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五個太陽的景象是怎樣的
1933年9月13日,在美國西海岸美 國學者查貝爾在較高緯度的地方觀看日落時,拍攝到一組照片,一輪又紅又大的太陽慢慢西沉,開始由圓形變成橢圓形, 接著又由橢圓形變成了饅頭形,上圓下 平。漸漸,太陽的上半部分也被削平了,最後出現了有棱的四個角,變成了一個 罕見的方形太陽,這組照片,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作為 珍貴資料引用。1985年1月3日11時 左右,在黑龍江省綏化市的上空出現了一個大氣光象的「五個太陽」奇景。這 一天,綏化市被一層絹紗似的薄雲籠罩著。將近十一時許,天空中出現了個奇 景,太陽光碟呈火紅色,邊緣為金黃色,光輝燦爛,奪目耀眼;太陽周圍有一個 46°暈和一個時隱時現的22°暈,太陽兩 側各有兩個「小太陽」,一個白色大半圓光環把四個「小太陽」和太陽貫穿起來, 四個「小太陽」非常明亮,閃爍著彩色的光輝,就像一條項鏈上的幾顆寶珠。在 22°和46°暈的北部,還各有一個與它相 切、凸向太陽的色彩繽紛的彩弧,兩弧都為內藍外紅,光輝耀眼。「方形太陽」必 須在極地和高緯度地區的無風、無雲,空氣中沒有冰晶霧等嚴格的天氣條件下才 能產生,因此比較罕見。這種「方形太陽」是由於太陽光通過上下密度不同的 大氣層時,光線發生折射、反射等原因造成的。在極地和高緯度地區,陸地和海 面溫度常常很低,近地層的空氣溫度低於高層的空氣溫度,這樣就出現了「大 氣逆溫」現象。靠近地面或海面的空氣密度大,而愈向上密度愈小,當靠近地面 或海面的太陽光從這種低空大氣中通過時,就發生折射。
B. 地理五帶指那些
地理上的「五帶」是指: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將地球表面有共同特點的地區,按緯度劃分為的五個溫度帶,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一年當中,太陽直射點總是在北緯23°26ˊ和南緯23°26ˊ之間來回移動。只有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才能見到太陽直射頭頂的景象。這個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是全球最多的,稱為熱帶。
南極圈以南,和北極圈以北地區,太陽高度角很小,可以觀察到極晝和極夜現象,得到的太陽熱量極少,氣溫很低,稱為寒帶。
南北回歸線到南北極圈之間的地區,得到的光熱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氣溫也較適中,一年四季分明,稱為溫帶。
(2)地理五個太陽是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溫帶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中緯地帶。
南溫帶和北溫帶各跨緯度43°8′,南、北溫帶的總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52%。本帶內太陽高度變化很大,在回歸線上的變幅為90°—43°8′之間,隨緯度增高,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到極圈的變幅在46°52′—0°之間。
太陽高度一年之中有一次由大到小的變化,氣溫也隨之出現一高一低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也很大,到極圈增加到24小時。可見,在溫帶太陽高度比熱帶小,獲得熱量少於熱帶,溫度低於熱帶。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非常顯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溫帶的特點。
我國的熱帶地區為海南島、雷州半島以及雲南和台灣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