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時候演地理大發現

什麼時候演地理大發現

發布時間:2022-02-16 12:28:05

A. 哪裡有關於地理大發現的資料

14至17世紀,歐洲正處於一個變革的時期,經濟上,商品貨幣
關系迅速發展,資本主義蓬勃興起;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與宗教改
革運動促成了思想的大解放,追求財富與現世享受的人生價值觀念
逐漸取代了中世紀追求來世與禁砍的觀念。在這種背景下,新興資產
階級的拜金主義與中世紀殘余的騎士精神結合起來,再加上新興君
權的支持,使歐洲走上了海外殖民擴張的道路。首先從事海外冒險與
殖民擴張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86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開辟了從
西歐到非洲員南端(好望角)的航路。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
伽瑪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開辟了到印度的新航路。1517年,葡萄牙
人到達中國,1553年占據了澳門。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
國王資助下發現了美洲,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519一1522
年,西班牙國王資助的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把歐、美、亞、非
四大洲連接了起來。隨後,西、葡、荷、英、法等國展開了瘋狂的海外擴
張與殖民掠奪。
西方國家的海外擴張也是其文化的擴張。西方殖民者在對外擴
張的過程中,以炮艦為先導,一手拿槍,一手拿《聖經》,一方面大肆破
壞與毀滅當地土著文化,另一方面又以基督教西化當地居民。在這一
擴張過程中,天主教會的海外傳教活動佔有重要地位。天主教會固宗
教改革運動使其在歐洲的勢力范圍大大縮小,便積極尋求向海外發
展。傳教士帶著十字架和聖像,跟隨探險隊出現在每一塊新佔領的土
地上。羅馬教廷建立了一些開展海外傳教活動的機構,如教皇格里高
利十三世成立了「東方事務部」,克萊門八世成立了「傳教問題部」,格
里高利十五世建立了「傳信部」,烏爾班八世建立了「傳信學院」等等。
西方殖民吉在美洲的文化擴張伴隨著殖民軍事征服而取得了成功,但
在亞洲卻遭到了東方傳統文化的強烈抵制,進展緩慢。另一方面,歐洲
的海外殖民擴張也給歐洲文化帶來了影響。歐洲人的眼界開闊了,地
理知識與生物知識也大大豐富了,而且在外來物質產品的影響之下,
歐洲人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因此,歐洲
的海外擴張改變了世界文化的格局,多元性獨立發展的世界文化走向
了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新文化體系,這種體系雖帶有殖民主義的性
質,但促使了整個世界文化的近代化轉型,也加速了歐洲文化自身的
轉型。至於歐洲文化的海外文化擴張對非歐民族的影響,我們將在第
七章中詳細論述。本節著重介紹的是非歐民族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歐洲人進行海外殖民擴張的過程也是歐洲文化對外擴張的過
程,因此這一過程給歐洲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重大影響,而且在
文化上也給歐洲帶來T一定程度的變化。
新航路開辟之後,海外一些新的食物品種傳人歐洲,在一定程度
上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從美
洲引進了一些新的作物,如玉米、土豆、西紅怖、菜豆、木獸等。玉米在
16世紀上半葉已開始在歐洲各地種植,尤其在一些經常發生飢荒的
地方,玉米以其高產的優點面成為人們克服飢荒的主食,如在義大利
的威尼西亞、法國的南部、羅馬尼亞等地,玉米成為窮苦農民和城市
貧民的大眾食品。到18世紀、玉米的種植已風行歐洲。土豆對歐洲
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這一新作物征服了歐洲的每一個角落,並產生
了革命性的影響」。(1)在人口稠密的義大利,土豆的種植發展很快。到
17至18世紀,十豆逐漸成為歐洲一些地區農民的主食。在飲料方
而,巧克力、榮、咖啡從海外傳入歐洲,對歐洲人的日常生活也帶來了
很大影響。巧克力來自墨西哥,1520年就傳人了西班牙,馬德里居民
以飲用添加肉佳的濃巧克力為一大樂趣。條來自中國和印度,大約在
1610年傳入歐洲,到17世紀下半葉,英國、荷蘭等地出現了飲茶之
風。咖啡來自阿拉伯,1643年開始在巴黎出現,隨後幾十年間,一些
咖啡館相繼開張,喝咖啡也逐漸成為歐洲人的時髦。隨著茶、咖啡等
熱飲在歐洲的流行,中國瓷製的飲具也侶餐具一樣,逐漸成了歐洲家
庭中的常備器皿。
煙草的傳入也對歐洲人的生活習慣產生了重大影響。煙草大概
在16世紀中葉由美洲傳入歐洲,並且由於它對土地的適應性強而迅
速在歐洲普遍種植。歐洲人最初吸煙是由於他們認為它有治病的功
效,可以用來治頭痛相呼吸道疾病。但吸煙很快演變成為一種習慣,
流行於歐洲社會的各個階層中,人們稱之為「神煙」。起初,歐洲各國
政府相教會對抽煙的習慣進行指責,英國、瑞典、丹麥和教皇國還曾
一度禁煙,但到17世紀末,出於財政稅收的考慮,大多政府又轉而采
取鼓勵措施。
地理大發現對歐洲的自然科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遠
洋航行與探險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學知識,使他們對世界有了
新的認識與理解,打破了長期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托勒密傳統。在地
圖繪制方面,1520年,「阿美利加」這一名稱代表新發現的美洲大陸
第一次出現在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上。1569年,麥卡托用投影法
繪制了《根據航海資料修正描繪的新的和不斷擴展的世界》,達到了
相當高的水平。在地理學論著方面,德國的塞巴斯蒂安·明斯特爾於
1544年出版了《宇宙結構學:概論》一書,這是第一部用德語向廣大
讀者介紹世界的鴻篇巨著。歐洲人的海外旅行也促使了生物科學的
發展。人們走出歐洲之後,發現了許多前所未知的植物和動物品種,
大大激發了他們對於植物學和動物學的強烈興趣。

B. 地理大發現的大事年表

1298年後 《馬可.波羅游記》成書。這本書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最終引發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
1375年 歐洲當時最完備的航海地圖-加塔蘭地圖完成
1405年~1433年 航海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國,「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藉以促使東南亞國家向明稱臣納貢,向世界宣揚國威。
1415年 葡萄牙佔領北非的穆斯林據點休達。
1415年後 葡萄牙亨利王子的遠征船隊開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陸續發現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以及位於非洲和巴西之間的中途的維德角及維德角群島。
1450年 歐洲的活版印刷技術出現,書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識得到廣泛傳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侶的專利,由於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為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思想基礎。
1453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通往東方的陸上和海上商路分別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55年 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頒布特權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7年 日本應仁之亂(~1477年),戰國時代開始。戰亂之中的失敗武士淪為浪人,不斷騷擾洗劫我國東南沿海。倭寇之患由此開始,並越演越烈!!
1480年 大航海時代3代的開始年代
1488年 巴瑟羅繆·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
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同年,德國人馬丁·倍海謨設計出第一台地球儀
1494年 瓜分世界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簽訂。
1498年 華斯科.達.伽馬到達印度卡利卡特,開辟了印度航路。
1499年 奧斯曼海軍擊敗威尼斯,開始爭奪東地中海地區的制海權。
1501年 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確認這是一塊新的大陸,但不是印度,後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塊大陸為「亞美利加」。
1502年 大航海時代1代的開始年代。
1510年 葡萄牙佔領印度的果阿
1517年 馬丁.路德在德國維騰堡發表95條條陳,宗教改革開始。葡使節到達廣州。
1519年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船隊出發,力圖環繞地球航行以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1520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里曼一世即位,帝國達到了鼎盛。
1520年10月 麥哲倫穿過美洲南段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進入太平洋。後人將這個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1521年 西班牙的埃爾南多.科爾特斯攻取特諾奇蒂特蘭城,新大陸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滅亡
1521年4月 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捲入當地土人的沖突,戰死。其手下繼續航行,發現摩鹿加群島(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島),隨後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
1521年8月 中葡「屯門之戰」爆發,9月,葡萄牙船敗逃馬六甲。
1522年 大航海時代2代的開始年代;同年9月6日,麥哲倫的船隊回到聖盧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5年 大航海時代2代外傳的開始年代。成吉思汗的後裔巴貝爾統一印度北方建立莫卧兒王朝。
1529年 葡西兩國簽訂《薩拉哥斯新條約》,在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又劃了一條分界線,完成了亞洲地區的勢力劃分。
1532年 葡萄牙貴族馬丁·蘇沙從法國人手裡奪回巴西。
1533年 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滅亡新大陸的「黃金之國」印加帝國。中國成為世界上僅存的古文明。
1558年 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為了擴展英國的海上勢力而積極的鼓勵海盜活動。
1561年 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勝,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以後的幾年又會同俞大猷所率俞家軍進行興化、平海、等平倭戰役,連戰連勝。1665年,長期為害的倭寇之患,終被盪平。
1566年 西屬尼德蘭地區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569年 墨卡托首創用圓柱投影法編繪世界地圖
1571年 勒班多戰役爆發,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在該戰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打敗,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控制。從此,奧斯曼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1580年 西班牙吞並葡萄牙。
1581年 原尼德蘭北部地區宣布獨立,荷蘭誕生。
1588年 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年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豐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鮮,中國援朝,中朝聯軍最終擊破日軍。
1595年 荷蘭人范.林斯霍特編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記述了大西洋的風系和海流。
16世紀末 大航海時代四代的開始年代。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
1602年 荷屬東印度公司成立,英荷兩國矛盾加劇。
17世紀初 荷蘭眼鏡商人帕理席發明望遠鏡
1604年 法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
1624年 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寶島台灣。
1640年 里斯本發生起義,葡萄牙恢復獨立。查理一世重開一會,世界近代史開始。
1668年西班牙承認葡萄牙獨立。
1642年 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航海家塔斯曼發現了今澳大利亞東南的一個大島,後命名為塔斯曼尼亞島。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戰爭,先後發生9次海戰,互有勝負,但總體是荷蘭戰敗。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成功趕走盤踞台灣的荷蘭人.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各有失利,雙方最後簽訂《布里達合約》。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在此以後荷蘭勢力有所削弱,英國取得了最後勝利。
1675年 丹麥人羅默首創恆星中天法測時
1688年~1697年 法國與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奧,西等國組成)之間發生戰爭。
這是英法之間海上爭霸戰的開始。丹彼爾發現澳大利亞。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1699年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個讓特蘭斯瓦尼亞給奧地利。亞德里亞海新娘-威尼斯崛起。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法的第二次交鋒,結果英國取得了海上霸權的明顯優勢。
1713年英西戰爭結束。英國取得海上霸權。大航海時代進入尾聲。
1730年 英國人西森發明經緯儀
美國人哥德弗萊和英國人哈德利首創用六分儀在海上進行天文定位測量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國東端海域,發現「白令海峽」。
1740年~1748年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英法的第三次交鋒,法國還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戰爭」,這是18世紀英法爭奪海洋和殖民霸權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戰爭結束,英國取得了最終勝利,從而確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國」建立!
1768年~1779年 英國的詹姆斯.庫克船長進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將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納入英國版圖,並且發現了夏威夷。但庫克的功績在於發現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來防治壞血病的方法,從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庫克在航海史上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
1779年2月,庫克在與夏威夷人的沖突中被殺。

C. 地理大發現是什麼事件的直接結果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背景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從此整個中東及近東地區,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於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歐洲人從此不能再向他們的前輩那樣通過波斯灣前往印度及中國,也不能再直接通過這個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巨大港口來獲得他們日益依賴,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歐洲人必須找到一條新的貿易路線,直接從香料群島獲得香料的資源。
對新的殖民地和財富的渴望
很久以來,與中國、印度的貿易,一直是通過阿拉伯人作為中介的,而在整個歐洲,與阿拉伯人的貿易又幾乎都掌握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商人手裡。在西歐,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國君主還有商人們都急切地希望能夠打破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壟斷,自己前往印度、中國和香料群島等地,直接與當地人進行香料、絲綢等商品交易。
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歐洲的商品對於中國人、印度人而言毫無吸引力,導致了歐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銀來換取香料和絲綢。長期的入不敷出,導致歐洲人對於獲取金、銀、寶石或者直接獲取香料等資源顯得十分感興趣。至此,那些出產這些珍貴資源的地區,便成了歐洲人獵取與互相爭奪的目標。
對未知世界的想往
最古老的倖存葡萄牙海圖,結果顯示探索達伽馬到印度。在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中,歐洲在公元15世紀以前一直扮演著一個次要的角色。而在同期亞洲創造出了更為繁榮的文化,幷將這一優勢不斷擴大。對於這個世界的發展而言,亞歐大陸及北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超過了其他地區,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亞歐大陸及北非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僅僅局限於此。
而這個「世界」的兩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東岸幾乎沒有過直接的交往,歐洲黑暗時期正是亞洲國家空前繁榮的年代。他們對彼此的認識也僅僅是通過7000餘公里的絲綢之路相互了解。這樣漫長的距離和通行這段道路所需要的時間,也扭曲了東西方之間絕大部分可供了解的資訊。
來中國的尋金熱
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天圓地方觀念與地理中國中心是社會的標准常識。與之相對的歐洲,則是通過數世紀前成書的《聖經》與托勒密在公元2世紀成書的《地理學指南》(人們將它從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大規模被歐洲人了解的前提之一,則是在1406年)。歐洲人通過《地理學指南》可以准確的了解他們憧憬的亞洲、北非。但對於世界的另一半,依然是一片空白。他們所知道的世界幷不比千餘年前的羅馬人甚至希臘人多多少。他們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存在。雖然他們已經知道了印度與中國的存在,但是真正到過那裡的卻很少。13世紀末,馬可波羅與他的游記在歐洲掀起了對東方嚮往的狂潮:在馬可波羅筆下的中國、東亞甚至整個亞洲成為一個擁有空前繁榮的文化、遍地黃金、香料發達而強盛的區域。這引發了大量歐洲人一窺東方文明的願望。然而馬可·波羅前往中國時所途經的波斯灣對於歐洲人,特別是15世紀之後西歐人而言已經成為了禁區;雖然已經有人深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他們對地球大小的估計,卻是完全建立在錯誤的數據的基礎之上的。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從歐洲往西至多幾周時間便可到達亞洲。
中國在這一時期的落後
中國在15世紀時將它的海上力量培養為用於符合其儒家思想的工具——將一 15-16世紀的西班牙大帆船隻龐大、技術力量先進的船隊賦予宣揚天朝國威的工具。這支准儀仗隊到達了中東、東非(現在有人聲稱他們發現了澳洲、美洲、南極洲——並早於麥哲倫一行環繞了整個世界,但這些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使其成為主流思想)。但鄭和的航行沒有將明帝國發展成為領土廣大經濟繁榮的國家:這支儀仗隊並沒有軍事使命,也沒有將它發展的貿易擴張為大規模的交往。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財力物力。隨著明朝海禁的開始,亞洲失去了在技術上可行的遠望:發現新大陸和環游世界。
基督教傳教熱情——聖戰
六分儀圖解但是歐洲則走上了大航海時代的前台,有證據顯示維京的海盜們曾到過格陵蘭,並在加拿大設立了海盜據點。除了海盜活動。梵蒂岡的活動也成為促進遠航的要素之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探索活動多少有將基督教傳播到世界,並將異教徒轉化為基督教徒的想法,並且伊比利亞半島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穆斯林國家軍隊進攻過,伊斯蘭教對伊比利亞半島的政治、宗教、文化形成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政治、經濟上的擴張主義加上文化理念上的擴張要求令伊比利亞半島的航海家們對自己的活動堅信是上帝的使命,從而為遠航的心理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十字軍東征帶來的長年戰爭,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等等這一切,導致歐洲人對於基督教產生了一種狂熱的感覺。很久以來,積極傳教便是基督教會特點之一。而且,為了使那些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剛剛戰勝了摩爾人的西班牙傳教士們,特別渴望將戰場上的勝利轉化成宗教上的勝利,將基督教帶出伊比利亞半島,帶出歐洲,傳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西方航海技術的發展與先進
遠洋航行所需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於航海家而言,他們能夠在海上活動,除了宗教信仰以外,他們更多的是依靠來自各地的科技:由占星術發展的方向辨識、指南針,從穆斯林的獨桿三角帆船發展的大三角帆技術——這項技術將三角帆從橫帆的替代物轉化為推進船隻的重要附加物,還有本國發達的造船業才是在海上最可信賴的依靠。而在這些科技流傳至歐洲之前,沒有人會打算到世界「邊緣」去冒險,地圓說的出現打消了航海家從地球摔向地獄的擔憂。從12世紀開始,歐洲人便開始製造用於航海的大型船隻。1200年至1500年間,歐洲普通船舶的噸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在短短的幾個世紀之內,他們或是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了使用,或是自己動手發明改造了諸如羅盤、六分儀、海圖、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術,使得歐洲人擁有了在各種復雜氣候條件下進行遠航的能力。

D. 地理大發現開始於幾世紀

15世紀

地理大發現,又名大分岔,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名稱:地理大發現
時間:15—17世紀
主要指揮官: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等
主要意義: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主要影響: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打下基礎

E. 地理大發現的三大發現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終於掌握了整個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這個以大航海時代為起始,以大航天時代為終結的偉大歲月,其實就是人類征服自己所成長的星球的過程,並因擺脫手工文明,走入了機械文明。

第二次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走出大氣層,進入了銀河系,開始探索整個宇宙。人類的進程永遠都是在戰爭與和平中交織進行的,經歷了殘酷的五次世界大戰和期間的和平建設,人類終於逐步走出地球,開始向太空發展,疆域空前遼闊,曾經行之有效的社會法律道德規范,已經開始搖搖欲墜,而新的法律道德規范尚沒有得到有效的建設起來,人類社會再次回歸到自然的本源,遵循著原始的但是卻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的根本游戲規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雖然因此在歷史上填寫了不少血淚交加的悲劇,也因此使得許多人陷入了暗無天日的生活之中,但是也因此造就了無數的傳奇和輝煌,以及白手起家的神話。不少在正常社會中很不可能出人頭地的年輕人,由於處身在這個打破了眾多繁規俗矩、充滿著機遇和創造的時代,解脫了正常社會所強加於自身的枷鎖,在自由的天空盡情馳騁,終於建立了不朽的事業,供後世萬代崇拜。這種局面直到軒轅華提出了《航權理論》,社會方才逐步走向規范,並由此進入了六國爭雄階段。(詳見《大航天時代》)

伴隨著這次地理大發現,人類從機械文明步入了潛能文明,藉助能量戰甲的作用,許多隻有在神話和武俠中才可能出現的能力,在現實中已經普及到個人,以血肉之軀翱翔天空、暢游汪洋再也不是夢想。

第三次地理大發現,使得人類終於走出銀河系,融入了更為廣闊的宇宙之中。在第二次地理大發現的中期,在一代名將任飄零「建立一個起點公平,輔以公平競爭的規則保證過程公平,最終決定了結果公平的世界!」的號召下,數百萬人組成了浩浩盪盪的探險隊,走出了銀河系,邁向不可知的星空,這一批人可以說是第三次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同時也是日後神秘的軒轅帝國的創建者。(詳見《問鼎河山》)

之後的數百年,人類同樣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中前行,並且步入了元素文明時代。通過基因改造,人們可以在變身成為神戰士、魔戰士、獸戰士、龍戰士、精靈戰士、矮人戰士或者鬼戰士時,分別掌握「光、暗、風、火、水、土、無」七大元素中的一種,其威力和功能遠遠超越潛能時代的能量戰士。

F. 地理大發現是大概什麼時候

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時期。
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

G. 地理大發現時代是什麼時候

地理大發現是指15~17世紀(又稱大航海時代),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它是地理學發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H. 總結地理大發現什麼是地理大發現它發生的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一個。其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對流層、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屬的分支專業按研究特點分為兩組:
一組是綜合性的,包括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一組是部門性的,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還包括新近發展起來的,同其他自然學科結合而成的一些邊緣學科,如化學地理學、醫葯地理學,以及異特殊自然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冰川學、凍土學等。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和變化,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另一個。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社會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
社會地理學即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以及新近形成的旅遊地理學等。
政治地理學包括狹義的政治地理學和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城市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隸屬於社會文化地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經超出了聚落和社會文化的范圍,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是地理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以及區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統一,注重研究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
地圖學是研究編制和應用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是一門以地圖的形式來綜合表達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科。它是地理學中的技術性學科,同地理學各分支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促進地理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中歷來起著重要的作用。
理論地理學是研究各類地理現象在統一性的基礎上所遵循的總體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論、人地關系論和區位論等。
應用地理學是運用地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學科。實際上,地理學的不少分支學科就是為了應用而發展起來的,如醫葯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由於許多重大問題,比如荒漠化、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的解決與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單獨勝任的,而地理學由於是綜合性的橫斷學科,特別適於這種應用性研究。
其它的還有數量地理學、地名學、方誌學等等。
總之,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

I. 「地理大發現」開始於哪個世紀又有哪些主要事件

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新航路的發現

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人不斷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沿海地區,掠奪當地財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貴族瓦斯哥·達·伽馬奉葡王之命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之後由阿拉伯水手馬季得領航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庫特,次年載著大量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這是第一次繞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稱之為「新航路的發現」。
新大陸的發現

在葡萄牙組織探尋新航路的同時,西班牙也力圖尋求前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1492年8月3日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即古都塞維爾,今稱塞維利亞)出發,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華特林島),之後又到了古巴島和海地島,並於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羅斯港。此後哥倫布又三次西航,陸續抵達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大陸的一些地區,掠奪了大量白銀和黃金之後返回西班牙。這就是人們所稱謂的「新大陸的發現」。
第一次環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探險隊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巴西東海岸南下,繞過南美大陸南端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即後來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死於此地。其後,麥哲倫的同伴繼續航行,終於到達了「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之後,滿載香料又經小巽他群島,穿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於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是應封建社會日趨衰落、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與發展對於擴大原料產地、市場以及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世界生產力分布也有重大影響。
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開創了歐洲主導世界的世紀,但是其主要的誘導動因確是由於原來的傳統東西方經濟交流道路被當時強悍的奧斯曼帝國阻礙而被迫進行的。通常改革都是因為現有的社會形態不能進一步前進成為了桎梏而進行的,這是很有趣的一點。即便是在被紀念的哥倫布也是懷著尋找東方的夢想經過了偶然的巧合才發現了美洲的,他在登陸了古巴後就認為自己到了日本附近。歷史的巧合就是這樣。
同時期亞洲航海發展

中國人進行了世界航海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同樣性質的封建國家的不同性質的航海壯舉產生了不同的後果。當今的中國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假設,如果當年鄭和像西方殖民侵略擴張一樣,那麼當今的中國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J. 地理大發現時期 船隻資料

15世紀,西洋帆船開始向遠洋發展,為了使帆船適應海上長距離運輸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進其帆裝。由於遠洋海船載重量較大,故一開始樹桅較多,最多時達4根桅桿,還加一根首部斜杠帆。帆裝經歷了把橫帆和三角縱帆融成一體的改造過程。經過近300年,西洋帆船變成一類稱之為全裝備帆船的統一模式。原先的西洋戰船都是槳帆船,以使槳動力為主,可是後來由於火炮技術的發展,船上裝上了大量側炮。到了17世紀末,海戰戰術有了徹底的變革,以往海戰中的艦隊橫列出擊改成了縱列出擊,由近程冷兵器拋擲戰過渡到遠程炮戰。大型帶帆戰船也相應經歷著高上層建築到低上層建築過渡的變革歷程。

通過數百年,遠洋船海上的經驗歸結為一條,海上帆船既要利用風力,又要防止帆船水上面積過大風力對船體的肆虐。如何利用這一對矛盾,趨利避害,這就是帆船設計的藝術,於是一類飛剪式帆船脫穎而出。這類新穎的帆裝設計使其能在任何風向下前進,航速高達20多節,達到世界帆船設計的頂峰。長期的遠洋航海實踐證明,性能優良的遠洋帆船,為了保證其長期在海上航行的安全,預防海上的突發事件,遠洋帆船不宜過大,不應超過千噸,一般以500-800噸最為適合。

卡拉克船(Carrack)——卡拉克船是歐洲自公元1300-1525年的主要船種,原為貨船,後用作戰船,一般認為它是由熱那亞柯克船演變而來,由1桅發展到4桅,由很高的首尾樓演變為首尾樓變小,乃至消失。1501年弦側炮門的發明允許較大的炮座可以坐落在主甲板上,卡拉克船開始成為有幾層炮甲板的大型帆船,致使最大的卡拉克船可以達到2000噸。雖然後期卡拉克船僅參加了幾次主要海戰,但對戰船的發展卻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船舶發展中由單桅船發展到全裝備3桅船以及由弓弩為主的戰船發展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轉折點。

蓋倫船(Galleons)——「蓋倫」船作為西班牙寶船而負盛名,當時它常裝載黃金在大西洋中穿梭於新老世界之間。西班牙自從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後,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海船船型——拿屋船(與卡拉克船為一類)和卡拉維爾船已不能勝任橫渡大西洋進行運輸大量貨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務。於是這兩類船型的一些優良特色糅合成一種混合型,這就導致西班牙蓋倫船的出籠。它一般有4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它一般標准長度為46-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幾層統長甲板,尾樓很高。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有2000噸,吃水達8米。它適合運載貨物通過很長的海道。續航力很長,在很長時間內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16世紀中葉,英國造船家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為了使之更適合於遠距離炮戰,改善之操作性,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築降低,移到船體之內,甚至置於首柱之內。此類船的標准長度50米,排水量500-600噸。這類新型蓋倫船的快速性、操作性明顯優於西班牙「蓋倫」船,由於它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創制,又稱「女王船」。

後面年代的船如果想了解,想你推薦http://shipmuseum.sjtu.e.cn/

閱讀全文

與什麼時候演地理大發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