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頂溫度如何求
地面氣溫是21℃,每升高一千米氣溫下降0,6℃,氣溫下降39c,這時山頂有多少千米?
❷ 求山峰高度
方法一:列方程。(適合初中生)
解:設山峰高度為x米。
溫度差為3.6-(-2.4)=6℃
列方程0.8x=6
x=750 米
所以山峰高度為750米。
方法二:直接計算(適合小學生、初中生)
山腳和山頂溫度差為:3.6-(-2.4)=6℃
則有:6/0.8=7.5
7.5*100=750米
(lz的題目最後寫錯了。應該是「求山峰高度」而不是「求山腳溫度」)
❸ 初中地理問題,山峰,海拔每高多少,溫度就降低多少啊
在對流層大氣里,一般是符合大氣氣溫垂直遞減率的,即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度。明白了吧。
❹ 地理怎麼算山頂高度
這樣說吧:山頂的高度介於包圍山頂區域的等高線的海拔和該海拔加等高距之間。比如包圍山頂的海拔為300米,則山頂的海拔在300米到四百米之間 。如圖片所示,A山頂的海拔介於200米到250之間。
❺ 高中地理理論氣溫怎麼求
1、某日平均氣溫的計算公式:某一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
2、月均溫的計算公式:將一月中所有日氣溫相加後平均(如一個月中有30日,則月均溫為30日平均溫度相加後除以30)。
3、某年平均氣溫的計算公式:氣象站點當年測出的每日平均溫度的總和除以當年天數得到的該地方或該站點當年的年平均溫度。
❻ 地理等高線圖中,氣溫怎麼求,陡崖高度怎麼求
先看有多少條等高線疊在了所求陡崖那裡,設為n條.
再看一下等高距,設為d.
所以陡崖的相對高度H范圍就是:
(n-1)*d<H<(n+1)*d
例子
先看圖,留意圖中陡崖.
圖中陡崖就是有兩條等高線疊了上去了,所以n=2
接著觀察可得d=50
所以該陡崖相對高度取值范圍為:
(2-1)*50<H<(2+1)*50
50<H<150
注意H是相對高度哦!絕對高度(海拔)的話,要另外加上最低海拔的那一條等高線的海拔數據.
海拔沒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攝氏度
❼ 某山峰的海拔為1800米,當其山地帶海拔為200米的某地溫度為10度時,山頂的的溫度為多少度
0.4℃
10-(1800-200)/100*0.6=0.4
❽ 這種地理溫度下降的怎麼算我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知道兩山的海拔怎麼算某山氣溫
兩山相對高度➗100乘以0.6,
❾ 地理等高線圖中,氣溫怎麼求,陡崖高度怎麼求
數值大小
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線稀疏
2. 丘陵: 200米<海拔<500米,相對高度小於200米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較疏,彎曲處較和緩。
3.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200米;等高線密集,河谷呈"V"字形
4. 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
折疊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緩。
折疊形狀特徵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等高線封閉,數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形狀與馬鞍相似。
⑥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
折疊編輯本段剖面圖
折疊畫法
從剖面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分別向下引垂線,按各點海拔轉繪到相應的高度位置上,然後連成平滑的曲線。
折疊注意點
①剖面線連續多次經過同一條等高線時,多取幾點;
②剖面線經過河流時,應畫出河床。
山峰中間高,四周低,等高校閉合。
陡崖處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
折疊實際運用
(1)選"點" 設計:
水庫的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處,峽谷上游要有蓄水庫區
港口應考慮:避風的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地方。
(2)選"線"設計。
如公路、鐵路線的設計、其基本要求是:
①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考慮路線短、坡度平緩、少過河建橋,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
②避免通過高寒區、沙漠區、沼澤地、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
引水線路的選"線",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3)選"面":包括城市規劃、居民區、農業、工業區、各種開等高線地形圖發區等。
如工業區宜建在地形較為平坦開闊的地形區,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資源豐富。
居民區應考慮: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②地勢平坦開闊地向陽地帶; ③交通便利,遠離污染源等。
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
山地、丘陵發展林業
折疊編輯本段記憶口訣
折疊如何看
面對地圖看, 上北下是南,左西右為東,地圖方位已辨明 。
地圖符號顏色識別:
綠為林地藍為水, 地貌、公路棕色繪,其它符號都用黑。
等高線顯示地貌特點:
等高閉合是規律,彎曲形狀象現地; 線多山高線少低, 坡陡線密坡緩稀。
等高線顯示地貌原理:
由底到頂,高度相等;水平切開,垂直投影。
地貌識別:
山頂凹地小環圈, 區別要看示坡線; 山頂短線向外指, 凹地短線向里邊;
山背曲線向外凸, 山谷曲線向里彎; 山背凸棱分水線, 山谷凹底合水線;
兩山相連叫鞍部, 高低兩組等高線; 群山相連最高處, 棱線稱為山脊線。
規律:
凸高為低(山谷,等高線凸向數值大的,實際高度低)
凸低為高(山脊,等高線凸向數值小的,實際高度高)
地形起伏判定:
總觀地貌形態, 辨明各處高低; 區分上坡下坡, 沿線編號注記。
四種地形地物分布規律:
山成群,形似脈, 小山多在大山內; 先抓大山做骨幹, 記了這脈記那脈。
上游窄,下游寬, 多條小河匯大川; 河名順著河邊寫, 流向流速看注記;
橋梁渡口有幾處, 深度底質要熟悉。
(三)道 路
平原地,多而寬, 山丘地,窄而少; 山區若是有大路, 多沿河旁和山谷。
(四)居民地
平原密,山區稀; 要記村鎮有規跡; 橋、堡、店、鎮靠公路, 溝、澗、嶺、峪在山區;
泡、灣、河、窪順水找, 村、屯、庄、窯多散居。
折疊地物符號定位點確定方法
兩個圖形下中央, 方圓三角當中量;底部寬大底中間, 下有直角角頂上。
折疊換算距離公式
(1)1:2.5萬地形圖換算,1:2.5萬圖,用4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實例計算:在1比2.5萬的地形圖上,量得某線段長為8厘米,求相應實地醫寓為多少公里?根據口訣換算:8/4 =2(公里)。相應實地距離為2公里。
量得從張庄到李庄實際距離為16公里,求在1比2.5萬地形圖上為多少厘米?根據口訣換算:16×4=64(厘米)。
*在1:2.5萬的地形圖中,每4個厘米為實地1公里.
(2)1:5萬地形圖換算
1比5萬圖,用2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3)1:10萬地形圖換算
1:10萬圖,用1去乘除;乘得圖上長,除得公里數。
折疊量讀距離方法
地圖比例先搞清,計算消去兩個零;若要求出未知數,圖上用除實地乘。
(二)比例尺量讀
圖上量,尺上比;看分劃,讀距離。
(三)里程錶量距:
針歸零,盤向已;起點推.終點起;按比例,讀公里。
用坐標尺量讀精確坐標
縱邊壓縱線,橫邊通過點;公里看圖廓,米效看圖邊。
用坐標尺量讀圖上目標
縱邊壓縱線,米數對交點;橫邊米數處,就是目標點。
以目標清晰程度目測距離
距離250米一300米
牆可見續,瓦能數溝,人臉五官分不清,衣服顏色可辨明
距離400米,人臉看不明,頭肩可分清。距離500米,門見開或關,窗見框子格,頭肩分不清,男女可分明。
距離700米 瓦面成絲,窗見襯,人行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折疊判定方位
"磁針"、時表、北極星, 依照地物看特徵。"磁針"避開鐵磁用,擺干穩靜指向定; 時針折半朝太陽,
"12"所指是北方,先找"仙後"大小熊",小熊尾端是北星,北星又居"仙後"大熊"中,找到北星北方定;獨樹南面葉茂盛,樹樁年輪北面濃,突出地物北面潮,靠南積雪早消溶。
❿ 已知某地區的山峰高度每增加100米,氣溫下降0.8攝氏度,現測得一座山峰的山頂溫度為-1.5攝氏度,山腳溫度為4
根據題意知山峰與山腳的溫度差值:4.5℃-(-1.5℃)=6.0℃ 。
山峰的高度(以山腳為另高度):6.0℃/(0.8℃/100m)=7.5*100m=75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