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分異格局,分異過程和原因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分異格局,分異過程和原因:
1、從赤道到兩極分異規律,表現為從南到北植被分布依次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這是以不同緯度之間熱量差異為基礎而形成的。
2、沿海向內陸分異規律,在我國主要表現為由沿海到內陸的植被分布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這是以海陸位置的不同導致的水分差異為基礎形成的。
3、垂直地帶性差異,是由於海拔的高低而導致的熱量的差異,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能得到熱量也越少。因此,垂直地帶性差異的表現與從赤道到兩極分異相類似,只不過是將這個表現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
(1)我國為什麼自然地理環境復雜擴展閱讀:
中國自然環境基本特徵:
1、區域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2、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地勢自西而東構成三級階梯:西部有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極高山和高原面組成,有「世界屋脊」之稱。
3、地貌
中國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巫山和橫斷山等山脈。
4、河流
主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淮河、海河、遼河、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瀾滄江、怒江、閩江、錢塘江、韓江、鴨綠江、圖們江、漢江、湘江、贛江、濁水溪、南渡江、灤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及京杭大運河、靈渠、膠萊運河、里下河等運河。
5、氣候
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類型,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氣候帶。
2. 自然環境復雜的表現
自然環境的復雜性表現為:
(1)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
(2)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3)地勢起伏大,高低懸殊。
復雜性是指不同地方的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同一地方不同時間的環境也是不同的;
地帶性有兩種:水平地帶性分為從赤道到兩級的分異規律和從沿海向內陸的變化規律.前者稱為緯度地帶性主導因素是熱量,後者叫經度地帶性主導因素是水分。自然地理環境由於區域的不同其特點不同,如熱帶的生物區別於寒帶的生物,另外它還表現在自然地理環境本身的變化,隨著時間的變化,其內部各物質也在發生變化,表現在其組成要素的變化,如地貌,地形,土壤,植被,水等各要素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所以說其復雜。地帶性說明其有規律,分成各種溫度帶,自然帶,干濕地帶等等,如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等。
3. 地理:為什麼我國第二階梯自然環境最復雜
我國的第二階梯地區從南到北地形十分復雜,中國四大高原中的三大就在這個區域,眾多河流在其中,並且大部分地區是在季風區內的,年均降雨量是比較大的。大量的山區和適宜的氣候作用下,使這一地區擁有大量的原始森林。而北部乾旱的氣候又產生了大量的草原和沙漠,盆地內的平原地形的又會產生很多的自然環境,所以說這一地區是自然環境最復雜的
4. 什麼是我國地質環境問題多的原因是什麼
活躍的新構造運動是我國地質環境問題發生頻率高、種類齊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省國土資源廳將在9月底前查明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新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全面動態監控全省礦山地質環境重點地區的破壞及恢復治理情況。重點破解露天采場、選礦廠、冶煉廠、廢石渣堆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到2025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省、市、縣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建立有效的礦業權人履行保護和治理恢復礦山地質環境法定義務的約束機制,使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
(4)我國為什麼自然地理環境復雜擴展閱讀:
地質環境問題介紹如下:
針對目前地質環境的狀況和治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提出,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構建機制,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工作。
應當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出台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基金制度,繼續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歷史遺留問題治理,細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的各項政策。
5. 為什麼說中國周邊地區眾多陸海臨國的存在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是復雜的
一、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一些爭議和摩擦的連續出現,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國周邊地理環境的復雜性。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疆土,有2.2萬公里長的陸地邊界線,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我國還有1.8萬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等國的領海相接或相重疊,它們是我國的海上鄰國。此外還有非接壤但有著密切關系的近鄰國家,如柬埔寨、泰國、新加坡、孟加拉國等,因此,我國被稱為「世界上鄰國數目最多的國家」。
我國不僅鄰國的數量多,而且這些國家的情況十分復雜多樣,這在整個世界上較為少見。我國所處周邊環境特別復雜的性質,決定了在我國與鄰國之間發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我國與近鄰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未解決的邊界問題。其中包括中印邊界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還有南我國海問題。在這些領土和領海的劃界問題上,雖然我國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加以解決,但一些鄰國不斷採取各種手段,試圖強化對爭議地區的實際佔領。這反映了周邊某些國家的一種機會主義的心態,它們試圖利用我國的和平主義政策,造成對我國不利的既成事實,謀取現實的利益,或者強化自身在未來邊界談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於我國崛起帶來的沖擊。這一沖擊既有物質的層面,也有心理的層面。從物質層面上說,我國崛起,首先意味著東亞地區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與實力對比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國家之間相對地位的變化。以中日關系為例,在過去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我國是東亞地區的政治大國,日本是東亞地區的經濟大國,雙方對這種地位結構已比較適應,也都能接受這樣一個現實,雙方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基本相安無事。隨著我國經濟地位迅速上升,日本東亞經濟主導國的地位受到沖擊。從發展趨勢上看,似乎我國正在逐漸確立自身在東亞地區的主導地位。日本對這一前景並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試圖延緩這一進程,或者通過與其他國家聯合的方式,制約我國影響力的上升。這就在一定時期內增大了雙方發生摩擦的可能性。類似的情況,也在中印關系、中韓關系等雙邊關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與實力地位的起伏相伴隨的,還有心理上的失衡。在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公眾過去的印象中,我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沖擊了這種傳統的心理印象。一部分人有意無意地把本國內部出現的種種經濟問題,歸結為我國經濟競爭、我國貨的大量湧入,也在客觀上增強了其對我國的負面情緒。
印度對於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我國國際影響力的迅速上升,並不感到服氣。加上中印之間還存在尚未解決的邊界問題,這意味著從政治、安全的角度來說,中印關系在未來一個時期內並不會平靜。
當然,理解我國的安全環境,絕不能忽略美國這個因素。美國在東亞地區,存在著一個同盟體系。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都是美國的盟國,此外,美國與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保持著緊密的安全合作關系。特別是,日美同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針對我國的。美國的戰略是維持在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並試圖排除任何一個大國對美國領導地位可能發起的挑戰。因此,美國對我國的崛起始終有著防範的一面,試圖牽制我國的崛起。判斷我國的周邊環境,美國的影響是一個始終不能忽視的因素,並且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
在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中,同樣存在著一些有利因素。
其中,最大的有利因素,就是我國實力的持續上升。在過去30年中,我國的綜合實力獲得了很大提升。不難發現,近兩年在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中出現的不少摩擦,其實是由於我國實力上升帶來的一個副產品。
國際社會普遍有一種預期,認為我國在未來不短的時期內,還會保持強勁的上升勢頭。也就是說,我國是一個繼續處於上升進程中的國家。從根本上說,周邊的這些國家並不願意輕易得罪一個上升中的大國,因為從長遠來說,這不符合它們的利益。這意味著,在我國崛起的過程中,我國與鄰國關系中雖然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其程度和范圍是有限的。周邊關系中的摩擦,都不會發展到失控的程度。
另一個有利因素,是我國在周邊地區逐漸增大的影響力。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額巨大,是許多周邊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同時,我國在周邊國家的投資也在迅速增長。周邊國家對我國經濟影響力的擴大,持一種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態,一方面由於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經濟機會;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範心理,擔心從經濟上受制於我國。但不管怎麼說,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關系,是雙邊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穩定因素,這在幾年前中日關系的「政冷經熱」中已經有清晰的體現。
第三個因素,是國際社會對我國戰略意圖的認知。它們要判斷,我國的實力足夠強大以後,我國要干什麼?我國會追求什麼樣的目標?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追求這些目標?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很多周邊國家對此感到焦慮,「我國威脅論」在周邊地區比較盛行。我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舉措,來緩解這方面的焦慮,包括新安全觀、和平崛起、負責任大國、建立一系列夥伴關系、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推動建設和諧世界與和諧周邊等等。此外,我國積極參與與周邊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積極推動地區機制的建立和發展。我國與鄰國的經濟相互依賴關系也在不斷加深。現在,周邊國家對我國戰略意圖的疑慮已經大大緩解。
最後,雖然從表面上看,近兩年在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出現了不少糾紛或摩擦,但是,當我們從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視野來考察時,就會發現,這些問題從其發展程度來看並不嚴重。我們的周邊環境,從總體上看,還是呈改善的趨勢。
三、應採取的對策
周邊安全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巨大提高,我國營造周邊環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強。面對當前的周邊環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首先,最重要的還是發展,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它的國際地位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其物質實力。對我國來說,最重要的是,抓住當前的機遇,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提升營造有利的周邊環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全球事務和亞洲地區的事務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美國的態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政策。在我國周邊許多熱點問題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由於我國被美國認為是最有潛力在未來挑戰其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對華政策中防範的一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消失。但美國在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美國需要我國的合作。因此,只要雙方做出足夠的努力,中美關系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
第三,發展睦鄰外交,拓展我國在周邊國家中的影響力。綜合實力的增強,使我國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能力也相應增強。我國雖然在周邊地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與我國綜合實力相比,兩者之間並不相稱。現在,我國與很多周邊國家的關系中,最重要的支柱還處於經濟合作的層面,如何加強我國與一些周邊國家在政治、戰略層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穩定的、經得起國際環境變化考驗的戰略關系,還是一個需要努力加以實現的目標。
最後,是加強軟實力建設。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改善我國在周邊國家心目中的認識和印象,使我國形象在這一地區更具親和力。同時要保持我國在戰略上的威懾力,努力維持一種平衡。
6. 我國當前周邊安全環境復雜性的原因是什麼及面臨的威脅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復雜性及面臨的主要威脅
1、對我國安全環境復雜性的基本判斷:總體穩定,局部嚴峻,安全問題趨於復雜且風險加大
2,周邊安全環境是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我國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最直
接和最主要因素。我國地處亞洲東部,陸上有15個鄰國相接壤,與8個國家隔海相望,地處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邊環境的復雜性。我國地緣環境可謂先天不足,有後天難補的一面,但也有後天可塑的一面,我國擁有世界第二長邊界線,陸地邊界長達2.2萬公里,海疆線長達1.8萬公里,鄰國眾多,強鄰不少,領土領海問題自然存在不好分歧。
2、我國安全環境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三大方向和兩個重點地區」。
三大方向:東北亞、中亞和海洋,既緊密聯系,又相互交叉。
東北亞方向:影響我安全環境的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朝鮮半島問題,二是日本問題。
如果說朝鮮半島在我周邊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僅次於台灣海峽的話,那麼日本對我國家安全的威脅就僅次於美國。
中亞方向:對我國安全來說,中亞方向的安全隱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三股惡勢力」的威脅;二是中亞五國未來的政局走向。特別是美國和西方勢力正積極插手中亞國家的事務,企圖發動一連串的所謂「顏色革命」,大力扶持那裡的親西方反對派通過「合法程序」的選舉奪取政權,使獨聯體面臨解體的危險,也使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主導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有利於西方的重大變化。這對以中俄為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特別對我國的西部安全環境來說,無疑是新一輪的巨大沖擊。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和警惕。
海洋方向: 美韓及美日軍演對我國領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同時是對其軍事的炫耀,是對我國及朝鮮的嚴重挑釁。南海問題,目前我國南海大部分島嶼被鄰國分割占據,我國原為南海問題的長期穩定與互利合作而努力,但從目前來看,實現這些問題的公平合理解決,尚需長期艱巨的談判。
兩個重點地區:台灣海峽。近年來,台灣島內的政治生態持續惡化,台獨勢力鋌而走險、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連宋訪問大陸以後,兩岸關系雖出現了某些緩和跡象,但總體嚴峻的局面沒有改變。台灣問題仍處於可能爆發嚴重沖突的高危期。近來,美日聯手干預台灣問題的勢頭明顯加強,這對我「遏獨、止獨」的戰略意志、決心和戰略能力都是歷史性的重大考驗。釣魚島。釣魚島的歷史遺留問題及現今問題也是中日關系不斷緊張。
3. 對我國安全復雜性的基本判斷:總體穩定,局部嚴峻,安全問題復雜且風險加大:一是美國成為影響周邊安全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二是日本對我國周邊環境存在現實和潛在的安全威脅;三是周邊環境其他國家對我國的威脅;四是印度對我國領土的侵犯和威脅;五是恐怖主義的現實威脅
本文由親親莪哋裹凍(63679937)回答 抄吧使勁
7. 影響我國自然地理環境不同的主要原因
影響我國自然地理環境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有緯度、海陸位置、氣候、地形、植被等因素。
1、因我國南北跨緯度近50度,所以使我國南部氣溫高,年溫差較小,耕作制度可做到一年三熟,而北方年溫差大。
2、我國東部靠海,西部深居內陸,所以東部濕潤,西部乾旱,所以東南沿海農業歷史悠久,經濟發展快,適宜人類居住,人口多;而西部乾旱,開發晚,荒漠多。
3、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也使我國各地因氣候不同而形成不同自然景觀。如南北差異明顯(可見http://..com/question/227788024.html?oldq=1)
4、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各種地形都齊全,所以依地形的影響給各地人們的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青藏高原的女孩子都有紅蘋果一樣的臉蛋,北方女孩高大)。
5、植被的種類和豐富的程度也是影響各地的自然環境。
8.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復雜多樣對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有哪些影響
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下降的地勢特徵,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氣候有著明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西高東低,面向海洋,有利於來自海洋上的夏季風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並使我國東部季風區面積廣大。第二,西高東低,階梯狀的地勢,增大了同一氣候帶內的氣候差異,加強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僅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而且阻礙印度洋暖濕氣流伸入西北內陸,並且影響大氣環流,對東亞氣候和世界氣候都有著重要影響。
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河流的影響明顯地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地勢特徵決定了我國的河流多從西向東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從而溝通了東西之間的海陸交通。第二,階梯之間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
地勢特徵對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又反映到對土壤、植被、動物等的影響上。
地勢特徵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很大。我國東部的第三級階梯,地勢較低平,這里成為人口稠密、農業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為農工交等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第二級階梯,地勢起伏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脈,交通條件不如東部,但卻有利於農業的多種經營,是我國重要的農牧業區。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地勢高,氣候寒,自然條件獨特,經濟活動也具有特色。
9. 為什麼我國第二階梯自然環境最復雜
.第二階梯跨了三分之二的中國經度,所以橫向的經度會有不同的,且差異大的氣候。
2.第二階梯地形復雜,有盆地,高原等自然景觀也多——從這也可以看出氣候的復雜。
3.多位於非季風區,降水少,調節氣候能力也差,因此氣候差異很大(比如我們雲南和新疆的差異!)
總的來說,自然環境由許多因素造成,但多因為地形和氣候。
10. 為什麼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主
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氣候和地貌,
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廣,東西距海遠近差別很大,所以形成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同時又有多種地貌類型,氣候和地貌不同決定了我國自然環境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