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問題
森林是物種多樣性表現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據估計,地球上有500萬~3 000萬種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棲息繁衍。已經定名的物種僅為140萬~170萬種,大部分的物種尚屬未知。熱帶森林是物種分布最豐富的地方,雖然其面積只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7%,但卻擁有一半以上的物種。熱帶森林物種之多,有時令人難以相信:在秘魯的熱帶森林中,一株豆科植物的樹木上可發現43種螞蟻,分屬於26個屬,相當於英倫三島全部的種類;加里曼丹一帶的雨林,在10片1公頃的標准地上,有近700種喬木樹種,幾乎和北美的種類差不多;在中南美洲1平方公里的熱帶森林中,經常可看到有幾百種鳥類和幾千種蝴蝶、甲蟲和其他昆蟲。
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世界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熱帶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是由於水熱資源豐富及生態多樣性引起的;而脆弱性在於熱帶土壤養分儲量少,大部分養分儲存於森林的各種動植物中。由於森林破壞(年毀林面積達18×106~20×106 hm2)、草原墾耕、過度放牧和侵佔濕地等,導致了生態系統簡化和退化,破壞了物種生存、進化和發展的生境,使物種和遺傳資源失去了保障,造成生物多樣性銳減。因此,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如果一片森林面積減少為原來的10%,能繼續在森林生存的物種將減少一半。同時,森林占陸地面積的1/3,其生物量約占整個陸地生態系統的60%。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植物及其群落的種類、結構和生境具有多樣性,也是動物種群多樣性賴以存在的基礎和保證。
森林生態系統包含最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和多種多樣的生活型。我國是生物種類極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物種數量約佔世界物種總數的10%左右。全國約有種子植物320科、3110多屬、約2.5萬種,其中草原、荒漠、沼澤和高山植物約6000~7 000種,其餘幾乎都屬於森林植物區系。我國是森林植物區系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次於巴西和馬來西亞。世界裸子植物共有11科,除南洋杉科以外,在我國都有分布,並且大多數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種類,尤其是針葉林的主要樹種。
中國也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豐富的國家之一。現知我國陸棲脊椎動物有2000多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其中鳥類比例最高,依次為獸類、兩棲類和爬行類。森林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和分布區。昆蟲的種類約占動物種數的80%,數量異常龐大。據國內外多數昆蟲分類學家較保守的估計,世界昆蟲至少有150萬種以上(也有人樂觀地推測全世界的昆蟲可達3000萬種)。我國約佔世界昆蟲種類的10%,即15萬種以上;但已定名的僅約4萬種,只佔總數的1/4強。
一、森林的植物環境
(一)植物的基本類群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於氣候和地質條件的不斷變化,有些植物衰亡了,有些則繁盛起來,同時不斷產生新的植物種類,構成了現在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植物界。現在已知植物約50萬種,它們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以及對環境的適應性千差萬別。通常將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等類群。從植物體的外形觀察,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和地衣,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稱為低等植物;而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都有根(苔蘚植物只有假根)、莖、葉的分化,稱為高等植物。
森林植物是與森林組成密切相關的植物。廣義上講,森林植物包括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狹義的森林植物僅指種子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森林植物不僅向人類提供衣、食、住、行諸多方面的物質財富,而且越來越顯示出其環境效益。因此,保護森林植被、保護森林植物物種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森林植物研究的重要目的。
1.藻類植物。藻類植物一般都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自養生活。其大小和形態結構差異很大,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如海帶、發菜等。藻類植物多生活於水中,陸生的較少。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
2.菌類植物。菌類植物在水、空氣、土壤以及動植物的體內都可生存。其形態多種多樣,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有些體積很小,約為1μm,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有些體積較大,肉眼可見。絕大多數菌類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是異養植物,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吸收現成的養料來維持生命。有些菌類植物是有益的,如固氮菌,可提高土壤肥力;有些可葯用、食用或工業上用,如青黴素、放線菌。
微生物包括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原核生物的放線菌、細菌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和噬菌體。
全世界真菌約有25萬種以上,有人保守估計約50萬種(也有人估計全球共有真菌150萬種)。近200年來,約有10餘萬個真菌種名發表,被承認的約6.9萬種,其中1/5是地衣型真菌。我國(包括台灣省的4000種)已知真菌約 7000種,不及我國估計種數的10%,僅相當於印度已知種數的一半。全世界已知的70餘目真菌中約有50目在我國基本上無人問津。在20餘個已有人研究的目中,有半數僅涉及其中若干科或屬。在真菌中,種數最多的屬子囊菌亞門,約為3萬種,其次為擔子菌,約有1.6萬種;半知菌大約有1.7萬種,接合菌與鞭毛菌
我國各地已分離出26屬3000多株酵母,佔全世界酵母總數的40%。
在大自然中,原核生物不像動植物那樣,有明顯和嚴格的地理分布。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其中包括動植物難以生存或完全不能生存的地方,都會有這類生物。它們不但大量生存於一般環境中,也廣泛生存於許多特殊環境中,稱為極端環境微生物,如嗜鹽、嗜鹼、嗜高溫、嗜酸等微生物。人們對原核生物物種的認識存在差異。由於原核生物缺乏化石資料,而且所獲取的原有材料和現有的生物技術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人們對物種的定義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種」的數目歸類在各個歷史時期是不同的,其總的趨勢是從認識原核生物的個體表型特徵到逐漸認識其群體形態、生理生化特性,直至認識到控製表型特徵的遺傳物質(DNA)的本質特性,並且進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物種從「人為種」趨於「自然種」。
3.地衣。地衣是藻類和菌類的共生體。真菌菌絲圍裹著藻類細胞,通過菌絲體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類,供給藻類生活並保障藻類在環境乾燥時不致乾死。藻類具有葉綠素,通過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供給自身和菌類生長的需要。地衣根據生長狀態分為三大類:殼狀地衣、葉狀地衣和枝狀地衣。地衣對空氣污染非常敏感,當空氣中含有極微量的SO2等有害氣體時,就會逐漸死亡。地衣具有很強的耐旱和耐寒的能力,它能生長在裸露的岩石、樹皮和土壤上,能使岩石逐漸風化形成土壤。
4.苔蘚植物。苔蘚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陸生類群,是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型。大多數苔蘚植物需要潮濕的環境。其植物體的結構簡單,矮小,是最簡單的綠色高等植物。苔蘚植物還常常是森林中的地被物,能反映林地的狀況和森林特徵。苔蘚與地衣一樣,對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起著先鋒作用。
5.蕨類植物。蕨類植物具有比苔蘚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特性,一般是陸生,少數為水生。有根、莖、葉的分化。也有維管束結構,擔負著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輸送。蕨類植物的外形與種子植物相似,但它不產生種子,而是以孢子繁殖。蕨類植物是森林植被草本層的重要組成成分。一般有蕨類植物生長的地方表示土壤比較肥沃。
6.種子植物。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復雜、最進化、結構更完善、更能適應陸地環境的類群,也是現代地球適應性最強、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經濟價值最大的一類。種子植物中有不少種類是我們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其最大的特徵是以種子繁殖。根據種子有無果皮包被,種子植物又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類;根據習性,可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兩類。草本植物為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地面不具宿存的莖。木本植物按習性又可分為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都是多年生植物,具有發達的次生木質部,是森林組成中的主要部分。
(1)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且多為高大喬木或灌木,稀為木質藤本。其中大多數是常綠植物,為林業生產上的主要用材樹種,也是纖維、樹脂、單寧及葯用等原料樹種。主要特徵是,胚珠外面沒有心皮包被,因而形成的種子是裸露的。次生木質部具管胞,稀具導管,韌皮部中沒有伴胞。葉多為針形、條形或鱗形(稀為其他形狀),所以把這類樹木又稱為針葉樹。花球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風媒,稀蟲媒傳粉;胚珠裸露,無心皮包被。種子有胚乳,胚具2至多數子葉。
裸子植物發生發展的歷史悠久,最早出現約在34 500萬年前至39 500萬年之間的古生代泥盆紀,歷經古生代的石灰紀、二疊紀,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的第三紀、第四紀。隨地史氣候多次重大變化而演變更替,繁衍至今。現存的裸子植物中有不少種類,如我國的銀杏、油杉、鐵杉、銀杉、金錢松、紅松、杉木、水杉、水松、紅豆杉、榧樹等都是第三紀的孓遺植物。
裸子植物現存12科71屬近800種,廣布於世界各地。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常組成大面積森林。我國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現存有10科33屬約202種33個變種。常見的種類有蘇鐵、銀杏、松、杉、柏等。
(2)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發展到最高等的類型,是適應陸地生活條件最完善的一類植物。被子植物最顯著的特點是,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特有的生殖器官——花,又稱有花植物。典型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組成。雌蕊由心皮卷合而成,主要特徵是胚珠包被在子房內,不裸露。傳粉受精後胚珠發育成種子而子房發育成果實。種子包被在果實內,種子有胚乳或無,具子葉2或1枚。喬木、灌木、草本或藤本的木質部常有導管和管胞(少數原始的科中無導管),韌皮部具篩管和伴胞。單葉或復葉,網狀脈或平行脈,葉形多寬闊,故這類樹木常被稱為闊葉樹。
被子植物較裸子植物進化,最早出現於中生代侏羅紀,自白堊紀末期及第三紀,繁衍極盛。在現存的植物中,被子植物在種數、個體數上佔有極大的優勢。全世界約25萬種,分別隸屬於424科。我國約277科2600餘屬,約3萬種,其中木本植物約8 000種,喬木樹種約3 000種,重要經濟樹種約 1000餘種。它們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大田作物、果樹、蔬菜、葯材、木材、纖維等絕大部分都來源於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根據種子中子葉的數量又可分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為喬木、灌木或草本。莖內維管束成環狀排列,有形成層,木本植物莖中有年輪。葉為網狀脈。花通常為4~5基數。胚具2子葉。雙子葉植物在全世界約有 355科,約 20萬種;我國約228科,2萬多種,其中木本植物約7 000種。
單子葉植物為草本、灌木,稀為喬木,常淺根系。莖內維管束散生,無形成層,一般無增粗生長。葉為平行脈。花各部常為3基數。種子的胚常具1子葉。單子葉植物在全世界約有69科,約5萬種;我國約47科,41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約200種。在林業上以棕櫚科及禾本科的植物經濟價值最高。
(二)森林植物
森林中的植物根據其所處的地位可以分成林木、下木、幼樹、活地被物和層外植物。
1.林木。林木指森林植物中的全部喬木,或稱立木。構成上層和中層林冠。在森林中,株數、材積和郁閉度最大的和次大的喬木樹種分別稱為優勢樹種和亞優勢樹種。優勢樹種對群落的形態、外貌、結構及對環境的影響最大,故又稱建群種。株數、材積和郁閉度較小者稱為伴生樹種。由一個喬木樹種組成的林分或混有材積不足全林1/5的森林稱為純林。由2個或2個以上喬木樹種組成的林分稱為混交林,其中每個樹種的材積不到全林的4/5。
人工林多為純林,而天然林中混交林較多。但在立地條件極差的地方,如只有少數樹種能生長的乾旱、寒冷地區,則往往形成純林。另外,採伐跡地、火燒跡地和擱荒地上,先鋒樹種侵入後也多形成純林。純林容易發生病蟲害、火災等,長期在同一塊地上培育純林還易引起地力衰退。樹種搭配適當的混交林,可提高林分的生產力,也可提高森林環境的穩定性。混交林中按喬木樹種的質量和經濟價值分為主要樹種和次要樹種。主要樹種質量高,經營價值大,是經營對象,又稱目的樹種;次要樹種又稱非目的樹種,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一個森林中的主要樹種可有一個或數個,在數量上可以占優勢,也可能不佔優勢。優勢種是數量上的概念,而主要樹種是經營對象上的概念。
2.下木。下木指森林中的灌木和不能長到喬木層的小喬木樹種。
3.幼樹。指一年生以上(幼苗除外)尚未達到喬木層高度一半的幼齡樹木。
4.活地被物。指林下生長的小灌木、草本植物、苔蘚、地衣和菌類。
5.層外植物(層間植物)。指林內的藤本,附生、寄生和半寄生植物等。它們不能形成單獨的植物層,而是分散依附於其他層次之中。
竹是中國南方森林中主要的植物成分。按它們的高度可分為喬竹、灌竹和藤竹。竹干高大的喬竹可以形成純林或與其他樹種混生而形成混交林。竹干矮小的灌竹成為下木的組成部分,細長的藤竹則為層間植物。
森林的植物組成因地形、環境的影響和人為的干擾而有巨大的變化。在新生代第四冰期,中國植物受到的影響要比歐洲和北美小得多。華東、華中、西南的亞熱帶地區由於沒有受到冰川的直接影響,古老樹種如蘇鐵、銀杏、水杉、金錢松、鵝掌楸和水青樹得以保存下來。中國的森林植物組成也因此而比歐洲和北美復雜。環境因素包括氣候、土壤、地形等。在中國,由北向南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森林植物的種類也隨之增加。如在大興安嶺的落葉松林中,0.25 hm2地面上的高等植物有30~40種;而在雲南南部熱帶林內的同樣面積上,高等植物多達130種。由東南沿海走向西北內地,雨量逐漸減少,由濕潤地區逐漸過渡到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地區,森林植物組成也相應趨於簡單。在山區,由低海拔地帶向高海拔地帶,氣溫逐漸降低,雨量增多,森林植物種類也出現遞減的趨勢。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和復雜的系統,具有復雜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結構和功能。這一系統以喬木占優勢組成的各種森林植物群落為標志。
(三)世界森林的地理分布
現在世界森林面積約為(40.3×108)hm2,占陸地總面積的30%左右。由於氣候,特別是熱量、水分及二者配合狀況的影響,森林在世界上分布很不均勻,類型也極為復雜多樣。隨著海拔升高而引起的熱量和水分的重新分配,導致森林群落分布的垂直地帶性。緯度增高,則熱量依次遞減;經度不同,則濕度和降水量有很大差異,這又導致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性。一般將北半球及熱帶范圍(包括南回歸線以北)劃分為四大森林地帶。南半球(南回歸線以南)陸地面積小,植物區系與北半球迥然不同,劃作一個大森林地帶區。
1.北方針葉林帶。俄羅斯稱泰加林,意即沼澤林。這一地區因到生長季節積雪消融,林地濕如沼澤而得名。美國則稱其為北方森林。位於北半球50°以北,與凍原帶連接。中國的大興安嶺屬於這個帶。氣候特點是夏季溫暖而短暫,冬季嚴寒且時期長;年降水量為300~600 mm,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樹種組成簡單,通常由雲杉、松樹、冷杉和落葉松等屬組成大面積純林。主要的伴生闊葉樹種是樺樹和楊樹。在這個森林地帶內,至今還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林。
2.溫帶落葉闊葉林及針葉林帶。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在北緯30°~60°,甚至更北。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有明顯的溫暖的生長季和寒冷的休眠季。落葉闊葉樹的季相反映了這種季節性的氣候,但也有許多針葉樹分布,部分地區則以針闊混交林形式出現。主要組成樹種有,落葉闊葉樹如山毛櫸屬、櫟屬、栗屬、樺木屬、赤楊屬、槭樹屬,以及椴樹屬、白蠟樹屬等。該帶內存在很多針葉樹種,如松屬、鐵杉屬、圓柏屬、花旗松屬、側柏屬、扁柏屬等。它們在有些地區形成大面積純林,如美國西部的花旗松、黃松、西部白松、東部白松等。這個地帶因處於歷史悠久的農業地帶,原始林受到破壞,森林分布很不均勻,也不連續,人工林比較普遍。
在前述的兩個森林地帶之間,存在北方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相混合的過渡地帶。
3.亞熱帶森林帶。又稱暖溫帶森林。位於北回歸線以北到北緯35°,帶內降水量及季節分布差異很大,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森林分布不廣。主要有兩大類型:
(1)分布於大陸西岸及地中海沿岸的冬雨型森林 這個地區的氣候特點是夏季乾燥炎熱,冬季溫和多雨。在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樹種是木栓櫟、刺櫟和油橄欖。在美國西部主要是密花石櫟、黃背櫟、加州月桂及西洋腺果梅等。
(2)分布於大陸東岸的夏雨型森林 如中國東部、日本及北美洲東部地區,雨量較多,雨季與生長季一致,森林發育良好,有高大的常綠闊葉樹。特別是中國東部除殼斗科、樟科、木蘭科、山茶科的常綠樹種外,還有許多亞熱帶常綠樹種。在亞洲亞熱帶林范圍內,還廣泛分布散生竹類。北美洲的亞熱帶樹種較少,主要為常綠櫟類,竹類則更少,但有許多針葉樹種如松科的松屬,杉科的柳杉、水杉、落羽杉,柏科的柏木、扁柏屬等。
4.熱帶森林帶。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在這一遼闊范圍內因降水、氣溫的差異,又可分為三大森林類型:
(1)熱帶雨林 年降水量一般在2 000mm以上,無明顯的旱季。樹種極多,但也有一些單優群落,如亞洲由龍腦香科樹種組成的森林,南美洲的毛拉豆林等。
(2)熱帶季雨林或熱帶季風林 雨量在1000~2 000mm之間,有明顯的旱季。旱季有部分樹木如柚木、木棉等落葉樹種。在亞洲還廣泛分布叢生竹。
(3)熱帶乾旱林及稀樹草原 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樹種常有刺或樹冠擴展,分布稀疏。
5.南半球森林帶。此森林帶含南回歸線以南除南極洲以外的陸地,包括南美洲、非洲南部和大洋洲。此帶的森林面積不大,分布於沿海或山地,樹種與北半球的差別明顯。闊葉樹主要為分布於澳大利亞的桉樹屬和假水青岡屬;主要針葉樹南洋杉屬及貝殼杉屬是南半球所特有;羅漢松屬也以南半球分布為主,北半球較少。
(四)中國森林地理條件的特點
根據全國第四次(1989—1993年)森林資源清查成果和台灣省森林資源現狀統計結果,全國林業用地面積為(26 289×104)hm2,其中有林地面積(13370×104)hm2。按有林地面積占國土面積計算,全國森林覆蓋率為13.92%。在有林地中,林分面積(11370×104)hm2,經濟林面積(1610×104)hm2,竹林面積(390×104)hm2。森林分布不均,主要集中於比較偏僻的東北和西南山區。西北地區的覆蓋率則不到1%,甚至許多地方無林。
氣候水熱條件是影響森林分布和林木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我國400mm降水量等值線沿大興安嶺西坡向西南至喜瑪拉雅山山脈東段,其東南面季風區域就是宜林氣候區域,其西北面為西北乾旱區域和青藏高寒區域。從熱量看,日平均氣溫≥5℃為林木生長期。不同森林類型森林樹種的地理分布與兩個氣溫限間的天數有明顯關系,同時與最冷月、最熱月和極端低溫有關。
各地區的降水量,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000~2 000mm。愈向東南則雨量增高,冬季最少月降水量也有數十毫米,乾燥度一般為0.5~1.0,無明顯旱季。東北、華北、雲南高原和川西高原等地,年降水量一般為600~1000mm,主要集中於夏季,旱季顯著,或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乾燥度一般為 1.0~1.5。西部半乾旱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在400mm或200mm以下,乾燥度1.5~19.0以上,不宜樹木的生長。
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很明顯。山地寒溫帶是森林分布的上限,其分布的一般規律是自北向南和自東向西部增高。例如:在東部濕潤氣候區的山地寒溫性針葉林的分布上限,在寒溫帶不超過1000m,在溫帶為1100~1800m,在暖溫帶為 2000~3500m,在亞熱帶為3000~4200m,在熱帶為2800~3800(或4000)m。森林垂直帶結構也自北向南復雜化。在半乾旱和乾旱山地,森林斷續地分布於2000~3000m的中高山北坡,甚至缺乏森林。
土壤是生物—氣候的產物,有其本身的發育過程和特性。與上述森林氣候帶相適應,從北向南主要的土壤類型依次是:漂灰土—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紅壤—赤紅壤—磚紅壤,呈酸性—強酸性反應。石灰岩母質是影響樹種分布的重要因素。
東部的山地丘陵是森林主要分布地。山坡谷地形成多種多樣的生境,影響森林植物的生長和分布。深山峽谷往往是珍稀和殘遺植物的隱藏地。
我國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熱量由南往北遞減。這種水熱分布規律決定著我國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因此,我國森林的自然分布及類型主要決定於下列地理因素:
第一,氣象因素。我國東部由北到南不同的氣候帶決定了大的森林類型,並且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全國降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由森林氣候(年降水量400mm以上)轉向草原和荒漠氣候。但新疆天山承受西來的大西洋水分,阿爾泰山承受北來的北冰洋水分,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部承受西南來的印度洋水分,使得這些地區也出現不同類型的森林。
第二,地形因素。我國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m。從此向北、向東和向南,高度逐漸下降至平均海拔1000~ 2000m;再向外伸展為東北、華北、江漢、江淮的平原以及浙閩、兩廣南部的丘陵和三角洲等,平均海拔降至500m以下。這樣的梯級高差影響氣候,從而影響森林分布和森林類型。同時多列東西向的山嶺和一些基本上南北向的山系也改變著季風的方向,致使由北到南的溫度和由東到西的降水量出現明顯的階梯界限,森林植被類型也隨之而有差異。
第三,地理位置因素。我國北部林區與世界北方針葉林帶相接;南部與東南亞及大洋洲熱帶林通連;西部與中亞相連並與東歐和地中海沿岸相通。這樣的地理位置,為我國孕育和保存豐富的森林植物種類和森林類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由於漫長的歷史過程和眾多的人口,我國平原盆地的森林早已被開發成為農業用地;其周圍丘陵山地的森林也受到嚴重破壞,但有較大面積的人工林(包括竹林)。氣候比較乾旱和陡坡地形上的森林,一經破壞,就會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山地土層瘠薄或基岩裸露,成為荒山。
(五)中國森林地理分布
森林是地理現象。有什麼樣的環境條件就有什麼樣的森林。我國地域廣大,地形條件復雜,自然條件多樣化。所以,我國的森林種類很多,幾乎有世界上的各種森林類型。森林分布規律有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在此側重介紹水平地帶分布。
1.寒溫帶針葉林和溫帶針闊混交林。它是世界的北方針葉林帶向南的延伸部分,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丘陵區。這是我國最北部的森林區。這一地區地形起伏小,坡度緩,山頂渾圓,一般海拔1100m左右。土壤厚度不均,有島狀永凍層。森林覆蓋率為 53.6%,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年降雨量為350~500mm,降雨期主要集中於植物生長的7、8月份。該地區特點是興安落葉松是優勢成林樹種,占森林面積的70%;其次為樺木林、樟子松林及少量蒙古櫟林、山楊林、紅皮雲杉林,是落葉松破壞後形成的次生林。各樹種多構成單層純林,結構簡單,層外植物不發達,並具有較多的溫帶森林植物成分,如北五味子、刺人參及槭樹等。
向南逐漸過渡到溫帶針闊混交林帶。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的森林是典型的針闊葉混交林,森林的組成樹種比較豐富;多數山地海拔在1000m以下;年降雨量600~1000mm,由長白山向北遞減。這里是我國的第一大林區,森林茂密,長白山中高山(1000~1800m)有較多的針葉純林,針葉樹除紅松外,主要樹種還有紅皮雲杉、沙冷杉、臭冷杉和魚鱗雲杉等。絕大多數為針闊混交林。混生的闊葉樹種有楓樺、遼楊、春榆、千金榆、蒙古櫟、椴、水曲柳、黃波蘿、白樺、胡桃楸、槭、山楊等。針闊混交林採伐後,通常形成以櫟樹林、山楊林、白樺林等為主的次生闊葉混交林。紅松闊葉林集中分布在小興安嶺,是本區的代表類型。
2.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此區域北到河北北部和遼寧南部,南到淮河、秦嶺,西到蘭州和陝西、山西中部,東至沿海海岸。雨量400~800mm,集中在夏季6—8月,冬春季乾旱。開發較早,平原、平地已成為農業區,森林受到嚴重的反復破壞,而氣候條件仍屬森林地帶。只有少數深山區還有櫟、樺樹、山楊等組成的落葉闊葉林和油松、側柏等針葉林。海拔1000m以上為山地針葉林,主要樹種有雲杉、臭冷杉、長白落葉松及山楊、樺樹。原始林極少,次生林比重大,很多次生林演化成多代萌生的林分;一些地方淪為荒山和石質山地。落葉櫟類分布面積廣,松類到處可見,松、櫟純林較多,偶有雲杉小片林。落葉松林在本區海拔高處生長良好,乾旱陽坡多栓皮棟和側柏林。荊條、綉線菊等灌木是森林進一步破壞後形成的。楊、柳、榆、槐、臭椿多散生於四旁。人工栽培的板栗、核桃、柿、棗等被稱為木本糧食和木本油料樹種。
3.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大致位於淮河、秦嶺以南到南嶺南麓一線,寬約1000km,由台灣至雲貴高原之間有800km,是北半球亞熱帶森林的重要部分。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500mm,具有發育良好的常綠闊葉林。本帶北部的落葉闊葉樹種較多,常綠闊葉樹主要有殼斗科、樟科、茶科等。南部則有熱帶樹種的侵入。有很多中國特有樹種及經濟樹種和散生竹種,如毛竹、淡竹、桂竹等。海拔800~1000m以上屬山地落葉闊葉林帶。
該地區天然植被是常綠闊葉林,以栲櫧、青岡、石櫟等為主。遭破壞後成為次生林,馬尾松、苦櫧、楓香、落葉櫟和竹等即迅速發展,其中以馬尾松最占優勢。如果次生林再被破壞則成為次生常綠灌叢。再經破壞,則成為野古草、白茅、山黃草等高草地。
由於雲貴高原地形抬高,自然條件的變化,中國亞熱帶東部與西
❷ 森林資源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森林資源地理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資料知道森林資源的綜合效益,初步利用世界森林資源分布圖,分析世界森林分布概況,理解森林資源急劇減少的後果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意義。
教學重點 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減少與保護森林資源的措施
教學手段:
錄像:森林資源的作用或VcD《維也納森林》
計算機課件:PowerPoint幻燈片
教學過程:
放映《維也納森林》的VcD。
(引入)在人類生存中有一種必需的物質,如果缺少了它,可能幾分鍾就會死亡它是什麼?(氧氣)。地球上的氧氣是由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出來的。大面積的植物即森林被稱作"地球之肺"。這是為什麼呢?森林還有什麼作用呢?今天來研究。
(板書)一、森林的重要性
(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將各組學生代表回答的內容寫到黑板上,和學生一起歸納
(幻燈片)森林是重要的物質資源
(講解)森林作為一種物質資源,從古代到現代一直就受到重視,而作為環境資源,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有哪些環境作用呢?
(學生活動)讀數據或景觀圖片,對照思考森林的環境作用,回答
(幻燈片)森林更是重要的環境資源----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承轉)世界上大面積的森林分布在何處呢?想一想學過的自然帶的內容,對照世界森林分布圖回答。(有條件應放映復合片:世界森林分布圖中主要的類型可以用flash做成動畫,樹標滑過即閃動,點擊時出現不同林種的代表景觀)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大面積的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赤道地區的熱帶雨林和北半球中高緯的亞寒帶針葉林。
(板書)二、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提問)為什麼中緯度原始森林分布較少?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分析原因。(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講解)人口集中,建築物多;耕地面積廣;生活用燒柴多;等等
(板書)三、森林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講解)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可人們往往只重視森林作為物質資源所起到的作用而忽略其環境作用,使森林遭到破壞。
(提問,出示幻燈片)森林資源遭受破壞文字資料、漫畫"小鳥的悲哀"說明什麼問題?(學生討論回答:濫砍濫伐,森林火災,病蟲害等使森林面積減少,森林失去調節作用;野生動物喪失了理想棲息地)
(轉折)如何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呢?課文"想一想"(學生回答:第三種方式好)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措施是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幻燈片,有條件可以看錄像)讀《水土保持》、《防風護田》示意圖,森林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防風護田作用的?(林冠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減少雨水對土壤的侵蝕;落到地面的雨水,透過表層的枯枝落葉層滲到地下貯存,旱季時再補充給河流;斜坡上的泥沙隨水往下流動,水流不斷下滲,水量減少,泥沙因流速減慢沉積,河水的含沙量減少,再經過兩道或多道防護林後,到達河流的就是清水,森林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害風經過防護林時,一部分氣流從樹梢上繞過,一部分被枝葉分割成方向不同的小股氣流,摩擦增大,風力減小,沙塵逐漸降落,到達田地後是微風,起到了保護農田的作用。)
(講解)為了保護森林資源,人們採取不同的措施,讀課文"讀一讀",你贊成那種方式?
(總結)今天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大家想一想,我們每個人能夠為保護森林資源做些什麼?(學生回答)
(作業)寫一份倡議書或畫一幅漫畫或做一個節約森林資源的計劃(如可以從節約紙張、不用木筷子等),並向你的家人鄰居進行宣傳。看那個同學想得好想得妙.
設計思想
由於有前面章節學習的鋪墊,所以學習本節知識並不難。但是必須抓住本節的特點: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全章圍繞森林的環境作用展開,通過步步學習,形成必須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意識。各部分已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的結論為主,使學生始終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
對於森林的重要性,學生日常生活的積累和了解較多,所以採用小組討論比賽回答的方式,激發興趣,歸納總結的結論建立在學生的回答基礎上。教師的作用是提供問題的情景、思考問題所需的資料。放映VcD,使學生在悠揚的音樂和優美的圖畫伴隨下進入學習的情景。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森林作為物質資源與環境資源的重要作用,認清森林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森林的作用、利用與保護,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森林資源有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起要珍惜愛護森林資源的觀念,並且積極自覺地參加每年的植樹活動。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
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森林的作用、利用與保護,難點是森林的環境資源作用。
教學用具
自製投影片:
①有關森林作用的數據;
②護田林帶防風示意圖;
③水土保持坡林帶的作用示意圖;
④漫畫「小鳥的悲哀」;
⑤世界森林變化資料。
教學提綱
第三節 森林資源
一、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物質資源
2.重要的環境資源——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二、森林的利用與保護
1.世界森林的變化
2.森林的合理利用
3.森林的保護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我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3月12日。每年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宣傳植樹造林的好處。那麼,森林資源究竟有什麼用途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森林資源。
第三節 森林資源(板書)
一、森林資源的作用(板書)
[提問]森林是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主要有哪些用途?(引導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歸納。)
1.重要的物質資源(板書)
[教師/Article/Index.html>總結]森林作為物質資源主要的作用是:能夠提供大量木材,用於建築、傢俱、造紙造船等等,能提供大量果實作為食品、飼料等等,所以說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
[提問]森林除了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外,它還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現在請大家根據投影片說明森林對環境都有哪些作用?
[展示投影片]森林的作用:
A. 每天每公頃闊葉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B. 每年每公頃松林能滯留粉塵34噸。
C. 5萬公頃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當於一座容量為100萬立方米的小水庫。
D.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汽。
[提問]該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麼?(A是森林能調節大氣成分。B是森林能凈化空氣。C是森林能含蓄水源。D是森林能增加空氣濕度。)
[展示投影片]護田林帶防風示意圖。
[提問]該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麼?(該圖說明由於護田林帶使有害的大風減弱,因而沙塵也隨之減少,甚至消失。)
[展示投影片]水土保持護坡林作用示意圖。
[提問]該圖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麼?(該圖說明水土保持護坡林使土不下坡,清水長流)
[教師/Article/Index.html>總結]歸納上面同學的回答,我們看到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難怪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因此,森林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種環境資源。
2.重要的環境資源——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板書)
過渡既然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就要求我們對森林合理利用和保護。
二、森林的利用與保護(板書)
1.世界森林的變化
[展示投影片]世界森林的變化資料:
A.在歷史上,世界陸地曾有三分之二為森林覆蓋,面積為76億公頃,現在世界森林面積只有2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
B.目前森林面積仍在迅速減少,世界上每年約毀林1800萬公頃。
[提問]根據世界森林的變化資料,你能說明世界森林不斷減少都帶來哪些後果嗎?(人均木材量減少,滿足不了需要;森林覆蓋率減小,破壞了地球上的環境。)
[提問]世界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原因是什麼?(農牧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以及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原因,都使森林遭到破壞。因而森林面積不斷減少。)
[展示投影片]漫畫「小鳥的悲哀」
[提問]漫畫「小鳥的悲哀」的含義是什麼?(此圖表示由於亂砍濫伐森林,造成了環境嚴重惡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動植物,喪失了理想的棲息場所,再加上人類的亂捕濫殺,現在地球上每天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過渡怎樣才能保護森林資源,又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對木材的需要呢?這就是森林的'合理利用問題。
2.森林的合理利用(板書)
[閱讀課文]讀教科書第80頁第三段,並回答課文中所提出的問題。
合理的是第三種。因為,第一種辦法保護了森林,但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第二種辦法滿足了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但不能保護森林。第三種辦法是合理採伐森林的方法。這樣做既能給人類提供木材,又可以保護森林。
[提問]根據上面的事例,說明怎樣才是合理利用森林?(在不破壞環境,使森林面積不斷增加的基礎上,合理採伐森林,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指導學生閱讀]讀教科書第80頁「讀一讀」,並且思考,課文中強調的保護森林的辦法是什麼?(人工造林)
[提問]請你歸納一下,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引導學生廣泛討論)
3.森林的保護
①以法規的形式保證對森林的合理採伐;
②人工造林是保護森林的重要方法;
③大力宣傳教育,使民眾樹立正確的森林資源觀。
教學目的:
了解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環境意義;能在世界森林資源分布圖上找出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了解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方法。
教學重點:森林的環境作用,森林破壞情況及產生的嚴重生態問題。
教學難點:森林的環境作用。
教 具:多媒體教學(漫畫、圖片、資料、實例)
教學方法:運用電教手段,引入漫畫、圖片、資料、實例,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們知道,人體皮膚上附著很多毫毛、頭發等,它們的排汗和保溫作用對維持人體的水分和體溫起重要作用。對於地球來講,什麼是她的「毛發」呢?那就是生長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們就了解有關森林的知識。
講授新課:播放有關森林的紀錄片,提問:森林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什麼樣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書)
1、 森林的經濟效益(板書):由於學生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可直接通過提問。
教師總結:森林除了剛才提到的經濟作用,還對我們生活的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環境效益(板書):
通過多媒體顯示一組森林作用的數據,以及森林對環境的作用,由學生填圖。
森林作用的數據
森林的環境作用
每天每公頃闊葉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調節大氣成份
每年每公頃松林能滯留粉塵34噸
凈化空氣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氣
增加空氣濕度
通過上述的填圖,使學生知道:森林具有調節大氣成份,凈化空氣,增加空氣濕度;因而,它被稱為「環境的肺臟」。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1:(護田林帶防風動畫示意圖)註:圖中沙塵應該和風畫在一起,為表示清楚而畫在上面,線的疏密表示風的強弱。沙塵的多少受風力大小的制約。
教師問:圖中的森林起什麼作用?
通過分析:由於森林帶的阻擋,使強大的風變為微風前進,從而避免了大風對莊稼的危害;同時,風中的沙塵因風速降低而沉落。
學生回答: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2:(護坡林帶保持水土動畫示意圖)註:圖中箭頭的粗細和顏色的深淺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徑流中泥沙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被森林阻滯後,泥沙逐步沉積在坡上。
教師提問:減少的那部分徑流到哪裡去了?
學生回答:森林阻滯,水的流速減緩,大量的流水滲入地下,變成地下水。
結論:護坡林帶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長流。
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森林還有哪些功能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森林還有調節氣候,減弱噪音,美化環境等作用,因此,人們把森林稱作「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那麼,森林資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狀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森林資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為40億公頃,覆蓋率29.6%。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3(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教師提問: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學生回答:以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為主。
教師提問: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哪裡?
學生回答: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因此,我們又把森林資源稱為「地球的毛發」,人們又是如何對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學生表演小品:由學生事先排練,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類,原告:森
林,森林動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氣候,表現在當今森林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面積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樹更新的面積卻很小,熱帶雨林正以每分鍾50公頃的速度消失,熱帶雨林如果消失,不僅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全球氣候也將受到影響,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將失去調節作用;許多野生動物喪失理想的棲息地,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由於森林的破壞,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濫捕,每天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通過小品,使學生認識到:森林慷慨地向人類貢獻著它的一切。但它卻得不到人類應有的保護和撫育。當前森林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以及森林破壞帶來的嚴重後果,並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保護森林資源的自覺性。
四、森林的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注意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各國制定 有關政策,鼓勵人們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發展替代林和速生林,並用遙感技術監控森林火災。
那麼,我們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如何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條思考題,多媒體播放思考題:
某地有10000公頃森林,對這片森林有三種處理意見,你贊成哪一種,為什麼?
1. 全部保護起來,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滿足當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劃分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後隨即補種樹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師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無私地向人類奉獻它的一切,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並且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環境因此而惡化。為改變現狀,應植樹造林,綠化地球。人們在搞經濟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環境保護,不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嚴防弄虛作假,要講求實際效果。
【教學重點】 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分布
【教學難點】 讀圖理解護田林帶和護坡林帶的作用;保護森林與獲取木材的關系
【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引入)前面我們學習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都是從四個方面進行學習的,即該資源的重要性、分布、利用和保護。現在,我們也按這個思路來學習森林資源。
(提問)你知道森林有什麼作用?
(展示)森林的作用
(講述)森林為我們提供了木材,使我們可以造房子、做傢具、造船、造紙等等。然而森林還有另一個方面的作用,即保護環境。
(展示)"一畝樹林一天的作用",體現了森林保護環境的作用
(練習)用直線把相應的現象與森林保護環境的作用連接起來
(邊講述邊演示)"水土保持護坡林帶作用示意圖"。一座山坡,上面長著人工培育的護坡林。此時,天空陰雲密布,大雨滂沱。雨水匯聚成水流,挾帶著泥沙從山坡上滾滾而來。但遇到了護坡林帶的阻滯,水流的速度減弱,部分泥沙沉積在坡上,水流下滲。再經過一道護坡林,水流進一步減弱,泥沙進一步沉積,變成微量清水流入山下的河流。
(提問)
1、護坡林為什麼能使地面徑流減少?圖中森林起到了什麼作用?
2、如果山坡上沒有森林,從坡上到坡下徑流量及其含沙量將怎樣變化?這將引起什麼災害?(水土流失)
3、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失了,有什麼後果?(土地乾旱缺水,土層變薄,植物難以生長)
4、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入河裡,會產生什麼後果?(大量水迅速進入河流易形成洪水,泥土進入河流會淤塞河道,使排洪不暢,容易引起洪災)
5、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的發生跟哪個地區的水土流失有關系?為此國家採取了什麼措施?(長江洪災跟長江中上游,特別是四川的水土流失有根大關系。為此,現在四川已禁止砍伐天然林。)
(歸納)由此可見,保護森林不僅可保護樹木,而且還保護了水(水資源)、保護了土(土地資源),還能防洪、防旱。自然界中的水、土、風、沙、大氣成分、空氣濕度都與森林作用有密切關系。因此,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展示並提問)讀"世界森林的分布圖",思考下列問題:
1、世界上主要有哪幾個自然帶是森林自然帶?
2、目前世界上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的是哪兩個自然帶?
3、世界上哪個森林自然帶已沒有大片原始森林了,為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溫帶闊葉林已被大量砍伐,目前世界上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帶還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但是,這兩種森林也在急劇減少。特別是熱帶雨林,現在正以每分鍾50公頃的速度消失,如不阻止這種趨勢,幾十年後,地球上將沒有熱帶雨林了。而與此同時,人們植樹造林的面積卻很少。
(展示)熱帶雨林的景觀圖片
(展示並提問)看漫畫,思考:這幅漫畫說明了什麼?(破壞森林不僅使野生動物喪失棲息地,同時也是破壞我們自己的家園)
(展示)熱帶雨林和破壞後的熱帶雨林的圖片
(提問)思考:現在,某地有10000公頃森林,對這片森林如何處理,有如下三種不同意見。
1、全部保護起來,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滿足當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把10000公頃人工用材林地,劃分為10片,每年砍伐1片,即1000公頃。砍伐以後,隨即補種樹苗,10年後成材。
你贊成以上哪一種方法?為什麼?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你能為保護森林做哪些事情?
(第三種好。它既滿足了人們獲得木材的需要,又可以使森林得到保護和更新,從而使森林提供木材的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價值都體現出來,是對森林資源最充分的利用)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調查綠色植物對環境的影響
准備工具:溫度計、濕度計、風向儀;記錄用筆、紙張
行動過程:
1、分組:2—4人為一小組,每兩個小組為一大組,利於觀測數據進行比較
2、地點選擇:每大組分為有森林和無森林、有草地和無草地分別觀測
3、時間:每天早、中、晚各觀測一次,連續一周的時間。
4、方法:兩個小組同時調查,用溫度計和濕度計進行觀測。兩個小組進行觀測的兩個地點不要相距太遠。觀測要同時開始並記錄有關的數字,主要有氣溫、濕度、風向和風速等內容。將數字比較分析,看綠色植物(樹木、草地等)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