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地理學家有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張相文、亞歷山大·馮·洪堡、李四光、竺可楨等。
1、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難。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2、張相文: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教育家。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人。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等長期任教。
3、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國人,科學家,與李特爾同為近代地理學的主要創建人。生於德國柏林,亦逝於德國柏林,是世界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4、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5、竺可楨: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
B. 中國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人
酈道元、沈括、魏源、徐霞客、胡煥庸、李四光
C. 有哪些知名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我來整理一下天文學家名單,不足之處請各位補充。
如按時間順序來
1,克洛狄斯•托勒密(約90年—168年),古羅馬帝國天文學家。在古希臘先賢智慧的基礎上寫出《天文學大成》,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並影響後世1500年。
2,尼古拉•哥白尼(1472年—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這位主業是牧師的天文愛好者為修正托勒密地心說模型里地球不在圓形的正中心,根據自己的長期觀測,提出日心說,並在晚年出版《天體運行論》,從而動搖統治1500年的地心說。
3,約翰尼斯•開普勒(1571年—1630年),德國天文學家,在其老師弟谷大量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通過紙和筆算出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即開普勒三定律,出版《新天文學》(1609年開普勒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宇宙和諧輪》(1619年開普勒第三定律),被後世尊為天空立法者。開普勒還繪制了魯道夫星表
4,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1642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是利用天文望眼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被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其中木星的四顆衛星,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哥白尼日心說的傳播。當然伽利略在力學領域的成就就更大了,其在軟禁期間寫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開啟了現代科學研究的方法,因此伽利略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5,艾薩克•牛頓(1642年—1727年),英國科學大神,這位大神很多方面都有成就,而且還喜歡研究煉金術和神學,我們只說天文方面的成就。牛頓發明了反射式天文望眼鏡,1687年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解決了天體做橢圓軌道運動的問題。
6,埃德蒙多•哈雷(1656年—1742年),英國天文學家,其利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預測了哈雷彗星的回歸,並提出利用金星凌日來解決當時的天文第一問題,不過這兩個事情的發生,哈雷已經不在人世了,另外哈雷還發現了月球的長期加速現象,及首次發現恆星的自行現象。
7,威廉•赫歇爾(1738年—1822年),英國天文學家,通過自製的大炮望遠鏡,這個有音樂才能的天文學家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了天王星,還在測量太陽光譜熱效率時發現了紅外輻射。對銀河系的結構也進行了初步研究,並通過路燈效應發現太陽在朝武仙座方向運動,開創了恆星天文學,被稱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8,勒維耶(1811年—1877年)法國天文學家,完全從計算上得出海王星的軌道並讓德國天文台台長伽勒根據自己的計算結果在1846年9月23日發現了海王星,海王星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但海王星的發現權是勒維耶,伽勒和亞當斯三人共有的,亞當斯在海王星發現一年前也計算出了海王星的軌道,只是被人束之高閣了。
9愛德文•哈勃(1889年—1953年)美國天文學家,這個愛吹牛的天文學家在威爾森天文台工作時發現了星系的紅移現象,提出哈勃定律,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哈勃也因此稱為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被稱為星系天文學之父。
10,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1955年),美籍德裔物理大神,1916年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正式將現代科學方法第一次應用到宇宙學當中,從而從理論上開啟了現代天體物理學。
11,卡爾•央斯基(1905年—1950年)1932這位美國的無線電工程師在工作中發現了來自銀河的無線電波,不過因為工作的調動央斯基沒能深入研究。央斯基不算一個特別有名的天文學家,但他的發現開啟了射電天文學,後來的格羅特•雷伯將這門學科發揚光大。20世紀60年代四大天文發現:脈沖星,類星體,星際分子和微波背景輻射都是利用射電天文手段獲得的。
12,喬治•伽莫夫(1904年—1968年),美籍俄裔天體物理學家,這位從蘇聯出逃美國的傑出科學家將核物理學用於解決恆星演化問題,先後提出超新星的中微子理論和紅巨星的殼模型,1940年和學生將相對論引入宇宙學,從而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並預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存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1964年被兩位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無意中發現,兩人因此分享了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另外伽莫夫還是一個多產的科普作家。
13,基普•索恩(1940年6月1日—)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其發起和主導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Virgo在2016年6月15日宣布探測到雙黑洞合並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開啟了引力波天文學,因其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基普•索恩與同樣來自美國的巴里•巴里什和雷納•韋斯共通分享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國內著名地理與天文學家
張衡
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等,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觀測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人之一。
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著作《水經注》,是中國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並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郭守敬
元代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家。著作《授時歷》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
徐霞客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探險家、 旅遊 家,地理著名《徐霞客游記》。
李四光
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領到了新中國石油勘探工作,明確指出在華北斷裂帶,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的石油地區勘探石油。
竺可楨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歷史 氣候學的創建人,曾建立了40多個氣象站和100多個雨量測量站的中國氣象觀測網。
國內還有很多,等等。
國外著名的地理與天文學家
哥白尼
波蘭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提出日心說,著作《天體運行論》被認為是現代天文學的起點。
伽利略
義大利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改進望遠鏡並取得重大觀測成果,第一個總望遠鏡觀測到土星光環、太陽黑子等。
魏格納
德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提出「大陸漂移假說」。
國外還有很多,等等
天文學家是指研究天文學、宇宙學、天體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科學家,但是一些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在這方面也有建樹,所以下面的回答也將包括他們(按照年代順序)
國內:
石申,戰國時期魏國天文學家,生卒年月不詳,代表作為《天文》、《渾天圖》等。
甘德,先秦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生卒年月不詳,代表作為《天文星占》、《歲月經》等。
張衡,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和《渾天儀圖》等。
郭守敬,元朝時期天文學家,在天文學方面的著作有《推步》和《立成》。
祖沖之,中國南北朝時期天文學家,天文學方面的著作有《安邊論》、《綴術》、《歷議》等。
國外:
畢達哥拉斯,前570年至前495年,他認為地球是圓的,並且自轉的天體,
蘇格拉底,前469年至前399年。
柏拉圖,前427年至前347年,他認為宇宙源自超自然造物主,最初的宇宙是一片混沌。
歐多克索斯,前408年至前355年,天文方面的建樹:用數學模型解釋天文理念。
亞里士多德,前384年至前322年,他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實體,天體沿著55個球體旋轉。
阿里斯塔克斯,前310年至前230年,天文學方面的建樹,日心說,地球自轉並圍繞太陽公轉。
托勒密,公元90年至168年,地心說。
哥白尼,公元1473年至1543年,日心說,他也是天文學的創始人。
第谷,公元1546年至1601年,有精確的天文觀測記錄。
開普勒,公元1571年至1630年,提出開普勒定律。
伽利略,公元1564年至1642年,他最早使用望遠鏡觀測天體,並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牛頓,公元1643年至1727年,製作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
赫歇爾,公元1738年至1822年,觀測到星雲,並發現了天王星。
地理學家是指受地理學訓練,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科學家。
國內:
裴秀,公元224年至271年,魏晉時期人士,著有《禹貢地域圖》,被譽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
酈道元,公元472年至527年,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著有《水經注》,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
沈括,公元1031年至1095年,北宋時期科學家,主要作品有《夢溪筆談》。
周達觀,公元1266年至1346年,元代地理學家,代表作有《真臘風土記》。
國外:
艾拉托斯特尼,前276年至前194年,最突出的貢獻是設計出經緯度系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
斯特拉波,公元前64年至23年,著有《地理學》。
利瑪竇,1552年至1610年,1583年他來到中國,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進行鑽研的學者,傳播了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卡爾李特爾,公元1779年至1859年,德國地理學家,著有《地學通論》,被後世稱為人文地理學之父。
這就是一些比較知名的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希望能給你提供一些參考。
天文學家:
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喬瑟琳·貝爾爵士一起發現了第一顆脈沖星(20世紀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開啟了射電天文學的一個新領域。(出生於1924年5月11日)。
阿爾諾·艾倫·彭齊亞斯(Arno Allan Penzias),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威爾遜一起首次觀測到了3K宇宙背景輻射(20世紀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為大爆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開啟了宇宙學研究的新時代。(出生於1933年4月26日)。
羅伯特·伍德羅·威爾遜(Robert Woodrow Wilson),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彭齊亞斯一起首次觀測到了3K宇宙背景輻射(20世紀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為大爆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開啟了宇宙學研究的新時代。(出生於1936年1月10日)。
拉塞爾·艾倫·赫爾斯(Russell Alan Hulse),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泰勒一起首次發現了赫爾斯·泰勒脈沖雙星,該雙星系統在互相公轉時,不斷發射引力波並失去能量相互靠近,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個間接證據。(出生於1950年11月28日,現任教於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
約瑟夫·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 Jr.),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赫爾斯的博士導師,與和赫爾斯一起首次發現了赫爾斯·泰勒脈沖雙星,該雙星系統在互相公轉時,不斷發射引力波並失去能量相互靠近,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個間接證據。(出生於1941年3月29日,現任教於王子屯)。
里卡爾多·賈科尼(Riccardo Giacconi),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05年《ARA&A》回憶錄《An Ecation in Astronomy》作者,發現了第一個宇宙X射線源,X射線天文學開山鼻祖。(出生於1931年10月6日,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證明了中微子有質量,並且可以相互轉換,開啟了中微子研究的新時代。(出生與1926年9月19日)。
喬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馬瑟一起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鞏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生於1945年2月20日,現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約翰·馬瑟(John C. Mather),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斯穆特一起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鞏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生於1945年8月7日,現就職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
布萊恩·施密特(Brian Paul Schmidt),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里斯一起,利用對高紅移超新星的研究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證據。(出生於1967年2月24日,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
亞當·里斯(Adam Guy Riess),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施密特一起,利用對高紅移超新星的研究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證據。(出生於1969年12月16日,現任職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索爾·珀爾馬特(Saul Perlmutter),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領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超新星宇宙學項目與施密特、里斯等人一起找到了宇宙加速膨脹的證據。(出生於1959年9月22日,現為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天體物理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麥克唐納一起發現中微子振盪現象,並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量。(出生於1959年3月9日,小柴昌俊之徒,現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
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梶田隆章一起發現中微子振盪現象,並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量。(出生於1943年8月29日,現為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研究所主任,皇後大學的戈登和派翠西亞·葛雷粒子天體物理主席)。
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參與LIGO探測器計劃,並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信號,同時是黑洞天體物理(吸積盤、黑洞自旋)等領域的開山鼻祖之一,廣義相對論下天體物理集大成者,在科普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星際穿越》電影顧問、同名書籍作者、《黑洞與時間彎曲》作者)。(出生於1940年6月1日,現為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
准諾獎級:
喬瑟琳·貝爾(Jocelyn Bell),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脈沖星之母,博士期間首次發現了脈沖星(20世紀四大天文發現之一),但因為性別和學生的身份無緣諾獎,其導師休伊什與馬丁·賴爾一起獲得了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獲得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出生於1943年7月15日)。
桑德拉·法伯(Sandra Faber),《ARA&A》最近幾年《Introction》的作者之一,研究了出確定星系的年齡、大小和距離的開創性方法以及對宇宙學的其他貢獻,包括對「冷暗物質」的研究。2018年獲引文桂冠獎。(出生於1944年,現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
拉希德·蘇尼亞耶夫(Rashid A. Sunyaev),黑洞吸積盤理論祖師爺,首次提出了黑洞吸積盤理論的第一個理論模型「標准薄盤」,同時與雅可夫·澤爾多維奇一起提出了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該效應已被觀測到,可以用於檢測宇宙中的物質分布、確定哈勃常數的數值、星系團中熱等離子體的質量等,同時在暗物質研究中有著關鍵應用。2017年獲引文桂冠獎。(出生於1943年3月1日,現為俄羅斯科學院高能天體物理系主任及德國加興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所長)。
傑夫·馬西(Geoffrey Marcy),系外行星領域至尊,前100顆太陽系外行星中其中70顆是他和保羅·巴特爾和黛布拉·費希爾共同發現。2005年邵逸夫獎得主。(出生於1954年9月29日,於2015年因性騷擾丑聞辭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職,目測與諾獎無緣了)。
《ARA&A》級:
吉姆·彭博斯(Phillip James Edwin Peebles ),2012年《ARA&A》回憶錄《Seeing Cosmology Grow》作者,2004年邵逸夫天文獎得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暗物質研究領域集大成。(出生於1935年4月25日)。
馬丁·施密特(Maarten Schmidt),2015年《ARA&A》回憶錄《Exploring the Universe》作者,「類星體」發現者(20世紀四大天文發現之一),2008年科維理天體物理學獎得主。(出生於1929年12月28日)。
耶利米·歐斯垂克(Jeremiah P. Ostriker),2016年《ARA&A》回憶錄《A Fortunate Half-Century》作者,星系與宇宙學及黑洞天體物理領域集大成者,王子屯天體物理系二十多年的教務處主任。(出生於1937年4月13日,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
肯·弗里曼(Ken Freeman ),2017年《ARA&A》回憶錄《Galaxies, Globular Clusters, and Dark Matter》作者,星系動力學及暗物質研究的領軍人物。(出生於1940年8月27日,現任職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賈恩·埃納斯托(Jaan Einasto),2018年《ARA&A》回憶錄《Cosmology Paradigm Changes》作者,致力於宇宙學的研究,在宇宙大尺度結構等領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出生於1929年2月23日)。
羅傑·布蘭福德(Roger Blandford),多篇《ARA&A》的《Introction》的作者,黑洞天體物理宗師,在黑洞噴流、吸積、自旋等領域成果頗豐,目前連續性噴流的三個模型有兩個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出生於1949年8月28日,現任職於斯坦福大學)。
教科書級:
安德魯·法比安(Andrew Christopher Fabian),星系宇宙學至尊,同時在X射線天文學、黑洞天體物理等領域有所涉獵,且成果頗豐。(出生於1948年2月20日,現任職於劍橋大學)。
西蒙·懷特(Simon White),目前世界上H因子最高的天體物理學家,利用數值模擬 探索 宇宙結構演化的先驅,證實了冷暗物質在驅動宇宙演化中扮演著主導角色,國內多名知名星系宇宙學研究者(高亮、莫厚俊、毛淑德等)的導師,2017年邵逸夫天文獎得主。(出生於1951年9月30日,現任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
詹姆斯·賓尼(James Binney),天體物理領域著名教科書《Galactic Dynamics》作者,英國皇家學院院士。(出生於1950年,現任職於牛津大學)。
徐遐生(Frank Shu),華裔天文學家,提出了普適理論框架來解釋恆星產生的環境,如湍動的氣體、無序的磁場以及從新形成的恆星噴出的氣流。並進一步建立了恆星形成標准模型,並和林家翹一起提出了密度波理論。2009年邵逸夫天文獎得主。(出生於1943年6月2日,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何子山(Luis Ho),華裔天文學家,星系宇宙學及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宗師,《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副主編。(現為北京大學科維理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
林潮(Douglas N. C. Lin),華裔天文學家,系外行星及行星盤領域宗師,前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出生於1949年5月7日,現任職於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
拉梅什·納拉揚(Ramesh Narayan),黑洞天體物理領域宗師,黑洞熱吸積盤理論提出者,主要研究領域是吸積盤,引力透鏡,伽馬射線暴,中子星和黑洞等等。由於他在黑洞熱吸積流方面的傑出工作而先後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職於哈佛大學)。
約翰·霍利(John F. Hawley),研究領域包括黑洞吸積盤以及相關天體物理現象,在磁轉動不穩定性方面取得了突破進展。2013年邵逸夫天文獎得主。(出生於1958年,現任弗吉利亞大學藝術和科學學院科學副院長)。
馬瑞克·阿圖爾·阿布拉莫維奇(Marek Artur Abramowicz),相對論、黑洞吸積盤理論專家,從事多種天體物理理論研究,黑洞吸積盤理論中的「細盤」模型提出者,國內多名知名黑洞天體物理研究者的老師或師祖。(現為波蘭科學院哥白尼天文中心教授)。
地理學家:
安德魯·金(Andrew King),天體物理領域著名教科書《Accretion Power in Astrophysics》作者,《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副主編。(出生於1947年2月19日,現任職於萊斯特大學)。魏格納(1880——1930)德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大陸漂移說的提出者。
達·迦馬(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地理學家,開辟了歐洲前往印度的航路。
麥哲倫(1480)葡萄牙航海家,地理學家,探險家,人類 歷史 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酈道元(公元466)中國地理學家,《水經注》作者。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地球科學主要奠基者之一,「兩彈一星」參與者,中國武漢大學主要創建者之一。
一,世界上有這些著名天文學家:
1、伽利略·伽利雷: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3、斯蒂芬·威廉·霍金: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羅素:亨利·諾里斯·羅素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天文學家。他1877年10月2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奧伊斯特貝,20歲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天文系,23歲獲博士學位。1905年回國,相繼擔任過教授、天文台台長、空軍飛機製造局顧問、實驗工程師等職務,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還被授予 「桂冠美國天文學家」榮譽稱號。
5、張鈺哲: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 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民國十七年(1928年)發現第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
二,世界上有這些著名地理學家:
魏格納(1880——1930)德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大陸漂移說的提出者。
達·迦馬(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地理學家,開辟了歐洲前往印度的航路。
麥哲倫(1480)葡萄牙航海家,地理學家,探險家,人類 歷史 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酈道元(公元466)中國地理學家,《水經注》作者。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地球科學主要奠基者之一,「兩彈一星」參與者,中國武漢大學主要創建者之一。
你說活著的還是死了的?結婚的還是未婚的?
國外: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中國:張衡、郭守敬
D.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地理學家
著名地理學家: 1、裴秀 2、酈道元 3、徐霞客 4、魏源 一、裴秀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於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製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於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製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酈道元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27)之說,但都缺乏可靠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生於仕官家庭,父親酈范作過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看來他一生在政治上還是有所建樹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 希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聲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志於地理學的研究。他喜歡游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游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歷史上的地理變化。因此,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盡可能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為此,酈道元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寫一本完整的地理學著作。 《水經》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此書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為此酈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在《水經》的基礎上,酈道元終於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出身於江陰的天資聰穎。童年上私塾時,即聽背經書,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沒興趣,有興趣的是看古今史書,尤其是地方誌,從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願。 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因見明末政治黑
E. 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都有誰
1西漢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7?)字子長。
《史記》
2班固,字孟堅,《漢書》
3司馬光(資治通鑒)
4談遷
5陳壽(三國志)
地理學家
朱謀瑋著有《水經注箋
酈道元(水經注)
班固是歷史地理學家
羅洪先
楊守敬
清末
F.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地理學家
著名地理學家:
1、裴秀 2、酈道元 3、徐霞客 4、魏源。
G. 中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成就
中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成就?
寫回答有獎勵 共1個回答
易書科技
致力於圖書出版、影視IP
關注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西晉時著名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制圖六體」。而且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
酈道元(約466~527),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他一生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並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以《水經》為藍本,撰寫出了一部地理學巨著——《水經注》,共計40卷,約30萬言,記述了大小河道計1252條。使原先僅記述137條河流、僅一萬余字的《水經》擴大了20餘倍,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陰人。21歲開始出遊,30年間歷盡艱險,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將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被後人編輯整理成60餘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而中國人對外國知之甚少,於是他決定編寫《海國圖志》。這本書的基礎是林則徐主持編寫的《四洲志》,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僅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國圖志》,後來又花四年時間精心擴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編成一百卷。這本書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的介紹世界各國國情的著作。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書中魏源還重點介紹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強的重要思想。
H. 中國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地理學家 聽語音
古代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眾多,體現在旅遊、方誌、建築、測量測繪、天文學等多個方面。[1]例如:
酈道元
沈括
徐霞客
張衡
一行
南宮說
郭守敬
裴秀
徐光啟
樂史
羅洪先
賈耽
朱思本
晏謨
王士性
何秋濤
嚴如煜
顧炎武
徐繼畲
楊守敬
於欽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對古代地理學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例如:
張騫父子
班超父子
法顯,晉代高僧
玄奘,唐代高僧
鄭和
近現代
中國近現代地理學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著名地理學家。以下列舉部分:
白光潤
白眉初
白永平
包安明
寶音
保繼剛
鮑覺民
蔡建霞
蔡孟裔
蔡強國
蔡運龍
曹桂發
曹延藩
曹有揮
陳百明
陳朝輝
陳傳康
陳爾壽
陳發虎
陳廣庭
陳國階
陳漢欣
陳靜生
陳俊合
陳可馨
陳立人
陳能
陳沈良
陳述彭
陳曦
陳效逑
陳亞寧
陳永勤
陳永森
陳振樓
陳忠暖
諶湛溪
成升魁
承繼成
程國棟
程和琴
褚廣榮
褚亞平
崔功豪
崔鵬
代合治
鄧輝
鄧先瑞
丁四保
丁永建
董治寶
杜德斌
段漢明
範文紀
方創琳
方鳳滿
方俊
方修琦
馮德顯
馮起
馮學智
傅伯傑
傅先蘭
甘枝茂
高峻
高前兆
高全洲
高抒
高泳源
葛劍雄
葛全勝
葛綏成
宮輝力
龔勝生
穀人旭
顧朝林
顧祖禹
郭來喜
韓茂莉
韓昭慶
何秋濤
賀燦飛
侯仁之
侯甬堅
胡煥庸
胡序威
華林甫
黃秉維
黃國璋
黃健民
黃錫疇
景才瑞
藍勇
李春芬
李德仁
李國平
李吉均
李潤田
李四光
李小建
李小文
李旭旦
梁溥
林炳耀
林超
劉東生
劉科偉
劉培桐
劉興詩
劉興土
陸大道
陸林
羅洪先
羅開富
馬溶之
滿志敏
寧越敏
秦大河
任美鍔
沙學浚
沈玉昌
施雅風
石泉
史念海
宋家泰
孫鴻烈
覃成林
譚其驤
唐曉峰
塗長望
王成組
王恩涌
王鴻禎
王緝慈
王乃昂
王乃梁
王守春
王穎
王庸
伍光和
魏清泉
翁文灝
吳傳鈞
吳殿廷
吳尚時
吳松弟
吳中倫
徐建華
許學強
許學工
嚴德一
嚴如煜
閻小培
楊紉章
楊吾揚
葉嘉安
尤聯元
曾剛
曾世英
曾昭璇
張其昀
張偉然
張文忠
張相文
張曉虹
張修桂
趙榮
周立三
周尚意
周廷儒
周一星
周振鶴
朱鶴健
朱思本
朱震達
竺可楨
鄒代鈞
鄒逸麟
左大康
I. 中國現在地理大王是誰
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竺可楨
盤點新中國傑出的二十位地理學家
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的奠基人——胡煥庸
盤點新中國傑出的二十位地理學家
中國當代地理學研究的組織者——黃秉維
盤點新中國傑出的二十位地理學家
中國地理學科發展的奠基人——褚紹唐
盤點新中國傑出的二十位地理學家
中國現代區域地理學的奠基人——李春芬
盤點新中國傑出的二十位地理學家
中國人文地理學的開拓者——吳傳鈞
盤點新中國傑出的二十位地理學家
中國古地理研究的奠基人——周廷儒
J. 中國近代著名地理學家
1.現代地理學家的開山鼻祖--張相文 張相文(1866~1933),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教育家。字蔚西,號沌谷。宿遷泗陽人。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等長期任教。1901年出版中國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書》...
2.現代地理學集大成者--竺可楨 1890年3月7日,竺可楨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20歲),竺可楨考取美國「庚子賠款」第二期留美公費生。他選擇進入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學習。1913年畢業後,他轉入哈佛大學地理系攻讀氣象學。1918年(28歲),獲博士學位。
3.跨界學者--翁文灝 翁文灝(1889—1971),字詠霓,浙江鄞縣(今屬寧波)人。出生於紳商家庭,清末留學比利時,專攻地質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於1912年回國。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中國早期的最著名地質學家。對中國地質學教育、礦產開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