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鳳山縣的地理環境
鳳山縣位於雲貴高原南緣,桂西北部。縣境最西點更沙鄉干存村夏家坳西面山,地理坐標東經106°40′50″,北緯24°36′10″;最東點長洲鄉那兵村坡王屯章砦坳,地理坐標東經107°16′57″,北緯24°32′15″;最南點江洲瑤族鄉維新村高桑殺山西側的無名山,地理坐標東經106°55′20″,北緯24°15′30″;最北點林峒鄉同樂村板栗屯北面山,地理坐標東經107°1′34″,北緯24°49′34″。東西最大橫距60.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3.9公里。縣城位於境內中部,縣城中心區地理座標東經107°2′46″,北緯24°32′35″。地方時間與北京時間差零時40分。
縣城往東24.2公里接東蘭縣境;西36.7公里接凌雲、樂業縣境;南33.2公里接巴馬瑤族自治縣境,北30.7公里接天峨縣境。縣城距河池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金城江198公里,距百色市201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33公里。 鳳山地處北回歸線以北,雲貴高原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北有雲貴高原作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氣寒潮的侵入,又因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有利於東南曖濕季風的輸入,故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冬短而干,夏長而濕,春秋相當。間有冰雹,偶聒小雪,冬夏季風交替規律明顯。若遇晴雨,氣候亦隨之而變,晴則曖,雨則涼,故有諺「四時皆似夏,一雨變成秋」之謂。由於地形復雜,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溫、降雨的地域分布亦有較大差異。
縣東西和南北間最大距離為60.9公里和63.9公里,氣溫水平有0.9℃微差,西部、西北部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冬季多霜雪。氣溫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西北角氣溫稍低,有類似高寒山區氣候某些牲。中部以南和東北部氣候溫暖,霜雪少,無霜期長,特別東北部的砦牙拉英河谷是鳳山的熱谷,具有桂南氣候性。
『貳』 鳳山在秦安成紀大道的哪個方位
東南。根據查詢鳳山秦安成紀大道相關資料顯示得知,鳳山在秦安成紀大道的東南方位。鳳山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地處雲貴高原南部邊緣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多地少,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自然旅遊資源異常豐富。成紀大道位於天水市秦安縣,2002年,成紀大道建成。成紀大道長又寬,一個個小區排兩邊,三步一個大商店,五步一個小飯館。位於秦安縣城中心,橫跨東西。
『叄』 鳳山村的命名由來
鳳山村因鳳山而得名。相傳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劉伯溫率五百兵丁來秦安駿馬山察看錚錚發聲的古墓,當晚,劉伯溫在驛館夢見一女子哭哭啼啼朝他走來。翌日,當他徒步登上鳳山時,看見一隻鳳凰在枝頭慘叫,凄楚哀婉的叫聲使他心中憂郁煩悶。劉伯溫回京稟報後,明太祖十分感嘆地說,「小鳥不可拔羽,小樹不可搖根!」。為此,明太祖下令,在鳳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聳的亭台樓閣——牡丹亭,後人稱魁星樓或蓬萊閣。明代山東巡撫、監察院右副都御史、著名學者胡纘宗在《秦安志》中這樣形容鳳山,秦安縣城城東百步為廟山,其山的高峰趨赴縣東,悠然而集,翩翩若鳳焉。
『肆』 鳳山村的文化底蘊
鳳山村雖地處秦安縣城城郊,但與富有現代化氣息的城市相比,仍然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走進鳳山村,那幽深的巷道,風格考究的故居、民居,還有那景色怡人的鳳山公園、歷史悠久的興國寺、文廟大成殿、人民街古建商業一條街和留有殘垣斷壁的城池遺址,以及流經村境內的南小河(舊稱東川河),會自然而然地把您帶進那久遠的歷史長河和古老的年代。秦安大城始建於宋朝,南北兩面有郭城,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鞏秦階道林之望在人煙稠密的南北郭城分別增築南北兩城,南郭城有城門七座,在鳳山村東頭建有祥和門。解放後,大城和南北郭城逐漸被拆除,但至今仍留有殘址,在解放戰爭中曾譜寫過御敵三千的壯舉。流經鳳山村境內的南小河舊稱東川河,在明清時期的州縣志中均被稱為第七溝。南小河水舊時因沒有污染,水質清澈,兩岸景色怡人,明代山東巡撫、著名學者胡纘宗在入東川時寫下了「鳩杖入東川,鸞迎小有天,梧桐三徑目,楊柳一溪煙,呼鶴崆峒外,餐霞鳥鼠邊,奚寰投五色,初詠白雲篇」的美妙詩句。
『伍』 鳳山旅遊景點介紹 關於鳳山的旅遊景點介紹
1、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西河池市鳳山縣,總面積50平方公里,由三門海天窗群旅遊景區、江洲仙人橋旅遊景區、鴛鴦泉旅遊景區、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洞穴博物館、巴臘猴山景區、夢娥瑤寨景區組成,公園以岩溶地質為特徵,分布有岩溶峰叢、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豎井、天坑、天生橋、邊緣坡立谷、溶蝕窪地等眾多的岩溶地質遺跡景觀,是中國岩溶地質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類型獨特的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廳堂數量較多、密度較大的世界地質公園。作為國家地質公園,鳳山是我國大型洞穴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擁有世界大型石筍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峽谷、中國跨度第二的天生橋、千古之謎鴛鴦泉等獨特的地質遺跡景觀。
2、江洲仙人橋江洲仙人橋:位於鳳山縣城西南方向60公里的江洲瑤族鄉鳳平村,距江洲鄉政府僅有1公里。它形成的地址年代為古生代二疊紀,距今已有2億多年的漫長歷史,為喀斯特地形地貌。它那秀麗景觀畫面已多次上了中央電視台和廣西電視台,《廣西日報》、《河池日報》、《地質礦產報》也刊登過。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下凡,常與凡夫隔河對歌。一天,天公不作美,烏雲密布,天昏地暗,狂風四起,即可傾盆大雨,山洪暴發,把仙女和凡夫兩人全身衣服淋濕透,歌聲也淹沒在-之中,仙女急中生智,長袖一拂便形成一座大橋,把兩人遮住,故現任橋由此得名。當地還有不少傳說,有說此橋與天峨更新仙人橋是一對恩愛的夫妻,他們為人間更多相愛的人能成婚相伴,白頭偕老,成仙後話為天生橋,引渡人間真情愛戀。
3、穿龍岩景區穿龍岩:位於縣城內西北面,因其古時候為路人步行入城的必經之道而又名鳳陽關。喬音河從其腹中流過。穿龍岩是由於地下水的侵蝕作用以及雲貴高原地殼抬升作用形成,因奔騰數十里的喬音河下游流經松仁村進平包屯黑潭,從內龍山腳冒出一截後闖入岩洞直注縣城,活象一條巨龍,隱而復現,穿岩入城,故古人名之日穿龍岩。其西南面石壁高約180m,130m處有一小溶洞,被稱作鳳山的「鳳眼」,夕陽晚照,滿壁金光,為鳳山八景之一「丹崖晚照」。穿龍岩南面洞口寬約80m,高約30m,其中河床寬約20m。整個穿龍岩最寬約200m(含河床寬度),深度為400m,最高高度約100m,洞廳面積4.15萬平方米,排名中國第五,象一個巨大的會議廳,極為壯觀,堪稱一絕。
4、萬壽谷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鳳山縣三門海鎮坡心村,是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4A級景區。距南寧300公里,有高速公路,二級路貫通,行程4個小時左右;距桂林380公里,有高速公路,一級路,二級路貫通;距鳳山縣城20公里,距世界著名長壽之鄉巴馬縣城40公里;距樂業大石圍天坑群120公里。豐富的鍾乳石:這里的石花石毛形狀多樣、晶瑩剔透,精美絕倫,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富貴花、有的像康乃馨......面積之廣,目前居世界發現之首,天然形成,鬼斧神工,令世界地質保護專家嘆為觀止,並為此設立了石花石毛保護區。
『陸』 漫話秦安
作為一名秦安人,對秦安的了解可謂深入骨髓。但要寫秦安,通過自己的筆描述心中的秦安,其實很難。想想八千年的輝煌歷史,六十多萬優秀兒女,多年未敢動筆。今日卻有種沖動,想把秦安寫一寫,希望各位秦安優秀兒女口下留德。--題記
秦安城是一座小城,一座適意溫馨的小城,群山環抱,葫蘆河沿城而過。在這座城裡居住,每天早上總會聽到,賣涼粉了、賣豆腐了的叫賣聲。那一聲聲悠長舒緩的聲音,總是讓人心暖如春。我就是在這樣的叫賣聲里,洗漱完畢,騎上自行車,穿小巷,過解放路,到新馬路。然後把自行車靠路邊一停,去高打兒的辣子面館吃一碗辣子面。只要是秦安人,每個人都知道高打兒的辣子面最好吃。辣子面館,其實並不闊氣。起初在十字路口,後來搬到新馬路建秦花園樓下。飯館裡面放著幾張鋥明發亮的黑色長條桌,幾條板凳,後廚隔著木隔斷。吃飯的人排著長長的隊伍,高師傅一家四口在裡面下面。吃過辣子面的人都知道,高師傅眼睛賊亮,誰先來誰後來,一清二楚。他總會按照先來後到,給你下面。辣子面,其實就是機器面條,調上一些辣子,撒一些蔥花,再調一點醋而已。就是這碗辣子面,是秦安人的最愛。他們無論職務高低,身價幾何,隔幾天總會吃一碗解解饞。在你吃飯時,總會碰到縣局領導,商賈巨富。他們很自覺,不會插隊,只按先來後到順序吃飯 ,飯畢,上班的去單位,做生意的去擺攤。
秦安縣城不大,城東出城就是大東山,城西過西大橋是西川,城南一過南小河,就是革家堡雲山,城北三里就是蔡店。城東背靠鳳山,山上有廟,依山而建,飛檐斗拱,亭台樓閣,蜿蜒曲折。站在東山頂遠望,鳳山就像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俯瞰整個縣城。城中有一座廣場,廣場北是縣博物館,以前是四小,後來,遷四小而建,裡面最知名的般若殿,是元代土木建築,氣勢恢宏,上面懸掛鄉賢胡纘宗榜書「般若」匾額。最有特色的要數上關明清一條街。街在城南,長約三百米,為明清遺留古街。街中有一條青石鋪成的道路,自東向西,穿街而過,道路兩旁是猩紅色的木門鋪面,在陽光照耀下,斑駁陸離,門框上飄揚的彩旗告訴人們,這里往日的繁華熱鬧。當你置身其中,彷彿回到那個人聲鼎沸,物豐人盈,騾馬成群的年代。緊臨上關就是南下關,古巷深深,舊檐青瓦。秦安最長的古巷--九拐巷,就在南下關。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夕陽余暉下,訴說古城昔日的繁盛。
秦安縣城雖不大,卻是秦安人最愛的地方。假如把秦安比做一本書的話,這本書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代代優秀的秦安兒女。
人們常說,三千年的歷史看北京,五千年的歷史看西安,八千年的歷史看秦安。秦安八千年的歷史,主要是秦安境內發掘的大地灣遺址。說起大地灣遺址,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掘的仰韶文化遺址,在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遺址從7800年前至5000年前,大概3000年的歷史,出土了大量骨器,陶器。最出名的要數人頭瓶,那是一個少女模樣的陶瓶,是國寶級文物,典雅秀麗,風華絕代,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當然最讓人震驚的是遺址中的F901大殿。大殿是一座大型原始宮殿式房屋建築遺存,具有「前堂後室、東西廂房」結構,佔地420平方米,是大地灣遺址發現的最大房址,也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原始建築。大地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也是中華文明在神州大地露出的第一縷曙光。
記得清華教授李學勤說過,如果把中國歷史比做一個舞台,秦安好像這個舞台的後幕,時不時蹦出幾個影響中國歷史的人物。從傳說中的伏羲女媧開始,漢有飛將軍李廣,五胡十六國時有前秦皇帝苻堅,唐有宰相權德輿,明有河南、山東巡撫胡纘宗,清有隴上鐵漢安維俊,等等。
飛將軍李廣的事跡,伴隨著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而被國人知曉,也被歷代文人贊頌。如唐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高適「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唐王勃「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等。在中國人心中,他就是一代英雄的楷模。
前秦皇帝苻堅,這位被台灣著名學者柏楊稱為中國五大帝的人物,在文治方面,任用賢能,偃甲息兵,設立學校,整頓吏治,鼓勵農耕,前秦國一度政治清明,人心安靜,生產發展,出現了少有的繁榮局面;在武功方面,東攻前燕,北取代國,出兵楊拓,南逼東晉,武功赫赫。雖然最後兵敗淝水,但不能否定他在中國歷史中的崇高地位,死後得到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以及朱元璋等眾多人物的肯定與贊揚。
大唐宰相權德輿,出生在仕宦家庭,自幼聰慧,三歲識四聲,四歲能賦詩,十五歲有文數百篇,文學成就斐然,是中唐台閣體的重要代表人物。劉禹錫,柳宗元皆投文其門下,一生宦海浮沉,官至宰相,死後歸葬故里,大文豪韓愈為其撰寫《唐故相權公墓碑》。其中《唐詩三百首》收錄他的詩《玉台體》一首,詩雲: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有好事的秦安人,考證出其為現秦安縣王尹鄉權窯村人。我也聽說出土過韓愈撰書的那方墓碑,但一直是聽說,未親眼所見,謹引用。
經過元,到明代時,秦安又出了一位官聲,民聲,文聲俱佳的人物,明正德三年進士胡纘宗。他出生在秦安縣城胡家巷,聰慧好學,傳說幼年喪母,後母對他管教甚嚴,不讓他夜間讀書,怕費燈油,他姐姐每晚偷偷口含清油,吐入油燈,供他夜晚讀書。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勤學苦讀,終於高中進士。他一生宦遊多地,歷經嘉定州判官,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在任期間,他為官清明,政績卓著,官聲顯赫。罷官歸里後,開閣著書,有《鳥鼠山人集》《安慶府志》《蘇州府志》《秦州志》《秦安志》等多部著作傳世。他還是一位大書法家,被譽為「顏魯公第二」,大楷榜書,神完氣足,蒼勁有力,留下江蘇鎮江「海不揚波」、山東濟南「趵突泉」,曲阜孔廟「金聲玉振」,天水伏羲廟「與天地准」牌匾,等等。敢在孔廟立匾,足見其書法造詣精深。在江南期間,他與江南四大才子均有交往,特別是唐伯虎、文徵明交往更深,到現在仍然流傳著他們交往的逸事。在秦安,至今仍有他的竹刻《早朝詩》四吊屏珍藏在胡氏後人之家,能得到它的拓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到清代,隴上鐵漢安維俊又橫空出世。他是秦安縣神明川(今秦安縣西川鎮農民村)人,作為陝甘分試後甘肅第一次鄉試第一名,安維峻曾任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夕,他面對國家民族危亡,不顧個人安危,上書進諫,在十四個月時間內,連續上疏65道,其中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在《請誅李鴻章疏》中,他揭露李鴻章平日挾外洋以自重,倒行逆施,接濟倭賊等賣國行徑。還在奏疏中痛斥慈禧太後專權誤國行為。慈禧太後大怒,要將他嚴懲。光緒皇帝極力保護,他才躲過一死,被革職發派張家口。至今想來,他那過人膽識,錚錚鐵骨,一心為國的鐵漢精神,讓人佩服至極。他就是優秀秦安人的傑出代表。在今天的秦安,有人自發修建安維俊紀念館一座,表達對先賢的無限尊崇。
除了以上歷史名人,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南北朝時,秦安人郭荷,攜千卷典籍,遠赴河西授徒,為南北亂世時,保留中華文化血脈做出了巨大貢獻。既使詩仙李太白,離開祖居地已經很久遠了,但他仍念念不忘他是秦安人。他在《與韓荊州書》中說,「白,隴西布衣」。
八千年的歷史,給了秦安人莫大的自信與堅強。有一個段子能說明秦安人出於歷史的自豪。話說縣城某局有次接待省城領導,依慣例,要敬酒。局長端起酒杯說,我們秦安敬酒,有一種規矩,要敬八杯。省領導不解,為什麼這么多?兩杯就可以了!這位局長說,秦安歷史八千年,千年一杯,共八杯。省領導是一位文化人士,一聽這話,非常滿意,滿口應承,說,今天咱們就喝文化酒,八杯酒一飲而盡,豪氣雲干。從這個故事裡,你一定讀出了秦安人的自信與自豪。
論地理,秦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山地,除了縣城,陽兀川,清水河流域外,全部為山地。用一位曾經任職秦安的外地領導的話說,秦安就是一堆黃土一堆人。就是這一堆人,創造了西部乾旱地區的傳奇。
在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秦安人進西藏,上新疆,下四川,甚至跨出國門。他們用自己的雙肩,硬挑出了一片新天地,進而帶動了國家級文明市場--秦安西部小商品城的發展壯大。其實外地人對秦安人的了解,更多的是通過商貿交易。在他們眼裡,秦安人能吃苦,會說話,最會掙錢。一個普普通通的秦安人,擔一擔麻子賣,也能養活一家人。
外地人也把秦安人叫秦安鬼。可能與商貿發達有關系吧。秦安人說話,總是說一半留一半,留下的一半讓別人猜。如果是一群秦安人,基本一張口就知道你要說什麼,而對於外地人,感覺就是鬼,他們不明白,為啥不說清楚呢?
秦安人最大的特質,是吃苦耐勞,是忍辱謙讓,是低調務實。吃苦耐勞的事情非常多。一個普普通通的秦安人,懷揣幾十塊錢,就可以出門闖盪。和我一起長大的發小,初中畢業後,為了改變貧困的家境,從一位當老師的同學處借得二百元錢,隻身前往西藏闖盪。他不畏高原缺氧,雪域寒冷,克服生活困難,以及長期的心裡寂寞,一個人用自己不屈不撓的意志,硬是在高原上紮下根。在西藏二十年裡,他成為某知名品牌礦泉水的總代理,擁有億萬身家,創造了白手致富的神話。這樣的人,在秦安,有很多很多。再看看劉坪山頂的萬畝桃園,鄭川,郭嘉,魏店等鄉鎮滿山的蘋果、花椒園。它們都是勤勞的秦安人用雙手一株株栽植而成,每一顆果實,凝結著秦安人一滴滴幸勤的汗水。還有遍布秦安縣城的陪讀大軍,無論家庭多麼困難,總是舉全家之力,硬把孩子送進好的大學,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許許多多的秦安人,就是通過讀書,成為大學教授、校長,知名藝術家,商界嬌子,政界明星。在他們身上,流淌著吃苦耐勞的基因。除吃苦耐勞外 ,秦安人最重要的品質是忍辱謙讓。這種品質,可能源於傳統文化的深厚。秦安人很少吵架,和和氣氣,如果在大街上發現有人吵架,一定會有人拍拍肩膀說,算了少年,你沒理,你走。你如果不理,繼續吵,會過來好多人,勸你離開。那麼多人說,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還有力氣吵架,離開便是。弟兄姊妹,鄰里之間,單位同事,一般互相謙讓,和諧相處。在秦安人心裡,任何事情,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秦安人的低調務實是出了名的。大街上,一個穿麻鞋,戴草帽的說不定有億萬身家,一個和你拉家常的,可能就是省部領導,也可能是教授與大藝術家。和秦安人在一起,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心有多大,量有多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秦安這片土地,也結出了國家級非遺項目《秦安老調》這朵文藝奇葩。據傳說,《秦安老調》是明代胡纘宗江南任職時,自江南帶入的曲藝,後經歷代喜愛音樂的秦安人不斷完善,傳唱至今。老調曲風端莊典雅,毫無西北粗狂之風,反倒多了幾分江南的婉約與風韻,舒緩,悠長,綿延,像山澗的溪流,時斷時續,若有若無。據說某位著名詩人聽後感慨,秦安老調和崑曲一樣,是人間仙樂。如此高的評價,讓秦安人心裡多了一分自豪。無論城鄉,秦安人總會三五成群,煮一盅罐罐茶,圍一張小方桌,敲鈸開弦,張口吟唱《秦安老調》。在濃濃的月夜,在清風徐來的午後,在飄雪的夜晚,伴著三弦,二胡的旋律,他們把人生吟唱成一曲曲或高或低,或輕或重的老調,什麼煩心事,幹活的勞累,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在秦安人眼裡,生活怎麼能缺少老調的吟唱?
還有一部分秦安人,在勞作之餘,舞起殼子棍。剎那間,棍起風生,如龍蛇入境,平凡生活便多了幾分精彩。據傳說是秦安高姓人家,搭救一位落難武僧,武僧為報搭救命之恩,遂傳授殼子棍技藝。聽武術行家說,殼子棍變化多端,簡單實用,符合實戰,是中華武術的瑰寶。秦安人也以此為豪。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了那一碗熱氣騰騰的肚絲湯,一角麻覆餅,甜得蜜津津的水蜜桃,白森森的脆皮瓜。每一種味道都是故鄉的味道,都是父老鄉親雙手創造的幸福的味道。就此擱筆!
『柒』 關於秦安鳳山350字的作文
鳳山公園編輯
主要以秦安縣鳳山森林公園為重點人工林綠化區域,按照高標准一次性綠化成型的原則,加大綠化力度。目前,鳳山森林公園已栽植塔柏、刺柏等苗木塔柏等3.43萬株。[3] 秦安縣主要做法是:
一是科學規劃。在規劃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綠化、美化、香化與人文化相結合原則,選用常綠樹種塔柏、刺柏、龍柏和闊葉樹種國槐、法桐混交;風景樹種雪松、玉蘭與灌木龍柏、高山黃楊相搭配;觀花樹種紅葉李作點綴,將建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風景線與風情線。
二是同力協作。林業、水利、建設等部門同力協作,水利部門籌集資金25萬元,在鳳山森林公園修建上水工程2處,修建蓄水池4座,架設上水管道900米,保證了工程用水;建設部門保證綠化工程供水;消防隊出動3輛消防車,保證濱河路綠化工程供水;林業部門採取行政技術雙軌承包責任制,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搞好整地、栽植等技術指導服務。
三是創新機制。秦安縣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專業綠化隊承包造林,縣林業局與專業綠化隊簽訂造林協議,明確苗木質量、栽植標准、工期和檢查驗收標准,包栽包活,保證造林綠化質量。
四是科學栽植。根據工程區土壤瘠薄的實際,採取大坑深埋、帶大土球、覆膜保墒等乾旱造林技術。先整地後栽植,先滲坑後栽植,栽植後及時澆水。栽植時嚴格按照「一埋二提三踏實」的技術規程,確保質量。對所栽苗木要求必須帶大土球,側柏苗高2米,香花槐2.5米以上,根系完整。每個環節由林業技術人員檢查驗收,不合格的及時進行返工。
五是加強管護。林業部門專門成立了鳳山景區治安室,抽調公安、林政人員,分片分段承包,加大管護力度。[
『捌』 描寫秦安文化風景的作文1000字
秦安縣鳳山村:故鄉原風景的美麗誘惑
鳳山村位居於鳳山腳下,也就是秦安泰山廟的山根、南小河北岸,因坐北朝南,光照充足而又稱鳳陽城。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有隴上小鄒魯之稱。走進鳳山村,那幽深厚重的巷道、滄桑古樸的故居民宅,景色怡人的景點勝跡,處處向人們訴說著鳳山村幽古的歷史、璀璨的文化。
2006年,鳳山村以它特有的歷史沉澱和文化財富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
每次夏季去天水,路過秦安境內時,我的心情都會極為愉悅。
公路兩邊的桃林結滿了繁若晨星的蜜桃,而果農早把成箱成垛的鮮桃碼放在沿線,讓路過的車流總是在這里不知不覺地把速度放慢下來。但在我眼裡,覺得比這更具有誘惑力的是不時就躍入的宣傳地域文化的大幅廣告:「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邵店歡迎你!」、「隴上小鄒魯,鳳山別有天。」
邵店有名聞天下的大地灣文化遺址,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自然名至實歸,那麼鳳山村呢?留給我心中一個很大的謎題。
其實早在三年前,記者去秦安縣城探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在寺院的般若殿門上懸掛著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書寫的匾額「般若」已經揭示了其中的玄機,只是我當時未能詳查。
6月11日,記者向秦安縣宣傳部的胡長順先生了解鳳山村的情況時,他說鳳山村就在縣城東南角的興國鎮,城郊,不遠。
我有點失望,擔心過多的現代化的氣息會影響到它的鄉村生活情態。
直至胡長順再次提到胡纘宗的名字,他說這位先輩當年就居住在鳳山村。
胡纘宗(1480年-1560年),,明代傑出政治人物、文學家、書法家。曾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河南。為仇家陷害,革職歸鄉。
胡纘宗罷官回鄉後在鳳山村築可泉寺著書,刻有《藝文類聚》一百卷。善作詩,其詩朴質、深沉而情感摯烈。他的墨跡,在江蘇鎮江有「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坊,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准」牌匾,又有「趵突泉」石碑。《四庫全書總目》收六種胡纘宗著述提要。
就要到胡纘宗的出生和歸養之地看看究竟,自然興致很高。
鳳山村因鳳山而得名。
能成為幾百年的人文昌盛之地,鳳山村離不開它的呵護和滋養。胡纘宗在《秦安志》中這樣形容鳳山村背靠的鳳山:「秦安縣城城東百步為廟山,其山之高峰趨赴縣東。」
鳳山是從大地灣附近的九龍山向西延伸的余脈,它猶如鳳頭雄峙秦安縣城,其上由泰山廟古建築群、太平堡遺址、行宮及春場園四大部分組成。山上廟宇鱗次櫛比,始建於明代,後經多次維修和擴充。現存殿宇31座,分一閣、一宮、二廳、三廈、二十四殿宇,是天水市范圍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築群之一。
鳳山村實際上已經和縣城完全連成一片,繁華而喧鬧的市井氣息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地方。村黨委王書記聽說我們的來意,也不多話,抬腳就走,指引我們來到著名的旗桿巷。他指著巷口的兩根電桿,傳說這個位置最早立的是兩根旗桿,至於為什麼要立旗桿,我猜那可能與胡纘宗在地方上的超卓地位有關吧。除了胡纘宗出生在這里之外,這里還出生過一個叫權德輿的歷史文化名人,他是唐憲宗時期的名相。
他的官做得比胡纘宗大,但在精神層面,胡纘宗離今人更近:胡纘宗留給秦安人豐厚的遺澤,在離鳳山村不遠的邢泉村,在他幼年讀書、晚年著書立說的可泉寺,還建有胡纘宗紀念館,裡面收藏著與胡纘宗有關的歷史和書法墨寶,其中以胡纘宗清明上河圖和鳳凰千仞的牌匾尤為著名,成為後人紀念和研究胡纘宗的重要歷史文獻之一。
望旗桿巷裡看,不到百米的距離,並沒有我想見的「流水桃花西塞隱,茂林修竹山陰路」的景象,但在普通民居里,我看見了有老宅子雕梁畫棟的門樓混雜其間。
果然,大名鼎鼎的「李氏民居」就在其中。
「李氏民居」比起其他古民居來講,保存得更為完整。在建築方面來說更為講究和氣派。在進院子的第一道大門頂部,有兩個如同女人發髻的東西,被稱作「門纘」,而且要想進入該宅院必須得經過三道門,這每道門上都有巧雕細鏤的雕花圖案,十分考究。
進入院落之中,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個風格考究的四合院,房子建造獨特氣派,院落寬敞大方。「李氏民居」最具文物價值的應該是上房正中擺放的叫做「神柱亭」的木雕作品,是李氏家族專門用來供奉祖先和神靈的。這樣的木雕存世很少,是很精美的藝術珍品。
我問主人,是否請文物專家估過它的價值,他連說,沒想過,只想把這件寶貝一代代傳下去。
他講,李氏民居修建於民國元年,如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原來房子最初的主人是一位大富商,當時家業繁榮昌盛,人丁興旺,所以在今天,我們才能看到這樣氣派非凡的古民宅。
「5·12」大地震使得李氏民居受損,他頗有心,花了四五萬元進行了「修舊如舊」的保護。
在另外一個巷子,我們參觀了丁氏民居。據說它建立於清代末年,是陝西靖邊、韓城縣知縣丁錫奎的住宅。該民居布局呈四合院,西面為上房,面闊三間,南北兩面為廂房,都是單坡布瓦頂,結構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在上房外面的圍牆上,有精美奇異的雕花圖案。
除了「丁氏民居」和「李氏民居」之外,還有「侯氏民居」和「蔡氏民居」等等,這些民居共同的特點是大多屬於清代建築,呈四合院狀,整個院落布局對稱,錯落有致,寬敞宏偉。房屋素牆黛瓦,獸脊鱗次櫛比,磚雕、木雕內容豐富,尤其上房特別高大,頗具氣象。
說完民居,再對鳳山村裡和周邊的歷史遺存做個梳理:
創建於元至順(公元1330-1332)年間的興國寺,明代時被列為秦安八景之一,由明胡纘宗題寫匾名的主體建築般若殿保留明顯的元代建築特徵,為甘肅省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山村西面的文廟大成殿更是風格獨特,始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年),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甘肅省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木構建築之一,2006年也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鳳山村相連的還有名列全省百家文物收藏單位前十位的秦安縣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2500萬年前的鏟齒象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及革命文物均有收藏,沒有斷代和缺環。秦安縣博物館與興國寺、文廟大成殿、鳳山相互映襯,融為一體。
人文上的價值讓鳳山村熠熠生輝,在那些即將消失在城市裡的「城中村」里,越發顯得珍貴和不可復制,希望它能更長時間地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玖』 鳳山的山名
鳳山作為山名,未列為行政區劃的也有多處,如:
(1)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鳳山
鳳山公園位於縣城翔鳳山麓,佔地百餘畝,該園前身為和溪公園,存有「雁塔」、「靈泉」等近代名人書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鳳翔,故曰「鳳山公園」。東距小平故里廣安市27公里,北距南充市59公里,南距重慶市120公里,是目前縣城內唯有的公共休閑娛樂區。
據史記1172年,陸游途經岳池時,曾游翔鳳山,有感於「亮壩春耕」美景,詩興勃發,揮筆寫就《岳池農家》詩篇,其中名句「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余響千年,至今繞梁不絕。故建「陸游亭」。又據清道光版《岳池縣志》記載,「省洞」是縣官政務之餘休息的地方,同時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與得失,所以叫「省洞」。
九十年代,政府投資500萬元,進行修建改造,建有「陸游亭」、「丹鳳亭」、「懷鄉亭」、「引鳳廊」等仿古建築,都是出自岳池人民紀念著名詩人陸游而建。鳳山腳下園林建設青叢蔚然,翠蔓交絡,曲徑通幽,別有洞天。設有青少年宮、荷花池、茶園、兒童娛樂等設施。園內塑有鳳女雕像和鑿有龍宮,成龍飛鳳舞,歡樂吉祥之意。瀏覽鳳山公園,登臨鳳山最高處,可鳥瞰岳池縣城全景,美景應時而變,游樂無窮無盡。
(2)雲南省鳳慶縣鳳山。
在縣城西,海拔1750米,與城東凰山相對,是鳳慶縣代表性景點。相傳很久以前,一隻金鳳凰飛到這里,看到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便不顧再往前飛,落到這里變成了這只山,後人取名鳳山。
鳳山象一隻巨大的鳳凰向著東方升起的太陽展翅起飛,這里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天高雲低,煙霧迷漫,是過去順寧十景中的「鳳岫凝煙」景觀,也是人們「登山觀城景,入林賞凝煙」的游覽好去處。
清光緒33年(1907)赴順寧任知府的琦磷在任六年間,勤政愛民,興學校、創郵電、重農桑、辦實業,與城紳陳維寅各捐銀50兩,開辟鳳山茶園,推廣種茶制茶,此後一年一度的清明春茶會便成為鳳慶的品茶售茶的商務交流盛會,直到解放初期。
1990年,鳳慶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建鳳山公園,十年來已修建公園大門、登山石階、涼亭、茶花女塑像和金鳳凰騰飛的雕塑,公園初具規模,已成一風景名勝。
鳳山公園前面是鳳山烈士陵園,佔地5184.24平方米。1955年由中共鳳慶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並報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批准修建,築有烈士墓16家,方形烈士紀念塔1座,塔碑刻有在征糧剿匪中英勇犧牲的46位烈士英名。1982年,縣人民政府撥專款整修,成為風景幽美的園林地。
(3)甘肅省秦安縣鳳山,現已建成鳳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