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科學專業學什麼課程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
『貳』 地理科學主要學什麼
地理科學主要學地理知識與科學知識的結合運用。
專業課主要有:地質學、地貌學、水文學、氣候與氣象學、土壤與植物地理學、地球概論、地理科學導論、人文地理學、計算機輔助制圖、測量與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導論、計量地理學、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經濟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文化地理學等,主要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學三個方向。」
「地理科學」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學應當是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等並列的大科學體系,故稱「地理科學」。
學科體系
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理論層次(基礎科學)、技術理論層次(技術科學)、技術層次(工程科學)。
一般認為,基礎理論層次包括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部門地理學(如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及其分支);技術理論層次主要是研究應用的地理理論,如建設地理學、應用地貌學、應用氣候學等;技術層次包括災害預報、生態設計、區域規劃、計量地理學、地理制圖、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技術。
這樣理解的地理科學比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學研究領域要廣闊得多。從學科性質上來說,它是受哲學指導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從層次上看,是一個「基礎理論——技術理論——應用技術」的完整體系。
錢學森在現代人類知識體系11個門類中,將地理科學歸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科學;在五大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中,把地理系統排在星系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在社會總體設計部下設四大建設中,將地理建設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並列。
錢學森把地理科學看做是舉足輕重的科學體系。錢學森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從復雜性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中,從社會總體設計工程的實踐出發,把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學,因此,地理科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地理科學
『叄』 土壤學綜述
土壤學是廣義的土壤科學.從土壤學的研究的對象和任務,可分為發生土壤學和農業土壤學兩個方面.發生土壤學認為,土壤是地殼表層岩石,礦物的風化產物,在氣候,生物,地形等環境條件和時間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自然體.主要研究土壤自然體發生,組成,形態,特徵,演化,分類和分布規律.農業土壤學則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質組成,性質極其與植物生長的關系,通過耕作施肥管理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產力等內容.土壤學是界於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之間的一門獨立的學科,與環境科學也有密切的聯系。除農業外,它又可服務於水利以及工業、礦業、醫葯衛生、交通和國防事業等。 目錄[隱藏] • 基礎理論
• 發展簡史
• 分支學科
• 研究方法
• 研究趨勢
• 相關詞條
• 參考資料
土壤學-基礎理論
土壤是有生命的自然體。在每平方米的草原土壤里除了盤根錯節的根系外,還有約1210萬頭土壤小動物,每克肥沃的農田土壤中除了(數以萬計)根系及其脫落物外,還有25億個細菌,40萬個真菌,5萬個藻類生物,3萬個原生動物。因此,土壤是生物的樂園,是自然界最復雜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生物資源庫。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狀況見圖00-04。土壤中大量的生物的存在,使土壤具有明顯的呼吸作用,存在著旺盛的物質與能量的新陳代謝。
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土壤是生命活動的產物,沒有生物就沒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長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長促進了土壤的腐殖化過程和養分的富集過程,從而使土壤肥力進一步發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強烈的生物風化推動著母質向土壤的演化。
土壤又是生命的搖藍。土壤不僅是生物的棲息地,是生物作用的對象,同時也是地球生命誕生與進化的溫床。有證據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復雜的多孔多相體系,對於生命的產生與進化至關重要。如細菌與粘粒結合,可使細菌在極端嚴酷的條件存活,地球上生命也有可能起源於土壤(或母質)。現在人們已發現在土壤中普遍存在著DNA質粒或片段在不同生物細胞間的遷移,可導致物種變異或進化。
土壤學就是研究土壤這個地球表面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時間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長的一種復雜的生物地球化學物質;與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積物相比,具有獨特的疏鬆多孔結構,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它是一個動態生態系統,為植物生長提供了機械支撐、水分、養分和空氣條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體的活動,來完成生命物質的循環;維持著所有的陸地生態系統,其中通過供給糧食、纖維、水、建築材料、建設和廢物處理用地,來維持人類的生存發展;通過濾掉有毒的化學物質和病原生物體,來保護地下水的水質,並提供了廢棄物的循環場所和途徑或使其無害化。
土壤學家認為:土壤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質一樣,不僅是具有一定的物質組成、形態特徵、結構和功能的物質實體,而且有著自己發生發展和長期演變的歷史,土壤是由岩石風化形成的母質在生物等因素的參與下逐漸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
土壤學-發展簡史
相關書籍
土壤學的興起和發展與近代自然科學,尤其是化學和生物學的發展息息相關。16世紀以前,人們對土壤的認識僅是以土壤的某些直觀性質和農業生產經驗為依據。如中國戰國時期《尚書·禹貢》中根據土壤顏色、土粒粗細和水文狀況等進行的土壤分類,其後許多農學家有關多糞肥田和深耕細鋤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論述,以及古羅馬的加圖所描述羅馬境內的土壤類型等,都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土壤的認識水平。16~18世紀,現代土壤學隨著自然科學的蓬勃發展而開始孕育、萌芽。在西歐,許多學者為論證土壤與植物的關系,提出了各種假說。17世紀中葉,海耳蒙特根據他進行達5年之久的柳枝土培試驗結果,認為土壤除了供給植物水分以外,僅僅起著支撐物的作用。17世紀末,J.伍德沃德將植物分別置於雨水、河水、污水及污水加腐殖土 4種介質中生長,發現後兩種介質中的植物生長較好,因而他認為細土是植物生長的「要素」,從而否定了海耳蒙特的觀點。18世紀末,A.D.泰伊爾提出「植物腐殖質營養」學說。認為除了水分以外,腐殖質是土壤中唯一能作為植物營養的物質。這一學說在西歐曾風行一時。這些假說,雖未能全面正確地指出土壤的本質及其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但對於啟發後人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土壤仍有裨益。
土壤學
18世紀以後,隨著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土壤學在發展進程中先後出現了三大學派:①農業化學派。1840年,J.von李比希的《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應用》一書問世,書中提出的「植物礦質營養學說」認為礦質元素(無機鹽類)是植物的主要營養物質,而土壤則是這些營養物質的主要給源。他並指出,土壤中礦質養分的含量是有限的,必將隨著耕種時間的推移而日益減少,因此必須增施礦質肥料予以補充,否則土壤肥力水平將日趨衰竭,作物產量將逐漸下降。這個主張即著名的「歸還學說」。它正確地指出了土壤對植物營養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了田間試驗、溫室試驗和實驗室化學分析的興起以及化肥工業的發展,並為土壤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②農業地質學派。19世紀後期,以德國的F.A.法魯為代表的一些土壤學家用地質學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和研究土壤。他們認為土壤是陸地的一個淋溶層;甚至認為土壤過去是岩石,而今正在重新形成岩石。盡管這個學派未能闡明土壤形成的實質,但是他們提出的土壤改良、耕作和施肥等主張,對土壤學的發展也有一定意義。③發生土壤學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的Β.Β.多庫恰耶夫提出發生土壤學觀點。認為土壤是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陸地年齡(時間)等 5種因子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其發生過程與環境條件有密切關系;在空間分布上有明顯的地帶規律性。他的學說得到各國土壤學家的公認,為現代土壤學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現代土壤科學的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主要進行了某些土壤調查、制圖和一般的分析、試驗。對中國的土壤資源、主要的土壤類型、分布規律、理化性質以及土壤改良等也作了初步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土壤科學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中國科學院和農業部相繼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高等農業院校土壤和農業化學的有關專業。廣大土壤科學工作者對中國土壤的基本性質、發生分類、肥力特徵進行的系統研究,以及對華南地區紅壤和華北平原鹽漬土等低產土壤進行的改良研究都取得積極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土壤肥力概念等提出了新的見解。
土壤學-分支學科
土壤物理學
土壤學的主要分支學科有下述門類:
土壤物理學:主要研究土壤中固、液、氣三相體系的物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內容包括: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移動及其對植物的有效性,土壤空氣的組成與交換,熱的傳導與轉化,土壤固相的組成與排列,土壤的力學性質和電、磁性質等。
土壤化學:主要研究土壤固、液相的化學組成、化學變化以及固液相之間的反應。內容包括土壤固體顆粒的表面化學性質及陽離子交換,土壤溶液及土壤的酸鹼性、氧化還原性等。
土壤生物學:主要研究棲居於土壤中的有機體(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動及其與土壤中物質轉化和循環的關系。內容包括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組成及分布規律,碳、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循環,生物固氮作用以及有機質的分解和腐殖質的形成及其對土壤肥力的影響等。
土壤肥力與植物營養:主要研究土壤供應礦質養分的能力及其影響因子與植物營養的關系。內容包括土壤肥力的實質及其指標,土壤養分的強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土壤和植物的營養診斷,主要作物對土壤肥力的要求等。
土壤地理學:主要研究土壤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內容包括土壤的形成、分類、分布及土壤調查、制圖等。
土壤礦物學:主要研究土壤礦物的結構、組成、性質和化學反應。內容包括粘土礦物和氧化物的數量、組成以及相互間的反應,土壤中各種元素的遷徙狀況,粘粒與有機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礦物的形成與轉變以及礦物鑒定等。
土壤管理:主要研究人工措施對土壤和作物生產的影響,內容包括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及其他改良、保護措施對土壤肥力、生產力和作物產量的影響。
土壤學-研究方法
戶外研究土壤學
土壤學經歷了近代150餘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下述。
野外調查法:即在野外(田間)通過對土壤形成因素和剖面形態的觀察,並結合對周圍自然地理環境和土壤利用情況的綜合分析來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徵。這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分類、分布、肥力特徵以及進行土壤制圖的最基本的傳統方法之一。
實驗室研究法:即在實驗室內藉助各種儀器設備和溫室設施等對土壤的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等進行定量或定性的測定,或對土壤肥力水平進行生物學試驗(水培、砂培或土培)和模擬試驗等。
定位研究法:即在田間選定某一土壤或某一地區,對土壤的某種屬性或過程進行長期、系統的觀察測定,以研究其動態變化和發展趨勢及其對土壤性質或肥力的影響。最常用的方法是田間生物試驗法和排水採集器法。
土壤學-研究趨勢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當前土壤學的研究更趨向於重視保護土壤資源、合理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生產力,以適應人口增長與耕地日益減少的矛盾。
在研究內容上,除繼續深入進行土壤物理、化學、生物,土壤分類和土壤肥力等基礎研究外,更側重於研究土壤中生物物質的循環和能量交換,以及重金屬、化學製品(農葯及化肥)和各種有機廢棄物對土壤、作物、森林以至人類健康的有害影響及其防治措施。在研究手段上,大型分析儀器和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將使土壤分析的分辨力、精密度和分析速度進一步提高,並能為土壤學研究開辟新的領域;而土壤資料庫和土壤信息系統的建立,則將使數據處理和某些模擬研究更為有效。
『肆』 關於地理的都有哪些學科
1、地理科學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城鄉規劃、城市規劃、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
2、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3、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原專業名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它涉及地理科學、人文科學、城鄉建設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
4、地理信息科學專業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原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或GIS)2012在教育部日前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在地理科學類專業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已改為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研究地理信息採集、分析、存儲、顯示、管理、傳播與應用,及研究地理信息流的產生、傳輸和轉化規律的一門科學。
5、工程地質勘查專業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培養具有地質學、岩上鑽掘工程學等知識,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及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與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門人才。(4)土壤地理基礎學科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地理科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向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只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運用地圖遙感及地理信息系統與資源環境實驗分析的基本技能並具備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三、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熟悉國家科技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法規;
5、了解地理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伍』 地理科學有哪些課程
蠻多的,就我大學里了解的而言,下面給你一一例舉,涵蓋面很廣,但萬字不離「地」
《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綜合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水文與地貌學》,《土地利用規劃學》,《區域分析與規劃》,《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遙感導論》,《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測量與地圖學》,《國土資源信息系統》,《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礦產勘查理論與方法》,《環境監測》,還有地理攝影,城市規劃,地理教學等等~
『陸』 土壤地理學的介紹
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是土壤學和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變、分類和分布,為評價、改良、利用和保護土壤資源,發展農、林、牧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土壤是覆蓋在地球陸地表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層。土壤不僅具有自己發生發展的歷史,而且是一個從形態、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質實體,它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
『柒』 地理科學專業課程 主要學什麼
普通地質學、植物地理學、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經濟地理、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與水資源、自然資源學原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等。
1.通識類知識
除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外,人文社會科學、外語、藝術、體育等內容由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了解國家有關主體功能區劃、環境保護、減災防災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師范類院校學生應掌握國民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
2.學科基礎知識
具備數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能夠熟練使用相關軟體進行研究設計。熟悉地質學、氣象學、水文學與水資源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師范類院校學生還應具備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知識。
3.專業基礎知識
了解地理學學科發展史,以自然地理學基本理論為基礎,以人文地理學的人地關系思想為指導,掌握現代地理學的相關工作與研究方法,學會運用「3S"技術分析,解決區域發展中的地理學相關問題。主要課程包括:地球科學概論、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概論、地圖學、區域分析方法。
4.專業知識
以自然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為專業基礎,能有效運用現代地理學技術綜合分析處理各地理要素,能運用現代教育理論講授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相關知識。主要課程包括:普通地質學、植物地理學、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經濟地理、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與水資源、自然資源學原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等。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生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捌』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科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交互關系與作用的科學,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上至大氣圈對流層的頂部,下至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是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時間和空間是地理科學研究的兩個基本尺度,即地理科學研究事物或現象的時空變化。
地理科學是一門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和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計量學乃至心理學等許多學科都有關系。
綜合部分高校的情況,地理科學較為典型的課程包括: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測繪學、地圖學、遙感學、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區域地理、計量地理學、人口地理學、地質學與地貌學、水文學、地貌學、植物學、氣象學、土壤學等。師范類院校還開設有地理教學論等師范類課程。
前景
地理科學專業前景逐漸在變好,隨著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紛紛涌現,如環境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其科學價值也越來越高。可以說,隨著經濟開發以及環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學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蘊,地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日益受到關注。
『玖』 地理科學專業學什麼
地理科學專業學習地理知識,還有測量之類的,還有地理發現地理結構跟動植物相關的都會學習
『拾』 地理科學專業課程有哪些 主要學什麼
很多對地理感興趣的同學想在大學繼續學習地理相關專業,那麼地理科學專業課程有哪些?主要學什麼?我整理了相關信息,來看一下!
地圖與遙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鄉規劃、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論、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
專業實驗
地圖學實驗、地質學實驗、地貌學實驗、氣象與氣候學實驗、水文學實驗、植物地理學實驗、土壤地理學實驗、沉積學實驗、地理模擬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等
地理科學最初是由美國阿克曼(Edward Ackerman,1911~ )在1965年出版的《地理科學》一書中提出。書中闡述了現代地理學研究的四大課題,即①自然地理學:研究作為人類居住區或環境的地文—生物系統;②文化地理學:探索人類社會與由人類活動所產生或改變了的居住地的特徵之間的相互作用;③政治地理學:研究政治過程與地理區域的相互作用;④位置論(包括傳統的經濟地理、城市地理和運輸地理):通過引用數學方法,深化理論,提高概括水平,把經濟、城市、運輸的研究在一個區域內結合起來。
其內容包括:在一個理論系統中探索空間的性質、把系統方法應用於空間關系的研究、以及3個子系統的一體化等。此外,書後還附有豐富的上述各領域的現代著作目錄。本書的內容和所附書目對於了解現代地理學的成果以及當代地理學發展的前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隨後地理科學專業出現。詳情參考《世界網路著作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