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大發現對西方社會發展的意義
由於新大陸的瓜分,導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殺,非洲黑人大批販賣,黃金、白銀、香料等不斷運回歐洲。(當時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黃金流入西班牙)
同時,地理大發現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地理大發現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由於航海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天文學、數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17世紀,科學的中心已從中世紀商業繁榮和文藝復興的文化中心德國和義大利北部,轉移到受地理大發現好處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如法國、荷蘭和英國南部。
② 地理大發現的意義
地理大發現,也就是新航路的開辟
簡潔點:
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①將世界市場連接成一個整體,新航路即世界市場聯系之路;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思想震撼;
③世界各大洲的孤立狀態被打破,人類文明交流之路。
同時也帶來罪惡
殖民掠奪,加速西歐原始積累,而導致亞非拉的貧困落後,最終落後於西方,血與火的爭奪。
客觀上也刺激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③ 地理大發現的原因
我也認為是貿易推動因素,當然科技水平(造船技術)和歐洲人的探險精神也起到很大作用那時還談不上什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卻是純粹的掠奪和殖民,葡萄牙王室看到海外大量的珍奇異寶難免動心,從而支持哥倫布的探索;兩宋的海外貿易是中國古代史上的高潮,它的驅動因素也是貿易,看看兩宋的歷史就知道了,北方強大的鄰國阻斷了絲綢之路,商人為了追逐利益還有當時阿拉伯世界的繁榮極大地刺激了宋朝的商人,也正是因為海上貿易使得兩宋的國庫不至於太緊張,艦隊的作戰實力讓南宋苟延殘喘了近百年,反觀鄭和下西洋的舉動,很大程度上帶有作秀的姿態
④ 地理大發現的意義
地理大發現是指15~17世紀(又稱大航海時代,即新航路的開辟),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它是地理學發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地理大發現,也就是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①將世界市場連接成一個整體,新航路即世界市場聯系之路;
②證明了「地圓學說」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思想震撼;
③世界各大洲的孤立狀態被打破,人類文明交流之路。
同時也帶來罪惡
殖民掠奪,加速西歐原始積累,而導致亞非拉的貧困落後,最終落後於西方,血與火的爭奪。
客觀上也刺激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⑤ 地理大發現為什麼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求解答
地理發現應指文明民族的代表首次到達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確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間的空間聯系。[1]歐洲歷史的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時期。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在當時,遠洋航行意味著冒險:他們無法准確測量經度,木製船殼無法抵抗船蛆的侵蝕,儲備的食物不適於長期航行,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重驅使,這些人所進行的探索極大地擴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圍。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新航路的發現,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復雜而矛盾的。 歐洲國家進行地理大發現的背景:探索時代的開始,是由於商業貿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最初的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從西歐前往亞洲的海路航線,以帶回東方的香料。因為,從陸路到達亞洲的路程十分遙遠,商隊必須穿越亞洲的多個地區;而當時歐洲同亞洲的貿易已被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地的義大利商人壟斷。 自古以來,西方便有著兩條通向東方的貿易路線:其一是始於埃及和伊拉克的海上路線,其二則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陸上路線。作為陸上路線的絲綢之路,其貿易路線西起東地中海西岸(主要有亞歷山大、大馬士革與阿勒頗等城市)與黑海沿岸。從這些地方出發,經過裏海南部進入亞洲並穿過巴格達,分為幾條支路穿過內陸地區後再匯集於鹹海附近。在中亞的布哈拉,開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與阿格拉。經過布哈拉,到達帕米爾北部的撒馬爾罕後,絲綢之路再次出現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圖,往東穿越中亞,並沿喜馬拉雅山脈行進抵達中國城市西安。穆斯林在大部分時期里都控制著通往東方的各條商路。所以西歐國家不得不放棄路上的「絲綢之路」轉而進行海上的探索。這就為以後他們的地理大發現奠定的基礎。 與此相比,中國正處在封建社會強權統治下的「強大」時期。中國百姓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加之由於當時的航海技術有限,航海探險難度極大,人們也就很少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處在一種強大帝國的光環之下。相比歐洲的航海探險,中國當時的鄭和下西洋目的和意義則完全不同。 鄭和航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條:一為安撫東南亞諸邦,「宣德化而柔遠人」;二為尋找惠帝允炆,這一點可在《明史》中得到查證;三為同印度諸國建立聯系,以便從腹背夾擊帖木兒帝國。此外,現代鄭和研究者亦總結了其他的一些原因,譬如建立從南亞向西航行的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開辟新航路,使海外遠國「賓服」於中國等等。鄭一鈞認為,鄭和的航海建立了亞非國際間的和平局勢,促進了亞非國際貿易的發展,傳播了中國的文化,並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海外知識。此外,他亦指出了鄭和下西洋的局限,認為鄭和的航海並未帶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利瑪竇曾經這樣評價道,中國的「皇上和人民卻從未想過要發動侵略戰爭」,因為他們「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東西,沒有徵服的野心」。這一點亦體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於1998年所評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里。其中,鄭和是東方唯一一位入選的人物,而他入選的主要原因便是由於他從未公開表達過對殖民主義的期望。 從上述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來看,地理大發現也不可能發生在中國。歐洲是為了通過不斷地擴張,實現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得到大量的財富,而中國則還處於自給自足的封建時期,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中國人民也始終處於大國意識之中,沉迷於東方帝國的美夢之中。這就是地理大發現為什麼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的原因。看看葡萄牙探索世界的目的就不難想像其之後的豐功偉績。葡萄牙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通貨的短缺會讓歐洲出現經濟蕭條。還有一個因素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中,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已與穆斯林國家作戰多年,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亟需去尋覓海外盟國來反擊當地的伊斯蘭勢力(例如傳說中的祭司王約翰),從而打破伊斯蘭教的制約力量。此外,通過從阿拉伯人手裡重新獲取的古希臘地理文獻,歐洲人首次對非洲和亞洲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種種利益的驅使,使歐洲人首先進行了探索,發現了新大陸,成就了地理大發現。 經濟發展帶來的技術進步是遠洋航行的硬體基礎,當時的中國明朝已經具備足夠的條件。但是中國當時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驅使鄭和下西洋只是為了「宣我國威」。的卻,鄭和遠航確實帶來了相當大的利潤,但是為了「宣我國威」,他花費的遠比得到的多。還是要強調一點,當明清時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政府大部分限制了海上貿易,所以中國人對於航海事業知之甚少。最後,有必要強調的一點是,中國東向太平洋,幾乎沒有較大的島嶼存在。只能是從東南亞到南亞這樣一條路出去。因此也不容易發現新大陸,也就沒有地理大發現了。
⑥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意義
地理大發現對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它讓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活動進入了數千年來最活躍的時期。起初,地中海的權力和財富掌握在位於義大利與希臘人手裡;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阿拉伯人開始顯赫於地中海;後來,葡萄牙與西班牙進行了收復失地運動,發現了新航路並進行了環球航行,義大利城邦失去了他們對東方貿易的壟斷,歐洲的重心轉移到伊比利亞半島上。19世紀,北歐的法、英、荷三國開始活躍,他們主導了大西洋的經濟活動,其中一部分國家的影響力延續至今。
隨著遠洋探索的展開,跨洋的商業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海外貿易累積的財富激發歐洲人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事業,促使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的發展,最終直接、間接地激發了帝國主義。此外,在歐洲社會結構方面,商人們先後取代了南歐與北歐的封建領主,成為社會中最具權勢的階層。在英國、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資產階級逐步控制了本國的政治和政府。
⑦ 材料中「地理大發現」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材料中「地理大發現」產生的根源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相關材料:
15世紀末,歐洲人對黃金和東方商品的追求,促成了地理大發現,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16世紀以後,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開始洶涌地向東方泛濫,而中國就成了它們的一個主要覬覦目標。
資本主義萌芽意義: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有促進作用,但未促成中國社會的轉型。在歐洲資本主義卻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科技和經濟的進步並進一步導致了經濟結構、階級結構、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變化,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使歐洲向資本主義過渡。
⑧ 地理大發現是指什麼目的是什麼根本原因是什麼
地理大發現的目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於海外商貿利益無限追逐的結果。
根本原因是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為了尋求黃金白銀,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而開始的遠洋航行。
經濟根源:「尋金熱」以及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15世紀以後,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初步發展。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徵,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
⑨ 為什麼西方騎士會集中產生在地理大發現這個特殊時期
其實騎士這個稱呼一開始是來源於軍隊中的騎兵,直到後來因為一些變化才成為了一個類似於公爵的社會身份。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封地,但是這片封地的范圍不會很大,需要騎士在軍隊中服了役才能獲得。這和普通貴族可以繼承土地不同。
第二個方面就是,在那個時候大部分騎士是屬於貴族和國王的。貴族並不是完全臣服於國王的,他們是西方國家的兩方勢力,可以互相制衡。所以,派遣騎士出去尋找海外的土地的權力並並不只屬於國王,還屬於貴族。隨著派遣出去的越多,所需要的騎士也就越多了。找到的土地越多,這些貴族和國王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可以和其他人競爭,這些權力集團也會徵集越來越多的騎士。因為這種種原因,在地理大發現時期騎士集中出現。
⑩ 地理大發現的動因與條件是什麼
動因:首先是經濟上的動因。地理大發現興起的動因源於西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和發展,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於海外商貿利益無限追逐的結果。中世紀後期,西歐社會對東方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大,東方商品在歐洲的價格昂貴,西歐商人、國王、貴族乃至僧侶、市民、水手、冒險家都捲入與東方的貿易活動中。但是,15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佔領巴爾乾等地,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在此情況下,另闢一條通往東方的商路成為西歐商人的需求。對黃金的追求是另一經濟動因。1500年左右,歐洲商品貨幣經濟日益發展,貨幣成了普遍的交換手段,黃金的需求量大增。而自從《馬可波羅行記》在歐洲流傳以來,歐洲人一直把東方尤其是中國看成黃金遍地的地方,所以夢想到東方淘金的人很多。其次,傳播基督教是推動西歐人向海外發展的一種精神動力。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相比更多滲透著普救主義,它以博愛人類為教旨,有一種強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最後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也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人文主義認為人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後世的幸福,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個人進取精神,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
條件:第一,航海技術的改進和地理知識的增長為地理大發現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的西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海上武器和軍事技術的進步使西歐人日益獲得征服神秘海洋的信心與手段。第三,銀行業、信貸業的發展以及股份公司的出現給西歐商業帶來了活力,加強了西歐向海外商業探險以及向海外殖民擴張的力量。第四,專制政府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共同走在了海上探險活動的最前列,並支持了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的海上探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