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上 如何計算時間
地理上時間有地方時和區時,地方時是因為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間,所以按照經度15°,時間相差1小時計算,東邊時間大於西邊時間;區時是在地方時基礎上,把全球劃分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做為全區的區時,一個時區時間相同,不同時區時間不同,相差一個時區區時就差1個小時,如北京在東八區,倫敦在中時區,相差8個小時,北京在東所以比倫敦在時間上大8個小時。
2. 地理怎樣算時差,詳細一點
地理時區&區時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 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 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3. 地理地方時和區時該如何計算
很多同學在學習地理的時候不明白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同學們。
1.地方時
是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地表各地相對於太陽的方向不斷發生變化,於是在同一時間,地球上各地的時刻不同。地方時就是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間,把一天中太陽對於當地位置最高(太陽位於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時,遵循「東早西遲」的原則,其差異是1小時/15°、4分鍾/1°、4秒鍾/1′。
應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公式。計算公式為: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每度)×經度差
說明:①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側選「+」,西側選「-」②以0°經線為准,同側兩地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差(大減小),異側為兩地經度之和。
2.區時
為了避免世界各地時間的混亂,國際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因為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共360°),即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7.5°W至7.5°E,劃分為一個時區,叫中時區或零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故合為一個時區。
應用:(1)已知某地經度,推算時區的公式:某地所在時區序數=該地經度÷15°
說明:①若所得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序數為所得整數;若所得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序數為所得整數加1②某地在東經度為東時區;在西經度為西時區(7.5°E至7.5°W為零時區;172.5°E至172.5°W為東西十二時區)。
1.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即:度數大的在東。
(2)同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即:度數大的在西。
(3)一個東經一個西經,如果和小於180°,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如果和大於180°,則經度差=(360°—和),且東經在西,西經在東;如果和等於180,則亦東亦西。
2.半區計時法:根據本國所跨經度范圍,採用與中央經線相差7.5°的時區的邊界經線的地方時,例如,印度採用東5.5區。
3.東部時區計時法:有的國家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照明,採用本國東部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例如,朝鮮位於東8區和東9區之間,但採用東9區的區時。
4. 地理時間怎麼算 包括什麼時候哪個方向日出怎麼判斷啊
可以根據地球自轉方向來判斷.根據自轉方向,可以判斷出晨昏線中哪條為晨線,哪條為昏線.
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晨線西部的地區將由夜晚進入黎明,昏線東部的地區則由白天進入黑夜.
地理時間可根據區時計算,每個時區相差一小時,從西到東時間增加,從東到西時間減少.
看圖的話,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晨線的地方時為6時,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
5. 地理:如何用經緯度計算時間
計算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個在東經另一個在西經,則:經度差=兩地經度相加。
把經度差轉化為兩地的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小時;或經度差X4分鍾每度(1小時=15度,1度=4分鍾。
緯線
緯線和經線一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地球表面某點隨地球自轉所形成的軌跡。任何一根緯線都是圓形而且兩兩平行。緯線的長度是赤道的周長乘以緯線的緯度的餘弦,所以赤道最長,離赤道越遠的緯線,周長越短,到了兩極就縮為0。
從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稱為北緯和南緯,分別用「N」和「S」表示。經度分東西,指南北,緯度分南北,指東西。
6. 高一地理的地區時間怎麼算
好的LZ
地區時間掌握3個口訣和1個注意點就可以計算了
一是"東加西減",也就是如果你確定了A點的時間,B點在他的東側(注意和南北方向無關),那麼一定是加時間,西側那麼一定是減時間;
注意點:這里需要注意東和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需要額外加減一天,譬如俄羅斯西伯利亞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雖然西伯利亞"好像"在阿拉斯加西邊,但是實際上如果你知道阿拉斯加某個點的時間,推算西伯利亞某個點時間,你減去時間後,需要往上+1天.
二是"每個時區1小時,一個時區15度".譬如我們國家是用東八區的區時,我們是在零時區的東側,零時區是深夜0點,那麼我們就是上午8點.
三是"每一分鍾佔4度",譬如我們說北京粗略地在東經116度半,那麼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是早了還是晚了?東8區對應的標准"北京時間"的正中央是15*8=東經120度,北京在東8區正中心西側3度半,需要減去3.5*4=15分鍾,這才是北京的時間(地方時)
7. 高中地理如何算時間
可以根據地球自轉方向來判斷。根據自轉方向,可以判斷出晨昏線中哪條為晨線,哪條為昏線。
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晨線西部的地區將由夜晚進入黎明,昏線東部的地區則由白天進入黑夜。
地理時間可根據區時計算,每個時區相差一小時,從西到東時間增加,從東到西時間減少。
看圖的話,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晨線的地方時為6時,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
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春秋日出在東,夏在東北,冬在東南。
地理時間的演算法:首先要明確,你所說的地理時間是什麼時間,地方時還是區時。
地方時的確認方法:一地太陽高度角最大時的時刻為中午12:00,到第二天太陽高度最大時,為一天,24小時。
區時指,一地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兩個地點相差一經度相差4分鍾,十五度相差一小時。
在我們計算的時候往往是以一個地方的區時來計算的。
1)已知一點球另一點:基本按照東加西減的原則,相差幾個時區就相應的加減幾個小時。得數值大於24就日期加一日,在數字上減24即可;若不過減便向前借一天,即日期減一日,數字上在加24進行減法,得出數值,即可。
2)有晨昏線:赤道終年6:00日出,18:00日落,晨昏線與赤道相交那點的經度為6:00或18:00,由經度差按東加西減即可算出時間。
8. 高考地理 | 一定要搞懂地理時間的計算問題!不會的趕緊學
一、 日期確定
A:絕對日期(二分二至日)
1、晨昏線通過極點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2、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二分日
3、地球上各地晝夜平分為二分日
4、太陽直射點在在赤道為二分日
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時間為地方時6:00為二分日(必須滿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現象,下同)
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時間為地方時18:00為二分日
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於正東方為二分日
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於正西方為二分日
9、南北半球緯度相同點(eg.30 n和30 s)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為二分日
10、南北極點終日(24小時,下同)太陽高度角為0度,是二分日
11、全球任何一地物體影長x與其垂直高度l及當地地理緯度φ存在x=l*cot(90-φ)的關系【cot就是餘切函數】,為二分日
12、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
13、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為夏至日
14、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有 白晝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夏至日
15、晨昏線與極圈相切 且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夏至日
16、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某 日正午時物體影長為一年 中最短,該日為夏至日
17、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某日正午時物體影長為一年中最長,該日為夏至日
18、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北極圈內有白晝地區,為夏至日。
19、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為夏至日。
20、北極點太陽高度角終日為23度26分是夏至日
21、全球各地(南北極圈及以內地區除外)日出方向為東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
22、北極圈 (北緯66度34分)上任何一點最小太陽高度角為0度或最大太陽高度角為46度52分,是夏至日
23、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
24、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為冬至日
25、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冬至日
26、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且南極圈內有白晝地區(只要有就行),為冬至日
27、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某日正午 時物體影長為一年中最長,該日為冬至日
28、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某日正午時物體影長為一年中最短,該日為冬至日
29、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北極圈內有黑夜地區,為冬至日
30、晨昏線同子午線(經線)交角的銳角值為23度26分且南極圈內有白晝地區,為冬至日
31、南極點太陽高度角終日為23度26分是冬至日
32、全球各地(南北極圈及以內地區除外)日出方向為東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
33、南極圈(南緯66度34分)上任何一點最小太陽高度角為0度或最大太陽高度角為46度52分,是冬至日
B:相對日期(日期關系)
1、180度經線東面比西面晚一天,進行日期時間計算時認為180度經線是「死的」日界線(實際情況並不完全如此)
2、地方時為零點的經線東面比西面早一天,這是絕對的,這還是一條「活的」日界線(因為它是變動的)
二、時間確定
1、東早西晚(看似簡單,非常有用,永恆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樣理解)
2、地球上,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3、還是在地球上,經度每相差1度,地方時相 差4分鍾
【有了上面3條,我們就可以根據任何一地的時間來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時間】
4、一天中,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時候,該地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5、一天中,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時候(可能為負值),該地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6、通過晝半球中央的經線地方時為12:00
7、通過夜半球中央的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8、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
9、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00
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極圈切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14、一天中,影長最短的時刻為地方時12:00
15、東/西 x 區的區時為東經/西 經 15* x 度的地方時(eg.東八區就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15*8=120)
16、北京時間是東八區 的區時,也就是東經120度地方時,不是北京(東經118度)的地方時
17、某條經線東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東面為8號,西面為7號),該經線地方時為0點或24點
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時間為6:00
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時間為18:00
20、任何時候,赤道各地日出時間為6:00
21、任何時候,赤道各地日落時間為18:00
22、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00
三、條件轉化
1、同一經線各地地方時相同。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了任何一點的地方時,那麼與其經度數相同的各地時間(地方時)也已知。
2、同一緯線各地日出地方時相同。這條的用處不如前一個大,但是在解決某些問題時候,用於轉化條件,也比較好用。
四、對稱法則
首先聲明,這「對稱法則」絕對是個人經驗的總結,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對稱法則,就是說許多地理事物或現象是對稱的,掌握這種對稱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地理問題。
比如,地球是對稱的,南北半球是對稱的,東經西經是對稱的,氣壓帶風帶是對稱的,洋流是對稱的,晝夜半球是對稱的,白晝關於正午對稱,黑夜關於子夜對稱,一天二十四小時關於12點對稱等等等等……掌握對稱法則,在解決時間計算問題時,你會感到思路驟然開闊,別忘了,學習地理就是天人和一!
9. 地理怎樣計算時差
.計算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個在東經另一個在西經,則:經度差=兩地經度相加
2.把經度差轉化為兩地的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小時;或經度差X4分鍾每度(1小時=15度,1度=4分鍾)
3.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大的在東,小的在西;同是西經,度數大的在西,小的在東.
(2)一個是東經另一個是西經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僅對計算時間是對的,對判斷方向不對).
4.計算地方時:根據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則所求地方時=已知地的地方時-地方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