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八年級地理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說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要邊疆地區,它是我國面積最大、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自然資源豐富;新疆的自然環境對人口、城市分布和農業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選擇新疆作為案例有鮮明的代表性。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環境特點,能繪制新疆「三山夾兩盆」簡圖;
(2)會運用地圖描述新疆地區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並能分析得出其制約因素——水。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新疆地形與城市分布圖、新疆的荒漠及周圍環境和有關材料,師生一起繪指制新疆「三山夾兩盆」簡圖,讓學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條件及其發展經濟的制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協調觀念。
3、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三山夾兩盆」地形特點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難點:
(1)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新疆地區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點,並分析其影響因素,學會辯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2)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逐樹立人地協調和哥持續發展觀念。
二、說教法
1、本課運用讀圖分析法、講解法、繪圖法、啟發式教學法。
2、教學突破:
(1)對於「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色:運用板圖使學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記。
三、說學法
讀圖法、繪圖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1、說導入:以「羊肉串」導入,直接明了。
2、說 小結:較簡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說板書設計: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五、說教學反思
本人的設計思路:動腦筋 精心設計,盡量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從溫故知新中學習,減少學生負擔;想辦法突破教學重難點,另外還查找較多的資料,相比較而言,學生准備不是很充分,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和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學習」的任務,所以以後還要從放手讓學生積極查找資料,主動學習方面,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效果較好,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在比較輕松愉悅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處:學生膽子較小,回答問題沒有平時積極踴躍。
【說教材 】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教材是《我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一章的第一節《日本》的第一課時,屬於世界地理中的國家地理,是學生在學習國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個國家。同學們學完亞洲後已有了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以後還會學習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等日本這一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學習日本,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節不論在新教材還是老教材中,都是重點講解的國家,且對後面的國家教學,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a掌握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並會舉一反三。
b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災害:多火山和地震,並分析成因。
情感與價值觀:
a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及生活技能,使他們懂得地震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b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說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 】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學難點 】
1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個國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說學情 】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一學生,經過前半學期的觀察,感覺學生的基礎較好,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另外,學生通過學習本冊書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也積累了一定的讀圖、識圖能力和活動探究能力,讓學生獨立或在合作中進行讀圖、識圖並分析相關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
【說教法 】
讀圖導學法、活動探究法、比較教學法
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和以學為法的原則,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 思想的體現。主要通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課本所 提供的活動和資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分組討論,探究日本的自然環境特點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地理知識的判讀並進行歸納 總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 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進行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 精神和探究問題的興趣,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
【說學法 】
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
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解決每一個活動探究的問題,由「現象」到「本質」,通過歸納 總結,不斷使自己的認知升華,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採取合作交流的方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實現新課程理念終生學習的目標。基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滲透學法:創造多種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提 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 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 提供多種原材料、能源、生產工具和技術裝備。本節是繼農業之後又一節密切聯系生產實際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教材。所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工業的基本狀況,既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應知道的基本常識。本節教材分三部分內容,彼此前後聯系,形成一個整體。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一部分「工業及其重要性」,形象的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第二部分「我國工業的分布」,採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介紹我國分布大勢,然後以實例分析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第三部分「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通過介紹概念、特點及分布等,讓學生認識到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滲透了 思想教育。
2、課程標准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3、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工業的分布,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讀圖分析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條件。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各類工業產品、工業基地、工業區和景觀圖片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工業的地理概念和工業的系統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通過學習我國工業的發展變化,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富民強,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愛國 精神。
4、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我國工業的分布;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工業基地和工業地區的形成和發展條件5。課時安排本節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講「工業及其重要性」,第二課時講「我國工業的分布」,第三課時講「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
二、說教法
成功的教師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據於此,本課採取的教學法是:情境教學法——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過程探究化。
三、說學生
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交通和農業的內容,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對這類內容來說,學生普遍感覺較為枯燥和遙遠。時代需要我們教師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本課學法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舉一反三,構建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從圖文資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由於本課是三課時的內容,因而我的說課將會以塊狀知識為框架來展示我的設計思路。第一塊「工業及其重要性」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
對《生產過程和工業的概念》的處理:一提到工業,學生們普遍感覺枯燥、乏味和遙遠。為了讓學生輕松進入本課的學習,我採取了隱形導入課處理。
將所學問題以問題情境化來展示:要求學生們觀察教材圖4.23和投影片,讓學生歸納汽車的生產過程和工業的概念。對《工業的分類》的處理:結合圖4。23和教材110頁活動第二題,讓學生歸納。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的處理:這一部分,我採用了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說教式的內容變成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式的活動教學。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討,合作交流,學會自覓知識,自得方法。
具體做法是:根據教材108—109頁四個角色,要求學生們任選一種身份,結合學生對該行業的了解,從各自的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通過學生自身參與活動探究來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對於《工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處理:我採用生活情境化來處理,讓學生結合教材109頁活動第一題,回憶自家有哪些工業產品並「追根尋源」,通過以上途徑來感受工業產品跟我們生活的密切。
然後在展示我國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盛況的短暫視頻,燃起學生的熱情。最後出示一些設施、裝備、及特技效果,來讓學生感受到科技興國、工業興國的觀念。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第二塊「工業的分布」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對於《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的處理:[出示課件提問]對照「我國工業的分布」,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學生搶答]——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地區。
關於《區域發展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處理:指導學生讀圖4。26「遼中南地區」、圖4。27「滬寧杭地區」,先了解位置,然後根據圖例熟悉圖中的礦產資源分布、工業城市工業部門的構成、交通路線,最後根據活動1。2的要求組織學生討論,重點探究區域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學生對工業部門餅狀圖接觸不多,教師應讓學生在充分熟悉圖例的基礎上分析工業分布的特點;學生在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後,對於這部分區域工業分布的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科學方法。)
[師生 小結](學會知識歸納的方法。)
其他影響條件如政策、環境、勞動力等。(結合教材112頁活動第3、4題並聯系汾湖開發區和吳江經濟開發區,解決問題,體驗進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關於《合理分布工業》的處理,我主要是利用課本112頁活動題第4題來完成,《發展鄉鎮企業的好處》(——工業分布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差別;能使分布工業更加均衡;促進農業的發展,有利於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再結合汾湖開發區。第三塊「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我採用以下知識結構進行教學:結合課件和教材圖片「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介紹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條件是什麼?什麼是高新技術產業?[學生回答]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工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有什麼特點呢?
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工業科技人員比例產品增加值生產增長速度產品更新換代周期投入的研究開發費用(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對照教材圖4。30並結合本地開發區,說出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布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學生回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的重點有什麼不同?要求學生教材115頁知識後回答——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開發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內地以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學生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後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五、談個人特色:
努力體現以「活」為宗旨的地理課堂。這個「活」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課程理念方面,既體現「回歸生活,關注生活」的理念。其次是活動建構方面,改變原有的死板的,表演的,老師為絕對主角的課堂環節設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現活動建構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利用活動組織實現智慧傳遞和生成。再次是課堂效果方面,「活」力四射,學生能夠心動大於行動。發散的、多維度的、積極的思維令學生們張揚個性,充滿靈性。將地理學習的空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客觀世界,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初步解決問題。
各位 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地勢和地形》,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勢》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認識過世界不同區域、國家,對所涉及的地區和國家的地形地勢已有所研究,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一般來講,我們在研究一個地區和國家時,都會先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環境是人文環境形成的基礎,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才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 中國地形和地勢知識不僅是組成 中國地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認識和學習其它 中國地理知識的基礎。
可見, 中國的地形地勢這一內容在 中國地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地圖去認知地理環境。為其他學科和今後高中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
本節是 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勢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對氣候、河流以及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利於學生掌握 中國的地勢特徵,並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研究這種地勢特點對 中國氣候、河流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心智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地圖,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的特點;能結合自己認知,談出我國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徵;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地形地勢對我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 中國地形地勢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優越、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 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地勢、地形的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三級地勢階梯分布的空間觀念的形成,地形地勢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2)確定教學方法——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二、教法設計:
1、以問題情景為主線,豐富的學生活動為主體。這樣做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交流合作中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 更多資料,使教學更生動直觀。
3、注重地圖教學。
三、學法指導:
因為初二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 總結出來。學生需要課前收集資料,課上有動手、思考、合作、競爭、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參與體驗學習過程的機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四、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首先在導課上,我採用的是過渡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中國多民族、多人口),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用這樣一句話,從我國的人文環境學習導入到自然環境的學習上。引發學生思考 中國地形地勢到底有何特徵?對人們生產、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從而順利導入新課。
2、新課講授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使用 中國地形圖,分析不同顏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況, 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藉助三級階梯示意圖和教師的板圖,掌握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和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藉助 中國地形圖,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討論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水能資源開發和交通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地勢特點
2、三級階梯的特點及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影響:(1)氣候
(2)河流
(3)交通
3、課堂 小結
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 總結,加深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記憶,為後續的 中國氣候部分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使教學活動得以延續。
4、作業布置
完成教材23頁活動題。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東南亞》是(魯教版)《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2本課地位:
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由於它是我們相鄰,為此容易與我國西南地區融合在一塊進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難度。
3教學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規律,採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學案導學: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於優生的培養。
自學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
圖導圖練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或使用東南亞地形圖、世界地圖。
三、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❷ 初二地理第一節課應該講什麼直接講課嗎(我是剛接受這個班級)
先相互間了解下,然後講講這個學期要講什麼內容,這節課很重要,能不能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你產生好感,這節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介紹本學期地理學習的內容時,可以採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畢竟初二學生好奇心較強。
❸ 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
對於地理老師來說,應該怎樣上好一堂課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一)
一、設計開場白
好的開場白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的開場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地理教師,“有緣千里來相會”,因為有緣,所以同學們相聚在一起,因為有緣,所以我與你們成為師徒,願同學們惜緣,珍惜時光,努力向前,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當好講完我的開場白後,我發現同學們情緒激動,有的同學眼裡還閃動著淚花。
二、創設問題
利用生動的地理課程資源,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講到“解開地理之謎”時,我提出了問題:我們這個地方一年經歷春、夏、秋、冬四季,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火山、地震呢?為什麼全球的人們都在關注環境問題呢?為什麼中東地區戰火不斷呢?等。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認識到地理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強化學生地理學習動機。
三、聯系生活實際
在地理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例如,講到地理與日常生活時,我讓學生思考,本地的傳統民居,為什麼屋頂是斜的,房屋的朝向大都是朝南?讓學生聯系本地的氣候加以解答,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鼓勵積極探索,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
四、引入鄉土地理內容
鄉土地理中蘊藏著大量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與當地的生產生活關系更為密切,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更為感興趣,易被學生理解接受,運用鄉土地理知識的實例能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例如,講到“地理與生產建設”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為什麼我們浮梁的茶葉能深受青睞?”,有的說出我們這個地方降水多,氣溫適宜、土壤肥沃適合茶葉的生長,有的說茶葉歷史悠久,曾多次榮獲國際大獎,有的說我們這個地方生的茶葉出口國外,價錢高,市場廣闊等等,
這樣引入鄉土地理內容,將課堂活動置於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給學生以直觀的感性認識,更符合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地理課更具有鄉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學生更喜歡上地理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採用激勵性評價
一節課地理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在教學中採用激勵性評價,始終把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發展的主體來看待,通過各種外部誘因來滿足學生興趣、情感的需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都要給給予他們以鼓勵,以點燃他們的求知的火花,促進學生學生地理的主動性。
總之,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是學生學好地理的關鍵,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充分挖掘地
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二)
一、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二、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圖的閱讀 要運用地圖,首先必須會讀地圖。這也是考試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圖都會涉及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要素,讀圖時必須先看一下這些要素。 接下來要根據提供的圖表特點,判斷這是哪一類地圖,分布圖、原理圖、統計圖、景觀圖還是其他的圖。根據具體圖類,運用具體方法讀圖。如等高線圖,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讀:等高距為多少,何處為山峰,何處為山谷,何處為山脊線,何處為集水線,等等。究竟讀哪幾個方面要視題目要求而定。2、地圖運用 地圖的運用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1) 運用政區圖,記國家、省(區)、市的空間分布及彼此相對位置關系。 讀政區圖,要注意觀察國家、省(區)的輪廓特徵,境內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礎上多次重復閱讀,漸漸的在自己同形成有關國家與地區圖。這樣當時卷中出現某國家圖形時,頭腦中存儲有關國家的圖形會立刻浮現出來,經過聯系、核對,片刻即可判斷出該圖所示國家。 (2) 運用地形圖、記地勢變化、地形區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狀。 現行的圖冊中的地形圖均為分層設色法所繪制,給人的感官刺激強,印象深,反復運讀後,可在頭腦中形成立體感很強的地形圖,藉此科教容易地記注大洲、國家、地區的地勢起伏、地形區分布及受制於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狀。 (3) 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 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藉助於示意圖,寓文於圖,則十分簡單得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三、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四、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五、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❹ 如何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
有人以為,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既不是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要點,也不會統考,一般地講講就可以了。筆者認為,第一節地理課,是地理課程的開宗明義之篇,是地理老師的亮相,是地理課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最重要的一節課。那麼如何上好它呢,下面我談一下我的體會。 一、通過自我介紹,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認同 幽默的自我介紹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第一節地理課上,老師在做自我介紹時,要盡可能地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示出來,把自己的教學特色展示出來,把自己的優勢所在展示出來,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二、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讓學生輕裝上陣 在小學時,學生所學科目較少。進入初中後,一下子增加了許多新的學科:歷史、地理、生物�6�8�6�8學生一方...
❺ 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怎麼樣演講方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學好地理這一學科,小學是「啟蒙」,初中是「興趣」,高中是「提高」。這幾個階段中,初中地理是關鍵,初中地理中初一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尤為重要。—.列舉身邊事例,以「談話、聊天」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世界地理七年級上冊為例,在講授《與同學們談地理》一節時,首先請同學們先回想一下:在小學的科學,品德與社會等課程中學過的「地理」方面的知識,同學們思考後,請學生解釋什麼叫「地理」?有些學生答到:地理就是有關陸地、海洋等方面的知識。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老師最後總結:大家說得都很好(即使有學生答錯了,也要委婉糾正,因為初中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求知慾強,適宜多鼓勵,如果採用批評式的做法,有可能他的「自尊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遭到抹殺,那麼學習地理的興趣就無從談起)。到了初中,「地理」一詞內容要擴大了,我們不但要知道「地」,還要研究其之間的聯系即「理」。例如:我們生活著的大地,為什麼有時會發生地震?同樣在中國,為何這地方經常下雨,另一地方很少下雨?……這些問題講後,所有學生都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很顯然這時學生們對老師講的「地理知識」感興趣了。這時老師要趁熱打鐵,再總結說:我們生活離不開地理,學好地理,對我們每個人的將來大有好處。二 、課前精心准備,上好第一節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初中新生大都是11——14歲的學生,對「事物好奇,課堂上好動」是其最大特點,因此老師要善於抓住這一特點,結合學生喜歡看動畫片這一習慣,有機恰到好處地熔於地理教學之。例如在講授第一章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與同學們談地理》為一節的內容)時,課前應先准備以下教學用具設備(1)將「航天英雄楊利偉登上神州五號遨遊太空」一圖從網上下載下來,並將照片放大;(2 )每人准備一個乒乓球;(3) 一個上面著上蘭色、褐色等形似地球表面顏色的大氣球。趁著學生在上《與同學們談地理》的興趣被激活之時,立即呈現航天英雄楊利偉的神州五號照片,(頓時每位學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到這張大照片上,無疑這時的興趣被充分激活!)按著老師發問我們住在什麼上?地球到底什麼樣?話音剛落,很多學生舉手回答而且答案還可以!再趁此時契機將准備好的大氣球系在講桌上,與圖結合起來總結: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好像這個大氣球;我們看到這個大氣球,就好像楊利偉叔叔在神州五號上看地球一樣!地球是一個形似球體的巨物。大家長大要想進一步研究地球、想做一名像楊利偉叔叔一樣的航天英雄就必須學好地理!三、 建立「學習地理興趣小組」,盡力做到將已學知識從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新課程的改革,其目的是:無論用怎樣的手段方法,其宗旨是讓學生由「過去的老師讓你學」「,變「學生要學」。就這一節課效果來看,無外乎讓學生從過去「厭煩地理」從思想上變為「想學地理」。讓每生都能有這樣的感覺:原來地理課這樣有意思!哪天不上地理課心裡好象少點什麼的感覺?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導;讓學生動起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❻ 如何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
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對於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取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紹自己上第一節地理課的幾點做法:一、精心設計開場白 好的開場白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的開場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地理教師,「有緣千里來相會」,因為有緣,所以同學們相聚在一起,因為有緣,所以我與你們成為師徒,願同學們惜緣,珍惜時光,努力向前,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當好講完我的開場白後,我發現同學們情緒激動,有的同學眼裡還閃動著淚花。二、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生動的地理課程資源,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講到「解開地理之謎」時,我提出了問題:我們這個地方一年經歷春、夏、秋、冬四季,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火山、地震呢?為什麼全球的人們都在關注環境問題呢?為什麼中東地區戰火不斷呢?等。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認識到地理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強化學生地理學習動機。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地理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例如,講到地理與日常生活時,我讓學生思考,本地的傳統民居,為什麼屋頂是斜的,房屋的朝向大都是朝南?讓學生聯系本地的氣候加以解答,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鼓勵積極探索,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四、引入鄉土地理內容 鄉土地理中蘊藏著大量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與當地的生產生活關系更為密切,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更為感興趣,易被學生理解接受,運用鄉土地理知識的實例能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例如,講到「地理與生產建設」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為什麼我們浮梁的茶葉能深受青睞?」,有的說出我們這個地方降水多,氣溫適宜、土壤肥沃適合茶葉的生長,有的說茶葉歷史悠久,曾多次榮獲國際大獎,有的說我們這個地方生的茶葉出口國外,價錢高,市場廣闊等等, 這樣引入鄉土地理內容,將課堂活動置於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給學生以直觀的感性認識,更符合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地理課更具有鄉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學生更喜歡上地理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採用激勵性評價 一節課地理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在教學中採用激勵性評價,始終把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發展的主體來看待,通過各種外部誘因來滿足學生興趣、情感的需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都要給給予他們以鼓勵,以點燃他們的求知的火花,促進學生學生地理的主動性。 總之,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是學生學好地理的關鍵,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充分挖掘地
❼ 初中地理第一節課怎麼上
初中地理第一節課應做好以下准備:1.精心設計開場白。2.創設問題情境。3.引入鄉土地理內容。4.採用激勵性評價。
初中地理比較簡單,學生要想學好應當做到如下幾點:1、思想上要重視,不要認為這是副科,放鬆自己,重視了,才能下到真功夫;2、首先要死記硬背,將知識點、地理特徵牢牢地記在腦子里,記多了,才能靈活運用,達到從「死記」到「活用」的境界。例如江河湖海,從國家的西部背到東部,發源地在哪裡,流經多少地方,從哪裡入海,所謂有頭有尾,背熟了,自然是胸有成竹。3、要多讀地圖,結合地圖,將所學的知識與地理條件結合起來。假如某個地方,你去旅遊過了,終生難忘,物產、氣候、地理位置、經濟發展都會有個大概的認識。讀地圖多了,你腦子里會出現立體的形象,
❽ 要去當初中地理老師了,不知該如何上好第一節課,好緊張。。。。
第一,因為是校長老師要聽課,不是單純只關注學生了,所以這是一堂講給校長的一場表演課,要讓校長聽著舒服,表演好了加分,表演不好印象分大減。無論是誰,第一次課緊張是免不了的,緊張是正常的,這時候就要想一想考教師資格證面試的自己是如何與緊張做斗爭的。
第二,就按照傳統的套路來就行了。想一想,這么多年來你的老師是如何上第一堂課的。比如自我介紹(這個可以有趣一點),講適合的地理段子(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提問同學他心目中的地理是什麼(一定要有師生互動)、談談自己對地理的理解、傳授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等等。
第三,如果有機會,就請教該校老地理教師,不恥下問嘛。網上也有很多名師第一次的授課經驗可以找找嘛。光是一味的緊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總之,要提前備准備好講的內容,多次的演練,可以讓不同的人看你的演練是否存在問題,多多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想出解決的方案,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發揮。光是一味的緊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辦法總是有的,只怕你不去做。
祝你順利!
❾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
您好。地理第一節課很重要 從剛學習地理起,就記得認真聽講 多記筆記,不會的問老師 。平時多看地圖冊
❿ 初中地理如何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知識學習要求的程度降低,是開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條件。
初中地理作為次科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的實際情況。地理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於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資源中礦產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規律等,如果硬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教學上使學生通過「悟」來學習,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放下包袱,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即是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地理科的好感,為將來高中地理的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的學習方法是「悟」的要決。
各學科的學習基礎都是興趣。地理作為次科,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其教學更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否則學生會放棄地理這一科。但地理課本的知識編排過於嚴肅,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開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講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番禺地區的自然特徵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乾燥特徵,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講西歐和北美氣候和地形關系時,運用寥寥數筆的簡筆畫畫出兩個地區的差異,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效果更好。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
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徵;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徵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
過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強調提問、講授、嚴肅的課堂紀律,卻從來沒有安排學生討論,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徵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如:對氣候影響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於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徵,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於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
7、動手製作效果更佳。
自己設計並動手製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南方的水稻土、紅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標本並進行觀察記錄,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小地球儀,再進行觀察後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常枯燥,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遊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做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遊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製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又如講述廣州地區「三年一中變」的成果,就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編輯,進行演示性講解,教學效果比老師講授好得多。
9、增強學生的閱讀機會,讓他們學會發問、懂得看書、學會查找資料,成為學習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讀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悟性。
三、要「悟」關鍵在於教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地理知識之間帶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規律性,學習上要悟,則要求教者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知識間一般的聯系,引導他們去發掘課本上的知識,不要包辦一切。如在區域地理中,氣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響,氣候和地形等又決定了區域的自然特徵,而經濟特徵、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環境(包括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交通和資源分布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區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綜合法),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好像講述青藏地區的特點時,由於前面已講述了多個區域特點,學生已大概掌握了區域特徵分析方法,此時,就不應再由教師講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幾個提綱式的引導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解決,再由教師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設立一個地理主題,讓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進行講解,效果也好。
小結
前面所講述的只是個人的粗淺見識。在實際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地理的教學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別是考試制度和內容的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使教師擺脫教材的困擾(初中地理教材編排過於嚴緊,缺乏輕松)以及作為次科的制肘(教學時間不足、課外活動時間和資金嚴重缺乏,教學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學者輕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