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戰國七雄是今天的什麼地理

戰國七雄是今天的什麼地理

發布時間:2022-12-08 18:15:54

⑴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太行山余脈和燕山山脈,面對遼闊的華北平原,東南距渤海約150公里。

市域東西寬約160公里,南北長約176公里,土地面積164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38平方公里,佔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里,佔61.4%。北京地勢總體上上西北高,東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東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組成。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天然河道自西向東有拒馬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五大水系,均屬海河流域。

(1)戰國七雄是今天的什麼地理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⑵ 我國的七大古都各是哪幾個城市

1988年,地理學家譚其驤提議安陽為古都,安陽被認定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


西安

古稱長安、鎬京,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積年為1077年)。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豐鎬都城、秦咸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⑶ 衛國和燕國的關系

先秦時代的諸侯中有一個燕國,地處薊遼,向來被稱為小弱。大家一般說的燕國也就是這個燕國,其實在《左傳》中出現了兩個燕國,而南燕與北燕國,在《左傳》中都是「燕」,沒有區分。但實際上,二者是八輩子都打不著的關系,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諸侯國。

南燕國,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延津東北。南燕國是姞姓國,為傳說中的黃帝之後。因為南燕是小國,整個國家都處於衛國的包圍之中,是國中之國,所以慢慢地就成為了衛國附庸。《左傳》在魯庄公三十年之前,所出現的「燕國」,都是指南燕國。

南燕國是衛國的附庸,實力弱小。所謂「附庸」,《孟子·萬章下》里解釋為「不能五十里者,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在春秋時期,南燕國最出彩的一次,恐怕就是推翻周惠王的統治了——《左傳》稱之為子頹之亂。
周惠王二年(前675年)秋,因為周惠王上台後得罪了眾多大臣,這些大臣與王子姬頹聯合蘇國,一起發動了叛亂。然而,剛開始姬頹一方並未能獲勝。於是,蘇國國君帶著姬頹來到衛國,尋求衛惠公姬朔的幫忙。衛惠公對周王室長期支持、收留公子黔牟本來就非常痛恨;此時看到姬頹前來求助,馬上同意擁立姬頹。衛國出兵,向來都離不開南燕國這一小弟。因此,衛惠公立刻帶上南燕國軍隊,再次殺入成周。這年冬,衛、燕聯軍成功地將周惠王趕出洛邑,而立姬頹為君。

一舉將天下之主拉下馬,雖然南燕國只是附屬,但也足以讓天下人為之側目。

可惜,光彩時刻不能長久:第二年春天,鄭厲公想出面勸和周惠王與姬頹,但是沒能成功;於是,一怒之下,鄭厲公把南燕國國君燕仲父給抓了起來。雖然只是附庸國,但是一國國君被已經走向沒落的鄭國國君說抓就抓,可以說是顏面掃地了。

之後,隨著衛國被狄人滅國,實力每況愈下,南燕國隨之失去了後台,再也難以登上歷史舞台。魯定公十年(前500年),是《左傳》中最後一次提到南燕國;之後,甚至南燕國是何時滅亡,都沒能留下歷史記錄。

北燕國,就是召公姬奭之後的封國,位於今天北京市附近。這一「燕國」,為人們所熟知。

西周初,作為周王國防禦北方殷商殘余的重要諸侯國,北燕國地位舉足輕重。然而,進入春秋時代後,由於北燕國遠離中原,一度在歷史上沉寂了許久。《左傳》中首次提到北燕國,是魯庄公三十年:「冬,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這里的「燕」,就是指北燕國。第一次出現於歷史舞台上,居然是因為山戎阻斷了北燕國來往於中原的道路,不得不向中原霸主齊桓公求救——可見北燕國的實力,下降得也夠快!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默默無聞,但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在春秋時期中原諸侯國弱肉強食的情況下,北燕國意外地成為戰國時代存活下來的少數幸運兒,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戰國時代,也成了北燕國最輝煌的時期。

在戰國時代,北燕國最廣為人知的業績,就是重用樂毅,聯合其他六國,差點將齊國一舉消滅。但是,由於燕昭王過世,繼任的燕惠王不信任樂毅,致使滅齊之戰功敗垂成。從此,北燕國也過了它的巔峰期,逐漸走向了下坡路。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北燕國從此滅亡。

⑷ 臨洮縣秦氏是秦始皇後代嗎

不完全是,秦氏源出三大支系:姬姓、嬴姓和外族改姓,現代秦姓後人的祖先,總的來說,大致有五個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嬴姓
出自周孝王給伯益後裔非子的封地秦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源於嬴姓的秦,是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與《史記》記載,傳說顓頊有個叫女修的孫女,成天快快樂樂,自由自在。有一次她去野外玩,撿到一隻燕子蛋,毫不猶豫就吃了下去,結果懷孕生下兒子皋陶(即大業)。皋陶後來娶了少典氏的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即大費)。帝舜因為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賜他姓嬴,同時還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給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兩個兒子,小兒子若木是費姓的祖先。大兒子名叫大廉,因辦繼承了父親調馴鳥獸的技業,所以又稱鳥俗氏。鳥俗氏兢兢業業幹活,受到商帝太戊的賞識,被封為諸侯。商紂王時,鳥俗氏有一個後人叫飛廉。
飛廉是個飛毛腿,他的兒子惡來是個大力士,父子倆都成為商紂王的親信。周武王滅商後,飛廉和惡來都被殺死。飛廉的小兒子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這時惡來的後裔大駱也來歸附造父,因造父得寵而沾光,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陝西興平,一說今甘肅禮縣)。大駱有個庶子叫非子,從小喜歡同牛羊打交道,長大後以善於畜牧而出名。他為周孝王在桃林(今陝西華山)養育良種馬,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很高興,就封他在秦谷(今甘肅天水西南部),為附庸國(地位低於諸侯國),並讓他繼續嬴姓的祭祀,號稱秦嬴。非子的三世孫秦仲被周宣王任命為大夫。後秦仲被北方少數民族犬戎人殺死,但其長子最終擊敗了犬戎。到庄公之子秦襄公的時候,因秦襄公護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有功,秦國被升為諸侯國。襄公的兒子文公再度擊退了犬戎,佔有岐山以西妁廣大地方。
秦始建國於雍(今陝西鳳翔),其後,國都多次遷徙,先後遷腳邑(今陝西洛川)、平陽邑(今陝西寶雞)、雍(今陝西鳳翔)、櫟陽縣(今陝西臨潼)等地。後來,秦穆公橫掃十二國,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業。但因戰國初期經濟較落後,又常發生內亂,國力逐漸衰落,被魏國攻取了河西一帶(今北洛水和黃河之間)。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國力逐漸增強,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成為戰國七雄之首 。秦惠王時擊敗魏國,再振雄風,最終奪回河西,並一鼓作氣,開疆闢土攻滅巴蜀之國,奪取楚國的漢中。秦昭王更是不斷攻城掠地,使得魏、韓、趙、楚等國元氣大傷。公元前227年秦王政縱橫捭闔,吞並四方,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政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故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都咸陽,進一步統一了東南、西南地區。秦朝傳了兩代十二年,由於施政苛暴,於公元前206年被劉邦推翻,而代之以西漢王朝。秦王子嬰被項羽所殺。秦滅後,王族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稱為秦氏。這便是陝西秦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
為周文王後代魯國侯伯禽裔孫的封地秦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周武王時,其弟周公旦被封魯(今山東曲阜)稱魯公。魯公後因輔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兒子伯禽接封魯國,其裔孫中有一支食邑於秦(今河南范縣舊城)。後以邑為氏。
西周最重要的政治組織形式是宗法制,它源於父權家長制家庭,其核心是「嫡長繼承製」,即嫡長子為大宗,其餘的兒子為小宗。如,最先一代的諸侯往往是王的兄弟,他們相對王來說是小宗,而他們的嫡長子又可繼承諸侯位,別的兒子自然便為伯,相對侯位來說就是小宗,以此類推,層層分封。宗法制對姓氏的產生及演變影響深遠。一般諸侯國國君的嫡長子繼承其父當國君;國君的庶子,也稱別子,無權繼承君位,必須分出去自立一家,獲得新氏,成為這一支(新氏)的始祖、這就是《禮記》中所說的「別子為祖」。這樣往往別子開創一些新的姓氏,並由其嫡長子繼承。源於姬姓的秦姓就是由周文王的別子周公旦之非嫡長後裔所開啟,其承繼並系如下:
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周武王在位時,把少暤(昊)之墟曲阜(今山東曲阜東北古城)賜分給他的弟弟周公旦,封他為魯公。後來因周武王逝世時周成王尚年幼,不具獨立執政之能力,於是周公旦為了輔佐成王,就讓他的兒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魯國(今山東西南部,建都曲阜)。伯禽出發前,周公曾告誡他說:「我雖然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說起來應該是地位顯赫的,但我依然害怕怠慢天下有賢之士,往往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你現在去魯國,一定要謹慎,不能因為是王室之後而驕躁。」伯禽到魯國後,在周公的指點下,盡心治理,且在平叛「三監之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魯國呈現一派政清居安的景象。伯禽的裔孫以公族為大夫,食采於秦邑(今河南范縣舊城),其後人有以邑為姓者,稱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數的史籍記載認為伯禽的後裔所開啟的秦姓為秦姓正宗。如魯國的秦非、燕國的秦開、楚國的秦商,均為魯國秦氏後裔。這便是河南或山東秦氏之源。 按魯有秦堇父,其子秦丕茲,拜孔子為師。秦周、秦遺,,蓋秦子之族。又, 秦巡之妻秦姬為季公鳥季氏, 魯公族之妹, 依當時同姓不婚之禮考之, 而魯為周禮所在之國,則秦氏非姬姓, 於魯為異姓大夫。
第三個淵源:出自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虛,後人沿續下來姓秦,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群輔錄》記載:「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虛,曾並為雷澤之游一」。又據《大姓源流》等有關資料所載,舜七支有秦不虛,後人沿續下來姓秦。這說明上古帝舜時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虛之後無世系資料可考,所以,唐宋時期的譜牒學家對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國為氏和邑為氏之說。
第四個淵源:源於巴爾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穆奇德氏祖上穆奇德·羅拔伙世居遼陽,隸屬巴爾虎旗蒙古。巴爾虎旗蒙古原居喀爾喀地區,因遭受葛爾丹部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餘人南下,游牧於今張家口一帶。康熙三十一年元1692年)經清廷准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沈陽北部),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岩等地並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清乾隆年間至鳳凰城葛藤峪定居,後又遷居鳳城鎮,取漢字「秦」為氏。
金朝抹捻氏以及清朝穆顏氏,後有改為秦氏者。
另有各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繁衍,成為秦姓一支。
第五個淵源:源於外夷,出自古代大秦人(即羅馬帝國)來華,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後漢書》中記載:大秦「西海環其國,惟西北通陸道」,且「東西南北名數千里。有城四百餘所。土中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珍怪之物」。另外一些地理類或野史雜記中,也多載大秦產珍奇異物之語。我國史籍所言的大秦其實指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我國古代與大秦在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加強了交流。 東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奉命以甘英為使者,出使大秦。甘英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等國,至安息西界的波斯灣後,因海上天氣劇變,濁浪滔天,難以行船未能到達大秦。公元166年大秦皇帝曾遣使帶著許多禮物來到中國。晉武帝時大秦國再次遣使者來中國通好。在以後的諸代,中國與大秦國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發現,更是名證。
大秦人或出使、或經商來到中國後,多因中國物饒民豐、山川秀美、文化高度發達而願居留,不願再回去。這些人依從漢人的風俗習慣,便以「秦」為姓。從此,子子孫孫一代代繁衍在中國。這些人就成為了秦姓的始祖之一。如三國時的商人秦綸等。古時西域及歐洲多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稱中國為「支那」,即「秦」音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戰國七雄是今天的什麼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