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東不西地跨南北是個居中的位子,但實際上安徽是從南到北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地理經濟單元,一個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此地以阜陽為中心,是傳統的中原地區,面積很大,一直以來以農業為經濟發展的重心,計劃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勞務輸出的重要地區,但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個是淮河和長江之間的江淮地區,此地以合肥為中心,積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國後由一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總量才超過省內的蕪湖,現在雖說是安徽的經濟重心,卻是靠舉全省之力硬拉上來的,安徽大量的資源被用來投資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產業發展就被拉了後腿。一個是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地形復雜,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積狹小,但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區,在安徽GDP中佔了很重要的比重,此處以蕪湖為中心,但因離南京太近,經濟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個說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個地區形成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整個安徽的經濟建設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個地理單元實際上形成了三種不同地域文化,單從口音上講皖北地區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區則是江淮官話,皖南地區主要是徽語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吳語,這完全就是三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實沒太多認同感,皖北學生到皖南來剛開始都很不適應。合肥和蕪湖長期以來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慣,蕪湖一直認為自己省會的位置被合肥搶了,要造反,合肥則是要鎮壓。( 建國以後以曾希聖為書記的安徽省委就沒有考慮過安慶當省會了,但是在蕪湖和合肥當中糾結了好久,比較傾向選蕪湖當省會,並向中央打了報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視察,給曾希聖一封信上寫:「 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驕傲,以為如何?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會地位。所以說蕪湖人一直認為合肥搶了蕪湖的省會)。 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合肥對皖南等長期以來經濟發達地區的控制力之薄弱。從交通來說自從鐵路發明之後,水運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極大宗貨物還靠水運外大部分運輸都依靠鐵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處於鐵路交通末端的老省會安慶越來越難以成為省會。而安徽鐵路運輸之糟糕是難以想像的,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等干線鐵路要麼繞開了安徽要麼擦著安徽過,並未將省內的幾個重要城市串聯起來,鐵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鐵路,皖贛鐵路,寧蕪鐵路,這幾條鐵路還並未連在一起,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蕪湖長江大橋修通之後安徽南北鐵路才連為一體,只到現在安徽大部分鐵路還未進行電氣化改造,路上跑的是東風機車,運力非常緊張,實質上安徽一個地處南北交界過渡的地區成為了中國鐵路交通的支線末梢地區,這極大的制約了安徽經濟的發展。【來源:網路】
② 為什麼安徽很窮
窮自然有窮的根源,富自然有富的理由
安徽地理位置相對對沿海稍有閉塞,這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制度不夠健全、管理不夠檔次、待遇較低難以吸引和留住大量高端人才;我在江蘇工作過,在安徽也工作過,感覺安徽的政府服務機構的管理、水平、效率、精神面貌就明顯不如江蘇;
相對落後的管理制度不利於更好、更快的發展,所以就要差一些;破處一些官僚、落後的思想也不是朝夕所能辦到的;
③ 為什麼安徽靠近東部,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還那麼窮
就算是徽商也不是利用本地的資源去經商,比如北上販鹽的。安徽地理位置也不算多好,所以沒沿海富有是合理的。安徽這塊地上說礦產,淮南淮北有那麼點,說莊稼,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時代,農民日子也不好過,莊稼都給荒掉了,而且糧食的都是低利潤賣給國家。外出打工才是王道啊。
安徽何時能有把糧食資源轉換成高利潤產品的生產方式出現,何時才能富起來、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④ 安徽經濟狀況為什麼這么差
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差,底子薄。比較富裕的省就是江蘇和廣東。江蘇在長三角底子厚位置好上海更是遠東的經濟中心,廣東更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又在珠三角於香港澳門非常近。除了安徽內地的一些身份都差不多,比如貴州,雲南,廣西。西藏,甘肅,寧夏。
1、地理原因,安徽沒有海岸線,沒有明顯的資源優勢,正好處於一個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經濟區域。
2、歷史原因,沒有中原中心地的人文優勢,沒有江南多年的水鄉優勢,有沒關中的帝王優勢,戰爭的重點照顧區;著名的淮商從是的是國有事業,新政府成立,經濟體制改變,打擊巨大。
3、人文原因,沒有保護紅色歷史人文意識,歷史積累基本破壞。
4、人才流失,官員們身居高位,眼界高了自然會將自己的主要資本放在有盈利的地區;一般人才都是省外發展。
5、經濟意識落後,外出打工回來只知道蓋房娶媳婦。
6、起點太遲了,新世紀初才重視起城市化發展,一片農村意識,信息適應性太弱了。
⑤ 安徽省地理位置也不算太差,可為什麼這么窮呢
呃,幾百年來一直以農業為主,這幾年因為沿海發展和農村勞動力過剩,大部分出去打工了。加上沿海開放沒有分,西部開發沒它事,中部崛起還是沒有安徽,造成它始終沒有發展的機會。因此人才流失,並且區域交通並不是太發達,所以比較貧窮。
⑥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呢
純屬個人觀點,說幾條自己的看法,不服請勿辯。
作為安徽人,首先是對安徽的地理位置:所謂「華東六省一市」之一,卻納入中部「中部崛起」的國家戰略,尚不知可惜可悲。。作為一個內陸省份、農業大省,安徽省的戰略定位一直以來是重要的戰略緩沖區——沿長江溯流而上,上海、蘇州、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大都市,一旦外敵入侵,bulabula詳細請參考各政策方針指導,在此略去不表。據說是因此戰略上考慮要作為緩沖地區。安徽的鄰居們:
1、山東,特指棗庄等地,此處可以把徐州拿進來一起討論下,因為皖西、皖北大部分方言大多相通,眾所周知,蘇北魯南也不富裕,幫不了什麼大忙,基本處於人口集中的農業區,沒什麼大工業;
2、河南,與皖北皖西相鄰,豫西南相對河南省平均水平也大多貧困,此處輕拍;
3、湖北,與皖西相隔大別山區(鄧爺爺千里躍進的地方),兩側有紅安、金寨兩個將軍縣,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眾所周知;
4、江西、浙江,基本山水相隔,而且贛北浙西的發展環境不見得比安徽好很多。
5、江蘇,這里恐怕是以上觀點里最為有疑惑的,蘇南與皖南毗鄰,為何涇渭分明,以致很多筒子們百思不得其解。建議大家有機會坐次上海到合肥的列車,從上海出發後,江蘇一路越來越少工廠,越來越多農田。所謂蘇錫常鎮,依次向西經濟水平也依次遞減,南京也是近年來極力發展大城市才建設起來的。加上安徽省內發展也是極不平衡,皖西皖北平原地多人多,皖東、皖南山多地少,人口也不見得多,於是造成蘇南、上海大部分打工前來的農民工基本來自皖西、皖北,皖東基本橫斷其間。交通:遠比北方差,近幾年的幾條線路才使得一些縣市有了火車,往來多靠大巴,公路建設又極差,所謂地理位置好的優勢並不凸顯。人口:人口大省,6000萬人口,年高考人數幾近50萬(本人07年高考56萬大軍,近年來聽說略降)。合肥號稱高校200餘所,真正知名僅科大一所。200所高校的共通之處,畢業大多去了長三角。進入全國排名前十的人口大縣,一半在皖西北。人多口雜,教育跟不上,當年著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蘇明娟也是出自安徽。由於諸多原因,聚集安徽打工者最多的長三角地區,安徽人的口碑普遍是較差的。高曉松說過,安徽地分南北,風俗人情差異極大,基本格格不入。語言也差異巨大,據某觀察從北到南唯一一個共通的字「照」(行、好之意)。吃的比較通行的是臘肉(冬季),淮河以北麵食為主。近些年來,隨著合肥、蕪湖等的大規模發展,也可看到了一些現代化城市應該具備的配套設施,高鐵、地鐵……極大便利了外出工作生活。
⑦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主要還是靠第一產業發展,工業不多,旅遊業也少。另一方面國家不重視,地處「中部」地帶。
⑧ 安徽最慘城市,地理位置優越,為啥下屬四縣卻都是貧困縣
每個城市都會有貧窮和富裕的地方,因為發展不一樣,所以在每個地區都會產生一些貧富的差距。對於貧富的差距也是要依照當地的經濟來評判的,經濟好那肯定不會貧窮,若是一個經濟不好,那麼造成的經濟困難,肯定會導致整個城市或者縣城都會非常的貧窮。每個地方都無法做到。貧窮和富裕之間的經濟關系都做到均衡。
宿州市的四大貧困縣是在當地出了名的貧窮,這四個縣城也占據主要的位置。這四個縣城分別是,碭山縣、靈壁縣、泗縣、以及蕭縣。雖然在宿州市擁有四大貧困縣,可是自當地擁有一些旅遊的著名景點。例如,樂天園,和五柳風景。所以,雖然安徽的宿州市雖然窮,但是富裕的地方還是有的,只是無法做到均衡而已。
⑨ 安徽地理位置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太平天國前,徽商還是比較有名的,由於移民等原因,安徽人口稠密,地少人多,導致很多人外出經商,主要通過經營茶葉、鹽業等。太平天國後,由於戰爭破壞嚴重,徽商逐漸衰落,被江浙一帶的門閥超過。
而改革開發以來,中國主要是通過沿海的開放開發為突破口,安徽雖然沿江,但非沿海,節奏上就落後一拍,其實不要說是安徽的蕪湖、馬鞍山,就是靠近安徽的南京,貴為民國首都,改革開放後,GDP也一直不如改革前沿的無錫和蘇州。
不過你也不用灰心,現在形勢漸漸向內地轉變,徽商也逐漸復興。
當然我只是簡單分析,其實具體分析的話,還有一些人文、政策上的原因,就不具體說了。
完全手打,期盼錄用。
⑩ 為什麼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卻發展不起來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安徽的地理位置到底好不好。
從地形上看,安徽全省整體上是皖南多山、皖北多平原。皖南地區多山地的地形,不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皖北地區雖然多平原,但大多數地區處於 歷史 上水患頻發的淮河流域以及黃泛區,這些地方以鳳陽為代表,十年倒有九年荒;只有長江兩岸的沿江平原地區才勉強算得上是魚米之鄉。
從地緣上看,安徽雖然毗鄰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卻不是長三角經濟區的核心區域,這樣的一個位置,導致安徽省既不能像蘇南地區那樣得到上海這個龍頭城市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又被上海、南京、杭州超級發達的國際性大都市的虹吸作用帶走了寶貴的人才等資源。
從交通上看,在很長一段 歷史 時期內,安徽省除了津浦鐵路沿線地區和長江水道沿岸地區以外,其他地區長期被邊緣化,這種邊緣化即使合肥這樣的省會城市也不例外。
從產業上看,安徽省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工業體系也不完整,淮南、淮北、銅陵、馬鞍山等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也是以傳統資源礦產型工業為主,處於產業鏈中的初級的、低附加值的一端。
綜上所述,地理答啦認為安徽的地理位置在很長的 歷史 時期內並不好,特別是放在全國的大格局下,安徽省雖然屬於華東地區卻又不是沿海省份,在地理位置上有著不東不西不是東西的尷尬。因此,安徽省在很長的 歷史 時期內發展緩慢,也是有著內在必然原因的。
對於安徽未來的發展,地理答啦認為安徽省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光明的。首先是高速鐵路網路建設起來後,合肥成了為數不多的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整個安徽的交通面貌已經大有改觀,未來綜合性交通網路會更加發達,地理位置會變得更加重要;然後會我們國家的產業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為安徽發展帶來了難得的 歷史 機遇,越來越多的產業和資本開始在安徽進行布局。
相信安徽省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一、安徽屬於中西部城市,經濟基礎相對落後薄弱,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政策傾斜、資金走向優先發展沿海經濟帶城市,安徽不在此列。國家二次設立自貿區,同樣安徽無份。多次錯失發展良機,一步慢百步慢,你在發展,先起步的城市同樣在發展。而且優先的城市積累了雄厚地經濟資本與人脈資源,精英雲集各大主要經濟發達城市,發展起來更快。二、安徽屬於中西部省份城市只是其發展緩慢原因之一,其二,安徽又有皖北江淮皖南之分。皖南占據長江黃金水道經濟發展圈,經濟毗鄰江淅上海都市群,經濟發展較快。江淮次之,而皖北發展最差。這其中有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陽市含老區的六安市,這幾乎佔了安徽省大半個區域面積,過半數人口。這些城市都屬於老邊窮的城市,而且基本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城市。唯一一個工業城市淮北市,還是依賴煤炭資源發展的城市,目前,煤炭資源枯竭、市場行情不好,淮北市與處於江淮之地的淮南市一樣,都處於經濟轉型克難攻堅階段。加上其他幾個以農業產出為主、工業基礎相對弱項的地級市,經濟發展滯後,這就大大拖了安徽經濟發展的後腿。三、安徽與其他中西部城市一樣,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老邊窮的面貌,國家沒有明顯地傾斜政策,靠自身發展也只能勻速發展,趕上沿海發達地區城市的發展,還要廢一番大力氣,在十年二十年之間也難以趕超。
本人安徽人,對這個也很感觸,所以說說我的看法。首先談談安徽的地理位置。安徽地處華東和中部的交界處,屬於長江中下游,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河水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安徽的地理特徵,江南基本為山區或者丘陵地帶,江淮之間西部為丘陵和山區,中東部為平原。淮北則為平原地帶。在農業 社會 ,應該說還可以說除了部分地區以外算比較發達。但在現在工業甚至第三產業時期,這個已經不佔主導地位,主導地位是交通和 科技 。安徽交通落後,可以說沒有什麼主要交通線經過(近幾年才逐漸修建),同時教育和 科技 這塊也不厲害,鄰省的江蘇湖北、浙江還有沿海的上海完全壓制安徽,人才的流失嚴重。所以其實安徽的地理位置好這只是個假象。
用現在的眼光看,安徽的地理位置應該說不算差,但不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帶,因為路海空,安徽只能占兩個,這對國際貿易來說就有很大弊端。其次,發展不起來還有個滾雪球效應,長三角珠三角越來越發達,吸引的人才和資金越多,就可以更多力度發展基礎設施和教育,等等。而安徽省,窮,交通不發達,知道前些年國家出台各種政策,才把路修的更多,引進了一些投資商,然而由於基礎設施不發達,交通還不是很便利,所以吸引力不夠,發展不是特別快。所以與鄰省差距還是很大的。
最後說一點個人覺得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國家政治因素,在沒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時,想要發展快,就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譬如設特大城市,或者直轄市這樣的。
12月22日更新
現在最新的一些信息讓我們感覺的安徽將在近幾年復制一部分江浙滬2000年左右的發展腳步,安徽承擔的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任務了,也就意味著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污染高排放產業)正不斷進入安徽,而高精尖的產業留在長三角了,這也是反應了一個現實,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只能靠一些特殊的契機來反轉。
我告訴你安徽為啥發展不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夜郎自大,好高騖遠,死要面子活受罪。
打個比方,皖南的那幾個市,其實經濟發展也就那個樣子,拿到江浙滬一比連泡尿都不如,但是,他們就覺得自己在省內有優越感,看不起皖北,看不起皖中,看不起合肥。實際上也不優越到哪去,但是他們就覺得自己優越。
再比如皖北那幾個市,人極其要面子,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漫天要價。本來就窮的叮當響了,還這樣搞,美其名曰,我們是要面子的人。
再比如合肥,近些年來縱向對比是發展了,但是橫向一比呢?還是那副慫樣。但是合肥人不這么認為啊,他們認為自己是霸都啊。
好了,你覺得安徽還有什麼希望。
如果仔細研究全國GDP排名,就會發現,經濟最發達的幾個省,省內除了省會之外,其它城市也不會太弱。
而安徽就在於,省會合肥不太發達,其它城市則更弱。簡單說,江蘇的蘇州、無錫和南京加起來就超過安徽全省的經濟總量,其最發達的城市不是省會南京,而是蘇州。而江蘇最弱的城市宿遷,放在安徽也能排第三,僅次於合肥和蕪湖。
此外,經濟總量最高的廣東省有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有經濟強市東莞和佛山。山東有青島和濟南,其它城市比起安徽也是不弱。而一直被嘲笑很窮的河南,雖然鄭州經濟也不是太高,但總體水平也要高於安徽。
而安徽全省沒有一個全國經濟二十強城市,更重要的是除了合肥和蕪湖外,其它城市GDP都在一兩千億徘徊,這樣經濟總量如何能高?如何能發展起來?
蘇州GDP17319,南京11715,無錫10511,這三個城市加起來,都要遠遠強於安徽全省。一個蘇州,可以超過安徽除合肥和蕪湖外所有城市,這才是最致命的。
安徽人口人才都流失到了像江蘇這樣的發達省份,江蘇省的GDP也有安徽人的貢獻。如果以安徽人在全國創造的經濟總量來算,安徽排名並不低。所以,安徽能留住人才,就有了希望。
所以,整體較弱的情況下,抱團取暖才是王道。安徽必須大力扶持合肥、蕪湖和蚌埠三大中心城市,才能有效帶動皖南和皖北其它城市快速增長。
歡迎關注堅果旅行,獲取更多有趣實用干貨知識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謝邀。
1.地理位置
安徽的地理位置雖然是靠近長三角沒錯,但是並不是那麼近,離上海比較遠得不到惠澤,整體是遠不如蘇南、浙北甚至是蘇北的發展的。
2.地理和氣候條件以及交通水平
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也是明顯限制了安徽的發展。安徽多山區,著名的黃山就在安徽省,這也就導致交通不是很發達,和隔壁的江蘇比,高速公路、鐵路都遠遠不如,更不要說江蘇還有大范圍的沿海地區。
氣候條件上,安徽更多是受到淮河影響。
淮河流域的影響是:要麼旱要麼大水。毫不誇張!承接黃河,導致任何的凌汛啊、斷流啊都可能導致淮河出現大的問題。所以無論是旱還是大水,都會非常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
3.人才建設
周遭有南京、杭州、上海,甚至遠一點有青島、長沙等城市,這讓安徽四面楚歌,很難在現有局面下留住人才。這就是一個負面的惡性循環。
4.工業基礎相對薄弱
整個安徽工業相對比較薄弱,且體系也不完整,不多元。淮南和淮北也基本以傳統資源型的礦工業為主。處於產業鏈的初級環節,是現在的經濟建設里被摒棄的。
但是,安徽的未來是可預期的好的。尤其是合肥成為了高鐵樞紐,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基礎。
地理環境和所處位置是經濟發展的加分項,但不是主要和核心因素。要論多山,浙江的山比安徽多,要論淮河水患,地處淮河下游的蘇北比安徽發展的好。沙漠缺水強力環繞,照樣能發展出強國以色列。茫茫冰原氣候苦寒莫如芬蘭。
決定經濟發展的說到底還是人,舉個例子,把浙江人整體遷入安徽,把安徽人整體遷到浙江,不出三十年,安徽絕對超浙江。
發展不好就賴這兒賴那兒,那絕對是發展不起來的。
安徽的發展必須三點一線,現階段只能這樣,蚌埠,合肥,蕪湖這三個地區。貪大,貪廣,貪自私(只顧注重發展合肥,不是戰略家地省領導)都不能趕超東部沿海地區。再者,安徽人小農,小市民,小心思太多,太多,太多。自私,自大,剛起步一點成績就全世界吹牛,總之,一個省的發展與人文素質有特別大的關系!
安徽位於長江中下游,分淮北江淮之間沿江江南三個區域,省會合肥位於省中心,十六個地級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安徽定型發展農業,一九八0年大包干農業生產責任制,就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試點向全國推廣的,當時安徽是農業省的一面旗幟。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旅遊 產業銅礦業產鋼鐵產業煤碳產業資源豐富。境內黃山市有黃山,池州市有九華山,安慶市天柱山,六安有天堂寨景區,銅陵馬鞍山淮南淮北銅礦鋼鐵煤碳產業經濟一直超前,現在淮南淮北煤碳資源枯絕了,經濟也落後了許多。一個省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安徽在改革開放時轉型發展輕工業鄉鎮企業,安徽經濟也會有很大提高,四十年來一塵不變發展農業,忽視鄉鎮企業經濟怎麼能增產。華東地區六省除江西安徽兩省外,其他省都是轉型輕工業和鄉鎮企業讓GDp提高的,安徽在中東部省份位於十一位,比西北省份略高(大西北省份因地理條件限制了發展,有理可原)。而安徽地區華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經濟發展落後就是不應該。安徽有人口七千萬,近些年安徽有許多剩餘勞動力,背井離鄉到蘇浙滬經濟發達地去務工掙錢,阜陽市農民工最多,其他市也有不少,如果安徽經濟好,農民工還要到外省去就業嗎?現在安徽省集全省之力發展壯大合肥,以輻射拉動淮北沿江地區經濟發展。一個省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安徽經濟薄弱,其他地級市除蕪湖略好外,GDp與周邊蘇浙地市比差距很大。安慶市前不久學習江蘇海安經濟,在外招商引資發展壯大自己,望其他市也要自力更生招商引資,開拓市場搞活經濟,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安徽各市才能快速崛起,不能指望省會合肥能帶動各地經濟發展,合肥現在也是在發展階段。(僅供答題)。(作者:何滿貴)。
感覺就是安徽沒趕上好時候,既沒趕上東部開放,也沒有中原的支持,有一句很常見的話,「皖人治國,無人治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