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旅遊線路地理特點是什麼

中國旅遊線路地理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17 21:08:36

Ⅰ 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及分布是什麼

第一:旅遊資源分布廣泛
第二:集中連片地域特色明顯
第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映襯緊密結合
第四:景觀奇特引人入勝
第五:歷史悠久觀賞內容豐富

Ⅱ 論述中國旅遊資源的地理分布特徵及相應的開發策略。1500字左右


、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
中國旅遊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地理規律,主
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國三大地形階梯的過渡區

由中國地形圖及旅遊資源分布圖(見文末附
圖)可清楚地看到這是中國旅遊資源分布最顯著
的地理規律。在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交接區域,即
青藏高原的邊緣過渡區的昆侖山—— 阿爾金
山—— 祁連山— — 岷山—— 邛崍山—— 橫斷山
脈,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鳴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九寨溝、黃龍寺、劍門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嶺雪山、峨眉山、玉龍雪山、三江並流區、騰沖地熱火山、瑞麗
江— — 大盈江、西雙版納等著名景區;在第二級階
梯和第三級階梯交界過渡區,即大興安嶺—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線,主要分布著五大
連池、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八達嶺—— 十三
陵、恆山、五台山、野山坡、華山、洛陽龍門石窟、嵩
山、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武陵源、灕江等著
名景區。第三級階梯向沿海過渡區的山脈主要分
布在長白山山脈— — 千山山脈— — 武夷山脈一
線,著名景區有鏡泊湖、松花湖、長白山天池、鴨綠
江、鳳凰山、千山、金石灘、膠東半島海濱、泰山、九
華山、黃山、齊雲山、三清山、千島湖、武夷山等景
區。其次,我國的海濱和海島旅遊資源主要分布海
岸線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緯向構造帶也是中國旅遊資源的富
集區
中國由北向南,三大巨緯向地形大約每隔8
個緯度分布著,居北的是天山— — 陰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遊資源如天【l1人池、博恪達峰、吐魯
番、長城、西夏王陵、秦皂島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侖
山—— 祁連山—— 秦嶺—— 大別山,其中的重要
旅遊資源有昆侖山、祁連山、華山、武當山、大洪
山、雞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嶺,著名的景區如丹霞
山。參見中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圖,
可以發現它們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區域,
構成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
國家森林公園同規律分布現象。如以加入聯合國
「人與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為例,天山主峰博格
達峰、吉林長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農架、貴州梵凈山、四川的九寨溝、卧龍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階梯和三大緯向構造分割的網狀低矮區是人文旅遊資源相對富集區
這尤其表現在第一級階梯以東以漢文化為主
的區域 歷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國園林、愛國主
義教育示範基地以及現代經濟文化景觀的分布充
分地證明著這一點。
(四)旅遊資源富集區是中國貧困人口集中區
中國旅遊資源集中分布區,以及後備旅遊資
源富集區正是中國貧困縣域集中分布的區域。
中國貧困縣在東中西三大地帶都存在,其中
東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區,如江西、福建的紅壤丘陵、沂蒙山區、大別山區
等。中部為中國幾大高原向平原過渡地區,地勢
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要素呈過渡性,敏感而脆
弱。這里有一系列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於陝、豫、川、鄂四省交界處,貧困縣多大50
多個,橫斷山脈高山峽谷區,為怒江、瀾滄江、金沙
江及橫斷山所封閉,大約有40多個貧困縣集中於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貴州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區,貧困縣多大
130多個;北方農牧交錯帶,貧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區各縣、內蒙古位於科爾沁沙地、
渾善達克沙地的通遼和赤峰市、遼寧省的努魯兒
虎山的阜新地區等;黃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陝
北、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南部、甘肅古東部和青
海東部,貧困縣約130個。西部地區為荒漠和高
寒環境。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為重要的貧困區,尤
其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貧困縣集中,另有一些
貧困縣分布在新疆北部和東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貧困人口較集中。貧困區又與
老革命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區、邊疆地區在空間
上重疊。
(五)自然旅遊資源富集區是中國的生態脆弱

由於以自然為主的景區,包括風景名勝區、自
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主要分布
在山區、高原、荒漠等區域,他們都是生態脆弱區
山區雖然還有較豐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脅,以及本身地質構造的復雜活躍、谷深坡
陡,一旦破壞,恢復困難,而且地質災害嚴重,如橫
斷山區。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黃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農業生產力十分有
限。如黃土高原區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土質疏鬆、
氣候乾燥、水資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區溶洞、地下河發育,山丘崎嶇、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資源較少等,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惡生態區域。
二、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的成因
中國旅遊資源的分布規律是自然和人文兩大
因素通過長久的耦合作用決定的。旅遊資源是環
境中具有突顯價值的環境物質。其中環境包括自
然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來自其價值。其中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過
旅遊資源的一系列美學效用特徵表現出來,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樣性、原始性等引起人們的旅遊動機,在條
件成熟時通過去實地旅遊獲得審美需求的滿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圍暫時性的空間位移所引發的交
通、食宿等服務需求構成了旅遊資源的間接吸引
力,對旅遊企業產生吸引,它是旅遊資源經濟價值
的一種體現。因此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是寄生在
旅遊資源美學效用價值之上的。旅遊資源的美學
效用特徵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質構造內在的決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態、地勢特徵。
地勢地貌,特別是大型的地勢地貌通過下墊面的
作用對氣候要素的再分配進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態
環境,決定生物資源的典型性和多樣性,最終各自
然要素復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樣性的環境區域、旅
游景區點。國家定義的相關概念充分地說明了這
一點: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欣賞、文化或科學價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具有
一定規模和范圍,可供人們游覽、休息或進行科
學、文化活動的地域(《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景州獨特.圍內外著名,規模較大的定為國家重點風
景名勝區 森林公園是指森林景觀優美、自然景觀
邗人文景觀集中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旅遊、休
息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活動場所。
《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建立自然保護區必
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帶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
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恢復的同類自然
生態系統區域;(2)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
天然集中分布區域;(3)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
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歷史遺
跡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區域受人文因素影響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條件較差的區域
在純粹農業文明時期受的改造影響十分有限,工
業社會時期又相對遠離工業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這一社會經濟文化中心。整體上,它們是工農
業文明視為的惡地區域。當工農業的生產力足夠
強大到波及它們時,人們開始了足夠的環境生態
覺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間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優適宜性,並通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歷史沉澱,累積疊加不斷強化人文影響,從而
在不斷創造現代文明旅遊資源的同時,既襯托出
自身區域內歷史文明旅遊資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襯托出邊緣文明區殘存古老文明的真實
淳樸與可貴、原始自然環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對人
類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三、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
對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啟示
以上分布規律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有多方面的影響。
(一)發展旅遊業是合理保護中國生態環境。
有效利用中國生態資源的重要途徑
雖然中國經濟不夠發達,但由於悠久的農耕
開發,可開發的後備耕地資源已十分有限,工業經
濟步入快速發展時期,龐大的人El等因素的綜合
作用,中國生態環境面臨強大的壓力。生態可持續
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生態資源的匱乏是中
國將長久面對的現實。從森林、草原濕地等相對優
生態資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論述的區域,特別是森林資源更是盤【】此,中國三火森林 .第一
大東北林區集中在大小興安嶺、長白f【J;西南林區
集中在橫斷山區為中心的區域;南方林區分布:f
閩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嶺。河源區和分水嶺
疊置在以上大地型構造帶,也正是中國實施生態
屏障或森林綠化工程的重點區域,如三北防護林
是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的生態屏障、太行山綠化工
程也是中國十大重點綠化工程之一,第一與第二
級階梯過渡地帶是長江生態屏障建設的主體。所
以,中國生態資源脆弱區又是中國現有自然生態
資源的富集區。土地不適宜開墾種植,適合森林與
草原建設。但這些區域的生態旅遊資源的比較優
勢越來越突出,因此調整產業結構除退耕還林還
草之外,重要的是發展旅遊業,由於旅遊業與工農
業相比對生態的破壞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確規劃
建設,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針就能兼顧
生態與發展,有效利用我國的有限的生態旅遊資
源。在這些區域發展旅遊業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續
發展要求的,《關於旅遊業的21世紀議程》—— 實
現與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中認為:人類在實
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旅遊是開路先鋒」,並倡導
「將旅遊當作一種在敏感區域(諸如沿海區、山區
和具有大量生物種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
保護的工具」。
I二)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中國全面小康戰略的
實現
消除貧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
容。基於中國貧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點與中國旅
游資源分布地理特點的一致性,所以通過產業結
構調整,將旅遊業作為相關地區的主導與支柱產
業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全面實
現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點在農村,農村的一個
重點必定是貧困地區。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才能最
終證明中國全面建設成了小康社會。
(三)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中國多民族文化的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環
境對民風民俗形成的深刻影響。中國少數民族的
分布特徵除歷史上人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環境
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橫斷山脈區就是一個典型
的例子。旅遊業雖然對土著文化有負面影響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純真性和典型性,、這些特性構成本地人文旅遊資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競爭力,是區域旅遊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更加充分地認識各民族文化的
珍貴,激勵大家去挖掘保護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導中國旅遊資源的勘察調查,為其旅
游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源保障
中國是世界旅遊資源大國,並已成為世界旅
游大國,正在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但是中國歷次
國土資源調查,無論是單項資源調查,還是新近完
成的綜合地質調查,都沒有開展旅遊資源調查工
作。從中國大型的以自然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國家
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的分布規律
而言,同時從地質作用對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發,
進而大地型對氣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帶的影響分析,即從自然地理系統整體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響的角度考察,我們完全可以對
旅遊資源進行預測調查分析,特別是在衛星圖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區域地質圖的判讀基礎上,有重
點針對性的踏勘調查是可行的。調查的重點仍是
這些山地區,特別是中國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蘭州一線以西,因為從成因上講,該縣以西應具有
眾多世界級的旅遊資源,但現有旅遊資源圖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區。
(五)加強以交通為主的基礎建設是實現以旅
游生態產業戰略為帶動,全面實現高地中國區域
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旅遊最重要的是良好通達性。通過交通的改
善,以旅遊的方式規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場,培養新
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保證
居民經濟收入的增長,進而保證退耕還林還草的
退得穩,還得實,在創新和發展的基礎上保護好生
態資源。由此使這些區域步入一個具有較強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環模式和新時期。
因為中國主力旅遊資源分布區整體上擔負著
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生態屏障功能,或者
說從全國區域分工角度而論,這些區域首先承擔
著生態分工的新職能。必須對其實施生態優先和
生態產業優先兩大戰略。自身處於世界公認的生
態脆弱地帶,並集中了中國最廣大的貧困人口或
相對貧困人F1,少數民族聚居,許多地域還兼有國
防安全意義。因此,它們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最
關鍵基礎核心的區域

Ⅲ 中國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1.類型齊全,數量豐富在中國復雜地理環境和悠久歷史文化背景下,其旅遊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方案所設置的8大類、31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的旅遊資源中,在我國都可以找到其典型代表,而且每個類型還可細分出許多小類,如樓閣可分酒樓、茶樓、戲樓、城樓、鍾樓、箭樓、筒樓、風雨樓、觀景樓、藏書樓、藏經樓、過街樓等。奇花異草中僅觀賞性菊花就有3000多種、蘭花2000多種、梅花200多種,充分顯示出中國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2.歷史古老,風格獨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發展從未因異族入侵而中斷。5000年血脈相承,世代相傳,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其歷史遺存、文物古跡、風土人情、風味食品、文化藝術等無不打上古老文明的印記。在已發掘的古人類遺址中,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800萬年前的古猿化石,是世界上發現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古猿中的第一個古猿頭骨;京杭大運河始鑿於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期,比世界最古老的瑞典果達爾運河要早2000年;古長城修築歷史延續2500餘年,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園林藝術始於軒轅黃帝時代;梅花、菊花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養蠶取絲織綢的歷史已有4000~5000年以上。中國的旅遊資源不僅古老,而且獨特,可稱為世界之最的奇絕旅遊資源數以千計。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樂山大佛等,無不具有獨特性和壟斷性。3.分布廣泛,但相對集中我國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遍布全國各地城鄉。即使在號稱「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也有冰峰可供旅遊者攀登探險,在艾丁湖面有鹽池景觀可供旅遊者觀賞。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東方紅日,新疆阿拉山口的夕陽,內蒙古的草原羊群,海南島的椰林以及偏遠山區小縣的所謂「八景」或「十景」等等,都表明了我國旅遊資源分布廣泛的特徵。同時,這些資源又具有相對集中的特點。如果從黑龍江省的黑河鎮至雲南的瑞麗連一條直線,正好把全國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從宏觀上看,此線以東集中了我國的七大古都、五嶽、四大佛山名教、四大道教名山、三大古建築群、江南三大名樓,以及全國著名的園林都市、絕大部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古城。我國的旅遊資源還有呈條塊集中分布的特點。例如,長江沿岸從江西廬山到重慶之間,自東而西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廬山,有「龜蛇鎖大江」的武漢,有「山、湖、樓渾然一體」的岳陽,有壯麗的長江三峽以及江陵、秭歸、白帝城等歷史文化名城,有赤壁、當陽等三國古戰場以及附於它們的人物傳說、碑林石刻,加上葛洲壩、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等現代工程,共同構成了巨幅長江山水文化長軸畫卷。南北大運河、萬里長城、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以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國旅遊資源成線、成片集中分布之地

4.季節性明顯,地域性強烈由於中國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季節性變化明顯的溫帶和亞熱帶,故自然景觀上春季草長鶯飛,百花吐艷;夏季高溫高濕,萬象崢嶸;秋季天高氣爽,果木飄香;冬季雨雪紛飛,山河露骨。夏季北方的海濱和中緯度地區的山地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而冬季的海南島又成了人們避寒度假的好處所。觀泰山日出以冬春二季最佳,看黃山雲海最好是春夏之交。由於人類的社會活動往往受制於自然環境,所以我國的不少人文旅遊資源同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南嶽衡山的「香市」以金秋八月最旺,內蒙古草原的牛羊以夏秋季節最肥。還有五月端午劃龍舟、八月中秋看明月、元宵燈會等節慶活動,無不顯示出季節性特徵。受地理環境影響,不同地域的旅遊資源風貌迥異。例如,我國的風景地貌,桂林山水以岩溶風光見長,福建武夷山、廣東丹霞山以丹霞取勝,湖南張家界的砂岩塔狀峰林為世界僅有。還有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陝北的窯洞、雲南的一顆印、廣西的干欄、福建的客家土樓等,均顯示出強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

5.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中國人民自古具有崇尚自然的特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便是其歷史的總結。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喜歡出沒於名山秀水之間,並留下眾多文化勝跡,使一些風景名勝地往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融歷史文化與山水名勝於一身。例如,湖南嶽陽古城不僅出現了「遙看洞庭山水翠,岳陽樓上對君山」的名樓、名山、名水相融的勝景,而且在一個僅有0.98km²的君山72峰之間出現了48廟以及二妃墓(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射蛟台、朗吟亭、楊幺寨、柳毅井等,並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湖北武當山集中了72峰、36岩、24澗、11洞、9泉、8宮、2觀、36庵堂、12亭、10祠、72廟等自然與人文景觀,使其更具美學、科學和歷史文化價值,從而具有強烈的吸引功能。

Ⅳ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及各區的主要特徵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不同學者有著不同規劃一下為具體舉例介紹:

1、華北—華夏文化—古都古跡名勝旅遊區

華北區位於我國黃河中下游,居於我國北部中樞地區,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兩直轄市和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五省。華北是我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以北京和西安等古都為代表,是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種類最多,數量最豐富,分布最集中,質量最高的旅遊區;

歷史文化遺跡與名山海景渾然一體,也是我國以人文景觀為主並具備多種旅遊資源的旅遊大區,該去平原廣闊,交通發達,城市眾多,首都所在,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是全國最具實力的旅遊區。

華北旅遊區地貌類型比較全,主要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冀北山地、山東半島組成。華北區基本上都屬暖溫帶半濕潤、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冬季漫長而乾燥、寒冷。大部分江河封凍; 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熱同季, 陝西南部漢中盆地和河南南部屬亞熱帶;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則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華北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一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 她孕育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也使得處於黃河之濱的華北地區成為我國古代華夏文化的發祥地。

2、華中—荊楚文化—湖山峽谷旅遊區

華中區位於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是全國唯一既不靠海又無陸地國境線的旅遊區。區內河湖勝景眾多,名山峽谷特色鮮明,文化古跡豐富多彩,自然保護區原始獨特,大型水利工程舉世聞名,是我國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地區,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

本區內山地分布較廣多為區內河流的分水嶺,形成較多大型河谷盆地。主要地貌單元有鄂西山地、兩湖平原、鄂北山地等。本區地處中國中南部,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各時氣候特徵明顯。冬季較溫暖且少雨,夏季全區炎熱而降水集中,春季溫暖且氣候多變,秋季天高氣爽。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楚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3、華東—吳越文化—江南山水園林旅遊區

華東區地處中國的中東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二省一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面積公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人多地少,城鎮密集,文化、技術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的地區。全區旅遊資源豐富,基礎條件優越,組合優勢顯著,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本區地勢西高東低,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分布,有著名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雖地勢平坦但微地貌起伏,零星散布著島狀殘丘。本區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冬溫夏熱、降水沛均勻。冬夏季風明顯交替,四季分明。冬季在猛烈寒潮的侵襲下最低氣溫可降至零下。

華東區為古吳越兩國爭雄之地。吳文化、越文化都起源於長三角地區,隨著歷史的演變,吳越文化所蘊涵的內容和精粹,不斷豐富和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自三國吳大帝孫權定都建業,南北朝長期劃江而治,沿江的建業、京口等市鎮曾盛極一時。隋時修築的京杭大運河極大地刺激了長江下游的發展,促進了揚州、常州等城市的極大發展。自唐至清,揚州在江南乃至全國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4、華南—嶺南文化—亞熱帶、熱帶山水景觀旅遊區

華南旅遊區位於中國東南部,包括廣東省、福建省、和海南省。本區面臨東海、南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方便的海上交通為發展外向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本區成為中國經濟率先崛起的地方。

本區地貌主要包括右江谷地、西江谷地、珠江三角洲、粵東沿海以及閩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島嶼。區內地表侵蝕切割強烈,丘陵廣布。在長期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丘陵台地上發育有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另外,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廣東北部和福建武夷山地區。

華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以亞熱帶熱帶氣候為主,多海岸海島,四季溫暖高溫,一派南國風光。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其有三大主要來源。

一是固有的本土珠江流域文化。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二是南遷的中原文化,由於本區開發較晚,之前常為流放之所,因此本區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三是舶來的域外文化,嶺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甚至是唯一通商大港,從而讓外來文化給嶺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5、東北—關東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觀旅遊區

東北區位於我國東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旅遊區。范圍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地處山海關以東的去取故稱「關東」。

廣闊的森林,夏糧冬雪的氣候,以及濱海風光、山川湖泊、火山奇景、特有動物、極光與極晝夜現象等,構成了以北國風光為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清代前期滿族文化遺存為代表的歷史文物及以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風情,則構成了本區別具風採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是東亞夏季季風影響的北部邊緣地帶,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冬季漫長嚴寒,北部冬季長達7~8個月,南部長達5~6個月,大地封凍積雪不化,呈現一派北國風光。

遼闊的東北大地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成半環狀的三個帶最外的一環是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構成的河穀穀底, 其內緊接著高度不大的山地,西以大興安嶺為主幹, 東與伊勒呼里山、小興安嶺山地想姐,東有張廣才嶺、長白山地等。山河水環抱著松嫩平原和低濕的三江平原,構成東北平原。

關東文化是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外國文化三元文化基因的融合,其內涵豐富並不斷發展和傳承。 土著文化發展歷史最長,區域特色最濃的也是土著文化,其文化精神實質是粗獷、豪放和剛健的文化心態;

中原文化是隨著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大量流入而形成的,並成為本區文化的主體;外國文化是因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外國移民的流入而形成的,雖然時間不長,但在城市建設、宗教、經濟、生活等方面卻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6、西南—民族風情—奇山秀水、高山峽谷旅遊區

西南區位於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側,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岩溶景觀發育典型,分布廣泛;熱帶亞熱帶高山高原及峽谷風光獨特,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特色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較重要的一個區域。

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該區憑借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旅遊業必將進一步騰飛。本區包括廣西盆地、貴州高原、雲南高原、橫斷山脈大部等,其中貴州高原大部、雲南東部在地質史上都是海洋環境,碳酸鹽類沉積發育,石灰岩分布廣泛,本區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本區大部分位於亞熱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雲南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四川西部為高原氣候區。雲貴高原上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宜人。

西南地區因為位於我國西南邊陲,交通閉塞,外來勢力的影響較小,加之我國政府積極推行少數民族政策,注意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使該區域少數民族的特色得以保存、發展,成為我國民族多樣性最為點香的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

7、西北—絲路文化—乾旱荒漠、綠洲旅遊區

西北區位於我國西北部,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該區位於歐亞大陸中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屬內陸型旅遊區,是我國與中亞等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

本區地貌的特點是高山夾大型盆地,盆地內戈壁流沙千里。如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夾准噶爾盆地;天山與昆侖山、阿爾金山環抱著塔里木盆地。本區主要為荒漠環境,沙漠和戈壁分布面積甚廣,特殊的環境早就了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差較大,日差較大尤為顯著,所以荒漠內部的夏季有「早著棉、 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一說。區內的吐魯番盆地因地理環境特殊,氣候炎熱異常,素有「火洲」之稱。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歐的商業要道,也是一條東西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路,並以溝通當時國際貿易最為突出。

8、內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風光旅遊區

內蒙區范圍為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從東到西直線距離2400多里,南北跨距1700 多公里。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北鄰蒙古、俄羅斯。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區面積約118.3萬平方公里。

本區地貌以高原為主,內蒙古高原坦盪開闊,微波起伏,在低緩丘陵陵間,分布有寬淺的碟形窪地。高原南部有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中段就是著名的大青山。大青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是典型的斷層崖,由斷層陷落經黃河沖積而成為著名的河套平原,灌溉渠道交錯,綠樹成蔭,阡陌縱橫,美麗富饒,素有「塞外江南」美稱。

內蒙古屬典型的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冬春季多風大,夏季溫暖而短暫。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蒙古、漢、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10 多個民族組成,具有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古老的蒙古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比如過的是游牧生活,住的是方便拆卸的蒙古包等等。蒙古族在吃的方面也與漢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愛吃炒米、奶茶、手扒肉。

9、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遊區

青藏區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兩省區。高原上獨特的冰雪世界、高寒草原、湖泊熱泉,以及高原、高山峽谷與原始森林等構成了本區奇異誘人的自然旅遊資源,而具有原始色彩的藏族風情、宗教文化與禮制建築又構成本區神秘誘人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在登高探險、科學考察、民族風情旅遊開發上獨具優勢,是一個極富魅力、發展前景廣闊的待開發和正在開發中的旅遊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與南極、北極並稱為「地球三極」。

這里不僅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而且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一片山的海洋。在這塊高海拔的地方,雪嶺橫空,大河奔涌,藍湖靜謐,令人心醉神迷。

青藏高原最鮮明的氣候特點為「高寒乾旱」 。由於地勢較高,使得其氣溫比同緯度偏低,高原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日溫差大;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乾季風大,陽關充足、太陽輻射強。

強烈的太陽直接輻射使青藏地區地表和近地面空氣白晝強烈增溫,但夜間冷卻迅速,一年內有較長時間出現政府溫度的交替變化。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島、海灣現代風貌旅遊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其中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側,而台灣則與福建省隔海相望。香港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約佔3/4,中間的大霧山脈主峰海拔957米是香港地區的最高峰,平原只佔1/4,耕地及池塘佔9.2%,荒山瘦瘠地佔 74.8%。

澳門半島原為小丘陵地帶,平地多為填海而成,占現島面積的一半以上。台灣多山佔全島面積2/3,山脈集中分布在中東部,自東向西有台東、中央、玉山、阿里山等諸列平行山脈。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地區最高峰。香港、澳門同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微冷乾燥,春秋短兩季不明顯。

台灣中部被北回歸線橫穿,全島屬於亞熱帶—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多風。香港、澳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其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 兼容英國、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榮文化——中西文化。

香港、澳門現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跡,建築物大都具有「以中為主,英葡結合」的特色。台灣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除島上的當地居民外,大部分居民皆來自中國大陸,尤以福建為多。

Ⅳ 中國旅遊地理學的特色

中國旅遊地理學的特點就是每個地方的地理都不一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個特色。

Ⅵ 國內旅遊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中國旅遊資源四大特徵:①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各種功能。中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②豐厚性 中國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多樣,而且每種資源的積淀豐厚,擁有各種規模、年代、形態、規制、品類的資源特徵。③古老性 中國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其中許多資源以歷史久遠、文化古老、底蘊深厚而著稱。④奇特性 中國擁有數不盡的特有旅遊資源。在自然奇觀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會,每屆中秋的錢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熱爆炸泉,吉林松花江邊的霧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豐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出門旅遊可以選擇住民宿,如果你要預訂民宿,小程序搜索<旅小築>即可。

Ⅶ 中國旅遊地理學的發展特點與國外旅遊

中國旅遊地理學發展特點:以「任務帶學科」的方式發展;在發展中仍會受到變化中的舊體制的負面影響;以資源、旅遊開發的區域社會經濟條件研究為主;理論研究和實用研究結合;
跨學科的合作研究中國旅遊地理學發展不足:旅遊基本概念上混淆的情況比較嚴重,研究視野仍不夠寬闊,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和傳統,描述性工作多,低水平重復工作多。在中國系統地開展旅遊地理學科的科學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組建旅遊地理學科組為標志開始的。
中國旅遊地理學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旅遊地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能如此迅速發展,取得顯赫成績,其經驗是值得我們好好分析和總結的。
(1)旅遊地理學界始終把握住了旅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了旅遊地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緊扣我國旅遊開發和建設這個主題,主動承擔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大量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科研報告,對我國旅遊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旅遊地理學的地位。地理學的旅遊應用研究拓展,也促進了地理學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2)旅遊地理學界一直把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的地位,積極投身於旅遊開發實踐中,注意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通過實踐檢驗的許多理論創見,為旅遊地理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3)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旅遊地理專業人才,老一輩旅遊地理學家的提攜和扶持促進了年青學者的成長,促使旅遊地理學界能夠比較快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力量在內的老中青梯形隊伍結構。
展望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旅遊作為衡量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標志將有更大的發展。世界旅遊組織(WTO)預測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我國旅遊業前景燦爛。旅遊地理學理應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傳統,廣泛實踐,勇於創新,在旅遊業這個廣闊的舞台上繼續大展才華,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Ⅷ 大一中國旅遊地理作業,歸納我國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徵

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旅遊資源相互融合,生命力旺盛.
二、旅遊資源種類多樣、內容豐富.
三、旅遊資源空間組合不同,地域特色顯著.
四、旅遊資源分布廣泛,相對集中.
五、人文旅遊資源古老而獨特.中國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

Ⅸ 中國旅遊資源的特徵

特性一

①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製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

受制於氣候干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范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②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③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特性二

(一)價值上的觀賞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

(二)空間上的地域性。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出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三)時間上的季節性。(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四)使用上的永續性。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五)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特性三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跡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時間的季節性。是指同一地理環境隨季節的變化在某一特定季節出現某些特殊景觀或特別的體驗感受適合於旅遊的現象。

時間特定性或周期性:旅遊景觀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時間周期性地出現或發生。傳統的節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4年一屆奧運會 ;珠海每兩年一次的航展,歐美國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臨; 每年農歷8月16錢塘江觀潮;日出日落,

時代的變異性: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廢棄的礦井、監獄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題公園地衰落

(5)組合性

一個孤立的構景要素或一個獨立的景點是較難形成使旅遊者離開其居住地專程前往游覽的吸引力的,總是復雜多樣、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個要素組合構成足以吸引旅遊者的旅遊資源。

資源特點

1、種類的多樣性和數量的豐富性

2、空間分布的廣泛性和地域性

3、時間分布的季節性合共生性

4、文化內涵的深遠性和獨特性

(9)中國旅遊線路地理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屬性分類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

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朴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

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Ⅹ 中國旅遊地理知識點

中國旅遊地理知識總結 :中國旅遊 地理知識 中國旅遊地理第七版 中國旅遊地理單元總結 中國旅遊地理試題
篇一:中國旅遊地理知識點歸納 自然地理 1.旅遊資源的特性: 種屬多樣性、分布地域性、結構組合性、時代性和變化季節性、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 2.風景地貌類型: (1)以岩性分 ①花崗岩地貌:因表面剝蝕而造成「石蛋」奇光,地貌學上成為「球狀風華」。如山東鄒城嶧山、日光岩、「天涯海角」 ②玄武岩和流紋岩:由火山熔岩冷卻凝結而成,「象形」或「造型」地貌。如黑龍江五大連池、浙江雁盪山 ③石英砂岩峰:林稜角分明、峰林奇特。如湖南西北部武陵源風景區的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 ④石灰岩:由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地下水對岩石的化學、機械作用過程中所形成,集中在滇黔桂 ⑤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由一系列硬度較小、已收風化的紅色砂礫岩在風化剝落、流水侵蝕、重力崩塌的作用下形成 ⑥變質岩 (2)以成因分 ①流水:由地表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形成,其中因河流切穿山地而形成的峽谷是最富有觀光價值的一種地貌形態。如重慶和湖北的長江三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虎跳峽 ②冰川:由冰川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前者有冰斗、角峰、刀脊、冰川槽谷、峽灣、羊背石等冰蝕地貌形態;後者有冰磧丘陵、鼓丘、冰礫扇等冰磧地貌;此外,冰體融化所形成的冰桌、冰橋、冰獸、冰蘑菇也有較大觀賞價值 ③風沙:乾旱和內陸地區由強風、流沙、間歇性地表水等因素造成的特殊風化、侵蝕、堆積地貌。旅遊類型主要有雅丹地形、沙丘、沙漠、戈壁、響沙 ④海岸:基岩海岸、沙岸、生物海岸。如紅樹林和珊瑚海海岸 ⑤岩溶 ⑥丹霞 ⑦黃土:一種特殊的溝谷流水地貌,由風力從西北沙漠地區搬運而來的第四紀堆積物,質地均一,富智力性而垂直節理發育,因此最易被流水侵蝕而流失,主要形態是溝谷和谷間地貌 ⑧火山 3.中低山的旅遊價值: (1)峰巒起伏、風景秀麗、自然風光迷人。山體峻拔

閱讀全文

與中國旅遊線路地理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