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調查報告怎麼寫嘞!
材料(感性知識——從身邊咨詢 上網査詢 書中獲得) 實質(你的綜合 從材料中發覺重點 言簡意賅的概括) 具體過程應尊從報告重點 然後通過有效的鏈結 那要看你自己嘍 當然 最好參考一下範文行文格式
『貳』 鄉土地理小論文怎麼寫
地理位置(經緯度、省份、城市、熱度帶(溫亞熱熱帶))、
特產、經濟、自然風光、交通(什麼以水運為主啦,以公路為主啦,雲雲)。
歷史,再發揮點文采。注意,一定要寫提綱,切忌整片。
『叄』 如何指導學生撰寫鄉土地理小論文
闡述對鄉土地理及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說明指導學生撰寫鄉土地理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的意義及教師指導理論基礎,探究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研究對象分類法,指導學生選題進行研究,剖析學生撰寫鄉土地理論文存在的問題與教師指導時要把握的要點策略及實踐反思。
『肆』 簡述鄉土地理人文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實現上述教學目標也就能充分體現學習鄉土地理的重大意義。
1.一般說來,鄉土是學生自幼生活並在這里成長的地方,因而也是學生所熟悉的地方通過鄉土地理學習,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鄉土地理具有更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因此象鄉的山山水水、家鄉人民的勤勞奮發的精神、家鄉的 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其遠勝於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事實因而也就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結,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這就有助於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2.鄉土地理的學習,因其可緊密聯系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能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諸如區域地理位置的評價、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分析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生產的地理因素、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防災減災等地理基礎知識以及繪制地圖、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學生都可緊密結合鄉土地理的學習應用於地理實踐。
3.這樣的地理實踐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因為其打破了封閉式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家鄉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通過自由選擇家鄉地理環境某幾個要素或某一要素開展綜合或專題的研究,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
4.通過這樣的地理實踐,不僅有助於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在考察、調查等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
『伍』 鄉土地理教學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是怎麼樣的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
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上的地理。課程標准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課程標准中的這段話包含有四層意思:
l.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雖然鄉土地理講的是學生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許是學生熟識的,但是,這並不等於學生已認識和理解了家鄉的地理環境,這中間還有一個將感知提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鄉土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以實踐和綜合學習為主要學習途徑,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2.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是學生觀察、了解祖國的「窗口」,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祖國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有助於學生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因此,課程標准把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鄉土地理」的教學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的最後部分,並作為綜合學習的載體是因為這肘學生通過學習「地域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得的地理方法運用於鄉土地理的學習;同時.由於"鄉土地理"所屬的范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因而更利於學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因此,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對於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4.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程標准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太地關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適利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鄉土地理的學習只能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因此,課程標准也把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二、鄉土地理教學的意義
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實現上述教學目標也就能充分體現學習鄉土地理的重大意義。
l.一般說來,鄉土是學生自幼生活並在這里成長的地方,因而也是學生所熟悉的地方通過鄉土地理學習,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鄉土地理具有更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因此象鄉的山山水水、家鄉人民的勤勞奮發的精神、家鄉的
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其遠勝於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事實因而也就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結,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這就有助於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2.鄉土地理的學習,因其可緊密聯系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能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諸如區域地理位置的評價、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分析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生產的地理因素、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防災減災等地理基礎知識以及繪制地圖、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學生都可緊密結合鄉土地理的學習應用於地理實踐。
3.這樣的地理實踐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因為其打破了封閉式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象鄉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通過自由選擇家鄉地理環境某幾個要素或某一要素開展綜合或專題的研究,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
4.通過這樣的地理實踐,不僅有助於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在考察、調查等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陸』 關於某個地方的「鄉土地理調查報告」怎樣寫吶
「送溫暖,獻愛心」社會實踐報告
摘要: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做了一件很嚴重的錯事,他回去向師傅承認錯誤,但師傅不肯原諒他,並對他說:要我原諒你,除非佛桌上能開花!於是小和尚絕望的下山了。結果第二天,佛桌上開滿了鮮花……
其實在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麼錯誤不可以改正!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而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人心都是肉長的,每個人都會感動,只是在一次次受到傷害和欺騙之後,人們學會了隱藏感動!於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冷……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多一點關愛,世界上就會少一起犯罪!
高牆深處的人們需要我們共同去關愛、去感動!
關鍵詞:關愛·感動·溫暖
2005年寒假,我隨同聊城大學「送溫暖,獻愛心」文藝演出自願者服務隊來到了聊城監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我懂得了有一種感情叫做關愛,有一種感受叫做感動,有一種感覺叫做溫暖。
【關愛】「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聽著韋唯的這首《愛的奉獻》走了這么多年,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懂得了什麼叫「關愛」。以前看到別人沉淪,我的觀點一直是「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但當我看到高牆裡面那些被人們稱為社會敗類的大老爺們聽著《愛的奉獻》流淚的時候,我知道我錯了!以前總以為關愛的對立面是仇恨,其實不是,關愛的對立面從來都不是仇恨,而是漠然!用心體會一下《愛的奉獻》,然後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應該為高牆裡面的人們負一點責任呢?!如果沒有我們的漠然,沒有我們的落井下石,他們或許會像我們一樣在高牆的外面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拋棄我們的偏見,去關愛那些高牆深處的人們!因為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 請不要讓這種奇跡因為我們的偏見而隕滅。好嗎?好嗎!
【感動】當我看到一群在外面叱吒風雲的男人,聽著一首《愛的奉獻》而流淚時,我說我不懂得什麼叫感動,你或許不信!當我看到服刑人員真誠的眼神時,我還說我不懂得什麼叫感動,就連我自己都不信!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他們的眼神,你真的可以讀出什麼是感動!!
感動是一種態度,人世間的醜陋往往來自於人們之間的漠然;感動是一種心情,流過眼淚後就笑了,笑過之後就放了;感動是一種美德,它可以讓人世間充滿了溫暖。
【溫暖】在實踐過程中,我與一名一級寬管犯作過短暫的交談,他是一名五十多歲的男人,當聽到《愛的奉獻》的時候,他沒有眼淚,但我知道他流淚了,流淚有兩種:一種流在臉上,給別人看;一種流在心裡,自己品嘗!通過交談我了解到,他是因為父母離異,家裡從來沒有給過他溫暖,所以他便慢慢的開始打架,偷盜的生活,最終因致人重傷而走進高牆。開始的時候他一直消極的抵抗著監獄工作人員的關懷,但他慢慢的改變了,因為他感覺到了溫暖,監獄里的工作人員給了他家一樣的溫暖!所以他積極改造,並由一級嚴管犯變為了一名一級寬管犯。
給別人一點關愛,讓自己收獲一份感動!
給自己一點感動,讓別人感到一點溫暖!
給別人一點溫暖,讓世間變得更加美好!
走盡心靈,請傾聽他們悔改的心聲!
關注情感,請體會他們無言的感動!
『柒』 鄉土地理的簡介
中學課程標准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進行鄉土地理教學,首先應明確鄉土地理的區域范圍。「鄉土」一詞,按《辭海》的解釋,是指「家鄉、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見,「鄉土」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
鄉土地理作為區域地理學中的一個特定的科學概念。因其是從「鄉土」一詞延伸發展而來的,其所指的區域范圍,尚有不同的解釋。如《辭海》中解釋為省區以下較小地區,而《地理學詞典》則解釋為「可以一省、市或地區為單位,也可以一個縣、區和鄉為單位」。據此,中學地理教學中,對「鄉土地理」區域范圍的劃定,先後也有變動。如1978年原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中把「鄉土地理」的范圍規定為:「一般包括本省(直轄市、自治區)地理和本縣地理;而原國家教委1986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和1987年頒布的帆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則規定了「鄉土地理限於本縣(市)地理」。
結合我國「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並綜合考慮我國各地區的特點本課程標准中對"鄉土地理"的范圍作了如下的規定:一般要求以「縣一級行政區」為單位;但也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從而規定,也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鄉土地理的教學可以講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區(地級市)地理」。
『捌』 地理觀課報告
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地理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我有幸聆聽了5個課題(自然地理課題:《地球的運動》、《中國的土地資源》、《長江》,人文地理課題:《高新技術產業》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選手們經過了精心的准備和多人次的指導,水平的確很高,為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和導向。從各位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同時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學內容
大多選手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尤其是不局限於一個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選手們設計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聊城本地的資料,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這一點來自泰安的老師體現格外突出,其《高新技術產業》的講授就是分析聊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並配以諾基亞手機和碳纖維自行車藉以引導和分析,實例選取針對性強,貼近學生生活,抓住一個細微點,以點帶面,講透講細。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我認為這一點在今後的講課活動中至關重要,照本宣科的課越來越得不到認可。新的教學觀念帶來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課本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從現實生活的切身經歷與體驗出發,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
地理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本次聽課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地理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出來的淋漓盡致。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這一課題時,有的從是聊城一年四季樹木的變化導入,有的是從聊城放假時間的調整上導入,有的是從聊城一年四季小明樓房影子的照射情況導入等等,他們都是從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開始,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發言熱烈,思考積極,甚至能對不理解的問題,也敢於向老師提出疑問,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課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除了常規的教學環節,不少選手設計了學生反思反饋、關注家鄉問題探究;除了傳統環節名稱外,一些選手設計的環節名稱更能時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盤我做主、觀世博知世界、農業考察第一站、摸家底、看現狀、板塊運動表演等等。如“你問我答”等環節設計,不僅檢測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重視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奠定了課堂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學生主動參與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
四、課件製作精良、巧妙,現代教學手段運用靈活每個老師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尤其是來自青島的張日平老師將土地類型圖做成了動畫的形式,隨著課件中小男孩的腳步移動跳出相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在講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時,中國地形圖與干濕地區圖層層疊加,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還比如楊青老師在講長江時,講到每一段時都會有該段的局部放大圖和景觀圖彈跳出來。課件設計精巧,運用適時且流暢,有耳目一新的快感。
五、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凸顯教學主題如煙台的一位年輕的男老師在講《高新技術產業》時,現場板畫中國版圖,令人感嘆其功底之深厚,尤其是課堂小結環節,教師設計的板書既體現了本節課的主題內容,還顯示了學習本部分內容要藉助的學習手段(讀圖、識圖、分析、分布、作用)簡單的板書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徹、讓人佩服:板書還可以這樣設計,真是神了!
當然,省地理優質不知是這些優點,比如還有:教學設計理念先進,關注了新課標的要求,關注了學生的發展、教學方式帶動學習方式轉變的時代要求、教師的激情投入,創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等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通過聽省地理優質課,我深刻進行了反思:在以後地理教學中,逐步學習以上地理教師的優點,還將從以下方面向進行改進,促進課堂教學。
1、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並對教案再設計
教學中應先依據自己的教案設計一節課,然後坐下來好好地反思,把剛講過的課過濾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活動方面是否有突破,學生主動、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是否得到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是否到位,及時記錄下來,進行重新再設計,以便更好地進行其他班級的教學。
2、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
現在的地理教學,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體驗性和探究性。教師如果能獲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從偶然的收獲走向成功。如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定位的一種嘗試,力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地學習。
3、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休,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4、反思教學中的遺憾
課堂教學總是伴隨著遺憾的教學,課前教師精心周密的設計,而實際的教學中,由於學生認知、性格個性的差異,總會留下許多的遺憾。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創新,就會有遺憾,但能抓住遺憾,並反思遺憾,也許一個新的教學靈感就誕生。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先鋒。
在這次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看了多位優秀教師的說課、授課、反思和評價等,學習到了不少新穎、靈活、實用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我受益匪淺。正是由於意識到這一點,所以要好好把握每次研修的機會,不斷充實提高自我。以前在學校聽同事的課或者外出學習,只是盲目的看教學過程中的精彩點、課堂氛圍、和知識掌握的效果,當時感覺收獲很多,但記憶很快褪去。現在看來,是因為沒有深入的根據維度進行系統的分析。此次,培訓平台給出了詳細的分析維度: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技術規范、總體評價。可以一一對照思考,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改進。下面是我的三點就觀課的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懷揣自己成為一個優秀教師的夢想,認真對待每次學習的機會
通過研修平台,看到那麼多的優秀老師精彩的授課,夢想哪天也會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有夢想,才會有動力,有動力才會努力的充實、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激發內心的洪荒之力來實現自己成為優秀教師的夢。每位老師的課認真的、完完整整的',甚至反反復復的仔細觀看,思考每節課,每個環節的設計,老師適時引導,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藉助優秀教師的經驗,多思考每節課的精華,在自己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提煉和修飾,來更好的教學。
二 、觀課,思考”教與學“各自的地位
觀看了來自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劉應莉老師的關於《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這節課,讓我收獲很多。劉老師的教學設計主題思想很明確,那就是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解決世界氣候類型和分布的知識。用慧眼識圖的環節引入,先把一幅氣候圖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認識圖例、找到不同顏色圖例位置、再仔細看看每種不同顏色所對應的位置,最後學生自己說出每種氣候類型的名稱和位置。通過這個步驟,不僅讓學生對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且也突出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地位。學生學習的自主,加上老師的引導,課堂上的互動為學生找到了很好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證明了自我總結的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就是課改理念的實踐。另外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也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世界氣候分布知識的熱情,那就是動手拼拼圖。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歡拼圖游戲,在游戲中感受、理解、掌握看似枯燥的氣候類型分布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再次驗證,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導師。
三、小小建議與整體感受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稍微能否再拓展一下,例如在講解氣候分布整體規律的同時,可以重點指出某幾個部位,讓學生深刻體會特定小位置的氣候。例如中國的氣候有哪些?地中海周圍?非洲好望角?阿拉伯半島?等等這些以後地理重點地區氣候的特例,為以後學習做好鋪墊。讓學生既要學會看放大的整個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也要學會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某些重要位置的氣候類型分布,對以後學習幫助會很大。
整體感受就是設計靈活多樣,教學過程豐富多彩,教學效果收獲頗多。劉老師的這節課,按照氣候分布規律進行分類、分組、列表的形式,教會了學生正確學習的方法,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也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讀圖、說圖、用圖的能力,教學效果達到極致。在以後的工作中,多多請教,多多學習交流,不斷改進。
『玖』 地理論文範文大全
地理教學模式對地理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架起了地理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地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地理論文 範文 一:學伴互助式地理教學分析
【摘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有優勢。但時代在發展,學生在成長,如果教師及他(她)的 教學 方法 一成不變,就會使其劣勢凸顯出來,在這樣大的背景下,勢必要進行課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樣改,有很多先鋒已經進行各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也有各種各樣的效果。詳細記錄了在課改過程中的觀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課改;學伴互助;地理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常常是通過以下教學模式來進行的:(1)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被人們稱為「滿堂灌」或者叫「填鴨式」 教育 ,這種教學模式是最常見的。(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這是「滿堂灌模式」的一種變形。這些教學模式有優勢,但是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扼制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與潛能的發揮。在傳統與新興的矛盾沖突中,學校領導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義不容辭首當其沖進行課改。在我的地理課堂上,確定為問題導學—學伴互助式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一、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的主導思想
課改首先是理念的改變,要改變傳統的思想,確定以生為本的課堂。學生學習的地方過去叫學堂,現在叫學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定教,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主導,要做好導的工作,定位應該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隨機生成的課堂才是真實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這是合作學習的優點,但是合作學習也存在弊端,人數較多的小組在進行學習和展示時,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選擇兩人為一個學伴小組。
二、學伴之間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是以兩個人為一小組(特殊情況也可三個人組成小組),這兩個人互為學伴,優勢突出一些的被稱為「學長」,成績弱一些的被稱作「學友」,他們之間是朋友、夥伴的關系,比起「師傅」和「徒弟」,學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學伴的組合不是固定的,一個階段以後會進行微調。
三、問題導學
(一)導學題的編制
1.導學題的設置具有指導性。初中的學生自己閱讀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引導,導學題則相當於這節課的脈絡,把大塊的課文分解為小的問題,將圖片融入課文,引導學生順著脈絡,緊扣知識的重難點去分析去思考。
2.導學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置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具體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來進行問題設計,問題設計要題意清楚,條理分明,語言精練,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難,糾正錯誤,完善認知結構。
3.導學題的設置不能離開圖。地理課堂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圖多,而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則是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地理教學獨特風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設置的導學題目也不能離開圖,地圖功能十分巨大,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往往用一幅或幾幅地圖便能生動直觀、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瞭然,並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4.導學題的設置要體現 學習方法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這個培養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學生養成「看到新知,聯想舊知;應用已知,探究未知」,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了,在沒有我們設置的導學題時,他們也能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這才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所以在設置導學題時,應更多地思考: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地探究。
(二)問題導學-學伴互助式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我在課堂上,先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然後出示導學題,使學生在自學課本時有一個抓手,在自學過程中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主學習,第二階段是課改的中心,學友向學長匯報自學情況,學長指導學友。學長不會的內容可以與其他小組的學長交流,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巡視指導。自學結束,以學伴為單位進行展示,一般是學友回答問題,學長評價,學伴自己也可以根據情況而定誰來回答。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必再重復,教師根據巡視以及學生展示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重點知識師生交流完畢,一定要留出當堂訓練的時間,鞏固學習成果。
四、課堂評價
在學伴互助的課堂上,學長學友是一個學伴小組,他們共同學習,但展示的時候主要由學友來進行,學友展示的好,說明學長真正起到了幫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學長單獨回答展示,則沒有學友得分高,這一點對於學友的激勵是很大的。除了關注學伴們在展示時的表現,其實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習過程中對學長學友的評價和鼓勵,觀察學伴之間是否和諧互助,否則還應進行調整。
五、效果初顯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學伴互助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凸顯出來:學生能夠做到由被動地聽老師講轉為主動的學,從旁觀者變成了拓荒者;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間,從旁聽者變成了演講者;成績不太理想的學友有了在課堂上表現、表達的機會,而這些原來都是被學長統領著;學長由回答問題的踴躍者,成為了小老師,有了質的變化,他們不僅能夠完成課堂的學習內容,還得到了更高層次的鍛煉。當然我的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還在摸索與改進中,但是作為教師在經歷了課改之後,有了對比,更加堅定了我將課改之路走下去的決心,放手也是一種愛,我甘願做他們的鋪路石,送他們走向更遠的前方,而不僅僅是教給他們如何去應付考試。
參考文獻:
[1]__剛.我們的課改.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4.
[2]范志國.初中地理教學評價.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
[3]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範式的轉型.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論文範文二:初中鄉土地理教學研究
摘要: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距離。本文主要針對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鄉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學;運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讓學生對自然環境以及一些人體和自然規律進行認知學習,所學的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系,但是由於地理學習涉及到的內容比較抽象,一些學生感覺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無法融入到地理學習中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些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融入了鄉土地理的元素。所謂鄉土地理也就是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進行學習。
一、結合鄉土地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任何的學習動力都比不上對於學習內容的興趣,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先要讓學生對於地理學習產生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鄉土地理,讓學生結合自身熟知的事物進行學習。由於自身對於鄉土地理比較熟悉,所以從心理上就會對學習產生更強的自信心,加上鄉土地理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可以真實感知到的,能夠看見和感受到的事物,更會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所以,教師在地理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結合和利用鄉土地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親切感,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地勢和地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鄉土地理開展教學,提問「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時候最喜歡去的」。一些學生可能會說「山坡上,因為張家口的山還算是比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夥伴玩樂的地方。」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張家口的山比較多呢?」學生可能就想到與地理相關的丘陵地形,聯系張家口的實際情況,能夠感受到地形對於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推廣開去,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地區,不同的地形對於當地的人們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讓學生對中國地形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區人們生活的地形環境是怎樣的,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鄉土地理,進行德育素質教育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學生會感覺學習的內容與自身的實際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些地理知識和自身的生活有著遙遠的距離感,因此學習的興致並不是很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融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講解,讓學生對家鄉的人文環境、地理環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學習與自身生活相關的內容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家鄉的風土人情。由於每個學生對於家鄉都會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對於家鄉發生的變化也會格外關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總之,以鄉土地理作為學習的載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地理學習的神奇魅力,通過一些真實事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比如,在學習《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北農村地區的環境以及土壤比較適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長,所以當地的人們因地制宜地發展這些農作物的 種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引進了五彩棉花的種植,更是使得農業種植提升了一個層次。這樣的實際發展狀況讓學生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同時也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分析,為自己的家鄉開發一些新的農業作物,以帶動當地的農業發展,表達自身對家鄉的熱愛。
三、開展鄉土實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學習和感受地理知識,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調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識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鄉土地理進行分析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識,還能夠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探索的同時,能夠對教材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時,其中包括土地資源以及水資源的學習,如果根據教材進行籠統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鄉土實踐,對當地的土壤狀況以及水利資源狀況等進行實際的分析調查,即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對當地的土壤、水資源進行取樣調查,通過實際的學習分析 總結 當地的資源狀況。從本土地區的資源狀況著手,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當前我國的自然資源狀況,這樣的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當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融入鄉土地理知識,讓學生對熟知的事物進行分析理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君政.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張德海.讓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結合鄉土地理的感受[J].教師,2013(3).
[3]陳雪梅.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大學地理論文範文
2. 大學地理論文
3. 地理教育論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5. 地理調查報告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