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怎樣計算時差
.計算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個在東經另一個在西經,則:經度差=兩地經度相加
2.把經度差轉化為兩地的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小時;或經度差X4分鍾每度(1小時=15度,1度=4分鍾)
3.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大的在東,小的在西;同是西經,度數大的在西,小的在東.
(2)一個是東經另一個是西經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僅對計算時間是對的,對判斷方向不對).
4.計算地方時:根據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
⑵ 高考地理 | 一定要搞懂地理時間的計算問題!不會的趕緊學
一、 日期確定
A:絕對日期(二分二至日)
1、晨昏線通過極點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2、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二分日
3、地球上各地晝夜平分為二分日
4、太陽直射點在在赤道為二分日
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時間為地方時6:00為二分日(必須滿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現象,下同)
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時間為地方時18:00為二分日
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於正東方為二分日
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於正西方為二分日
9、南北半球緯度相同點(eg.30 n和30 s)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為二分日
10、南北極點終日(24小時,下同)太陽高度角為0度,是二分日
11、全球任何一地物體影長x與其垂直高度l及當地地理緯度φ存在x=l*cot(90-φ)的關系【cot就是餘切函數】,為二分日
12、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
13、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為夏至日
14、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有 白晝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夏至日
15、晨昏線與極圈相切 且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夏至日
16、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某 日正午時物體影長為一年 中最短,該日為夏至日
17、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某日正午時物體影長為一年中最長,該日為夏至日
18、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北極圈內有白晝地區,為夏至日。
19、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為夏至日。
20、北極點太陽高度角終日為23度26分是夏至日
21、全球各地(南北極圈及以內地區除外)日出方向為東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
22、北極圈 (北緯66度34分)上任何一點最小太陽高度角為0度或最大太陽高度角為46度52分,是夏至日
23、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
24、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為冬至日
25、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冬至日
26、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且南極圈內有白晝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冬至日
27、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某日正午 時物體影長為一年中最長,該日為冬至日
28、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某日正午時物體影長為一年中最短,該日為冬至日
29、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為冬至日
30、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南極圈內有白晝地區,為冬至日
31、南極點太陽高度角終日為23度26分是冬至日
32、全球各地(南北極圈及以內地區除外)日出方向為東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
33、南極圈(南緯66度34分)上任何一點最小太陽高度角為0度或最大太陽高度角為46度52分,是冬至日
B:相對日期(日期關系)
1、180度經線東面比西面晚一天,進行日期時間計算時認為180度經線是「死的」日界線(實際情況並不完全如此)
2、地方時為零點的經線東面比西面早一天,這是絕對的,這還是一條「活的」日界線(因為它是變動的)
二、時間確定
1、東早西晚(看似簡單,非常有用,永恆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樣理解)
2、地球上,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3、還是在地球上,經度每相差1度,地方時相 差4分鍾
【有了上面3條,我們就可以根據任何一地的時間來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時間】
4、一天中,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時候,該地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5、一天中,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時候(可能為負值),該地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6、通過晝半球中央的經線地方時為12:00
7、通過夜半球中央的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8、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
9、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00
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14、一天中,影長最短的時刻為地方時12:00
15、東/西 x 區的區時為東經/西 經 15* x 度的地方時(eg.東八區就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15*8=120)
16、北京時間是東八區 的區時,也就是東經120度地方時,不是北京(東經118度)的地方時
17、某條經線東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東面為8號,西面為7號),該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時間為6:00
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時間為18:00
20、任何時候,赤道各地日出時間為6:00
21、任何時候,赤道各地日落時間為18:00
22、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三、條件轉化
1、同一經線各地地方時相同。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了任何一點的地方時,那麼與其經度數相同的各地時間(地方時)也已知。
2、同一緯線各地日出地方時相同。這條的用處不如前一個大,但是在解決某些問題時候,用於轉化條件,也比較好用。
四、對稱法則
首先聲明,這「對稱法則」絕對是個人經驗的總結,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對稱法則,就是說許多地理事物或現象是對稱的,掌握這種對稱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地理問題。
比如,地球是對稱的,南北半球是對稱的,東經西經是對稱的,氣壓帶風帶是對稱的,洋流是對稱的,晝夜半球是對稱的,白晝關於正午對稱,黑夜關於子夜對稱,一天二十四小時關於12點對稱等等等等……掌握對稱法則,在解決時間計算問題時,你會感到思路驟然開闊,別忘了,學習地理就是天人和一!
⑶ 地理區時如何計算
地理區時計算方法如下:
1.一個原理:
東邊的時刻早。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東邊先看到日出。東時區區時早於西時區區時;東西時區內越往東區時越早。
2.二種線:
特殊的時間經線:
(1)6時經線: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2)18時經線: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
(3)12時經線: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4)24時經線:平分夜半球的經線的地方時。
兩個日期界線:
(1)180°經線:固定性;日期為向東減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時經線:不確定性。
3.計算區時和時區計算的三個步驟
(1)計算當地時區:將已知經度數除以15,若余數小於7.5,則除得的商就是該經度所在的時區數:若余數大於7.5,則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為商+1。東經為東時區,西經為西時區。
(2)計算時區差:同為東時區或同為西時區,時區數相減,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區數相加。例如東八區與東二區相差6個時區,東八區與西五區則相差13個時區。
(3)計算區時:利用所得的時區差,向東加向西則減。例如當東二區為6時,東九區區時為6+7=13時;西三區區時為6-5=1時;西7區區時為6-13=-7,24-7=17時(日期減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時,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閏年,才能准確作答。
⑷ 高中地理計算題的解題技巧
地理中的計算題可謂難倒 理性思維 較為差的同學,但是不要認為就挽救不了,有 方法 可循的,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地理計算題的解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計算題的解題技巧
1.經緯度計算: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算經度——地方時每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算緯度——正午太陽相差多小,緯度相差多少;北極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於當地地理緯度;經緯線上長度算經緯度——1°經線長111km,1°緯線長111cosфkm(ф為緯度)。
2.比例尺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海拔和相對高度的計算: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可根據(n-1)d≤⊿h<(n+1)d (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 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積的計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線即山脊線,由分水嶺所圍的區域即為流域的范圍;因圖形不規范,計算時一般算出圖幅面積後,再分析流域面積占圖幅面積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關時間計算:①某地時區數=該地經度÷15,對商取整數部分,尾數部分四捨五入;②根據各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本時區區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區區時=已知地區時±兩地時區,注意東加西減; ③根據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某地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鍾/1°),注意東加西減;④日期界線有兩條,自然界線即地方時0:00經線,以東早一天,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人為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180°經線(但兩者並不完全重合),規定日界線以東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以西早一天,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圍即從地方時0:00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的范圍;新的一天的范圍=180°經線的地方時×15。⑤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6.地球自轉速度計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 其它 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7.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
①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題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關鍵是注意中心點或為太陽直射點,或為夜半球中點。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計算時一般採用緯差法,即兩地緯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陽高度也相差多少。
8.晝夜長短計算: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晝弧度數除以15°;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2;極晝區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9.太陽直射點的確定:①直射點經度即太陽高度最大(太陽上中天)的經線,地方時12:00的經線;②直射點緯度即正午太陽高度為90°的緯線,直射點的緯度大小與極晝或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大小互余,直射點緯度大小等於極晝的極點的太陽高度(或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10.溫度計算:①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②焚風效應氣溫垂直遞增率,每下沉100m,氣溫增加1℃;③常溫層以下地溫垂直遞增率,每往下100m,地溫增加3℃。
11.氣壓梯度計算: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即為氣壓梯度,計算公式為△P/△d
12.河流徑流量的計算:徑流量=降水量一蒸發量
13.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計算:人口密度=人口總量/分布面積
15.城市化水平的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該地區人口總數
16.運動器感覺晝夜更替周期的計算:T=360°/(地球自轉角速度±運動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減)。
高中地理的復習要具備的能力
一、進一步深化統整地理知識的能力
在第一階段復習時,知識點落實到章節,用的時間較長,是以單元為單位重點講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第二階復習時,應重點復習地理學科的 主幹知 識,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意知識之間內在聯系。針對復習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應該在精 讀課本的基礎上多換角度思考,多藉助幾個載體來整合知識,從而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以便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速度。如氣候知識,就可根據氣候的具體分 布、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各種氣候類型的判斷、氣候對工農業的影響、氣候資源的利用與評價這一線索進行知識串聯;也可利用區域圖對中國各分區 之間、中國某區域與世界某區域之間氣候資源的利用等進行對比聯系;還可對各大洲相同的氣候類型進行影響因素的逐一對比等。還要注意知識歸類。在回歸課本防 止知識遺忘的同時,應該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類工作,對高中地理重點和主幹知識進行歸類,可得出幾種類型。
(1)影響因素類。如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影響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因素、影響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因素、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區位因素類。如工農業的區位因素、人口分布和遷移的區位因素、交通(鐵路、港口等)建設的區位因素等。
(3) 措施 和意義類。如減少水土流失的措施、減少土壤次生鹽鹼化的措施、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鐵路的作用和意義、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作用和意義等。
二、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因此絕大部分高考題都以地圖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中提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命題的圖像 多種多樣,而且多數是課本中圖的變形或創新。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日照圖、模式圖、等值線圖、地理數據統計圖(表)或 區域地圖等等。雖然種類繁多,變化各異,但其本質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間變化、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數量關系、邏輯關系等),因此在復習時應注 意對圖表進行分類整理,抓住其共性, 總結 讀圖規律,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一)掌握好讀圖的基本步驟
(1)先看所給地圖的圖名。圖名是一幅地圖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圖所示的區域和主題內容。例如「中國工業布局的變化圖」,不僅表明了地圖所示區域是中國,還表明了地圖所示內容是中國工業布局的時空變化。
(2)細辨圖中圖例。當地圖上出現多項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首先可從圖例中找出各項地理事物的名稱,然後分門別類地分辨識別它們的分布特點。
(3)重視圖中分界線。地理分界線是判斷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據,如洲界線、國界線、日界線、晨昏線等。
(4)注意空間位置或形象特徵。可通過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徵來認識其分布。如深圳位於珠江口東岸,而珠海位於西岸;法國的輪廓近似「六邊 形」,智利的輪廓像「長劍」。通過閱讀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義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鐵路、公路、河流等,然後再沿某一方向順序去讀圖。
(5)分析判斷。在地圖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時,可以從整體到局部作層層分析,找出規律,最後作進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輔圖。有些地圖配有輔圖,如課本中的洋流圖,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輔圖,我國的地圖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諸島的輔圖。輔圖有時有很重要的信息,讀圖時更需注意主圖與輔圖的關系及相對應的位置,不可忽視。
(二)判讀不同類型的地圖應有所側重
如判讀等值線圖要「五讀一分析」,即讀數值范圍、讀極值、讀疏密程度、讀彎曲方向、讀局部小范圍閉合等值線,分析成因。判讀曲線圖,應先看清縱 坐標和橫坐標的含義,再認清各種圖例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後去讀圖、析圖。注意利用曲線圖的連續性,向兩邊進行定性或定量地延伸分析,揭示出地理事物和現 象的時空分布規律,進而說明各地理現象之間的聯系,從而去解決問題。又如分析統計圖表時,要按下面步驟進行:一讀圖名、圖例,二讀坐標、數據,三讀整體特 征和變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結合有關問題分析作答。
(三)應加強圖圖、圖文轉換訓練
要讓學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識都可在圖上直觀地反映出來,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之間的聯系在圖上可以顯示得更為緊密和清晰。復習時要堅 持圖文結合的原則,並加上圖文轉化、圖圖轉化訓練。如將局部圖轉化為全部圖,將從某一角度繪制的圖轉換成從一個比較熟悉的角度去看,將試題中的圖轉化為課 本上的圖或文字等,使之轉換到自己比較熟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方便解題。也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將其轉化為各種形式的圖表,以了解圖像是如何演變 而來的,增強自己的判讀能力和繪制圖表的能力。
三、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對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中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 等及其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等。對於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識注意進行對比分析:可縱向對比分析,如按時間順序比較三次 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布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徵、地區分布;再如比較幾種農業地域類型 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徵等,可採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圖像進行對比分析等等。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系,有利於掌握概念的實質內 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概念。
要多角度進行訓練,促進知識遷移。對於一些可從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問題,要整體把握,注意 發散思維 的訓練。學習中注重加強對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給出一組等值線 圖,可以從多個方面變換條件進行 思維訓練 :如假定為等高線圖,判斷山脊、山谷;如假定為等壓線圖,判斷高壓脊、低壓槽;如假定為等溫線圖,判斷是何種洋流 影響所致,或是何種地形影響所致等。
要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高考試題的 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聯系實際,把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巧妙地與當前 熱點 、焦點問題聯系起來,以考查學生 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平時要關注熱點和重大問題,如全球變暖、北京奧運會、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問題、能源的開發利用、新農 村建設、建設節約型社會、生態文明等。但不應盲目追逐熱點,要善於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問題,從中發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規律。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 得到了擴展,而且有助於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高審題、答題的能力
審題具有一定的程序。
(1)注意試題的數量和分數的分配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要確實弄清楚每道題的題意,搞清楚題目所給予的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要求,因為考試要求可能與自己習慣的答題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 題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認真解讀試題中的每一幅圖、每一句話、每個數字、符號,搞清楚設問與所給材料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多地從題干、設問和圖表上提取有效信 息,進行信息間關系的判斷,互相論證或排除錯誤判斷。更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則就可能造成誤答或答不全。
(3)對於有些「似曾相識」的題目,更不可掉以輕心,不能憑「想當然」作答。要將考題與平時做過的題目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細枝末節」上的區別。如有,把這些「區別」看出來,就可避免失誤。
在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答題思路,靈活地調動和運用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綜合分析,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 求成功「對接」來解答。針 對不同的題型,應採取不同的解題方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試題基本上是兩種類型,即選擇題和綜合題。對選擇題來說,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關系,試題往往要求 以果推因,有時則是以因推果;二是採取排除法,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有時這樣解題會更快一點。綜合題的解答時要有整體性思維,因為綜合題的設計往往以 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 么?」「怎麼做?」這一思路,去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即從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 (資源、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 文化 等),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影響等方面入手,找出優勢條件或限制性因素,綜合分析,提出 發展方向或解決措施。如分析沙塵暴的危害、產生原因和對策時,從危害來說,就必須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類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從原因來說,必須考 慮自然原因,如大氣運動、大氣環流的穩定性、氣溫的變化、地表的植被狀況等;而人文原因則要考慮人類對地表的各種破壞,以及造成這種破壞的背景因素,如人 口的增長導致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的開發而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等。
高中地理計算題的解題技巧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題答題技巧及解題方法
★ 地理計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計算題的解題方法
★ 高中地理命題規律與綜合題答題技巧
★ 做地理練習題的技巧
★ 高考地理選擇題解題方法整理
★ 高三地理得分技巧
★ 高考地理選擇題滿分答題技巧
★ 地理計算方法有哪些,25個地理計算公式
★ 高中地理的學習技巧
★ 高考各科答題技巧
⑸ 地理計算方法有哪些,25個地理計算公式
地理雖然是文科的科目之一,但是卻被稱為文科當中的理科,原因就是也有不少的計算題,我整理了地理學習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地理計算方法有哪些
1.經緯度計算: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算經度——地方時每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算緯度——正午太陽相差多小,緯度相差多少;北極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於當地地理緯度;經緯線上長度算經緯度——1°經線長111km,1°緯線長111cosфkm(ф為緯度)。
2.比例尺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海拔和相對高度的計算: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可根據(n-1)d≤⊿h<(n+1)d(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積的計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線即山脊線,由分水嶺所圍的區域即為流域的范圍;因圖形不規范,計算時一般算出圖幅面積後,再分析流域面積占圖幅面積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關時間計算:①某地時區數=該地經度÷15,對商取整數部分,尾數部分四捨五入;②根據各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本時區區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區區時=已知地區時±兩地時區,注意東加西減;③根據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某地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鍾/1°),注意東加西減;④日期界線有兩條,自然界線即地方時0:00經線,以東早一天,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人為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180°經線(但兩者並不完全重合),規定日界線以東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以西早一天,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圍即從地方時0:00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的范圍;新的一天的范圍=180°經線的地方時×15。⑤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6.地球自轉速度計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7.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①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題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關鍵是注意中心點或為太陽直射點,或為夜半球中點。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計算時一般採用緯差法,即兩地緯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陽高度也相差多少。
8.晝夜長短計算: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晝弧度數除以15°;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 /2;極晝區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9.太陽直射點的確定:①直射點經度即太陽高度最大(太陽上中天)的經線,地方時12:00的經線;②直射點緯度即正午太陽高度為90°的緯線,直射點的緯度大小與極晝或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大小互余,直射點緯度大小等於極晝的極點的太陽高度(或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10.溫度計算:①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②焚風效應氣溫垂直遞增率,每下沉100m,氣溫增加1℃;③常溫層以下地溫垂直遞增率,每往下100m,地溫增加3℃。
11.氣壓梯度計算: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即為氣壓梯度,計算公式為△P/△d
12.河流徑流量的計算:徑流量=降水量一蒸發量
13.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計算:人口密度=人口總量/分布面積
15.城市化水平的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該地區人口總數
16.運動器感覺晝夜更替周期的計算:T=360°/(地球自轉角速度±運動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減)。
25個地理計算公式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13.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一。
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值上表現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並非面積的縮放。
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14.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
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
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15.外流區的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
16.耕作制度、復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復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復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常住人口(人)/該地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20.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22.人口計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自然增長人數/該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總和生育率: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表示。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為如果一批婦女按照目前各年齡的生育水平度過整個生育期,則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數。
23.人口總負擔系數
指被撫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撫養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24.性別比
性別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06:74。
25.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⑹ 地理中的地方時該如何計算
經度差:一個東經,一個西經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經度差等於兩經度相加;
20°+15°=35度;時差是2小時20分(經度相差15度時間相差1小時,相差1度時間相差4分鍾);所以20°E的地方時為14時,15°W的地方時是14時-2小時20分=11時40分
20°+3°=23°,時差是1小時32分,3°W的地方時是14時-1小時32分=12時28分
⑺ 高一地理的計算問題
一般地理的計算會配給你圖的。首先判斷是晨線還是昏線。判斷方法,首先判斷出地球的自轉方向。然後依照圖來看。同一條經線的時間相同。也就是如果不是在赤道上的時間看所在的經線的與赤道的交點。那個時間就是這條經線上所有地方的時間。
在赤道上,不分時間和季節,晨線的時間都是早上6點。昏線都是18點。記住最好不要用12進制的時間表示。12進制的往往出錯。
在赤道上,面向太陽光照的地球的最邊邊是12點,同理。在這條經線的對面就是昏線。
記住。晨線跟經線一樣都是半圓弧的。。
然後要注意的就是,考卷上的圖。會給你一個地球的一辦,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只有12個小時,當你計算完一邊的時間後還要乘以2。
而且給我們地球的一辦也說明給我的經線的度數為180度。
而且注意,如果不是圖的話。可以按時區來算的。
地球一個小時轉15度。也就是說。如果經線跨越15度。那麼時間就加了或者減少一小時。
打個比方,澳大利亞和北京,如果北京是中午12點,澳大利亞前比我們北京的經線多了30度左右。也就是說。澳大利亞的時間是14點鍾。如果是在北京的西邊則是減。
時間向東就加,向西就減的原則。
直接告訴我們時區我就用時區算。舉個例子,北京在東八區,日本東京在東九區。那麼差了一個時區。如果北京是12點。那麼東京的時間就是13點鍾。一個時區差一個小時。但是時區不是剛剛好整數的。他是各區一般。也就是說。從112.5度到127.5為東八區的,地方。時區以120度為中心,向東向西各去7.5度。湊成15度的。一些選擇題往往會這樣出,這也是時間上容易忘記的。在這里提一下。
基本上就是這樣了。
總結一下
方法。
1.圖示法。利用圖來進行分析一些特殊值來求。
2.用經度來求。利用15為一個小時的標准來球一些地方的時間,這樣很准確卻也麻煩。因為不許判斷時區。看看這個值更靠近那個時區,記住7.5的進制哦。
3.直接利用時區來求區時的方法。不過一些要求到幾分幾秒的不能用此方法求。
記住,國際日界線不是完完全全的經線,一般選擇題會出那種過兩次生日的題目。多加留意
別人研究出來的方法就這么幾種。優缺點都一說明,自己採納,靈活運用才是上策。
⑻ 地理經度的計算
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秒鍾。也就是說已知經度差,即可求出時差;反過來說:已知時差,也可求出經度差。
北京時間即120°E的地方時。若此時時刻為21:10。那麼0時與21:10相差2小時50分鍾。即經度相差42.5°。
又由於東邊時刻總是早於西邊 所以0點必在北京以東 即120°+42.5°=162.5°E。
⑼ 請問高考地理有哪些要計算的啊
首先,要找出圖上的所有信息,高考是不會給你沒用的東西的
緯度相差一度,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經度相差一度=111KM*cosA(A是緯度數)
經度差15度,時間差一小時,經度差一度,時間差4分鍾
太陽高度角:
對於北半球而言,H=90°-(φ-δ);
對於南半球而方,H=90°-(δ-φ)。
或者括弧內的同半球相減,異半球相加(太陽直射緯度以δ表示,觀測地地理緯度用φ表示)
例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即夏至日時,南緯60度的太陽高度H?
δ=23°27',φ=-60°
H=90°-(δ-φ)
=90°-[23°27'-(-60°)]
=6°33'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你自己網路一下題,這個圖不知為什麼復制不過來)
圖4為某地某日內太陽高度變化示意圖,該日太陽高度最大時物影朝向正南,完成1~2題。
1.當該地一日內物影最短時,太陽直射點位於
A.23。26N
30。W
B.17。S
l50。W
C.23。26S
30。E
D.17。N
150。W
解答:由圖可得,該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角為北京時間6點,高度為23.26'
23.26'=90-(δ-φ)(此處先不管南北半球,由圖可知,該地處於極晝,所以是同半球相減)
由圖得午夜的高度為10.34'所以該地緯度為90-10.34'。所以為直射點的緯度17度,又因為該日太陽高度最大時物影朝向正南,所以朝為17'S
因為該地正午時,北京時間為6點,差6個小時,6*15=90度,120加60度後滿180,再過去就變成減所以是150』W
答案為B
解答過程是我自己做的,有什麼不懂追問吧,我現在大一,應該還記得,當年地理還是不錯的
⑽ 地理計算!!!!!
經度相差1°,時間相差4分鍾(地球自轉一周時間24小時,經度360°,則相隔1°經度的時間差為24小時除以360°,等於4分鍾),東邊時刻比西北早。
乙地時刻比甲地晚2小時20分,因此乙地在甲地西邊,經度與甲地相差35°(2小時20分除以4分鍾等於35°經度),乙地在甲地西邊,甲地是西經度,因此乙地的經度數等於甲地經度加上兩地的經度差,所以乙地的經度是:
110°W(西經110°)
註:根據經度的劃分和經度的分布規律,西經度向西度數增大向東減小,東經度向東增大向西減小。
你括弧內的說法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