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北區的地理環境
城北區位於西寧市西北部,東與城東區交界,西與湟中縣為鄰,南與城中區、城西區隔湟水河相望,北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接壤。東西長約23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總面積為137.7平方千米。
區界最東面的村莊是朝陽街道的寺檯子村,一條大寺溝將城東區與城北區分開;最西面的村莊是大堡子鎮的巴浪村;最西北面的村莊是大堡子鎮鮑家寨村,大堡子鎮的朱家坪和馬坊街道的大有山成為城北區與湟中縣的分界線;最南面以西川河為界;最北面的村莊是廿里鋪鎮的花園台村;最東北的村莊是廿里鋪鎮的雙蘇堡村。
「西寧盆地「屬祁呂山字型西翼構造帶上的一個中新生代斷陷盆地。古老(震旦系)的變質岩層受到強烈的構造力作用,至第三紀初期,以老岩層為層底的斷陷盆地形成,即形成一個內陸湖。以後,由於氣候乾燥炎熱,氧化作用強烈,盆地內接受了一套很厚的紅色岩系的沉積。後來,又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一個南南西—北東東的緩狀背斜。同時,地殼上升,遭到後期地表水系的侵蝕,到第四紀初期,地殼又曾下降(以上升為主),伴隨著河流的侵蝕一堆積,從而奠定了城北區的地質基礎。
地質岩性 元古代的變質岩、結晶岩、震旦系的硅質石灰等一套老地層分布在盆地邊緣。 第三紀紅色岩系,僅出露與河谷平原兩側陡峻的斜坡地帶,谷底的階地基座亦由它組成。主要的為紅色粘土、頁岩、夾泥層、石膏層,整個厚度在800米以上。 第四季沉積層遍布各階地之上,上部為粘性土,下部為沙礫石層,構成階地的二元結構,是建築物的持力層。二、三級階地為濕陷性黃土。 特殊地質現象 泥石流:湟水北岸和大寺溝一帶,暴雨或大雨時常伴有泥石流出現。 淤泥層:西川三其附近及北川小寨、莫家泉灣一帶,一米以下分布有厚度為1~2.4米的淤泥層。多含腐殖質,顯黑色,為較軟地層。 沖溝:海子溝、劉家溝、溝壁陡立,為活動沖溝。 滑坡:北山地帶自大寺溝以西道雙蘇堡一帶,據記載常有山體滑坡。 城北區是西寧市的一個組成部分,位於西寧古盆地的西北角。地勢北高而東南低,由西向東平緩傾斜,明顯地呈倒「人「字行,境內東北部和西南部邊緣山地海拔2400~2750米,最低海拔(大寺溝橋南)2215米,最高海拔(大墩嶺)2755米,平均海拔2275米。
地貌類型 低山丘陵區,通稱淺山地區。多為小山包形,破度較大,沖溝發育,前緣分布有沖積扇或坡積裙,大部分地表覆蓋著厚達幾十米的第四紀黃土,黃土呈中期侵蝕狀。丘陵起伏,溝壑密度1.07千米/平方米,沖蝕溝深達10米至幾十米,25度以上的坡地佔該地面積的47.2℅,水土流失嚴重。 河谷沖積平原區,通稱川水地。地勢平坦而略向河道傾斜,是山區向河漫灘的過度地質,土質肥沃,灌溉便利,坡度小於5度的土地佔該帶的90℅以上,適宜發展農林牧業,也是城區擴展之地; 河漫灘區,多為河床變遷形成的灘地,離水面很近,大多由沙礫石組成。 城北區內有兩座山,即北山和西山;兩個坪,即晉宋坪和朱家坪。 北山
位於區境的東北部,因在西寧市的北面而得名,距市區約3千米,海拔2612米,北界大墩嶺與互助縣相鄰,西延北川河東岸把這座山地稱東山,南鄰湟水河,東接泮子山,地質構造為第三紀紅色岩系北山的山前有一座小山,名為土樓山,因樣子像一座土樓而得名。 西山
即大有山、小有山,因山脈走向,人們把西川河北的山也稱北山,把北川河西南的山也稱西山。位於西寧市城北區的西北部,海拔2655.2米,北接湟中縣劉家溝,南坡到馬坊鄉西杏園,西至馬家溝。山體岩層年代為第三紀沉積岩,地表有黃土覆蓋。 晉宋坪
大堡子鄉的晉家灣、宋家寨兩個行政自然村及其所轄地區的合稱。位置在大堡鄉的北部山頂,西面連結雲谷川一自然段帶,東接海子溝一自然斷帶,北面和湟中縣的楊庫托村接壤,南面山腳下是晉家灣與宋家寨村,總面積4平方千米,實用土地約2065畝,海拔在2600~2650米之間,距西寧市中心15千米。 朱家坪
位置在大堡子鎮的西北部山頂,東面連結雲谷川一自然斷帶,西面連結湟中縣的西納川一自然斷帶,北面與湟中縣的毛兒茨溝和大掌溝為鄰,南面山根是朱南、朱北、吳仲和巴浪村的土地。該坪海拔2500~2750米,距市中心約17千米。 境內氣候特徵是氣壓低,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冰凍期長,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
氣溫
歷年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3.9℃,發生日期在1972年8月10日;歷年日極端最低氣溫為—26.6℃,發生日期在1954年12月11日;歷年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6.1℃,發生日期在1975年8月;歷年月平均最低氣溫—19.5℃.發生日期在1955年1月。歷年逐月平均氣溫1月—8.52℃;2月—5.02℃;3月1.94℃;4月7.82℃;5月11.93℃;6月15.10℃;7月17.23℃;8 月16.48℃;9月12.11℃;10月6.29℃;11月—1.00℃;12月—6.84℃.年積溫在2564.9℃左右。月日較差13.6℃,白天氣溫比日均溫高2至3℃。
日照
年平津日照時數2748小時,日照率為62.8%,年輻射總量612.5千焦/平方厘米,其中光合有效輻射佔43%.光源充足,全年無霜期161天。氣溫和日照能滿足一年一季農作物生長的需要。
氣壓
歷年平均氣壓773毫巴。歷年平均最高氣壓在775.7毫巴,發生日期1978年;歷年平均最低氣壓774.6毫巴,發生日期在1969年;歷年月最高氣壓789.7毫巴,發生日期在1963年9月;歷年月最低氣壓759.5毫巴,發生日期在1964年4月;歷年極端最高氣壓在790.2毫巴,發生日期在1955年3月12日;歷年極端最低氣壓753.3毫巴,發生日期在1955年4月14日。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345毫米。歷年最大年降水量541.2毫米,發生日期在1967 年;歷年最小降水量196.4毫米,發生日期在1966年;歷年最大一日降水量62.2毫米,發生日期在1964年8月19日。歷年逐月平均降水量1月1.1毫米;2月1.8毫米;3月5.1毫米;4月20.9毫米;5月46.7毫米;6月50.3毫米;7月77.3毫米;8月82.0毫米;9月56.1毫米;10月26.7毫米;11月3.7毫米;12月0.9毫米。7.8.9三個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60~70%,夜雨較多。冬季降雪,歷年日最大積雪厚度18厘米,發生在1960年4月19日。
蒸發量
歷年最大全年蒸發量2095.8毫米,發生日期在1966年;歷年最小全年蒸發量1535.9毫米,發生日期在1959年;歷年月最大蒸發量323.7毫米,發生日期1966年6 月;歷年月最小蒸發量28.5毫米,發生日期在1957年元月,月平均蒸發量1月42.9毫米;2月65.9毫米;3月145.9毫米;4月214.8毫米;5月238.5毫米;6月235.9毫米;7月231.5毫米;8月212.9毫米;9月150.5毫米;10月108.8毫米;11月60.8毫米;12月40.4毫米。
風速與風向
月平均風速,1月1.5米/秒;2月2.1米/秒;三月2.6米/秒;4月2.6米/秒;5月2.3米/ 秒;6月2.0米/秒;7月1.9米/秒;8月2.0米/秒;9月1.9米/秒;10月1.7米/秒;11月1.7米/ 秒;12月1.4米/秒。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大風速27米/秒。大風多發生在春季。年大風日數達27.2天,北川河谷的風速小於西川河谷的風速。春夏兩季多吹東南風,秋、東兩季多吹西北風,年沙塵暴日數為8.1天,最多達19天。 截止2008年,城北區生物資源種類如下。 獸類
有赤狐、沙狐、狼、豺、旱獺、崖獺、猞猁、荒漠貓、野兔等; 禽類
有雉、鵪鶉、貓頭鷹、雕、烏鴉、鳶、喜鵲、灰喜鵲、野鴨、藍馬雞、石雞、血雉、斑鳩、啄米鳥、班頭雁、燕子、大雁、布穀鳥等; 魚類
有黃魚等。 喬木類
有雲杉、油松、側柏、銀白楊、加拿大楊、清楊、毛白楊、柳樹、榆樹、杏樹、沙棘、枸子等。 灌木類
有高山柳、杜鵑、金露梅、綉絨菊、錦雞兒、檉柳、沙棘、小櫱、皂角、枸杞、忍冬、鮮卑柳、紫丁香、榆葉梅、山桃、檀香、探春、碧桃、玫瑰、牡丹等。 草葯類
有向荊、木賊、貫眾、銀粉、背蕨、骨碎朴、麻黃、大黃、銀柴胡、酸模、赤芍、升麻、白頭翁、鐵棒錘、唐松草、翠雀、地榆、黃芪、甘草、播娘蒿、薺菜、牛蒡、仙鶴草、岩黃芪、葫蘆巴、披針葉黃花、沙參、黨參、地骨皮、曼陀羅、天仙子、甘松、旋復花、款冬花、野菊花、茵陳、大薊、小薊、蒼耳、火絨花、紫苑、黃冠菊、貝母、野蔥、野蒜、薄荷、紫蘇、羌活、防風、柴胡、獨活、前胡、秦艽、茜草、獐牙菜、亞麻、綠絨蒿、菟絲子、盤龍參、透骨草、景天、遠志、狼毒、大戟、棘豆、冬葵、蕁麻、車前、紫花丁香、駱駝蓬、蒺藜、龍膽草、蒲公英、胡桃、馬先蒿、茴香、絹毛薔薇等。 牧草類
有蒿草、苔草、披鹼草、早熟禾、羊茅、野燕麥、針茅、賴草、扁穗冰草、三葉草、紫花苜蓿、海韭菜、珠芽蓼、芨芨菜、千里光、毛莨、虎耳草、銀蓮花、無芒雀麥、頭花蓼、沿溝草、白茅等。
2. 青海省西寧市在中國的位置.
西寧位於中國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1°49′17〃北緯36°34′3〃。地處青海東部,黃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環山,三川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地勢由北向 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東西狹長,形似一葉扁舟。
3. 西寧在哪裡
青海省省會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業基地。位於省境東部,湟水中遊河谷盆地,地理坐標東經101°49′17″、北緯36°34′3″。總面積7665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350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底,西寧市總人口達220.5萬人.西寧市人口增長速度的減緩,對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市花:丁香
市樹:柳樹
西寧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谷地,海拔2261米,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西寧地處青海東部,黃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環山,三川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地理坐標為東經101°49′17″北緯36°34′3″地勢由北向 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東西狹長,形似一葉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匯合於市區,向東流經全市。
西寧市境內最高海拔4394米,市區中心海拔2261米。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其特點是:氣壓低、日照長,雨水少,蒸發量大,太陽輻射強,日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冰凍期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有「夏都」之稱。
西寧古稱「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西寧曾是西漢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基地,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溝通中原與西部邊地的重要城鎮,也是歷史上「唐蕃古道」必經之地。今天的西寧市為蘭青鐵路終點、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起點,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沖。
西寧周圍群山環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屬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均溫4.9℃,最高31℃,最低-18℃。年降水量379毫米。夏季涼風習習,涼爽如秋,是天然的避暑勝地。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西寧市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游覽點有北山寺、東關清真大寺、馬步芳宅邸等,湟中縣的塔爾寺是藏傳佛教聖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寧市151公里。
西寧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100萬。是一個有漢、回、藏、蒙古、滿、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23%。尤其以回族和藏族為多,如果要領略民族風情,這是一個好地方。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西寧市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以及正在建設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城南新區(屬城中區)、海湖新區。
西寧市面積7665平方千米,人口212.73萬。
城中區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810000。
城東區面積 115平方千米,人口29.6萬人。郵編810000。
城西區面積82.9平方千米,人口23.4萬人。郵編810001。
城北區面積 138平方千米,人口22.8萬人。郵編810001。
海湖新區 面積 10.46平方千米
城南新區(城中代管) 面積 30平方千米2001年4月25日正式開工奠基。一個集房地產業、商業貿易、信息產業、行政辦公、觀光旅遊、文化娛樂、生態園林、青藏高原特色資源精深加工的現代化生態城區。
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位於城東區內,西起青海民族大學東側,東至小峽口,北起湟水河,南至南山,第一期開發面積4.4平方公里,控制面積8平方公里。
湟源縣面積1509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812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湟中縣面積2700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編811600。縣人民政府駐魯沙爾鎮。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面積3090平方千米,人口43.7萬人。郵編8101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橋頭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7年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西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 http://www.xining.gov.cn/ *
4. 西寧屬於哪個省份
西寧屬於青海省。
西寧,古稱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省會,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通訊中心和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也是中央軍委西寧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西寧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中遊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4)青海西寧城北地理位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地域環境:
1、位置境域
西寧市位於青海省東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地處在湟水及三條支流的交匯處。呈東西向條帶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四周群山懷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寧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是150平方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1°77′、北緯36°62′。
2、氣候特徵
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3、水系分布
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匯合於市區,向東流經全市。
二、行政區劃:
西寧市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另外設有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新區(屬城中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海湖新區。
5. 青海西寧地區是北緯多少度
西寧地區的地理位置具體在東經(E)101.48~101.74之間;北緯(N)36.38 ~36.56之間。
6. 西寧市是哪個省的它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典故
西寧市是青海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
西寧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鎮,素有「海藏咽喉」之稱。
古為羌地,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點西平亭,神爵初屬金城郡臨羌縣。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這是西寧建制之始。東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縣(今西寧市)。(或說,)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擴建為西平郡,開始在此築城。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改為西寧州,至此「西寧」之稱始於見史。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寧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圍正式成立西寧市。
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為青海省轄市。1950年西寧市為青海省人民政府駐地。1960年原由省直轄的湟中、大通2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劃歸西寧市領導。1962年湟中、大通2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改由省直轄。1966年大通縣(駐橋頭)交由西寧市領導。1985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5]163號)撤銷大通縣,設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原大通縣的行政區域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1986年3月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0號):(1)將西寧市城西區分設為城西、城北兩個區。(2)撤銷西寧市郊區,將原郊區所轄的7個鄉分別劃歸城東、城中、城西、城北4個區管轄。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9]142號)將海東地區的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7. 青海西寧的地理位置
青海西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省會,位於青海省東部。人口222.80萬。市花丁香,鬱金香。市樹柳樹。西寧古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稱青唐城。
轄區內居住漢、藏、回、蒙古、撒拉、滿及土等眾多民族。主要宗教為伊斯蘭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7)青海西寧城北地理位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青海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青藏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經過西寧,設有站點,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
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8. 西寧屬於什麼位置
1.西寧屬於青海省。青海省省會西寧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是全省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和醫療中心。西寧總面積766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下轄五區兩縣和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夏季平均氣溫18.3℃,被譽為「世界清涼之城」、「中國夏都」。西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匯,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色和燦爛的風土人情。
9. 西寧在哪裡屬於哪個省
西寧在中國西北地區、青海省東部,屬於青海省。
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醫療中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西寧市常住人口為246.7965萬人。2020年,西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2.98億元。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寧「之意。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位置境域:
西寧市位於青海省東部,青藏高原東北部,地處湟水及其三條支流的交匯處。市區海拔2261米,呈東西向條帶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四周群山環抱,湟水河穿城而過。
西寧下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縣、湟源縣和城東區、城中區、城西區、城北區,以及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個產業園,總面積7660平方千米,市區面積476.5平方千米,規劃建成區面積118平方千米。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0°52-101°54',北緯36°13'-37°28'之間。
10. 青海西寧在什麼地方
1.青海省省會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
西寧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谷地,海拔2275米,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西寧古稱「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西寧曾是西漢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基地,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溝通中原與西部邊地的重要城鎮,也是歷史上「唐蕃古道」必經之地。今天的西寧市為蘭青鐵路終點、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起點,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沖。
西寧平均海拔2260米,周圍群山環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6攝氏度左右。夏季涼風習習,涼爽如秋,是天然的避暑勝地。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西寧市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游覽點有北山寺、東關清真大寺、馬步芳宅邸等,湟中縣的塔爾寺是藏傳佛教聖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寧市290公里。
西寧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是一個有漢、回、藏、蒙古、滿、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23%。尤其以回族和藏族為多,如果要領略民族風情,這是一個好地方。
西寧作為青海唯一的大城市,本身的旅遊景點並不多。它常常起到遊客沿青藏線入藏及去往塔爾寺、青海湖的樞紐作用。但是,如果遊客有平和的心態,仍然會在這座城市裡找到樂趣。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黃河支流湟水上游,東經101°49 ′17〃,北緯36°34′13〃。市區平均海拔2295米,屬大陸高原半乾旱氣候,平均氣溫6.1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貿中心,迄今為止有著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現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和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以及正在建設的國家級西寧經濟開發區和城南新區,總面積7649平方公里,2005年末常住人口209.50萬,其中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102.94萬人,由漢、回、土、藏、蒙、滿、撒拉等36個民族組成,是黃河上游第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
本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現「四山夾三河」的形勢分布, 即冷龍嶺--大通河--達坂山--湟水--拉雞(脊)山--黃河谷地--黃河南諸山脈。河湟區多有寬谷中土壤肥沃的盆地
西寧是個美麗的地方,歡迎大家觀光。
2.越南南部城市,西寧省首府。在東威古河支流河畔,東南距胡志明市105公里。人口2.6萬。公路東南通鵝油下,胡志明市,西北和西南分別通柬埔寨的磅碪和柴楨。郊區有飛機場。市內教堂具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混合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