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香港有什麼地理事物

香港有什麼地理事物

發布時間:2022-12-13 13:50:16

1. 香港地形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

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1)香港有什麼地理事物擴展閱讀: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香港地區處於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絕大多數河流長度均不超過5英里,流速及流量與季節性降雨量密切相關,年中極不穩定。

旱季難以維持水流或斷流,河床畢露或部分露出,濕季則極易達到滿岸水位,泛濫成災。深圳河發源於梧桐山牛尾嶺,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312.5㎞²,其中深圳一側為187.5㎞²,香港一側為125㎞²。香港境內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2. 3.香港西側,東側分別是什麼地理事物

香港西側,東側分別是什麼地理事物是我國的南海海域,有一些島嶼分布。

香港和澳門分布位於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側。

3. 香港詳細地理資料介紹

1、香港位於珠江口東側,背靠中國大陸,面朝南海,為珠江內河與南海交通的咽喉,南中國的門戶;又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南海與參灣海峽之交,是亞洲及世界的航道要沖。
2、香港境域大致包括深圳河以南,北緯2 2 度0 9 分以上,東經1 1 3 度5 2 分至1 1 1 4 度3 0 w 分之間的海面和陸地,分為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4 部分。由於不斷填海造地,土地面積在不斷變化之中。據1 9 8 1 年統計,全境土地面積為1 0 6 1 . 7 2 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島及周圍小島嶼為7 8 . 1 2 平方公里,九龍(包括新九龍)為3 7 . 7 4 平方公里,新界本土為7 3 5 . 1 平方公里,離島為2 1 0 . 7 6 增方公里。至1 9 9 3 年,全境土地面積增為1 0 7 8 平方公里。

3、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最初的香港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島嶼,僅有幾個小漁村。而今,香港已成為世界上最為繁忙的商業、金融、股市、製造業中心和集裝箱碼頭之一。她還是世界通向中國的門戶,與世界各地的交往便利。從小漁村到現在,當地的村落為了生存而戰的精神形成了香港的獨特的性格。鍥而不舍的意志日益顯現。古今中外文化傳統的聚合使香港成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大都會城市。

人口
香港人口約7百萬,其中95%是中國人。官方語言是粵語和英語,大部分人會講兩種語言。粵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街頭指示牌、菜單和旅遊出版物則有粵語和英文兩種語言。

地理
香港地處中國南部沿海一隅,面積1091平方公里,由香港島(78平方公里)、九龍半島(46平方公里)、新界及外圍260個島嶼(967平方公里)組成。

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六月份平均氣溫大約為26°C-33°C(78°F-91°F)而相對濕度為86%,平均降雨量316毫米。室內穿短袖棉織襯衣,飯館、購物中心、會務和娛樂場所都有空調。

時差
香港時間為格林威治時間加8小時。

4. 香港地理,歷史,政治,文化習俗特徵,

香港(Hong Kong),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包括大嶼山及23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地處中國華南,珠江口東側,北隔深圳河與廣東深圳相接;西與澳門隔海相望;南臨中國南海。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海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稱「紐倫港」,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香港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連續2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
新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 安縣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5]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 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過的額外公眾假期及法定假日。除法例另有規定外,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無須辦公。當日也將是《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假日。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習慣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
香港維多利亞港
香港維多利亞港
22.8℃。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7~33℃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5-9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7-9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但由5-11月期間都有可能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在北太平洋西部、東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個熱帶氣旋形成,其中半數達到台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香港地區處於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絕大多數河流長度均不超過5英里,流速及流量與季節性降雨量密切相關,年中極不穩定。旱季難以維持水流或斷流,河床畢露或部分露出,濕季則極易達到滿岸水位,泛濫成災。深圳河發源於梧桐山牛尾嶺,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312.5㎞²,其中深圳一側為187.5㎞²,香港一側為125㎞²。香港境內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香港人口密度每年上升,根據2011年官方數據指出,香港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3。截至2014年年中,香港總人口約7,234,800人,較2013年同期增加47,300人,與2004年年中相比更大增451,300人。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近十年興建的住宅樓宇多在30至40層以上,部份更達70層,商業大廈可達約100層。而且,一個四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擁有面積在400至1000平方英呎(約37.2至74.3平方米,12.3至30.7坪)的空間。正因如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時,仍然保留大量未開發的郊野土地。
香港自1950年代起推廣家庭計劃,倡導每個家庭供養兩名孩子,目的是想減少當時頗高的生育率。可是,於2006年,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6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9.6個新生嬰孩。另一方面,香港是享有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男性的預期壽命為80.5歲,女性則為86.7歲。隨著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將會越趨老化,2011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估計於2033年將會增長至27%。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佔香港人口接近95%,大部分原籍廣東的珠江三角洲,主要說粵語和英語,普通話也甚流行。當中有一部分人士以暫居心態遷移到香港,即使於香港成立地區性聯誼會或商會仍然以「旅港」兩字作為標示,香港共有逾55萬人持外國護照,外國人以印尼人及菲律賓人人數最多,其次為歐洲人及印度人。在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與來自印尼及泰國的一樣,大部分是家庭傭工,也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定居香港的菲籍歌手和樂師,於酒廊或休閑場所演奏。此外,也有不少於英治時期由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被英國徵召及招聘到香港出任警員及軍人(如踞喀兵)、銀行護衛、建築工人或在公立學校和津貼學校教授英語的南亞人。在香港定居的英國人大都在英治時期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大企業和政府部門高層、專業人士和在公立和津貼學校的英語教師。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大都是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資大企業中高層。

香港自2000年開始出現女多男少現象,當時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關差距於過去數年一直擴闊。2011年女性較男性多出46萬人,每1,000名女性只有876名男性。

5. 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香港,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海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7~33℃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5-9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7-9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但由5-11月期間都有可能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在北太平洋西部、東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個熱帶氣旋形成,其中半數達到台風強度,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

香港地區處於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絕大多數河流長度均不超過5英里,流速及流量與季節性降雨量密切相關,年中極不穩定。旱季難以維持水流或斷流,河床畢露或部分露出,濕季則極易達到滿岸水位,泛濫成災。深圳河發源於梧桐山牛尾嶺,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312.5㎞²,其中深圳一側為187.5㎞²,香港一側為125㎞²。香港境內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6. 香港有哪些名勝古跡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八景】
舊八景為:旗山星火、仙橋霧鎖、赤柱朝曦、鴨洲帆影、宋台懷古、扶林曲徑、浪灣水軟、鯉魚夜月。隨著時代的變遷,舊八景的景點已有3處完全改觀,而其它一些景點也漸顯陳舊。

(1)「旗山星火」,乃八景中之首景,它與歷代八景中的「香江燈火」、「飛橋夜瞰」均指從太平山(扯旗山)頂觀看夜色中的港島如群星滿天的萬家燈火之瑰麗景色。

(2)「赤柱晨曦」,指每當晨曦初上,旭日東升之時,沐浴在萬道霞光中的赤柱半島,殷紅如赤。此景又稱「赤柱朝陽」、「赤柱朝曦」。

(3)「淺水丹花」,指碧水盈盈的淺水灣與萬紫千紅的杜鵑花交相輝映所構成的美麗春景。

(4)「虎塔朗暉」,指虎豹別墅院內六角形的白塔在日出之時,迎著朝陽,披滿彩霞的壯麗景觀。

(5)「決活蹄聲」,指快活谷的賽馬盛況,馬蹄聲聲牽動成千上萬馬迷之心。

(6)「鯉門月夜」,指夜晚在鯉魚門觀賞月光照蛔下維多利亞港的美景。

(7)「殘堞斜陽」,指九龍城寨的殘垣斷堞。在如血斜陽的余暉中,頗有悲涼之感。但由於近年九龍城寨已徹底清拆,這一景色也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園林整最。

(8)「宋台懷古」,指在香港啟德國際機場附近的宋王台公園,它記載了宋購歷史的最後一幕,人們到此懷古之心猶然而升。

此外,夕陽西下青洲島景色的「青洲落照」,風聲浪濤交織的「石澳風濤「,汽車在港島盤山公路上賓士的「飛車絕壁「,春雨朦朧的「石排煙雨「等,也是今日香港美麗動人景色的寫照。

虎豹別墅

「萬金油花園」,是萬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於1935年耗資1600萬港幣,精心建造的私人別墅。它坐落於香港銅鑼灣東首半山的大坑道旁,是香港著名的觀光勝地之一。別墅依山而建,紅牆綠瓦的宮殿式房屋,極富中國民族特色。在形狀突兀的崖壁上,大規模地裝飾著取材於佛教故事和古老傳說的彩色塑像。別墅的主人試圖通過這些警世故事,勸人行善積德。從別墅大門進去,可以看見崖壁右上方的低塔及左上方的七層寶塔。在低塔內祀奉著胡氏靈骨,六層寶塔中則收藏著翡翠珠寶。這座高達50米的六角形白塔,是港島獨一無二的塔建築物,因此格外受人青睞。別墅內還設置了許多構思巧妙的景點,使整座建築顯得華麗而舒適。院中有座假山,遊客沿著壁上的石階,可登上假山石洞,穿行於崎嶇曲折的山洞之中,隔絕了塵世的喧囂,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別墅對遊客免費開放。虎豹別墅在香港已成為一個很有特色的公園,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游覽。

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位於在坑道,俗稱萬金油花園(在新加坡亦有同樣的花園),是已故實業家胡文虎、文豹兄弟的別墅,現在仍是私人物業,但歡迎遊客參觀。它的建築富東方色彩,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園內滿布造型精美的彩塑,有蟠龍飛鷹、斑虎野牛,亦有充滿佛教色彩及勸世說理的壁畫群。庄嚴富麗的七級寶塔,高145米,是香港僅有的白塔,為中外遊客必到之地。

九龍城寨

建在九龍城賈炳達道的清朝九龍城寨舊址上,佔地31,000平方米。1898年租借九龍以北領土時,訂明該城寨並不包括在內,因此在此後的近百年中,曾因該地的管治問題,發生過多次沖突。又因該地環境特殊,以致很久以來都是良莠混雜,成為城市中一個毒瘤。後於1987年中英政府達成協議,將該處改為公園。
九龍城寨公園以中國江南園林為主題,院內為保留該地的歷史精神,原有的衙門、護城河、古井和圍牆都保存原樣。附近還有購物娛樂中心,是港人假日舉家同游的選擇。

太平山

太平山(英語: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頂」因而被香港人簡稱為山頂(英語:The Peak),是香港島著名旅遊景點,因此有「游港第一正選」之稱。相傳太平山原名「硬頭山」。後來,太平山又稱為扯旗山、爐峰或柯士甸山,此外亦曾被英國人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山,英文名稱則沿用至今。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島的最高峰。
太平山頂是觀賞香港美妙夜景的最佳去處,其中又以纜車總站附近古色古香的獅子亭和空曠怡人的山頂公園為最佳觀賞位置。每當夜幕降臨之際,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在萬千燈火的映照下,港島和九龍宛如鑲嵌在維多利亞港灣的兩顆明珠,交相輝映。中環地區,更是高樓林立,壯觀無比。 太平山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成為人們到香港的必游之地。
太平山瞭望台西面有盧吉道小徑,沿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在此可以俯瞰香港及維多利亞港的景色。山頂設有很多專為遊客觀景的設備。山頂廣場眺望日落景色最為理想。適合郊遊遠足的港島徑亦從這里開始。後建的凌霄閣也是遊人喜愛的去處。

香港黃大仙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華縣蘭溪市出生。他十五歲得仙翁指示開始學道,並在赤松山一石室中修煉,潛心修道,40年不吃人間煙火,最後修得法道。他得道後,在民間懲惡除奸,贈醫施葯。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為赤松仙子。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
到黃大仙祠祀,據說「有求必應」,簽文尤其靈驗,但是求得來的簽果,都只是解當年的運勢。因此在農歷過年前後,是黃大仙廟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求問一整年的運勢及還神。
­老襯亭
第一個說法是遊人很辛苦地登上太平山頂的這個觀光亭,只是為了一看風景,是很愚笨的行為;
第二個說法是源自1950年代的俗語:「香港地老襯死唔曬」,「太平山頂望落去老襯數不盡」。遊人在亭內俯瞰太平山下的風光,可以見到不少愚笨的人(即:「老襯」);
說法是:老親(親家,「親家」的「親」粵音與「襯」相同),站在老襯亭縱目山下千家萬戶,找未來的老親,粵語被人「捃老親」(俗作「搵老襯」)即受騙的意思,所以這座建築被傳媒及市民稱為老襯亭。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份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人士會誤將老襯亭與山頂凌霄閣側,由獅子會捐款興建,中式設計的觀景亭獅子亭混淆。

請參考我在網路空間寫的日誌《香港香港仔》《香港太平山》《香港風情----深水埗》

7. 介紹香港的資料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7)香港有什麼地理事物擴展閱讀:

香港的歷史沿革

1、新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2、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3、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4、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5、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6、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租借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7、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8、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9、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租借給英國。

10、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1、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

12、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4、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5、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16、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過的額外公眾假期及法定假日。除法例另有規定外,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無須辦公。當日也將是《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假日。

8. 香港由三部分組成,主要是什麼

香港由三部分組成,主要是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總人口747.42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均壽命全球第一,人類發展指數全球第四。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的地理環境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

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香港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3℃。冬季溫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則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香港

9. 香港的特點

1、位置境域特點: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南臨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東省廣州市約200公里。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66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2、地貌特點: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3、氣候特點:香港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3℃。冬季溫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則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溫多霧、夏熱多雨、秋日晴和、冬微乾冷。

10. 香港地理的地貌

主條目:香港地形、香港島嶼、香港半島、香港海岬、香港海角和香港山峰
主條目:香港山坳、香港谷地、香港高原、香港平原、香港濕地和香港植被
香港境內山多平地少,是一座受到海水淹沒的多山地體。境內山陵可與華南丘陵視為一體,地貌構造體系與內陸的廣東省一樣。香港約有650平方公里(即約60%陸地總面積)屬天然山坡。山脈走向為東北──西南,其中以新界中部的大帽山(958m)為第一高峰向多方面伸延;西南面大嶼山島上的鳳凰山(934m)及大東山(869m)則為另一條主要山脈。
香港共有263個島嶼。眾島嶼以大嶼山面積最大,其次是香港島。香港島以南的鴨脷洲則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島嶼;另一方面亦有不少無任何常住居民的小島。
自然形成的較大型平地,主要集中於最接近珠江口的新界西北部。元朗、粉嶺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這些天然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但由於地勢低漥,一旦遇上暴雨,渠務未經妥善處理的地區便會形同澤國。但是其他地區的高地並不等於能夠倖免於大雨的沖擊。遇上豪雨,遍布香港各地的斜坡可能出現山泥傾瀉,威脅市民人身安全。因此,政府整治山坡、處理排水等工作十分重要。境內其餘僅有的平地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的維多利亞港沿岸,這些土地便是香港最初發展成市區的地方,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命脈所在。同時,政府亦不斷通過填海工程,逐漸向外擴張可供發展土地。

閱讀全文

與香港有什麼地理事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