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紅海海域面積擴大的原因
紅海地處亞洲和非洲之間,
東非大裂谷
北部,因其在
非洲板塊
和
阿拉伯板塊
之間,屬於
生長邊界
。而這兩個板塊是在不斷擴大的,所以紅海也在不斷被拉大。它的海水會在500-700年間從
厄利垂亞
進入東非大裂谷,從而使東非孤立成島。
B.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解釋地理現象,1紅海為什麼在不斷擴張
你好!
紅海介於亞歐飯快和非洲板塊之間
兩板塊不斷分裂!
所以紅海在不斷擴張
C. 紅海的面積不斷擴大的原因
紅海不斷擴張的主要原因是板塊運動。紅海是印度洋的陸間海,實際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認為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是由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分離導致的。
板塊和板塊之間運動頻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張,造成斷裂陷落,地表會產生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向運動,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
簡介:
紅海是直接由希臘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譯過來的。紅海多數並不呈紅色,但偶爾會季節性地出現大片紅色藻類。這提供了其名稱的一個可能的來源。另一些學者認為,「紅」來源於其相對於命名者的方位(許多民族都有以顏色指代方向的傳統),指南方或者西方。
另外一些該名稱的可能來源是:附近的紅色山脈;一個名稱為紅色的本地種族;紅地的海(古埃及稱沙漠為紅地)等。
D. 為什麼紅海會擴張
1978年11月14日,北美的阿爾杜卡巴火山突然噴發,濃煙滾滾,溢出了大量熔岩。一個星期以後,人們經過測量發現,遙遙相對的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之間的距離增加了1米,也就是說,紅海在7天中又擴大了1米。
紅海是奇特的海。它不僅在緩慢地擴張著,而且有幾處水溫特別高,超過50℃。紅海海底又富集著特別豐富的高品位金屬礦床。這些現象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被稱為紅海之謎。
紅海之謎在60年代才有了端倪。海洋地質學家解釋說,紅海之謎在於海底有著一系列「熱洞」。在對全世界海洋洋底經過詳細測量之後,科學家發現大洋底像陸上一樣有高山深谷,起伏不平。在大洋洋底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一條長75000多千米,寬960千米以上的巨大山系縱貫全球大洋,科學家把這條海底山系稱作「大洋中脊」,狹長的紅海正被大洋中脊穿過。沿著大洋中脊的頂部,還分布著一條縱向的斷裂帶,裂谷寬約達13~48千米,狹的也有900~1200米。科學家通過水文測量還發現,在裂谷中部附近的海水溫度特別高,好像底下有座火爐在不斷地燒,人們形象地稱它為「熱洞」。科學家認為,正是熱洞中不斷湧出的地幔物質加熱了海水,生成了礦藏,推擠著洋底不斷向兩邊擴張。
1974年,法美開始聯合執行大洋中部水下研究計劃。計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到類似紅海海底的亞速爾群島西南的124千米的大西洋中脊裂谷帶去考察。
乘坐深潛器的科學家們沿著大洋中脊移向裂谷,在噴吐熾熱岩漿的「熱洞」旁,親眼看到了裂谷正在緩慢張裂的情景。「熱洞」周圍的水溫特別高,美國地質學家巴爾特把潛水器溫度探測計放在「熱洞附近的熱水噴泉中,深潛器艙內指標儀上的指針超過了華氏650的最高刻度,溫度計因超量程而熔化了。事後確認水溫達華氏1000度左右。
由於「熱洞」周圍的海水高溫造成別具一格的海底地貌。一般情況下,岩漿噴出之後,一遇到冰冷的海水就迅速凝結,形成鱗莖狀的桃形玄武岩塊,而「熱洞」附近噴出的岩漿在過熱的海水中渦動、盤旋,緩慢地冷卻,形成了特殊的海底熔岩糊。
法國地質學家肖克羅內詳細地考察了海底張裂的過程。他把海底擴張形象地比作以兩端拉長的一塊軟糖,那個被越拉越薄的地方,成了中間低窪區,最後破裂,而岩漿就從那裡噴出,並把海底向兩邊推開。海底就這樣慢慢地擴張著。根據美國「雙子星號」宇宙飛船的測量,我們已經知道了紅海的擴張速度是每年2厘米。
海洋科學家們的海底考察不僅解決了紅海擴張之謎,而且在海底裂谷附近意外地發現了奇異的生物群落和噴吐著黑色礦物質「濃煙」的「煙囪」。
過去一向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靠太陽光維持的。有了陽光,植物才能生長,有了植物,才能養活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以至肉食動物。1977年2月,當科學家們乘坐「阿爾文」號深潛器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水下裂谷附近時,卻竟然在通常不大有生物的深度發現了一個不依賴陽光的獨特的生態系統。在海底的某些區域,水溫出奇的高,那裡聚集著巨貝,還有蠕蟲、蟹和其他生物,形成了一個「綠洲」。可惜由於生物學家沒有參加這次考察,研究工作沒有深入下去。
1978年,法國、美國和墨西哥的科學家們又在加利福尼亞灣口北緯21度的東太平洋裂谷帶一些休眠了的海底噴泉口找到了死巨蛤,這些巨蛤與1977年在加拉帕戈斯地區找到的大致相同。新的發現表明,水下生物群落的存在與海底的熱噴泉有關,熱噴泉一旦停噴,海底綠洲也就跟著消失。
1979年,科學家們重新回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島,在海底發現了一幅使人眼花繚亂的生物群落圖景:熱泉噴口周圍長滿紅嘴蟲,盲目的短顎蟹在附近爬動,海底棲息著大得異乎尋常的褐色蛤和貽貝,海葵像花一樣開放。奇異的蒲公英似的管孔蟲用絲把自己系留在噴泉附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叢立的白塑料似的管子,管子有2~3米長,從中伸出血紅色的蠕蟲。
科學家們對與眾不同的蠕蟲作了研究。這些蠕蟲沒有眼睛,沒有腸子,也沒有肛門。解剖發現,這些蠕蟲是有性繁殖的,很可能是將卵和精子散在水中授精的。它們依靠30多萬條觸須來吸收水中的氧氣和微小的食物顆粒。
科學家們對於噴泉口的生物氧化作用和生長速度特別感興趣。放化試驗表明,噴口附近的蛤每年長大4厘米,生長速度比能活百年的深海小蛤快500倍。這些蠕蟲和蛤肉的顏色紅得使人吃驚。它們的紅顏色是由血紅蛋白造成的,它們的血紅蛋白對氧有高得非凡的親和力,這可能是對深海缺氧條件的一種適應性。
生物學家們認為,造成深海綠洲這一奇跡的是海底裂谷的熱泉。熱泉使得附近的水溫提高到12~17℃,在海底高壓和溫熱下,噴泉中的硫酸鹽便會變成硫化氫。這種惡臭的化合物能成為某些細菌新陳代謝的能源。細菌在噴泉口迅速繁殖,多達1立方厘米100萬個。大量繁殖的細菌又成了較大生物,如蠕蟲甚至蛤得以維護生命的營養,噴泉口的懸浮食物要比食餌豐饒的水表還多4倍。這樣,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維持了一個特殊的生物鏈。科學家稱這一程度為「化學合成」。
科學家們在加拉帕戈斯水下裂谷附近2500米深處的海底一共發現了5個這樣的綠洲。全世界海洋中的裂谷長達75000多千米,其中有許多熱泉噴出口,那麼總共會有多少綠洲呢?還會有更多的生物群落出現嗎?這些問題不僅關繫到人類對海洋的開發,還涉及到生命起源這一基礎理論課題的研究。
海水中含有多種化學元素,在106種元素中,有80多種可在海水中找到。海底下還有豐富的礦藏。人們一般認為,海里的元素和礦藏,都是從陸上來的,是隨著河水流入大海的。
然而,科學家們發現,海水中的元素含量是不平衡的,同陸地相比,錳的比例過高而鎂不足。對海底的考察又發現,許多礦床元素在大洋中脊附近最多,往兩側則逐漸遞減,這說明海里的元素不光來自陸地。
美國地質學家巴勒特在乘「阿爾文」號潛海調查時,在海底熱泉附近發現一座座高3~7米的海底「煙囪」噴吐著黑色的「濃煙」。「濃煙」實際上是含有高濃度礦物質的高熱溶液,「煙囪」本身也是噴出的礦物遇到海水後冷析而成的。這個發現揭開了海水成分之謎。科學家們提出這樣一個設想:深海底部的熱泉帶出了來自地球深處的礦物質,但海水同樣會沿著隙裂滲透到地球內部,估計每隔1000~2000萬年,海水通過地殼內部循環一次。海底的熱浪金屬礦床,包括銅、錫、銀、鈷、鋅、硫等,以及地球上許多最有價值的礦物沉積層都是由這些攜帶有金屬的熱泉水造成的,紅海海底金屬礦床的富集就是一個典型。在熱泉噴口的水中直接取樣也證明了在海洋地殼內部的環流期間,海水失去了一部分鎂而增加了錳。
依進化論的觀點看,人類最初是從海中的原生物進化來的。現在人類又要重新走向海洋,去認識海洋。海洋深處對於今天的人們基本上還是個未知的王國。到深海中去不比到月亮上去容易多少,為了深入這個未知王國,每次都需要做好幾個月的准備,而在那裡卻只能逗留幾個小時。初步考察的成功激起了人們更強烈的好奇心。人們不禁要問,大洋深處還有什麼新的、更大的秘密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E. 地理現象,1紅海為什麼在不斷擴張
紅海的擴張。是因為板塊的運動。
當兩塊板塊被不斷的扯裂,兩塊大陸就會有一條裂縫,當這個裂縫越來越大,就會有海水倒灌,裂縫越來越大,就會形成一片海洋,紅海就是如此。
F. 紅海為什麼不斷張闊,地中海為什麼在不斷縮小
紅海不斷擴大是因為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發生張裂運動,300萬年前,海水進入,紅海誕生;地中海也是世界上最臟的海,它每年縮小1平方厘米,地中海位於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的狹窄海域,它在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預計1億年後,地中海可能就沒有了
G. 七上地理紅海為什麼會變大
海洋地質學家普遍認為,紅海可能是地球上最年輕的海域之一。在印度洋洋底,洋中脊穿過整個印度洋,一直向北伸展,到查戈斯群島附近,再向西轉,並以索科特拉大斷裂的形式拐人亞丁灣;而另外的一個大斷裂谷,則直達紅海的中部。這個斷裂帶以直角向東延伸,並且一直延伸到約旦河谷,直到死海。
人們有充分證據推斷,這是以但噶呢喀湖為最終點的非洲斷裂谷的延伸部分。當這個大斷裂谷在進入紅海中部時,它的最大深度是2300米:在沿斷裂帶上,有廣泛的火山和岩漿活動。來自地殼深處的玄武岩——超基性熔岩漿,通過這條通道.不斷向上涌,把斷裂帶的兩側大陸塊,向兩邊推去,使裂谷不斷擴大。固此,科學家們斷言,紅海可能是一個未發育成熟的大洋。
紅海真的能變成一個大洋嗎?許多人持懷疑態度。因為,在世界各地已發現一些大的裂谷,如,德國的萊茵裂谷、俄羅斯的貝加爾裂谷、美國中部的里奧格蘭德裂谷、橫切日本列島的中央裂谷、縱貫菲律賓的菲律賓大裂谷等,這些裂谷不少與東非裂谷規模不相上下,有些與大洋中央海嶺也有聯系,如有的以湖泊形式出現,有的為斷裂山谷,有的它本身就是邊緣海。如果按照前面的邏輯解釋,這些大的斷裂帶都要變成新的海洋?顯然從道理上講不通。
再一點是,紅海或者是東非大裂谷正在不斷擴張,那麼,這種不斷擴寬的內應力是什麼?對於這一點,科學家們的認識還下一致。有的認為,熾熱的軟流圈物質的上涌,是大陸的分裂的基本動力。但是,另一種學者的看法是,大陸的分裂是岩石圈板塊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應力造成的某一板塊破裂所致。軟流圈上涌,是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結果,不是起因,更不是動力。
顯然,在洋殼板塊構造運動應力的基本理論尚未解決之前,討論紅海可能會擴大為未來大洋的說法,只是研究海洋擴張的一種根據。還不能武斷他說,它是唯一的結論。
從地圖上看,地中海位於乾旱地區。這里終年氣溫高,氣候乾燥,降雨量少。據資料統計,地中海地區年蒸發量超過了年降水量與江河徑流量之和,聽以有人推斷:如果沒有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也許不用1000年的時間,地中海就會完全乾涸,重新變成干透了的特大深坑。目前,大多數的海洋地質學家認為,在1500~2000萬年前,那時的地中海,包括黑海和裏海在內,都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相溝通。它們之間都有進行海水交通的廣闊水道。
然而,到了700一800萬年前,因這一地區發生造山運動,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非洲與亞洲之間的結構發生變化,地中海發生崩裂。結果,崩裂的地殼,使被割裂出去的海盆變成了沙漠。雖然法國的羅納河、埃及的尼羅河不斷有淡水注入地中海,但由於蒸發快,一滴水都難以存儲。
運用現代的鑽探取樣技術,人們發現:地中海海底分布著許多鹽丘。在未固結的現代沉積物下面,有堅硬的蒸發鹽層。於是,人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就是當時地中海乾燥脫水的證據。由於地中海的海水不斷蒸發,濃度越來越大,以致在其海底沉澱了上百米的鹽床。深部鹽層受到擠壓,涌升到上層的沉積物成為一座座鹽丘。
千百萬年來,一直流入地中海的羅納河和尼羅河也提供了這方面的證據:根據鑽探資料和地震剖面資料分析,覆蓋在羅納河谷上的現代沉積物,要比後來覆蓋上的沉積物深915米。整個地中海由於蒸發量超過了降水量與江河徑流量之和,其表層海水的鹽度要比大西洋海水的鹽度高得多,這些高鹽水比重大,它們從300多米深的直布羅陀海峽流出,進入大西洋後,就下沉到約千米深的平衡水層,而且能流入大西洋數千千米之外。
另一方面,大西洋海水又從其表層流入地中悔,作為從地中海流出的表層水的補償。這些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之後,經蒸發而冷卻,又沉入地中海的深層,地中海的水體就這樣循環不息,保持住自身的平衡。有人測算過,整個地中海的海水更新一遍,大約需要70年的時間。由於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海檻太淺,兩者的水交換也僅僅表現在表層水。因此,地中海是世界上營養鹽類最貧乏的大型水域。
從地質構造上講,地中海真有一天會消失嗎?地中海一旦消失,其周圍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又會是什麼樣子?地中海海底的鹽丘被視為是地中海曾經乾涸的證據。然而,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它是地中海海底岸層中固有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如此深厚的地中海深層鹽層從何而來?
從氣候的角度看,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水交換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一地區高溫、乾旱,造成了地中海地區蒸發量遠遠超過其降水量和江河徑流量。但是,從現代研究海洋的成果看,陸地上的氣候多受海洋熱能量輸送的制約,海洋常常因為其貯熱量大而決定著一個地區的氣候變化。例如,黑潮就改變了中國南部。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的氣候。為什麼在地中海,這種影響則不明顯呢?在地中海,氣候影響海水交換的機制、海氣熱交換機制、鹽交換機制等是如何進行的?這些都是科學家們今後要研究的課題。
H. 紅海為什麼會擴張
1978年11月14日,北美的阿爾杜卡巴火山突然噴發,濃煙滾滾,溢出了大量熔岩。一個星期以後,人們經過測量發現,遙遙相對的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之間的距離增加了1米。也就是說,紅海在7天中又擴大了1米。
紅海是個奇特的海。它不僅在緩慢地擴張著,而且有幾處水溫特別高,達50℃以上;紅海海底又蘊藏著特別豐富的高品位金屬礦床。長期以來這些現象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因此被稱為紅海之謎。紅海之謎在20世紀60年代才有了端倪。海洋地質學家解釋說,紅海之謎在於海底有著一系列熱洞。正是熱洞中不斷湧出的地幔物質加熱了海水,生成了礦藏,推擠洋底不斷向兩邊擴張。
1974年,美國和法國開始聯合執行大洋中部水下研究計劃,計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到類似於紅海海底的大西洋中脊裂谷帶去考察。
乘坐深潛器的科學家們沿著大洋中脊移向裂谷,在噴吐熾熱岩漿的熱洞旁親眼看到了裂谷正在緩慢張裂的情景。熱洞周圍的水溫特別高,美國地質學家巴爾特把潛水器溫度探測計放在熱洞附近的熱水噴泉中,溫度計因超量程而熔化了。事後科學家確認水溫達1000℃左右。
岩漿噴出之後,遇到冰冷的海水就迅速凝結,形成鱗莖狀的桃形玄武岩塊,而熱洞附近噴出的岩漿在過熱的海水中渦動、盤旋,緩慢地冷卻,形成了特殊的海底熔岩湖。
紅海
I. 紅海是在逐漸擴大,為什麼
紅海地處亞洲和非洲之間,東非大裂谷北部,因其在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之間,屬於生長邊界。而這兩個板塊是在不斷擴大的,所以紅海也在不斷被拉大。它的海水會在500-700年間從厄利垂亞進入東非大裂谷,從而使東非孤立成島。
J. 紅海為什麼在不斷擴張
紅海不斷擴張的原因是板塊之間張裂。
紅海是印度洋的陸間海,實際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紅海處在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即板塊生長邊界,也就是說兩塊板塊距離是越來越遠的,隨著兩塊板塊的漂移,紅海面積就會變大。
紅海的特點
紅海中央部分的海底地形十分崎嶇,海槽復雜多變,海岸線參差不一,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北緯16°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積增長,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狹窄,某些港口設施受到阻礙。在曼德海峽,要靠爆破和挖泥兩種方式來打開航道。
海底擴張使地殼出現了裂縫,岩漿沿裂縫不斷上涌,海底岩石被加熱,海水底部水溫高。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沒有任何河川之水注入紅海,且沙漠地帶雨量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