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誰知道有關地理知識的故事
1熱脹冷縮
查字典地理課上,老師問:「一般物體遇冷得遇熱會有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說:「熱脹冷縮。」
老師點點頭說:「對,誰能舉個例子?」
王輝說:「比如夏天很熱,所以白天很長;冬天很冷,所以白天很短。這就是熱脹冷縮的緣故。」
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為什麼?
2地圖上的牛奶
天氣炎熱,媽媽讓王輝把牛奶放進冰箱,王輝卻從書桌里找出一張世界地圖,把它攤開平放在桌上,然後將一瓶牛奶放在地圖的南極地區。
媽媽問:「你為什麼把牛奶放在地圖上?」
王輝解釋說:「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5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88以下,人們發現幾十年前探險者留下的餅乾和罐頭一點也沒壞。牛奶放在那兒,保險不會壞。比電冰箱溫度低得多。」
3先與後
一個雷雨的夜晚,閃電過後,接著就是一聲霹雷。
弟弟問:「輝哥。為什麼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呢?」
王輝神氣地說:「這也不懂,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當然是眼睛先看見,耳朵後聽到。」
4星星到哪兒去了
晚上,天空閃爍著點點繁星。弟弟忽然問:「輝哥,晚上能看到這么多星星,為什麼白天就看不見呢?」
王輝說:「那還不簡單。」他把兩手握拳頭,「這是地球,這是星星,地球一自轉,這星星就繞到地球背後去了,我們怎麼能看見。」
5下硬雨
從前,有兩個人從沒見過下冰雹,一天,天空忽然下了一場冰雹,他倆都覺得奇怪,一個問:「天上下的什麼?」
另一個說:「天上下的是硬雨。」
6月亮上多擁擠
地理老師講到月球上的情況時說:「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幾百萬人也是很寬敞的。」
學生楊亮忽然大笑起來。
老師奇怪地問:「你笑什麼?」
楊亮說:「老師,您就沒想到,當月亮變成月芽的時候,住在上面的人該多麼擁擠啊。」
7是英國倫敦
王輝在公共汽車上,聽見兩人談話。
高個說:「請你給我介紹一下傑克倫敦的情況。」矮個還沒來得及回答。王輝強忍住笑說:「叔叔。不是捷克倫敦,是英國倫敦。」
8倒掛著
弟弟問:「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們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樣站的?」
哥哥說:「當然是腳踏地,頭朝天的倒掛著。」
弟弟說:「他們怎樣走路呢?」
哥哥說:「他們走路腳一定不能離開地面,否則就會掉下去。」
弟弟說:「幸虧我們是在地球上面。」
9當沒有太陽的時候
王輝問爸爸:「地球真是繞著太陽轉嗎?」
爸爸說:「當然。」
王輝問:「那麼,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呢?」
10漢水發源在哪兒?
地理課上老師說:「上節課講了長江的源流概況和它的幾條大支流,誰還記得長江的支流漢水發源在哪兒?」
王輝思想正開小差,沒聽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可老師偏偏叫他回答,王輝急得滿頭大汗。
老師見他悶聲不響,又問:「漢水發源在哪兒?」
「汗水?汗水發源在頭上!」
11二郎山最高
地理課上,老師講:「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王輝說:「不對。前兩天我聽到一首歌里說:二郎山高萬丈。我一算,一萬丈要有三萬多米,它比珠穆朗瑪峰高多了。」
《地理笑話》答案
1熱脹冷縮
由於地理是傾斜地太陽公轉,冬季,北半球受陽光照射的時間短,照不到陽光的時間長,所以晝短夜長。夏季,北半球受陽光照射時間長,照不到的時間短,所以晝長夜短,根本與熱脹冷縮無關。
2地圖上的牛奶
地圖上的南極不能代替真正的南極。
3先與後
人所以先看見閃,後聽見雷聲,是因為光速快,每秒30萬公里。聲速慢,每秒只有340米,並非因為眼在前耳在後。
4星星到哪兒去了
白天看不見星星,並不是星星都轉到地球背面,而是因為白天太陽光最亮,掩蓋了微弱的星光。
5下硬雨
雨是液體,冰雹是固體,多發生在夏季,夏天地面很熱,空氣強烈上升。當熱空氣升到高空,水氣凝成小水滴,再變冷形成小冰晶。經過反復升降,使顆粒越變越大,直到空氣托不住它時,冰雹就從天而降了。
6月亮上多擁擠
月亮由圓月變成月芽,是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位置的不同,地球上看到月亮的亮面大小就不同。並非月亮面積大小發生了變化。
7是英國倫敦
傑克倫敦是美國作家。
8倒掛著
地球是一個龐大的球體,在宇宙空間,對地球來說周圍都是天空,無所謂哪面朝上哪面朝下,地球有強大的吸引力。人無論在地球的哪個位置都是腳踏地,頭頂天。
9當沒有太陽的時候
地球繞太陽轉產生四季變換。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當你所在地背著太陽時就是夜。
10漢水發源在哪兒?
漢水發源於陝西省西南部的山地。
11二郎山最高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二郎山高萬丈是形容詞,藝術誇張,二郎山海拔只有1800米。
㈡ 地理公開課該如何講呢
1. 備詳案。
即教師在課堂中要說的每一句話,學生的回答情況,甚至是教師舉手投足的每個關鍵動作,預測學生可能的回答狀況等等方面,都要寫下來,這個備課過程也就相當於把書讀到由薄到厚的過程。這種方法看似費時費力,卻能讓授課語言越來越精煉,思路越來越清晰,課堂效率越來越高。當然,具體怎麼寫詳案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如果是有多年教學經驗、教材很熟的老教師,可以不必事無巨細,只列出框架就可以;但對於年輕教師來講,我認為必須要做到事無巨細,這一點非常關鍵和重要。這不僅對備好本節課至關重要,而且對今後的教學和自身業務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備公開課必須要經過這個由薄到厚,然後再由厚到薄的過程,這節課才有可能成功。
2. 備學生、備聽眾。
備學生。
首先,摸清學生的認知障礙。在備課時,應著力分析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將會遇到什麼問題,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學生普遍認為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需要教師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尋找一種合適的方法直觀形象的突破難點。了解學生是否已經學過這個課題,如果學過,就要在備課中適當加深難度;如果內容忘得幾乎差不多了,還需對以前所學的重點加以回顧;如果從來沒學,就要看前面的知識基礎掌握的怎麼樣,對本節課的學習有沒有障礙,課上的內容也要低坡度進行。尤其是抽題後講課順序不是在第一天的老師,要注意前面選手的課堂是否切實達到了教學目標,如果沒有,你要提前去給學生做好知識鋪墊,否則,前面一個選手的失敗可能影響到你的正常發揮。
其次,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備課時,還應該去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具體說,如創設情境時,我們要想,怎樣的情境學生才能感興趣?設計問題時,我們要想,怎樣的問題才對學生富有挑戰性?設計語言時,我們要想,怎樣的表達才能使學生覺得直觀有趣等等;另外要考慮到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短,把重點內容放在注意力集中的時段解決,切不可放在課堂一開始或者半小時以後學生思想鬆懈的時段;還要考慮學生的情緒波動,就像「文似看山不喜平」,學生情緒也可以時松時緊,如果課堂中能帶領學生達到一個高潮,那肯定是一節非常精彩的課了。比如在課堂活動中可以採用競賽、小組討論、放鬆活動等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使學生集中學習注意力的目的。
再次,設計對學生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現在講課時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師講得太多。教師的角色要由演員變為導演,現在評課更注重評教師「導得多好」而不是講得多好。現在的課堂,很多老師喜歡用時髦的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我認為有必要討論的問題才去討論,而不是單純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脫離了內容的形式就變得華而不實了。這種浪費時間的形式上的熱鬧,就不是有效的教學方法。
備聽眾。
公開課是一節供大家觀摩、評論的課,因此,它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考慮聽課者的感受,有時需把聽課者也融入到你的課堂中來。比如,在要求學生看閱讀材料時,你就需將有關的內容用課件的形式展示給聽眾,這樣就不會讓有些聽課老師由於不熟悉所講的內容而跟不上課堂思路。另外,通過優美而富有動感的課件,直觀形象地把你所講授的內容、重點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學生和聽眾一目瞭然,心領神會,從而使課堂氣氛融洽和諧。
說到課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課件上一屏內容不要太多,不要滿滿的都是字,這樣誰也不願意看。還要注意字體的大小,要讓最後一排的學生也能看的清楚;字體顏色與模版底色的對比要明顯清晰,要讓人看得舒服;另外不要太鮮艷,跳躍活動的東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外要明確課件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為講課內容服務的,它是處於從屬地位,切不可喧賓奪主。
3. 新課的教學目標力求全面。
不論課程怎樣改革,一節好課首先應該是關注學生長遠全面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堂好課不僅要考慮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身心、情感獲得了哪些發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獲。我們知道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我們一般都能達到,但是對於情感目標,平時講課時總是模稜兩可,或者只是觸及那麼一丁點皮毛,設想如果一節課能滲透一定的情感教育或者教給學生一種方法,那教師的講課水平就很不一般了。
4.新課的導入力求新穎。
好的課堂導入,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起到「一石擊破水中天」的效果。導入方法有很多,比如詩詞導入法,歌曲導入、漫畫或圖片導入、故事導入、謎語導入、諺語導入、設疑導入等等,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定能「文思泉湧」。
5. 教學環節的過渡力求自然。
一節課總是由好幾個環節構成,所以在備課時應注意這些環節之間的過渡應該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跡。這樣,一節課的思路就顯得非常清晰而流暢,學生的思維也不會因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中斷或突兀的轉折被打斷,聽眾也會感到整節課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備課時我們要注意尋找各環節之間的邏輯聯系,然後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將它們穿起來,形成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而不是機械的用「下面我們接著來學習」這種單一的方式生硬地把學生拽過來。
6. 課堂檢測的選擇力求精煉。
選入公開課中的課堂檢測題切忌「繁」「難」「偏」「舊」。選擇的課堂檢測題應力求緊扣教學大綱的重難點,以生動靈活的形式出現,難度要適中,讓絕大多數甚至全部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這也是你課堂效果的見證。 設計的練習中各個題目要有相應的梯度和明確的目的性,而不是練了半天,學生看似活躍,而讓評委覺得你思維混亂。
7. 授課過程力求有亮點。
課上完了,要自己問一下自己:有沒有哪個環節給人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有沒有給聽課老師留下一點值得回味的地方?哪個環節會給老師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成為老師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如果沒有,說明這節課准備的不夠好,沒有亮點。這個亮點不僅僅是形式上的亮點,更重要的是,這個亮點必須為內容服務,脫離本節內容的亮點寧可舍棄。如果你准備了一個亮點,切忌要准備充分,然後象相聲演員一樣成功的抖出來,而不是因為小環節的失誤或者存在知識性的錯誤,使亮點變成了污點。
三、反復試講,及時糾正
無論課前把教案准備得多麼熟悉,都不如進課堂給學生們試講一次所獲得的經驗來的直接和豐富,更有針對性。學生就是授課的一面旗幟,指引著我們講課的方向,左右著我們的課堂。
試講不一定要有指導老師聽,只要自己在學生面前講一遍,這節課是成功還是失敗,看學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緒就知道個百分之八十。
若有指導老師聽課,每次試講完後,聽課老師都會提很多寶貴的意見,這時候你不要僅僅是聽著,因為很多老師為了照顧你的面子,提的意見很委婉,也可能話里有話;另外人家說的很多意見你可能當時理解不了,可能還不服氣,覺得我是這樣想的呀,我是那樣想的呀等等,這時你要一字一句的記下來,然後回去慢慢琢磨:這個老師的這句話是針對哪裡說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這個問題?那個老師提的意見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地方?然後能吸收的吸收,能改進的地方改進,將試講中存在的問題一一改掉:像課堂語言要精煉、力爭不重復一句話,即使是誇獎學生也不要用同一句話;不要有口頭語;不要站在講桌旁,要試著融入到學生中去;學生在回答問題或是讀文字時,一定要認真聽,和顏悅色的注視著學生,並給與相應的鼓勵評價等等。一節優質課如果准備到不用看教案,心中只有一個框架也就是自己感覺由厚到薄的程度就差不多可以進課堂了。如果試講多遍,准備的很充分了,自己有信心了,自然就不緊張,不僅能流暢的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能突發靈感,說上幾句比較幽默的話。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試講會讓你的課變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恆心。
四、正式講課
首先,要考慮著裝。盡可能穿職業裝,顯得大方得體,干凈整潔。女老師可以化化淡妝,顯得人很精神,給學生和評委一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緊張情緒。有的老師在講課之前很緊張,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克服緊張最有效地辦法就是准備、准備、再准備!准備好了,進課堂還緊張,那就需要進教室之前自我調節一下。教師可以抱著以學習研究的心態來上課(可以自己安慰自己我是來學習的,是來拋磚引玉的,丟人也無所謂,丟了人我更明白我哪裡該改進,對這節課該怎麼講印象更深啊),以展示的心態來上課(我有一個非常好的設計方案,急於向聽課者展示,展示自己的講課水平),以「我能行」的心態來上課(不妨來點阿Q精神,告訴自己,這是我的課堂,我准備得很充分,這節課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課前調動。上課之前一定要有課前調動,要找機會和學生套套近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和學生做個小游戲、講個笑話等,一方面和學生交流一下,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同時也藉此穩定自己緊張的情緒。
最後,在授課過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風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有激情,還要注重手勢等形體語言的運用。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輕松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㈢ 初中地理怎麼說課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版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必修 1第 1 章第1節《 自然環境》。課型是新課 ?案例教學。
我將按說教材分析、說學情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這四個環節去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過渡:從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來看)
就初中中自然地理整個知識系統而言本節是具有強烈後續支撐作用的知識模塊。如果就章節聯系而言,本節承上啟下,所以本節是本模塊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本節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知識間前後聯系非常密切;特點之二是:知識原理性極強。而初中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內容中和實際生活中都有相關的認知,因此,本節課對學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 《 》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 單元第 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 ,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教師過渡: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狀況,我確定了本節的三維目標
2、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師過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3 說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著×××新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難點:
(教師過渡:為了能夠充分地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認為用一個課時去處理。)
4、 說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師過渡:那麼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二 說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 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
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學生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三、說教法及學法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 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學案導學法:在學案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採取自學的方式先解決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 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四、說教學程序 (1)、理論依據
1、突出體現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 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具體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說復習提問
2說新課導入; (2—3分鍾)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3 說新課教學; (35分鍾)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 說課堂小結; (2—3分鍾)課堂小結,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㈣ 地理趣味小故事
巧改對聯
從前有個老進士,他的兒子也中了進士,於是他好得意,准備第二天大宴賓客,進行慶祝,並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大門外。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進士」,下聯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於這老進士平時為富不仁,仗著自家有財有勢,經常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百姓對他無不恨之入骨。其中有個秀才見了這副對聯頓時計上心來,決定要捉弄一下老進士以解心中惡氣。於是,他趁黑夜把這副對聯的「士」字下面一橫加長,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兩橫。
第二天,老進士請來的賓客都來了,大家一見這副對聯,都交頭接耳,偷偷暗笑。老進士聞訊出來一看,只見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進士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百姓們則拍手稱快
名人讀書對聯拾趣
古往今來,讀書與對聯結下了不解之緣,涌現出了許多妙聯。
明代顧憲成為無錫東林書院題留了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對聯表現的是讀書人既認真讀書,又關心國家大事的胸懷。數百年來這副對聯曾激勵和鼓舞過許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為大家,步出書齋奔天下。
清代蒲松齡科舉屢試不中,很不得志。為了鞭策自己,他寫了一副對聯懸於書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聯巧妙地嵌入了項羽破秦。勾踐滅吳這兩個歷變故事,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讀書寫作,終於完成了《聊齋志異》。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是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以此來督促自己甘於寂寞,認真讀書,寫出有價值的文字。范爺爺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實踐了諾言。
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寫過一副自勉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可見,青年時代的他就見解獨到,志向宏大。他認識到要改造舊中國必須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斗,必須走出書本,學以致用。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時,也寫過一副自勉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從中可見毛澤東主張堅持不懈的讀書方法,反對疲勞戰和冷熱病。
某日侍郎、尚書、御史三個高官走在路上,看見一隻狗從三人面前跑過。
御史藉機會問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臉都綠了:『是狗。』
尚書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書是狗)。』尚書臉也歪了。
侍郎:『也可以從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嗎?」客人說:「我看清楚了。」店主不留客人住,客人非要住。 這個句子可以這么念:
1、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竹子拆開為個個,苞字拆開為草包,合起來就是個個草包
誠懇勸告的話叫(忠言)
坦率表白的話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話叫(狂言)
開玩笑的話叫(戲言)
討人喜歡的話叫(甜言)
應允別人的話叫(諾言)
不滿抱怨的話叫(怨言)
虛假偽裝的話叫(佯言)
誹謗攻擊的話叫(惡言)
欺騙臆造的話叫(謊言)
胡說八道的話叫(胡言)
挑撥離間的話叫(讒言)
違背事實卻有意加以傳播的話叫(謠言)
㈤ 地理小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喜馬拉雅山的珠峰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海邊長滿了青草和鮮花,高大的樹上結滿了果子,林子里野獸成群,百鳥齊鳴,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後來,有一群妖怪來到這里興風作浪,它們追捕野獸,趕走百鳥,踐踏森林,攪得大海里的魚兒都不得安寧。受害者聯合起來,一齊到東海龍王那裡告狀,龍王立刻派來他的小女兒珠穆朗瑪去降服這群妖怪。珠穆朗瑪女神將這群妖怪一個一個抓來,用從東海里取出的礁石把它們壓在下面,這群妖怪的魔力很大,礁石少了壓不住,於是珠穆朗瑪女神就不停地用礁石堆呀堆,堆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座山,才把這群妖怪壓服了。為了改變礁石上寸草不生的環境,女神又在山坡上灑下了樹木和花草種子,使這里變成了一個草木蔥蘢、千獸群集、百花盛開的地方。為了感謝女神的功德,花、草、鳥、獸們共同為女神開了個慶功會,會上大家一致要求女神永遠留在人間。珠穆朗瑪女神也很留戀人間美麗的景色,就化做一座山峰,終年站立在喜馬拉雅山上,環顧地球上五湖四海,保護著所有的動植物免受妖怪的禍害。
根據地質學家科學考察研究,現在是地球之巔的珠峰地區,原來確實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馬拉雅海。1966年,我國科學家在珠峰附近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化石,1975年又發現了中國旋齒鯊珠峰種化石,這是在距今二至三億年前稱霸海洋的動物,說明珠峰地區有過海洋的歷史。
珠穆朗瑪峰地區原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的結果。原來印度板塊在非洲板塊的東南端,與亞歐板塊之間被古地中海隔開,由於印度洋底的擴張,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漂移。大約在2000~3000萬年以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碰撞,印度板塊斜插在亞歐板塊之下,猛烈地擠壓產生褶皺,隆起成山,從而形成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至今印度板塊仍在北移,喜馬拉雅山還在上升。
喜馬拉雅山的歷史變遷,是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滄海桑田變化的重要例證,也是板塊運動的例證。民間流傳女神降妖的傳說故事,多少隱含了這種地理環境的大變遷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泰坦尼克號,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驕傲地稱為「永不沉沒的巨輪」,該船船身相當於三幢半住宅大廈的長度,被歐美新聞界譽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載著2207名旅客和船員作處女航時,同一座漂浮的冰山發生了僅僅為時10秒鍾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難的悲劇。這輝煌的首航竟給它帶來了葬身海底的厄運。
泰坦尼克號游輪於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開往紐約,登上這條船的富商大賈和英美兩國的社會名流,都想在這條嶄新的奇跡般的巨輪上逍遙自在地度過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艙里乘坐的是數百名移民,他們要越過大西洋,到彼岸去開創新的生活。
最初幾天平安地過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報務員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隻發出的緊急電訊,電訊提醒他們冰山異乎尋常地向南漂浮,已經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號又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緊急電訊,然而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員的重視,第一次收到的警報被丟到一邊,幾個小時沒有向船長報告,後來的兩次乾脆沒有送交到指揮室。黃昏剛過,氣溫便開始驟然下降,盡管冰山臨近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泰坦尼克號卻既沒有改變航線也沒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臨之後,愛德華·史密斯船長布置了警戒冰山的瞭望哨。23點40分瞭望台上的人最先發現了冰山,值班軍官下令向右弦急轉彎。可是一切都太遲了,冰山已經將船弦外壁撞開了一條100米長的裂口。大多數旅客只是感覺到了輕微的震動,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隨船的工程師們經過察看後認定:該船已經無法挽救了。他們認為,如果船上的16個防水艙只有4個進水的話,船還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個底艙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艙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為海水已將他們房間里的地板淹沒。報務員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最新規定的SOS呼救信號,在海難中使用這種信號還是第一次。午夜12點零5分,按照船長的命令救生艇開始下水。
旅客們並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總共只有1178個座位,只能接納旅客總數的一半,但是按當時的法律規定,這種救生條件已經算相當充分了。起初,旅客當中並沒有發生恐慌,他們根本不相信會有什麼危險,因為泰坦尼克號是「永遠不會沉沒的!」直到船體出現了危險的傾斜,他們才失去了先前的鎮定。婦女和兒童首先離船。頭等艙里的乘客優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們當中只有4名婦女在這次海難中喪生。在二等艙和三等艙里的272名婦女當中倖存下來的只有96人。有一段時間,三等艙通向甲板的門甚至都被鎖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來。在越來越傾斜的甲板上,樂隊不停地演奏著拉格泰樂曲。
凌晨2點40分,泰坦尼克號幾乎在水中直立起來,然後便頭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艙房裡的移民們和泰坦尼克號一起葬身於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拋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這條著名的冰海沉船的隨葬品。
造成這條豪華巨輪沉沒的冰山,其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它是漂浮在極地海域的巨大冰塊。每年春夏時節,因氣溫升高極地海洋冰塊破裂而生成,在向溫帶、熱帶漂移時,逐漸消失。它們體積相差極大,大的冰山可達幾公里長,這樣的龐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脅。
泰坦尼克號被撞沉,說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對各種自然現象予以足夠的重視,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劇的發生。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機正在晴朗天空中飛行,突然飛機墜落入海,機上27人全部喪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靜的海面上行駛,瞬間船沉於海,船上32人無一倖存。以上海難僅是發生在百慕大群島附近三角形海區的其中二例。這里,因艦船、飛機屢遭劫難而被人們稱為「死三角」。一時間,眾說紛紜,種種疑問,令人百思不解。那麼,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麼回事?
「死三角」海區位於大西洋西側百慕大群島、佛羅里達海峽和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的波多黎各島之間。大部分位於北緯20°~30°之間,屬於北熱帶。這里全年主要受熱帶氣團控制,盛行東北信風。夏秋多熱帶颶風,狂風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牆,此外,還經常可以遇到海龍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幾千米的高空,給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陰影。
「死三角」海區正處在南、北美之間地殼斷裂帶的北緣,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強烈,海底地形十分復雜。「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達6000米以下的北亞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於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側是靠近大陸和群島的廣闊的大陸架,南端是深達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溝。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顯突出的半島如佛羅里達半島、尤卡坦半島,又有被半島圍起來的較封閉的海灣——墨西哥灣,還有眾多的島嶼和海峽:巴哈馬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等120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著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復雜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大部轉向西北,從「死三角」海區穿過。另外,從墨西哥灣經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佛羅里達洋流,非常強大,寬度擴及整個海峽,達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盪盪的大軍」也從「死三角」海區通過。總之,「死三角」海區洋流復雜,勢強流急,遇難的飛機、船隻即使不沉入洋底,也會被強大的洋流沖得無影無蹤了。給人以一點殘骸不留、神秘失蹤的假象。還有,「死三角」海域又是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滿了以馬尾藻為主的褐色藻類,不利航行。
「死三角」海區位於巴拿馬地峽的東北方,是西歐、北非和北美東岸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過往船隻絡繹不絕,海上交通運輸繁忙。此外,巴哈馬群島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是旅遊勝地,節假日許多人駕著自己的遊艇或私人飛機到這里度假,難免不發生意外。
如果我們充分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再根據每次失事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分析,那就對「死三角」海域所發生的事件不會感到神秘莫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存在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至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各種假說,如百慕大三角失蹤事件都是飛碟乾的,自然激光會使船隻、飛機化為烏有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
1990年,美國海洋基礎工程學專家韋恩·鄧拉普發現百慕大三角區海床蘊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而高壓油氣正是人們屢遭劫難的「死神」。原來他發現,在百慕大海區內,常有大量奇異的水合物漂浮過來,而這些水合物又極易氣化,為此他做了實驗,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幾分鍾就測得500萬立方米驟然溢出的氣體,後被證明是天然氣。他說:幾百萬年來,沉積在此地海底的動、植物,腐爛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氣、油田。在該地特有的高壓、極冷條件下,海水的水分子和天然氣分子受壓結合,結晶為冰樣的水合物存於海面、水中、海底,水合物在壓力稍減或溫度略升時,即溶化並瞬間放出大量的天然氣。因水合物在溶化過程中的膨脹,致使海水沸騰,氣團雲霧遮日,當輪船經過此地,突然比重變小的海水,無力承受船體的重量,遂沉入海底。而飛機來到百慕大三角區上空,由於天然氣大量釋放,導致發動機缺氧,逐漸熄火,其機尾排出的帶有火星的廢氣,就會引燃從海面不斷上涌的天然氣,使墜落的機體頓時成為一團火焰。
㈥ 作為一個地理老師,怎樣才能把地理課上得很有趣
新老師考試,老師競爭,還是去新單位申請,說班級往往是主要的面試方法,時間非常緊張,不一定非常熟悉,我如何准備一個良好的地理?熊師建議分別以下六個方面:起點問題,大氣是令人愉快的,並且內容的內容的特徵在於,該過程正在移動結構。這六項建議並不是使教師的教師肯定遵守什麼條款,但六個方面,沒有與一些教學模式,剛性的順序。它可以是教學設計開始時的定向指導,也可以作為自我評估課程時的診斷標准,看看它是否已經實現。
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參加的承運人。我無法想像一課中沒有活動過程。有兩種遷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必須具備特定形式。所以每個人都在看別人課程,或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些視頻,我必須有意識地積累某種形式的課堂活動,更好,總有一個適合場景。更積累,你可以相信。小組討論,所有意見,競爭分數,問題,有限的時間回答,看看圖片,這是真的,實踐演示,角色扮演,海上幫助,彩票回答問題,對話設計採用活動,一節不可用,並不是太多。有必要採取行動,不採取活動。摘要是課程的重要鏈接,但如果只有以前的內容只是重復,那麼它只是審查的作用。發明內容還假設上述知識,系統地概括,因此必須有結構化摘要。此時,董事會書是以思維的形式使用的最佳用途,並且總結了知識。電線連接到關鍵字。地理學科是自然的地理位置,經濟地理,區域地理和固有結構,可以提前准備一般思維地圖,具體課程的內容是好的。
㈦ 急需地理趣味小故事!!!!!!
地理小笑話
地理課 地理課上,老師問:「巴西在哪裡?誰發現了新大陸 ?」 阿獃:「在地理課本五十一頁。」 大軍同學在睡覺,老師叫他到講台上,要他指出掛圖上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 大軍指出了正確的位置。 老師滿意地笑道:「 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是誰發現新大陸了吧?」 同學們齊聲說:「大軍!」 接著老師問大軍:「新大陸下面的那行數字是什麼意思?」 大軍答:「是哥倫布的電話號碼。」
與地理有關的諧音笑話
A、「南海諸島」
李先生在上地理課。
先生:南海諸島在什麼地方,大家看見了?
學生暴笑,齊呼:「看見了,在前排!」
原來,班上有個「男孩」叫「朱導」。
提示:南海諸島(Nánhǎizhūdǎo)≈男孩朱導(nánháiZhūdǎo)
B、「中國的疆域」
李先生:中國的疆域有多大?
某學生:中國的江玉?長江的江玉還是黑龍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績,可能倒數第一。
某學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讀書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數=dàoshǔ=到蜀
C、「三級行政區劃」
李先生:中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某學生:中國的三級性徵趣話是兒童不宜的。
提示:區劃(qūhuà)≈趣話(qùhuà)
D、「地域文化」
一班主任休產假,學校安排上地理的李秈生代之。一天,班長找到李秈生,焦急的訴說:「我們班本月的黑板報還沒出,學校下周就要評比了,請您定個主題,叫大家提供稿件吧。」
李秈生想了想,說:「你馬上回班上告知同學們,本月黑板報就以『地域文化』為主題,請大家積極投稿。」
班長回到課室,在黑板上廣而告之:本月黑板報主題--地獄問話,請大家積極投稿。
E、美日在亞洲
李先生:你怎麼說美、日都在亞洲?
全求通:我說每日都在亞洲怎麼不對?我不是天天都在亞洲嗎?
㈧ 地理小故事20字
故事一:地理考試
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隻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屋, 趕緊關上澳門。
故事二:校長與地球儀
地理老師帶著地球儀走進教室,校長來聽課。為了讓同學們進入課題,地理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教室里多了樣什麼東西?
「校長!」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理老師只能再引導糾正:「同學們想一想,校長是不是東西啊?」「不是東西!」同學們答道。
故事三:教委主任的感慨
某教委主任下鄉考察。走進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儀,心裡直犯嘀咕:這地球儀怎麼斜著放?他轉身問學生這是怎麼回事,那學生如實回答:不是我弄的。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師,地理老師答:的確不是學生弄壞的,我從儀器站買來時就這樣。主任還不相信又去問校長,校長難為情地說:沒辦法,學校資金短缺,只好買台殘次品湊合著用。教委主任聽了大發感慨:全社會重教育,可學校連台正品的地球儀都買不起,這該貽誤多少人啊;教具廠也不象話,象這種殘品怎麼能出廠呢?這不是坑人嗎?朱校長,你給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產品,回去我非撤他們廠長的職不可!
故事四:「海拉爾」名字之過
北京某大學一位畢業生張某被分配到海拉爾工作。他從未學過地理,不知海拉爾在什麼地方,又因虛榮心太強,不願請教別人。於是便以名會意,心想:上海在海邊,海口在海邊,那海拉爾也一定在海邊,一定是海邊某一大城市。想到在那裡工作,一定十分舒服,甚至還想到了去海里游泳,海邊消夏。
想到此,他樂滋滋地打點行裝,登上了去海拉爾的列車去報到了。經過一天一夜折騰,終於到達了海拉爾,車未停穩,便抓起行李准備下車。
張某興奮地走出車站,往四周一看,他「洋鬼子看戲——傻眼」了,海拉爾哪裡是什麼海邊大城市呀,往東看是茫茫的林海雪原,往西看是蒼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張某腿一軟,眼前發黑,就癱倒在地。
後來,張某在給他的同學寫信時說到,學校千不該萬不該輕視地理課,我也千不該萬不該連海拉爾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人們為什麼要把與海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地方叫海拉爾!
故事五:吹毛求疵看《三國》
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茶餘飯後,街頭巷尾,人人都在暢談其情節,議論其長短。筆者無奉迎之嗜好,卻有求疵之毛病。今又求疵一回,請諸公莫笑。
該巨片之第九集中,有孫策等太史慈「日中」歸降的情節。但見主人公插劍於地,以觀日影,至「日中「那寶劍日影竟縮為一點——真真笑死人也。安徽涇縣地處北緯30°40′,「日中」時那寶劍日影不知如何會縮為一點?
筆者原以為原著即如此,此疵乃羅貫中之過。但細細想來,又覺憑羅貫中蓋世之才絕不至有此之疵,無奈找來原著一看,方知確實錯怪羅貫中了。羅才人書中只有「次日,立竿於營門以候日影。恰將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餘眾到寨。」既無插劍之說,亦無日影縮為一點之過,電視劇中的問題全是改編者及導演弄巧成拙而已。
㈨ 10個地理小故事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3.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4.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㈩ 地理3分鍾課堂演講
1古羅馬的提爾城
它曾經因為紫色而成為古羅馬的盛城,它曾經參戰歷史上著名的陸海之戰。現在,它又淪為戰爭的紛擾之地。 現在的提爾古城一片廢墟狼藉,隱約可見羅馬時期的道路和拱門。在羅馬時期,提爾古城以一種從臨海的貝殼中提取的紫色染料而聞名,這種紫色被視為只有皇室才能擁有的顏色。提爾古城,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以南約80公里。它始建於公元前2750年。公元前1000年,提爾城的伊羅王通過填海造陸將城市的兩部分連接起來,又在城市周圍的海域如法炮製出了面積可觀的陸地。這不僅擴大了城市版圖,而且使提爾成為東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中心,此時,這個城市達到了鼎盛時期。公元前63年,包括提爾城在內的整個古敘利亞都落入羅馬人之手,在羅馬帝國的統治期間,提爾城經歷了一個較為繁榮的時期,城中興建了許多重要紀念物,而今在考古遺址中保留下來的也主要是這一時期遺留下的建築。羅馬人在城中修建的紀念物,現在保留下來的主要包括羅馬使列柱大街、宏偉的凱旋門、浴場、劇院和戰車競技場。其中以戰車競技場最為著名,是羅馬時期最大的競技場之一
2地理小故事——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
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