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酒泉有哪些縣,市組成
截止到2019年9月9日,酒泉由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和阿克塞縣組成。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
(1)酒泉有哪些根據地理名稱命名的路擴展閱讀
酒泉市歷史沿革
先秦時,這里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漢以前,上古為羌戎所居,羌、戎為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烏孫即「戎」的轉音。
從西漢設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稱酒泉郡,長官稱太守,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屬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稱),並建「肅州千戶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屬回鶻(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
宋(公元960-1279年)時,酒泉歸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稱西夏國),西夏敗亡後,酒泉歸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公元1271-1368年),設肅州路,長官稱「達魯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肅州衛,長官稱「指揮使」。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為肅州直隸州,設知州。中華民國(1911-1949年),於1912年置安肅道,設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為「行政長」。公元1936年改設為甘肅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長官為專員。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專區,設專員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酒泉市人民政府—酒泉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酒泉市人民政府—歷史沿革
『貳』 甘肅省酒泉市名字咋來的,和張掖、酒泉兩座城市有關嗎
甘肅的酒泉這個名字的來歷居然有段勝利者的豪氣和浪漫的故事。那是中國漢朝武帝的時候,匈奴為禍中原,,整天有事沒事跑過來殺人放火,弄得多了,,人見人厭,百姓怨聲載道,皇帝心裡也煩,我正要做明君呢,你老是給我添堵也不是個事,於是「這個小朋友也太煩了,要打打屁股」的決策就下來了,歷史上氣勢磅礴的帝國反擊戰也由此展開。
在這當中有個很帥很年輕的將軍叫霍去病的,立的戰功最大,犁庭掃穴,封狼居胥,做到了以前的前輩沒有做到的大事,把強悍無比的天子驕子---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聞風遠遁,最後居然有一部分兇悍驕子流落到歐羅巴,把那個花花錦綉江山搞得一片狼藉,羅馬也是這眨眼工夫完蛋的。呵呵,可想而知當時漢軍是如何的強悍了。這之後我華夏族群傲視強敵,不畏強權的千秋信心就是在這時奠定的。當霍帥哥凱旋班師回到那個當時還不叫酒泉的地方的時候,,皇帝慶功酒到了,可惜只有一個小壇子,帥哥自己都不夠解渴呢。當然如果他自己一個人喝了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把美酒倒在溪水裡,讓所有的人都喝上勝利甘泉,體會勝利的滋味。
『叄』 絲綢之路上關於酒泉的故事
關於「絲綢之路」酒泉的故事:
漢武帝時,霍去病大敗匈奴後,駐兵在現在肅州城東的泉湖一帶。捷報飛傳長安,漢武帝大喜,傳旨賜霍去病白銀10萬兩,御酒一壇,犒賞有功將士。
霍去病平日愛兵如子,皇上賜了御酒,他不願獨自享受。可是一壇御酒,20萬大軍,如何飲得過來。有人建議,每100人選一個代表,分酒一杯。但仔細一算,還是不夠。霍去病便把酒倒入一眼泉中,20萬將士開懷暢飲。從此,這眼水泉就被人們稱為「酒泉」。
(3)酒泉有哪些根據地理名稱命名的路擴展閱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但統治范圍尚未到達酒泉一帶,占據酒泉一帶的仍主要是烏孫、月氏、匈奴等民族。
西漢建立後,酒泉、敦煌一帶仍被匈奴右賢王屬下的渾邪王所控制,稱匈奴右地,並不斷襲擊中原。元狩二年夏,漢武帝又發動了第二次河西戰役。河西之戰徹底摧毀了匈奴的有生力量,河西地區自此納入了西漢王朝的統治范圍。
漢武帝收復河西地區,建立酒泉郡後,在敦煌設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兩個軍事關隘。西漢收復河西地區後,先後設立酒泉、張掖、敦煌、武威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元鼎六年,漢武帝在酒泉西部設置了敦煌郡。公元8年,王莽稱帝,沿用郡縣制,設輔平郡(原酒泉郡)。
『肆』 酒泉的來歷2oo字
酒泉地區是我國西部土地開發利用最早的區域之一。
先秦時,這里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漢以前,上古為羌戎所居,羌、戎為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烏孫即「戎」的轉音。三危地與三危山有很大區別,三危山是敦煌一帶的一座山體,三危地則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個廣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羅布泊以東、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於以後所稱的州、郡區劃范圍。由此看出三危地並不包括今酒泉市。實際上,最早烏孫原住張掖以西靠祁連山一帶,月氏住張掖以東河西地區,到奴隸社會階段,整個河西方被月氏獨占。到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遷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帶,征服了那裡的塞種人,留居下來,史稱「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連間的,史稱「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漢中期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間,酒泉一帶為匈奴族駐牧地,故又稱匈奴右地。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這年秋天打垮了渾邪王,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西漢王朝交中原幾十萬人遷來河西酒泉等地居耕,於是這里的文明昌盛開始了新的一頁。距今2109年前的西漢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時,漢朝設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為郡名的。而《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設置敦煌縣的時間,而不是置郡的時間,因此,不能把置敦煌縣的時間定為建郡的時間。不過酒泉縣與酒泉郡卻同時建於西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當時不叫酒泉縣而稱「祿福縣」,為郡的駐地。直到西晉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改祿福為「福祿」。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縣,肅州的名稱開始應用。
從西漢設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稱酒泉郡,長官稱太守,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屬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稱),並建「肅州千戶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屬回鶻(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宋(公元960-1279年)時,酒泉歸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稱西夏國),西夏敗亡後,酒泉歸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公元1271-1368年),設肅州路,長官稱「達魯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肅州衛,長官稱「指揮使」。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為肅州直隸州,設知州。中華民國(1911-1949年),於1912年置安肅道,設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為「行政長」。公元1936年改設為甘肅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長官為專員。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專區,設專員至今。
據考古資料和文化遺存、文字記載,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廣布,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畜牧業已很發達,並有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生產。優越的地理環境,富饒的自然資源,為這塊肥美的土地較早地被人們開發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條件。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灘以北就採集到屬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楊家橋鄉鳴山村發現石器,1979年在玉門關馬圈灣烽燧遺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缽各一件。經考古鑒定,和玉門火燒溝文化同屬一類。足以證明,最早在新石器時代(上古為羌戎所居之地),這里已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產水平,並且發展了手工制陶業和畜牧業。今酒泉市境內的馬營河、豐樂河、討賴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後,就有人類集聚。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個鄉、鎮中,有17個鄉、鎮范圍內都有先民的業績遺存。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門關等處,多次發現漢代屯田遺址,其溝渠、田埂遺跡,至今清晰可見。《史記.大宛傳》記,公元前101年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來二歲,「歲余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試想如果當時敦煌農業不發達,這些軍需糧秣的籌集供應是無法實現的。可以肯定,西漢的酒泉、敦煌一帶,不僅是集結軍隊和出兵的前哨陣地,而且是中國西部區域開發的基地。
『伍』 關於酒泉的地理知識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甘肅省名「肅」字由來地。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轄「一區兩市四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和阿克塞縣),有漢、蒙、哈薩克、回等40多個民族,總人口110萬人
『陸』 酒泉景點
敦煌莫高窟、玉門關、西漢酒泉勝跡、東風航天城、王進喜故居紀念館等。
1、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
2、玉門關:玉門關遺址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祁連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紀漢王朝設立在河西走廊地區西端最重要的關隘遺存,在地理區域上具有東西交通分界的標志地位。
3、西漢酒泉勝跡:西漢酒泉勝跡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城東1.9公里處,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5萬平方米。是一座源於西漢史實、表現大漢雄風、融合江南靈秀的古典園林。
4、東風航天城: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金塔同走一條路,同飲一河水,同居一塊熱土,同頂一片藍天。在金塔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這座新型城市的中央廣場上,由江澤民題寫的「東風航天城」五個大字,熠熠生輝。
5、王進喜故居紀念館:王進喜故居紀念館王進喜故居紀念館座落在赤金鎮和平村,該館建於1992年,1994年被甘肅省委和玉門市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柒』 地名酒泉的來歷
地名酒泉的來歷與西漢名將霍去病有關。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打到小月氏,大敗匈奴,把匈奴殘部驅逐到玉門關外,漢武帝龍顏大悅,賜酒一壇,犒賞有功將士,酒多人少,霍去病便將酒倒入泉水之中與大家共飲,這個地方便被後世稱作「酒泉」。
(7)酒泉有哪些根據地理名稱命名的路擴展閱讀
「酒泉」歷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但統治范圍尚未到達酒泉一帶,占據酒泉一帶的仍主要是烏孫、月氏、匈奴等民族。
西漢建立後,酒泉、敦煌一帶仍被匈奴右賢王屬下的渾邪王所控制,稱匈奴右地,並不斷襲擊中原。漢武帝收復河西地區,建立酒泉郡後,在敦煌設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兩個軍事關隘。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在酒泉西部設置了敦煌郡。公元8年,王莽稱帝,沿用郡縣制,設輔平郡(原酒泉郡)、敦德郡(原敦煌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酒泉先後屬曹魏、西晉、前涼(漢族)、前秦(氐族)、後涼(氐族)、西涼(漢族)、北涼(匈奴族)、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權統治。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屬吐蕃,並建「肅州千戶府」,至唐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
唐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張議潮歸義軍控制河西、隴右11州,河西重歸唐朝。
唐朝滅亡前後,張承奉於唐天祐三年(906年),在敦煌建立西漢金山國,脫離唐朝控制。後逼降格為敦煌國。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十月,敦煌國滅亡。
五代宋夏時期,酒泉為甘州回鶻、曹氏歸義軍和西夏政權所統治。曹氏歸義軍政權依附甘州回鶻後,到11世紀初期,沙州已經被認同為回鶻所統治。
宋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大慶元年),元昊的西征徹底結束了曹氏歸義軍政權對河西的統治,宋熙寧六年(1073年),西夏占據沙州。李元昊攻佔酒泉後,改肅州為蕃和郡,保留了瓜州、沙州的建置,酒泉地區全部納入西夏統治范圍。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軍平定整個河西走廊,酒泉正式納入明朝統治范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酒泉境內置肅州衛、威遠衛、威虜衛。
清朝定都北京後,清軍繼續追擊陝西、甘肅及嘉峪關以東地區的李自成余部,酒泉東部的肅州、金塔納入了清王朝的統治范圍,酒泉西部地區仍被新疆的吐魯番速檀所控制。順治二年(1645年)4月,酒泉沿襲明代建置,在東部地區恢復建立肅州衛,實行軍政合一的體制。
民國元年(1912年),酒泉廢肅州直隸州和安西直隸州 ,設安肅道。
1949年9月25~28日,酒泉全境和平解放。10月1日,酒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轄酒泉、金塔、鼎新、玉門、安西、敦煌6縣和肅北設治局,代管寧夏省額濟納旗。專署機關駐酒泉縣城關。
『捌』 酒泉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民間傳說里「酒泉」這個名字和西漢的年輕將領霍去病有關。在霍去病奉命出征匈奴大勝之後,要大擺慶功宴。軍中擺慶功宴酒是必不可少的,但當時甘肅地區是一片荒涼的沙漠,將士們出征,為了減少行李的重量,酒水這種享受品帶的很少。
霍去病也不想掃了大家的興致,在途中霍去病碰見一汪泉水,心思一轉,就將所帶酒水倒入泉水中,泉水甘冽,加上酒的香氣足矣和全軍將士共同飲用,這就成了「酒泉」名字的由來。
位置境域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地理位置為北緯38°09′~42°48′,東經92°20′~100°20′之間。
北部除少部分與蒙古國接壤外,大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相鄰,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鄰張掖市。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
『玖』 酒泉地理概述
酒泉地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經93°~103°,北緯38°~43°。酒泉市位於東經98°20'~99°18',北緯39°10'~39°59'之間。東與高台縣接壤,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鄰。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面積3349平方公里。東接張掖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共轄肅州、玉門、敦煌、金塔、瓜州、肅北、阿克塞7縣市區,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肅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總人口近10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拾』 酒泉的名勝古跡
酒泉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城市。下面我整理了酒泉的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酒泉名勝古跡介紹酒泉的名勝古跡1:酒泉公園
酒泉西漢勝跡又稱泉湖公園和酒泉公園,位於酒泉市東2公里處,因園中有酒泉而得名,已有兩千多年的 歷史 ,現為一座集古典園林、天然湖、 文化 遊憩、趣味 娛樂 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酒泉,因 傳說 泉中有金,故又名“金泉”。
史傳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霍去病西征匈奴,大獲全勝於此,漢武帝賜御酒以賞,霍去病以功在全軍,人多酒少,遂傾酒於泉中,與將士共飲,故有“酒泉”之名。今泉猶在,園林式建築、牌樓歷經修葺,保存完好。園內有清代的“西漢酒泉勝跡”和“漢酒泉古郡”石碑,
及左宗棠手書“大地醍醐”匾額,成為遊客酒泉之行的必游之地。酒泉鍾鼓樓聳立在酒泉市的十字街中心,一座磚砌的高墩上。為三層木結構的塔形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雄偉壯觀。鼓樓下有四門通向東南西北,行人車輛可以穿行。門上分別題有“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望祁連”,“東迎華岳”,“西達伊吾”(哈密),貼切地標明了酒泉的 地理 位置和交通意義。泉眼冬季不凍,夏日清涼可口,宜於飲用。日出水量約3萬立方米以上,泉水向北滲入小湖。繞過泉邊,沿曲經在往裡走,一座座假山環繞著一個明潔如鏡的湖泊。一座高大的石拱橋,把湖面一分為二。湖面上有九曲橋、假山等景緻。到了冬天,湖面結冰、這里又成了很好的滑冰場。
公園西側的 動物 園,有各種鳥類、鹿、熊、猴等,還有產於甘肅的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耗牛等珍貴動物供遊人觀賞。
酒泉的名勝古跡2:陽關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志》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敦煌八景之一
酒泉的名勝古跡3:大法幢寺
大法幢寺位於肅州城北二公里處討賴河畔北崖梧桐灣,佔地一百一十於畝,寺院坐北向南,依崖傍水,祁連雪峰盡收眼底。周遍林木蔥郁,流水潺潺,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氣象萬千。
大法幢寺原名救生寺,又因寺內有一座古鍾樓
,所以俗名又稱鍾樓寺(原址在今酒泉中學)。寺院創建時間已不可考,但據明嘉靖年間所編《肅鎮志》可知,這座寺院在元代已有,明代酒泉城示意圖亦有標明。在清“順治十八年,副使李雨沾倡修。康熙九年、四十八年俱增修,傑閣參雲,登之可以曠覽”(《肅州縣志·宗祠廟宇》),為明清以來,河西地方眾僧聚會吟梵的重要寺院之一,及當時酒泉城內最大的宗教活動中心,故名“僧寺”。寺內懸有古鍾一口,重約五千斤,聲音渾厚綿長,圓潤洪亮,擊之聲聞十餘里,據《縣志》記載:其鍾聲音晨渾晚清,又稱“晚鍾”與“僧寺”合起來,就成了肅州八大景之一的“僧寺晚鍾”。
1935年,在酒泉鍾樓寺籌組成立“中國佛教會酒高安敦玉金鼎七縣聯合分會”(前身為“肅州七縣佛教聯合會”)包括酒泉、高台、安西、敦煌、玉門、金塔、鼎新七縣,1946年改組為“中國佛教會甘肅省酒泉分會”。與此同時,恭請當代名僧心道法師(法幢宗鼻祖)來酒泉宏揚佛法並開爐傳戒,盛況空前。為正視聽,改寺名為“大法幢寺”。
鍾樓寺建築分三層,座北向南,山門前牌坊上寫著“大法幢寺”四個大字。山門正中,上懸豎匾一塊,紅底蘭字,上書“救生寺”三字。每逢盛會,寺內“撞鍾吹螺供奉具,貝葉梵文朝復暮”,觀者雲集,老少塞路,香煙繚繞,仕庶敬香者絡繹不絕,鍾聲清悠,梵音吭吭,為酒泉佛教文化薈萃之所。
猜你感 興趣 :
1. 甘肅旅遊景點介紹
2. 初二寫甘肅風景作文
3. 各地名勝古跡的經典對聯
4. 名勝古跡的經典廣告詞
5. 名勝古跡有關的經典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