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課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麼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有時間和空間,時間上,有古代、現代等,有幾千年前,有100年來等,空間上全球,有全國等
B. 關於地理尺度問題:誰能告訴我地理的尺度是如何劃分的
地理區域是根據不同標准劃分的。
東西部 這是中國最大的區域劃分。主要著眼點是經濟發展。沿海和內陸劃分和它基本相似。近幾年東西部劃分用的多一些。
跨省區域 如東北老工業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西南、中原經濟區等,劃分原則主要考慮區位因素和經濟發展。
省級區域 就是省級政區
省內區域 也是根據方位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比如山東省分為半島、魯中南、魯西南、魯西北等區域。
總結:地理區域一般按照方位劃分,兼顧經濟發展水平和其他自然、人文因素。
C. 地理學中的尺度的來源出處
就是這樣
《宋書·律歷志上》:「 勗 又以 魏 杜夔 所制律呂,檢校太樂、總章、鼓吹八音,與律乖錯,始知 後漢 至 魏 ,尺度漸長於古四分有餘。」《宋史·律歷志一》:「 乾德 中,又禁民間造者。由是尺度之制盡復古焉。」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律》:「臣依 周 法,以秬黍校定尺度,長九寸,虛徑三分,為黃鍾之管。」
D. 什麼是地理尺
已故的哈巴特大學科學史教授里維奧.斯坦基尼博士,在經過20年調查古代世界度量衡體系後,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有力地支持了宇宙考古學的假說。他說:「從最古老的中國、印度乃至中南美,古代文明所使用的度量衡,即長度、容積、重量單位,全是以一個基本的長度單位為基礎組成合理的數值系統。」這個單位是將地球的圓周360等分,或36萬等分的長度(約308毫米)。博士將此命名為「地理尺」,以及將此1.5倍長度單位的「地理庫比特」(約462毫米)作為最古老的科學尺度在世界中使用。
這種提法與歷來所說的,從手腳長度相等的原始尺度開始,隨著文明的進展才精密化的度量衡概念是完全對立的。他認為越是追溯到古代,尺寸標准越是嚴格的,倒是隨著年代的流逝,尺度變得多樣化,標准變得曖昧。到了近代,度量衡概念又折向古代的道路上了。
作為其最好的證據,博士列舉了埃及的大金字塔、英國的斯通亨傑、希臘的帕提儂神廟,蘇美爾的神廟遺跡以及墨西哥的特奧蒂瓦坎的太陽金字塔等,這些建築皆採用了地理尺、庫比特單位能夠整除的尺寸。
E. 什麼是地理中的空間尺度思想
地理空間
簡介:地理空間是物質、能量、信息的數量及行為在地理范疇中的廣延性存在形式。特指形態、結構、過程、關系、功能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時在「暫時」時間的延續(抽象意義上的靜止態),討論所表達出的「斷片圖景」。地理空間的研究是地理學的基本核心之一。
主要內容:
①地理空間的宏觀分異規律與微觀變化特徵;
②地理事物在空間中的分布形態、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
③地理事物在空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特點;
④地理事物在空間中所表現的基本關系以及此種關系隨距離的變化狀況;
⑤地理事物的空間效應特徵;
⑥地理事物的空間充填原理及規則;
⑦地理事物的空間行為表現;
⑧地理空間對於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再分配問題;
⑨地理事物的空間特徵與時間要素的耦合;
⑩地理空間的優化及區位選擇的經濟價值。
F. 地理學中的 尺度是什麼意思
尺度——學習進度、海拔高度、比例尺、掌握課本知識的力度...都是學科中的「尺度」。
G. ,地理課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麼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是我國古時候的數理術語,相當於「尺寸」「尺碼」。中學地理課本上所說的【不同尺度】,是指地區的等級差別(有數理上的大洲和大洋,也有文化上的地區和國家,還有政治上的省市區,還有自然意義的地形氣候區。地理的許多概念都有一些相對應有區別的輔助性概念,這些概念上的區別,往往反映了【尺度】的不同。
例如:【大陸-島-嶼-礁】;【國家-省-區-市-縣-鄉-村】;【亞洲-東亞-日本-九州島】它們都是【不同尺度】的【地理區域】。
H. 地理/地質/空間數據尺度
空間尺度是指在觀察或研究某一地理現象時所採用的空間尺度限定,通常指地理現象在空間上所涉及的范圍,同時也包括空間的間隔、頻率、解析度。空間尺度與觀測的地理現象或地理目標無關,由於多種地理現象和過程的尺度行為並非按比例線性或均勻變化,因此,研究地理實體的空間形態和過程隨尺度變化的規律,是地理信息尺度變換研究的重點。
時間尺度是指在觀察或研究某一地理現象時所採用的時間尺度限定,通常指地理現象在時間上所涉及的范圍,同時也包括與時間的間隔、頻率、解析度。時間尺度主要刻畫地理現象的時間長度和變化的粗略與詳細程度。
語義尺度是指地理信息所表達的地理實體、地理現象組織層次大小及區分組織層次的分類體系在地理信息語義上的界定,體現了對於地理實體類的概括程度。
語義尺度用於描繪事務過程或屬性。
現象尺度是指地理目標、空間結構和地理現象自身存在的尺度,它是對地理現象理解的本質尺度,是空間目標和現象的「真」的尺度,是不以人們的分析和表達為轉移的。
數據尺度是指根據用戶需要對空間現象的抽象描述,數據尺度的大小與區域大小和數據使用要求有關,與介質無關。對於空間數據本身而言,尺度則表現為解析度或精度,大尺度數據意味著空間和時間解析度和屬性精度較低。
分析尺度是指對地理現象和地理目標進行度量和數據採集時的尺寸大小,主要包括空間廣度、空間粒度、空間精確度以及研究尺度。其中空間粒度可以看作空間數據采樣的像素多少、地理目標的解析度、空間數據的認知層次等。
幅度是指地理信息所表徵的地理現象的廣度和范圍,所以也稱廣度或區域大小。空間幅度就是指空間的范圍和面積,時間幅度指時間所持續的長度。
粒度也稱顆粒度在物理學中指微粒或顆粒大小的平均度量,即構成物質或圖案的微粒的相對尺寸。對空間尺度來就,粒度是指地理信息中最小的可辨識單元所代表的特徵長度、面積或體積。對語義尺度來說,粒度是指地理信息中最小單元所表示的意義以及層次,粒度越小,所能表達的語義層次越多,解析度越高。對時間尺度而言,粒度是指在獲得地理信息時采樣計量的時間精度或者單位,即單位時間采樣點的數量。
解析度是和圖像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衡量圖像細節表現力的一個參數。例如影像數據通常用解析度來度量圖像內數據量;數字高程模型通常用柵格數據格網的大小來衡量數據細節表現力。
時間解析度是指在同一區域進行的相鄰兩次遙感觀測的最小時間間隔。對軌道衛星,亦稱覆蓋周期。時間間隔大,時間解析度低,反之時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是評價遙感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多日攝影」系列遙感資料在多時相分析中應用能力的重要指標。
根據地球資源與環境動態信息變化的快慢,可選擇適當的時間解析度范圍。按研究對象的自然歷史演變和社會生產過程的周期劃分為5種類型:①超短期的。如台風、寒潮、海況、魚情、城市熱島等,需以小時計;②短期的。如洪水、冰凌、旱澇、森林火災或蟲害、作物長勢、綠被指數等,要求有以日數計;③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產、生物量統計等,一般需要以月或季度計;④長期的。如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冰川進退、湖泊消長、海岸變遷、沙化與綠化等,則以年計;⑤超長期的。如新構造運動、火山噴發等地質現象,可長達數十年以上。
光譜解析度指成像的波段范圍,分得愈細,波段愈多,光譜解析度就愈高,現在的技術可以達到5~6nm(納米)量級,400多個波段。細分光譜可以提高自動區分和識別目標性質和組成成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