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課堂
一、高效地理課堂應注重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是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一個手勢,一句話,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揚,甚至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一個奇跡。學生的心理世界是豐富的,是可以開發的,我們教師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是必要的,但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要不斷傳遞滲透地理思想,要讓學生自己體驗和感受地理思想的微妙,不斷開發思維潛能。這中間老師是支持者,是引導者,是夥伴,是地理思維火花的點燃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地理場景。所以教師在講地理課時,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去滲透地理思想,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和地理思維,不斷挖掘和開發各種資源,為學生學好地理打下一劑強心針。
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舉實例、編口訣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2008年我國汶川大地震後,我及時組織學生結合在學校討論如何避震,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中國水資源」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查家鄉的水資源利用情況:(1)當地用水資源有哪幾種類型?(2)當地用水分為幾類?等等。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指定一名學生作為課題負責人,各小組帶著自己的課題進行探究活動,最後全班匯總。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知道家鄉水資源利用的類型,並提出一些節水的建議和措施。如果每個地理老師都能巧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多彩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追求導入新課的有效性、問題探究的有效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激發興趣的有效性,那麼教學效果的「立竿見影」,高效課堂就打造成功了。
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問題情境設計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設計的問題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二是提出的問題要注意難易適中,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三是對於難度大的問題,設計上要呈現梯度,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解決問題,感受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的喜悅。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這節課時,我設計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等問題,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互相啟發,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通過對問題的引領,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節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爭論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地理課堂中多媒體的使用必不可少。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通過製作PPT課件、瀏覽互聯網網頁、建設專題學習網站、觀看錄像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素材,使教學更手段富有實效。
近幾年來,我校電子白板和一體機的配置後,突然間課堂教學變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關圖片插入、動畫、聲音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不僅使同學們學習地理數學的興趣提高了,而且有些地理知識更加容易掌握了。課堂既能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又能進行大量課堂反饋練習,還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很多地理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自然完成,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提供了平台,學習、探索、歸納、總結、結果展示一氣呵成,再加上圖文並茂的效果,使學生多方位、立體型感知,教學效果很好,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在閱讀「我國東部雨帶的移動示意圖」和「鋒面雨形成示意圖」時,如果讓學生看這些靜態的地圖,學生很難掌握雨帶移動的規律和鋒面雨的形成過程。但用Flash 軟體把它們設置為動態,即在不同的時間顯示雨帶移動的地區,動態顯示冷暖氣流相遇交鋒的過程,即使教師不再說明,學生也可以明白圖的意思,並且在其頭腦中留下雨帶移動和鋒面雨形成的情境。這樣,就把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了,從而有了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師的情緒會時刻影響高效的地理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精神飽滿,情緒控制適當,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來,眼睛、微笑,一個手勢有時能給學生以無窮的力量,幫他們樹立信心。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一次偶然的失誤回答,如遭到大聲呵斥,可能會給剛剛起步的人生,畫上句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台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整個課堂學生能看到,能被無形地感染。學生的回答、積極思索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來,能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學生的自信心在不斷增強,並且思維更加積極,學習成為一個自發主動的過程,從而引導大部分學生也積極參與進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是地理高效課堂的一部分。
地理課堂要注意設置一些有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題目。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部分,創造性思維的實質就是求新、求異、求變,創新是教與學的靈魂,是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善於從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在反饋中多問幾個能不能這樣想,或者那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讓學生不僅僅只把題目做完,而且去考慮這個題之外更多的東西,培養學生全方位立體性思維。一堂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本課內容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地理課堂真正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達到高效課堂。
在教學《地圖》這節課的「不同的山體形態」知識點時,我請同學們伸出自己的一隻手,拇指放於掌內握成拳,假設它是一個山體模型,然後找出山體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關節突起的部位相當於山頂,關節間的部位相當於鞍部,而4個手指從根部起的第一節的背部相當於山脊,手指間縫相當於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源地。手的小指的外側相當於陡崖,即平時人們所說的懸崖。在進行形象演示的同時,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展開討論,發揮學生的思考和想像能力。
五、高效課堂應注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
我在地理教學中時常發現一些學生,教師布置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沒有自主去看書學習的習慣,依賴性很強。一遇到難題,不專心思考,總想問別人。結果時間一長,養成不能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習質量自然上不去。這種學生平常學習可能給老師的感覺還可以,可是到了考試的時候,很多題不能獨立完成。地理有效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有效教學活動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從始至終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1)選題的自主性:地理有效教學尊重學生對研究課題或項目的自由選擇,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所熟悉的社會生活中去選擇課題或項目的內容並做出最後的決定。只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的內容,才能使學生傾注全部熱情,認真地進行學習,有效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2)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興趣相同的學生自由組合成課題組,有利於全員參與和開展學習研究。(3)學習過程的自覺性:因為有效教學不是教師強迫學生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提高,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嘗試,去謀求個體創造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學生能主動接觸社會生活實際,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六、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高中地理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規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地質演變規律、城市演變規律等。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律提煉,則有助於學生歸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善於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精心總結解題規律,認真解剖思維障礙,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從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超越。
例如,日照圖圖形變化多,情境變化大,知識跨度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其實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方法提煉和實際應用,則日照圖也是不難的。因此在課堂中可以通過能力立意型習題的解答和反思,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自己所用的解題方法是否科學,與其他同學的解法對比,誰的解法更靈活和更有創意,哪種解法更具有簡潔性和技巧性;如果習題的情境和解題條件變了,應該如何進行解答;日照圖的判讀是否有規律可尋等。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歸納出日照圖解題時應該抓住的規律。
七、教師應了解一些學生的認知規律
上好一節地理課不容易,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竭盡全力,而且要堅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我們是教會學生去學會學習,我們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有時不能一下子進行溝通,這是正常的。我們要沉住氣,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時間,我們的方法和做法應該是合理的,不要動不動說學生真笨,這么容易就不會做等之類的話,這樣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一句話,不要把我們的思維強加到學生的身上,而時刻為學生著想,使我們的課堂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八、師生和諧互動,獲得生成性知識。
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課堂教學要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滿意、愉快、合作、互動和互助的積極情感狀態中學習。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學生的聲音就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例如,在教學「青藏高原的湖泊」時,教材里只說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鹹水湖為主,為什麼是鹹水湖卻沒有涉及,於是我鼓勵學生探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說是因為當地氣候問題;有的說是因為青藏高原有豐富的鉀鹽,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認為是當地雨水少,蒸發量大的緣故。對學生提出的每個答案大家都可以爭論,發表不同的見解,同時我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學生受到鼓舞,士氣很高。
② 如何建立高中地理的高效課堂
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地理課堂實現高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這里推薦一個教學形式——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學習。
確定小組成員,任務分解(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分成3-4組,選出小組長,分配各小組學習任務)
小組長組織組內討論、交流,通過組內合作交流,初步解決問題,確定疑難點。各組再討論交流自己的不懂之處,再次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確定課堂講解重點,基礎知識已多媒體展示為主,詳略分明
③ 如何在高中開展地理高效課堂的畢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教學質量再也不能靠擠時間、擰學生、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來提高了。新課程不再以知識體系為核心,而是以學生的認知為核心。新課堂教學應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進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課堂。那麼如何才能打造高效、優質的課堂呢?
一、從教師而言
(一)改變教學方式。
以前的地理課教學,教師在課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畫、背,純粹是灌輸式教學,課堂無滋無味,死氣沉沉。地理是一門常識課,應根據內容的需要適當選取自學式、引導點撥式、動手動腦操作式、學案導學式等方法進行教學。我平時用學案式較多。學案不同於教案,教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於教師講什麼和怎麼講,而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於開啟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後者重在學;前者以教師為中心,後者以學生為中心;前者強調「給予」,後者強調「拿來」;前者側重「學會」,後者側重「會學」;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諄諄教誨,誨人不倦」,後者追求的目標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二者雖密切相連,最終目標一致,但在課堂角色、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用學案進行教學時,我努力做到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課本讓學生自主閱讀,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讓學生概括。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將學習成果在課堂上與教師探討,與同學交流,實現一種「探索,質疑,學習,應用」的這種層層推進。學案導學使學生自學目標步驟清晰,可避免學習的盲目性,他們可以根據「學案」,初步理清教材內容,記錄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二)熟練運用教具使課堂生機盎然。
地球儀、地圖等教具地理課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體、展台的應用更能把課堂容量增大,同時使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再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知識的探索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製作合理化、便於操作的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並適時引用,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強勁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高效課堂的生成。如:我在講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時,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我分別將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區域依次進行閃爍,展示在學生面前,並將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加粗依次閃爍,等降水量線經過的主要地名依次閃現。而後我在課件中畫出一條帶箭頭的線,此線從沿海指向內陸。有的教師讓學生沿箭頭所指方向觀察降水的分布,學生們很快就說出了我國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規律。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從教學而言
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思維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認為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思維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
學生盲目的學習,效率必然很低,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調節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好方法。每一節課教師要展示本節的學習目標,學生根據展示的學習目標,進行自學,研讀教材和地圖,尋求問題的答案。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繼續尋求答案,仍然無法解決的,做好標記,教師巡視過程中提交,個性問題及時分析解答,共性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後分析講解。這樣堅持一貫,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教材的可讀性,增強自學的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受益一生。
(二)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創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
在利用學習小組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一是分好學習小組。在分學習小組時,要把學生按學習狀況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組,還應指定一個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任組長。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讓學生無目的無頭緒地亂哄哄,必須使學生說有內容,議有目標,查有依據。此外,還要注意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小組活動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進行抽查,個別輔導等。
小組合作學習,既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中,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積極思考,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積極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用激情影響學生,使學生課上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
「激情」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的表情、聲音和情緒等。這些因素將直接給學生以知覺刺激,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直接影響。它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漲的學習熱情,能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能讓學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學習活動進入高效的快車道;相反,也會使學生情緒低落,學習被動,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或開小差,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也根本談不上有效的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過程,同時也是師生和生生情感交流與合作的平台。這種交流只有使參與者精力充沛、擁有較高的興趣,才能使參與者產生不竭的動力,才能使交流合作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們在上課前只要稍加註意,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教室,滿臉笑容走向講台,以積極向上的情緒感染學生,帶給學生陽光一樣的感覺。調整自己的講話的語氣,配合富有吸引力的肢體語言,將為課堂學習和交流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四)恰當運用激勵性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就地理學科來說,很多學生存在不夠重視、厭學等現象,所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恰當運用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尋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學習更能深化、深入。
運用激勵性評價必須客觀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才有益於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漫不經心地表揚或者沒有價值的表揚則往往被學生忽略或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無論過程、方法還是探究成果都要給予客觀的評價,做得好的及時肯定表揚;做得不好的及時指出,鼓勵他及時改進,並明確努力的方向,這樣使每一位學生都感覺自己在不斷前進,都有希望,學習的興趣才可能持久。
總之,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地體現在課堂上,就讓我們抱著吸納革新的態度,將課堂改革真正落到實處,使課堂教學出現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面,打造出更高效、優質的課堂。
④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構建高效課堂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80%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
如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初中地理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它要求學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
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學生對平等的渴望遠遠甚於其它群體或組織,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
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同學積極地互助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貫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怎麼做呢?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動手繪制七大洲的輪廓圖並剪下自己動手拼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人口增長過快或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把「南、北」說成「下、上」。有一次當學生說:「北京在益陽的上面,廣州在益陽的下面」時,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後回來跟同學們說:「老師剛才出去看了一下,發現我們這跟其他地方一樣,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鬨堂大笑。當下次再有學生說上面和下面時,全班竟然一起說: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這樣一來二去,終於使學生領悟到:上下左右與東西南北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4)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松。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地理課程這三個因素協調相處,使之和諧。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⑤ 如何構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特別是在推行回歸教育本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減課時,改變以往那些熬時間、拼體力的學校教育的今天,創造高效課堂,是每一個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在地理教學中中,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個人體會.
一、巧妙插敘,激發情趣可構建高效課堂
課文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如講中國地理第一章第一個小標題「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中敘述著:「……只見一個圓形星球懸在天空中,上面有藍色的海白色的雲,沒有雲塊遮擋的情況,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陸輪廓.」這是學生新學期的第一堂地理課,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十分重要,是誰在宇宙間看到地球的樣子呢?這是學生的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華裔宇航員王贛駿在太空梭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個漂亮的星球,像一個令人覺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藍白條痕相間,水藍色大氣層薄薄一層覆蓋.」「我在中國上空慢跑,我想著故鄉,我來了.」這樣一上課就先聲奪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同學們聽得認真、有趣,受到了深刻教育.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可構建高效課堂
把漫畫形式或者游戲課的設置溶入教學.現在中學地理教材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有豐富多彩的插圖:地圖、統計圖表、圖畫、漫畫等.其中漫畫以其新穎別致的特點在教材中備受學生的青睞,當然,對於一個初中學生來說,對漫畫的理解能力並不是那麼深刻,可能還只局限於表面現象.老師必須利用學生這種對漫畫的好奇,正確地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剖析出漫畫所表現的實質問題,真正把這種吸引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如在講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節關於「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問題」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苦難的母親」漫畫,要求學生閱讀圖中內容,提示學生既要注意圖中的每一個細微內容,又要回顧前面所學習過的關於世界人口的發展問題.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要及時地對一些同學認識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後,由老師作總結,在肯定同學們認識的同時,還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經過這樣的嘗試,學生大多數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反響也很好.可見,這種教學,重在強調學生在接受感性認識之後,再對知識進行理性化的教學,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和積累.游戲課就是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寓地理知識的教學於游戲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並獲得知識.
三、聯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散思維可構建高效課堂
在水產業和野生動物及自然保護區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水產品的種類及分布、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及所保護的珍稀動物,出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現象在所難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學中如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則效果就大不相同.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例如:利用溫州地處東海之濱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歷講出所吃過、見過或了解的魚類,再把這些魚類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進行分類,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如,把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與國內的旅遊景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許多學生原本對珍稀野生動物本身並不感興趣,但因為平時的一次旅遊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這種潛意識去識記野生動物或自然保護區就成了他對以往旅遊的美好回憶.效果自然也不同凡響.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新發現證實:人類具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蘇博士說:「人的潛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適當地加以運用,記憶就變得十分輕松.」
四、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可構建高效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恰當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學習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要有一定的深刻性,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要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興趣、思維的空間、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促進每個個體的發展. 教師在提問時應注重內容和方式兩方面:從內容上,提問應選准切入點.例如教師應在教學重點處設問,以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質量;應在教學難點處設問,以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應在教學生長點處設問,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從方式上,提問應注意藝術性.例如教師應掌握利用問題創設情境的技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習;如:我在講《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國某東西向山脈,山的南坡長著亞熱帶水果柑橘、山的北坡長著溫帶水果蘋果、梨;山北以旱地為主、山南以水田為主;冬季山北樹木落葉、山南樹木常綠;山北人們以麵食為主、山南人們以米飯為主.請問這是我國的哪一座山脈?山南、山北為什麼有這么大的不同呢?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學、展開思考,小組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很快猜出此山是我國的秦嶺.還知道了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一條重要的分界線.此線是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800MM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我國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通過學習討論,學生們知道了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在氣候、植被、耕地類型、農作物、水果種類、飲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們愉快地解決了我設計的問題,《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一課的其他問題也迎刃而解.可以說此問題提綱挈領,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效果甚佳.
五、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構建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應該是一種十分活躍的課堂,在這樣的課上活躍並不表現在行動上,更多的是表現在思維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跳躍起來.如果學生在課堂中不經歷積極的思維過程,就談不上思維品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無疑處設疑」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在學習《水稻種植業》時,課文直述「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季風區」.學生讀起來很明白,但教師要善於設疑,引導學生讀圖,從氣候、地形、勞動力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對水稻分布的影響,並通過與西西伯利亞等不同條件的地區進行對比,找出不適於種植水稻的原因.在無疑處設疑導思,有利於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作為地理教師應該認清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教學藝術,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才能使學生學到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⑥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如何打造地理 高效課堂 是老師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 ,希望對您有用。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一
1 充分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 教學 方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學生由於每個個體的不同,他們的 思維方式 和思維能力也大不一樣,他們的行為是不以教師的意識而轉移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對症下葯,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當前,地理教師一般都需要同時教學幾個班,每一個班級都有每一個班級的特點,每一個學生間也都存在著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這種差異,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案在每個教學班重復教學,那麼地理課堂就會逐漸成為“一潭死水”,不僅教師的教學失去了激情,學生也慢慢失去了聽課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授“多民族的家庭”這一課之前,筆者就針對不同的班級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於所教的一個總體成績較好、學生較活躍的班級,筆者利用課下的一點時間,直接與學生展開對話,了解學生們對少數民族的熟悉程度,從而根據交流情況了解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有哪些額外的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准備。而對於所任教的另一個班級,由於這個班的學生在上課時較為沉悶,於是筆者採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設計了諸如你所屬的民族是哪個?你對你所屬的民族有哪些認識?你還對哪些少數民族有了解等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筆者很好地掌握了學生的情況,從而為有效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合理整合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深化
初中地理教材沒有採用傳統的面面俱到的敘述方法,而採用的是專題式的表述,突出了區域特徵,這種編排方式有一定的優點,但同時又讓知識點顯得有些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並不利於學生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既要突出專題所體現的區域特徵,又要能挖掘出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緊密的學科知識體系。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現有的教材內容作一定的取捨,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二
一、充分的課前准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首要前提
構建高效中學地理課堂,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鍾,充分的課前准備是至關重要的。這包含了兩層含義:老師的課前准備和學生的課前准備。
(一)教師課前准備
就老師而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制定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能面面俱到。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地理文獻、地理現象視頻、影視劇、圖片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並精心設計導學案。
(二)學生課前准備
學生的課前准備主要是各個學習小組根據學案導學預習課本知識,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同時結合導學案,通過小組內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問,以便在課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課堂。
二、最佳的課堂環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導入時間一般應控制在5分鍾之內。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能讓學生引起興趣、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吻合的情境,並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服務。導入要目標明確,激發學生興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課堂上要注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導學案或在
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動手操作活動和思維操作活動,啟發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學校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施自主學習時教師應做到:①創建積極良好的課堂環境;②使學生認同學習目標;③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包括學習內容選擇權、學習時間支配權;④多種 學習方法 的靈活運用;⑤學生參與學習結果評價,並優化學習方法;⑥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
在地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一般是通過學生小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領是:提出問題→形成學習小組→分解學習任務→團結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小組學習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角色轉變,由“教”變“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宜,教師應根據學校和自身的條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
四、精講細撥,指點迷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自主學習探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課堂點撥、答疑解難則是體現老師教學智慧的有效教學之舉,更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老師精講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學生疑難問題能否解決,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老師從學生做的教學案題目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老師要授生以“漁”,給學生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科學指導,全面評價──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補充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當學生展示問題時,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能一味的鼓勵,要針對問題在鼓勵優點的同時,適當指明不足,在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基於以上情況,在課堂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卡殼時,給予啟發式指導
2.問題偏向時,給予規范性指導
3.問題錯誤時,給予科學性指導
4.問題混亂時,給予點撥性指導
5.問題深入時,給予遞進式、發展性指導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三
1.一個主題:“先學後教,自主合作。”“先學後教,自主合作”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謂“先學”,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自己學習教材內容並嘗試回答有關的問題。所謂“後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整理,評價並進行必要的補充。所謂“自主合作”,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疑難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這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
2.四個板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釋疑點撥、歸納 總結 。(1)自主學習:包括 課前預習 和課中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2)合作探究:包括師生合作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3)釋疑點撥:包括答疑解惑和方法指導。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歸納總結:包括階段性總結和整體性總結。根據課型和內容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做好整堂課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3.七個步驟
編寫學案—據案自學—交流討論—釋疑點撥—當堂檢測—反饋矯正—鞏固遷移。每個班級將學生經過優化組合,分成6~8個小組,每小組由學習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各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具體來說,重點抓好如下環節:
1.自學前的指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麼內容,怎樣進行自學,達到什麼要求等。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學生自學。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並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
3.釋疑點撥。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該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點撥的內容。點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二是要明確點撥的方式;三是要明確點撥的要求。
4.當堂檢測。當堂檢測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少於1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題。其目的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檢測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對於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是極為有利的。
5.反饋矯正。反饋矯正就是學生完成檢測後,教師公布答案,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後,將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所反饋的問題並結合巡堂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糾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 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在「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地理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通過其主導作用,讓學生意識到主體作用,並自主發揮主體作用,使學生的素質和潛力得以開發和發展。新課程標准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擁有嚴謹的邏輯和清楚的層次,綜合運用原理、方法論證和探討事物,在探討的過程中表現出創新的意圖、體現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案例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典型的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其基本思想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養成獨立的判斷和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能力;目的是通過有限的精選過的地理案例,通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概念並用於解決新問題的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實質就是貫徹「地理教學不只是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地理,同時向學生傳授地理學習方法」的教育理念。
一、教學案例的選擇和加工策略
在教學中,案例的使用經常會被泛化,只要是用於教學的實例,如教案、教學體會、教學實錄等,都可能被稱為「案例」。為了區別教師經常使用的各種例子,本文將「案例」界定為用於學生探索學慣用的專門實例,是一種獨特的文體。
1.案例「情境化」策略
地理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引用一些鮮活、真實的實例,但這些實例往往不具備情境性,如在講「人口遷移」問題時,可以使用從我國溫州地區到法國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來越多,在巴黎逐漸形成了一個「溫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師會把這個實例作為「舉例」講述給學生,而且不可能講述得比較詳細。如果把「溫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為一個有遷移背景、具體時間、地點及移民生存狀況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徵。
2.案例「探究性」策略
一個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個真實的問題、矛盾和困境,存在著從各個側面分析解釋的可能性,豐富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內容豐富、相對完整地理教學案例從一開始背景的交代到問題情境的描述是相對完整的,有比較豐富的信息使學生對一個點、一個具體區域、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能設身處地地把自己置於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決策。
⑧ 如何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
關於高效課堂問題的研究及論述頗多,但有個基本的描述,即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率高,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要高.筆者就自己在高效課堂構建中的所想及所做做一總結,供大家參考.一、高效課堂的內容確定—講什麼1.把握課標、考綱及大綱的說明在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出現了10個以「說明」開頭的內容,筆者以「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為例解讀一下課標.「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考查的是歸納能力,「過程」體現的是一種「變化規律」,而歸納推理能力即是從多個案例中總結出新的規律.因此,在課堂復習時教師就應該引人具體案例讓學生分析,然後再由學生總結大氣的受熱過程.具體案例可設置月球的晝夜溫度對比、天空是藍色的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地點、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同一地點同一季節的不同天氣狀況等舉例說明大氣受熱狀況的差異.最後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圖由學生進行總結.
⑨ 如何打造高效和諧的高中地理課堂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一詞也是現代社會所提出熱點,和諧原屬美學范疇,是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元化的統一。和諧是人們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為和諧能夠產生動力,提高效率,產生最佳效益。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時間的80%都是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度過的,因此,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但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卻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創造力得以發展的學習空間,缺乏一種關系和諧、能力發展的教學氛圍。課堂出現不和諧音符會是怎樣的呢?我認為有兩種表現方式:要麼,課堂上死氣沉沉,大家伏身於案,「漠」不做聲(這里是「漠不關心」的「漠」而不僅僅是「沉默」的「默」),還有就是,課堂上亂作一團,遠超自由市場,毫無市場規律可講。教學任務能完成嗎?--形式上可能會完成,但關系欠和諧的課堂,影響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和諧的地理課堂表現為教師、學生、地理課程三個基本要素的彼此和諧,即師生和諧、生生和諧、師生和地理課程和諧。這是我們地理老師所追求的,也是我們一直為之努力的。那麼,目前地理課堂不和諧的原因在哪裡?又如何創建和諧的地理課堂,途徑有哪些?這成了擺在我們面前不可迴避的問題。根據高一上學期對課題的研究,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僅供老師們參考:
首先,分析目前地理課堂不和諧的原因。 我國的教學改革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向素質教育邁進了。目前,已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許多問題仍然存在。高考的指揮棒不改,誰敢拿學生的前途開玩笑?所以依然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那麼怎樣讓學生成績好呢?老師不得不給學生施壓,不斷的給學生加碼, 學生依然被迫進行大量的記憶性學習,學生僅有的活動時間也用來輔導。可見,教育體制改革緩慢,這是地理課堂不和諧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學生常常覺得老師高高在上,感情上不能相互融合,而在老師看來學生達不到老師的期望值,對學生也不滿意;學生和學生之間沒有交流或很少交流;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師生和地理課程之間也很難和諧。試想,這種情況下能創建出和諧的地理課堂嗎? 其次,構建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我們老師要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 我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高中地理對於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高中地理的學習對學生要求具有敏捷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嚴密的邏輯分析、表達能力。在地理課上,要耐心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導、講解。學生如果一時犯錯,不要激動,給予其犯錯的機會,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改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地理當中慢慢成長。老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做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作為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要虛心的學,取老師之長補己之短。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處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相信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率的。
二、協調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人單打獨斗能力很強,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這與我們過去課堂中過於強調獨立思考有關。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地理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假如這種「不和諧」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將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如杜郎口中學的分組合作學習模式,能讓學生積極地相互學習,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像創造,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統籌教與學的關系,完善和諧課堂 地理新課程強調學習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並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學習活動經驗。
1.導學案循環課堂引路,讓學生有桃子可摘。 導學案循環課堂指以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觀點來統率課堂教學。施行「有效」教學,我們要設置有效適當的教學目標:按照地理課程標准,結合教材、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達到的,「保底不封頂」;第二層次中等生必須達到的,後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第三層次優秀生能發揮餘力的。
2.興趣貫課堂,讓學生時時具有成功感。
(1)靈活的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以地理課為例,導學案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使「課伊始,趣味生」;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範、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課正行,趣正濃」;老師的精彩點評:可利用學生之間的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課已盡,趣猶存」。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多樣的教學手段。
地理課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圖,我也經常和同學們說:「學會了看圖,你就學會了地理。」抽象的地圖,對於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猶如一道鴻溝,而長時間的讀圖,也會產生審圖疲勞。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轉、自轉;用橡皮泥或泥土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態示意圖;充當天氣預報員,預報天氣;通過辯論,了解自然資源的開發帶來的利與弊,從而認識看待我們對待自然資源的兩面性,這些都遠比讓學生對著那一張張呆板的平面圖來得形象、生動、有趣。
(3)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圖上的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發現學生總是把「東、西」說成「右、左」,把「南、北」說成「下、上」。有一次當學生說:「微山在濟寧的下面,濟寧在微山的上面」時,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後回來跟同學們說:「老師剛才出去看了一下,發現我們這跟其他地方一樣,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鬨堂大笑。當下次再有學生說上面和下面時,全班竟然一起說: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這樣一來二去,終於使學生領悟到:上下左右與東西南北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教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悟,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
(4)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通過導學案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松。 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的成因」這一節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採取問答車輪戰的游戲方式進行,即一學生提問,另一學生回答,答題後由他繼續向下一位學生提問,以此類推,學生遺漏的知識點由老師提示或補充。學生的一問一答並不能將知識系統化,在反饋環節,我將各知識點分到各組,指導他們設計成表格等形式,完成知識的系統化。這一堂課,學生興趣極高,提問的,回答的,板書的,補充的,反駁的,畫圖的,設計表格的,挑戰的,熱鬧非凡,忙而有序。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就必須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地理課程這三個因素協調相處,使之和諧。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營造高效地理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核心,處理好教材中的活動內容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