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路向南,去追尋冬日裡最溫暖的陽光,我和她自駕旅行隨筆
准備好了嗎?正常保養車輛。
2020年10月30日,我倆的自駕旅行開始了,一路向南,去追尋冬日裡最溫暖的陽光。
行程選擇了幾個途徑省(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目的地——海南三亞。
北京——聊城——范縣——壽縣——合肥——江郎山——廿八都古鎮——泰寧——沙縣——福州——平潭島——小岞鎮——崇武城——惠安——泉州洛陽橋——漳州——鎮海角——東山島——潮州——南澳島——汕頭——雙月灣——巽寮灣——大亞灣——客家圍屋碧灧樓——深圳鹽田大梅沙——虎門大橋——中山——容縣——硇洲島——徐聞海安新港——海口秀英港——三亞。
總里程5500+公里。
沿途點亮之城市
D1、北京——霸州——衡水——聊城——范縣(550公里)
聊城:光岳樓、東昌府、鐵塔、運河邊的山陝會館
【光岳樓】亦稱「余木樓」、「鼓樓」、「東昌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古城中央,始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光岳樓為四重檐十字脊過街式樓閣,通高33米,由墩台和4層主樓組成。光岳樓為中國既古老又雄偉的木構樓閣,是宋元建築向明清建築過渡的代表作。
在《中國名樓》站台票紀念冊中,光岳樓與黃鶴樓、岳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鸛雀樓、、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
【山陝會館】在城區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陝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築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鍾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台樓閣160多間。
【聊城鐵塔】已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鐵石建築,是中國六大古鐵塔之一。鐵塔為八角形樓閣式佛塔,現為12層,塔高15.8米,由塔身、塔座兩部分組成。塔座為石砌正方形上下疊澀不對稱式須彌座,高2.90米,底邊長3.17米,佔地10.50平方米。
D2、范縣——菏澤——商丘——亳州——阜陽——壽縣——合肥(580公里)
據史料記載,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1068 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有「歪門邪道」之說,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
D3、合肥——合肥(50公里)
拜訪志願軍老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D4、合肥——銅陵——黃山——衢州——江山——江郎山——廿八都古鎮(510公里)
江郎山是中國丹霞地貌的老年晚期最傑出、最典型的代表。2010年,江郎山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江浙滬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主峰海拔824米,山巔有三巨石拔地而起,369.1米,呈「川」字形排列,蔚為壯觀。江郎山有三絕:中國丹霞第一奇峰「三爿石「、全國之最「一線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次游覽江郎山,他在《霞客游記》中描寫江郎山移步換形,與雲同幻矣!登山還能看到以徐霞客命名的亭子。
游覽路線是先坐景區游覽車至半山腰,然後圍繞三爿石環線游覽。下午游覽江郎山光線較好。山上有一處霞客亭是在山上觀看三爿石的最佳地點。
廿八都鎮地處浙閩贛三省邊界,它與周庄、同里、烏鎮等著名古鎮相比,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廿八都古鎮和那些江南水鄉古鎮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廿八都古鎮地勢險要。四方關隘拱列,東有安民關,南有楓嶺關,西有六石關,北有仙霞關,易守難攻。三省邊界的地理位置和 歷史 上的頻繁戰爭、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為「方言王國」和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鎮上有9種方言和130餘種姓氏。長條形布局的城鎮,古建築風貌依舊。楓溪水自北向南穿鎮而過,民居依山傍水,緣溪而建。青山綠水間,黛瓦青牆、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錯落有致。
廿八都鎮
D5、廿八都古鎮——江郎山景區——蒲城——南平——邵武——泰寧(330公里)
D6、泰寧 旅遊 風景區——大金湖遊船——泰寧古城(尚書第)
D7、泰寧 旅遊 風景區——寨下大峽谷
【泰寧古城】位於武夷山南麓的泰寧縣城關,方圓面積226.5平方公里。不僅有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真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還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時期建築物,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泰寧古城 歷史 悠久、古為「歸化鎮」,距今已有1340年的 歷史 。文物古跡眾多,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世德堂座落在城內,「朱德、周恩來舊居」和大批珍貴的文物都保存完好,新規劃建設的新徽派翹角仿宋古城建築更是別具一格。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西北的三明市泰寧縣,面積有492.5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丹霞地貌為主體,由石網、大金湖、八仙崖、金鐃山四個園區和泰寧古城游覽區組成,是一個以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花崗岩、火山岩、構造地質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泰寧先後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 旅遊 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泰寧地質公園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
【泰寧大金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水為主體,以丹霞地貌為特徵,是國內少有的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1980年,國家在金溪上游的蘆庵灘修建裝機容量為10萬千瓦的池潭水電站,由於電站大壩的建設,在泰寧縣境內形成了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人工湖,並因金溪而命名為金湖。
【泰寧寨下大峽谷】景區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大金湖園區的重點景區,為泰寧「申世」專家考察評審的重點科考景區。位於杉城鎮與大田鄉交界處的際溪村,距縣城16公里,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因該景區似一條巨龍盤卧而得名。
D8、泰寧 旅遊 風景區——上清溪竹排——沙縣(150公里)
【泰寧上清溪景區】位於泰寧東北部,金湖的上游,從縣城到上清溪大約22公里。它得名於道教,「上清」是道教「三清境」即太清、上清、玉清之一,後來被廣泛用於指「仙境」。
【沙縣】隸屬福建省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閩江支流沙溪下游,位於南平和三明市之間,東出南平至福州,西過三明至廈門,北上浙贛至中原華北,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也是中原南遷移民的著名客家文化之鄉。沙縣小吃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有名的餐飲牌子,這讓幾乎全中國人都知道了這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
D9、沙縣——福州(三坊七巷)——平潭(310公里)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 歷史 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 歷史 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 歷史 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 歷史 文化名街」榮譽稱號。
福建省平潭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南隅,與台灣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平潭,簡稱「嵐」,俗稱海壇,亦稱海山,為福建省管轄的綜合實驗區,由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組成, 素有「千礁島縣」之稱, 是福建省第一大島,我國第五大島,同時也是著名的漁業基地。平潭 歷史 悠久,島上保留著大片海島原始建築,優美典雅,碧海藍天,細美的白沙海岸線。
平潭 公鐵兩用大橋,這座由中國中鐵大橋院設計、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6.34公里,起於福州長樂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大小練島水道、北東口水道,在蘇澳鎮上平潭島。
石牌洋,平潭 旅遊 的Logo,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東側的一個高達33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海壇天神海壇天神是平潭島奇石「雙絕」之一,遠眺看過去,天神頭枕沙灘,足伸南海,其天神體長330米,胸寬150米。
D10、平潭——國彩村——猴研島——惠安(210公里)
國彩村,隸屬於福建省平潭縣白青鄉。原名伯塘村,為了紀念為解放平潭而犧牲的烈士吳國彩改成現名。
一座與台灣隔海相望的小海島,距台灣新竹僅68海里,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這里有一座高3米、寬5米的標志石碑,石碑旁雕刻著海峽兩岸位置圖。臨海而立,常年受風浪侵襲,島上怪石嶙峋、錯落分布。一條紅色步游道,串聯起猴研島的山、海、石風光。
有停車場。遺憾的是遇到大風。。。
惠安縣(古屬泉州府惠安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東北部介於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台灣海峽。惠安縣,是閩南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建築之鄉」、「漁業強縣」、「食品工業強縣」之美譽。
D11、惠安——小岞——崇武——泉州——鎮海角——雲霄(350公里)
小岞鎮位於惠安東部沿海,東、南、北三面臨海,西與凈峰鎮七里湖狹長地帶接壤,成半島地形。還有一個大岞村。
小岞路線:凈峰鎮—風車島—惠女林場—狗仔尾日落—惠女灣
泉州惠安的小岞風車島,是泉州最東邊的地兒。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於福建省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始建於1387年,為抵禦倭寇所建,是萬裏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泉州市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於1387年,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
天氣預報常提及「崇武到東山沿海」,可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是東海與南海、也是南北氣象的分界線,台灣海峽的特殊氣流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氣流,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影響,使得這里的氣象變化萬千。福建省沿海的氣象,南北部常有較大差異,即以此為界。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台商投資區和洛江區的一座橋梁,位於洛陽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泉州洛陽橋與潮州廣濟橋,趙縣趙州橋,北京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洛陽橋的南岸是泉州,洛陽橋的北岸是惠安。洛陽橋在洛陽江的入海口,水面隨潮起潮落而升降。
【鎮海角】雖然這個海角不大,它的 歷史 卻很厚重。據說明洪武二十年,這里被稱作鎮海衛,建有鎮海衛城,作為明代抗倭御敵的軍事要地;與當年的威海衛、金山衛、天津衛,並稱明代四大衛城。鎮海衛在 歷史 上發揮作用存在了將近三個世紀,到了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才被廢止。就連這里的燈塔也不容小覷,因為鎮海角是東海和南海的分界線,燈塔的射程達24海里,因此它也就成了華東第一燈塔。鎮海角在鎮海衛伸出海邊的凸出地,這里有2座燈塔非常網紅,一新一舊,新的還在使用舊的已經廢棄。
D12、雲霄——東山島——潮州(210公里)
東山島,別稱陵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位於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隸屬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中國第七大島,介於廈門市和廣東省汕頭之間,位於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的南端,東瀕台灣海峽,西臨詔安灣與詔安一水之隔;東南是著名的閩南漁場和粵東漁場交匯處。面積220.18平方公里。
風動石,又名兔石,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另有緬甸名勝風動石。
【廣濟橋】 潮州廣濟橋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城樓】 廣濟門城樓,俗稱東門樓,位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東部,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現一、二樓為廣濟橋史陳列館 。廣濟門城樓扼潮州古城東西要沖。是潮州城區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它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 歷史 的古城樓,它與廣州越秀山上的鎮海樓相媲美。樓分三層,面寬五間,下涵拱門以通內外;仿宮殿式建築,重檐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畫棟雕梁,顯得雄偉壯觀。
【石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是中國牌坊最多、最密集的商業步行街,也是和廣濟橋、開元寺齊名的潮州名勝,這里不設檢票口,不收門票,全天對遊客開放。牌坊街其實不是一條街道,而是太平路和周邊擁有牌坊的街道的統稱。這里特別之處在於石牌坊是明清風格,街道兩側的房子卻是南洋特色的騎樓,兩者混搭非但沒有突兀感,反而有種另類美感。傳說潮州牌坊街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牌坊一開始是木質結構,後來才易木為石。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 歷史 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廣東潮州牌坊街,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有古牌坊數十座。潮州古城,古代廣東潮州府的府城所在地,是現潮州、揭陽、汕頭三市在古代共同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唐代以來留下大量名勝古跡,如今是省內知名的 旅遊 城市,雖然知名度不如鳳凰、麗江、平遙、大理等古城,但風韻獨特,來過的遊客總會情不自禁喜歡上這里。
D13、潮州——南澳島(公里)
南澳島是中國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島上設後宅、雲澳、深澳三個鎮和青澳 旅遊 度假區、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兩個管委會。南澳島是南海當中的一個綠洲,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植物,還有優質的港灣,是一個美麗的 旅遊 島,古往今來,南澳島是東南沿海通商的中轉站。南澳島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氣溫只有21.5 ,且空氣清新。
長山尾碼頭燈塔、青澳灣北回歸線廣場(自然門)、金銀島、總兵府、後花村、宋井。。。
過南澳大橋後,左轉,順時針環島一圈,路況良好。看看青澳灣北回歸線廣場(自然門)。
D14、南澳島——惠東雙月灣、巽寮灣(350公里)
雙月灣因形狀鳥瞰像兩輪新月,故名雙月灣。
巽寮灣位於惠東縣城平山鎮南部,是粵東數百公里中海水最潔凈的海灣之一。巽寮灣除了一類的海水及沙灘沙質外,海灘上軟細潔白的海沙含沙量高達99%,有「天賜白沙堤」美譽。境內有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港口海龜灣。
D15、巽寮灣——大亞灣——碧灧樓——大梅沙——中山(300公里)
大亞灣,中國南海重要海灣。位於廣東省東部紅海灣與大鵬灣之間。總面積650平方公里。海岸輪廊曲折多變,形成近岸水域「大灣套小灣」的隱蔽形勢。主要港灣有煙囪灣、巽寮港、范和港、澳頭港、小桂灣、大鵬澳。灣中島嶼眾多,西北部和中部有港口列島、中央列島、灣口有辣甲列島和沱濘列島。
碧灧樓位於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與葉氏宗祠相距大約1公里。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出資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標志。碧灧樓是集傳統客家建築工藝建成,內部有形狀各異的院落,結構布局得體實用,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桿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大梅沙海濱公園位於中國深圳市鹽田區,是深圳的一個沙灘,於1999年開發,是深圳比較早期開發的海濱公園之一,也是深圳著名的沙灘之一。大梅沙背山面海,其東北、北及西北面三面均被山包圍,東南面向大鵬灣,由太陽廣場、月亮廣場、月光花園、陽光走廊及願望塔等部分組成,沙灘全長1800米,佔地13萬平方米,是廣東省5A級 旅遊 景區。
虎門大橋
D16、中山——容縣(340公里)
因遇大風,瓊州海峽輪渡暫停。臨時改變行程,前往廣西容縣,看看真武閣。
真武閣在容縣城東綉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真武閣,閣三層,三檐,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全閣用3000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巧妙地串聯吻合,曾經受多次地震和狂風的襲擊依然安然無恙,被興譽為「天南傑構」。
真武閣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沒有堅硬的石頭,也沒有牢固的鋼筋水泥,而全是在磚牆內填上夯實的河砂,經略台、真武閣建在砂堆上,歷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樓閣不用一顆釘子,全部是木隼結構,以杠桿原理串聯吻合,數百年裡卻穩如泰山;三是二樓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層樓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鈞重量,柱腳卻懸空不落地。
D17、容縣——湛江——硇洲島(300公里)
硇洲島是湛江市的島外之島,風景秀麗,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去看看神往已久的硇洲燈塔和那晏海石灘。硇洲燈塔有與倫敦、好望角燈塔齊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燈塔。遺憾的是僅僅在門口看看。
硇洲燈塔坐落於硇洲島中東部的孟崗村委會上嶺村馬鞍山,至今仍是南海的重要航標。
硇洲燈塔坐標為北緯220 54ཀ.8"N,東經110 36དྷ"。塔高19.2米,加上其馬鞍山頂的高度83.8米,燈高為海拔103米,射程26海里。
在燈室內,安放著一台由139條弧形水晶三棱鏡片和兩面凸透鏡組成的雙拋物面「牛眼透鏡」,該水晶鏡片已無廠家專門生產。今天的硇洲燈塔實現了器械自動化,每當夜幕降下,電燈泡亮起,通過鏡片折射匯集成強大的水平光束,燈座底盤每12秒自動旋轉一周,使燈光投射四方。
【水晶磨鏡】,圖片摘自網路
D18、硇洲島——徐聞——海口——三亞(510公里)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趕路,期望順利渡過海峽。導航看路況,沒有走新開的徐聞港(最後一段高速封路),還是走以前喜歡走的海安新港,輕車熟路。無需提前買票,到閘口購買即可。
最先上船,進負二層,最後出來。。。
G98道路有車禍堵車,出高速繞道,很晚才到達三亞。。。
【 注】以上部分介紹文字摘自網路。
㈡ 保定市有多少個縣
1、截止2018年8月,保證有18個縣,分別是:
易縣、淶源縣、定興縣、順平縣、唐縣、望都縣、淶水縣、高陽縣、安新縣、雄縣、容城縣、曲陽縣、阜平縣、博野縣、蠡縣。
2、保定市轄3市: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
3、保定市轄5區:
蓮池區、競秀區、徐水區、滿城區、清苑區另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溝新城。
在現今保定范圍內,原始村莊的出現可以上溯至一萬年前,而城邑的出現,據典籍的記載和考古發掘證實,可上溯至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村墟星羅棋布,城邑大量產生,知名的有涿、顧、逆畤、鮮虞、臨易、武遂、陽城、武陽城等。
據《徐水縣志》載:遂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為古燕地,後建遂城,取名武遂。《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十二年,趙以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今固安)。」「十二年」即指燕王喜十二年(前243年),當時遂城是燕都的一個外圍城池。到此時,城的規制已經基本形成,內有城、外有郭,最外面是護城河。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城有的延續下來,得到發展,如涿、顧,也有的只存有遺址或者是蹤跡無存了,如臨易、陽城等。
漢高祖七年(200年)的某一天,剛剛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匈奴包圍了7天的漢高祖劉邦用陳平計,退了匈奴之圍,由此南去,路過曲逆城,驚魂已定的劉邦登上高大的城牆,看到城內房屋建築鱗次櫛比、宏偉壯麗,不由得贊嘆道:「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這是一座什麼樣的城池,讓劉邦這樣見多識廣的人如此贊嘆,而將其與古老的都城洛陽相比呢?
保定城區格局的改變始於晚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初,盧溝橋到漢口的鐵路開始修建,並於次年在保定西關外建火車站,西關外逐漸繁盛,建築物增加,人口增多。另在南關外府河兩岸,依託府河碼頭和航運,建起規模較大的發電和麵粉加工企業,產生了近代化的工業建築,形成工業區。東關外因有軍事學堂,街巷也從東關向外延伸。城區開始突破城牆的范圍。
新中國成立後,保定開始進行和平建設,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批國家重點工業項目落戶保定,形成西郊工業區,增加了大量工業建築,城區范圍也迅速擴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對舊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老城的建築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由過去平房胡同的街坊式,變成單元樓房的園區式。
如今老城區留存的歷史建築已經為數不多了,它們點綴在現代化的建築中間,是保定歷史文化的實物載體,向今天的人們述說著保定古城的歷史,希望這些古建築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和修復,保定作為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不能沒有這些古建築為歷史做見證。
㈢ 北京豐台區盧溝橋街道社保中心電話是多少
1、盧溝橋街道辦事處社保所辦公電話:63862587
傳 真:63862863
負 責 人: 任雲壯
2、來人來訪
辦公地址:北京市豐台區西四環南路40號
郵政編碼:100161
辦公電話:63862722
傳 真:63862863
咨詢方式:電話或現場
受理時間:工作日9:00-11:30,14:30-17:30,代征租房稅除外。
受理部門:值班室
聯系電話:63862722
監督投訴:
投訴方式:來電、來信、來訪
受理部門:監察科
受理時間:工作日9:00-11:30,14:30-17:30
聯系電話:63862827
通訊地址:豐台區西四環南路40號監察科
郵政編碼:100161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程序標准:信訪舉報事項受理後,主要經過以下辦理程序:一是受理登記。包括閱讀來信和網路舉報、來訪接談和記錄、來電接聽和記錄;信訪舉報件的登記等。二是分類辦理。對屬於本機關管轄范圍的信訪舉報,按照相關規定對問題進行分類核實辦理。三是回復反饋。信訪舉報辦理終結後,承辦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向實名舉報人反饋處理結果。
(3)盧溝橋街道辦事地理坐標是多少擴展閱讀:
豐台區盧溝橋街道辦事處勞動和社會保障科主要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轄區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情況。
三、協助區勞動監察大隊受理對轄區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轄區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
五、負責轄區工人單調進京、知青及其子女回京材料審核上報工作。
六、組織指導轄區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辦公室開展工作。
七、完成上級領導和機關交辦的其他臨時性工作任務。
㈣ 北京,拉薩,昆明的資料,急!!!!!!
北京; 地形 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東靈山為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
氣候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寒冷乾燥,春、秋短促。2007年全年平均氣溫14.0℃(北京市氣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極端最低-27.4℃,極端最高42℃以上。全年無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常有暴雨。曾經北京及華北春季多發沙塵暴,市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為246天(2007年),比上年增加5天,佔全年總天數的67.4%。
簡介 北京市(Běijīng Sh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13]。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市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以市區人口數相比,北京為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不列顛網路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景點
廟宇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布京城,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於元朝,「胡同」一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經調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廟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里;最短的胡同,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而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現在已經成為北京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圍出一個院子,院子的外牆又組成了胡同的邊牆。院內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為廂房,除大門外,沒有窗戶或通道與胡同相連。四合院里寧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民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來北京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只有在二環路里還有兩片較完整的四合院區。
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鍾鼓樓,長約7.8公里。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 端門, 午門,紫禁城, 神武門,景山, 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鍾樓。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布。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而近年來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 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皇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或七座)、內城城門九座、外城城門七座,在民間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清朝滅亡後,北京城池逐漸被拆毀,除宮城保留較好外,現皇城城門只有天安門被保留,內城僅存正陽門、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以及崇文門一段殘余城牆,外城則完全被毀,只有永定門被重建。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盧溝橋)、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液秋風(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北京地區八景的說法最早見金代古籍《 明昌遺事》,此後歷代方誌包括《 宛署雜記》(明)、《 宸垣志略》(清)等對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與之後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訂了燕京八景的說法並下旨建造御書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觀和描述才固定下來。
北京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演出、國際性的展會等一應俱全。京劇被譽為中國的「國粹」,有二百餘年的歷史,華麗的戲服、動聽的唱腔、百變的臉譜,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中國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湖廣會館、老舍茶館、中國京劇院、梅蘭芳大劇院、保利劇院等都常有傳統的京劇演出。北京的夜生活同樣豐富多彩,後海、三里屯、南鑼鼓巷酒吧一條街就是很好的去處。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一座座青瓦灰磚的四合院之間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最具特色的是什剎海的胡同游,坐上風鈴叮當的三輪車,穿過蜿蜒曲折的胡同,走進迷人的四合院,會讓人真正領略到老北京的風韻。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有6處世界遺產、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遺產
故宮博物院(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長城(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天壇(世界文化遺產,1998年)、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1998年)、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
民族特色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9]其中漢族佔95.7%,回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的人口均過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共有少數民族人口58.5萬人,佔4.3%;其中居住在城近郊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1.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70.2%。在北京市18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三個區縣分別是朝陽區(11.5萬人)、海淀區(10.1萬人)和豐台區(4.9萬人)。
拉薩 地形 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北高南低,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薩以北100公里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納木錯,山頂最高處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里,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兩省區天然分界線,也是青藏線109國道的最高點。
「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為「靈應草原神」,由此可見藏民對它的崇敬相希望。這四座山峰及其周邊地區曾受到強烈的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較為陡峭的山嶺,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異常。山勢筆直,險要壯觀。
葯王山
葯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匯集在葯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線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葯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
葯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歷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掛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米拉山
米拉山途經墨竹工卡縣。米拉山高達4700多米,聳立在拉薩之東,米拉山對於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來說,雖然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山體,但它卻和南部的布達拉山構成了一條南北向的分水嶺,橫於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對拉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未或節假日,成群結隊的拉薩人或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帳篷,或釣魚、或戲水、或沐浴,喝著酥油茶,吃著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拉薩的燦爛陽光與閑情逸致,很像漢族的野炊。
拉薩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屬於融雪和隆雨類型,水量的大小隨著溫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變化。
拉薩河流域內大部分為山地,山峰高聳,坡度陡峭,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念青唐古拉山脈必育有規模不大的現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發源於冰川,左岸支流大都發源於湖泊或沼澤。
拉薩河在林周縣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縣河谷變寬闊,寬約1—1.5公里,開始有河心漫灘出現,漫灘上植被良好,該段河道較規正,兩岸分布三級連續的階地:三級階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長著茂盛的草類,是天然良好的牧場;二級階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一級階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開墾成耕地。
沿河兩岸是河谷沖積平原,寬度達1—10公里,耕地面積約57萬畝,這些地區,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質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糧食主要產區之一。
氣候 拉薩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委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稱。
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相對而言,3—10月份氣候溫暖而濕潤,是西藏最好的旅遊季節,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節的開始。
簡介 郵政編碼:850000
區號:0891
英文名:Lhasa
漢語拼音:Lasa
車牌編號:藏A
拉薩市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在藏語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徵。早在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兼並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後,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惹薩」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築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盪漾著桑煙。在這里,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彷彿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北部當雄全縣和尼木、堆龍德慶、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區鄉屬藏北草原南沿,水草豐美,牧業興旺,盛產牛羊肉類、酥油和牛絨、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薩河谷,南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為西藏較好的農業區之一,盛產青稞、小麥、油菜籽和豆類,「拉薩一號」蠶豆更是飲譽中外的良種。拉薩周圍具有經濟價值和醫療作用的地熱溫泉遍地,堆龍德慶縣的曲桑溫泉、墨竹工卡縣的德中溫泉享譽整個藏區。
拉薩市區地處河谷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景點 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旅遊景點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祿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薩清真寺、曲貢遺址、西藏博物館、葯王山、直貢噶舉派寺廟群等,主要商業區有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薩百貨大樓等。
民族特色 拉薩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全市市總人口474499人。其中:城關區223001人、林周縣50895人、當雄縣39169人、尼木縣27375人、曲水縣29690人、堆龍德慶縣40543人、達孜縣24906人、墨竹工卡縣38920人。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42萬人。
藏歷新年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1027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族人民從藏歷十二月份就作過年准備,這時家家戶戶開始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到了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農歷初一,為藏歷新年的第一天,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各家派人到河邊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吉祥水,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
宗教節日
牛王會:調牛節是藏族民眾對牛在農業生產中重要地位的認識,他們在日常 勞動中培養出對牛的濃烈情感,從而出現了大量的牛文化現象,他們視牛為神,以牛為獻祭 神靈的最佳犧牲,於是牛王會也就出現了。牛王會從農歷八月十五日開始,一般延續十多天,有時甚至歷時一個月之久。人數常達千人以上。在牛王會期間,人們請黑叭(巫師)念經、吹氂牛角、宰殺數十頭氂牛或上百隻羊,狂歡濫飲,無比熱鬧。由於牛王會耗資巨大,所以近百年來這種大 規模的牛王會僅舉行過一次。參加牛王會的成員都具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它還屬於祖先崇拜的文化節日之列。�
傳昭大法會:是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屆時拉薩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薩大昭寺。此法會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在拉薩舉行的祈禱大會而延續下來的,並舉行格西學位考試,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來朝佛。此後,規模不斷地擴大和豐富,使祈願大會成一個固定的宗教節日,還十分盛行,其規模不亞於剛創立之時,一直到今天。
酥油花燈節
藏歷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後一天,是藏族人民規模宏大、絢麗繽紛的酥油花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拉薩八廓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擺滿有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形象,還有木偶表演。花燈點燃之後,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西藏各地方官員、群眾也趕 來看花燈。夜間,郊區農人進行載歌載舞,對歌比賽,有時延還續幾天才能結束,這是拉薩最熱鬧,最快活的節日。
薩噶達瓦節
藏歷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成道及圓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藏歷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語就稱之為「薩噶達瓦」。每年的藏歷這一天,藏族男女身著 節日盛裝,按照他們的傳統習俗,成群結隊地匯集在雄偉的布達拉宮背後的龍王譚舉行這聖大的節日,經過長期發展,薩噶達瓦節逐漸演變成為藏族人民春夏遊園和預祝農牧業生產豐收的群眾性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有的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有的擺上青稞酒,酥油茶,全家歡歌笑語,小憩於湖邊。接著,藏族青年們圍成圓圈,踏地頓節,歡歌而和。現拉薩市 藏戲團及其他文藝團體也來進行文藝演出,為節日助興。
沐浴節
藏歷的七月上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種傳統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這時,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藏族 沐浴節要進行五六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鎮還是鄉村,農村還是牧區,人們攜帶帳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沐浴節是藏族人民民間文化的傑作,它跨越時間長,流播地域廣,直到今天還充滿著勃勃生機和活力,還吸收了大量的娛樂文化,從而使當今的沐浴節,演變成一個集宗教、娛樂、健身、社會教於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節日。
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雪頓」的意思就是酸奶,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藏傳佛教格魯的規定,每年的藏歷六月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以免踏傷小蟲,到藏歷七月一日解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准備好的酸奶敬獻。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節日期間,藏族人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相攜,背著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有的還搭起帳篷,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青稞、菜餚等節日食品湧入羅布林卡內,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還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研討,經貿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場面更加熱鬧非凡。
賽馬節
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餘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賽馬節」,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您久的歷史。
「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人民一年一 度祝農業豐收的節日。「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音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
「望果」節廣泛流行於西藏農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過「望果」節,其他地方也有,但節日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圍是半農半牧區,稱為「 幫桑」,即吉祥草地,時間差不多,都在莊稼黃熟,准備開鐮之前舉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望果節。望果節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現象,關於它的來歷、儀式、地或性特色多姿多彩。
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舉著標語,有的敲鑼打鼓,唱著歌曲和藏戲,有的抬著毛主席像,繞地頭轉圈,繞圈後,人們攜帶帳篷,青稞酒,一邊說古道今,一邊狂歡暢飲,有的還舉辦傳統的賽馬、射箭、賽氂牛、騎馬拾哈達和歌舞、藏戲比賽。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貨,收購土特產品。望果節過後,開始了緊張的秋收播種。
昆明 地形 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
氣候 昆明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6℃。
年極端氣溫最高30.4℃,最低-7.8℃。
由於溫度、濕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所以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昆明「春城」的美譽由此得來。
昆明日溫差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1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這個時候前往,建議遊客最好帶件風衣。
簡介 昆明(Kūnmíng),雲南省省會,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建城史兩千四百餘年,年接待旅客2735萬人次,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昆明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雲貴高原中部,城區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南達中越邊境250千米,西抵中緬邊境395千米,西南至中老邊境300千米(直線距離),是中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及國際旅遊城市之一。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百花盛開,氣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城區溫度在0—29℃之間,年溫差為全國最小,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景點 ·大觀樓 ·雲南民族村 ·圓通寺 ·曇華寺 ·海原寺
·西山-龍門 ·筇竹寺
·滇池 ·大觀樓 ·九鄉風景區 ·世博園
·石林風景區 ·翠湖 ·圓通山
·金殿風景名勝區 ·昆明黑龍潭 ·玉龍灣·雲南陸軍講武堂·轎子雪山
風土人情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民族特色 昆明市人口以漢族為主,佔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依次是苗族、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諾族、獨龍族和德昂族。
㈤ 平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神桃峰
神桃峰位於平谷區劉家店鎮北吉山村丫髻山旁,據平谷城區15公里。一桃形巨石不知何年何月從天而降,正好鑲嵌在兩巨石之間,千百年來,任風吹雨打,地動山搖,它卻紋絲不動,悄然屹立,堪稱奇觀。(傳說此傑作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蟠桃宴會時的傑作)正是:
首都新城大花園,恰有仙桃降人間。
天庭御品三千載,今日平谷紅滿山。
2.桃花海
桃花海之景,不在一方一隅,而是遍及平谷村村鎮鎮、山山水水、溝溝壑壑之間,總面積達22萬畝之巨,世界「吉尼斯」榜上有名。
觀賞桃花海,以每年四月中旬為最佳時期,最集中觀賞區在平谷區西北側峪口鎮、劉家店鎮、大華山鎮,東側山東庄鎮、南獨樂河鎮、金海湖鎮一帶。(傳說此乃桃花仙子董雙成所撒桃花瓣而成)正是:
世界之最桃花海,二十萬畝好壯哉。
桃鄉平谷紅雲照,須看哪片為君開。
3.金海碧波
金海湖位於京、津、冀三角地帶,交通便利;是北京市「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市級旅遊度假區」;因北倚大金山、南臨海子村而得名。金海湖集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為一體,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配套發展,贏得國內外遊客的好評,多次奪取市級最佳景點和文明單位的桂冠。金海湖還是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項目的訓練基地,在這里多次成功舉辦國際國內賽艇、皮劃艇重大比賽。2002年春,阿迪力在此地挑戰世界吉尼斯高空生存紀錄獲得成功,使金海湖更是美名遠揚。正是:
金山金花金海湖,美景美姿美平谷。
泃水匯成波萬頃,智者仁者承仙露。
4.溶洞卷簾———大溶洞
京東大溶洞位於平谷東北12公里,發育於中元古界長城系高於庄組白雲岩地層,這種地層岩齡距今大約十五億年。岩層結構為白雲岩、白雲灰質岩及含有硅、鐵成分的岩石結核體,此種結構形成溶洞極為不易,是目前我國在白雲岩地層中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溶洞群。古老的地質年代,獨特的地層岩性與天造地設的奇特景觀,使京東大溶洞具有獨特的美學欣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從形成、發掘、石質、景觀方面看,此溶洞有五大奇特之處。一奇——尋洞奇;二奇——洞齡奇;三奇——鍾乳奇;四奇——壁奇;五奇——石奇。正是:
溶洞驚現在佛山,十五億年始露面。
龍繪天書誰人識,仙人指路漫卷簾。
5.京東大峽谷
京東大峽谷位於平谷城區東北13公里,以山稱奇、以水制勝,在中國北方山地景觀中,大峽谷的水堪稱一絕。從峽谷頂峰的天池至峽谷入口的龍門湖,中間5華里的溝谷之中,又有五個龍潭點綴山間,山間小溪穿針引線,把五潭二湖串在一起,恰似一串綠色珍珠,在山間晶瑩透亮,閃閃發光,又似鑲嵌在峽谷內的七顆明珠,光彩奪目,把大峽谷景區點綴得更加嫵媚動人。五潭分別為《驚潭》、《險潭》、《怪潭》、《靈潭》、《響潭》。正是:
魚子山村紅色土,神斧劈開大峽谷。
鐵索橋橫氣如虹,五潭奇絕響珍珠。
6.石林峽
石林峽位於城區東北20公里,是黃松峪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以石、峽、水、峰、林構成了石林峽獨特的五大景觀。這里的石林高峻陡峭、片片根根直立,巨石、奇石遍布穀中,整個峽谷林木鬱郁蔥蔥,奇松怪柏蒼翠挺拔,幽長的峽谷清寂秀麗,九瀑十八潭點綴其中,如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畫卷,頗具北方的壯美氣勢,又顯江南的秀美多姿。石——山石如林,巨石滿谷;林木——林木豐茂,立崖懸柏;峽——險峽幽谷,上下不同;水——百轉千回,九瀑十八潭;峰——山高峰險,風光無限;林——林木豐茂,立崖懸柏。正是:
石林如筍穿山谷,綠蔭深處勁飛瀑。
峽險峻秀舞春色,一十八潭串珍珠。
7.湖洞水
湖洞水景區是平谷重點旅遊景區之一,位於平谷區東北部黃松峪轄區內,距城區21公里。坐落於一個長約10華里的大峽谷中,游區總面積9平方公里,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1.5公里,其中水面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因此處峽谷中有湖,山中有洞,溪水常流,故得名湖洞水。湖洞水雙峰對峙,蒼穹若現。春季山花怒放。百鳥啼鳴;夏季幽幽綠綠、洞幽水潺、遍山水簾;秋季山果累累、遍地金黃;冬季銀裝素裹、冰川橫卧。正是:
山間胡同涌湖水,福地洞天木葳蕤。
曲徑通幽天堂畫,柳暗花明遊人醉。
8.飛龍谷
位於黃松峪鄉北部深山之中的飛龍谷,是一條長達8公里的南北走向大峽谷。景區內雄峰聳立,怪石凌空,陡壁峭崖間,溪水中流,森林密布,長有各種奇花異草。黃關路由低到高,蜿蜒盤旋、穿境而過,從高處俯瞰,宛若一條巨大飛龍般卧於綠海清波中。該景區既有幽深林密、植被良好的峽谷,又有開采歷史悠久的礦業遺跡,還有古老的火山口和壯觀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集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礦山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於一體,自然風光幽美壯麗,景色奇絕,氣候宜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環境考察團曾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先後兩次來此考察,對景區評價甚高,譽為「中國北方的張佳節。」正是:
在天飛龍卧綠海,黃關路上飄玉帶。
九曲十八連三園,御井名賢顯神采。
9.丫髻山
丫髻山旅遊風景區距北京市區75公里,地處京郊平谷西北部,為燕山余脈。
丫髻山海拔雖僅高363米,但因其背靠燕山,面向平原,平地拔起。遠望山峰兀立高聳,頗顯雄壯巍峨之勢。其山之頂鬼斧神工般的凸起兩座峰岩,酷似舊時女孩頭上梳的兩個發髻,故而得名「丫髻山。」
老北京人皆知曾有兩句老話兒:一句是「北京城——東有丫髻山,西有妙峰山」;另一句是「盧溝橋的獅子,丫髻山的碑。」前句說的是位於北京東西部分別有兩座道教名山,後句說的是丫髻山的石碑和盧溝橋的獅子一樣,多得數不清。這足以說明丫髻山建築的輝煌。
丫髻山古建始建於唐初,歷經遼金,盛於元明,清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鼎盛,距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過去,丫髻山山上山下遍佈道觀廟宇,廟會活動冠蓋京師,曾是京東享有盛譽的道教文化聖地,該景區是一處集自然風光和道教觀院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正是:
大唐道士結仙廬,丫髻始有盛名出。
碧霞元君眾生佑,京畿福地降洪福。
10.掛甲峪
掛甲峪村位於平谷北部山區大華山鎮鎮域內,南距平谷城區20公里,西經大華山、官莊路口距北京(東直門)75公里。區域總面積5.5平方公里,東南高、西北低,主峰老官頂海拔623米,區域內兩側大山尤如兩條巨龍從村西北口蜿蜒東南向直達主峰兩側,形成二龍戲珠之勢,整個村莊就坐落在龍的懷抱中。2006年獲北京市「最美鄉村」的提名。正是:
昔日六郎掛金甲,今朝山莊披紅花。
人間仙境生態村,閑來小住是君家。
11.將軍關
將軍關是萬里長城北京段東端的第一關,是北京僅存唯一一座明代石長城。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明隆慶三年(1569年)經邊總督戚繼光重修。石長城已走過了600多年的滄桑歲月,經歷了歷史和新時代的變遷,站在長城的城樓上彷彿還依稀感受到當時戰士們金戈鐵馬誓死保護疆土地喊殺聲。正是:
萬里長城將軍關,北京東段起金山。
名將鄧宋曾駐此,如今舊村換新顏。
12.玻璃台
玻璃台村位於平谷區鎮羅營鎮的東北,鎮羅營石河的發源地,該村屬於山區村,距北京東北部77公里,平谷城區北部37公里處。它是平谷區旅遊試點村之一,全村67戶,230人,村域面積7.45平方公里,因村民歷史上居住在台地上,台地上又曾生長著茂密的玻璃樹而得名。由於特有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域內獨特的氣候,冬暖夏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負氧離子7級(極有力)。年平均氣溫較北京市區低5—6度。冬無風、夏無蚊,有天然空調、天然氧倉之美譽。正是:
平谷首峰東指壺,壁立千仞燕山出。
生態新村玻璃台,旅遊富民春風舞。
13.老象峰
老象峰位於平谷城西北25公里,因景區內有天然老象巨峰而得名。老象峰景區內森林茂密,山崖陡立,百花爭艷,樹種多樣,更有縱橫交錯的古藤纏繞其間,原始古韻令人心曠神怡,多處別具特色的景觀點綴其間,奇趣盎然。正是:
桃花園里有奇峰,母子雙象自天成。
寂寞修行千萬載,只緣綠谷無紛爭。
14.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平谷城東南,不足五公里的東高村鎮。東高村鎮有個東高村,它就坐在東高村東南500米的泉水山上。文峰塔不僅是平谷境內唯一脫離佛教而建的古塔,也是平谷境內沒有遭到破壞,現在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塔。正是:
臨泉古寺文峰塔,倖存至今有佳話。
清泉曲流九十九,白鴿舞動賦文華。
15.青龍山
青龍山風景區位於平谷區東高村鎮大旺務村,距市區僅60公里。交通便利(京平高速建成後驅車半小時即可到達)。景區內設有北京漁陽國際滑雪場、生態園餐廳等。正是:
青龍山上舞玉龍,祥雲瑞雪織彩虹。
漁陽國際滑雪場,大旺生態奪天工。
16.軒轅台
軒轅台位於平谷區城東北7公里的漁子山上,山上有大冢,世傳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陵。《史記·五帝本紀》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2003年12月,經鄒衡、王宇信等18位專家實地考察,確認平谷區山東庄村的軒轅陵既是中華始祖黃帝之陵。
漁子山自西北而東南,九峰連珠,如巨龍橫卧,有九溝自北而下,形成這里九水歸一的景象。素有「九龍口」之稱。軒轅陵便坐落於山水環繞的大岡之一,居漁子山的中心。它北依群峰,南對盤岳,下鄰泃水,上仰碧蒼,俗稱軒轅台。墓陵山上,建有軒轅廟。當地百姓將黃帝成為軒黃爺,流傳著許多有關軒黃爺的美麗故事。正是:
始祖遺跡軒轅台,華夏子孫祭祖來。
求古尋根到平谷,漁子山上看龍脈。
㈥ 北京市雅吉手錶廠利用網上招聘代理加工表帶為幌子,騙取別人的錢款,請大家注意。
北京; 地形 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東靈山為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
氣候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寒冷乾燥,春、秋短促。2007年全年平均氣溫14.0℃(北京市氣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極端最低-27.4℃,極端最高42℃以上。全年無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常有暴雨。曾經北京及華北春季多發沙塵暴,市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為246天(2007年),比上年增加5天,佔全年總天數的67.4%。
簡介 北京市(Běijīng Sh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13]。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市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以市區人口數相比,北京為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不列顛網路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景點
廟宇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布京城,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於元朝,「胡同」一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經調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廟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里;最短的胡同,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而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現在已經成為北京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圍出一個院子,院子的外牆又組成了胡同的邊牆。院內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為廂房,除大門外,沒有窗戶或通道與胡同相連。四合院里寧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民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來北京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只有在二環路里還有兩片較完整的四合院區。
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鍾鼓樓,長約7.8公里。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 端門, 午門,紫禁城, 神武門,景山, 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鍾樓。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布。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而近年來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 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皇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或七座)、內城城門九座、外城城門七座,在民間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清朝滅亡後,北京城池逐漸被拆毀,除宮城保留較好外,現皇城城門只有天安門被保留,內城僅存正陽門、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以及崇文門一段殘余城牆,外城則完全被毀,只有永定門被重建。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盧溝橋)、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液秋風(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北京地區八景的說法最早見金代古籍《 明昌遺事》,此後歷代方誌包括《 宛署雜記》(明)、《 宸垣志略》(清)等對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與之後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訂了燕京八景的說法並下旨建造御書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觀和描述才固定下來。
北京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演出、國際性的展會等一應俱全。京劇被譽為中國的「國粹」,有二百餘年的歷史,華麗的戲服、動聽的唱腔、百變的臉譜,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中國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湖廣會館、老舍茶館、中國京劇院、梅蘭芳大劇院、保利劇院等都常有傳統的京劇演出。北京的夜生活同樣豐富多彩,後海、三里屯、南鑼鼓巷酒吧一條街就是很好的去處。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一座座青瓦灰磚的四合院之間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最具特色的是什剎海的胡同游,坐上風鈴叮當的三輪車,穿過蜿蜒曲折的胡同,走進迷人的四合院,會讓人真正領略到老北京的風韻。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有6處世界遺產、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遺產
故宮博物院(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長城(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天壇(世界文化遺產,1998年)、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1998年)、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
民族特色 北京包含全中國56個民族。[9]其中漢族佔95.7%,回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的人口均過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共有少數民族人口58.5萬人,佔4.3%;其中居住在城近郊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為41.1萬人,佔在京居住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70.2%。在北京市18個區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分布最多的三個區縣分別是朝陽區(11.5萬人)、海淀區(10.1萬人)和豐台區(4.9萬人)。
拉薩 地形 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北高南低,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薩以北100公里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納木錯,山頂最高處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里,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兩省區天然分界線,也是青藏線109國道的最高點。
「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為「靈應草原神」,由此可見藏民對它的崇敬相希望。這四座山峰及其周邊地區曾受到強烈的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較為陡峭的山嶺,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異常。山勢筆直,險要壯觀。
葯王山
葯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匯集在葯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線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葯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
葯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歷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掛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米拉山
米拉山途經墨竹工卡縣。米拉山高達4700多米,聳立在拉薩之東,米拉山對於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來說,雖然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山體,但它卻和南部的布達拉山構成了一條南北向的分水嶺,橫於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對拉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未或節假日,成群結隊的拉薩人或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帳篷,或釣魚、或戲水、或沐浴,喝著酥油茶,吃著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拉薩的燦爛陽光與閑情逸致,很像漢族的野炊。
拉薩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屬於融雪和隆雨類型,水量的大小隨著溫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變化。
拉薩河流域內大部分為山地,山峰高聳,坡度陡峭,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念青唐古拉山脈必育有規模不大的現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發源於冰川,左岸支流大都發源於湖泊或沼澤。
拉薩河在林周縣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縣河谷變寬闊,寬約1—1.5公里,開始有河心漫灘出現,漫灘上植被良好,該段河道較規正,兩岸分布三級連續的階地:三級階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長著茂盛的草類,是天然良好的牧場;二級階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一級階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開墾成耕地。
沿河兩岸是河谷沖積平原,寬度達1—10公里,耕地面積約57萬畝,這些地區,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質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糧食主要產區之一。
氣候 拉薩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委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稱。
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相對而言,3—10月份氣候溫暖而濕潤,是西藏最好的旅遊季節,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節的開始。
簡介 郵政編碼:850000
區號:0891
英文名:Lhasa
漢語拼音:Lasa
車牌編號:藏A
拉薩市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佔87%。
「拉薩」在藏語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徵。早在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兼並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後,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惹薩」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築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盪漾著桑煙。在這里,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彷彿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北部當雄全縣和尼木、堆龍德慶、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區鄉屬藏北草原南沿,水草豐美,牧業興旺,盛產牛羊肉類、酥油和牛絨、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薩河谷,南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為西藏較好的農業區之一,盛產青稞、小麥、油菜籽和豆類,「拉薩一號」蠶豆更是飲譽中外的良種。拉薩周圍具有經濟價值和醫療作用的地熱溫泉遍地,堆龍德慶縣的曲桑溫泉、墨竹工卡縣的德中溫泉享譽整個藏區。
拉薩市區地處河谷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景點 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旅遊景點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祿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薩清真寺、曲貢遺址、西藏博物館、葯王山、直貢噶舉派寺廟群等,主要商業區有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薩百貨大樓等。
民族特色 拉薩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全市市總人口474499人。其中:城關區223001人、林周縣50895人、當雄縣39169人、尼木縣27375人、曲水縣29690人、堆龍德慶縣40543人、達孜縣24906人、墨竹工卡縣38920人。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42萬人。
藏歷新年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1027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族人民從藏歷十二月份就作過年准備,這時家家戶戶開始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到了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農歷初一,為藏歷新年的第一天,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各家派人到河邊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吉祥水,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
宗教節日
牛王會:調牛節是藏族民眾對牛在農業生產中重要地位的認識,他們在日常 勞動中培養出對牛的濃烈情感,從而出現了大量的牛文化現象,他們視牛為神,以牛為獻祭 神靈的最佳犧牲,於是牛王會也就出現了。牛王會從農歷八月十五日開始,一般延續十多天,有時甚至歷時一個月之久。人數常達千人以上。在牛王會期間,人們請黑叭(巫師)念經、吹氂牛角、宰殺數十頭氂牛或上百隻羊,狂歡濫飲,無比熱鬧。由於牛王會耗資巨大,所以近百年來這種大 規模的牛王會僅舉行過一次。參加牛王會的成員都具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它還屬於祖先崇拜的文化節日之列。
傳昭大法會:是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屆時拉薩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薩大昭寺。此法會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在拉薩舉行的祈禱大會而延續下來的,並舉行格西學位考試,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來朝佛。此後,規模不斷地擴大和豐富,使祈願大會成一個固定的宗教節日,還十分盛行,其規模不亞於剛創立之時,一直到今天。
酥油花燈節
藏歷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後一天,是藏族人民規模宏大、絢麗繽紛的酥油花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拉薩八廓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擺滿有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形象,還有木偶表演。花燈點燃之後,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西藏各地方官員、群眾也趕 來看花燈。夜間,郊區農人進行載歌載舞,對歌比賽,有時延還續幾天才能結束,這是拉薩最熱鬧,最快活的節日。
薩噶達瓦節
藏歷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成道及圓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藏歷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語就稱之為「薩噶達瓦」。每年的藏歷這一天,藏族男女身著 節日盛裝,按照他們的傳統習俗,成群結隊地匯集在雄偉的布達拉宮背後的龍王譚舉行這聖大的節日,經過長期發展,薩噶達瓦節逐漸演變成為藏族人民春夏遊園和預祝農牧業生產豐收的群眾性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有的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有的擺上青稞酒,酥油茶,全家歡歌笑語,小憩於湖邊。接著,藏族青年們圍成圓圈,踏地頓節,歡歌而和。現拉薩市 藏戲團及其他文藝團體也來進行文藝演出,為節日助興。
沐浴節
藏歷的七月上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種傳統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這時,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藏族 沐浴節要進行五六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鎮還是鄉村,農村還是牧區,人們攜帶帳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沐浴節是藏族人民民間文化的傑作,它跨越時間長,流播地域廣,直到今天還充滿著勃勃生機和活力,還吸收了大量的娛樂文化,從而使當今的沐浴節,演變成一個集宗教、娛樂、健身、社會教於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節日。
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雪頓」的意思就是酸奶,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藏傳佛教格魯的規定,每年的藏歷六月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以免踏傷小蟲,到藏歷七月一日解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准備好的酸奶敬獻。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節日期間,藏族人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相攜,背著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有的還搭起帳篷,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青稞、菜餚等節日食品湧入羅布林卡內,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還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研討,經貿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場面更加熱鬧非凡。
賽馬節
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餘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賽馬節」,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您久的歷史。
「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人民一年一 度祝農業豐收的節日。「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音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
「望果」節廣泛流行於西藏農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過「望果」節,其他地方也有,但節日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圍是半農半牧區,稱為「 幫桑」,即吉祥草地,時間差不多,都在莊稼黃熟,准備開鐮之前舉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望果節。望果節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現象,關於它的來歷、儀式、地或性特色多姿多彩。
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舉著標語,有的敲鑼打鼓,唱著歌曲和藏戲,有的抬著毛主席像,繞地頭轉圈,繞圈後,人們攜帶帳篷,青稞酒,一邊說古道今,一邊狂歡暢飲,有的還舉辦傳統的賽馬、射箭、賽氂牛、騎馬拾哈達和歌舞、藏戲比賽。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貨,收購土特產品。望果節過後,開始了緊張的秋收播種。
昆明 地形 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
氣候 昆明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6℃。
年極端氣溫最高30.4℃,最低-7.8℃。
由於溫度、濕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所以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昆明「春城」的美譽由此得來。
昆明日溫差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1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這個時候前往,建議遊客最好帶件風衣。
簡介 昆明(Kūnmíng),雲南省省會,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建城史兩千四百餘年,年接待旅客2735萬人次,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昆明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雲貴高原中部,城區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南達中越邊境250千米,西抵中緬邊境395千米,西南至中老邊境300千米(直線距離),是中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及國際旅遊城市之一。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百花盛開,氣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城區溫度在0—29℃之間,年溫差為全國最小,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景點 ·大觀樓 ·雲南民族村 ·圓通寺 ·曇華寺 ·海原寺
·西山-龍門 ·筇竹寺
·滇池 ·大觀樓 ·九鄉風景區 ·世博園
·石林風景區 ·翠湖 ·圓通山
·金殿風景名勝區 ·昆明黑龍潭 ·玉龍灣·雲南陸軍講武堂·轎子雪山
風土人情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民族特色 昆明市人口以漢族為主,佔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依次是苗族、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諾族、獨龍族和德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