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地理老師如何因材施教
河北鄭口中學秘春景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個體差異很大,教師教學難度也很大,要想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 所謂「因材施教」,是在教學和過程中,要看對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性格差異,有的放矢地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知識水平和體美勞等方面健康成長,能沿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要求的方向發展。簡單地說,就是根據不同對象的特性,從其實際出發,採取不由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和教育。 地理教師做到「因材施教」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1、要了解材質,也就是要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客觀的分析。教師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2、要分層次教。也就是要根據不同的材質(學生情況不同情況),注重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分層次對待,從實際出發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習輔導。不僅要集體教育,而且要特別注意個別教育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也同樣要注重進行分層次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 分層次教,加強教育和教學針對性,增強教育和教學效果的好方法。地理教師必須在運用分層次教方面狠功夫,不僅自己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和其他任課老師一齊協助配合去做。 3、多引導,多表揚。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在現實生活中有時進時退的情況。在學生退步、失敗、重犯過錯時,要耐心引導,給學生以愛,幫助學生分析失利、重犯的原因,從中汲取教訓,鼓勵學生不怕失敗,從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因素,必勝的信心,看到成績和光明,鼓起前進的勇氣,繼續奮戰。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抓住點滴進步和「閃光點」進行表揚,並引導學生反驕破滿,指明爭取更上一層樓的努力方向。 所謂「積極引導」,是指在教學和教育過程中,堅持下面教育,指明學生前進的方向,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他們不斷進步。 (1)是要運用「尊重平等法」。只有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真正下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從新的起點奮進。 (2)是運用「閃光激勵法」。在教育學生時,要以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學生,不能光抓其缺點錯誤,對其閃光點視而不見。相反要突出其閃光點,在集體面前表揚其點滴長處,以其閃光點激勵其上進。這樣學生感到老師沒有看死他,自己有奔頭,從而增強其對教師的親近感,以利於對其進行教育引導。 (3)是運用誘導表揚法。老師有意識地指點、邀請學生為集體做一二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然後在集體面前表揚他,鼓勵其繼續做好事,不做壞事。這樣,學生增強了榮譽感和上進心,逐步會打消自卑感,提高前進的勇氣,努力多做好事,不幹壞事。 (4)是運用言傳身教法。老師既口頭向學生講道理,又以自己的表率行為影響教育學生。這樣學生既明白道理又看到榜樣,心服口服,就增強對老師的信任感和親切感,就更能聽從老師的教導,沿著老師指引的方向前進。 (5)運用反復教育法。就是要堅持「抓反復,反復抓」的教育方法。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由於其可塑性強,因此反復性也大,容易重犯錯誤。對重犯錯誤的學生,應克服「恨鐵不成鋼」急躁心理和情緒,而應持之以恆,不斷堅持「把鐵煉成鋼」的毅力和匠心。常言道:「不怕差,只要抓」,堅持「反復抓,抓反復」的教育方法,是必有好處的。 綜合上述,只要嚴格按照「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兩個基本教育原則辦事,就能轉變學生的思想,改變其落後面貌,在教育教學方面一定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❷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基本技能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❸ 2022年政府還要求老師參加扶貧合理嗎
合理
說實話,對於教師扶貧工作,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有些地方強行要求教師結對幫扶,必須按照規定時間進村入戶,導致課堂無人上課,學校和教師叫苦不迭,怨聲不斷。
但是,扶貧工作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作為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教師,如果置身事外,那是不可想像的,教師必須踴躍參與到這些偉大的事業中,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教師以何種方式參與扶貧工作,真的應該離開課堂去扶貧嗎?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做法,因為教師的主業是教書育人,舍棄主業而去扶貧,這是舍本求末,是不可取的行為。
然而,一直以來,沒有統一的說法,導致在這件事上沒有統一的思想和步驟。不過,現在終於有了一錘定音的說法。因為中辦國辦近日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在這份文件中,明確了一直以來困擾著中小學教師扶貧這一問題。
這份文件的主旨無疑就是為了減輕教師負擔,排除干擾,讓教師能夠靜心安心做好主業。高層發現了在學校工作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太多,各類調研統計信息採集等活動交叉重復,一些地方向教師攤派創先評優任務等,這些都增加了教師額外負擔。
文件共6大部分20條,可以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筆者專門查詢了以往的相似性質的文件,沒有發現印發過類似的文件。這說明高層對這個問題特別重視,下決心要解決教師額外負擔過重問題,決心把時間還給教師,讓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文件的第七條,專門明確了教師扶貧工作。文件重申了扶貧工作的偉大意義,明確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必須大力推進取得實效。這是必須的,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任務,教師決定能游離於時代之外。
在教師參與扶貧的具體方式上,文件這樣寫道!
要引導教師關心和支持教育扶貧工作,充分利用校園和課堂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學生堅定脫貧信念、認真學習、掌握本領、健康成長,通過扶智方式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多作貢獻。
英明,教師的扶貧任務是扶智,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這里說的太清楚了,教師應該扶貧在校園,扶貧在課堂,要努力教書育人,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樹立信念,增長本領,健康成長,這才是教師的任務,也是教師對扶貧工作最大的貢獻。一切與這個宗旨相違背的方式,都是舍本求末,都是錯誤的。
高層的文件已經下發了,接下來就是貫徹落實的問題了,筆者希望這個文件能夠得到很好地落實,不要再發生教師被強行驅離課堂去扶貧的形式主義扶貧鬧劇了。讓教師以課堂為主陣地,為偉大的扶貧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吧!
中辦國辦的這份文件,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看問題都看到了本質,提出的目標非常明確,比如要求督查檢查考核評比總量必須減少50%,這是一個非常具體而實在的指標。提出的措施和保障都很得力。筆者相信隨著這份文件的貫徹落實,我國的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環境將會得到極大地改善。
❹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方法
【摘要】課堂是教學主陣地。而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學生知識獲得的多少,地理學科需要教師能夠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實現教育觀念和手段更新,提高課堂效果。所以地理教師應根據新的教育理論,結合各自學校高中地理教學經驗,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如何選擇正確途徑,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值得每一個地理教師思考的。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新課改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也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這是新課改所要求的轉變之一,也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但是轉變思想並不容易,所以為了讓教師和學生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實現還課堂給學生。我校近年來進行了大膽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組學習法,從很大程度上幫助老師和學生從行動上帶動了思想上的轉變,從開始的不敢或是不願嘗試,到現在把「68686」小組學習法變成常規教育方式方法,並取得理想的效果。反過來,良好的效果又堅定了教師和學生對於教育觀念的轉變,更促進了課堂效果的提高。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提高地理課堂效果主要途徑
我校實施的「68686」小組學習法,就是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主動激活的狀態,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68686」小組學習法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課的內容可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採用靈活多變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68686」小組學習法就是強調「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學習的問題,首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由小組討論,集思廣益解決,如果還解決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組求助解決,最終的難題才會交由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大部分問題在學生內部就得到了解決,即增強了學生個體的思考能力,更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能帶來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學習的興趣也就大增,在課堂上就更加願意積極思考,從而整體的課堂效率就更加高效。
四、讓地理學貼近學生現實生活
地理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也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缺乏色彩、缺少變化,是以一種冰冷冷的形勢和姿態呈現出來的。
我校的「68686」小組學習法就是要求課前各組學生廣泛收集相關地理現象,在課堂上運用地理學原理去解決。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直觀的感受構建來的世界。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斕,是以一種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態撲面而來的。所以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多運用發生在當地或身邊的事例來說明地理過程和原理,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關問題,即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學習城市功能分區的規律時,學生就能根據課本知識解釋我市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預測未來幾年我市功能區的分布變化。
另外現代教學手段也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並用、視聽並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五、做好教學准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雖說使用「68686」小組學習法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教師退居次席,發揮出「主導」的作用,但這不代表教師的工作減少,而是在課前備課時需要准備的更加充分,才能滿足課堂上學生的「突發奇想」,才能起到主導的作用。上課前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准備。這就要求提前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尤其是有的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確實基本功扎實,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要求我們的教育方法隨之改變。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等主要內容,涵蓋了與人類關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與人類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所以不論是從學知識,還是將來在社會上生存發展來說,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很有必要的。而在學校就是要通過提高地理課堂效果來實現。
❺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頁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特點,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二、地理課程的核心素養
在第3頁的學科核心素養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在第4頁提到「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三、地理課程的結構設計
在第5頁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提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在地理學科內容方面,要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獨特視角;……在學生發展方面,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四、地理課程的教學評價
第34頁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提到「加強地理實踐。地理實踐是支持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應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宗旨,與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去觀察、行動和思考,並在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中進一步提升理性認識,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 。……地理實踐活動因其特殊性,還會在客觀上強化學生與真實聯系引發其感悟、欣賞、價值判斷等方面的變化。同時,也會出現跨學科的教育機會」。
❻ 作為老師,參加了扶貧工作嗎,有何感想
老師參加扶貧工作是一個普遍現象,領導們說,這是一個任務,必須參加並完成。老師應不應該參與扶貧?舉個簡單的例子,上學期,我們區的一所農村小學的一個校長被全區通報批評並被免職,原因是摸排精準扶貧對象家庭情況不仔細,導致該對象家裡一個小孩沒享受到教育扶貧政策。
扶貧先要扶志,學校,老師對扶貧最大的貢獻我想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搞好貧困家庭成員的教育工作,讓貧困不隔代遺傳。老師參與扶貧工作,不是願不願意,應不應該的問題,因為這是指派的任務,不願意,不應該也要做,而且要做好。
❼ 作為老師,你對參加扶貧工作有什麼想法
當下,全國各地精準扶貧的工作如火如荼,各種上戶,各種走訪核實,各種經驗材料,總結報告,讓人眼花繚亂。我們鄉鎮的精準扶貧工作也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縣級領導,鄉鎮幹部,村裡幹部圍繞著這個工作各盡所能走馬燈似的在各個貧困戶家裡來來往往。筆者作為一個鄉村老師,一個不是公務員的公務員。有幸被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其次,教師扶貧我們認為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是江西一個農村小學的校長這個學校規模不大,只有8個教師,我是有扶貧任務的,兩戶,當然我們不需要直接給錢,因為我們工資本來就少,只是作為聯系人,每月要進戶一次,政府有什麼政策就跟他們說下,這些政策基本也用不上,比如種多少畝農作物,補多少錢,養多少豬有補多少錢,沒有就了解下情況。我對象有一戶是真的貧困,家庭成員卧病,家裡沒有勞動力,收入微薄,有時我真的不敢去他們家上戶,因為我真幫不上忙,我又不是什麼老闆,也不是什麼領導,我只是一個小小的老師。他們的問題我只能了解,匯報。
❽ 如何著力加強教育脫貧
一、國家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傾斜。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幫助農村貧困家庭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穩步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基層傾斜,為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定向培養留得下、穩得住的一專多能教師,制定符合基層實際的教師招聘引進辦法,建立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
二、國家將全面落實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合理布局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快標准化建設,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讓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加強有專業特色並適應市場需求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准。努力辦好貧困地區特殊教育和遠程教育。建立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加大對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救助力度。對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支持。實施教育扶貧結對幫扶行動計劃。
三、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貧困戶教育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為貧困地區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類本專科學生,支持貧困地區實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建立家庭、學校、基層組織、政府和社會力量相銜接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網路。改善邊疆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基本辦學條件,建立健全雙語教學體系,加大教育對口支援力度,積極發展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職業教育,加強民族地區師資培訓。強化貧困地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❾ 不少地方讓老師去參與扶貧工作,你怎麼看
“精準扶貧”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師作為不是公務員的公務員也參與到扶貧工作中。很多人可能會很奇怪,扶貧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事,老師的工作不就是教書育人嗎?怎麼又參與到扶貧工作中去了呢?其實,老師參與扶貧在農村應該是很普遍的現象了,老師在扶貧工作中能做什麼呢?
總結語:老師參與扶貧工作在農村是很普遍的,主要是做一些上戶走訪,整理資料,填寫表冊之類的工作。我認為和教育有關的扶貧工作,老師是應該做的,比如家都扶貧資金發放核實,教育扶貧政策的宣傳等等,但是讓貧困戶脫貧這樣的工作,老師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