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學形成期的特點是什麼

地理學形成期的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2 11:08:00

『壹』 地理學的兩個顯著特點是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綜合性,第二是地域性.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地理環境;地理環境與人類相互關系;綜合性;地域性.

『貳』 我國古代的自然科學中地理的發展歷程 求解!

我國古代傳統地理 學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即先秦時期、秦漢 南北朝時期、隋唐宋元時期、明清時期。
1) 先秦時期是我國古代傳統地理學的萌芽時期。
《尚書· 禹貢》、《山海經》是世界上較為古老的地理學著作, 這兩部著作都是典型的區域地理學著作。《尚書· 禹貢》 共1193字。 《禹貢》主要是以分區的方法描述了各 區的自然地理現象以及治水的豐功偉績。把天下分為九 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

2)秦漢南北朝時期是古代傳統地理學的建立時期。
在這個時期,我國正式出現了地理學著作。
東漢時期的班固編撰的《漢書· 地理志》就是一篇頗好的地 理學著作。《漢書· 地理志》以行政區劃為綱,記述了各區域的 戶口、山川、水澤、水利、特產、工礦以及古今重要聚落、關 塞、名勝、古跡、疆域等等。
《漢書· 地理志》記述的范圍不僅僅局限於西漢的范圍,而且 秦代以至夏、商、周等朝都給予記載。追述了漢代以前的地理 狀況。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正史中記載了有關沿革地理的 內容。

3)隋唐宋元時期是我國傳統地理學的發展時期。 在這一時期內,地理學著作的突出特點,是全國 地理總志的編纂和沿革地理的發展。
例如,唐代李吉甫著的《元和郡縣圖志》(我國 第一部全國地理總志)、宋代樂史著的《太平寰宇 記》、歐陽忞著的《輿地廣記》、王象之著的《輿 地紀勝》等著作,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地理著作, 這些地理著作的特點都是由今溯古,重視地理學。

4)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傳統地理學的鼎盛時期。
明代徐霞客堅持30多年野外考察,寫出了力作《徐霞客游 記》。
清代顧炎武「考其山川風俗疾苦利病」,致力為社會服 務,耗費了畢生精力,形成了《天下郡國利病書》(這本書是 顧炎武生前經過查閱大量資料,主要是志書和實地考察,經後 人整理而形成的)。
清代,我國沿革地理的研究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突出表現在 大量的歷史地理資料的發掘整理和疆域、政區、水道等研究著 作的問世。

『叄』 地理課的學科特點是什麼

1.綜合性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或現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構成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即整體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城市、人口等,整個體系是一個內在聯系完整的有規律的綜合體.一種要素的變化會影響其他要素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整個景觀的變化,而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也要受到整體的制約.地理學研究范圍如此之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此之密切,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及的.因此,學習地理時,務必先分解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研究各個要素本身,然後再用綜合的聯系的觀點去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區域性
地理綜合體千差萬別,地理學科的內容離不開各個具體的區域,任何區域都有自己的特徵,區域和區域之間存在著地理環境及經濟結構的地域差異,表現出無可替代的區域特徵.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的,我們在學習地理時,要從區域性出發,突出地區和國家的主要特徵,綜合某地區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經濟人文方面特點,與其它地區相比較而顯示其特性.
3.空間性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和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間,非常廣闊,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空間是一個具有長、寬、高的三維空間,空間性指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聯系三個不同而又有聯系的概念.培養空間想像力是學習地理極重要的方面.學習一個區域,首先要了解這個地區的空間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政治地理與經濟地理位置;繼而弄清地區內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氣溫、降水、植被等的空間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經濟資源、工業部門、主要農林牧產品、交通運輸線的空間分布規律及配置原因.
4.動態性
現存的地理事物是過去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我們得隨時留心它的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例如,華北被稱作乾渴的大地,到2010年,這里需要多少水?從何而來?都需要作出預測.地球上地理現象十分宏大,學習地理就要求我們從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把地理事物同它所處的時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聯系起來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如上所述,綜合聯系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分析比較各區域地理環境的異同並放到一定的空間去研究,是地理學習的思維特點.掌握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動態性等特點,是我們學習好地理學科的重要前提.

『肆』 試述地理學的發展分幾個階段各階段有何特徵

人文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古代人文地理學的萌芽時期(萌芽階段):從公元前9世紀荷馬史詩開始到1859年(19世紀中葉以前)
(2)近代人文地理學的形成時期(近代階段):1859—1945年(19世紀中葉到二戰以前)
(3)現代人文地理學時期(現代階段):1945年—今(二戰以後)

『伍』 岩相古地理學的特點與發展

0. 1. 1 本書的特色

本書的特色是始終貫穿 「岩相分析與古地理分析」這一主線,一切內容服務於岩相古地理分析。最新的岩相古地理學應該是融沉積學、地層學,以及盆地分析思路和層序地層學新思路、新理論及新方法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岩相古地理學的發展,應體現劉寶珺院士倡導的統一地質場、構造控盆、盆控相帶、相控資源等學術思路,以服務於能源和資源研究,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本書以 「古地理分析」為主線,每章內容都突出為 「恢復古地理」服務這一目標,而不是將 「沉積環境、相分析」與 「古地理分析」分割開來。在沉積環境分析中體現每種環境所處的 「地理特點、在總背景中的位置」,使得學習者能從 「點、線、面」全面地了解古地理特點與演化,也可以 「以個別了解整體」,使零散的 「相與相區」能夠在整體地理背景中體現出來。這樣,岩相古地理學的體系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同時,本書介紹了近年發展起來的 「層序 - 古地理分析」、 「盆地構造 - 古地理分析」、「事件古地理」等新領域、新思路與新方法。

0. 1. 2 岩相古地理學的發展

( 1) 早期孕育階段

古地理學的形成經歷了比較漫長的歷史階段。地史學作為地質科學的基礎學科,其發展的啟蒙時期主要是關於地殼不斷升降和海陸變遷、地層疊覆律、水成論、火成論等概念和思想,實際上已經有了古地理的初始概念。大致經歷了從公元 300 年至 18 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前長達 1500 年的歷史。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最重要的科學思想是由火成論學派代表赫頓 ( J. Hutton,1726 ~1797) 開創的 「現實主義」( actualism) 研究方法。

地史學的學科體系已經孕育了對於古地理恢復的基本思想,這是隨著 18 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浪潮的興起而建立的。史密斯 ( W. Smith,1769 ~1839) 在開鑿運河的土地測量工作中發現不同岩層中所含的化石各不相同,可以根據相同的化石來對比地層並證明其屬同一時代,這就是著名的化石層序律。萊伊爾 ( Lyell,1797 ~ 1875) 發展了赫頓的現實主義學術思想。1905 年蓋基 ( Geikie,1835 ~ 1924) 明確地提出了 「現在是打開過去的鑰匙」這一著名的表述,使將今論古的思想成為地質學各分支學科研究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對岩相分析和古地理研究尤為重要。總的來看,地史學的早期思想和概念也是沉積岩石學、沉積學和岩相古地理學的早期思想。

( 2) 形成學科階段

這一階段大致從 19 世紀至 20 世紀 50 年代,主要是學科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相關分支學科之間還沒有明顯的界限。地史學的開始是以史密斯的 「化石層序律」的提出為標志的; 沉積岩石學的開始是以索比 ( H. C. Sorby,1857) 開始使用顯微鏡研究沉積岩石為標志的; 岩相古地理學的開始則是以瓦爾特 ( J. Walther,1894) 的 「相對比定律」的提出為標志的。此時,岩相的概念已經形成。

19 世紀 70 年代到 20 世紀初期,以地史學為主的研究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之間沉積環境不同、岩相類型各異,促進了人們對岩相橫向變化的認識。格列斯利( A. Gressly,1838) 首先使用了相 ( facies) 這個術語。默里 ( J. Murray) 等 ( 1884) 對深海沉積物進行了描述和分類。瓦爾特提出了岩相類型在時空分布上存在內在聯系的相對比定律,為岩相古地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華萊士 ( A. R. Wallace,1875) 提出了動物地理分區概念。卡爾賓斯基 ( 1889) 編制了俄國歐洲部分不同時代的古地理圖。

在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 20 年代期間,國外學者對沉積岩開展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出版了一批沉積岩石學專著。例如美國的默里和 A. F. 勒納爾 ( A. F. Renard)合著的 《深海沉積物》( 1881) ,哈奇 ( P. H. Hatch) 和拉斯泰爾 ( R. H. Rastall) 合著的《沉積岩石學》( 1913) ,米爾納 ( H. B. Milner) 的 《沉積岩石學引論》( 1922) ,美國的特溫霍費爾 ( W. H. Twenhorel) 主編的 《沉積作用論文集》 ( 1926) ,法國卡耶 ( LucienCayeux) 主編的 《法國沉積岩》 第一卷 ( 1929) ,即硅質岩部分。這些專著的問世表明,沉積岩石學和沉積古地理學日趨成熟和專業化,遂從地史學中分出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沉積學」術語最早由特羅布里奇 ( 1925) 提出。沃德爾 1932 年提出 「沉積學」是研究沉積物的學科。

20 世紀 30 ~ 50 年代沉積學繼續得到了發展,更多的沉積岩石學專著相繼出版。如特溫霍費爾的 《沉積岩石學原理》( 1939) ,佩蒂庄約翰的 《沉積岩石學》( 1949) ,納利夫金的 《相論》( 1932) ,普斯托瓦洛夫的 《沉積岩石學》( 1940) ,什韋佐夫的 《沉積岩石學》( 1932) 等。此外,美國的克里寧、巴格諾爾德、斯特拉霍夫等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出版有專著。這些著作內容不僅對沉積岩本身的研究有大大深化,標志著岩相古地理學已進入成熟的成長期,而且也開始了沉積作用和沉積過程的分析。因此,沉積學的形成與發展為岩相古地理學帶來了新的生機,沉積學成為古地理分析的主要理論與方法。

( 3) 豐富發展階段

岩相古地理學的豐富發展階段主要從 20 世紀 50 年代至今。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 1918) 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39 ~ 1945) 後,世界各國在 20 世紀 50 年代尚處於恢復時期,60 年代隨著人類整體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各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促進了地球科學的繁榮,新技術方法和邊緣學科的不斷出現,將地球科學研究推上了新的階段。60 年代末板塊構造學說 ( Plate Tectonics) 的誕生,帶動了眾多學科相互結合、滲透。岩相古地理學也是在 20 世紀 50 年代以後得到迅速發展的,尤其是近十幾年來,由於現代沉積研究的廣泛開展,比較沉積學的興起,相關學科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相關科學領域新成就的引進和滲透,以及模擬實驗的大量工作,促使岩相古地理學得到了全面迅速的發展,成為地質學中非常活躍且發展很快的學科之一。

沉積學的發展帶動了古地理學的發展,沉積學的若干理論成為古地理學的主要支撐理論。如國際沉積學會會議在 1967 ~1982 年期間相繼召開了第七次至第十一次會議,蘇聯也於 1968 ~1979 年期間召開了第八屆至第十一屆全蘇沉積岩石學會議。國際性和地區性的沉積學專業刊物和總結性專著也大量出版。最早出版的刊物是美國經濟古生物和礦物學家學會 ( SEPM) 的 《沉積岩石學雜志》 ( 1931 年創刊) ,其後有國際沉積學會刊物 《沉積學》( 1962 年創刊) , 《沉積地質學》 ( 1967 年創刊) ,蘇聯的 《沉積岩石學和沉積礦產》( 1963 創刊) ,《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會志》,加拿大的 《海洋沉積》,英國的 《黏土和黏土礦物》和 《黏土礦物》,日本的 《黏土科學》,中國的 《岩相古地理》 ( 1981 年創刊) ,《沉積學報》 ( 1983 年創刊) 和 《古地理學報》 ( 1999 年創刊) 等。有關沉積學的專著更是層出不窮、不勝枚舉,僅荷蘭埃爾塞維爾出版公司出版發行的 《沉積學進展》叢書就已達 35 卷之多。

20 世紀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由於引入了泥沙運動力學的理論,碳酸鹽岩機械沉積的觀點得到公認,使沉積學的理論進一步發展。1963 年 P. E. Potler 和 F. J. Pettiiohn 在「Paleocurrents and Basin Analysis」 一 書 中 首 先 提 出 了 盆 地 分 析 的 術 語 和 概 念。C. E. B. Conybeare ( 1979) 出版了 「Lithostratigraphic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板塊學說的崛起使古地理研究不得不考慮移動的大陸和陸塊對沉積作用的影響,特別是古地理的再建。盆地充填作用中的構造因素、沉積動力學、成岩成礦理論、碳酸鹽沉積和重力流的理論都成為科學的沉積學的理論支柱。

板塊構造研究對沉積作用及古地理演化方面的研究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出現了沉積地質學和盆地分析等新興分支學科。20 世紀 80 ~ 90 年代,地震地層學與沉積學的交叉,出現了影響巨大的層序地層學。許多國際組織和國家都組織實施了有關沉積盆地的研究課題,沉積盆地的構造學、地層學、沉積學、沉降史、充填史、熱史及其與油氣等資源關系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出版了一系列專著,代表性的專著有 A. D. Miall ( 1984,1990,2000) 所著的 「Principle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P. A. Allen 和 J. R. Allen( 1990) 的 「Basin Analysis: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Gerhard Einsele ( 1992,2000)的 「Sedimentary Basin」等。

這個階段,許多國家也都非常重視沉積古地理圖的編制工作,如編制全國或地區性的沉積古地理圖。1986 年提出的全球沉積地質計劃 ( GSGP) ,也把編制沉積古地理圖列入研究計劃之中。在中國,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組織的新一輪全國岩相古地理研究與編圖工作已全面展開,也推動了岩相古地理學科的發展。

0. 1. 3 岩相古地理研究的主要成就

( 1) 沉積作用機理的研究

20 世紀 50 年代初在地質學中極為重要的濁流沉積的發現,以及 60 年代中期等深流沉積和近年來風暴岩沉積的提出,不僅豐富了海洋沉積的知識,而且改變和充實了對沉積物流體的認識,表明自然界存在有牽引流和重力流兩大類沉積物流體。大量水槽實驗的資料和流體力學基本原理的引進,使得人們對沉積物流體的力學性質和機械作用機理獲得了很好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的解釋,從而使各類沉積構造得到了很好的成因解釋。大量鹵水和稀釋溶液的實驗研究,以及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新成果的引進,使得人們對化學和生物化學沉積作用機理的了解日益深入。尤其是低溫低壓下的沉積礦物與沉積水體之間的熱力學平衡的研究,成岩過程中礦物的轉化和自生礦物的形成條件及形成機理的研究,孔隙溶液遷移機理及其對孔隙度 - 滲透率的控製作用的研究,都有不少可喜的進展。

( 2) 出現了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方法

沉積模式的應用對沉積體加強了時間和空間分布和變化規律的研究。此外,在環境分析標志的研究方面,不僅傳統方法日趨完善 ( 如粒度分析) ,而且新方法不斷出現 ( 如地球化學方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物理資料 ( 如各種測井資料、地震資料) 直接用來解釋沉積環境將是很有前途的研究領域。

( 3) 對沉積盆地或大區域進行綜合性的研究

大地構造對沉積盆地及沉積作用控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沉積盆地分類,這些是宏觀沉積學和沉積地質學研究的任務,近十年來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是今後研究的重要課題。

( 4) 成礦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新型沉積礦床的發現

對各種火山沉積類型礦床、紅海的熱鹵水、現代含銅沼澤、濁積岩中的石油、黑色頁岩中的多金屬礦床等的研究發現,經典的岩漿期後熱液成礦理論業已證明並不全面,因而出現了很多新的成礦學說,如礦源層論、固結水成礦說、熱水沉積學、側分泌說及鹵水成礦說等。

( 5) 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技術在沉積古地理學中的應用開始於 20 世紀 30 年代,但長期以來只是些零星研究。從 60 年代開始,電子計算機和控制方法在地質學中得到廣泛應用,這才有效地利用數學分析方法來解決沉積學中的各種復雜問題。如今各種數學分析方法已在沉積學中廣泛應用,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 ( EDP) 的普遍使用將是現代沉積學研究的重要標志。

0. 1. 4 中國岩相古地理學的發展

1949 年前,中國的沉積學和岩相古地理學研究工作寥寥無幾。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近 30 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隨著地質勘探工作的大規模開展,地質工作者不僅為祖國找到了大批礦產基地,而且結合沉積礦產的研究,在石油、天然氣、煤、錳礦、磷礦、鹽礦、沉積銅礦等方面系統總結了成岩和成礦理論。在沉積礦物、沉積環境、沉積模式、古地理、沉積建造、沉積地球化學和現代沉積等方面也都獲得了很大進展。

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出版了一批岩相古地理學方面的專著、圖集和教材。劉鴻允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古地理圖 《中國古地理圖》 ( 1955) ; 王鴻禎編著了我國第一本與古地理學相關的高等學校教材 《地史學教程》( 1956) ,並領導了中國第二代岩相古理圖 《中國古地理圖集》( 1985) 和 《中國層序地層研究》 ( 2000) 等研究總結工作; 劉寶珺、曾允孚等編著了 《沉積岩石學》( 1980) 、《岩相古地理基礎和工作方法》( 1985) 、《中國南方岩相古地理圖集 ( 震旦紀—三疊紀) 》( 1994) ; 曾允孚、夏文傑編著了 《沉積岩石學》( 1986) ; 余素玉、何鏡宇編著了 《沉積岩石學》 ( 1989) 和 《化石碳酸鹽岩》 ( 1982) ;孫永傳、李蕙生編著了 《碎屑岩沉積相和沉積環境》 ( 1986) ; 何鏡宇、孟祥化編著了《沉積岩和沉積相模式及建造》( 1987) ; 賈振遠、李之琪編著了 《碳酸鹽岩沉積相和沉積環境》( 1989) 等等。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出版的有關著作和教材主要有: 孟祥化等編著了 《沉積盆地與建造層序》( 1993) 和 《內源盆地沉積研究》 ( 1993) ; 馮增昭等編著了《中國沉積學》 ( 1994) 、 《沉積岩石學》 ( 1993) 、 《碳酸鹽岩岩相古地理學》 ( 1989) 、《華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 1990) 、 《西北地區寒武紀和奧陶紀岩相古地理》( 2000) 、《中國南方寒武紀和奧陶紀岩相古地理》 ( 2001) ; 鄧宏文等編著了 《沉積地球化學與環境分析》( 1993) ; 梅志超編著了 《沉積相與古地理重建》 ( 1994) ; 王良忱、張金亮編著了 《沉積相和沉積環境》( 1996) ; 趙澄林編著了 《沉積學原理》( 2001) ; 陸克政等編著了 《含油氣沉積盆地分析》 ( 2001) ; 於興河編著了 《碎屑岩系油氣儲層沉積學》( 2002,2008 第二版) ; 姜在興編著了 《沉積學》( 2003) 。這些成果不僅在教學和指導找礦工作中取得了有益的效果,而且也豐富了沉積學和岩相古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內容。

近 20 年來,我國的沉積學與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編圖工作取得了巨大進展。古地理編圖工作是與沉積學和大地構造學的理論同步發展的。20 世紀 70 年代以前的岩相古地理圖,主要是概略性的以岩石組合和生物類型為依據而編制的。70 年代以來,在現代沉積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沉積相、沉積體系分析為基礎,編圖精度從概略比例尺擴大到中、大比例尺。近年來,由於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許多科學家提出編制第三代岩相古地理圖,即恢復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的古地理位置,把大陸變形和古板塊的位移表示出來,這樣的圖件一般都是大范圍概略性或小比例尺圖件,但是,編制這樣的圖件難度較大。

總之,岩相古地理學在融入盆地分析與層序地層學新的思路與方法後,已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地球科學進入學科綜合、學科交叉等迅速發展的今天,其重點和前沿領域正在發生轉移,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展,並圍繞資源、環境、災害和全球變化等 4 個主題展開,這就使沉積學、岩相古地理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遠遠超過了現有的學科知識體系,定量沉積學的研究是未來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因此沉積學及岩相古地理學的發展潛力還很大,在沉積礦產和能源資源越來越緊缺的 21 世紀,沉積學及岩相古地理學也必將在沉積礦產和能源勘探開發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陸』 地理學的發展歷程

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和現代地理學三個時期。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該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分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學家表達了一種根深蒂固的願望:理解人類經驗的復雜性和精妙性,從而在實踐上更多地注意質量而不是數量,形容詞而不是名詞,心理學而不是經濟學。如果理想化一點,人本地理學家應該是這樣一個亞歷山大·洪堡,掌握著海量的事實——也就是名詞。但是他還必須愛好自然、能感悟自然並尋求其意義,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樣。「它意味著什麼?它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必須永遠藏在人本主義地理學家的意識里,從而使他同時能成為一個道德家和哲學家。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地理數量方法、地圖學等,將率先獲得較多的發展;綜合性分支學科、應用性分支學科,如綜合自然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醫學地理學、行為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將有較快的發展;地理學中研究人文的趨勢將會加強,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比重將會增大。 自遠古至18世紀末。這一時期的地理學是工業革命之前的農牧業社會的產物,特點如下:
①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早期的記載多是片斷性的,中晚期出現不少地理著作,但多缺乏理論體系。
②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早期的學者是網路式的,地理學同其他學科摻和在一起。到了晚期,文藝復興之後,主要在歐洲出現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分化,但地理學內部的分化仍不明顯。直到19世紀,地理學才發生明顯的分化,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的事了。
③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該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其內容呈現多元化。
世界幾個文明古國各自積累了有價值的地理知識,分別形成古埃及地理學、古希臘羅馬地理學、古代印度地理學、古代阿拉伯地理學和古代中國地理學。在早期,以古代中國和古希臘羅馬的成果最著。中國有《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等著作,古希臘羅馬有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和托勒密等人的著作。在中期,歐洲進入中世紀時代,地理學一度衰落了;中國的地理學則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和成果,有裴秀《禹貢地域圖》和「制圖六體」的繪圖原則、酈道元《水經注》、玄奘《大唐西域記》、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等;阿拉伯地理學在這個時期崛起,如馬蘇第、伊德里西等人的重要貢獻。在晚期,則以中國和歐洲的地理學最有成就。在中國,有鄭和「七下西洋」、羅洪先《廣輿圖》、徐霞客的游記、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等;在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C.哥倫布、V.da伽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極大地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出現了G.墨卡托的地圖集、B.瓦倫紐斯《普通地理學》等著作和地圖。(見中國地理學史) 中世紀的歐洲是經濟、文化衰落的黑暗時代,政教合一、閉關自守的小君主國使人們的地理眼界大為縮小,統治者力圖使地理學成為基督教的奴僕,出現了地理學思想的反動。不僅古希臘、羅馬在地理方面的優秀傳統未得到繼承,而且用宗教迷信和占星術來解釋一切地理現象。如六世紀商人科斯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以地平說代替球形說。書中以摩西的聖櫃作為地球的形狀把大地看成為扁平長方形,東西長度為南北之兩倍,四周為海洋環繞,其外又有陸地,即天堂所在。
十二世紀以後,由於十字軍東征,使歐洲人地理眼界擴寬了;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的成立和教會建立大學,將古希臘、羅馬的經典著作由阿拉伯文轉譯過來;加上指南針從中國傳入,使商業航海發達起來,才使歐洲的地理作品和地圖繪制開始出現某些轉機。
從公元七世紀開始,伊斯蘭教團結了分散的阿拉伯部族,統治了中亞、西亞、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巴格達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學術中心。連年征戰、麥加朝覲和商業航海活動,又使伊斯蘭世界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涌現了許多偉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馬蘇第等。十進位制和羅盤就是此期由中國經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
古代阿拉伯地理學的成就是不能忽視的。如921年,巴爾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氣候觀察,編成了第一本《世界氣候圖集》;稍後,馬克迪西提出將世界分成14個氣候區的方案;十一世紀早期,阿維森納觀察中亞山區,提出褶曲抬升山嶽的運動和侵蝕切割地形的均變過程。
這個時期的中國在方誌、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顯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酈道元的《水經注》至今仍為考證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要著;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用以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較西方類似的見地早四個世紀。
公元十五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的近古時期有兩件重大的地理事件,就是中國的鄭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發現。雖然,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航海的技術也遠勝於哥倫布,然而其社會意義和對地理學的影響則遠不及地理大發現。
各民族之間的相互旅行探險,古已有之。但是,旅行探險同地理大發現不是一回事,說哥倫布是新大陸的發現者,正是從地理大發現這一重大社會事件出發的。
地理大發現給地理學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地理大發現期間,成功地在遠程航行中運用了羅盤,並精密地測定了經度,這種技術的改進和數據的積累導致了地圖學的革新。
16世紀初,亞皮安繪制了一個地球的心狀圖,其弟子墨卡托於1569年繪成了一幅適用於航海的等距圓柱投影世界全圖,成為第一個將整個地球表面描繪在平面上的人。在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編繪的世界地圖,改變了中國學者沿用的「天圓地方」、「華夏居於寰宇之中」的舊觀念。
另外,通過15世紀末到18世紀的地理探險和發現,出現了一些學術價值較高的地理著作。德國明斯特爾的《宇宙誌》於1544年出版,被認為是地理大發現的早期代表作;德國瓦倫紐斯的《普通地理學》首次將地理學領域區分為專論和通論兩大部分,前者描述地區特徵,後者揭示全球性法則。
中國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也在同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理論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中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論述。但中國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記載,缺少對地球表面整體規律的研究,這也是近代中國地理學落後的原因之一。
十五世紀20年代到十七世紀20年代,西歐出現了「文藝復興」,藝術和科學得到蓬勃發展,從而使學者能對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某些法則進行概括。當時的地理考察和發現,為哲學家和科學家提供了豐富的自然、人文及二者關系的具體素材;同時,新生的地理唯物論又給予地理學發展以難以估量的影響。17世紀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提出的氣候決定論,18世紀德國哲學家I.康德的二元論,均成為近代地理學的方法論基礎。
總之,從15~18世紀,地理學處於由古代向近代轉變的時期。西方地理學用了三個多世紀,完成了技術革新、資料積累和建立地理唯物論的哲學基礎三方面的准備,為歐美近代地理學的建立創造了前提。中國在明末清初,亦開始了整體地表規律的探索,但由於技術手段缺乏創新、科學資料積累不夠,特別是統治者仍鼓吹天命論等,新的地理學無法興起。 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 A.von洪堡的《宇宙》和C.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並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其特點如下:
①它起源於德國,繼而從歐洲向全世界傳布,形成具有各國特色的近代地理學。其中成果顯著的除德國外,還有法國、英國、美國、蘇聯等(見德國地理學史、法國地理學史、英國地理學史、美國地理學史、蘇聯地理學史)。
②這是學說紛起、學派林立的時期,有一定影響的學說是:以美國E.C.森普爾、E.亨廷頓為代表的「環境決定論」, 以法國P.維達爾-白蘭士和J.白呂納為代表的「可能論」,美國H.H.巴羅斯主張的「生態調節論」,英國P.M.羅士培提出的「適應論」,美國C.O.索爾主張的「文化景觀論」,以及德國A.赫特納和美國R.哈特向為代表的「區域論」等。
③這是地理學內部大分化時期。洪堡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F.von李希霍芬、法國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W.M.戴維斯和德國W.彭克分別創立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J.F.von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А.И.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和德國W.P.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A.R.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的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В.В.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性學說等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F.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拉采爾的國家有機體說、英國H.J.麥金德的陸心說和美國I.鮑曼的民族自決論,為政治地理學奠定了基礎,等等。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大量設立地理系,使地理學開始成為一個職業領域。隨著地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各分支的分化,在氣象學、海洋學、土壤學等獨立發展後,一些地理學家強調區域或景觀的方向,另一些學者則推行了人文化運動,使地理學的人文分支蓬勃發展起來。20世紀30年代以後,地理學逐漸向參與經濟工作過渡,西方的應用地理學和蘇聯的建設地理學應運而生。
近代地理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許多成果,並形成了三種傳統和三個學派:生態傳統與環境學派、描述傳統與區域學派、綜合傳統與景觀學派。
近代地理學在發展中還取得許多重大成果。如美國莫里於19世紀中期提出第一個大氣環流模式,發表了近代海洋學的第一部著作《海洋自然地理學》;俄國道庫恰耶夫於19世紀後期提出土壤地帶性學說和自然地帶學說;美國戴維斯於19世紀末提出侵蝕輪回學說;德國柯本從20世紀初起到30年代,提出氣候分類法和大陸氣候模式:英國麥金德先後於1904和1919年推出「陸心說」的地緣政治理論;英國赫伯森完成世界自然區劃;德國克里斯塔勒於30年代提出中心地學說;蘇聯布德科於1956年發表《地表面熱量平衡》等。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地圖制圖、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現代地理學的特點是:
①它發端於現今經濟和科學最為發達的美國,首先影響英國和北歐,繼而波及西歐、蘇聯、東歐、日本、中國以至全世界。代表性人物和流派為:美國W.L.加里森和E.L.厄爾曼為首的華盛頓大學派,英國R.J.喬利和P.哈格特為首的劍橋大學派,瑞典T.哈格斯特朗為首的隆德大學派。
②強調地理學的統一性。近代地理學時期部門地理學的蓬勃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又忽視了地理學的統一性,削弱了地理學綜合性的特點,使部門地理學的再深入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難。60年代以來,面對全球性的人口劇增、資源危機、環境污染、城市化,以及區域開發等一系列問題,都不是任何部門地理學能單獨承擔的課題。地理學自身的發展和實踐的需要,都要求它加強一體化,充分發揮地理學固有的綜合性特點。
③理論化和數量化。為加強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建設統一地理學,需要探討各種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地理現象之間的聯系與規律,以及它們所遵循的總規律,於是理論地理學應運而生。從50年代起,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等綜合性科學方法論的興起,電子計算機和遙感技術的應用,導致地理學研究方法的革新,使野外考察與航空照片、衛星照片的調查和解譯結合起來,從單純的類型歸納向理論演繹過渡,從一般的實驗和分析向模擬實驗、分析模式化過渡,從人工制圖向自動化制圖過渡,於是地理學由定性向定量發展,出現了地理數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統等研究和應用領域。
④行為化和生態化。20世紀60年代行為科學的出現及其隨後的大發展,波及到社會、經濟、科學、文化各個方面,也波及到地理學。各種不同人群(如決策人、勞動者、消費者等)對地球表面現象的感應以及採取的相應行為是不同的,研究這些感應、行為的規律,讓地理決策和預測更符合實際情況,成為地理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從而使地理學研究行為化,並萌發出感應地理和行為地理研究。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出現生態派地理學。
30年代中期英國學者提出生態系統概念並進行研究以後,自然地理學研究逐步形成生態化的趨勢。60年代系統論等方法論引入地理學以後,自然生態系統研究成了自然地理學研究的熱點,從而形成為新自然地理學,以及景觀生態學、疾病生態等研究領域。以後,生態化研究進入人文地理領域,城市生態系統、地域經濟系統、農業地域結構、文化生態(見文化地理學)等研究領域陸續出現。統一地理學還深入研究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和轉化。(見地理學發展史)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一個。其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對流層、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屬的分支按研究特點分為兩組:
一組是綜合性的,包括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一組是部門性的,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還包括新近發展起來的,同其他自然學科結合而成的一些邊緣學科,如化學地理學、醫葯地理學,以及異特殊自然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冰川學、凍土學等。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和變化,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另一個。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社會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
社會地理學即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以及新近形成的旅遊地理學等。
政治地理學包括狹義的政治地理學和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城市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隸屬於社會文化地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經超出了聚落和社會文化的范圍,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是地理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以及區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統一,注重研究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
地圖學是研究編制和應用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是一門以地圖的形式來綜合表達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科。它是地理學中的技術性學科,同地理學各分支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促進地理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中歷來起著重要的作用。
理論地理學是研究各類地理現象在統一性的基礎上所遵循的總體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論、人地關系論和區位論等。
應用地理學是運用地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學科。實際上,地理學的不少分支學科就是為了應用而發展起來的,如醫葯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由於許多重大問題,比如荒漠化、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的解決與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單獨勝任的,而地理學由於是綜合性的橫斷學科,特別適於這種應用性研究。
其它的還有數量地理學、地名學、方誌學等等。
總之,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柒』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高中地理既是一門自然科學,主要對應的教材是自然地理部分,也是一門人文科學,主要對應的教材是人文地理部分,文理兼備,屬於綜合性比較強的科目。
高中地理學科有以下特點:

1、綜合性:
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理環境,地理環境是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綜合。

2、地域性: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差異,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

3、時空性:
地理環境的各要素都存在時空變化。

4、實踐性:
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高考試卷中體現明顯。

針對以上地理學科特點,學習高中地理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1.常規方法:預習-聽課-復習-訓練(題在精不在多)

2.充分利用各種地理學習工具:各類地圖;國家地理雜志;地理紀錄片等等。

3.注重基礎知識: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要重點突破,可以利用圖文並茂法,也可以利用理科思維。

4.構建地理思維導圖: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礎知識。

5.注重地理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高中地理學法的核心是應用而非記憶,多跟生活中鮮活的地理案例相聯系。要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人文地理案例還得與時俱進。

『捌』 現代地理學的時代特徵

⑴將人類社會、環境空間和資源看作為一個統一的復合系統,地理學的結構和體系趨向一元化。二戰之前科學分為自然與人文兩家,又稱「二元論」這種分法也直接影響到地理學,地理學也分為自然與人文兩大系列,雖然近代地理學也有統一的綜合的研究,但這種研究只局限於區域地理學中按一定的序列對自然和人文現象的描述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特徵分析,因而嚴重阻礙地理學的發展:60年代後,出現了把人與環境做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構成了現代地理學的突出貢獻特點。

⑵將環境、資源作為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並將其作為與人類發民同質的一個物質系統。在古代地理學階段,亞里斯多德等腰三角形就注意到環境與人類的關系,但著眼點是人類文明特徵和環境特徵的相關性,從氣候,地形,海岸程度等方面找人類社會不同特徵的原因;近代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是把達爾文的生存竟爭原則通過用於人類社會,可以概括為「進化環境論」,但都是錯誤的,並使地理學陷入人與環境關系研究工作的困境中;本世紀60年代後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擺在人類面前,突出的是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問題,使得人與環境關系的研究工作轉向一個新視角,找到了研究人地關系的正確路線,稱之為「發展環境論」。

⑶從對地理環境環境的描述,解釋、歸納分類的研究階段過過渡到理論演繹,實驗模擬與反饋的研究階段。近代地理學在地理大發現後以地理考察積累大量資料,並通過比較、歸納研究,從空間聯系中發現問題和重建時間一的發規律,為近現代科學工作者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基本只停留在這一階段,缺少像其他學科一樣具有法則性、規律性,和預測性。直到二戰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在研究中引入數學語言,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以及3S技術和現信實驗技術落後的應用,已經改變了傳統地理學樸素、直觀落後的面貌,有了更准確的分析預測理論各方法。

⑷開拓了地理學的應用科技領域。產業革命後像物理、化學、生物學等開形成了基礎理論—技術理論—應用技術的立體層次,開辟了自己的技術領域,並在社會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也極為迅速。而近代地理學仍停留在知識理論階段,缺少可操作性的具體技術。而現代地理學採用了新技術新方法開拓了地理學應用技術領域,盡管目前還不完全成熟但已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如遙感技術、信息技術、生態建設技術、規劃技術等的運用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玖』 近代地理學的特點是什麼

地理不再注重自然地理研究,對人文地理也有更多關注.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分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

『拾』 現代地理學的特徵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涵蓋了方方面面,主要由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方誌學三部分組成。從時間上看, 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地理學發展的重要階段,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人類進入現代地理學的研究時間並不長,但它卻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得到了迅速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的研究對我們了解目前地理學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推動地理學的進一步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地理學形成期的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