屬於任何一省,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是自治區的首府。
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呼和浩特,為蒙古語,漢譯為「青色的城市」,即青城,也稱「呼市」。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1個旗和一個國家級開發區。2010年數據顯示,常住人口286萬,市區人口206萬。並且是內蒙古第一個人口過200萬的城市。
中文名稱: 呼和浩特
外文名稱: Hohhot/Huhhot/Hollyhock
別名: 青城
行政區類別: 首府城市
所屬地區: 中國北方
下轄地區: 玉泉區、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
政府駐地: 新城區
電話區號: 0471
郵政區碼: 010000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面積: 17,224平方公里
人口: 197.7萬人
方言: 晉語 蒙語
氣候條件: 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召(伊克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清真大寺,昭君墓
機場: 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
火車站: 呼和浩特站
車牌代碼: 蒙A
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城市,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286萬,市區人口198.3萬,內蒙古的政治中心,是自治區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蒙古語為青色城市。 市名 英語:Hohhot/Huhhot/Hollyhock。 俄語:Хухэ-Хото 城市級別 地級市 別名 青城 中國乳都 國家森林城市 京津夏都 政府駐地 新城區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人口和民族 根據《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286.661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1462277人,佔51.01%;女性人口為1404338人,佔48.99%。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0-14歲人口為398716人,佔13.91%;15-64歲人口為2248977人,佔78.45%;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8922人,佔7.64%;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597945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4676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944335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56709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侖春等36個民族。漢族人口為2498647人,佔87.16%;蒙古族人口為285969人,佔9.98%;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81999人,佔2.86%。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郵政編碼 010000 電話區號 0471(+86) 汽車牌照 蒙A 語言 標准普通話(Mandarin) 晉語(此地話)(晉語,張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Kalgan-Hohhot Dialect,Jin)(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的講晉語的大同-包頭片方言,Datong-Baotou Dialect,Jin) 呼和浩特普通話(簡稱呼普,新城話)(屬北京官話,Peking Mandarin) 蒙語(標准蒙古語,即內蒙古察哈爾土語,正藍旗方言,Chahar Dialect,Inner Mongolian) 市花 丁香 市樹 油松 市歌 呼和浩特草原的天堂
編輯本段城市概況
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內蒙古第一大城市和內蒙古的政治中心,內蒙古第二大工業城市,是自治區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政區圖
,蒙古語為青色城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蒙古文《俺答汗傳》中。是書載有:"大名揚天下的聖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藏歷,即明隆慶六年,一五七二年),召集舉世無雙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之陽、哈屯河之濱,始建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壯美麗的呼和浩特。" "哈刺兀那",蒙古語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為呼市西北烏素圖谷匯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綏遠通志稿》中之"札達海河"。《俺答汗傳》中的呼和浩特之稱,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記載。該書約成於1608至1612年間。 1611年瞿九思編撰的《萬曆武功錄》中的《俺答列傳》記載著:明朝為俺答所建之城命名"歸化"。其含義為:"歸化遠人"或"遠人歸化",明顯地帶有歧視、貶低少數民族的用意。後來明、清的許多著作中,便把呼和浩特稱為"歸化"了。關於城市的確切位置,清顧祖禹編撰的《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水泉營堡正北三百里,即歸化城。水泉營堡即今山西偏關縣水泉營村。這一記載與《俺答汗傳》所記相符。 呼和浩特
1687年張鵬翱出使俄羅斯,他在《奉使俄羅斯日記》中寫道:"抵歸化城,蒙古名庫庫河屯。"這是把呼和浩特與歸化並稱的第一部著作。1719年范昭逵隨兵部尚書范時崇西行,在所著《從西紀略》中記有:"二十二至二十九計八日,共起居於庫庫河屯即歸化城也。"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為加強防務,清朝政府在歸化城東北5里處,修建了一座八旗軍隊的駐防城。歷時兩年多建成,乾隆皇帝賜名「綏遠」,是「綏靖遠方」的意思。並設綏遠將軍駐城主持軍務,將軍衙署至今猶存,從門前照壁上的「屏藩朔漠」四個大字,猶可想見當年的赫赫威儀。 綏遠城俗稱「新城」,對應的歸化城為「舊城」。如果說歸化城是典型的商城,則綏遠城是典型的軍事城鎮,除綏遠將軍衙門的文官武將外,駐扎八旗軍兵4000餘人。綏遠城周長九里,呈正方型,東、南、西、北各設城門。四門之外有瓮城、石橋和護城壕。城門上建望樓,城中央有鼓樓,從鼓樓通向四門有四條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向眾多小巷,構成整齊的棋盤狀布局。
4. 呼和浩特屬於西北還是華北
同樓上,是華北,雖然內蒙古屬於西部省,在西部大開發范圍之內,但是呼和浩特市在地理上屬於華北的西北部。
5. 呼和浩特屬於哪個省
內蒙古。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4個區、4個縣、1個旗,總面積1722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6萬人,城鎮人口218.3萬人,城鎮化率69.8%。
呼和浩特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
(5)呼和浩特地理類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水資源
呼和浩特地下水分為淺層水含水層和深層水含水層。淺層水含水層包括淺層潛水及半承壓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質、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規律的變化,全市淺層地下水年補給量為9.87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野生植物主要有種於植物和蕨類植雉、半翅、雕,鷹等10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青羊、雲豹,鳥類有金雕、雀鷹、松雀鷹、燕鷹、灰背鷹、貓鷹、紅鷹、小鶴、長耳鶴、短耳鶴,雕鶴、紅角鶴等10多種。
礦產資源
大青山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有20多種,礦產 地85處,其中大型4處,中型3處,小型15處,礦點礦化點63處。礦產規模以礦點及礦化點居多,工業礦床較少。除少數礦產地外,大多數礦產地開發利用較低,僅為普查階段。
光能資源
呼和浩特地區光能資源豐富,日照充足,是全國的一個次高值區。農作物生長季太陽輻射總量達35592828兆焦耳/千方米,是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的63%,日照1600小時以上,佔全年日照的55%,是相當優勢的生產潛力。
6. 呼和浩特是哪個國家的
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處中國北部,地理上位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之間,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四大水系。
截至2019年末,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轄12個地級行政區,其中9個地級市、3個盟,共有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
截至2021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常住人口2400.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萬人。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51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3%。
7. 呼和浩特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市區位於北緯40.48東經111.41 。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匯處,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也是東部地區連接西北、華北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除天津、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萬立米水磨溝,流域面積1380.9平方公里,溝長68.2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972萬立米。1958年在溝口興建紅領巾水庫1座,庫容1650萬立米,灌溉面積11萬畝。哈拉沁溝,溝長55.6公里,流域面積為708.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2622萬立米。全市河流總長度1075.8公里,河網密度為0.177公里/平方公里。
地下水分為淺層水含水層和深層水含水層。淺層水含水層包括淺層潛水及半承壓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質、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規律的變化,全市淺層地下水年補給量為9.87億立方米。
呼和浩特屬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大。其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
年平均氣溫: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區僅2℃左右,南部為6.7℃。最冷月氣溫-12.7~-16.1℃;最熱月平均氣溫17-22.9℃。平均年較差為34.4-35.7℃,平均日較差為13.5-13.7℃。極端最高氣溫38.5℃,最低-41.5℃。
無霜期:北部山區為75天,低山丘陵區110天,南部平原區為113-134天。日照時間:年均1600小時。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僅350毫米;平原區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區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鄉一前響村,年均降水達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鄉,年均降水量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鄉、黑城鄉、新營鎮一帶,年均降水量僅為335.2-362.8毫米。
8. 呼和浩特的地理環境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萬立米水磨溝,流域面積1380.9平方公里,溝長68.2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972萬立米。1958年在溝口興建紅領巾水庫1座,庫容1650萬立米,灌溉面積11萬畝。哈拉沁溝,溝長55.6公里,流域面積為708.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2622萬立米。全市河流總長度1075.8公里,河網密度為0.177公里/平方公里。
地下水分為淺層水含水層和深層水含水層。淺層水含水層包括淺層潛水及半承壓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質、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規律的變化,全市淺層地下水年補給量為9.87億立方米。 呼和浩特屬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大。其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
年平均氣溫: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區僅2℃左右,南部為6.7℃。最冷月氣溫-12.7~-16.1℃;最熱月平均氣溫17-22.9℃。平均年較差為34.4-35.7℃,平均日較差為13.5-13.7℃。極端最高氣溫38.5℃,最低-41.5℃。
無霜期:北部山區為75天,低山丘陵區110天,南部平原區為113-134天。日照時間:年均1600小時。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僅350毫米;平原區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區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鄉一前響村,年均降水達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鄉,年均降水量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鄉、黑城鄉、新營鎮一帶,年均降水量僅為335.2-362.8毫米。
9. 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屬於北方還是西北方
北方。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市區位於北緯40.48,東經111.41。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16][17]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匯處,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也是東部地區連接西北、華北的橋頭堡。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除天津、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
10. 呼和浩特位於中國的什麼方向
呼和浩特地處中國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市域面積為17224平方公里,轄4區、4縣、1旗,2017年末常住人口為311.5萬人,市區常住人口215.2萬人。
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市區位於北緯40.48,東經111.41。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側,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
(10)呼和浩特地理類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呼和浩特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呼和浩特境內主要分為兩大地貌單元,即北部大青山和東南部蠻漢山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勢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海拔最高點在大青山金鑾殿頂部,高度為2280米,最低點在托克托縣中灘鄉,高度為986米,市區海拔高度為1040米。
2、氣候
呼和浩特屬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大。其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
3、水文
呼和浩特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萬立米水磨溝,流域面積1380.9平方公里,溝長68.2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972萬立米。1958年在溝口興建紅領巾水庫1座,庫容1650萬立米,灌溉面積11萬畝。哈拉沁溝,溝長55.6公里,流域面積為708.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2622萬立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