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南省經濟地理區位有什麼特點
當列舉河南經濟發展的優越條件時,其區位優勢一定會被提及:
地處祖國中部,承東啟西、連接南北,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穿省而過並在鄭州相匯,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
「東部沿海開放」時,河南不屬於東部;「西部大開發」時,河南仍然不屬於西部。因此,其區位優勢一直未換來經濟發展,在「中部崛起」戰略中,河南登場了,希望在「區位優勢」的幫助下成為追餅大軍中的領導者。但我們有必要仔細審視河南的「區位優勢」。
一、河南的地理優勢
即使在「中部崛起」戰略下,河南的地理優勢能否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尚不可知。「中部崛起」戰略主要體現為政策優勢,政策優勢要轉化為經濟發展,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外部條件。放眼望去,安徽、江西將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河北、山西將依託「環渤海經濟圈」及「京津經濟走廊」謀劃自己的棋局;湖北會依託「長江經濟帶」,上連「成渝經濟帶」,下引「長三角經濟圈」,通過「武漢-襄樊-十堰」經濟帶謀劃發展;至於湖南,其也有「珠三角經濟圈」可依可靠。
河南呢?目前高調唱響的是「中原城市群」,但從鄭州通往各地市的高速路上所行駛的車輛數量、類型可以看出,目前「中原城市群」間的城際經濟聯系並不緊密。並且,只有內部的循環是無法實現真正的經濟發展的,珠三角的兩頭在外經濟,長三角的外銷經濟,無不說明此點。因此,押寶在「中原城市群」能贏嗎?由此而來的疑問就是,地處中部,不沿海、不靠邊,與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相距甚遠,這還能稱得上「優勢」嗎?
二、河南的交通優勢
無可否認,京廣、京九、隴海鐵路,京珠高速、連霍高速的穿省而過,為河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京廣、隴海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我們並未看到他顯著的提升河南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並未帶動相關行業經濟的發展,如物流、倉儲、運輸等。為什麼?就是因為河南沒有自己的經濟中心,也不靠近經濟中心,以至這些所謂的優勢帶給我們的只能是沿線農民賣幾個盒飯而已。「中部崛起」戰略,「中原城市群」策略再次燃起了以交通優勢帶動經濟發展的希望,但,這些曾經的優勢還存在嗎?
京九線的中部樞紐在安徽的阜陽而不是在隴海、京九交匯的商丘;鄭州鐵路局被肢解,連同屬一省的信陽都不再歸屬鄭鐵局管理;亞洲最大的鐵路中轉站正在武漢建設,這一切還能讓河南一再宣揚自己的交通優勢嗎?如果別人的車輪只是在你的土地上經過,這能帶來經濟的發展嗎?
中國25年的改革開放,最終形成了「珠三角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並未形成整個東部沿海的同質發展,這點從同屬一省的蘇北、蘇南的經濟發展差距即可得到明證。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最終也只會形成某些固定的經濟中心,而不會帶來所在區域的全面經濟發展,成渝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將很可能是對應國家戰略的經濟中心,河南,仍然在這些圈子這外。並且可以看到,隨著國家交通網路的建設,幾大經濟圈的交流完全可以不再經由河南。因此,河南還能一再宣揚自己的交通優勢嗎?
三、結論
「中部崛起」形成的經濟中心,只可能是「鄭州經濟圈」或「武漢經濟圈」中的一個,兩相比較,河南,真的需要仔細的尋找自己的優勢,因為,前方的路,還很遠、很長!
❷ 初中地理知識點之河南省的地理知識
河南省:
河南省,簡稱豫,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省、山東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接陝西省,南臨湖北省,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7位,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推進梯次發展的中間地帶,也是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樞紐。
河南人口問題主要特點:
1.就業壓力大;
2.人才的培養水平較低;
3.人才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河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河南省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四大山脈環繞,間有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為遼闊的黃淮海沖積大平原,山區丘嶺面積佔44.3%,平原面積佔55.7%。
2.河南省屬北亞地帶與暖溫帶過渡型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其中淮河以南,屬於亞熱帶地區,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均與湖北省等亞熱帶地區類似;淮河以北地區屬於暖溫帶,降雨量比較少,熱量充足,適宜冬小麥、夏玉米等暖溫帶作物生長。
3.河南省平原面積廣闊,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河南是小麥、棉花、油料、煙葉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業大省。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9、油料產量佔全國的1/7、牛肉產量佔全國的1/7、棉花產量佔全國的1/6。
4.河南省工業門類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的39個大類,形成了食品及飲料、機械、電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煙草等一批重點產業。
5.河南省交通網路發達,截至2012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800公里,居全國第一位,繼續領跑全國。
6.河南省人口眾多,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7.河南省歷史文化悠久,是我國古代中原核心地區,保留了大量名勝古跡,著名的旅遊經典有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等。
河南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途徑:
1.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同時加速農業的工業化程度,實現以工帶農;
2.發揮交通網優勢,成為全國的交通的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區;
3.發展文化產業優勢,打造文化旅遊經濟;
4.發展教育事業,轉變人口大省為人力資源大省。
❸ 河南的經濟特點有哪些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加粗字體請仔細看。
一、經濟運行態勢呈"U"形狀態。2003年河南全省經濟運行的基本走勢:一季度開局良好,第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共同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1%。4月下旬以後,受非典影響,部分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其增幅明顯回落對整體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上半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1%;6月份以後經濟呈現全面回升態勢,但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了第一產業增速下降,前三季度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7%;第四季度全省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其中第一產業略有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均保持較快增長。
二、經濟增長的較高增速主要是由工業生產推動。從生產方面來看,工業的快速增長、第三產業的穩定增長是河南省經濟快速增長的決定因素。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預計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7.5%左右,拉動經濟增長7個百分點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5%左右。工業生產快速增長體現了投資、結構調整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帶動。一是目前投資的高速增長對工業產品產生大量需求,重工業的增長明顯快於輕工業。二是結構調整工作成效顯現,一些企業在新投產項目的拉動下生產快速增長,帶動了全省工業生產的快速增長。三是非公有制工業快速增長。前11個月,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14.20億元,同比增長26.7%,高於全省平均增幅6.6個百分點。
三、投資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需求方面來看,投資的強勁增長、消費的平穩增長和進出口的良好發展勢頭拉動了河南全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強勁增長。預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6%左右。工業化、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條件。消費市場基本平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8%。消費品市場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城市市場快於農村市場。前11個月,市、縣、縣以下的零售額分別增長12.2%、9.8%和9.2%。二是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外貿進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據海關統計,全年全省進出口總值47.16億美元,同比增長47.2%,其中進口增長60%,出口增長40.6%。
四、經濟增長的效益明顯改善,經濟發展呈現加速和轉型特點。 從宏觀效益看,財政收入保持相應增長,2003年河南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36.9億元,同比增長16.9%。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支撐和拉動作用明顯;從微觀效益看,預計全年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於上年。前11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實現利潤總額、利稅總額均達歷史最高水平,全省18個省轄市盈利水平均好於上年。全省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19.5%,同比提高12.7%。從居民收入看,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預計全年全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5%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與上年持平或略增。前11個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7%,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4.8%。
❹ 分析我國各地經濟地帶特點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剃度開發理論的引入和發展,我國以陳棟生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學者提出了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並被作為我國政府組織國民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地域依託.東部: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中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自治區,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個)西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唯烏爾自治區,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西藏自治區.(10個)在地帶的劃分中,關於廣西,海南,陝西和四川的劃分有些爭議,但是地帶劃分本身是基本上被接受的.2004年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廣西和內蒙古兩個民族自製區劃分到了國家大開發意義上的西部地區.東部:遼寧北京河北山東天津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幾個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好,大學集中,科技先進,交通便利,。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廣州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幾個省有如下特點:河南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灌溉方便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人口稠密,可發展勞動密集形產業,如紡織業;交通便利(鄭州京九線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主產煤。湖北位於長江中下游,處於我國正中部,地理位置優越,東連上海西接西部地區(水路)南到廣州北達北京(京九線),工業發達。西部:就是西部大開發中劃分的14個省市。西部地區面積廣大,人口稀少,資源豐富,是最幾年才開發的。
❺ 河南地形特點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
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
(5)河南經濟地理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1、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2、河南省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3.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383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3、河南省植物兼有南北種類,維管植物有198科、1142屬、3979種,佔全國維管植物的10%,其中蕨類植物29科、70屬、205種及變種多裸子植物10科、28屬、74種及變種多被子植物159科、
1044屬、3670種及變種,其中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63種,省級保護植物64種,它們共同組成了河南的植物區系。
4、2014年,河南省發現的礦種142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09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93種。其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3種,非金屬礦產62種,水氣礦產2種。優勢礦產可歸納為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
天然鹼、鹽礦、耐火粘土、藍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屬礦產」。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居全國首位的有11種,居前3位的有32種,居前5位的有58種。其中煤炭保有儲量居全國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氣居第17位。
5、2017年,河南省生產總值44988.1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39.49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1449.99億元,增長7.3%;
第三產業增加值19198.68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為9.6∶47.7∶42.7,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47130元,比上年增長7.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_河南(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❻ 河南地理特徵
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河南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❼ 河南地理環境特徵
河南地形復雜,地勢西高東低。北部為太行山脈,西部為秦嶺余脈,南部為大別山脈,桐柏山脈,中南部自西北向東南橫亘800里的伏牛山脈,母親河黃河橫貫東西,東部為廣闊的黃淮海平原。河南分屬四大流域,北部為海河流域,中部為黃河流域,西南為長江流域,東南為淮河流域。氣候上北部為中溫帶,南部為暖溫帶。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❽ 河南地理概況有哪些
河南省位於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1億。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遊資源而著稱。對於廣大海內外旅遊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遊者來說,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蘊藏在這里的東方文化內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00年間,先後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留下了難以盡數的名勝古跡。堪稱「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聖祠、商丘閼伯台(火的發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跡,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遊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築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里向旅遊者展示。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旅遊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於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隨著尋根旅遊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因此我們說,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遊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盪漾,又有鄭州黃河游覽區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近年來開辟的「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遊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嵩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雲台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加之近幾年陸續開辟、推出的新鄉八里溝、嵩縣白雲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著大批國內外遊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2年,河南省接待入境旅遊者40多萬人次,旅遊創匯1.46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6300多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09.13億元。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1個國家AAAA級景區。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遊涉外飯店338家。其中,五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周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台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等級為4E級,是內陸地區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鍾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干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遊業十分重視,已把旅遊業作為全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優先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遊線位於我國東西部旅遊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作為旅遊重點發展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黃金旅遊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託,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閑度假和生態旅遊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展休閑度假、生態觀光以及特種旅遊項目,加速全省旅遊產品結構的調整。
❾ 歸納河南省區域地理特徵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 河南正處於我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位置適中。河南在全國的版圖上,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占著居中的地位。以河南為中心,北至黑龍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跨越兩至三個省區。若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漢三鎮,西入關中平原,東至滬、寧、杭等經濟發達地區,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內。在歷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國人民南來北往、西去東來的必經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頻繁活動和密切交往的場所。現代的京廣、京九、焦枝、隴海、新菏等鐵路干線縱橫交織於河南,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條件,更加密切了河南與全國各地的聯系。因此,無論從與全國經濟聯系考慮,還是從相鄰省區經濟技術交流著想,河南均處於中心位置。在當前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發中西部地區的形勢下,對全國經濟活動中的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省區不可比擬的。 氣候特點 河南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降水豐沛,適宜於農、林、牧、漁各業發展。其特點為:其一,過渡性明顯,地區差異性顯著。河南處於中緯度地帶,我國劃分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正好穿過境內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幹流。此線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此線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30%,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全省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加上南北所處的緯度不同,東西地形的差異,使河南的熱量資源南部和東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東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氣候的地區差異性明顯。其二,溫暖適中,兼有南北之長。河南氣候溫和,全省年平均氣溫12.8-15.5℃,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長寒冷雨雪少,春短乾旱風沙多,夏日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點。河南處於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南北兩個氣候帶的優點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長,有利於多種植物的生長。其三,季風性顯著,災害性天氣頻繁,河南西靠廣闊的歐亞大陸,東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陸溫差顯著,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季風氣候對農業有利的方面是主導的,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在於它的不穩定性,具體表現在年降水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往往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5-60%,降水的不穩定性極易引起旱澇災害。 地貌特徵,河南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系統齊全,構造形態多樣,是我國地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省區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地勢西高東低,東西差異明顯。河南位於我國第二級地貌台階和第三級地貌台階的過渡地帶。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屬於第二級地貌台階,東部的平原、南陽盆地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則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河南地勢的總趨勢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東部地勢低且平坦,從西到東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從丘陵過渡到平原。河南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2390.6米,正是這樣的地勢,使河南境內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西部山區。其二,地表形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類型齊全。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盪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還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河南山脈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區,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別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數是低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的石質丘陵,有些是黃土高原經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黃土丘陵,丘陵與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數地區、豫西山地東緣和豫南東部邊緣地帶。河南平原廣布,遼闊坦盪。省內中部、東部和北部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東麓,南至大別山北麓,東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和階梯狀地貌特徵,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間盆地;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水熱資源豐富,多種植物均可在此生長發育。 地質土壤 河南省由於氣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加以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因而土壤類型繁多,其分布情況如下: 京廣線以東,沙、潁河以北的廣大黃河、海河沖積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積最大的潮土區,山丘區較大河流的河灘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區。河南的潮土可分為砂土、淤土、兩合土3個土屬。砂土主要在黃泛上游和主泛道附近,淤土在下游或河間地帶的靜水沉積區,兩合土則介於兩者之間,這些地區因耕墾歷史久,一般有機質缺乏,自然肥力不高,因為漏水漏肥,灌溉指標和施肥水平都要較高的標准。 沙、潁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陽盆地唐、白河兩岸的南陽、唐河、新野、鄧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區,這些地區土質粘重,水分物理性差,排水不良,下部常有砂疆阻隔,但有機質較高,有較大的潛在肥力。 黃河兩岸的新鄉、商丘、開封、濮陽等4地區的部分縣是鹽鹼土的分布區。由於含鹽量過高,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重度鹽鹼土則寸草不生,成為鹽鹼荒地。建國初期鹽鹼地面積約600多萬畝,後因灌溉不當,1961年發展到1300多萬畝,70年代後大力推行挖溝排水等措施,目前已降到約400萬畝。 淮河以南的洪積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濱、息縣、正陽及省境內的唐、白河下段河流兩側等地區有水稻土的分布。總的來說,河南省水稻土有機質含量較低,耕層欠松宣,其肥力水平不及長江下游的水稻土,但仍是河南的高產土壤之一。 豫西的黃土丘陵的白土階地和緩丘上中部的立黃土、低山丘陵區位置較高處的紅粘土、太行山及伏牛山東側向潮土過渡地區的油黃土等,都是褐土類的土屬。這些地區有些肥力尚好,有些則屬瘠旱薄地,但水土流失嚴重,是需要採取水保措施的主要土類。 由秦嶺入河南段(靈寶南部)起,東到嵩山、東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2支層疊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著棕壤。這些地區層厚變化大,一般土層較薄,是林業用地,宜控制開墾、合理利用。 豫西低山與丘陵的南坡和大別山北坡,或稱坡積侵蝕緩崗坡地,發育有黃棕壤。是河南亞熱帶林木,特別是茶葉、油桐等經濟林木的適宜土壤。但這種低山丘陵風化嚴重,水土流失較厲害。此外在南陽盆地和信陽地區的低丘崗地上,由黃棕壤或黃褐土經耕種熟化而來的黃剛土亞類,是旱地土壤,土質粘重,干時堅硬易於龜裂,通氣性能不良,有機質含量偏少,易旱易澇,是河南低產土壤之一。 綜上所述,河南的土壤大類型有黃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鹽鹼土和水稻土7種。若以質地分類,它們占總耕地的百分比是:粘質47.1、沙質19.9、壤質15.1、沙壤質底層加膠泥14.0、礫質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