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地理洋流分布圖簡圖記憶
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圖,是我們高中地理中必學章節,其實歸納出來就是幾張圖片。由於海岸和海底的阻擋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處的表現,和在開闊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別。
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主要動力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
沿低緯度大洋西側,赤道海流轉向極低方向,形成平行於海岸的暖流。例如,墨西哥灣流和日本海流,這些洋流給沿岸增溫增濕。南極地區的洋流體系相對簡單,它以南極環流為主,圍繞南極洲大陸做逆時針方向運動。
洋流是地球表面熱環境的主要調節者,巨大的洋流系統促進了地球高低緯度地區的能量交換。洋流與所經流經區域之間,也通過能力交換改變其環境特徵。
海流對海洋中多種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過程和地質過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氣候和天氣的形成及變化,都有影響和制約的作用。故了解和掌握海流的規律、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和長時期的氣候變化,對漁業、航運、排污和軍事等都有重要意義。
圖文結合,夏、冬季規律不同,如下圖所示。
Ⅱ 高一地理必修一洋流怎麼記 重點是哪些
一、有關洋流名稱的記憶
首先,看中低緯度洋流名稱的記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中低緯度海區洋流分布的共同規律是:(1)三大洋的南北兩部分都有完整的環流系統.(2)每個環流系統內,除印度洋北部為季風洋流外,各環流在北半球都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而東部全為寒流.(4)赤道兩側為暖流.(5)北半球的西風漂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屬暖流性質,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受南極大陸冰川的影響屬寒流性質.
從以上洋流分布的規律來記憶中低緯度海區的洋流,無論在哪個大洋(北印度洋除外),赤道北側都叫「北赤道暖流」;赤道南側都叫「南赤道暖流」;再看各大洋的西部洋流,這部分可以通過聯系洋流流經海區附近的地名記憶,北太平洋西部洋流流經日本群島,它的名稱為「日本暖流」,北大西洋西部洋流經過墨西哥灣,它的名稱為「墨西哥灣暖流」,南太平洋西部洋流流經澳大利亞東面,因此它的名稱為「東澳大利亞暖流」,印度洋西部洋流被馬達加斯加島分成兩部分,流經馬達加斯加島東面的為「馬達加斯加暖流」,馬達加斯加島西側為莫三比克海峽,因而這部分洋流名稱為「莫三比克暖流」;大西洋西部有暖流從巴西附近流過,它的名稱為「巴西暖流」;再看一看中緯度海區的洋流,就更容易記憶了,南半球為「西風漂流」,北半球的名稱一般是「北某某洋暖流」,如在北太平洋的就是「北太平洋暖流」,在北大西洋的為「北大西洋暖流」.
其次,聯系經過地區的地名和流向來記憶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名稱.從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的為寒流,其中流經千島群島是「千島寒流」,流經拉布拉多半島的叫「拉布拉多寒流」;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為暖流,經過阿拉斯加的為「阿拉斯加暖流」.
第三,可以聯系季風風向來記憶北印度洋洋流.北印度洋夏季為西風南,受其影響洋流方向為自西向東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冬季為東北風,受其影響洋流自東向西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同理,也可以聯系風帶和氣壓帶圖、世界洋流模式圖進行記憶.
二、有關洋流成因和類型的記憶
首先,來看一看哪些是風海流.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是海洋水體的主要動力,主要的定向風是西風和信風,所以赤道兩側受信風影響屬於風海流,西風漂流、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風影響也屬於風海流,北印度洋洋流也為風海流;其次,再記憶哪些是補償流,中低緯度海區大洋東部海區的海水被吹到其他海區,然後附近的海水過來補充,所以中低緯度海區大洋洋流均為補償流.直布羅陀海峽是因為兩側鹽度和溫度的不同造成密度差異形成上下兩層不同方向的洋流,屬於密度流,從直布羅陀海峽洋流成因還可以推知紅海和亞丁灣之間的曼德海峽以及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丹麥海峽洋流也為密度流.
附:「8/0」巧記世界洋流分布
所謂8/0方法,就是將世界洋流的運動、分布模式概括為8/0,這樣非常容易理解並且好記憶.0指的是由於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洋流分布類似於0;而北半球由於海陸面積對比大,洋流分布類假於0;而北半球由於海陸面積對比大,洋流分布類似於8;分數線表示赤道.這樣一來,世界洋流的分布就有下面的8/0關系圖了.其中8的上半部表示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圈,下半部表示北半球中低緯度洋流圈;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圈.
Ⅲ 高中地理關於洋流知識點
洋流分類
1、按成因:
風海流:形成動力為大氣運動,規模很大。例如:西風漂流、信風帶內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異引起,多出現在封閉海域與外洋之間。例如: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紅海與印度洋之間。
補償流:分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兩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魯寒流。
2、按性質:
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多由低緯流向高緯或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多由高緯流向低緯或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於赤道附近海區。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於大洋中心,這種洋流類型較多。
極地流:分布於極地海域。例如:南極繞極流。
沿岸流:分布於沿海海域,受陸地影響大。例如:我國的沿岸流。
影響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海水在盛行風的吹拂下,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與地面風帶模式及其分布有著密切關系。
除了盛行風以外,還有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因素,它們共同,形成了實際的大洋洋流分布。
流的分布規律
規律一: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中低緯度),形成了以副熱帶海區(3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規律二:在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了以6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規律三:在南極大陸的周圍,陸地小,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寒流)。
規律四: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影響,冬季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作用,形成了實際的大洋洋流分布,
地理洋流知識點總結: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島寒流(親潮)、加利福尼亞寒流、秘魯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亞寒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④環球:西風漂流(寒流)。
12017高考地理核心考點一
1.晝夜之分、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之分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周期的交替現象。而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命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周年變化的現象。
2.地殼、軟流層與岩石圖
地殼的范圍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軟流層位於地幔上部,在地下約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處。岩石圈則從軟流層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關系可表示為:岩石圈=地殼十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
3.流星體、流星現象與隕星
運行於行星際空間的固體塊和塵粒稱流星體。當它高速沖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燒產:生的光跡稱為流星現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燒盡的流星體的“殘骸”則稱隕星。
4.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行15.為劃分標准,一個回歸年有24個節氣。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行90度為劃分標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5.氣溫遞減率與地溫遞增率
前者表示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而逐漸下降的變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後者表示常溫層以下一定深度內,地溫隨深度逐漸增高的變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溫度增高3℃。
6.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物理變數,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鍾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其大小隨緯度、太陽高度和時間而變。而太陽常數是一個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地球大氣上界太陽高度角為90°時的太陽輻射強度。其數值為8.16焦/厘米·分。
7.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侯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季風是一種大范圍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分布的才是季風氣候。
8.氣象、天氣與氣候
氣象是表明大氣特徵的物理狀態和物理現象的總稱。包括氣壓、氣溫、溫度、風、雲、降水等要素。天氣是指短時期某地義氣中的氣象變化情況。它是由各種氣象要素綜合表述的大氣物理狀況。氣候則是指一地區多年現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氣象情況。天氣是多變的,而氣候則較為穩定。
9.水體與水圈
水體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體,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的不規則的圈層。
10.徑流與徑流量
徑流是指降水扣除蒸發量等損耗後沿地表、地下運動的水流。徑流量則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某一河流斷面的水量,單位:立方米/秒。
22017高考地理核心考點二
11.汛期與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時水位上漲的現象。洪水期則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過正常水位達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時期。
12.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狹義的水資源則是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告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容“水利資源”。水力資源屬於水利資源的范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蘊藏的動能資源。
13.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天體系統是就天體的運動關系而言的,是指運動著的天體因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所構成的相對獨立和層決不同的系統。
14.礦物、礦產與礦床
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床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於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基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為礦產。有礦產不一定就叫礦床,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床。礦產是岩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15.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
16. 斷裂與斷層
斷層是岩石在斷裂變形階段產生的,只有當岩石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移動時,才能稱斷層。形成斷層,岩石必定斷裂,但岩石產生斷裂,未必一定形成斷層,關鍵在於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
17. 印度詳板塊與印度板塊
印度洋板塊為全球六大板塊之一,主要以大洋地殼為主,屬於大洋板塊。而印度板塊從屬於印度洋板塊,是它的一個子板塊,為小板塊,由陸殼組成,屬大陸板塊。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板塊(而非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兩個大陸板塊相碰撞形成的。
18.風化作用與侵蝕作用
風化和侵蝕都是對岩石的破壞作用。但風化作用相對侵蝕作用來說b是在靜態下比較緩慢地進行的,短時間內不易被人們覺察,而侵蝕是在較為明顯的動力作用下進行的,易於察覺。
19.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群的聚合體。其中的各種生物由於彼此間相互影響、緊密聯系並與其生存環境進行著連續的能量和物質交換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即生態系統。二者關系可簡單表示為: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十生存環境。
20.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
熱帶雨林分布在終年濕熱的赤道地區,由高大茂密、常綠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群落。熱帶季雨林不連續分布在熱帶雨林外圍干濕季喬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由旱季落葉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與雨林相比,外貌有明顯的季相變化,群落組成種類和結構比較簡單。
32017高考地理核心考點三
21.土壤、土地與土地資源
土壤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物的疏鬆表層。土地比土壤內涵豐富,除土壤外,土地還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風化物。因此。土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土地資源是對人類利用而言的,指人類在目前和預見到的將來能開發利用的各種類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屬性,又具有土地的社會屬性。
22.森林覆蓋率與林木蓄積量
前者是指森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的佔有情況。後者則指森林面積上生長著的林木的材積總量,是測定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總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
23.大農業與小農業
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通過人工培養和養殖,來獲得農產品的一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其中大農業是指廣義的農業概念,主要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而小農業是指狹義的農業概念,專指種植業。
24.耕作制度、復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復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及映出某地農業生產 力水平、耕地重復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25.工業分布與工業布局
工業分布是已形成的工業生產的地區分布。工業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義之外,還有把工業生產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6.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
前者是未改變定居地的人口移動。如民工流動、旅遊和度假等。後者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在地區之間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變動。二者的區別表現在是否有較長時間變動居住地。
27.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量
前者是對污染物而言,是指環境對污染物的最大允許量。而後者是對人口而言,指一定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所能養活的人數。
28.領土、國土與國土資源
領土和國土都是從國家主權的角度指一國主權管轄的也域空間。但領土是國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權的部分。國土除領土外,還包括國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權利但不具有絕對佔有權的海洋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部分,國土資源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范圍內的一切資源的總和。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國家的全部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口資源和社會經濟貸源。
29.草原、草地與草場
草原指生長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優勢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場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統稱。草地屬於土地資源,而草原、草場屬於生物資源。
30.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
Ⅳ 地理的洋流分布圖怎麼背
首先,從洋流從南北兩極流向低緯赤道的為寒流,從低緯流向高緯為暖流。再結合相關的地理位置和沿岸的地理名稱,就應該沒問題。比如:南美洲秘魯地區,那兒的洋流就是秘魯寒流。
另外,平時做題的時候,既不清楚了,就要及時看書,找出自己記不清楚的地方,大多數都很好記。如果有些稍微難得理解的,就要多問問,弄清楚就行了。關鍵是多看書上的圖,多做題,積累經驗。地理其實學起來很簡單,如果學得好,在文科中可以是得分最高的科目。能夠的90多分。哈哈……純屬經驗之談哈!
Ⅳ 高中地理的洋流圖特別難背,應該如何去掌握它
1. 如果按洋流的成因劃分:分為三種,即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風海流的形成動力主要是大氣運動。比如:西風漂流、信風帶內的洋流。密度流主要是由密度差異引起,主要分布在封閉外洋與海域之間。比如: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紅海與印度洋之間。補償流又可以分為水平流和垂直流,它多廣布在大洋兩岸。比如:赤道逆流、秘魯寒流。
南半球洋流分布規律圖
對於南半球的寒暖流分布位置記憶方法,大家看到上面圖示也是從右往左,其實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技巧,位於大陸東岸的是暖流,大陸西岸的是寒流。記憶方法是從右往左依次是暖-寒-暖-寒-暖-寒。可能有人納悶,為什麼是暖流先開始呢,原理就是受東南信風(從東南方向上吹來的風)和東北信風的影響,帶動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在遇到南、北美洲的大陸阻擋,往邊上走的原因。所以在記憶方法中北半球赤道附近和南半球赤道附近都是暖流開始。其實地球是連在一起的,沒有暖流先還是寒流先,只是為了在地圖中便於分析。同理,記憶寒暖流名稱也是北半球大陸一樣,結合形成的原因以及所在地區的名稱即可。例如:秘魯寒流。
關於洋流還有很多的知識點需要大家掌握,包括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漁場等內容,只要認真學習,查找資料,考試洋流滿分,或者地理滿分都是可以的。小編已高考3年,難免有錯,覺得總結的還不錯的,方法還可以的別忘了給贊哦,有什麼疑惑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學習探討。學會了方法還可以給親戚朋友看看哦!
Ⅵ 高中地理洋流分布怎麼記
大西洋、太平洋記三個圈(北半球兩個;南半球一個)
印度洋記一個圈,一個季風洋流(北半球為季風洋流,冬逆夏順;南半球一個)
Ⅶ 地理中的洋流圖怎樣記
其實,洋流的名稱不是瞎規定的,據我自己經驗,分三種: 1,成因:例如西風漂流,主要在西風帶內;季風環流。就只能出現在冬季刮東北風,夏季刮西南風的北印度洋海面上。 2,地理位置:赤道暖流肯定就在赤道嘍。 3,海洋位置:北大西洋上的洋流,肯定就叫北大西洋暖流了。 4。沿岸地理事務:拉布拉多寒流在拉布拉多高原附近;西澳大利亞寒流在澳大利亞西海岸;迦納里寒流在迦納里群島附近。等等等等,這一種是最多的。 暖寒流的區分就更簡單了: 1,高緯流向低緯是寒流,反之為暖流。 2,如果平行緯線流動,在低緯為暖流(如赤道暖流),高緯為寒流(如西風漂流)。當然也有少數例外,由墨西哥灣暖流發展而來的北大西洋暖流就是暖流,但畢竟是少數。
Ⅷ 高考地理中,關於氣候,洋流,總是記不住,有什麼辦法嗎
我把世界地理的那兩本課本翻了許多遍,把裡面每一區域和可能考的地圖都剪切下來。然後隨時隨地瀏覽,比如美國的農作物分布圖,我就背了大概一星期。在熟悉地圖後,再根據地圖延伸,比如美國,熟悉農作物分布圖後,就可以延伸到為什麼要這樣分布,氣候如何,交通如何等等。而全球氣候,洋流等,也是重點加強對象,這個我用填充的辦法。即在空白的地圖上自己描上具體的氣候洋流植被帶等等,這樣在考試時不管出到什麼圖,我都能夠清楚地在腦海里反映出來。我還報了北京新東方的高考班,對我來說有很大幫助。
Ⅸ 巧記地理洋流口訣
北半球中低緯度就是順時針,南半球是逆時針.而且都遵循大洋西岸是暖流,東岸是寒流的特點. 所以中低緯度是:北順南逆,西暖東寒,北半球中高緯度是逆時針,南半球是饒著南極洲進行西風漂流.所以曰:北逆南饒
有關洋流名稱的記憶
首先,看中低緯度洋流名稱的記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中低緯度海區洋流分布的共同規律是:
(1)三大洋的南北兩部分都有完整的環流系統。
(2)每個環流系統內,除印度洋北部為季風洋流外,各環流在北半球都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而東部全為寒流。
(4)赤道兩側為暖流。
(5)北半球的西風漂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屬暖流性質,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受南極大陸冰川的影響屬寒流性質。
有關洋流成因和類型的記憶
首先,來看一看哪些是風海流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是海洋水體的主要動力,主要的定向風是西風和信風,所以赤道兩側受信風影響屬於風海流,西風漂流、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風影響也屬於風海流,北印度洋洋流也為風海流;
其次,再記憶哪些是補償流,中低緯度海區大洋東部海區的海水被吹到其他海區,然後附近的海水過來補充,所以中低緯度海區大洋洋流均為補償流。
直布羅陀海峽是因為兩側鹽度和溫度的不同造成密度差異形成上下兩層不同方向的洋流,屬於密度流,從直布羅陀海峽洋流成因還可以推知紅海和亞丁灣之間的曼德海峽以及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丹麥海峽洋流也為密度流。
(9)高考地理怎麼記洋流擴展閱讀:
關於洋流圖的復習:
1、洋流:海洋表層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這就是洋流。
2、按照洋流形成的原因可以將洋流分為風海流、密度流以及補償流。
3、風海流是如何形成的:盛行風吹著海面,它推動者海水隨風飄動,並且使得上層的海水帶動著下層的海水流動,形成了大規模的洋流。
4、密度流是如何形成的:由於各地的海水溫度和鹽度有所不同,所以海水的密度有所不同。密度不同的海水就能讓海水流動,這就叫密度流。典型的例子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海水流動。
5、補償流是如何形成的:這是由於風力和密度差異而產生的洋流。這種洋流可以使得出發海區的海水減少,而減少了海水的地方則由相鄰海區的海水來補充,從而使得海水發生空間的流動。
Ⅹ 高中地理洋流怎麼記
先背下洋流模式圖,然後再往各個大洋裡面套。根據氣壓帶風帶,北半球靠近赤道的地方盛行東北信風,所以2往西,碰到陸地偏轉,3向北,4處由於西風帶,4向東,撞到陸地,5向南,6向北,東風帶(東北),7向南。
南半球同理,赤道附近東南信風,8向西,撞到陸地9向南,10因為西風向東,撞到陸地11向北。
中間1為赤道逆流,與2和8的方向相反,為向東。
然後記住印度洋冬逆夏順(冬季逆時針洋流夏季順時針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