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在近代史上的崛起應該怎麼解釋
關於近代史上英國崛起的原因,有很多說法:
教科書上說,牛頓力學等近代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英國的進步,並引發了工業革命、圈地運動,工業革命讓英國一飛沖天。
英國精英說,英國的崛起得益於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就是保護個人思想自由,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等。
很多曾留學西方的中國學者說,「大憲章」等法律對王權的限制,保護私有產權,海洋型國家,休謨、霍布斯、洛克等英國哲學家的貢獻等。
歐洲文明並非原生文明,它是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
地中海文明包括環地中海的所有古文明,除了古羅馬、古希臘,還有包括今天的西亞和北非(古埃及、古巴比倫、亞述、波斯等)。
在近代史之前,歐洲文明與西亞、北非在文化上一直是存在相互影響的,並且是西亞、北非對歐洲的影響更大,歐洲對西亞北非的影響較小。
今天的人之所以把歐洲與西亞北非區別看待,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不一樣,以及歐洲人的的刻意與中東劃清界限。
除去宗教因素,歐洲與中東在人種和文化上其實比較相似,尤其是地理上相鄰的地區。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英國的崛起並不只是英國人自己的功勞,外部因素也很重要。英國的崛起與地中海文明有很深的關系。
㈡ 英國強盛 原因
首先,英國位於大西洋東岸,地理位置優越。在封建的都鐸王朝時期,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實行開明的政策,為資本原始積累奠定了基礎,並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斯圖亞特王朝統治下的17世紀,英國爆發了近代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注意,這是一個社會性質的變革,從落後的封建制度一躍成為資產階級掌權的國家。之後,經濟上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軍事上打敗荷蘭與法國,成為殖民霸主,建立起資本主義「世界工廠」,殖民地遍布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
㈢ 英國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崛起的原因條件和過程
當我們把我們的話題界定在」大國崛起」的這個范圍上的時候,關於這個話題的兩個爭論立刻就會出現:什麼是大國以及崛起的真正的本質是什麼.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本文探討英國崛起的因素的前提.一、大國崛起的一般性假設1、權力是衡量大國的最重要的標志。對於這個假設我們還需要界定什麼是權力。在國際關系中關於權力的爭論是可以追述很久遠的,首先是現實主義者把權力傾向於軍事力量,新自由制度主義者則認為權力是一個行為體促使其他行為體做他原本不會做的事的能力,特別是新自由制度主義者的代表人物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在他們和合著《權力和相互依賴》中明確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權力傾向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綜合國力」即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外部的影響力的總和。2、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崛起是指一個國家持續性的獲得地區性或者是全球性的霸權和影響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內部的力量那麼它在世界的舞台上肯定是沒有影響力的,也就談不上崛起。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崛起的過程,金和銀像水一樣的流入最後又像水一樣的流出,國內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這樣的國家的崛起肯定是有特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歷史機遇,這樣國家即使是崛起了那麼它的崛起也肯定是不持續的。3、最後,筆者認為是一個國家內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外交政策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的因素。沒有一個合理的外交政策就不會是國內的各種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應有的作用,也不會使國際形勢促進國內的發展。比如,中國的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和中國近代的屈辱有著密切的聯系;二戰前期,各國的綏靖政策對二戰的爆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外交政策的不恰當不合理會是一個國家喪失重要的發展時機,有的時候甚至會造成國家和民族的災難。二、關於英國崛起的分析(一)英國崛起的國內因素的分析既然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從其內部探討其崛起的因素.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軍事學家、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馬漢《海權論》中寫的特別的確切: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即用不著被迫在陸地上奮起自衛,也不會被引誘在陸地上領土擴張,那麼由於其面向大海的單一性,相對於四周是陸地的國家就具有了一種優勢,英國相對於法國和荷蘭就具有這種優勢。英國由於距離歐洲大陸不進不遠,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紛爭自由的進行國內的發展,可以自由的進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著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英吉利海峽,種種優勢使得英國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2、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以使英國保持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可是實現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不至於使國家的政策隨著政治動盪的環境朝令夕改。英國最早確定了憲政制度,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被稱為「議會之母」,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穩定為國內的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以外,英國具有島國的特性,推行漸進、連續的政策,注重慣例和傳統,形成了一部不成為的憲法。正是這些特性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激進的變革。3.國內積累、重商主義、殖民地。英國從一個小小的島國最後發展成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的過程。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完成了工業革命,國內積累了大量的工業產品,同時由於英國國土的面積狹小,資源短缺,迫切需要廉價的原料產地和廣闊的商品市場——殖民地。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經濟的發展觀念很快的由貨幣平衡論發展為貿易平衡論,由赤裸裸的掠奪金銀轉變為通過貿易交換商品來獲取經濟增長。於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商,開放殖民地國家的市場,與英國可以進行自由貿易。(二)英國崛起的外部因素及其外交政策的分析.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決不屑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頭等角色,而一定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獨一無二的因素。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馬漢在其代表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這樣寫到:「英國的主宰地位主要是因為由於它能作為爭執中的第三方,作為一個平衡器起到一個決定因素的作用,英國之所有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島國的位置大大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使之集中精力發展工商業,避免戰爭的滋擾。」這與國際關系理論中進攻性現實主義米爾斯海默在其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英國和美國在國際關系中都扮演了一個「離岸平衡手」的角兒。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英國史學家塔斯布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歐洲不論上演什麼悲喜劇,均勢是永遠的鑰匙。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主要表現為通過維持和左右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集團互相制約和抗衡,避免歐洲陷於任何一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支配和控制下。在局勢相對穩定或不明朗的情況下,英國對歐洲事務盡量保持「超脫」態度,在均勢遭到破壞或受到嚴重的威脅時,給與抗衡者以支援。歷史上的路易十四、拿破崙法國挑戰過均勢,歷史上的威廉德國、希特勒挑戰過歐洲的霸權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國大陸均勢政策。三、英國崛起的歷史追述16世紀的爭霸。1500年左右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小國揭開世界近代史的大幕,整個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各大洲也開始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1580年西班牙用武力兼並了葡萄牙,繼承了葡萄牙的海外產業和殖民地,短暫的處於獨霸世界海洋的巔峰。英國自知與西班牙力量懸殊,直接與其進行軍事對抗無異於螳臂當車,於是鼓勵民間的力量劫掠西班牙的航船,其中比較有名的海盜有霍金斯、德雷克等。另一方面利用歐洲大陸上的國家與西班牙作對,比如支持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支持法國的胡格諾教派反抗西班牙庇護的法國天主教,在比如在歐洲比較有名的三十年戰爭中,英國讓自己盡量直接出兵介入戰爭中去,同時也支持法國反對西班牙加入的哈布斯堡王朝。17世紀的爭霸。隨著西班牙的衰落,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漸漸地崛起了。英國對付荷蘭主要是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實現的。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主要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規定:凡是運往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都要使用英國的船隻或者是商品生產國的船隻。第三次英荷戰爭,起因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企圖兼並荷蘭,英國於是聯合法國對抗荷蘭。英國主要是在海上攻擊荷蘭,而法國主要是在陸地上進攻荷蘭,後來英國由於國會削減戰爭的經費於是與荷蘭單獨的媾和,並且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於是英法同盟關系破裂。法國與荷蘭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戰爭,英國這在一旁袖手旁觀。18世紀的爭霸。18世紀主要是英法兩國的較量,隨著法國的崛起,英國同樣聯合了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制衡法國。1702年到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英國聯合奧地利、普魯士加入到反法同盟當中去。在1756年到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中英國同樣利用普魯士與法國對陣。到後來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拿破崙開始了對外的擴張,英國積極地組織了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組成七次反法同盟,遏製法國。戰爭結束後,歐洲各國簽訂了有名的《維也納和約》,確立了大陸均勢。可以說,戰爭了法國之後,英國牢牢地掌握住了海洋霸權,並且稱霸了一個多世紀。不管我們從那裡角度來看英國爭霸的歷史,其中有一點是很明確的英國不斷變換著同盟的夥伴和競爭對手,歐洲大陸上的弱小的國家永遠是自己聯合的對象,而那些試圖挑戰歐洲霸權的國家則是自己制衡的對象。也就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㈣ 英國崛起之謎,一個貧弱島國,憑什麼成長為全球霸主
大家都知道在海洋時代的時候英國稱霸天下,當時海洋上的運輸成為了各個國家的主流方式,而英國恰巧是海上島國,他們這個國家得以崛起是借了歐系文明崛起的東風,由於搶佔了人類文明變革的先機,歐系聞名在近代全名崛起,徹底壓倒農耕時代的其他對手,牢牢占據人類文明的高地。
雖然英國的殖民地廣袤,但它對當地的殖民,卻一直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只需要在上層建立統治即可,對基層並不過多干預,甚至都不追求摧毀當地本土政治勢力的統治基礎,而是只要他們臣服,願意跟自己合作,便就滿足。
㈤ 英國崛起的原因是什麼說一下英國的殖民擴張情況如何
英國崛起的原因首先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而且他在海上霸主地位得到了鞏固之後急劇地向世界擴張。
㈥ 英國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崛起的原因條件和過程 Rt
這期間大概是這樣的.
西班牙在16世紀因為政與商的結合最早,而激發了航海之旅,進而成為最強國度.
這時,也是美洲的災難.
接下來,就是17世紀荷蘭,荷蘭對貴族階級清理的更干凈,因為他們是以經貿發展強大的.經貿的前提必須要行政的干凈.
所以,荷蘭17世紀取代了西班牙,可無法打敗西班牙.因為代表的是商旅強大,而不是軍事實力,西班牙是黃金和海域的霸主.
————————————————————
英國,則是夾縫中崛起的國家,當時商道在海陸,英國是有優勢的.因為在俄羅斯和西班牙海陸之間又恰好正對美洲.
這個角度,正好阻礙西班牙和荷蘭的海運經貿.而也因此,英國擁有了先天的優勢,取代荷蘭和西班牙.
英國是悲哀的,因為他有機會統一歐洲,可惜功敗垂成.據說,亞瑟王曾經在羅馬首都登基,如果沒有拿破崙,英國是歐洲無法阻擋的.
————————————————————
英國,採取了多項手段,發展海軍,鼓勵貿易,同時拉攏海運商人,可比不過西班牙和荷蘭.
但英國有個先天優勢,就是新星.他們的容納性最強.
於是,海盜老年需要安息的地方.英國就拉攏海盜,強大的海盜對英國貢獻夠大,可以在英國當貴族,英國與西班牙和荷蘭不一樣.
一個是當時世界的標尺,規矩最多的西班牙.
一個是政策清廉,商業發達,天生敵視海盜的荷蘭.
他們兩者,都無法容忍海盜.會打破他們本身的規程.
英國和海盜合作,劫掠許可.這是從西班牙和荷蘭虎口奪食!海盜搶到的東西,也會賣給英國,可以說價格會比商人更低.也會拉攏更多的商人.
西班牙和荷蘭就很難效仿,因為他們壟斷了幾乎整個世界的商貿,拉攏海盜,等於賠錢,英國需要的只是等待一個時機.而西班牙與荷蘭,如果拉攏海盜,那麼是沒有時限的.
對於英國,海盜導致一個商人到英國經貿,那麼就是大賺,可對於西班牙,他們優勢就是,必然性.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
西班牙傲慢,本國貴族腐敗,商人貪婪,沒有愛國情節.
導致,內外矛盾叢生,無法有效抵制英國.他們要保證自己第一不變,稱霸世界,而不是漸漸的被取代.
如此,累積出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消失.
————————————————————
可以說,英國是用海盜,來拉扯空間,累積優勢.而崛起.
但地理優勢,國家形式與時代演變,可以不可磨滅!
——————————————————————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是臨近非洲,歐洲之間,又可以很容易的抵達美洲.國土不大,也導致他們的進取心和海軍的重要程度.
這種地理,導致他們會受到,俄羅斯,歐洲,阿拉伯帝國的影響.甚至印度和中國也會略微影響到他們.
——————————————
英國,之所以是日不落帝國.
則是他們的地理位置,有在科技未有那麼發達前提下,幾乎不敗的優勢.
想打敗一個國家.
單純的海軍是不行的,徹底打敗要陸軍,而英倫的海峽.正好是,海軍可以完美協防.
你可以理解拿破崙當初的悲觀.
突破英國海峽難度大於打敗俄羅斯!
所以英國發展海軍.
他們的殖民地,是枝葉,他們種族歧視,為了保證去殖民的部隊與國民的信心,如此,才可以即使英國幾乎被打的抬不起頭.
拿破崙和希特勒也無法阻止,殖民地將資源送往英國!
————————————————————————
而英國的地理,正好背靠美洲,又是歐洲內部體系的存在.偏偏他是歐洲最外圍的國家.
海軍非常容易的就繞開歐陸的封鎖.
前往南美,北美和非洲與俄羅斯.
可以說,暢通無阻,百無禁忌,實在不行的時候,也可以往歐洲內陸後退,產生拉長戰線的情況.他們只要保證後方友好關系.
就可以擁有整個歐洲為縱深
所以他們是日不落帝國.
海洋的時代,因為海洋很難完全封鎖,而陸地則很容易互相封鎖.
中國正如此,而被海洋時代碾壓了.
國家之間的壁壘,除了海洋與天空無法突破!
可海洋,如果你無法利用海洋來獲足夠的利益,那麼海洋就等於浪費.
所以,在中世紀.
往往是小國土的國家輝煌.土地廣闊的國家,對海洋的索取度是最低的.
㈦ 英國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英國是西方最早崛起的國家之一,每個國家的崛起都與國內的政策以及所處的國際環境所決定的,英國崛起的原因自然也與很多因素有關。
英格蘭一直以來都是比較重視科技技術的發展的,這也是為什麼英國能夠最先進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也是最早成熟使用風能和水能為農業服務的國家之一。整個社會都比較尊敬先進技術的創造或改良者。
再加上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那些為航海業提供導航,天文學,數學家的一批人收入暴增,其實這也間接促使更多的人從事新技術的開發工作。大時代的趨勢才造就的像牛頓,胡可這樣的大科學家。
每個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重視科技,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穩定的內部與外部環境,英國的占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迅速的崛起也就不奇怪了。
㈧ 用經濟地理角度分析英國崛起的原因
1.新航路開辟後,海運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大西洋航線的中心線上,海運便利。
2 英國由於手工業的迅速發展,盛行圈地運動,為當時英國手工業提供物質基礎
3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正處於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實行較開明的經濟政策,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利益受到保障,女王當時也參與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份。
4 由於英國海運業迅速發展,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直接攫取了海上運輸貿易霸權。
㈨ 英國崛起的原因以及表現
資本主義的早期階段是重商主義階段。重商主義是一種經濟理論,但更是一種實踐。重商主義和後來的經濟理論相比,尤其是和20世紀以後的經濟理論相比,只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思想。按照重商主義理論,財富唯一的表現形式是貴金屬,簡單地說就是金和銀。我們都知道金銀是貨幣,它們不是財富本身,而是財富的衡量標准或保存手段。可是重商主義把金銀看作財富唯一的體現形式,這樣一來,任何人要想富有就要擁有更多的金銀。但重商主義是討論國家貧富的一種理論,所以所謂的財富多少,是針對國家而不是針對個人的。
弄到最多的金銀,可以採用什麼方法呢?實際上無非兩個途徑,一是經商、貿易,二是暴力搶劫。我們發現在15、16世紀之交,西方有些國家走出國門開始進入海洋,做什麼?第一經商,第二掠奪,經商不過癮就掠奪。
最早的殖民主義國家飄洋過海到處覓寶,結果出現了「地理大發現」。沒有地理大發現,我們這個世界還不成為一個「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後,不同的地方都聯系起來了,形成了「世界」,一個世界體系。
地理大發現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追求財富,而且財富的概念非常明確,就是貴金屬,是金銀。這樣我們就能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那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西班牙對所謂新大陸的劫掠極其殘暴,充滿了血腥。印第安人90%以上被消滅了。為了填補人口空缺,就開始從非洲進口黑奴,這樣又造成一種新的類型的商業貿易,即奴隸貿易。這就是在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階段的情況,西班牙和葡萄牙代表著重商主義的早期階段。
㈩ 英國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下面幾種原因:
1、新航路開辟後,海運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大西洋航線的中心線上,海運便利。
2、英國由於手工業的迅速發展,盛行圈地運動,為當時英國手工業提供物質基礎。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正處於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實行較開明的經濟政策,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利益受到保障,女王當時也參與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份。
4、由於英國海運業迅速發展,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直接攫取了海上運輸貿易霸權 。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軍事學家、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馬漢《海權論》中寫的特別的確切: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即用不著被迫在陸地上奮起自衛,也不會被引誘在陸地上領土擴張,那麼由於其面向大海的單一性,相對於四周是陸地的國家就具有了一種優勢,英國相對於法國和荷蘭就具有這種優勢。
英國由於距離歐洲大陸不進不遠,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紛爭自由的進行國內的發展,可以自由的進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著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英吉利海峽,種種優勢使得英國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
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以使英國保持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可是實現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不至於使國家的政策隨著政治動盪的環境朝令夕改。
英國最早確定了憲政制度,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被稱為「議會之母」,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穩定為國內的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以外,英國具有島國的特性,推行漸進、連續的政策,注重慣例和傳統,形成了一部不成為的憲法。正是這些特性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激進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