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在地理環境是由性質不同的各種要素(地形、氣候、水、生物、土壤等)組成的;每種要素不是以單一形態而是以多種形態存在;地理環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種形態單位的有規律的組合。
(1)地理獨特性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
2、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
從總體上看,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在這個整體的不同地區,卻經常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差異,地域差異在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說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我們每個人卻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從旅行過程中獲得對地域差異現象的感性認識。
從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可以觀察到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顯著差異。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❷ 中國歷史文化有什麼樣的獨特性
1、中國地理獨特性:疆域遼闊,跨多個溫度帶,地形復雜,人口分布不平衡。2、中國歷史獨特性:世界上唯一持續數千年歷史不斷的國家和民族,創立了獨特的中華文化;3、中國文化獨特性:中國文化是和中國地理歷史相適應的,是唯一以「民本大一統」理念文化為追求的國家。
中國地理、歷史、文化獨特性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❸ 簡述地理標志權的特徵
法律分析:地域性知識產權都具有地域性,只有一定范圍內才受到保護,但地理標志的地域性由顯得更為強烈,因為地理標志不僅存在國家對其實施保護的地域限制,而且其所有者同樣受到地域的限制,只有商品來源地的生產者才能使用該地理標志。
集團性地理標志可由商品來源地所有的企業、個人共同使用,只要其生產的商品達到了地理標志所代表的產品的品質,這樣在同一地區使用同一地理標志的人就不止一個,使得地理標志的所有者具有集團性。
獨特性地理標志作為一種標記與一定的地理區域相聯系,其主要的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能區分來源於某地區的商品與來源於其它地區的同種商品,從面進行比較、挑選,以找到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最佳切合點,購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影響地理標志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原產地的氣候、土壤、水質、天然物種等;人文因素是指原產地特有的產品生產工藝、流程、配方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
第一條 協定范圍
一、 本協定適用於原產自雙方領土范圍內的地理標志產品相關合作,以及對此種地理標志的保護事宜。
二、 雙方同意在考慮雙方立法發展的情況下,在本協定生效後, 考慮將本協定覆蓋的地理標志范圍延伸至第一條所列各項法律規定的范圍並未覆蓋的地理標志類別,特別是手工藝品。
為第一條第二款第一項所指之目的,雙方在附錄七中確認的原產自其領土范圍內並受到保護的產品,在本協定保護范圍擴大後,應根據本協定第三條所列程序給予優先保護。
雙方應在本協定生效後兩年內審查擴大本協定保護范圍的進展,並於此後每兩年審查一次。
❹ 美國歷史地理及其文化傳統的獨特性是什麼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東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2001年1月20日,喬治·沃克·布希宣誓就任總統,2005年1月20日開始第二任期。副總統理查德·布魯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海珊·奧巴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也是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❺ 相較於中學其他學科的教學,地理教學的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地理教學的獨特性體現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另外地理的綜合性又有利於學生的思維培養。
❻ 美國歷史地理及其文化傳統的獨特性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5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英等國開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個殖民地。1775年爆發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1788年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在1776年後的100年內,美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2000年12月,布希當選為美第43任總統。
美國的歷史不算太長,但這個國家卻產生了獨特的文化。「任何事情在美國都是商業行為」卡耐基的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美國的獨特文化。
❼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1.綜合性。地理學科不只是反映組成客觀世界的某個單一要素,也不只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某種單一過程,而是從整體反映人類周圍的客觀世界——地理環境。
2.地域性。地域空間性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內涵之一,也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特性。
3.開放性。作為地理學科研究對象的地球表層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它由若干自然系統、人文系統組成。地球表層系統及其子系統都不是封閉的,而是呈開放的態勢。地球表層系統與地外系統之間、地球表層系統內部的各子系統之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相交流。這種傳遞和交流導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因而人們對所有地理事物的認識也總處在不定性的變化之中。
4.實踐性。地理學科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發生並發展的,對地理環境的正確認識,來自於實踐、驗證於實踐,並通過實踐得以應用。
❽ 什麼叫 地理環境特徵
我國自然環境的特點,最突出的是: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但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由於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例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歷史上砍伐森林、濫墾草原、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也直接關聯。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黃河下游的河流演變與洪水泛濫,造成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科爾沁等地沙丘的出現,也是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的結果。不合理的砍伐,過度的捕獵,使森林資源、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甚至絕跡。二三百年前祁連山「野牛出飲,數以千計」的情景,已不復見。大興安嶺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絕跡。我國林木種類豐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許多國家相比,和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